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研究生辅导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成都体育学院考研分数线、成都体育学院报录比、成都体育学院考研群、成都体育学院学姐微信、成都体育学院考研真题、成都体育学院专业目录、成都体育学院排名、成都体育学院保研、成都体育学院公众号、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成都体育学院考研信息或资源

考研真题资料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Add 成都体育学院微信
找研究生辅导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研究生辅导 对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高效考研方法,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研究生辅导,研究生会根据情况提供部分考研资料等,并根据学员的情况制定复习计划和划出考研的重难点,并有答疑解惑的课程设置,让你的学习更有效率,尤其是学长学姐更了解本专业导师的一些情况,历年出题的规律,会让你的备考事半功倍,花更少的时间取得更多的成绩进步。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运动医学的研究生。

因为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专业研究生数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辅导的数量不确定,请加我们顾问的微信进行咨询和确认,抢先预订研究生,以免错失研究生辅导机会。

考研辅导一对一
考研一对一辅导班
考研派考研题库
考研派考研督学
考研派考研1v1答疑
考研派研究生筛选流程
考研派辅导方法
考研派口碑
考研派一对一辅导口碑
考研派课程体系
考研派服务流程
考研派
考研派考研问题
考研派考研资料
考研派研究生学长
考研派考研辅导
考研派考研真题资料等
Add 成都体育学院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专业考研录取分数线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信息,因为研究生录取分数线直接就决定了考生需要考取考多少分才能达到成功被院校录取的一个最低标准,这也是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的一个奋斗的目标和计划的基准。另外,考研录取分数线也是考生在前期择校、择专业的一个判断依据,如果考研录取分数线过高的话,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考生就会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可以进行自我衡量能否达到最低分数的要求而进行合理的选择。如果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考研录取分数线(尤其是历年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相对而言较低的话,对于考生来说成功的几率就会比较大,备考过程也会相对的容易。考生获取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分数线的途径有很多:研究生官网上通常会有详细的历年分数线情况,考研网站、论坛上也会有相关的资源。考研派的中就为大家总结了详细的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录取分数线情况,以供大家选择使用。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运动医学的研究生。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考研考试科目


  姓名:蓝肇熙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59年07月
  职称:教授 学院:运动医学系
  研究方向: 运动与治未病,中西医结合防治运动性疾病
  
  近五年来的科研成果(含科研获奖、厅局级以上课题、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教材专著):
  桃红四物汤对大鼠损伤血淤证的影响 华西药学杂志2008(署名第一)
  桃红四物汤对大鼠损伤血瘀证中IL-6、IL-10的影响 四川中医2008(署名第一)
  损伤血瘀证中PAF变化及桃红四物汤对其干预的实验研究华西药学杂志2007(署名第一)
  骨立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 四川中医2006(署名第一)
  骨立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骨生物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四川中医2006(署名第一)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与健康学院的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有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61人,四川省名中医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2人,四川省教学名师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8人,国家体育总局百人计划人选2人,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人,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6人,四川省拔尖中青年中医师2人,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培养对象2人。


  姓名:王煜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58年02月
  职称:教授 学院:运动医学系
  研究方向:全民健身与运动训练医务监督,中西医结合防治运动创伤
  
  1982年毕业于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系医学专业,现任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系副主任、教授,副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骨伤科)专业和运动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同时担任成都医学会运动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四川省中医学会骨伤科专委会常委、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教育分会委员、四川省康复医学会康复教育专业分会常委等学术组织职务。
  
  1982年1月毕业于我院运动医学系医学专业,获医学学士学位。曾先后师从于我国著名的中医骨伤科专家郑怀贤教授、我省著名的中医骨伤科专家张希彬教授以及陈耀福教授,并先后在我院青年教师进修班和安徽医科大学运动医学康复科学习。2000年9月至2002年7月参加成都体育学院举办的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顺利结业。2002年被评聘为运动医学教授。1996年4月经省职改办确认具备中医骨伤科副主任医师资格,被聘为副主任医师。先后主持和参与了《优秀赛艇运动员刘稀蓉参加全运会赛前医务监督及损伤防治的研究》、《一九九四年广岛亚运会中国击剑队科技攻关和科技服务课题-击剑运动运动损伤防治问题的研究》、《优秀跳远运动员训练中的医务监督及运动创伤防治的研究》、《九运会优秀艺体运动员训练中的医务监督及运动损伤防治的研究》、《跆拳道运动员膝关节肌肉功能特点的比较研究》等部委课题以及省市院管课题的研究工作,主编和参与编写专著4部,编写教材5部,约计100余万字。发表论文20余篇,在国内外杂志和有关国内外会议上公开发表和交流。
  
