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研究生招生

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中央音乐学院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中央音乐学院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管弦系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研究生招生    管弦系教师队伍实力雄厚、人才济济。
  目前不仅老一代演奏家、教育家小提琴专业王振山教授、刘育熙教授、刘培彦教授;长笛专业朱同德教授、王永新教授;双簧管专业白宇教授、祝盾教授;单簧管专业陶纯孝教授;小号专业柏林教授;长号专业胡炳余教授;钢琴艺术指导王耀玲教授、商澄宋教授等仍然在教学第一线,培养本科学生及研究生。
  更有中青年教学骨干小提琴专业童卫东教授、梁大南教授、林朝阳教授、张堤教授、于兵教授、谢楠教授、徐惟玲教授、陈允教授(室内乐);中提琴专业何荣教授、苏贞教授、王昌海教授;大提琴专业俞明青教授、朱亦兵教授、马雯教授;低音提琴陈子平教授;长笛专业韩国良教授;双簧管专业魏卫东教授;单簧管专业范磊教授、袁源教授、王弢教授;巴松专业李岚松教授;圆号专业张诚心一级演奏员、小号专业戴中辉教授、陈光教授;长号专业赵瑞林教授;打击乐专业李飚教授;竖琴金慧萍教授;钢琴艺术指导韩雅平教授;小提琴专业谭力玮副教授;大提琴孙晓淇副教授、鲁鑫副教授(室内乐);长笛专业邓甍副教授;双簧管专业方恒健副教授;长号专业刘洋副教授;打击乐专业刘刚副教授、张景丽副教授;竖琴专业王冠副教授;钢琴艺术指导黄萌萌教授、王昀玥副教授、曹慧副教授、原丁副教授;钢琴专业施佳佳副教授(室内乐)、李乐副教授(室内乐);弦乐艺术史专业刘维兰副教授;中提琴专业曹海讲师、戚望讲师(室内乐);萨克斯管专业杨桐讲师;圆号专业满燚讲师;吉他专业李洁讲师、许拓讲师;钢琴艺术指导范军讲师、侯陌蒙讲师、郭元帅讲师、芦静怡讲师、吴琼讲师、马小鸥讲师、尹一迦讲师、洪倩讲师、张佼讲师、汤晓良讲师、郝楠讲师;小提琴专业张佳讲师(室内乐);小提琴专业谢昊明讲师、陈曦讲师、何畅讲师(室内乐)、苏雅菁助教(室内乐)、宁方亮助教(室内乐);大提琴专业杨一晨助教(室内乐)等国内外知名教育家、演奏家的相继归国、留校任教,又为管弦系的师资力量补充了新鲜的血液,注入了新的活力。
  管弦系
  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是集管弦器乐研究、教学、表演为一体的学科,是学院音乐表演学科最重要表演专业教学部门。
  管弦系历届主任为张洪岛教授、黄飞立教授、章彦教授、黄源澧教授、隋克强教授、陶纯孝教授、朱同德教授、柏林教授、刘培彦教授、赵瑞林教授。现任主任为童卫东教授和副主任李岚松教授、刘洋教授。党总支书记陈光教授。
  伴随着中央音乐学院70多年历程中,随着一代代教育者的艰苦探索和不断完善,管弦系在学科的建设上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创造了音乐表演专业学科的辉煌业绩。
  从师资队伍、专业设置、课程结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管弦系都始终站在全国管弦乐教学工作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前列,是管弦器乐教学工作和研究的一个重要基地。1981年,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成为国内首批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音乐艺术表演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986年本科学生管弦乐团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命名为中国青年交响乐团;2008年成为教育部全国高校唯一的本科交响音乐教学示范中心。管弦系共设有10个教研室和一个艺术中心(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与竖琴、低音提琴、木管、铜管、打击乐、室内乐、乐队课、钢琴艺术指导教研室;古典吉他艺术中心)。
