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政治研究生分数线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北京外国语大学考研分数线、北京外国语大学报录比、北京外国语大学考研群、北京外国语大学学姐微信、北京外国语大学考研真题、北京外国语大学专业目录、北京外国语大学排名、北京外国语大学保研、北京外国语大学公众号、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北京外国语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考研真题资料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政治研究生分数线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信息,包括复试分数线和录取分数线。因为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直接就决定了考生需要考取考多少分才能达到成功被院校录取的一个最低标准,这也是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的一个奋斗的目标和计划的基准。另外,考研分数线也是考生在前期择校、择专业的一个判断依据,如果考研录取分数线过高的话,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考生就会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可以进行自我衡量能否达到最低分数的要求而进行合理的选择。如果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政治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尤其是历年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相对而言较低的话,对于考生来说成功的几率就会比较大,备考过程也会相对的容易。考生获取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政治分数线的途径有很多:学校研究生官网上通常会有详细的历年分数线情况,考研网站、论坛上也会有相关的资源。考研派的中就为大家总结了详细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政治考研录取分数线分数线情况,以供大家选择使用。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国际政治的研究生。【手机访问

Add 北京外国语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考研派的考研频道内含有大量优质的课堂讲义真题资源,欢迎考生前去查询和购买。
关注微信公众号:【考研派之家】,了解第一手考研资讯,免费领取考研学习资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政治专业考研录取分数线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信息,因为研究生录取分数线直接就决定了考生需要考取考多少分才能达到成功被院校录取的一个最低标准,这也是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的一个奋斗的目标和计划的基准。另外,考研录取分数线也是考生在前期择校、择专业的一个判断依据,如果考研录取分数线过高的话,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考生就会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可以进行自我衡量能否达到最低分数的要求而进行合理的选择。如果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政治考研录取分数线(尤其是历年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相对而言较低的话,对于考生来说成功的几率就会比较大,备考过程也会相对的容易。考生获取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政治分数线的途径有很多:研究生官网上通常会有详细的历年分数线情况,考研网站、论坛上也会有相关的资源。考研派的中就为大家总结了详细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政治录取分数线情况,以供大家选择使用。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国际政治的研究生。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政治考研考试科目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政治考研的各位同学,2020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政治研究生录取名单终于公布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政治是一个不错的专业,希望各位今年的考研分数线能过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政治2020年的录取分数线,下面是2020年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公布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政治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政治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政治2020年研究生复试分数线(或称考研分数线)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政治的研究生录取分数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进入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政治研究生复试的基本要求线,后者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政治研究生的录取分数线,包含了初试复试的综合成绩。本文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政治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内容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相关网站,如有出入请以北京外国语大学官方网站公布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政治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为准。
 
以下是2020年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研究生录取名单,成绩从高到底,供准备报考该专业研究生的同学参考: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政治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
国际政治 [030206]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北京外国语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国际关系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3]法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2]政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30206国际政治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政治
②外国语(201英语一、202俄语、203日语、241法语、242德语、243西班牙语,选一)
③721政治学原理
④921政治学专业综合
备  注: 复试:专业外语与政治学问题研究综合区域学专业欢迎具有俄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阿拉伯语等语言基础的考生报考

国际政治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国际政治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30206)
一、 培养目标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
具有高尚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学术道德修养有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德智体全面发展。
2、治学态度严谨,具有坚实的本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较好地掌握并熟练运用英语、具备较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高水平人才。
本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应熟练掌握政治学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国际政治、区域政治、国别政治中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具有独立的分析能力;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或现实性,并有一定的创见以及深度和广度。
国别与地区研究方向:系统了解国际关系、世界经济、国际法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很好地掌握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对外关系与对外政策的发展脉络与现状,能够在导师指导下,就本学科研究领域内的重要问题独立进行有一定新意的研究。
国际组织研究方向:培养具有一流的英语水平和扎实的理论功底,掌握国际组织的相关规则,熟知国际公务员实务,在导师指导下,系统研究国际组织的功能及其在建立国际秩序中的作用,总结探讨国际组织和地区合作组织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能够对本专业领域内的重要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3、能够很好地胜任高校、科研单位、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国际和跨国组织从事教学、科研、外事、管理以及其他与本学科相关的工作
二、 学习年限
学制2年。学生第1-3学期进行专业课程学习。第1、2学期完成一级学科通开必修课以及专业必修课的学习,第3学期期末修满规定学分后,进行论文开题,第4学期进行论文写作,并申请论文答辩。
三、 课程体系与学分要求
(一)学分要求
总学分不低于33学分。其中
1、学位公共课:7学分
2、一级学科通开课:4学分
3、专业必修课:6学分
4、专业选修课:14学分
5、社会实践和学术活动:1学分
参加助教、助研、助管、参加学术或社会活动,并写出书面总结,经有关部门审阅通过,计1学分。
(二)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研究
方向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期
学时
学分
考核方式
一级学科通开课
 