  此外,还长期在我院附属体育医院从事中医骨伤科的临床工作,并受聘于中国击剑队、四川省水上运动学校、重庆市体工队、澳门体育发展局运动医学中心、四川省艺术体操队等单位进行运动创伤的临床工作,其在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和软组织损伤方面有较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和较高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医风医德好,受到患者的好评。曾分别代表四川省、重庆市、澳门地区参加1993年第七届全运会、1995年全国第三届城市运动会、1998年第十三届亚洲运动会、2001年第九届全运会、2005年第十届全运会和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作为四川省艺术体操队随队医生工作均圆满完成任务。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地址:成都市武侯区体院路2号
  邮编:610041
  电话:028-85096075


  
  姓名: 黎万友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54年8月
  职称:副教授 学院:运动医学系
  研究方向: 中医药对运动损伤的防治与开发,中西医结合防治运动创伤
  

  个人简介:
  近五年来的科研成果(含科研获奖、厅局级以上课题、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教材专著):
  《中年知识分子健康机能评定系统的研究》,体育科学杂志,2004年7月
  《伤肿速消痛散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应用研究》中华医药卫生研究杂志2007年,第二期。
  《屈曲位牵项后伸回旋手法配合运动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3月第二卷3期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姓名:沈乐君 性别:男 出生年月: 1976年3月
  职称:副教授 学院:运动医学系
  研究方向:计算机视觉在体育中的应用研究
  
  
  个人简介:
  2001年,主持设计重庆风华现代教育设备有限公司委托的风华语言教学软件系统。该公司总经理评价:“这是我们合作过的最有效率和最成功的项目”。2003年主持设计四川蓝光真空科技有限公司委托的双面掩膜曝光系统中视觉配准子系统研究,该项目制造的芯片被成功用于神州5号飞船中。还参加过上海东石软件的虚拟还原系统、民航二所的民航电报处理与飞行航迹相关等软件开发工作。从2002年至今, 从事计算机视觉与图像处理的学术研究。

  2004年起,从事计算机视觉在体育中的应用研究。研究方向:基于图像的技战术分析与诊断、球体与运动员的三维信息获取、体育比赛建模与仿真、体育视频分析与理解等。在上述方向上取得的成果发表在《体育科学》《自动化学报》《中国体育科技》等权威核心期刊上。目前主持的在研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四川省科技厅课题1项;厅局级1项。

  欢迎选择上述研究方向,让我们一起共创辉煌!

  QQ:9057328,个人主页:

  近五年来的科研成果(含科研获奖、厅局级以上课题、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教材专著):
  
  课题:
  2005年6月,主持,运动场景中移动目标的视频跟踪。项目来源:四川省体育局。(05STK013)
  2006年12月,主研,运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足球运动员专项体能的测量方法及指标的统计分析。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2007年3月,主研,球场上单应性点的视觉测量方法与应用。项目来源:成都体院学院。
  2008年12月,主持,体育场景中图像控制点的子像素精度提取算法研究。项目来源:四川省教育厅(08ZC043)
  2010年1月,主研,CaMK通过HDAC5转录运动诱导性骨骼肌细胞GLUT4基因的调控机制研究。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1417)
  2010年1月,主持,获取球类比赛三维信息的关键技术研究(2010JY0078)。项目来源:四川省科技厅(3万)
  2011年1月,主持,基于多摄像机和球类比赛概率图模型的比赛信息获取方法研究。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001195)(28万)