  目前管弦系在职59名、外籍教授8名、共61名专业教师。其中在职正教授17名、副教授17名、讲师22名、助教3名;秘书2名、学生辅导员2名。
  70多年来共有200多名教师先后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从事器乐表演专业教学工作,为管弦系几十的辉煌教学成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经过多次重大的教学改革,本科生专业设置齐全,与欧美国家音乐学院专业设置相同。设2006年在制订中长期演奏教学规划时,提出“培养高精尖独奏、乐队演奏人才”的教学目标。将以前只培养独奏人才转为既培养特殊独奏人才又培养乐队人才双教学之模式。
  70多年来管弦系创造了令国内外同行们刮目相看的辉煌教学成果。如享誉世界的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先生为首的众多教授,辛勤耕耘,培养出众多的世界级演奏家;获得近百项比赛大奖的功勋。获奖者及在世界顶级交响乐团任主要席位的演奏家多的数不胜数,施展着他们演奏才华。这些成就和管弦系一代又一代教授们的教学工作分不开的,教师队伍实力雄厚、人才济济是优质教学的保障。他们创建和保持了中央音乐学院的严谨教学体制。多年来吸引了世界上诸多著名教育、演奏、指挥、作曲大师们来院访问、讲学,探索。这一切归功于管弦系多年来在学术上保持不急功近利、老中青教师传帮带的教学机制、良好教研工作氛围,保持精湛演奏状态,钻研教学规律,培养高精尖的独奏、乐队演奏人才的重要措施和严谨的、优良教学传统。
  几十年来管弦系经过了多次重大的教学改革,但多数重要教学改革是在近30年内完成的。经过多年逐步的教学改革,管弦系本科生主科专业设置齐全,与欧美国家音乐学院专业设置规模相同,本科专业学生招生专业比例合理,从2005年起,每年招收本科专业学生人数基本固定在100人。专业分布:小提琴24名、中提琴12名、大提琴12名、低音提琴8名;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巴松各4名;萨克斯管1-2名;圆号、小号、长号各4名;大号2名;打击乐4名;竖琴2名;吉他2-4名;硕士研究生(所有专业)招收26名。
  管弦系课程设置有演奏专业主科、专业必修、专业选修、文化共同课科目:哲学、政治经济学、政治理论、中国古代音乐史、西方音乐史、弦乐艺术史、欧洲管乐艺术史、室内乐重奏课、乐队课、和声、曲式分析、巴洛克时期音乐、合唱艺术、指挥法、总谱读法、中国戏曲、中国民歌、视唱练耳、乐理、钢琴、音乐欣赏、舞蹈等等。1977年以后设立室内乐课程,室内乐重奏组合逐步定为弦乐四重奏、木管五重奏和铜管五重奏形式,90年代中期这三种重奏组合形式定为室内乐必修课程,并且建立室内乐专业学分。
  乐队课自50年代以来就设立了,但是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定为管弦系专业学生必修课,给予专业必修课学分。
  以上所述课程设置有利于对表演专业学生的培养,实现管弦系在表演专业上培养技术精湛、业务合格和艺术思想道德良好的演奏人才。
