安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安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安庆师范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安庆师范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安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生命科学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安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安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安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安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根据教育部和学校有关文件的精神,生命科学学院本着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指导思想和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我院硕士研究生考试调剂复试与录取工作。现针对收到复试通知并接受复试的考生,就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剂复试时间
1. 调剂复试联调时间
2020年5月28日9:30开始(请调剂考生提前申请加入QQ群:725323500,并实名认证,具体相关事宜会通过群消息发送)。
2. 调剂复试时间
2020年5月28日14:00开始,复试考生应从13 : 30开始登录复试系统,进行设备调试等相关准备工作。
二、调剂复试材料
考生需于5月27日22点前提交相应材料,逾期不提供者,视为主动放弃考试资格。材料包括:
1.      资格审查材料
    包括:准考证、身份证(正反面)、学历学籍证明、初试加分资格证明(无加分资格的忽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资格证明(未报考专项的忽略)、在职定向考生的工作证明(报考非全日制的提供)等。请考生将以上所有材料的电子版复制粘贴至一个word文档内提交至邮箱:1101598453@qq.com。该文档以“考生姓名+资格审查”的格式命名
2.      综合考察材料
包括:大学学习成绩单、毕业论文、科研成果、获奖及荣誉、其他能佐证考生综合素质的材料。要与复试通知里个人业绩表填的项目对应。请考生将以上所有材料的电子版复制粘贴至一个word文档内提交至邮箱:1101598453@qq.com。该文档以“考生姓名+综合考察材料”的格式命名
3.      考生诚信复试承诺书
    请考生前往“安庆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网络远程复试考生须知(http://grad.aqnu.edu.cn/info/1020/1884.htm)”页面下载考生诚信复试承诺书。打印后由考生本人签名并扫描成PDF版提交至邮箱:1101598453@qq.com
三、调剂复试内容及成绩计算
生命科学学院2020年调剂复试采取网络远程复试方式(详见安庆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官网:http://grad.aqnu.edu.cn/info/1020/1887.htm)。
(一)调剂复试内容
1. 外语听说能力考查
主要测试考生运用外语知识与技能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按百分制打分,成绩按权重计入复试总成绩。
2. 专业知识考查
重点考查考生利用所学理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本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以及在本专业领域发展的潜力。考生面试现场随机抽题作答,考官按百分制打分,成绩按权重计入复试总成绩。
3. 综合素质考查
为对考生既往学业、一贯表现、科研成果、实践能力、思想品德等情况进行全面考查,考生须按要求提前提供如下材料:大学学习成绩单、毕业论文、科研成果、获奖及荣誉及其他能佐证考生综合素质的材料。考生根据格式要求提供书面材料的电子版扫描件,待入学后将组织核验原件,弄虚作假者取消录取资格。考官根据考生的书面材料,按百分制打分,成绩按权重计入复试总成绩。
4.思想品德考察
考核内容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通过与考生交谈给出考核结果。不作量化计入复试总成绩,以“合格”、“不合格”记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拟录取后,考生须提交《安庆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政治审查表》。
(二)调剂复试成绩计算
复试总成绩(F)满分100 分,由综合素质考查成绩(a)、专业研究能力与水平考查成绩(b)和外语听说能力考查成绩(c)构成。计算公式为:F=a*40%+b*50%+c*10%。
请调剂考生认真做好复试准备。
咨询电话:0556-5708065。
安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20.5.27
 

