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金融学保研条件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中央财经大学考研分数线、中央财经大学报录比、中央财经大学考研群、中央财经大学学姐微信、中央财经大学考研真题、中央财经大学专业目录、中央财经大学排名、中央财经大学保研、中央财经大学公众号、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中央财经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考研真题资料优惠价原价选择
中央财经大学803经济学综合全部资料 ¥380 ¥598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金融学保研条件信息,是考研之前需要获取相应的考研信息,比如考试大纲、招考专业、招考目录等等基本信息,这些内容是进行考研前期工作的必要准备。考生可以从各院校的研招网进行查询,每年的9月左右就会公布下一年度的招生计划。考生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文件的要求和信息,部分专业的名称相近,内容也比较繁杂,容易混淆或遗漏,考生要仔细区分。另外各大考研网站的相应版块也会有历年的招生信息汇总,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金融学保研条件信息内总结了各大院校的历年招生信息,方便考生查询和选择。最后,考研派的小编预祝各位考研的同学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学校。

Add 中央财经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相比于考研,了解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金融学保研条件更加苛刻,成绩要求是最基本的,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金融学保研条件基本筛掉了90%的人,然后10%的优秀同学开始竞争,每年保研项目开启,大家都比较关心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金融学保研条件有没有变化,一般来说,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金融学保研条件基本不会有什么变化,7-8月的夏令营,9月份的预推免以及10月份的正式推免都有自己的保研条件,但是通过往年的信息都能做一个大概的猜测,每当一个保研项目开启后,同学们第一个关注的就是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金融学保研条件,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自己够不够资格保研,如果不行,那就换一所或者选择考研,而获取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金融学保研条件最准确的方法就是从各院校的研究生信息网或公众号中进行查询,大致每年的4月-9月就会公布本年的招生计划。同学们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文件的要求和信息,部分专业的名称相近,内容也比较繁杂,容易混淆或遗漏,同学们要仔细区分。另外各大保研网站的相应版块也会有历年的保研招生信息汇总,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金融学保研条件可能会刷掉一些想要保研的同学,但是也不要灰心,自己仍有选择的余地。最后,小编预祝各位想要保研的同学都可以成功被目标院校录取。

想要快速了解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金融学保研条件,可以通过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金融学保研信息网查询,该网站会提供各种有关保研的资讯和内容,比如历年的保研推免招生计划、保研政策、保研渠道、保研真题、保研经验等等内容,想要稳上岸,就一定要准确查询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金融学保研条件,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金融学保研信息网的小编提醒各位同学要时刻关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小编会在第一时间公布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金融学保研条件,考生在准备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疑惑时可以打电话进行咨询。最后,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金融学保研信息网的小编预祝各位保研的同学都可以成功上岸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金融学保研条件
金融学 [020204]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中央财经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
所属学院: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2]经济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2]应用经济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货币经济学
02.现代银行学
03.企业融资与公司治理
04.金融工程
05.资产定价理论与实务
06.国际汇率体制
招生人数: 10
考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03经济学综合
备  注: 复试笔试科目专业课:
金融学综合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排名:第三名,A+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考试科目

专业 (代码) 研究方向 (代码) 初试笔试科目及代码 复试笔试科目
政治 外语 业务课一 业务课二 专业课
金融学
(020204)
01.金融理论与政策
02.国际金融与金融组织研究
03.微观金融理论与实务
04.金融史
05.公司金融与行为金融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01经济学  金融学一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排名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1 北京大学 A+
2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A+
3 10034 中央财经大学 A+
4 1003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A
5 10173 东北财经大学 A
6 10272 上海财经大学 A
7 10384 厦门大学 A
8 10003 清华大学 A-
9 10055 南开大学 A-
10 10246 复旦大学 A-
11 10421 江西财经大学 A-
12 10422 山东大学 A-
13 1052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A-
14 10651 西南财经大学 A-
15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A-
16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B+
17 10038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B+
18 10070 天津财经大学 B+
19 10140 辽宁大学 B+
20 10183 吉林大学 B+
21 10284 南京大学 B+
22 10286 东南大学 B+
23 10335 浙江大学 B+
24 10353 浙江工商大学 B+
25 10456 山东财经大学 B+
26 10486 武汉大学 B+
27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28 10532 湖南大学 B+
29 10558 中山大学 B+
30 10559 暨南大学 B+

431金融学综合 《金融学》 李健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第三版)
《公司财务》 刘力、唐国正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第二版)
参考金融硕士教指委指定大纲    

副校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
  电邮:shjp@cufe.edu.cn

教育背景:
  2010年4月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校长班
  2008年1月—2008年3月  美国CLEMSON UNIVERSITY 高级访问学者
  2003年6月—2003年12月  加拿大McGill University 管理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2000年10月—2001年1月  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中青班
  1996年9月—2000年7月  中央财经大学国民经济管理专业 经济学博士
  1988年9月—1991年3月  中央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 经济学硕士
  1979年9月—1983年7月  中央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 经济学学士

工作经历:
  2008年12月--至今  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
  2005年9月-2008年12月  中央财经大学校长助理
  2003年11月—2006年6月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6年5月—2003年11月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系副主任、主任、系党总支书记、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3年5月—1996年5月  中央财政金融学院金融系副主任、系党总支副书记、书记、讲师、副教授
  1987年2月—1993年5月  中央财政金融学院金融系讲师
  1983年8月—1987年2月  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燕山办事处信贷科信贷员、副科长、科长

主要兼职:
  中央财经大学党委委员、常委
  中央财经大学教学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央财经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央财经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
  中央财经大学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
  中央财经大学民泰金融研究所所长
  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农村金融学会副会长
  中国银行业从业资格认证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金融学会金融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理事
  北京市金融学会常务理事
  北京市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
  若干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顾问或特聘专家

讲授课程: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公司财务、银行信贷管理学

主要研究领域:
  银行管理、金融风险管理、金融体制改革、中小企业金融服务

主要荣誉: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财政部系统跨世纪学科带头人
  北京市优秀教师
  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主要学术成果:
  主编或参编《银行信贷管理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商业银行管理学》、《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力度分析》、《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金融风险》、《投资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银行风险管理》等本科、研究生教材、专著、译著等20余部,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持或参与国家重点项目和省部级课题10余项。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金融学 [020204]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中央财经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2]经济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2]应用经济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数理金融(02)金融工程
招生人数: 4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3)数学三
④(803)经济学综合
备  注: 本专业招生计划仅供参考,以国家下达计划后最终公布为准
韩复龄,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应用金融系主任
  Mob: 18910322668
  电子邮件:hanfuling@126.com

个人简况   
  现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应用金融系主任。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学硕士 ,波兰西里西亚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博士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博士后,荷兰蒂尔堡大学、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访问学者。曾任职于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兼任全国人大财经委、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专家、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理财顾问及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财经媒体特邀评论员。

教育背景
  1980 - 1984  北京钢铁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4 - 1987  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工程专业,研究生,获管理学硕士学位;
  1992 - 1994  波兰西里西亚大学( The Silisian University )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2002   荷兰蒂尔堡大学( The Tiliburg University )访问学者;
  2003 - 2005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理论经济学博士后
  2007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 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1986 - 1991 年,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工程系任教 企业管理教研室主任  讲师
  1992 - 1994 年,波兰西里西亚大学经济系   访问学者   助理教授
  1995 - 1997 年,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系   副主任   金融学教研室副教授
  1996 - 1997 年,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研究开发部研究员
  1998 - 2000 年,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应用金融系,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0 - 2007年,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应用金融系  教授
  2007年-至今,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应用金融系 主任 