  发表论文:
  [1] 沈乐君,柯遵渝,程小平. 球类比赛中运动员的实时跟踪[J]. 体育科学,2007,27(1):64-67.(体育类权威核心期刊)
  [2] 王岚,沈乐君,柯遵渝. 基于随机抽样一致性算法的运动平面上点的视觉测量及其应用. 中国体育科技,2008,44(1):12-16.
  [3] Le-Jun Shen. Visually based information extraction from TV footage[M]. 2008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Science, Education and Medicine in Sport(ICSEMIS),2008,3:27-28. (2008国际奥林匹克科学大会)
  [4] Le-Jun Shen, Zhun-Yu Ke. A fast and sub-pixel detector for grid-like target in camera calibration[J].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hotonics and Optoelectronics(SOPO), 2010.
  [5] Lejun Shen. Probabilistic Graphical Model and Monte Carlo Simulation of Sport Competitio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puter Science in Sport, 2011.(国际体育计算机科学大会)
  [6] 沈乐君,游志胜,李晓峰. 基于自助重要性采样的实时多目标视觉跟踪[J]. 自动化学报, 2012, 38(10):1663-1670. (计算机类权威核心期刊,EI检索)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姓名:袁琼嘉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56年12月
  职称:教授 学院:运动医学系
  研究方向: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机制与消除手段,运动康复与健康促进,篮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个人简介:
  袁琼嘉、博士、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教学名师、四川省劳动模范。四川省精品课程(运动解剖学)负责人、四川大学兼职教授、四川省解剖学会理事、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生理生化分会常务委员、《四川省解剖学杂志》编委。主要从事运动人体科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近五年来的科研成果(含科研获奖、厅局级以上课题、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教材专著):
  从事运动性疲劳机制的研究工作。近5年主持了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其中《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机制与药物干预手段应用与研究》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所主持的教改课题获国家体育总局教学成果二等奖。主编和参编专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2篇被EI收录,1篇被Medline收录,并被BioMedLib检索系统评选为相关领域内十大最佳论文(top 10)之首。多次参加奥运会科学大会、世界运动医学会议、亚洲微循环学术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运动医学 [100216]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成都体育学院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不区分院系所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2]临床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运动伤病防治(02)竞技体育医务监督
(03)运动与慢病防治
招生人数: 6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3)西医基础与临床
④(--)无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4)中医基础与临床
④(--)无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俄语
③(613)西医基础与临床
④(--)无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俄语
③(614)中医基础与临床
④(--)无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
③(613)西医基础与临床
④(--)无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
③(614)中医基础与临床
④(--)无
备  注: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与健康学院的联系方式
电话:028-85090367
微信号:SSMH1960 
Email: ydyxx@cdsu.edu.cn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体院路2号 邮编:610041


  姓名:孙小敏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62年4月
  职称:副教授 学院:运动医学系
  研究方向:运动康复与健康促进
  

  个人简介:
  近五年来的科研成果
(含科研获奖、厅局级以上课题、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教材专著):
  1)运动员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或缺失多态性研究 2004.11期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第一作者)
  2)《被动运动和外源性NGF对失神经大鼠股骨生物力学影响的研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年第12卷第42期 (第一作者)(2008-12)
  3)《四川省竞技体育运动员膳食营养调查与分析》 四川体育科学 2007.3 (第一作者)
  刊号:ISSN 1007-6891 CN51-1136/G8
  4)《运动减肥营养》主编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6年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姓名:周继和 性别:男 出生年月: 1956年2月
  职称:教授 学院:运动医学系
  研究方向:运动技术的生物学评价,田径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近五年来的科研成果(含科研获奖、厅局级以上课题、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教材专著):
  
  科研课题:
  《长距离体育运动训练实时遥测与指导项目平台》(编号2008SZ0219),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8-2010,课题组长。
  《网球项目专项训练监控系统的研究》(编号2006BAK37B05-14),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2009-2010,课题组长。
  《网球项目技战术特征及训练方法的研究》(编号2006BAK37B04-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2009-2010,课题组长。
  《电子信息、新材料及现代制造科技服务共享平台——中国运动人群鞋楦数据模型的研究项目平台》,四川省科技条件平台项目,2010-2011,课题组长。
  《四川省运动员体能素质、身体形态参数调查》(编号2009FY210500-16),国家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2011-2012,课题组长。
  《四川省优秀男子体操运动员动作技术的科技攻关和服务研究》,(编号2011B040),国家体育总局科研项目,2011-2012,课题组长。
  《四川省优秀游泳运动员动作技术科技攻关和服务研究》,(编号D22010501),四川省体育局科研项目,2011-2012,课题组长。
  