根据教育部和学校有关文件的精神,生命科学学院本着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指导思想和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我院硕士研究生考试调剂复试与录取工作。现就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剂复试时间
1. 调剂复试联调时间
2020年5月22日9:00-17:00(请调剂考生提前加入QQ群:725323500,验证消息请备注真实姓名)。
2. 调剂复试时间
生态学2020年5月25日9:00开始,复试考生应从8 : 30开始登录复试系统,进行设备调试等相关准备工作。
学科教学(生物)2020年5月26日-28日每天9:00开始,复试考生应从8 : 30开始登录复试系统,进行设备调试等相关准备工作。
二、调剂复试材料
考生需于5月21日前提交相应材料,逾期不提供者,视为主动放弃考试资格。材料包括:
1.     资格审查材料
    包括:准考证、身份证(正反面)、学历学籍证明、初试加分资格证明(无加分资格的忽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资格证明(未报考专项的忽略)、在职定向考生的工作证明(报考非全日制的提供)等。请考生将以上所有材料的电子版复制粘贴至一个word文档内提交至邮箱:1101598453@qq.com。该文档以“考生姓名+资格审查”的格式命名。
2.     综合考察材料
包括:大学学习成绩单、毕业论文、科研成果、获奖及荣誉、其他能佐证考生综合素质的材料。请考生将以上所有材料的电子版复制粘贴至一个word文档内提交至邮箱:1101598453@qq.com。该文档以“考生姓名+综合考察材料”的格式命名(备注:此条款按照研招网系统复试通知执行)。
3.     考生诚信复试承诺书
    请考生前往“安庆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网络远程复试考生须知(http://grad.aqnu.edu.cn/info/1020/1884.htm)”页面下载考生诚信复试承诺书。打印后由考生本人签名并扫描成PDF版提交至邮箱:1101598453@qq.com。
三、调剂复试内容及成绩计算
生命科学学院2020年调剂复试采取网络远程复试方式(详见安庆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官网:http://grad.aqnu.edu.cn/info/1020/1887.htm)。
(一)调剂复试内容
1. 外语听说能力考查
主要测试考生运用外语知识与技能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按百分制打分,成绩按权重计入复试总成绩。
2. 专业知识考查
重点考查考生利用所学理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本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以及在本专业领域发展的潜力。考生面试现场随机抽题作答,考官按百分制打分,成绩按权重计入复试总成绩。
3. 综合素质考查
为对考生既往学业、一贯表现、科研成果、实践能力、思想品德等情况进行全面考查,考生须按要求提前提供如下材料:大学学习成绩单、毕业论文、科研成果、获奖及荣誉及其他能佐证考生综合素质的材料。考生根据格式要求提供书面材料的电子版扫描件,待入学后将组织核验原件,弄虚作假者取消录取资格。考官根据考生的书面材料,按百分制打分,成绩按权重计入复试总成绩。
4.思想品德考察
考核内容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通过与考生交谈给出考核结果。不作量化计入复试总成绩,以“合格”、“不合格”记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拟录取后,考生须提交《安庆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政治审查表》。
(二)调剂复试成绩计算
复试总成绩(F)满分100 分,由综合素质考查成绩(a)、专业研究能力与水平考查成绩(b)和外语听说能力考查成绩(c)构成。计算公式为:F=a*40%+b*50%+c*10%。
请调剂考生认真做好复试准备。
咨询电话:0556-5708065。
安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20.5.20
 
安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集贤北路1318号  
邮政编码:246133
联系电话:0556-5708069

重点学科--生态学--介绍

我校生态学学科是在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专业基础上、在服务皖西南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资源保护的需要中发展起来的。现有专任教师30人,其中教授 8人、副教授12人、45岁以下教师24人、获博士学位人员26人,所有教师的最高学历均来自于外单位。 
本学科立足于所在地区的区位特点,重点围绕大别山森林生态系统和长江江湖复合生态系统重要物种保护、典型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以及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等开展系列研究,逐步形成了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理论生态学3个主干学科以及淡水生态学1个特色研究方向。在大别山五针松、都支杜鹃等物种的致濒机制与保护对策,大蚊总科分类及系统进化,森林病虫害爆发规律及防控策略,环境污染物对两栖动物的影响,虚拟物种潜在分布预测和物种共存理论的多尺度格局模拟等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形成了特有研究方向;在长江江豚的迁地保护、人工繁育、深水围网救护与疾病防治等方面研究成果显著。 
本学科拥有皖西南生物多样性研究与生态保护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和水生生物保护与水生态修复安徽省高等学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淡水生态研究所应用生物研究所。近5年,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6项,省部级项目14项,纵向课题经费总计1317万,人均纵向经费8.78/年;主持横向课题30项,经费总计623.6万元;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 3 单位)项,安徽省自然科学三等奖 2 项;发表学术论文240篇,其中 SCIEI 收录论文189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获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24项。
大别山森林生态系统处于我国南北过渡地带,珍稀、特有动植物丰富,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为计划》重点实施区域之一;长江江湖复合生态系统支撑并维系着长江水生态安全、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当前,该区域正面临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随着国家对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计划和长江生态保护的全面推进,我校建设生态学硕士点,培养专门人才不仅是建设有特色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需求,更是服务区域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我校对生态学学科队伍和人才培养高度重视,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理论学习、实践教学 及创新创业有机结合,不断探索和改进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等活动中获国家级奖5项,省级奖46项。毕业生一部分成为皖西南生态保护与区域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一部分成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生态学专门人才。