讲授课程
  本科:《投资银行学》、《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风险投资》等
  硕士研究生:《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投资银行学》、《公司并购》等
  MBA/EMBA项目: 担任中央财经大学、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与继续教育学院、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名校的 MBA 或 EMBA 项目的授课教授,讲授《公司并购与财务重组》、《资本运营》、《公司理财》等课程

教学及研究领域
  投资银行学 / 企业投融资 / 改制上市(IPO) / 公司并购/资本运营/私募与风险投资 /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 风险管理
/ 个人理财

社会兼职
  中国风险投资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投资学会理事
  兼任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等财经媒体特约撰稿人及评论员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HK08235)独立非执行董事
  河南莲花味精股份有限公司(SH 600186)独立董事

培训及咨询
  担任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北京银行、民生银行、新华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理财咨询顾问
  兼任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海南航空公司、国家电力公司、鲁能集团、大庆石油管理局、北京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首创等公司的融资顾问及培训讲师,讲授投融资管理,公司改制上市设计,公司治理,公司并购,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风险管理,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证券投资等课程。
  担任中央财经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名校的 MBA 或 EMBA 项目的授课教授 及指导教师

荣誉和奖励
  曾获青年骨干教师奖、《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课题获国家体改委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多次荣获中央财经大学 “ 涌金奖励基金 ” 教师学术奖。
  主编《证券投资学》教材获北京市精品课程教材
  讲授《投资银行学》课程 获中央财经大学精品课程

学术著作与教材
  出版学术著作、教材25部:
  主编: 《投资银行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专著: 《股灾启示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主编: 《证券投资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主编:《 外汇交易工具与避险操作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6
  主编:《一篮子货币 --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影响与展望》,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5
  主编:《中国投资前景报告( 2005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5
  主编:《小企业会计核算与税务处理图解》,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4
  主编:《企业会计核算与税务处理》 ,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4
  专著:《退市机制:市场压迫还是压迫市场》,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专著:《投资银行业务》,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 ;
  主编:《金融市场学》,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 2002 ;
  主编:《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与处置》,中国市场出版社, 2001 ;
  参著:《 21 世纪的中国经济》,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1 ;
  参编:《现代商业银行业务教程》,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0 ;
  参著:《走向市场经济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出版社, 1998 ;
  主编:《乡镇企业股份制改造与股票上市》,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 ;
  参著:《现代企业管理新课题》,今日中国出版社, 1992

学术论文
  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等 120 余篇。
  学术研究领域侧重于投资银行,企业投融资,资本运营,公司并购,改制上市,股指期货;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个人理财等。

科研课题
  作为主持人或主要参加人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体改委课题、教育部、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交通部、国家统计局、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等部级以上课题 12 项,横向课题多项。
  根据北京市和中央财经大学疫情防控工作要求,金融学院将通过互联网远程开展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工作。为确保 2021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工作的安全性、公平性、科学性,根据教育部、北京市关于复试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及《中央财经大学2021年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及录取工作方案》等文件要求,特制定本细则。
一、复试原则
1.坚持“公平公正、客观评价、择优录取、宁缺毋滥”原则;
2.坚持全面考查,突出对专业基础、科研潜质、实践与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考核;
3.坚持以人为本,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切实做好复试过程中的疫情防控工作;
4.严肃考风考纪,坚决查处各类违规违纪行为,一经查实,严惩不贷。

二、复试安排
1.复试总体安排
时间 项目 参加考生 备注
4月2日(周五) 收取复试资格审查电子版材料 全体考生 按学院网站:金融学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资格审查工作的通知。
4月7日(周三)
4月8日(周四)
考生远程报到、预演和测试 全体考生 考生需在其中某个时段,完成不少于1次的预演和测试,完成复试相关要求的确认,完成下方复试准备工作内容的软硬件条件设定。
4月10日(周六)
上午8:30开始
专业潜质与英语听说测试 应用经济学大类学硕考生 测试由2分钟自我介绍、随机抽题并回答、测试教师与考生问答等环节组成,测试时长累计30分钟。
4月10日(周六)
上午8:30开始
专业潜质与英语听说测试 金融专硕考生 测试由2分钟自我介绍、随机抽题并回答、测试教师与考生问答等环节组成,测试时长累计30分钟。
 

2.资格审查材料
参照学院网站《金融学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资格审查工作的通知》准备材料,在4月2日8时前将相应材料发送至学院工作邮箱shuoshi_cufejr@163.com。
3.考生远程报到(含系统测试、一对一预演等)
报到时间为4月7日、4月8日9-17点。报到方式为与学院指定工作人员建立工作通信并完成至少一次的系统测试预演。测试预演环境原则上应与正式面试时保持一致。
4.复试过程及注意事项
(1)分组。请考生及时关注金融学院网站主页“通知公告”栏下相关通知。
(2)候考。考生应当提前15分钟进入指定的候考室,将“您的姓名”修改为“考生编号+姓名”,并完成工作人员发出的指令动作。因远程网络复试平台系统、网络环境等原因,可能导致考生实际复试时间的延后、提前,学院将对复试进程进行调整并及时通知考生,请各位考生保持联系并予以谅解。
(3)身份查验。考生进入考场需携带身份证,配合复试老师和视频监考员,进行人证人脸识别等身份在线核验,核验过程由学院全程录音录像备查;
(4)面试程序。面试由自我介绍、抽题回答、测试教师与考生问答等环节组成。
(5)测试内容。面试考察的内容包括金融类核心专业课程(以各专业招生简章规定的专业课程为主)涉及的专业知识,英语听说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素质等。同等学力加试以在面试过程中,增加学术论文及参与的项目课题陈述、专业问题问答为考核内容。
(6)注意事项。考生须穿着得体,全程面向主机位摄像头且视线不离开主机位摄像头,保证头肩部及双手出现在视频画面正中间。保证面部清晰可见,不得佩戴帽子、口罩、墨镜等;不得化浓妆,不可遮挡耳部,不得佩戴耳饰或耳机,不得使用美颜或变声功能、不得使用虚拟背景。复试期间考生不得低头和左顾右盼,不得通过任何方式翻阅资料,不得拍照录音录像录屏,不得将试题传递至他人或网络,不得由他人替考,不得接受他人或机构以任何方式助考。
三、远程复试要求
1.熟悉文件
《中央财经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远程复试考场规则》、《中央财经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诚信复试承诺书》和《中央财经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远程复试操作规范》(详见http://gs.cufe.edu.cn/info/1050/8526.htm)。
2.复试房间要求
房间单独封闭,保持整洁、明亮、安静;房门在可视范围内且关闭严实;除复试要求的设备和物品外,室内无书刊、报纸、电子文档等与复试相关的资料,除考生外无其他人员。不得选择辅导机构提供的场所。
3.网络环境要求
考生所用网络须遵循高速且抗干扰原则,保证至少以下两种方式接入网络:有线宽带、无线网(WiFi 或手机热点)、4G/5G 移动通信信号。
4.硬件要求
考生须配置 2 个视频设备以及配件,用于复试视频传输和场所监控,实现“双机位”。
视频设备可以是:2 台电脑或 2 个手机或 1 台电脑 1 个手机等。电脑可以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台式机,同时须配齐摄像头、麦克风和音响、支架等配件;手机须配齐支架,优先推荐带高清摄像头的手机。
“双机位”标准:两设备相对而设,确保考生处于 360 度无死角状态;主机位从正面拍摄,放置在本人身前约 30cm 处,确保拍摄到本人上半身、表情、眼神、身后环境;副机位从侧后方约 45°距离本人约 30cm 处拍摄,确保从考生身后完整拍摄到考生全身、主机位完整屏幕。主副机位与考生距离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复试开始前,考生应当根据考官的指令,手持摄像头,环绕360°展示本人应试环境。效果图如下:



视频设备须可联网,可实时无延迟地向我校复试设备传输高质量音频视频。手机须在复试期间切断电话、短信服务,屏蔽或拦截所有来电,关闭除复试软件外的一切可影响复试的自启动 app(如 QQ 等语音软件)。
用于网络远程复试的手机原则上不能是考生联系方式的手机号码和应急手机号码使用的手机。副机位在复试期间仅开启视频,须关闭麦克风,确保仅主机位传递音频,防止造成混响,同时将设备调整成静音,防止副机位意外放音干扰考生复试。如遇主机位故障,考生须立即打开副机位音频,通过副机位完成复试。
手机在复试期间应保持电量充足,同时提前充值,防止因话费不足被移动信号供应商切断服务。
5.远程复试平台及下载地址
此次复试使用腾讯会议和钉钉。腾讯会议用于主机位,钉钉用于副机位。考生需在两部视频设备上安装以上软件,熟练使用软件音视频设置、接入视频会议及排除常见操作故障。软件下载地址:
(1)腾讯会议:https://meeting.tencent.com
(2)钉钉: https://www.dingtalk.com/
远程复试平台使用指南
腾讯会议:在硬件设备上下载安装好“腾讯会议”,点击注册腾讯会议并且登录自己的腾讯会议账号。参会者可通过链接或会议号进入会议。详细使用手册可登陆腾讯会议官方网站查看或下载使用手册。
钉钉:在硬件设备上下载安装好“钉钉”,点击注册钉钉并且登录自己的钉钉账号。参会者可通过链接或入会口令等多种方式,快速定位指定会议室,一键参会。详细使用手册可登陆钉钉官方网站查看或下载使用手册。
6.其他准备工作请认真浏览学院官网和研究生院招生网上的相关文件和通知。
四、学院对外联系和咨询方式
1.学院官方网站:http://sf.cufe.edu.cn
2.接受资格审查材料邮箱:shuoshi_cufejr@163.com
3.复试咨询邮箱:jiangnacufe@126.com
4.复试咨询电话:010-61776290
 