  除了专业理论必修、选修课等共同课外,专业主科授课为教师与学生(主科教师与学生)1对1;2对1(主课教师、钢琴艺术指导与学生)和1对15人(室内乐指导教师和重奏组合学生)以下室内乐重奏授课形式,乐队课指导教师既指挥与近百余名学生的交响乐队课程等。2006—2007学年管弦系在制订中长期演奏教学规划中,深入分析了近一、二十年国内外音乐演奏人才培养与需求的状况,提出“培养高精尖独奏、乐队演奏人才”的教学目标。计划是将以前只专门培养独奏人才转为走既培养特殊独奏人才又大量培养乐队人才双条教学之路,为今后培养优秀演奏人才教学整体的规划,使之做到延续以往老一代教授们兢兢业业的教学精神、继而发挥中青年教师们演奏与教学的双优势、为将来的教学思路、培养演奏人才、赶超欧美国家音乐院校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央音乐学院演奏人才辈出,多年来也吸引了世界上许多著名教育家、演奏家、指挥家来院访问、讲学。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即探索中央音乐学院究竟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为何能向世界各大乐团、音乐院校提供了如此多的优秀演奏和教育人才。这一切成就都是管弦系多年来在学术上保持不急功近利、老中青教师传帮带的教学机制、引进中青年专业教师人才考核制度、定期举行民主推荐有能力的教师担任专业教研室的主任、改变教研工作氛围,是管弦系既继承传统教学作风,又保持特有的精湛演奏状态,认真钻研演奏教学规律,为国内外培养高精尖的独奏、乐队演奏人才的重要措施和严谨的、优良传统教学学风。
管弦系教师队伍实力雄厚、人才济济。
  目前不仅老一代演奏家、教育家小提琴专业王振山教授、刘育熙教授、刘培彦教授;长笛专业朱同德教授、王永新教授;双簧管专业白宇教授、祝盾教授;单簧管专业陶纯孝教授;小号专业柏林教授;长号专业胡炳余教授;钢琴艺术指导王耀玲教授、商澄宋教授等仍然在教学第一线,培养本科学生及研究生。
  更有中青年教学骨干小提琴专业童卫东教授、梁大南教授、林朝阳教授、张堤教授、于兵教授、谢楠教授、徐惟玲教授、陈允教授(室内乐);中提琴专业何荣教授、苏贞教授、王昌海教授;大提琴专业俞明青教授、朱亦兵教授、马雯教授;低音提琴陈子平教授;长笛专业韩国良教授;双簧管专业魏卫东教授;单簧管专业范磊教授、袁源教授、王弢教授;巴松专业李岚松教授;圆号专业张诚心一级演奏员、小号专业戴中辉教授、陈光教授;长号专业赵瑞林教授;打击乐专业李飚教授;竖琴金慧萍教授;钢琴艺术指导韩雅平教授;小提琴专业谭力玮副教授;大提琴孙晓淇副教授、鲁鑫副教授(室内乐);长笛专业邓甍副教授;双簧管专业方恒健副教授;长号专业刘洋副教授;打击乐专业刘刚副教授、张景丽副教授;竖琴专业王冠副教授;钢琴艺术指导黄萌萌教授、王昀玥副教授、曹慧副教授、原丁副教授;钢琴专业施佳佳副教授(室内乐)、李乐副教授(室内乐);弦乐艺术史专业刘维兰副教授;中提琴专业曹海讲师、戚望讲师(室内乐);萨克斯管专业杨桐讲师;圆号专业满燚讲师;吉他专业李洁讲师、许拓讲师;钢琴艺术指导范军讲师、侯陌蒙讲师、郭元帅讲师、芦静怡讲师、吴琼讲师、马小鸥讲师、尹一迦讲师、洪倩讲师、张佼讲师、汤晓良讲师、郝楠讲师;小提琴专业张佳讲师(室内乐);小提琴专业谢昊明讲师、陈曦讲师、何畅讲师(室内乐)、苏雅菁助教(室内乐)、宁方亮助教(室内乐);大提琴专业杨一晨助教(室内乐)等国内外知名教育家、演奏家的相继归国、留校任教,又为管弦系的师资力量补充了新鲜的血液,注入了新的活力。
管弦系教师曾荣获包括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在内的多种国家级奖励(全国高等教育优秀教师奖、北京市优秀教师奖、宝钢奖等)。管弦系在编教师百分之九十都有着曾在国外学习的经历,而且这些教师目前在国内都是各个专业的领军人物。10余人担任国内各个专业协会、学会的领导工作,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音协常务理事、中国音协管乐学会副主席、中国小提琴学会副会长、中国中提琴学会会长、中国大提琴学会会长、中国圆号协会主席、中国小号联合会会长、中国长号大号联合会会长、中国双簧管学会副会长、中国巴松学会副会长、中国室内乐学会会长、副会长、以及以上学会秘书长等等。管弦系非常多的教授还在国内各个音乐艺术院校任名誉、荣誉、客席、兼职教授;在国内各大乐团任兼职首席;还出任各种国内、国际比赛、艺术节评委。师资力量之强居全国各个音乐院校中之首。