生态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硕导介绍

吴甘霖  教授
       主要从事植物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对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安庆沿江水禽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进行长期调查与研究。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省级教学名师、安徽省植物学会副理事长。物种共存理论及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尺度格局下环境扰动对濒危物种的影响机制及模型预测分别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三等奖,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生命科学人才培养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极小种群大别山五松针的趋危机理与保护对策等项目5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6项。省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1项。在Biochemical Systematic and EcologyMolecular Breeding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著作2部、专利4项。主要承担本科生植物学及研究生生态学相关教学工作。

    周多奇  教授
       研究方向为人体和动物生理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体质健康促进研究,长期从事人体解剖及生理学教学与科研工作。近年来主要科研方向是珍稀物种的种群分布分子特征研究、人体健康促进的生理分子生物学研究。曾获安徽省自然科学论文三等奖;安徽省教学成果三等奖。主持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体育局等项目5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科技部项目和国家体育总局等项目10余项。在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BJSM)、The Ope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刊物发表SCI、EI等各类科研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或教材3部。主讲人体及动物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分子生物学等课程。

    吴彦  教授
 主要从事生物化学及活性成分研究。主持完成省“产学研”重点项目一项,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两项,参与省、厅级项目及横项课题十余项。主持省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1项,省级教改项目一项,校级教改重大项目一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生物化学》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一门,主持省级质量工程“生物科学专业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专利3项,副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级规划教材《生物化学》一部。主要承担本科生生物化学及研究生相关教学工作。 
    于道平  教授
主要从事涉水工程对河流生物群落影响及濒危鲸类动物保护与灭绝机制研究。现为环保部评估中心评审专家、农业部濒危委鲸类专家组成员、安徽省第十三届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省水产学会常务理事、省动物学会理事。2015年获农业部海昌杯技术奖,指导学生获全国大学生交叉创新比赛二等奖,获2016年省教工委优秀党员和安徽省“两学一做”优秀党员。近5年主持交通运输部长江航道局、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和安徽省发改委等项目10余项,参加实施农业部安庆西江江豚迁地保护项目,在研项目经费200余万元。在Ecological engineering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获发明专利1项,实用专利3项。主要承担本科生动物学、水生生物学等相关教学工作。

段仁燕  教授
 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安徽大别山区森林生态系统、濒危物种大别山五针松及两栖动物,采用数学理论与生态建模等方法探讨全球气候变暖对濒危物种潜在分布的预测,评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划合理性,模拟建群种构建森林群落过程与机制。获安徽省自然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项,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拥有专利10余项。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中国博士后基金和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6项,主持安徽省重大教研项目1项。在Ecograpgy、Plos one 和Ecological Modelling等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被SCI /EI 收录20余篇。主要承担了生态学、生物教育名家成长案例分析等课程教学工作。

黄敏毅  教授
主要从事环境污染物对动物的生态毒理学、生理生化毒性效应和机制以及虚拟物种分布等研究。曾主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1项、安徽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目前主持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项。在Chemosphere、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6个实用新型获得授权,5个发明专利进入了实审阶段,曾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项。获2013年度校科研先进个人。获校教学成果三等奖和教坛新秀等,曾指导学生获得安徽省创业大赛铜奖,省高校大学生动植物标本制作大赛一等奖和二等奖,获教学成果指导奖。承担过动物学和动物生物学课程。