金融学 [020204]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中央财经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金融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2]经济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2]应用经济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金融理论与政策(02)国际金融与金融组织研究
(03)微观金融理论与实务
(04)金融史
(05)公司金融与行为金融
招生人数: 11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3)数学三
④(801)经济学
备  注: 本专业招生计划仅供参考,以国家下达计划后最终公布为准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将于2019年7月15日至18日举办第八届“全国卓越金融学子夏令营”,欢迎有志于就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研究生项目的优秀学子报名参加交流活动。
    (一)夏令营活动安排
    本届夏令营计划招收营员200名。
    本届夏令营将在中央财经大学沙河校区举行,拟举办时间与入营人数如下:
    金融学/金融工程学术型研究生项目7月15-18日60人
    说明:学术型研究生项目包括学术型硕士项目和硕博连读项目。两个项目入营要求与考核方式是一致的,届时视营员材料与入营表现综合评分,由学院夏令营工作组分别推荐录取为硕博连读或普通学术型硕士项目。
    金融硕士(不含金融科技方向),专业学位项目营员7月15-18日90人
    金融硕士(金融科技方向),专业学位项目营员7月15-18日50人
    特别提示:(1)凡是有意向申请推免至金融学院的学生(申请支教推免的同学除外),务积极报名参加本年度组织的此次夏令营活动。在本年度9-10月份正式开展研究生推免和接收工作期间,仅当经过夏令营选拔并最终录取的推免生总数未达到学校下达的接收计划总数时,金融学院方会另行组织一次接收推免研究生(包括学术型硕博连读项目、学术型普通硕士项目和金融硕士项目三类)的考核,该考核的具体安排另行通知。(2)学院从2019年起,在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教育项目中单设金融硕士(金融科技方向),主要面向本科主修为以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网络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自动化、信息安全、智能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学生,该方向培养方案突出金融科技特色,与项目的其他培养方向存在差异,旨在夯实金融专业理论知识,熟悉金融科技的前沿动态,更好地满足我国金融科技发展中不断增长的高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需求。
    (二)报名条件
    申请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三年级学生(2020年应届本科毕业生)。
    (1)对于有意愿选择金融学/金融工程学术型研究生项目(包括学术型硕士和硕博连读项目)、金融硕士项目(非金融科技方向)的学生,应以经济类、管理类专业为主,非经管类应届本科毕业生要求具有较好的数理、经济与金融基础,其中第二学位为经济类专业或辅修经济类专业课程、选修过相关经济学类课程者优先考虑
    (2)对于有意愿选择金融硕士项目(金融科技方向)的学生,一般以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网络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自动化、信息安全、智能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为主,其中第二学位为经济类专业或辅修经济类专业课程、选修过相关经济学类课程者优先考虑(夏令营期间学院将针对金融硕士(金融科技方向)的入营营员进行专项考核。)
    2.前五学期平均学分绩点排名列所在专业前10%(含)以内,或平均成绩在88分(含)以上,来自985与211工程院校、国家重点学科的学生学分绩点排名列所在专业的前20%(含)以内科研潜力和专业素质突出者(经过科研成果、学业竞赛获奖等材料评定),学分绩点排名可以适当放宽
    3.在金融学、金融工程或金融科技相关领域有较为浓厚的兴趣、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科研潜质,并有志于从事金融研究或金融行业实务工作
    4.两名熟悉申请人情况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专业教师进行推荐对于申请硕博连读项目、非金融科技方向金融硕士项目的学生,推荐教师中至少有一人为经济学门类的专业教师申请金融科技方向金融硕士项目的学生,如在本科阶段修读过经济学门类的专业课程,应获得主修专业领域和经济学门类专业领域各一名专业教师的推荐,但如未在本科课堂上修读过经济学门类相关课程,两名推荐教师可均为本人主修专业门类的专业教师
    5.国家大学英语六级(CET-6)成绩要求,硕博连读申请者要求500分(含)以上专硕申请者要求480分(含)以上。
    (三)申请方式
    申请分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网上报名,填写有关材料第二步,等待入营审核通知第三步,入营时准备10项纸版材料带到学校审查。要求网上信息真实、填报内容与纸版材料严格一致。
    第一步:网上报名,报名链接http://tuimian.cufe.edu.cn/ui/
    具体报名时间:
    金融学/金融工程专业硕博连读2019年5月20日-6月12日
    金融硕士(不含金融科技方向)2019年5月20日-6月12日
    金融硕士(金融科技方向)2019年5月20日-6月15日
    5月20日8:00开始,夏令营网报系统正式对外开放。申请人也可以经过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官方网站进入夏令营网报系统,注册完成后按照提示填写相关信息,确认所填信息完整无误后,进行提交,申请人未确认提交前,可对所填信息进行修改,并注意保存,一经确认提交,将不得进行修改。
    特别说明:系统仅需上传成绩单、成绩排名证明、英语水平证明、科研成果证明(其中参营论文无需上传,仅上传公开发表的文章即可)以及获奖证明。附件格式为pdf,单个文件大小不超过2M,文件内容需与纸版入营材料严格一致。网报系统仅支持上传一个压缩包文件(大小不超过10兆),格式支持zip和rar,申请人上传前须将所有附件调整大小,压缩打包。
    第二步:入营审核通知
    入选营员须经过报名系统反馈结果,即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报名系统回复确认是否能如期参加夏令营。夏令营具体日程安排将在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网站公布,请报名者注意查看网站上“入营须知”的通知。
    第三步:入营时准备10项纸版材料带到学校审查
    1.《中央财经大学第八届“全国卓越金融学子夏令营”报名推荐表》(附件1),手写签字,并加盖所在院系公章
    2.个人陈述(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已有研究成果、未来的学习和研究计划、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等,不超过2000字)
    3.专家推荐信两封(附件2)
    4.证明科研潜力的成果,包括:
    ①参营论文、案例或调研报告(申请学术型研究生项目的学生提供论文,论文内容为经济金融领域问题研究,字数10000字左右,申请专业型学位(非金融科技方向)研究生项目的同学,提交案例或调研报告,字数不少于7000字申请专业型学位(金融科技方向)研究生项目的同学应提交一份证明自身对计算机信息技术掌握程度的相关成果,成果具体形式不限。参营论文、案例、调研报告或其他形式成果的封面见附件3)
    ②其他证明科研能力的研究成果
    5.本科前五个学期的成绩单和成绩排名(见附件4),需加盖教务部门公章
    6.学业竞赛的获奖证书各一份(按申请时系统中所填列的顺序)
    7.国家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成绩单,欢迎提供TOEFL、IELTS、GRE等其他英语水平成绩证明
    8.申请者本人身份证复印件(正反面)
    9.申请者本人学生证复印件(学号页、注册页)
    10.由申请人、申请人监护人手写签字的《安全责任书》(附件5)。
    相关报名材料提交:
    申请人在入营报到时提交1、2、3、5、10项原件,第4、6、7、8、9项可提交复印件,第10项需提交由申请者本人、申请者监护人均签字的《安全责任书》一式三份。
    (四)营员权利与义务
    1.所有营员在营期间需遵守《营员守则》,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入营及离营手续,完成夏令营出勤要求,有违反纪律或中途退出者,则不再拥有夏令营选拔候选资格
    2.组委会将为营员提供夏令营期间的统一住宿(免费),但交通费及饮食费自理
    3.夏令营期间,营员可凭所发临时校园卡,享受学校提供的相关服务。
    (五)考核办法
    金融学/金融工程学术型推免生的选拔采取论文宣讲及交流和综合能力面试(含英语口语、专业基础和潜力)相结合的方式。
    金融专业学位硕士(非金融科技方向和金融科技方向)推免生的选拔采取笔试与面试(含英语、专业基础和潜力)相结合的方式,其中金融专业学位硕士(非金融科技方向)的笔试内容涉及数学(含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和经济金融基础金融专业学位硕士(金融科技方向)的笔试内容涉及数学(含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和金融科技基础(涵盖了计算机编程、经济金融基本知识、统计和金融科技材料阅读分析等内容)。
    (六)联系方式和相关信息
    中央财经大学“第八届全国卓越金融学子夏令营”组委会设在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校内主教学楼915室)。邮政编码:100081
    联系人:龚老师
    联系电话:010-61776421/62289313(接受咨询时间为:周一至周五上午8:30&mdash11:30下午14:00&mdash17:00,仅接受学生本人咨询,不接受家长咨询。)
 为进一步探索高层次学术型和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模式改革,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将于2018年7月15日至18日举办第七届“全国卓越金融学子夏令营”,欢迎有志于就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研究生项目的优秀学子报名参加交流活动。 
一、学校与学院简介
中央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大学,由教育部、财政部和北京市三方共建,是国家“双一流”建设、“211工程”建设和首批“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长期以来,学校秉持“忠诚、团结、求实、创新”的校训,传承“求真求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10万余名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被誉为“中国财经管理专家的摇篮”。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成立于2003年,其前身是组建于1951年的中央财政学院金融系。在65年的发展历程中,为社会培养了两万余名金融、保险和贸易等领域的专门人才。金融学院拥有一支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的优秀师资团队。近年来学院产生了一批优秀的教学成果,包括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学院教师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与年度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和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市及其他部委科研项目等,为国家金融发展、金融决策提供了智力支持,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学院所属的金融学科于2002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7年再次通过国家重点学科评定并成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的重要支撑学科,2012年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位列全国第二, 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并在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并列全国第一。
二、研究生教育项目