16100010
政治学原理
1
2
2
论文
16100030
政治学研究方法
2
2
2
论文
专业必
 
16100050
国际关系史专题研究
1
2
2
论文
16100060
当代中国对外政策
1
2
2
论文
16100020
国际关系理论
1
2
2
论文
 
16100040
比较政治学
1
2
2
论文
16103010
区域一体化研究
1
2
2
论文
16103020
美国问题研究
1
2
2
论文
16103030
俄罗斯研究
2
2
2
论文
16103040
欧盟研究
2
2
2
论文
16103080
日本问题研究
2
2
2
论文
16103090
东南亚问题研究
3
2
2
论文
16103100
拉美研究
3
2
2
论文
16103110
中东问题研究
3
2
2
论文
16103120
非洲问题研究
3
2
2
论文
16103140
新兴国家研究
3
2
2
论文
16104010
联合国与国际组织研究
3
2
2
论文
 
 
 
 
 
 

 
 
四、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用中文撰写,不少于2万字。
五、主要课程介绍
16100010 政治学原理
本课程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客观政治现实出发,对于政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展开深入的分析和探讨,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政治科学的理论素养,使学生切实掌握分析和认识政治现象的基本方法,从而具备分析现实政治现象的基本能力,提高认识复杂的政治现象的水平,比较深刻而准确地把握政治现象及其发展的基本规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与政治学分析,利益与政治,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政治统治与政治管理,政治参与,国家的本质、形式及机构,政党和政党制度,政治文化,政治发展和政治民主。
16100020国际关系理论
该课程主要讲授现实主义、理想主义、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等流派的理论发展简史;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近年来由对冷战的结束和大国关系的调整所进行的反思而发展起来的新的理论思路和模式。
16100030政治学研究方法
该课程主要介绍政治学最新研究方法,探寻新的交叉、边缘学科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政治系统分析、结构功能主义、政治勾通理论、政治决策分析、政治精英分析、集团政治分析、官僚主义理论、新制度主义等等。
16100040 比较政治学
本课程通过回顾和比较自18世纪末至20世纪80年代政治经济学和政治社会学的主要文献,总结社科领域关于社会政治变迁的已有研究成果,也解释跨国和跨时间比较的方法。理论的系统性、延续性、及涉及问题的广泛性和是这门课的主要特点。工业化,社会分化,社会革命、农民与农村,军队及军政府、共产党与现代化、全球化、民主、专制、法治、市场、计划、福利国家、第三世界与发达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关系等等,都被串联在关于社会政治变迁理论的讨论中。
16100050 国际关系史专题研究
    本课程以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诞生以来的国际关系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为研究对象,结合国际关系史中的重大事件,从国际体系、国内政治及领导人个体等方面展开研讨,从而使学生对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发展和演变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16100060当代中国对外政策
该课程主要研究新中国外交的性质,回顾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对外政策的发展变化的轨迹,分析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国际社会的重要意义,探讨21世纪中国外交的发展趋势与中国和平崛起等重大问题。
16103010 国别与地区研究
    本课程以世界主要国家和区域组织为研究对象,探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状况以及它们各自的外交政策以及彼此之间的对外关系。
16103020 美国问题研究
教学内容与目的:讲授自1945年至2010年美国各界政府的外交政策,美国外交政策制订的国内因素及决策程序,美国外交政策的目标。
16103030 俄罗斯研究
该课程主要探讨俄罗斯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俄罗斯对外政策的发展演变,影响俄罗斯对外政策的历史及现实因素,俄罗斯政治经济及外交政策的基本趋向等。
16103040 欧盟研究
教学内容与目的:欧盟的形成和发展;欧盟的组织机构、行政体制、决策过程决策方式;欧盟内外政策(如共同农业政策、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欧盟东扩);欧盟国家的一体化;了解欧盟的基本体制、政策和运作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16103050 德国问题研究
    本课程主要探讨德国重新统一以后在变化了的国际体系中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对此,本课拟分7个专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原则和操作两个层次、内政和外交两个领域进行探讨。1至第3个专题探讨“新德国问题”的决定因素:理论基础、政治基础和社会与价值基础,分别与两大特定问题相联系:民族和国家利益问题、内政与外交关系问题。第4至第7个专题涉足“新德国问题”的四个具体外交政策领域:对法国、美国、俄国和中国关系以及分别与这四大外交主体相联系的四个国际组织或机制:欧盟、北约、欧安组织和亚欧合作
16103060 法国问题研究
    本课程主要介绍法国的执政制度、政党制度,特别是法国的对外政策及对外关系。从国内、国际因素的互动这一视角探讨法国对外政策的出发点和主要依据。同时立足于法国特殊的历史文化因素,探讨法国在对外政策主张上的特殊性。
16103070 北欧国家研究
    本课程研究冰岛、挪威、瑞典、芬兰、丹麦等五个北欧国家的政治、经济及对外政策。分析北欧国家的国内政策及其对对外政策的影响,介绍北欧国家与美国、俄罗斯及欧盟的关系,所面临的问题。也将讨论上述国家与中国关系的发展和演进以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6103080 日本问题研究
    本课程重点分析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对外战略,系统介绍日本政治外交的特点,介绍日本内政与外交的关系,对外政策的决策过程,通过文献阅读,集中分析日本学者及政治家在相关问题上的政策和主张,从而对日本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
 