  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腕关节软骨盘的生物力学和组织学实验研究》, 医用生物力学,2009年4月,第一作者。
  会议发表文章:
  《The dynamic experimental study on absorbers of the recurve bow》,ⅩⅩⅣ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iomechanics In Sports 2006 P301 2006,第一作者。
  《Initial research on the biomechanical features of the tringle fibrocartilage in human wrist》,2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iomechanics In Sports 2007,第一作者。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Technique Monitor System for Rip Entry Movement in Diving》,2008 ICEMIS Initial 2008.8,第一作者。
  《kinematic analysis os jump forward front kick by outstangding eushu athletes》,ISB2009,第一作者。
  《运动生物力学教学实验改革》第十二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大会主报告,2008年8月,第一作者。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开设“运动生物力学”课程的现状和地位》第十四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大会主报告,2010年9月,第一作者。

  教材:《运动生物力学》全国体育院校统编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编委。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运动医学 [100216]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成都体育学院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不区分院系所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2]临床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中医药防治运动损伤的机理研究与开发(02)全民健身与运动训练医务监督(03)运动、营养与健康促进(04)运动与治未病
招生人数: 6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3)西医基础与临床
④(--)无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4)中医基础与临床
④(--)无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俄语
③(613)西医基础与临床
④(--)无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俄语
③(614)中医基础与临床
④(--)无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
③(613)西医基础与临床
④(--)无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
③(614)中医基础与临床
④(--)无
备  注:


  
  姓名:赵燕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3年10月
  职称:副教授 学院:运动医学系
  研究方向:体育运动与健康调控
  
  
  个人简介
  2004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内科学(感染病学)
  专业,获临床医学博士学位。2004年7月-2005年6月在四川大
  学基础与法医学院博士后流动站深造学习。2005年6月-至今在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系西医教研室工作。目前担任的主要课
  程包括医学免疫学、医学遗传学、医学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
  学、传染病学、老年病学等专业基础课和临床课的本科教学及
  研究生课程运动免疫学、人类遗传学的教学。v与北大医学部中
  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四川大学等多个研究室有着长期良好的
  科研合作关系。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姓名:古福明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4年7月
  职称:副教授 学院:运动医学系
  研究方向:运动技术诊断,骨骼肌肉的生物力学
  
  1989年7月毕业于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工程力学系生物力学专业,1989年9月至今,在成都体育学院从事运动生物力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参与省部级课题三项,厅局级课题二项,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编《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与实验》,参编《运动生物力学》教材一本;获国家体育总局教学成果三等奖一项,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

  近五年来的科研成果(含科研获奖、厅局级以上课题、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教材专著):
  《振动波在振动训练中对肌肉作用效果的生物力学机理研究》,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1272068,第一主研。

  《振动刺激对肌肉健康及肌力素质的影响》,四川省科技厅应用基础项目,项目编号:2009JY0088,第三主研。

  《人体运动计算机仿真建模方法的研究进展》,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独立完成,2007年5月。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姓名:付乙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55年08月
  职称:教授 学院:运动医学系
  研究方向: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机制与消除手段;健美健身养身与科学运动训练
  
  
  个人简介:
  毕业学校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
  
  (曾在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担任内科临床医师);
  
  教学:担任运动解剖学教研室各门课程至今;
  
  科研:先后承担和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6项,参加编写著作3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目前正承担与完成省科技厅课题1项,省教育厅课题1项。
  
  健美健身养身与科学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
  
  近五年来的科研成果(含科研获奖、厅局级以上课题、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教材专著):
  课题

  1 于08年12月承担省科技厅应用基础项目《运动性失眠心理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 课题组长(项目编号:2008SZ0238)
  2 于10年12月承担省教育厅应用基础科研项目《运动性失眠 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 课题组长(项目编号:10ZC061)