我校金融学科在研究生教育方面起步较早,中央财政学院金融系在20世纪60年代成立之初就开办了货币银行专业研究生班,为新中国早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保险等专业的研究生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初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经过3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重创新”的金融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以核心专业课为基础、学术交流活动为依托、金融业界实习实训为辅助的人才培养系统架构。目前设有金融学和金融工程两个本科和学术型硕士专业。同时,这两个专业均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博士生教育旨在培养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的高层次研究型人才。金融学博士专业的研究方向有:货币理论与政策、国际金融、金融发展与金融结构、银行管理、资本市场与公司金融、金融史和金融思想史,以及金融科技与监管科技;金融工程博士专业的研究方向有:金融资产定价与金融风险管理。
2010年教育部批准金融学院设立“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项目,从2011年开始正式招生。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项目主要培养掌握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的基本原理,深入了解宏观经济和金融部门的实际运行状况,具有较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能够在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企业、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金融管理和实务操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金融硕士现设有银行管理、量化投资与证券管理、公司金融与金融工程、金融科技等培养方向。
三、研究生奖助体系
研究生奖助体系由学校和学院两个层次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组成。校级奖助体系由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科研奖励计划、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特殊困难补助与入学“绿色通道”、教育基金会奖助基金和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的鸿儒奖学金等组成,其中科研奖励计划包括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奖励、博士研究生重点选题支持计划、研究生访学(国内外)研究资助计划、研究生学术交流(国内外)资助计划、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出版资助计划等;研究生助学金包括国家助学金和学校助学金;教育基金会奖助基金则包括涌金奖励基金、成心奖励基金等近40项。金融学院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包括院级研究生导师科研基金、人保奖学金、融金弘德爱心基金等,并提供学术科研交流活动的经费支持。此外,研究生还可申请国家、北京市和学校公派留学等出国留学交流项目资助。
被我校正式录取为硕博连读项目的推免生,入学第一年享受一等学业奖学金,同时也可申请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其它奖学金。
四、全国卓越金融学子夏令营
“全国卓越金融学子夏令营”由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于2012年创办,为全国优秀金融学子提供短期学习和交流的高端平台。夏令营秉承“崇尚科学,追求卓越,学以致用,经世济民”的理念,以“创造、分享、交流、合作”为主题,通过讲座、研讨、团队活动等形式,为广大优秀学子提供开拓视野、提升价值、展示风采、增进友谊的机会,也为德才兼备、崇尚学术、富于创新、敢于创业的金融学子提供免试攻读金融学/金融工程硕博连读研究生和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机会。
五、第七届全国卓越金融学子夏令营计划
(一)夏令营活动安排
本届夏令营计划招收营员190名。根据夏令营的综合考核成绩,学院将在研究生院核定的接收推免名额内依次给予部分优秀营员进入2019年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硕博连读项目与专业学位项目学习的研究生候选人资格。获得候选人资格的营员,须获得所在本科院校的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的资格,并经我校接收推免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后,方能最终确定取得推荐免试攻读我校上述硕士研究生的资格。
本届夏令营拟举办时间、地点与入营人数如下:
金融学/金融工程专业硕博连读项目营员
2018年7月15-18日      30人,中央财经大学沙河校区
金融硕士(不含金融科技方向),专业学位项目营员 
2018年7月15-18日      100人,中央财经大学沙河校区
金融硕士(金融科技方向),专业学位项目营员   
2018年7月15-18日      60人,中央财经大学沙河校区
特别提示:(1)凡是有意向申请推免至金融学院的学生(申请支教保研的同学除外),务必积极报名参加本年度组织的此次夏令营活动。在今年9-10月份正式开展研究生推免和接收工作期间,仅当通过夏令营选拔并最终录取的推免生总数未达到学校下达的接收计划总数时,金融学院方会另行组织一次接收推免研究生(包括学术型硕博连读项目、学术型普通硕士项目和金融硕士项目三类)的考核,该考核的具体安排另行通知。(2)学院从2019年起,在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教育项目中单设金融硕士(金融科技方向),主要面向本科主修为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信息科学、自动化、物理、数学等相关专业进而具有较好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学生,该方向培养方案突出金融科技特色,与项目的其他培养方向存在差异,旨在夯实金融专业理论知识,熟悉金融科技的前沿动态,更好地满足我国金融科技发展中不断增长的高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需求。
    (二)报名条件
申请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三年级学生(2019年应届本科毕业生)。
(1)对于有意愿选择金融学/金融工程专业硕博连读项目、金融硕士项目(非金融科技方向)的学生,应以经济类、管理类专业为主,非经管类应届本科毕业生要求具有较好的数理、经济与金融基础,其中第二学位为经济类专业或辅修经济类专业课程、选修过相关经济学类课程者优先考虑;
(2)对于有意愿选择金融硕士项目(金融科技方向)的学生,一般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库应用与信息管理、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网络工程、通信技术、通信工程、自动化、信息安全等专业为主,其中第二学位为经济类专业或辅修经济类专业课程、选修过相关经济学类课程者优先考虑。(夏令营期间学院将针对金融硕士(金融科技方向)的入营营员进行专项考核。)
2.前五学期平均学分绩点排名列所在专业前10%(含)以内,或平均成绩在88分(含)以上,来自985与211工程院校、国家重点学科的学生学分绩点排名列所在专业的前20%(含)以内;科研潜力和专业素质突出者(通过科研成果、学业竞赛获奖等材料评定),学分绩点排名可以适当放宽;
3.在金融学、金融工程或金融科技相关领域有较为浓厚的兴趣、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科研潜质,并有志于从事金融研究或金融行业实务工作;
4.两名熟悉申请人情况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专业教师进行推荐;对于申请硕博连读项目、非金融科技方向金融硕士项目的学生,推荐教师中至少有一人为经济学门类的专业教师;申请金融科技方向金融硕士项目的学生,如在本科阶段修读过经济学门类的专业课程,应获得主修专业领域和经济学门类专业领域各一名专业教师的推荐,但如未在本科课堂上修读过经济学门类相关课程,两名推荐教师可均为本人主修专业门类的专业教师;
5.国家大学英语六级(CET-6)成绩要求,硕博连读申请者要求500分(含)以上;专硕申请者要求480分(含)以上。
(三)申请方式
申请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网上报名,填写有关材料;第二步,准备以下10项纸版材料。要求网上信息真实、填报内容与纸版材料严格一致,纸版材料入营时带到学校审查。
材料准备阶段:
考生登陆夏令营报名网站,注册后如实填写相关报名信息,并上传所需支撑材料原件的扫描件。以下为需要准备的纸版材料:
1.《中央财经大学第七届“全国卓越金融学子夏令营”报名推荐表》(附件1),手写签字,并加盖所在院系公章;
2. 个人陈述(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已有研究成果、未来的学习和研究计划、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等,不超过2000字);
3.专家推荐信两封(附件2)
4.证明科研潜力的成果,包括:
① 参营论文、案例或调研报告(申请学术型研究生项目的学生提供论文,论文内容为经济金融领域问题研究,字数10000字左右,申请专业型学位(非金融科技方向)研究生项目的同学,提交案例或调研报告,字数不少于7000字;申请专业型学位(金融科技方向)研究生项目的同学应提交一份证明自身对计算机信息技术掌握程度的相关成果,成果具体形式不限。参营论文、案例、调研报告或其他形式成果的封面见附件3)。
② 其他证明科研能力的研究成果;
5.本科前五个学期的成绩单和成绩排名(见附件4),需加盖教务部门公章;
6.学业竞赛的获奖证书各一份(按申请时系统中所填列的顺序);
7.国家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成绩单,欢迎提供TOEFL、IELTS、GRE等其他英语水平成绩证明;
8.申请者本人身份证复印件(正反面);
9.申请者本人学生证复印件(学号页、注册页);
10.由申请人、申请人监护人手写签字的《安全责任书》(附件5);
特别说明:网申系统上传附件格式为pdf,单个文件大小不超过2M,文件内容需与纸版入营材料严格一致。
相关报名材料提交:
申请人在入营报到时提交1、2、3、5、10项原件,第4、6、7、8、9项可提交复印件,第10项需提交由申请者本人、申请者监护人均签字的《安全责任书》一式三份。
(四)申请程序
1.网上报名,报名链接http://vclass.cufe.edu.cn/camp
报名时间:
金融学/金融工程专业硕博连读    2018年5月2日 - 5月28日
金融硕士(不含金融科技方向)   2018年5月2日 - 5月28日
金融硕士(金融科技方向)       2018年5月2日 - 6月15日
5月2日8:00开始,夏令营网报系统正式对外开放。申请人也可以通过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官方网站进入夏令营网报系统,注册完成后按照提示填写相关信息,确认所填信息完整无误后,进行提交,申请人未确认提交前,可对所填信息进行修改,并注意保存,一经确认提交,将不得进行修改。
2.入营审核通知
进入夏令营的营员将通过报名系统反馈,夏令营具体日程安排将在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网站公布,请报名者注意查看入营须知的通知,所有入选营员需要在报名系统中规定时间内回复确认是否能如期参加夏令营。
(五)营员权利与义务
1.所有营员在营期间需遵守《营员守则》,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入营及离营手续,完成夏令营出勤要求,有违反纪律或中途退出者,则不再拥有夏令营选拔候选资格;
2.组委会将为营员提供夏令营期间的统一住宿(免费),但交通费及饮食费自理;
3.夏令营期间,营员可凭所发临时校园卡,享受学校提供的相关服务。
(六)考核办法
金融学/金融工程硕博连读生推免的选拔采取论文宣讲及交流和综合能力面试(含英语口语、专业基础和潜力)相结合的方式。
金融专业学位硕士(非金融科技方向和金融科技方向)推免生的选拔采取笔试与面试(含英语、专业基础和潜力)相结合的方式,其中金融专业学位硕士(非金融科技方向)的笔试内容涉及数学(含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和经济金融基础;金融专业学位硕士(金融科技方向)的笔试内容涉及数学(含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和金融科技基础(涵盖了计算机编程、经济金融基本知识、统计和金融科技材料阅读分析等内容)。
(七)联系方式和相关信息
中央财经大学“第七届全国卓越金融学子夏令营”组委会设在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校内主教学楼915室)。邮政编码:100081
联 系 人:龚老师
联系电话:010-62289313 (接受咨询时间为:周一至周五 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仅接受学生本人咨询,不接受家长咨询。)
夏令营相关信息请关注以下网站公告栏:
中央财经大学主页:http://www.cufe.edu.cn/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主页:http://sf.cufe.edu.cn/
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院主页:http://gs.cufe.edu.cn/
 