16103090 东南亚问题研究
    本课程向学生介绍东南亚各国与地区的经济、政治、社会、华侨华人、历史文化、教育及综合问题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同时针对东南亚各国与地区之间,特别是中国及世界与东南亚各国与地区之间在经济、政治、历史、文化、教育等方面发展态势进行专题研讨。
16103100 拉美问题研究
    本课程介绍拉丁美洲国家的国内政治、经济、社会历史与文化,通过专题研讨,使学生对拉美有一个综合全面的了解,特别是拉美国家的国内政治发展与对外政策的关系,拉美国家与美国的关系以及中国与拉美关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有一个全面了解。
16103110 中东问题研究
    本课程集中介绍中东主要问题的由来和实质、影响及发展,中东问题有关各方的中东政策及其取向。探讨中东问题的实质及有关各方的看法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中东问题有关各方的政策及我国的中东政策进行分析和解读,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6103120 非洲问题研究
    本课程向学生介绍非洲的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等问题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针对非洲国家间关系、非洲国家与大国关系、非洲国家与中国的关系及其发展态势进行专题研讨。
16103130 中亚问题研究
    本课程介绍中亚国家的政治、经济及对外政策,分析对这一地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挑战的问题,针对这一地区国家与俄罗斯、美国、欧盟及中国的关系及其发展态势进行专题研讨。
16103140 新兴国家研究
该课程主要探讨巴西、印度、南非等新兴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新兴国家对外政策的发展演变,影响这些国家对外政策的历史及现实因素等。
16103150 民族与民族主义研究
    本课重点讲授有关民族和民族主义的历史与理论,通过对世界民族主义的个案进行研究和分析,探讨民族、民族主义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与影响,以及移民和跨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全球化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就中国的民族、民族关系与民族主义问题展开专题研究和讨论。
16103160 国际政治原著选读
    本课程选取中外有影响力的外交学著作为研读对象,通过阅读原著,提升对外交学相关理论的了解和掌握。
16104010 联合国与国际组织研究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增强对于各种国际制度与组织(特别使联合国体系下的国际组织)的广泛了解,包括理论上的形成背景以及实务上的运作方式,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希望能够达到两个目的:首先,帮助学生积累有关国际组织的知识背景,提高在国际组织中工作的能力,其次,促进学生思考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通过参与国际组织、学习国际制度、加强国际合作维护并扩展国家利益。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国际政治     专业代码:030206     门类/类别:法学     学科/类别:政治学