  文章

  1《 Health with Sport and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The 8th Asian Federation of Sports Mediccine Congress , Poster , 200505 Tokyo. 论文摘要P114 日本东京
  2《 The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fatigue of sport 》 The 9th International Table Tennis Federation Sports Science Congress, Poster, 200506 Shanghai.论文摘要P24 上海
  3《中药对脾胃失调肾阴虚运动员微量元素与免疫参数的影响》第十届全运会2005年10月 南京 P110第一作者
  4 《The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Lymphocyte Transformation Test and free radical》 XXIX FIMS World Congress of Sports Mediccine , Poster ,Beijing , 200606.北京 论文摘要P357第一作者
  5 《中药与小鼠游泳后中枢单胺类神经介质的实验研究》全国解剖学会暨2006年学术年会录用 2006,10南京 第一作者
  6 《力竭运动与单胺类神经介质的实验研究》全国运动解剖学会录用 2006,12沈阳 第一作者
  7《中医药对运动员微量元素与免疫参数的影响》上海国际运动医学研讨会 FIMS World Congress of Sports Mediccine , Shanghai , 200710. 论文摘要P83 第一作者
  8《 RESEARCH ON CONTENT OF CALCIUM IN FEMALE RAT’S FEMUR》20080801-05,第29届奥林匹克科学大会 广州 ,论文摘要(Ⅱ)P174 第一作者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Science, Education and Medicine in Sport. Augest 2008:174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姓名: 王玉 性别:女 出生年月: 1968年2月
  职称:教授 学院:运动医学系
  研究方向: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机制与消除手段,运动与治未病
  

  个人简介:
  近五年来的科研成果(含科研获奖、厅局级以上课题、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教材专著):
  2005年
  1、王玉,何勇,侯一平.运动与胆固醇逆向转运的研究,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4月.
  2、王玉,左天香,邓文骞.运动对血SHBG的影响以及与胰岛素敏感性关系研究,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10月.
  2006年
  1、王玉.竞技运动与基因兴奋剂.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1月.
  2、王玉,左天香,邓文骞等.有氧运动对糖尿病患者T细胞亚群及血清sIL-2R水平影响的研究.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10月.
  3、王玉,任艳; 宋晓红.有氧运动对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的影响.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6年2月.
  4、王玉,李华凤,杨沛等.缺氧预处理对模拟失重大鼠比目鱼肌萎缩的预防.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6年2月.(EI收录)
  2007年
  1、王玉.游泳运动对结直肠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影响的研究,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6月.
  2、王玉,李华凤,杨沛等.缺氧预处理对预防肢体制动大鼠骨骼肌萎缩的作用,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7年4月.
  2008年
  1、王玉. ß-七叶皂甙钠对肢体制动大鼠骨骼肌萎缩作用的研究,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10月.
  2、王玉.缺氧预处理对预防老年大鼠肢体制动后骨骼肌萎缩的研究,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08年12月.
  3、王玉.早期运动干预对二甲笨蒽诱导大鼠乳腺癌发生的影响,现代预防医学,年2008年10月.
  4、王玉.缺氧预处理预防大鼠手术后疲劳综合征的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08年4月.
  5、Yu Wang ,Bing Wu. Experience with A Standardized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Protocol for the Evaluation of Athletes with Lower Back Related Leg Pain: Experience in 460 Cases, 2008 Pre-Olympic Congress(ISTP收录)
  2009年
  1、王玉,伍兵.局部制动对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影响的研究,第四军医大学报,2009年6月.
  2、Yu Wang ,Bing Wu. Value of 64- row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in Detecting Coronary Artery Anomalies in Young Asymptomatic Men,2009Join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EI收录)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与健康学院(原为运动医学系)是在贺龙元帅倡导和关怀下,由我国著名的武术家、中医骨伤科专家郑怀贤教授带领创建的。1958年创立我国第一所体育医院即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主要为国家队高水平运动员治疗伤病。1960年创办了我国第一个运动医学系,开始为国家和省市运动队培养运动医学方面的医生。2010年学校创设了运动医学与健康研究所,2015年建立了郑怀贤骨伤研究所。2016年9月,附属体育医院、运动医学系、运动医学与健康研究所及郑怀贤骨伤研究所合并,成立运动医学与健康学院。
运动医学与健康学院目前设有三个系,即运动医学系、运动人体科学系、运动康复系,开设了中医学、康复治疗学、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学四个本科专业,还设有运动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康复医学与理疗学、运动康复学、运动人体科学5个硕士科学学位和中医学一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同时,还是运动人体科学和运动康复学两个专业的博士培养单位。被收列入《世界医学院系大典》(《Intern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 Directory》IMED)。
运动医学与健康研究所和郑怀贤骨伤研究所围绕竞技体育训练、国民体质健康和骨伤科事业的总体需求进行研发,主要承担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医学、康复治疗学、中医骨伤科学等相关领域科研项目及横向合作项目,并接收培养相关方向的硕、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及访问学者。拥有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重点实验室、运动医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郑氏伤科理论与临床的挖掘及革新研究; 运动损伤发生机制及防治研究;运动创伤防治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研发与应用研究;运动康复理论与技术应用研究;运动促进健康研究。
附属体育医院作为我国最早的体育医院,以中医骨伤、运动医学、康复医学为主要诊疗领域,集“医、教、研”为一体的专科教学医院,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中医医疗技术协作组成员单位,国家部分体育运动队伤病防治基地,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姓名:沙川华 性别:女 出生年月: 1958年6月
  职称:教授 学院:运动医学系
  研究方向:运动技术的生物学评价;武术套路理论与方法
  