刘向丽,教授
研究方向:计量分析、金融市场微观结构、金融风险管理
电话:010-62288607
传真:010-62288509
电子邮件:lxlbxl@163.com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  中央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金融工程系
邮政编码:100081

教育背景
1996年毕业于山西大学数学系(数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9年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应用数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
200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9年4月至2009年6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理学院任教。先后担任助教(1999-2001)、讲师(2002-2007)、副教授(2008-2013)、教授(2013-至今)职务.
2009年6月至今,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工程系任教。

研究领域和专长
金融工程、计量分析、金融市场微观结构

讲授课程
运筹学;金融工程;金融衍生工具;金融风险管理;金融建模与金融计算;期货与期权。

学术论文
1.       Study on the intraday pattern and the dynamic correlation among return, volume and open interest — Evidence from Chinese commodity futures markets.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 2015, 28/1: 156-174. (SCI)
2.       VaR estimation of China’s futures market, taking SHFE copper futures for exampl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Financial Issues and Economics, 2011, 1: 3-19.
3.       An empirical study on information spillovers between Chinese copper futures market and spot market. Physica A: 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2008, 387/4: 899-914. (SCI)
4.       Novel soliton-like and multi-solitary wave solutions of (3+1)-dimensional Burgers equation.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 2008, 204/1: 461-467. (SCI)
5.  中国沪深300股指期货风险管理—基于流动性调整的收益率方法的研究.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5, 7:1760-1769. (EI)
6.  基于小波分析的股指期货高频预测研究.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5, 6:1425-1432. (EI)
7.       房地产对金融体系风险溢出效应研究--基于AR-GARCH-CoVaR方法.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4, 8:106-111. (EI)
8.       中国期货市场日内流动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3, 6:1395-1401. (EI)
9.       基于基差角度的中国铜期货动态套保策略研究.管理科学学报,2012, 6: 53-62.
10.   基于ACD模型的中国期货市场波动性分析.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2,2:268-273. (EI)
11.   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研究,管理评论. 2012, 2:48-54.
12.   股指期货与股市联动效应研究---沪深300股指期货高频数据的证据,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2,1:63-68.
13.   中国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日内价格发现功能研究.会计之友. 2011,31:102-106.
14.   中国期货市场高频波动率的长记忆性.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1,6:1039-1044. (EI)
15.   基于ACD模型的中国期货市场价格久期波动聚类特征研究. 管理科学学报. 2010, 5: 72-81.
16.   基于EXMODEL对日元美元汇率决定的实证分析.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9, 9: 16-22. (EI)
17.   中国期货市场高频统计特征分析.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 2009, 3: 79-83.
18.   期现货市场间信息溢出效应研究. 管理科学学报. 2008, 3: 125-139.
19.   参数法、半参数法和非参数法计算我国铜期货市场VaR之比较. 管理评论. 2008, 6: 3-8.
20.   中国期货市场日内效应分析.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8, 8: 63-80. (EI)
21.   GDP两种测算结果差异原因的实证分析. 经济研究. 2007, 7: 51-63.
22.   带停时的奇异型随机控制问题研究.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07, 16: 96-102.
23.   一类随机优化问题的最优决策. 统计与决策. 2007, 5: 33-34.
24.   带有分红过程的比例再保险最佳控制模型之推广. 山西大学学报. 2006, 3: 249-252.
25.   关于随机控制的最佳控制不存在问题.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06, 6: 706-709.
26.   一类带停时的最优控制策略研究.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06, 6: 193-199.

专著及教材
1.       Information Spillover Effect and 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Duration Models. Taylor & Francis, 2014.
2.       中国大宗矿产品来源和应对策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
3.       中国期货市场微观结构研究. 科学出版社, 2010.
4.       矩阵理论与方法(第二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
5.       矩阵理论与方法学习指导.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
6.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科研情况
2014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高频数据的金融市场间信息溢出与风险传染的微观机理、动态模型及其应用.(项目号:71471182)
2013年主持国家开发银行项目—大宗矿产品供需预测—模型架构
2011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资助 (项目号:NCET-11-0750).
2011年主持中财121人才工程青年博士发展基金项目:基于时间角度的期货市场流动性分析.(项目号:QBJJJ201003).
2010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久期理论的期货市场日内风险研究.(项目号:71071170)
2009年主持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子课题:中国期货市场日内流动性与波动性风险度量与评价.
2008年主持校基金项目:我国期货市场高频模型及统计特征研究. (项目号:0925027)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领域知识驱动下的金融数据流异常模式研究
参与校青年科研创新团队项目: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识别、度量与管理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战略性资源国际定价权研究.
参与国家统计局项目:关于沿海地区新农村和谐社区统计指标设置及评价方法研究.
参与中科院-格林期货公司项目:中科-格林商品期货指数编制.

教改项目及论文
2007年主持校教改项目: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改革一体化设计
2002年主持校教改项目:线性代数远程教学系统开发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一体化改革之浅见.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9:95-96.
关于概率统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7:81.
《线性代数》教学软件研制与开发.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6:143.

荣誉和奖励
2014年6月,获滋兰数慧优秀教师奖
2013年6月,获涌金教师学术奖
2008年11月,参编教材获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二等奖.
2007年8月,指导的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获北京市甲组二等奖.
2006年12月,获校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三等奖.
金融学 [020204]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中央财经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
所属学院:金融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2]经济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2]应用经济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金融理论与政策
02.国际金融与金融组织研究
03.微观金融理论与实务
04.金融史
05.公司金融与行为金融
招生人数: 31
考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01经济学
备  注: 复试笔试科目专业课:金融学
李宪铎,1957 年生,河南商丘人。现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讲授的主要课程有《货币银行学》、《中央银行学》、《中国金融史》、《金融调控与监管》、《金融与证券》。曾经获得 2000 年教学奖。中关村教学联合体《金融与证券》主讲教师。

主要研究成果
  《中央银行概论》 潘金生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年 第 6 、7 章。
  《期货市场原理与实务》 贺强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第 6 章。
  中央财经大学应急课题 《sars 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 2003 年 4 月

主要著述有
  主编《货币银行学》( 1999 年中国金融出版社),专著《中国金融思想史》(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4 年版)等。
金融学 [020204]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中央财经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
所属学院: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2]经济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2]应用经济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货币经济学
02.现代银行学
03.企业融资与公司治理
04.金融工程
05.资产定价理论与实务
06.国际汇率体制
招生人数: 10
考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03经济学综合
备  注: 复试笔试科目专业课:
金融学综合
王广谦,男,汉族,1955年9月生,中共党员,山东人。中央财经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1979年9月考入中央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1983年7月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6年7月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1年9月考入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专业,1996年7月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学位论文被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为首届全国优秀博士论文。1986年9月-1989年9月借调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做咨询研究工作,1987年4月-1987年6月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做访问学者。

  1986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在中央财政金融学院金融系任教,1987年评为讲师,1988年任副教授,1992任教授。并于1988年、1993年分别担任中央财政金融学院金融系副主任、主任,1994年任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1996年学校更名后任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2003年6月起任中央财经大学校长。

  主要社会职务: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经济学总会副会长、中国城市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经济管理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