  管弦系的师资力量可以分为四大类:1.独奏型的演奏家、教育家;2.乐队型的演奏家、教育家; 3.室内乐专职指导教师;4.钢琴艺术指导教师。我们这四类专业主科教师整合在教学中是实行自主合理调配,使所有学科、专业学生受益,并且在演奏上得到全面发展。通过10个教研室和1个艺术中心之间教学的互补性,为管弦系继续培养众多世界级的优秀演奏人才提供平台。
  管弦系授课采用选拔优秀特殊演奏人才机制,给予独奏人才充裕的演奏时间,发挥其精湛的音乐技巧、音乐才能,去参加国内外的重要音乐比赛。而其他百分之九十九的学生都必须参加室内乐课、合奏课,通过乐队学科课程计划的实施与改革,设立严格乐队学科考核程序,组成交响乐队(每个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星期进行严格的选拔考试),学习全面的乐队知识,达到培养专业演奏员的可实性的社会需求。2009年学院新教学综合楼投入使用,管弦系为培养乐队人才拥有了国内乃至世界音乐学院中的超一流的排练大厅。
  管弦系演奏专业乐器种类比较多,共5个乐器群组(弦乐、木管、铜管、打击乐、键盘),17种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竖琴、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巴松、萨克斯管、圆号、小号、长号、大号、打击乐、吉他、钢琴),其中还要细分为各个专业必需演奏的40余种特性乐器(巴洛克弦乐乐器、短笛、中音长笛、低音长笛、巴洛克双簧管、英国管、小单簧管、中音单簧管、低音单簧管、低音巴松、自然圆号、瓦格纳号、巴洛克小号、高音小号、各种调式小号、夫吕格号、高音长号、巴洛克长号、中音长号、低音长号、倍低音长号、低音小号、上低音号、各种调式大号、各种打击乐等等)。几十年前管弦系专业教师所教授的乐器仅仅局限于15种大类乐器,特性类乐器很少,几乎等于零。随着多年的教学改革,为了分类乐器的健全与演奏,从而达到现代教学理念,培养全面的高精尖演奏人才的教学目的,管弦系增添了许多国内各大乐团、音乐院校缺少的特性乐器种类。
   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青年交响乐团,也是由文化部命名的国内唯一带有国字头的青年交响乐团,每年在国内外举行巡回演出,发挥着在国内同等院校领先的带头作用。
  几十年来,访问过几十个的欧美亚国家,巡回演出百余次,获得国际音乐媒体的赞赏,也为中国赢得巨大荣誉。是目前国内与世界著名指挥、作曲、演奏家合作最多的青年交响乐团。如小泽征尔、祖宾.梅塔、迪图瓦、巴伦博伊姆、马泽尔、捷杰耶夫、汤沐海、邵恩、陈左煌、俞峰、吕佳、李心草、张璇等;罗斯特洛托维奇、梅斯基、穆特、萨宾.梅耶、朗朗、李云迪等;潘特烈斯基、拉赫曼、谭盾、叶小刚、郭文景、陈怡等。中国青年交响乐团曾经作为中国的第一支交响乐团访问欧共体十国;第一支参加世界级的德国波恩贝多芬音乐节作为驻节乐团;第一个参加柏林世界古典青年音乐节的乐团;第一支用一个月的时间环绕台湾作巡回交响音乐会的团体;第一个被邀请赴印度尼西亚举行音乐会的乐团;第一个在中国管乐演奏史上派出铜管学生参加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幕式。
  管弦系的“高精尖演奏人才培养计划”提出实施以来,教学中重视与国内外同行之间的交流、互访,定期进修学习,邀请世界级的演奏专家们来院讲学,举办大师班,学生受益,尽早成才。
  在国内外表演专业新的教育发展形势下,保持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扬特有的学风,管弦系在培养高精尖独奏、乐队演奏人才上就一定会取得更加优异的成就。