  个人简介:
  沙川华,女,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运动人体科学的教学及科研工作,承担学院多层次解剖学教学工作,包括人体解剖学、运动解剖学、局部解剖学、舞蹈解剖学以及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与肌肉训练,近三年又承担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研究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1)人体结构生物力学特征研究;2)运动损伤机理及预防研究;3)体育动作(尤其是武术技术动作)的核心力量训练与运动链研究。近年来,作为主编出版专著《运动解剖学实用学习手册》,为学生学习提供参考资料。主持及参加科研课题5项,其中,四川省科技厅课题1项、四川省体育局课题1项、四川省教育厅课题2项、中国武术研究院课题1项。在《体育科学》、《中国运动医学杂志》等中文心核期刊与一般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一篇被EI收录。撰写的学术论文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的交流。近五年来的科研成果(含科研获奖、厅局级以上课题、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教材专著)如下。

  近五年来的科研成果(含科研获奖、厅局级以上课题、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教材专著):
  
  1、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人类腕关节软骨板生物力学特征研究 四川省体育局资助项目 2005年 (05STK017)
  (2)人体腕纤维软骨复合体生物力学特征研究 四川省教育厅基金项目2009年(D100401)
  (3)人体膝关节半月板生物力学特征实验研究 四川省科技厅基金项目2010年(2010JY0077)
  (4)人体“核心区”肌肉力量训练的跟踪测试与功能评价研究.四川省教育厅2011年(11ZA197)
  (5)武术套路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实验研究.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院2012年(WSH2012D040)

  2、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人体前臂肌腱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体育科学 2010,30(3)。
  (2)胎儿与成人腕关节软骨盘组织结构比较研究,中国临床预防医学杂志,2007,34(23)
  (3)成人腕关节软骨盘形态学研究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2(6)
  (4)武术运动员年龄变化与关节运动幅度变化的关系初探,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33(5)
  (5)膝关节半月板疲劳状态下组织结构变化的初步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33(2)
  (6)Research on the relatiomship between blood-type, finger-print and pick of table players Prbisher: The Proceedings of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Table Tennis Federaiton Sports Science Congress People,s Spoets Publishing House of China8 Tiyuguan Road,Chongwen District ,Bejing,CHINA. ISBN: 978-7-5009-3122-5 288-290 2005年。
  (7)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informat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iCBBE 2011 Proceedings-Volume2,1794—1798 EI收录

  3、专著: 《运动解剖学实用学习手册》主编:四川科技出版社,2011,3月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姓名:代毅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58年11月
  职称:教授 学院:运动医学系
  研究方向: 运动与健康促进;大众健美健身训练理论与方法
  
  个人简介:
  1982年:毕业于成都体育学院大学本科,同年留校任教。
  1983-1984年:在重庆医学院进修。
  1993年:毕业于成都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93至今:在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系体育保健与测量评价教研室任教,担任本科及研究生“运动生理学”、“体育测量与评价”、“健康体适能理论与实践”及“国民体质监测”等课程教学。
  