  主要研究方向:货币金融理论与政策、经济与金融发展等。2001、2005年两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982年以来,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等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及相关文章1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经济发展中金融的贡献与效率》、《金融体制改革和货币问题研究》、《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经济与金融发展》(主编)、《20世纪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研究:进展与述评》(主编)、《中国金融改革:历史经验与转型模式》(合著)等10余部,主编教材《中央银行学》、《金融中介学》、《金融市场学》、《当代西方金融理论》等4部。主持和参加了多项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并有多项成果获得国家和部委级奖励。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夏令营招生简章,欢迎查看:
为进一步探索改革财经应用型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模式,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将于2016年7月8日至12日举办第五届全国卓越金融学子夏令营,欢迎有志于就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研究生的优秀学子报名参加交流活动。 
  一、学校与学院简介
  中央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首批试点高校。长期以来,学校秉持“忠诚、团结、求实、创新”的校训,传承“求真求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数万余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被誉为“中国财经管理专家的摇篮”。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成立于2003年,其前身是组建于1951年的中央财政学院金融系。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为社会培养了两万多名金融、保险和贸易等领域的专门人才。金融学院拥有一支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的优秀师资团队。近年来学院产生了一批优秀的教学成果,包括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精品课程、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学院教师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与年度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和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市及其他部委科研项目等,为国家金融发展、金融决策提供了智力支持,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学院所属的金融学科于2002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7年再次通过国家重点学科评定并成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的重要支撑学科,在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我校应用经济学科(涵盖金融学科)与北京大学并列全国第2名。
  二、研究生项目
  我校金融学科在研究生教育方面起步较早,中央财政学院金融系在20世纪60年代成立之初就开办了货币银行专业研究生班,为新中国早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保险等专业的研究生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初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经过3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重创新”的金融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以核心专业课为基础、学术交流活动为依托、金融业界实习实训为辅助的人才培养系统架构。目前设有金融学和金融工程两个专业。同时,这两个专业均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博士生教育旨在培养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的高层次研究型人才。金融学专业的研究方向有:货币理论与政策、金融发展与金融结构、国际金融、银行管理、资本市场与公司金融、金融史和金融思想史;金融工程专业的研究方向有:金融资产定价与金融风险管理。
  2010年教育部批准金融学院设立“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项目,从2011年开始正式招生。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项目主要培养掌握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深入了解宏观经济和金融部门的实际运行状况,具有较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能够在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金融管理和实际操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三、研究生奖助体系
  研究生奖助体系由学校和学院两个层次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组成。校级奖助体系由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科研奖励计划、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特殊困难补助与入学“绿色通道”、教育基金会奖助基金等组成。其中,推免研究生、硕博连读生的学业奖学金覆盖率为100%;科研奖励计划包括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奖励、博士研究生重点选题支持计划、研究生访学(国内外)研究资助计划、研究生学术交流(国内外)资助计划,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出版资助计划等;研究生助学金包括国家助学金和学校助学金;学校教育基金会奖助基金包括涌金奖励基金、成心奖励基金等近40项。金融学院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包括院级研究生导师科研基金、人保奖学金、融金弘德爱心基金、学院助教、助管基金等,并提供学术科研交流活动的经费支持。此外,研究生还可申请国家和北京市公派出国交流项目以及学校的配套短期出国留学项目等资助。
  四、全国卓越金融学子夏令营
  “全国卓越金融学子夏令营”由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于2012年创办,为全国优秀金融学子提供短期学习和交流的高端平台。夏令营秉承“崇尚科学,追求卓越,学以致用,经世济民”的理念,以“创造、分享、交流、合作”为主题,通过讲座、研讨、团队活动等形式,为广大优秀学子提供开拓视野、提升价值、展示风采、增进友谊的机会,也为德才兼备、崇尚学术、富于创新、敢于创业的金融学子提供免试攻读金融学、金融工程专业学硕(以硕博连读生为主)研究生和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金融专硕)的机会。
  五、第五届全国卓越金融学子夏令营计划
  (一)夏令营活动安排
  本届夏令营计划招收营员120名。根据综合考核成绩,在研究生院核定的接收推免名额内,学院将依次给予部分优秀营员进入2017年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学术型研究生(硕博连读生为主)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候选人资格。进入候选名单的营员,须获得所在本科院校的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的资格,并经我校接收推免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后,方能最终确定推荐免试攻读我校上述硕士研究生资格。
  本届夏令营拟举办时间、地点与入营人数为:
  时间:2016年7月8日至12日
  地点:中央财经大学学院南路校区
  入营人数:金融学/金融工程专业,学术型(硕博连读为主)营员: 20人
  金融专业,专业学位型营员: 100人
  特别提示:我校凡是有意向申请推免至金融学院的学生(申请支教保研的同学除外),必须参加本年度的夏令营活动,在今年9-10月份正式开展推荐研究生工作期间,金融学院将不另行组织接收我校生源推免研究生的考核。
  (二)报名条件
  申请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三年级学生(2017年应届本科毕业生),以经济类、管理类专业为主,非经管类应届本科毕业生要求具有较好的数理、经济与金融基础,其中第二学位为经济类专业或辅修经济类专业课程、选修过相关经济学类课程者优先考虑;
  2.前五学期平均学分绩点排名列所在专业前10%(含)以内,或平均成绩在88分(含)以上,来自985与211工程院校、国家重点学科的学生学分绩点排名列所在专业的前20%(含)以内;科研潜力和专业素质突出者(通过科研成果、学业竞赛获奖等材料评定),学分绩点排名可以适当放宽;
  3.在金融学相关领域有较为浓厚的兴趣、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科研潜质,并有志于从事金融研究或金融行业实务工作;
  4.两名熟悉申请人情况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专业教师(其中至少一人为经济学门类专业教师)进行推荐;
  5.英语达到国家大学英语六级(CET-6)成绩480分(含)以上。
  (三)申请方式  
  申请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网上报名,填写有关材料;第二步,准备以下10项纸版材料。要求网上信息真实、填报内容与纸版材料严格一致,纸版材料入营时带到学校审查。
  材料准备阶段:
  考生登陆夏令营报名网站,注册后如实填写相关报名信息,并上传所需证明材料原件的扫描件。需要准备的纸版材料:
  1.《中央财经大学第五届“全国卓越金融学子夏令营”报名推荐表》,由系统导出,手写签字,并加盖所在院系公章;
  2. 个人陈述(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已有研究成果、未来的学习和研究计划、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等,不超过2000字);
  3.专家推荐信两封(附件1)
  4.证明科研潜力的成果,包括:
  ① 参营论文、案例或调研报告(申请学术型研究生项目的学生提供论文,论文内容为经济金融领域问题研究,字数10000字左右,申请专业型学位研究生项目的同学,提交案例或调研报告,字数不少于7000字;参营论文、案例或调研报告封面见附件4);
  ② 其他证明科研能力的研究成果;
  5.本科前五个学期的成绩单和成绩排名(见附件3),加盖教务部门公章;
  6.学业竞赛的获奖证书各一份(按申请时系统中所填列的顺序);
  7.国家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成绩单,欢迎提供TOEFL、IELTS、GRE等其他英语水平成绩证明;
  8.申请者本人身份证复印件(正反面);
  9.申请者本人学生证复印件(学号页、注册页);
  10.由申请人、申请人监护人手写签字的《安全责任书》(附件2);
  特别说明:网申系统上传附件格式为pdf,单个文件大小不超过2M,文件内容需与纸版入营材料严格一致。
  相关报名材料提交:
  申请人在入营报到时提交1、2、3、5、10项原件,第4、6、7、8、9项可提交复印件,第10项需提交由申请者本人、申请者监护人均签字的《安全责任书》一式三份。
  (四)申请程序
  1.网上报名(5月25日-6月15日)
   5月25日上午8:00开始,夏令营网报系统正式对外开放。申请人通过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官方网站进入夏令营网报系统。申请人注册完成后按照提示填写相关信息,确认所填信息完整无误后,进行提交。申请人未确认提交前,可对所填信息进行修改,并注意保存;一经确认提交,将不得进行修改。
  2.入营审核通知
  进入夏令营的营员将通过报名系统反馈,夏令营具体日程安排通过中央财经大学网站公布,请报名者注意查看相关信息,所有入选营员需要在自己报名系统并在规定时间内回复确认是否能如期参加夏令营。
  (五)营员义务与待遇
  1.所有营员在营期间,需遵守《营员守则》,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入营及离营手续,完成夏令营出勤要求,有违反纪律或中途退出者,则不再拥有夏令营选拔候选资格;
  2.组委会将为营员提供夏令营期间的统一食宿,住宿免费,饮食学院将以适当方式足额补助,交通费自理;
  3.夏令营期间,营员可凭所发临时校园卡,享受学校提供的相关服务。
  (六)联系方式和相关信息
  中央财经大学“第五届全国卓越金融学子夏令营”组委会设在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校内主教学楼907室)。邮政编码:100081
  联 系 人:龚老师
  联系电话:010-62289313 (接受咨询时间为:周一至周五 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请学生本人咨询)
  夏令营相关信息请关注以下网站公告栏:
  中央财经大学主页:http://www.cufe.edu.cn/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主页:http://sf.cufe.edu.cn/
  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院主页:http://gs.cufe.edu.cn/ 欢迎查看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导师贺强简介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导、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
  研究方向:微观金融理论与实务
  电子邮件:heqiang1952@sina.com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