     管弦系
  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是集管弦器乐研究、教学、表演为一体的学科,是学院音乐表演学科最重要表演专业教学部门。
  管弦系历届主任为张洪岛教授、黄飞立教授、章彦教授、黄源澧教授、隋克强教授、陶纯孝教授、朱同德教授、柏林教授、刘培彦教授、赵瑞林教授。现任主任为童卫东教授和副主任李岚松教授、刘洋教授。党总支书记陈光教授。
  伴随着中央音乐学院70多年历程中,随着一代代教育者的艰苦探索和不断完善,管弦系在学科的建设上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创造了音乐表演专业学科的辉煌业绩。
  从师资队伍、专业设置、课程结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管弦系都始终站在全国管弦乐教学工作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前列,是管弦器乐教学工作和研究的一个重要基地。1981年,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成为国内首批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音乐艺术表演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986年本科学生管弦乐团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命名为中国青年交响乐团;2008年成为教育部全国高校唯一的本科交响音乐教学示范中心。管弦系共设有10个教研室和一个艺术中心(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与竖琴、低音提琴、木管、铜管、打击乐、室内乐、乐队课、钢琴艺术指导教研室;古典吉他艺术中心)。
  目前管弦系在职59名、外籍教授8名、共61名专业教师。其中在职正教授17名、副教授17名、讲师22名、助教3名;秘书2名、学生辅导员2名。
  70多年来共有200多名教师先后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从事器乐表演专业教学工作,为管弦系几十的辉煌教学成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经过多次重大的教学改革,本科生专业设置齐全,与欧美国家音乐学院专业设置相同。设2006年在制订中长期演奏教学规划时,提出“培养高精尖独奏、乐队演奏人才”的教学目标。将以前只培养独奏人才转为既培养特殊独奏人才又培养乐队人才双教学之模式。
  70多年来管弦系创造了令国内外同行们刮目相看的辉煌教学成果。如享誉世界的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先生为首的众多教授,辛勤耕耘,培养出众多的世界级演奏家;获得近百项比赛大奖的功勋。获奖者及在世界顶级交响乐团任主要席位的演奏家多的数不胜数,施展着他们演奏才华。这些成就和管弦系一代又一代教授们的教学工作分不开的,教师队伍实力雄厚、人才济济是优质教学的保障。他们创建和保持了中央音乐学院的严谨教学体制。多年来吸引了世界上诸多著名教育、演奏、指挥、作曲大师们来院访问、讲学,探索。这一切归功于管弦系多年来在学术上保持不急功近利、老中青教师传帮带的教学机制、良好教研工作氛围,保持精湛演奏状态,钻研教学规律,培养高精尖的独奏、乐队演奏人才的重要措施和严谨的、优良教学传统。
  几十年来管弦系经过了多次重大的教学改革,但多数重要教学改革是在近30年内完成的。经过多年逐步的教学改革,管弦系本科生主科专业设置齐全,与欧美国家音乐学院专业设置规模相同,本科专业学生招生专业比例合理,从2005年起,每年招收本科专业学生人数基本固定在100人。专业分布:小提琴24名、中提琴12名、大提琴12名、低音提琴8名;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巴松各4名;萨克斯管1-2名;圆号、小号、长号各4名;大号2名;打击乐4名;竖琴2名;吉他2-4名;硕士研究生(所有专业)招收26名。
  管弦系课程设置有演奏专业主科、专业必修、专业选修、文化共同课科目:哲学、政治经济学、政治理论、中国古代音乐史、西方音乐史、弦乐艺术史、欧洲管乐艺术史、室内乐重奏课、乐队课、和声、曲式分析、巴洛克时期音乐、合唱艺术、指挥法、总谱读法、中国戏曲、中国民歌、视唱练耳、乐理、钢琴、音乐欣赏、舞蹈等等。1977年以后设立室内乐课程,室内乐重奏组合逐步定为弦乐四重奏、木管五重奏和铜管五重奏形式,90年代中期这三种重奏组合形式定为室内乐必修课程,并且建立室内乐专业学分。
  乐队课自50年代以来就设立了,但是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定为管弦系专业学生必修课,给予专业必修课学分。