专业介绍

以延安大学为例
本学科属于政治学下二级学科,201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现有硕士生导师3人,成员10人,其中在读博士3人,具有硕士学位人员6人。现设有大国关系研究、新中国外交研究和世界民族与宗教问题研究等3个研究方向。近3年来,学科组成员承担着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在《看世界》、《中外文摘》、《香港文汇报》、《美国侨报》、《历史教学问题》、《东南亚研究》、《探索与争鸣》等刊物发表论文200多篇,主持科研项目10余项。学校拥有专业藏书8万余册,期刊70余种。2012年正式招生。   

专业点分布

北京语言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外交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山西大学 辽宁大学 延边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大学 黑龙江大学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上海社会科学院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南京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浙江大学 华侨大学 厦门大学 聊城大学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郑州大学 河南大学 武汉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中山大学 暨南大学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四川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大学 西北大学 延安大学 兰州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青海民族大学 新疆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302 政治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30 所,本次参评28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76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1 北京大学 A+
2 10246 复旦大学 A+
3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A
4 10003 清华大学 A-
5 10055 南开大学 A-
6 10183 吉林大学 A-
7 10511 华中师范大学 A-
8 10053 中国政法大学 B+
9 10065 天津师范大学 B+
10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B+
11 10271 上海外国语大学 B+
12 10284 南京大学 B+
13 10384 厦门大学 B+
14 10422 山东大学 B+
15 10673 云南大学 B+
16 1003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B
17 10200 东北师范大学 B
18 10276 华东政法大学 B
19 10285 苏州大学 B
20 10486 武汉大学 B
21 10558 中山大学 B
22 10559 暨南大学 B
23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B-
24 10030 北京外国语大学 B-
25 10108 山西大学 B-
26 10247 同济大学 B-
27 10319 南京师范大学 B-
28 10542 湖南师范大学 B-
29 10574 华南师范大学 B-
30 10610 四川大学 B-
31 10638 西华师范大学 B-
32 10028 首都师范大学 C+
33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C+
34 10270 上海师范大学 C+
35 10385 华侨大学 C+
36 10530 湘潭大学 C+
37 10590 深圳大学 C+
38 10652 西南政法大学 C+
39 10140 辽宁大学 C
40 10212 黑龙江大学 C
41 10345 浙江师范大学 C
42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C
43 10459 郑州大学 C
44 10476 河南师范大学 C
45 11846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C
46 10165 辽宁师范大学 C-
47 10447 聊城大学 C-
48 10608 广西民族大学 C-
49 10663 贵州师范大学 C-
50 10718 陕西师范大学 C-
51 10719 延安大学 C-
52 10755 新疆大学 C-
53 11065 青岛大学 C-

国际政治研究生考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40)法语或(241)德语
(632)政治学概论
(866)战后国际关系与新中国外交
 
国际政治考研参考书:
1. 燕继荣《政治学十五讲》
2. 海伍德《政治学》
3.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
4. 唐士其《西方政治思想史》
5. 潘维《比较政治学历史与理论
6. 许振洲政治学讲义 
7. 江荣海《中国政治思想史九讲》
8. 曹沛霖《比较政治制度》
9. 张凤阳《政治哲学关键词》
10.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
11. 李少军《国际政治概论》
12. 王联国际政治概论讲义
13. 宋伟《国际关系理论》
14. 阎学通《国际关系分析》
15. 秦亚青《权利制度文化》
16. 王逸舟《国际政治概论》
17. 王联《中东政治与社会》
18. 王联《世界民族主义论》 
 
国际政治研究生就业方向:
我国与外部世界在经济、文化、政治、体育和军事等方面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中国有更多的机会吸收国外的商品、技术、资本以及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当然中国的商品更有机会进入国际市场。经济的交往必然会带来人员、文化、政治等的交往。这样,导致愈来愈广泛、愈来愈复杂的跨国管理问题。中国需要更多的国际政治专业的人才不仅从理论上对之进行研究,而且也要从技术上进行操作。因此,该专业的学生未来就业形势是乐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