张中信  副教授
主要从事植物生态学以及高等植物分类学研究。主持安徽省自然科学研究基金1项、安徽省教育厅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1项、皖西南生物多样性研究与生态保护安徽省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林业局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1项;在Biochemical Systematics and Ecology、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5篇。熟悉安徽省植物区系,对本地区珍稀保护植物资源的分布和保护现状颇为了解;近年来主要开展紫堇属植物的系统分类和生态适应性研究。主要承担本科植物学、植物生物学和园林树木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项小燕  副教授
主要从事植物系统发育和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究。主持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2项、皖西南生物多样性研究与生态保护安徽省重点实验室重点开放基金1项、校级自然科研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安徽省科技厅面上项目、教育厅重点等项目 5 项。主持安徽省教育厅课程建设类项目1项、安庆师范大学教研项目1项。在Molecular Breeding,Biochemical Systematic and Ecology,生态学报、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学报、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植物科学学报和广西植物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2017年获安徽省第三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二等奖,获全国生命科学类微课教学大赛三等奖,指导的学生在大学生“挑战杯”系列大赛中分别获得国家级铜奖、省级金奖和银奖,指导学生获“互联网+”省赛特等奖、国赛铜奖,指导学生获得安徽省生物标本制作大赛一等奖;获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辅导员和安庆师范大学先进女教工称号。主讲植物学和植物生物学等课程。

张晓可  副教授
主要从事河流湖泊生态修复与健康评价研究。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农村部长江办生态修复专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纵向项目5项;主持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流域健康评价项目2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白洋淀淀区水生植物群落优化调控及景观构建项目1项、长江江豚迁地保护技术服务项目1项,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及其他横向项目2项。目前已在Journal of Biogeography, Ecological Engineering,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Hydrobiologia和Journal of Plant Ecology等国内外杂志发表文章30余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18篇。指导学生获安徽省动植物标本大赛二等奖和三等奖、安徽省大学生挑战杯三等奖、安徽省大学生食品比赛三等奖。获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主要承担动物学、动物生物学和动物生理学等相关教学工作。

穆丹 女 副教授
主要从事化学生态学和生物防治的研究。省级教坛新秀,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1项,主持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共计3项,主持安徽省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共计2项。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在Insect Science、生态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2012年参加“安庆师范学院第四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获理科组三等奖;2015-2016、2017-2018学年度被评为“优秀实习指导老师”;2016年获得安庆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作为指导老师,指导学生获得“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二等奖1项、国家三等奖2项,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全国三等奖1项,各类省级奖项30余项,指导学生获安徽省“创新之星”。主要承担昆虫学、植物检疫学、中学生物教学论等课程教学工作。 
门秋雷 男 副教授
研究方向包括大蚊总科昆虫系统学与生物多样性、昆虫分子生态学。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旨在利用微卫星及线粒体基因标记研究我国思茅松毛虫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及种群历史。目前主持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项。2013年获安庆师范学院科研先进个人。先后在Biological Invasions、Florida Entomologis、ZooKeys等刊物上发表文章36篇,其中包括SCI文章19篇。指导学生获得安徽省生物标本制作大赛一等奖并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指导学生获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安徽省一等奖和国家二等奖。主讲普通昆虫学、植物病理学等课程。

朱亮亮 男 副教授
从事毒理学研究,主要关注毒理学领域小分子污染物和机体重要蛋白质靶点的相互作用方式及相关效应。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基金1项。在Toxicology and Applied Pharmacology、Chemical Research in Toxicology、Drug Metabolism & Disposition、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 toxicology等国际刊物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论文10篇。主要承担生物化学、食品添加剂、食品卫生检验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

李从虎 男 副教授
主要从事生物质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主持安徽省教育厅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和安徽省教育厅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项。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和Colloids and Surface B: Biointerfaces等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10篇,发明专利(申请或授权)3项。主要承担微生物发酵工程、食品分析和微生物学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 
尹立伟 女 副教授
主要从事木材腐朽菌、林木病害与病原微生物、食药用真菌、菌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分子生物学、分子真菌学及植物病理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近5年主持完成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 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 项和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在《Fungal Genetics and Biology》、 《林业科学》、《林业科学研究》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已授权6 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国家发明专利已进入实审阶段和3项软件著作权。2014年指导学生获得安徽省第六届大学生创业优秀奖,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称号。主要承担本科生植物病理学、微生物学、植物病害流行学等相关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工作。 
吴娟 女 副教授
主要从事作物遗传育种学与植物分子遗传学研究。曾主持完成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安庆市重点科技项目1项、安徽省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1项,目前主持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项。在Plant Science、中国油脂、杂交水稻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参编专著2部,获校教学成果三等奖、二等奖各1项,曾指导学生获得安徽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本科理科三等奖,省高校大学生动植物标本制作大赛一等奖和二等奖,获教学成果指导奖。承担过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等课程。