  以上所述课程设置有利于对表演专业学生的培养,实现管弦系在表演专业上培养技术精湛、业务合格和艺术思想道德良好的演奏人才。
  除了专业理论必修、选修课等共同课外,专业主科授课为教师与学生(主科教师与学生)1对1;2对1(主课教师、钢琴艺术指导与学生)和1对15人(室内乐指导教师和重奏组合学生)以下室内乐重奏授课形式,乐队课指导教师既指挥与近百余名学生的交响乐队课程等。2006—2007学年管弦系在制订中长期演奏教学规划中,深入分析了近一、二十年国内外音乐演奏人才培养与需求的状况,提出“培养高精尖独奏、乐队演奏人才”的教学目标。计划是将以前只专门培养独奏人才转为走既培养特殊独奏人才又大量培养乐队人才双条教学之路,为今后培养优秀演奏人才教学整体的规划,使之做到延续以往老一代教授们兢兢业业的教学精神、继而发挥中青年教师们演奏与教学的双优势、为将来的教学思路、培养演奏人才、赶超欧美国家音乐院校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央音乐学院演奏人才辈出,多年来也吸引了世界上许多著名教育家、演奏家、指挥家来院访问、讲学。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即探索中央音乐学院究竟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为何能向世界各大乐团、音乐院校提供了如此多的优秀演奏和教育人才。这一切成就都是管弦系多年来在学术上保持不急功近利、老中青教师传帮带的教学机制、引进中青年专业教师人才考核制度、定期举行民主推荐有能力的教师担任专业教研室的主任、改变教研工作氛围,是管弦系既继承传统教学作风,又保持特有的精湛演奏状态,认真钻研演奏教学规律,为国内外培养高精尖的独奏、乐队演奏人才的重要措施和严谨的、优良传统教学学风。
    管弦系教师队伍实力雄厚、人才济济。
  目前不仅老一代演奏家、教育家小提琴专业王振山教授、刘育熙教授、刘培彦教授;长笛专业朱同德教授、王永新教授;双簧管专业白宇教授、祝盾教授;单簧管专业陶纯孝教授;小号专业柏林教授;长号专业胡炳余教授;钢琴艺术指导王耀玲教授、商澄宋教授等仍然在教学第一线,培养本科学生及研究生。
  更有中青年教学骨干小提琴专业童卫东教授、梁大南教授、林朝阳教授、张堤教授、于兵教授、谢楠教授、徐惟玲教授、陈允教授(室内乐);中提琴专业何荣教授、苏贞教授、王昌海教授;大提琴专业俞明青教授、朱亦兵教授、马雯教授;低音提琴陈子平教授;长笛专业韩国良教授;双簧管专业魏卫东教授;单簧管专业范磊教授、袁源教授、王弢教授;巴松专业李岚松教授;圆号专业张诚心一级演奏员、小号专业戴中辉教授、陈光教授;长号专业赵瑞林教授;打击乐专业李飚教授;竖琴金慧萍教授;钢琴艺术指导韩雅平教授;小提琴专业谭力玮副教授;大提琴孙晓淇副教授、鲁鑫副教授(室内乐);长笛专业邓甍副教授;双簧管专业方恒健副教授;长号专业刘洋副教授;打击乐专业刘刚副教授、张景丽副教授;竖琴专业王冠副教授;钢琴艺术指导黄萌萌教授、王昀玥副教授、曹慧副教授、原丁副教授;钢琴专业施佳佳副教授(室内乐)、李乐副教授(室内乐);弦乐艺术史专业刘维兰副教授;中提琴专业曹海讲师、戚望讲师(室内乐);萨克斯管专业杨桐讲师;圆号专业满燚讲师;吉他专业李洁讲师、许拓讲师;钢琴艺术指导范军讲师、侯陌蒙讲师、郭元帅讲师、芦静怡讲师、吴琼讲师、马小鸥讲师、尹一迦讲师、洪倩讲师、张佼讲师、汤晓良讲师、郝楠讲师;小提琴专业张佳讲师(室内乐);小提琴专业谢昊明讲师、陈曦讲师、何畅讲师(室内乐)、苏雅菁助教(室内乐)、宁方亮助教(室内乐);大提琴专业杨一晨助教(室内乐)等国内外知名教育家、演奏家的相继归国、留校任教,又为管弦系的师资力量补充了新鲜的血液,注入了新的活力。
    管弦系教师曾荣获包括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在内的多种国家级奖励(全国高等教育优秀教师奖、北京市优秀教师奖、宝钢奖等)。管弦系在编教师百分之九十都有着曾在国外学习的经历,而且这些教师目前在国内都是各个专业的领军人物。10余人担任国内各个专业协会、学会的领导工作,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音协常务理事、中国音协管乐学会副主席、中国小提琴学会副会长、中国中提琴学会会长、中国大提琴学会会长、中国圆号协会主席、中国小号联合会会长、中国长号大号联合会会长、中国双簧管学会副会长、中国巴松学会副会长、中国室内乐学会会长、副会长、以及以上学会秘书长等等。管弦系非常多的教授还在国内各个音乐艺术院校任名誉、荣誉、客席、兼职教授;在国内各大乐团任兼职首席;还出任各种国内、国际比赛、艺术节评委。师资力量之强居全国各个音乐院校中之首。
  管弦系的师资力量可以分为四大类:1.独奏型的演奏家、教育家;2.乐队型的演奏家、教育家; 3.室内乐专职指导教师;4.钢琴艺术指导教师。我们这四类专业主科教师整合在教学中是实行自主合理调配,使所有学科、专业学生受益,并且在演奏上得到全面发展。通过10个教研室和1个艺术中心之间教学的互补性,为管弦系继续培养众多世界级的优秀演奏人才提供平台。