  科研成果:
  本人长期从事大众健身的理论与实践、运动促进中老年人群健康、核心力量训练与康复、运动减脂等相关研究,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完成了国家体育总局和四川省科技厅6项省部级研究项目。主研参与完成了近10项省部级项目。在核心期刊和全国一级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作为主编出版《健身理论与方法》专著一部。2008年获成都体育学院首届科学研究贡献奖三等奖。2012年以第一作者获得四川省政府奖“2012年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社会工作经历:
  本人自1993年起在成都市健身俱乐部担任顾问、管理、训练及培训工作。曾在青岛英派斯大康股份有限公司连锁健身俱乐部——成都英派斯健身俱乐部从事管理工作、担任总教练及顾问,长期在健身俱乐部从事健身普拉提、抗阻训练团体课程的教学和私人教练训练及培训工作。担任西南地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主讲师。长期在企事业单位进行健身运动与健康学术讲座和实践培训工作。
  
  获得证书:
  获四川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证书,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AASFP亚洲专业体适能教练和高级私人教练证书、普拉提教练证书及印度瑜伽教练证书。
  


  姓名:熊若虹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63年10月
  职称:教授 学院:运动医学系
  研究方向:运动与治未病,中西医结合防治运动性疾病
  

  个人简介:
  近五年来的科研成果
(含科研获奖、厅局级以上课题、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教材专著):
  Over-expression of genes and proteins of ubiquitin specific peptidases (USPs) and proteasome subunits (PSs) in breast cancer tissue observed by the methods of RFDD-PCR and proteomics、《Breast Cancer Research and Treatment》、2、September 2006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运动医学     专业代码:100216     门类/类别:医学     学科/类别:临床医学

专业介绍

本专业研究运动和缺乏运动给人体带来的生理、病理问题及与体育运动有关的医学问题。从医学角度阐明体力活动及静态生活方式影响健康和在各种慢性疾病病因学中的作用,并且为一些常见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研究提供医学手段以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目的。同时运用医学技术和知识对运动监督和指导,防治运动伤病、保障运动员健康、提高运动成绩。本专业授医学硕士学位。

专业点分布

解放军医学院 北京大学 内蒙古医科大学 大连医科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 锦州医科大学 延边大学 海军军医大学 复旦大学 徐州医科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 安徽医科大学 泰山医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 中南大学 广州体育学院 广西中医药大学 四川大学 成都体育学院 贵州医科大学 西安体育学院

专业院校排名

1002 临床医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52 所,本次参评48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86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2 10335 浙江大学 A+
3 10023 北京协和医学院 A
4 10246 复旦大学 A
5 10001 北京大学 A-
6 10025 首都医科大学 A-
7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A-
8 10533 中南大学 A-
9 10558 中山大学 A-
10 10610 四川大学 A-
11 10159 中国医科大学 B+
12 10226 哈尔滨医科大学 B+
13 10312 南京医科大学 B+
14 10422 山东大学 B+
15 10631 重庆医科大学 B+
16 90030 第二军医大学 B+
17 90032 第四军医大学 B+
18 10459 郑州大学 B
19 10486 武汉大学 B
20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B
21 12121 南方医科大学 B
22 10062 天津医科大学 B
23 10161 大连医科大学 B
24 10183 吉林大学 B
25 10247 同济大学 B
26 10055 南开大学 B-
27 10089 河北医科大学 B-
28 10114 山西医科大学 B-
29 10285 苏州大学 B-
30 10343 温州医科大学 B-
31 10366 安徽医科大学 B-
32 10403 南昌大学 B-
33 10570 广州医科大学 B-
34 10678 昆明医科大学 B-
35 10313 徐州医科大学 C+
36 10427 济南大学 C+
37 10559 暨南大学 C+
38 10560 汕头大学 C+
39 10598 广西医科大学 C+
40 10730 兰州大学 C+
41 10752 宁夏医科大学 C+
42 10760 新疆医科大学 C+
43 11065 青岛大学 C+
44 10160 锦州医科大学 C
45 10184 延边大学 C
46 10299 江苏大学 C
47 10304 南通大学 C
48 10384 厦门大学 C
49 10472 新乡医学院 C
50 10571 广东医科大学 C
51 10660 贵州医科大学 C
52 10075 河北大学 C-
53 10132 内蒙古医科大学 C-
54 10344 浙江中医药大学 C-
55 10367 蚌埠医学院 C-
56 10475 河南大学 C-
57 10632 西南医科大学 C-
58 10661 遵义医学院 C-
59 10743 青海大学 C-
60 10759 石河子大学 C-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运动医学     专业代码:105115     门类/类别:医学     学科/类别:临床医学