陶冶 男 讲师
主要从事森林与荒漠植物生态学研究,在大别山五针松养分化学计量学、天山野果林退化生态系统不同组分的养分循环、中亚干旱荒漠生态系统结构与碳储量、荒漠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植物功能性状变异格局及权衡关系等方面开展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果。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专题、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及安徽省皖西南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各1项,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Nature Plants、Journal of Plant Ecology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要承担本科生植物学、植物生物学、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指导学生获得2017年安徽省大学生生物标本大赛一等奖,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陈敏敏 女 讲师
主要从事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学研究,目前主要从事濒危鲸类保护遗传学和种群生态学研究。近五年主持安徽省级科研和教学科研项目各1项,主持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项目1项,主持中科院水生所、安庆市政府等横向项目5项。以第一作者在Scientific repor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等杂志发表论文5篇,其中SCI收录4篇。主要承担普通生物学、动物学、食品试验设计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

生态学(一级硕士点)简介及研究方向

我校生态学学科是在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专业基础上、在服务皖西南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资源保护的需要中发展起来的。现有专任教师30人,其中教授 8人、副教授12人、45岁以下教师24人、获博士学位人员26人,所有教师的最高学历均来自于外单位。
本学科立足于所在地区的区位特点,重点围绕大别山森林生态系统和长江江湖复合生态系统重要物种保护、典型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以及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等开展系列研究,逐步形成了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理论生态学3个主干学科以及淡水生态学1个特色研究方向。在大别山五针松、都支杜鹃等物种的致濒机制与保护对策,大蚊总科分类及系统进化,森林病虫害爆发规律及防控策略,环境污染物对两栖动物的影响,虚拟物种潜在分布预测和物种共存理论的多尺度格局模拟等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形成了特有研究方向;在长江江豚的迁地保护、人工繁育、深水围网救护与疾病防治等方面研究成果显著。
本学科拥有皖西南生物多样性研究与生态保护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和水生生物保护与水生态修复安徽省高等学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淡水生态研究所应用生物研究所。近5年,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6项,省部级项目14项,纵向课题经费总计1317万,人均纵向经费8.78/年;主持横向课题30项,经费总计623.6万元;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 3 单位)项,安徽省自然科学三等奖 2 项;发表学术论文240篇,其中 SCIEI 收录论文189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获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24项。
大别山森林生态系统处于我国南北过渡地带,珍稀、特有动植物丰富,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为计划》重点实施区域之一;长江江湖复合生态系统支撑并维系着长江水生态安全、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当前,该区域正面临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随着国家对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计划和长江生态保护的全面推进,我校建设生态学硕士点,培养专门人才不仅是建设有特色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需求,更是服务区域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我校对生态学学科队伍和人才培养高度重视,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理论学习、实践教学 及创新创业有机结合,不断探索和改进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等活动中获国家级奖5项,省级奖46项。毕业生一部分成为皖西南生态保护与区域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一部分成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生态学专门人才。

学院简介

生命科学学院的前身为生命科学系,组建于2004年2月,2010年1月更名为生命科学学院。学院现有生物科学(师范)、生物技术、园林、动植物检疫、食品科学与工程和生态学6个全日制本科专业,拥有生态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化学生态学二级学科硕士点、学科教学(生物学)教育硕士点,生态学为校级重点学科,在校本科生1000余人。
学院拥有皖西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与生态保护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安庆分中心和水生生物保护与水生态修复安徽高等学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透射电子显微镜、荧光定量PCR仪、全自动生物发酵装置、基因枪、基因芯片杂交仪、基因芯片扫描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仪器设备总值达3100余万元。
设有黄山及鹞落坪等野外实习实践基地,全国500强企业新华联集团旗下的芜湖新华联大白鲸海洋公园、盛世康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滁州通用(安徽)生物有限公司、合肥黑森林景观设计有限公司等专业实习实践基地。
生命科学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8人,博士26人,在读博士4人,硕士以上专任教师占98%,另有外聘教师13人。近年来,主持纵横向课题1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项,国家行业专项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省部级项目15项;获科研经费2800余万元,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SCI、EI论文80余篇,CSCD核心150余篇,专著5部。
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创造性地实行“导学制”人才培养模式。近五年,学生考研录取率一直名列学校前茅,获得各类学生作品比赛国家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省部级一等奖12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16项,体现了我院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