  管弦系授课采用选拔优秀特殊演奏人才机制,给予独奏人才充裕的演奏时间,发挥其精湛的音乐技巧、音乐才能,去参加国内外的重要音乐比赛。而其他百分之九十九的学生都必须参加室内乐课、合奏课,通过乐队学科课程计划的实施与改革,设立严格乐队学科考核程序,组成交响乐队(每个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星期进行严格的选拔考试),学习全面的乐队知识,达到培养专业演奏员的可实性的社会需求。2009年学院新教学综合楼投入使用,管弦系为培养乐队人才拥有了国内乃至世界音乐学院中的超一流的排练大厅。
  管弦系演奏专业乐器种类比较多,共5个乐器群组(弦乐、木管、铜管、打击乐、键盘),17种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竖琴、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巴松、萨克斯管、圆号、小号、长号、大号、打击乐、吉他、钢琴),其中还要细分为各个专业必需演奏的40余种特性乐器(巴洛克弦乐乐器、短笛、中音长笛、低音长笛、巴洛克双簧管、英国管、小单簧管、中音单簧管、低音单簧管、低音巴松、自然圆号、瓦格纳号、巴洛克小号、高音小号、各种调式小号、夫吕格号、高音长号、巴洛克长号、中音长号、低音长号、倍低音长号、低音小号、上低音号、各种调式大号、各种打击乐等等)。几十年前管弦系专业教师所教授的乐器仅仅局限于15种大类乐器,特性类乐器很少,几乎等于零。随着多年的教学改革,为了分类乐器的健全与演奏,从而达到现代教学理念,培养全面的高精尖演奏人才的教学目的,管弦系增添了许多国内各大乐团、音乐院校缺少的特性乐器种类。
   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青年交响乐团,也是由文化部命名的国内唯一带有国字头的青年交响乐团,每年在国内外举行巡回演出,发挥着在国内同等院校领先的带头作用。
  几十年来,访问过几十个的欧美亚国家,巡回演出百余次,获得国际音乐媒体的赞赏,也为中国赢得巨大荣誉。是目前国内与世界著名指挥、作曲、演奏家合作最多的青年交响乐团。如小泽征尔、祖宾.梅塔、迪图瓦、巴伦博伊姆、马泽尔、捷杰耶夫、汤沐海、邵恩、陈左煌、俞峰、吕佳、李心草、张璇等;罗斯特洛托维奇、梅斯基、穆特、萨宾.梅耶、朗朗、李云迪等;潘特烈斯基、拉赫曼、谭盾、叶小刚、郭文景、陈怡等。中国青年交响乐团曾经作为中国的第一支交响乐团访问欧共体十国;第一支参加世界级的德国波恩贝多芬音乐节作为驻节乐团;第一个参加柏林世界古典青年音乐节的乐团;第一支用一个月的时间环绕台湾作巡回交响音乐会的团体;第一个被邀请赴印度尼西亚举行音乐会的乐团;第一个在中国管乐演奏史上派出铜管学生参加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幕式。
  管弦系的“高精尖演奏人才培养计划”提出实施以来,教学中重视与国内外同行之间的交流、互访,定期进修学习,邀请世界级的演奏专家们来院讲学,举办大师班,学生受益,尽早成才。
  在国内外表演专业新的教育发展形势下,保持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扬特有的学风,管弦系在培养高精尖独奏、乐队演奏人才上就一定会取得更加优异的成就。
考证号 姓名 报考类别 报考专业方向
100456100450187 陈晓轩 非定向 巴松
100456100450190 程佩瑶 非定向 长笛
100456100450191 刘子君 非定向 长笛
100456100450192 管舜雅 非定向 长笛
100456100450193 车达 非定向 长笛
100456100450198 张韵涵 非定向 大提琴
100456100450201 李佳欣 非定向 大提琴
100456100450203 王启琛 非定向 大提琴
100456100450204 张舒 非定向 大提琴
100456100450217 孟琪 非定向 低音提琴
100456100450219 梁玉婷 非定向 器乐伴奏艺术
100456100450220 王婷玉 非定向 器乐伴奏艺术
100456100450221 陈珮琪 非定向 器乐伴奏艺术
100456100450222 刘妍慧 非定向 器乐伴奏艺术
100456100450223 张紫韵 非定向 器乐伴奏艺术
100456100450227 庄媛媛 非定向 竖琴
100456100450239 王硕 非定向 小提琴
100456100450242 阚然 非定向 小提琴
100456100450243 王慧莲 非定向 小提琴
100456100450247 司红扬 非定向 小提琴
100456100450248 何晓荻 非定向 小提琴
100456100450250 苏爽爽 非定向 小提琴
100456100450253 崔天怡 非定向 小提琴
100456100450259 杨蕊 非定向 中提琴
       