专业点分布

解放军医学院 内蒙古医科大学 徐州医科大学 贵州医科大学 青海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52 所,本次参评48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86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2 10335 浙江大学 A+
3 10023 北京协和医学院 A
4 10246 复旦大学 A
5 10001 北京大学 A-
6 10025 首都医科大学 A-
7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A-
8 10533 中南大学 A-
9 10558 中山大学 A-
10 10610 四川大学 A-
11 10159 中国医科大学 B+
12 10226 哈尔滨医科大学 B+
13 10312 南京医科大学 B+
14 10422 山东大学 B+
15 10631 重庆医科大学 B+
16 90030 第二军医大学 B+
17 90032 第四军医大学 B+
18 10459 郑州大学 B
19 10486 武汉大学 B
20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B
21 12121 南方医科大学 B
22 10062 天津医科大学 B
23 10161 大连医科大学 B
24 10183 吉林大学 B
25 10247 同济大学 B
26 10055 南开大学 B-
27 10089 河北医科大学 B-
28 10114 山西医科大学 B-
29 10285 苏州大学 B-
30 10343 温州医科大学 B-
31 10366 安徽医科大学 B-
32 10403 南昌大学 B-
33 10570 广州医科大学 B-
34 10678 昆明医科大学 B-
35 10313 徐州医科大学 C+
36 10427 济南大学 C+
37 10559 暨南大学 C+
38 10560 汕头大学 C+
39 10598 广西医科大学 C+
40 10730 兰州大学 C+
41 10752 宁夏医科大学 C+
42 10760 新疆医科大学 C+
43 11065 青岛大学 C+
44 10160 锦州医科大学 C
45 10184 延边大学 C
46 10299 江苏大学 C
47 10304 南通大学 C
48 10384 厦门大学 C
49 10472 新乡医学院 C
50 10571 广东医科大学 C
51 10660 贵州医科大学 C
52 10075 河北大学 C-
53 10132 内蒙古医科大学 C-
54 10344 浙江中医药大学 C-
55 10367 蚌埠医学院 C-
56 10475 河南大学 C-
57 10632 西南医科大学 C-
58 10661 遵义医学院 C-
59 10743 青海大学 C-
60 10759 石河子大学 C-

运动医学研究生考试科目:
(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 201英语一
(3) 306西医综合
本专业01方向限推荐免试;考试科目③:02方向西医综合、卫生综合(一)任选一门,03方向限考西医综合。
 
运动医学考研参考书:
初试科目01.膝关节韧带与软骨损伤的修复与重建
02.运动、营养与代谢综合征
03.运动创伤临床病理学
初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6西医综合 、762卫生综合(一)
备注1.系所说明:本系计划招生53~55人。临床医学分医学科学学位(专业代码前4位为"1002")硕士研究生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专业代码前4位为"4502")研究生两类招生,其中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限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全日制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报考。
2.本专业01方向限推荐免试;考试科目③:02方向西医综合、卫生综合(一)任选一门,03方向限考西医综合。
 
运动医学研究生就业方向:
就业面较宽,既可到医学研究部门、医学院校和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工作;也可到各高等院校、体育科研机构、运动训练基地和保健康复部门工作。
就业前景
近年来随着医学、体育科学和其他现代科学的发展,根据竞技运动提高成绩、群众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和病伤残者对体育医疗康复的需求,运动医学的内涵在不断充实、丰富和发展,并日臻完善。
中国运动医学具有中西医结合的特色,受到国际体育界人士的重视。随着国家“奥运争光”和“全民健身”两项宏伟计划的开展。运动医学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伴随新世纪席卷而来的信息技术革命和生物科学技术革命也为运动医学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人的运动能力,防治运动技术性伤病,指导群众体育,应用体育锻炼加速伤病后的功能恢复以及防治运动不足病和老年病等成为运动医学研究中最重要的课题。
由此可见,运动医学的研究、教学、临床专业,都需要中高级的人才,运动医学研究生的就业前景非常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