  生命科学学院组建于2004年,现位于菱湖校区,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非师范)、园林(非师范)和动植物检验检疫(非师范)四个全日制本科专业,有植物学与生态学、动物学、生物化学与植物生理学、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微生物及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园林、动植物检验检疫等教研室,实验室总面积为1370M2,目前正在规划中的生物大楼约7000M2。拥有透射电子显微镜、CO2超临界、叶绿素荧光仪、PCR仪、超速冷冻离心机、超低温冰箱、生物反应器、高速离心机、生物信号采集系统、OLYMPUS显微镜等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仪器设备总值近1000万元。下设应用生物研究所、淡水生物研究所,拥有植物组织培养室、细胞培养室和生物园。

  生命科学学院经过多年的建设,现有教师30余人,教授4人,副教授9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7人,在读博士5人,具有硕士学位的18人。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技攻关课题、安徽省教育厅基金、安徽省青年基金等科研课题50余项,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论文17篇。

  生命科学学院积极加强与其他兄弟院校、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在教学、科研方面的合作,不断提高办学层次,积极聘请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知名专家学者前来讲学或开展名师讲坛,极大地浓厚了学院的学术气氛,拓宽了广大师生的视野。科学研究积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产学研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与岳西枫香农业科技开发公司进行中草药及相关项目的科技开发,并得到安徽省财政厅50万元资助;与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保护区本地调查展开合作,经费达45万元。

  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院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倡导学生认真钻研、独立思考,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和创业计划大赛,成效明显。生命科学学院一直非常重视教学质量,致力于学风建设和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井然、教学质量稳步提高。04级生物科学和06级生物科学1班获得省级优秀班集体。2010年,生物科学1班302宿舍8名女生同时考取研究生,“八朵金花”续写我校考研传奇;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48人,考研录取23人,录取率为48%,位列全校第三。2011年,生物技术专业65名毕业生,考研录取31人,录取率为47.8%,位列全校第一;生物科学专业120人,考研录取49人,录取率为40.7%,位列全校第三。2012年,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考研录取率分别为40.8%和38.7%,位于全校的第二和第三。

  我院高度重视学生的英语水平培养,每年都举办四六级经验交流会、英语演讲比赛等,其中, 2004级李芳获“CCTV”杯安徽赛区优秀奖;2006级庄重获省二等奖,潘扬获校选拔赛三等奖等优异成绩。另外,我院学生的英语四六级通过率逐年上升,位居学校前列。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各项科研活动。在每年的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大赛中取得佳绩,2006年获省铜奖,2008年获省银奖,2009年获省银奖,2010年获1项省铜奖和1项省优秀奖,2011年获省银奖,2012年获省金奖。

  考研派快讯,据安庆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7年安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已经公布,详情如下:
 

招生学院

专业名称及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代码
及名称

参考书目

备注

生命科学学院

045107学科教学(生物)
01生物教学论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3教育综合
④907生物教学论

考试科目907参考书:
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同等学力加试参考书:
翟中和,王喜忠,丁明孝主编,《细胞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张洪渊主编,《生物化学原理》(第3版),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复试科目:
①教师学
同等学力加试:
①细胞生物学
②生物化学

  备注:1、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二、数学二三门统考科目考试大纲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编制,自命题考试科目“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参照教育部“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2、333-教育综合参考书:①王道俊,郭文安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②孙培青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③张斌贤,王晨编,《外国教育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④陈琦,刘儒德编,《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3、教育硕士复试科目“教师学”参考资料①《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修订版)》?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②《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著,教育科学出版社③《研究型教师的成长:理念与路径》?曹长德等编著,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点击【】查看更多专业目录。

添加安庆师范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安庆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安庆师范大学报录比、安庆师范大学考研群、安庆师范大学学姐微信、安庆师范大学考研真题、安庆师范大学专业目录、安庆师范大学排名、安庆师范大学保研、安庆师范大学公众号、安庆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安庆师范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安庆师范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安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

    购买流程

    找到要考的专业或资料

    方法一:选择学校->学院->专业

    方法二:查找功能

    点击浏览招生简章+资料详情

    通过招生简章了解本专业需要的资料

    查看资料详情了解资料要点

    点击购买或加入购物车

    支付方式:支付宝

    填写付款信息并付款

    请确认联系人、联系方式和收货地址

    付款后3-5天可到货,可查询快递信息

    若有疑问,可联系在线学姐

    学姐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