2016年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考研联系方式
管弦系:66425718
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介绍
  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Orchestral Instruments Department) 成立于1950年,是集管弦乐器乐研究、教学、表演为一体的学科,是我院音乐表演艺术学科方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也是我院师生人数最多的重要教学部门。
  建国初期,为了中国音乐表演艺术的持续发展和繁荣,来自南京国立音乐学院、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以及闻讯归国的一批海内外有识之士共同组建了管弦系最初的教师团队,其中包括当时国内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司徒华诚、大提琴教育家王连三等名家。之后,管弦系的教师队伍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和循环状态:在我系老一代教育家的辛勤教育下,一批批优秀的学生从这里输送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他们其中的一些佼佼者在离开母校后分赴世界各地,在国际舞台上进一步深造和展示自己的同时也汲取了更丰富的经验和养分,然后这些优秀的人才再次回到管弦系的怀抱,从恩师手中接过教育工作的“接力棒”,继往开来,担负起培养我国下一代艺术学子的重要工作。就是在这样良好循环的过程中,管弦系的师资力量不断壮大,吸引和汇集了国内外管弦乐领域的杰出人才,形成了今日具有国际水平和持续发展活力的强大的师资队伍,成为我国管弦乐表演艺术教育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支持和重要保障。
  经过60年教育工作过程中一代代教育者的艰苦探索和不断完善,管弦系在学科的建设上,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1987年,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成为了国内首批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音乐艺术表演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从专业设置、课程结构、师资队伍、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来看,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都始终站在全国管弦乐教学工作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前列,是我国管弦乐教学工作和研究的一个重要基地。
  60年来,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历任系主任为张洪岛教授、黄飞立教授、章彦教授、黄源礼教授、隋克强教授、陶纯孝教授、朱同德教授、柏林教授、刘培彦教授。目前,管弦系正在系主任赵瑞林教授和副系主任俞明清教授、薛伟教授的带领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回顾过去的60年,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与我院一起走过了艰苦而又精彩的成长发展之路。随着“211”工程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入,管弦系师生们必定会用实际的教学成果为中央音乐学院书写下更加辉煌的未来。
  课程设置:
  专业主科必修课:
  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巴松管、萨克斯管、圆号、小号、长号、大号、竖琴、打击乐、小提琴、大提琴、中提琴、低音提琴、吉它等。 
  专业必修课:
  独奏、重奏、合奏、室内乐、欧洲管乐艺术史、弦乐艺术史。 
  专业基础课:
  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概论、视唱练耳、和声、曲式、合唱、钢琴副科等。
  师资力量:
  管弦系的师资力量极为雄厚,各个专业都汇集了目前国内、外的诸多优秀教师。目前管弦系共有在职教师56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13人 ,讲师13人。
  在管弦系教师梯队建设中,不仅拥有我国著名小提琴教育家王振山教授、刘育熙教授、刘培彦教授、大提琴教育家宗柏教授、单簧管教育家陶纯孝教授、长笛教育家朱同德教授、双簧管教育家白宇教授、小号教育家柏林教授、长号教育家胡炳余教授、打击乐教育家刘光泗教授、钢琴艺术指导王耀玲教授、商澄宋教授等老一代著名教育家。
  同时,又由赵瑞林教授、俞明清教授、韩国良教授、戴中辉教授何荣教授、梁大南教授、陈允教授等一批教学、演出经验及人生阅历非常丰富的优秀教师作为中坚力量。目前,他们不仅是学校教学建设梯队中的领头人,同时也是国内、外知名的学者、演奏家、并兼任中国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等国内各大著名乐团的首席或声部首席。
  管弦系的青年教师们也成就卓然,如:苏贞教授、谢楠副教授、马雯副教授、刘洋副教授、陈光副教授等,在世界各地音乐舞台上享有盛誉的同时,他们也是管弦系教师梯队建设的生力军。
  近两年,包括薛伟教授、徐惟聆教授、柴亮教授、张堤教授、李飙教授、朱亦兵教授、韩小明教授、陈子平教授等一批在内的国际知名中、青年演奏家的相继归国任教,又为管弦系的师资力量补充了新鲜的血液,注入了新的活力。
  他们共同形成了管弦系老中青三代教育工作者齐聚、共同奋斗的可喜局面。
 

添加中央音乐学院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中央音乐学院考研分数线、中央音乐学院报录比、中央音乐学院考研群、中央音乐学院学姐微信、中央音乐学院考研真题、中央音乐学院专业目录、中央音乐学院排名、中央音乐学院保研、中央音乐学院公众号、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中央音乐学院考研信息或资源

中央音乐学院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

    购买流程

    找到要考的专业或资料

    方法一:选择学校->学院->专业

    方法二:查找功能

    点击浏览招生简章+资料详情

    通过招生简章了解本专业需要的资料

    查看资料详情了解资料要点

    点击购买或加入购物车

    支付方式:支付宝

    填写付款信息并付款

    请确认联系人、联系方式和收货地址

    付款后3-5天可到货,可查询快递信息

    若有疑问,可联系在线学姐

    学姐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