  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创立了国内第一家证券期货研究所并担任所长。国内著名的金融证券专家。担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政协信息局特聘信息员、北京市政府参事、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中国投资协会理事、中国金融学年会常务理事、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评“2006年中国金融业杰出贡献专家”,并被评为2008年“十大最亲民的预测家”之一。2009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2010年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称号。

教育背景
  1982年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学士

工作经历
  1982年至今,在中央财经大学任教,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和教授职务。
  1994年至今,创立国内第一家证券期货研究所并担任所长。

讲授课程
  《证券投资学》、《金融理论与政策专题》、《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潮》(宏观经济政策对股市的影响)

科研情况
  贺强教授长期从事股份制与金融证券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总计主编22部、合作编写9部,共31部著作。同时发表有关证券市场的论文400多篇。主持与参与了国家自然课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等课题六项。1995年获得了国家青年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其研究成果—专著《中国企业改制与证券市场运作》于1996年获得北京市社科优秀成果奖;200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研究成果—专著《我国经济周期、政策周期与股市周期互动关系研究》于2004年获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主要社会兼职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 委员
  北京市人民政府 参事
  中国金融学会 理事
  中国投资协会 理事
  中国金融学年会 常务理事
  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 理事

荣誉和奖励
  2010年,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称号;
  2009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
  2009年,获国务院颁发的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2006年,获中国金融(专家)年会组织委员会及中金网评选的“中国金融业杰出贡献专家”;
  2004年,获“校优秀教师”称号;
  2000年,获华为研究生培养基金优秀教师奖;
  1996年,获“涌金”青年教师学术奖;
  1993年,获北京市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中央财经大学
  • 招生年份:2019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金融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2]经济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2]应用经济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金融理论与政策 
02.国际金融与国际金融组织 
研究 
03.微观金融理论与实务 
04.金融史 
05.公司金融与行为金融
招生人数: 36
考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01经济学
备  注: 复试科目 
金融学一

姚遂,1945年生,贵州省贵阳市人。 1966 年毕业于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现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系。 1968 年至 1978 年在中国人民银行西宁市支行工作, 1978 年至 1979 年在青海财贸学校任教, 1979 年至今在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现中央财经大学)任教。 1996 年— 2003 年任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现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讲授课程有:《货币银行学》,《财政与金融》,《金融概论》。 1992 年任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货币银行学》课程主讲教师。 1995 年开设《中西方金融思想比较》讲座。

  主要著述有:主编《货币银行学》( 1999 年中国金融出版社),专著《中国金融思想史》(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4 年版)等。  谭小芬,教授,博士生导师
  男,汉族,1978年生,籍贯江西。2012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13年“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2012-201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国际金融、货币政策和大宗商品市场的金融化,近年来先后主持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承担中央财经大学青年科研创新团队主持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应急项目,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1部。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100081)
  电子邮件:xiaofent@163.com; xiaofentan@cufe.edu.cn

教育背景
  2012年1月-2013年1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
  2004年9月-2007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经济学博士(世界经济专业)
  2001年9月-2004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攻读经济学硕士(金融学专业)
  1997年9月-2001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攻读经济学学士(工商管理专业)

工作经历
  2014年10月,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国际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9年10月,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国际金融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7年7月,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国际金融系,讲师

社会兼职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
  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理事
  北京国际金融学会理事
  中国社科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资深特约研究员
  中央财经大学全球金融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人民网和中评社特约财经评论员
  《世界经济》、《国际金融研究》、《中国软科学》杂志匿名审稿人

研究领域和专长
  国际金融、货币政策、大宗商品金融化

讲授课程
  国际金融学
  宏观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
  国际货币与金融体系
  金融危机管理案例

学术专著
  《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规则与汇率》,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6月

学术论文
  1、汇率波动、金融市场化与出口,《金融研究》,2016年第3期
  2、基于油价冲击分解的国际油价波动对中国工业行业的影响:1998-2015,《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第12期
  3、China’s Fading Twin Surpluses and its Policy Implications,《China and World Economy》,2015年第1期
  4、实际利率和存货调整对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基于套利模型和1995-2015年月度数据的实证研究,《投资研究》,2015年第11期
  5、国际原油价格驱动因素的广义视角分析:2000-2015----基于TVP-FAVAR模型的实证分析,《中国软科学》,2015年第10期
  6、非贸易品相对价格能解释人民币双边实际汇率的波动吗,《国际金融研究》,2015年第8期
  7、基于TVP-FAVAR模型的国际油价驱动因素研究:2000-2015,《投资研究》,2015年第8期
  8、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驱动因素分析:基本面还是投机因素,《金融评论》,2015年第3期
  9、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中国因素有多重要?----基于1997-2012年季度数据和VECM模型的实证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14年第10期
  10、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中的中国因素----基于2000-2013年月度数据和递归VAR模型的分析,《财贸经济》,2014年第10期
  11、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来源: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金融评论》,2014年第2期,被人大复印资料《世界经济导刊》2014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2、外汇流入结构对货币冲销水平的影响--基于2004-2011年八个亚洲新兴市场国家面板数据的分析,《宏观经济研究》,2014年第6期
  13、欧洲半年会是否提供了正确的政策建议,《国际经济评论》,2013年第6期
  14、金融摩擦影响宏观经济波动的机制,《金融评论》,2013年第2期
  15、中国短期资本流动的驱动因素研究:2000-2012,《世界经济》,2013年第11期,被人大复印资料《投资与证券》2014年第2期全文转载
  16、美国量化宽松的退出机制、溢出效应及中国的对策,《国际经济评论》,2013年第5期
  17、人民币升值预期与中国房地产价格变动的实证研究,《中国软科学》,2013年第8期
  18、中国实际利率对家庭储蓄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当代经济科学》2013年第2期
  19、中国货币冲销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研究,《宏观经济研究》,2012年第10期
  20、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的警示与启示,《中国金融家》,2013年7月
  21、中国A股市场的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实证研究及其理论解释,《中国软科学》,2012年第8期
  22、人民币汇率升值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宏观经济研究》,2012年第3期
  23、我国房地产价格对消费的影响——基于理论与实证的考察,《现代财经》,2012年第2期
  24、美联储的退市策略及其潜在影响,《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年第6期
  25、近十年中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分析,《投资研究》,2011年第7期,被人大复印资料《统计与精算》2011年底12期全文转载
  26、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退出战略,《宏观经济研究》,2011年第10期,被人大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2012年第2期全文转载
  27、QE3真的要来了吗,《中国金融家》,2011年第9期
  28、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泡沫:美国中央银行家的言与行,《金融评论》, 2011年第4期(第二作者)
  29、2000-2011年中国通货膨胀推动因素的实证研究,《中国软科学》,2011年第7期
  30、欧债危机再起 短期难现转机,《中国金融家》,2011年第6期
  31、全球货币体系改革国际研讨会综述,《经济学动态》,2011年第6期
  32、第四届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国际研讨会综述,《经济学动态》,2011年第3期  
  33、全球经济形势不定 央行“以变制变”,《中国金融家》,2011年第2期
  34、欧债危机难划休止符,《中国外汇》,2011年第3期,
  35、流动性过多的局面2011年很难改变,《中国经济报告》,2011年第1期
  36、美国房地产市场复苏和经济增长前景,《国际经济评论》,2011年第1期
  37、欧债危机席卷全球,《中国外汇》,2010年第7期
  38、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中国金融》,2010年第4期
  39、新兴经济体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中国外汇》,2010年第3期
  40、通货膨胀目标制在中国的应用前景,《经济纵横》,2010年第6期
  41、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国际金融研究》,2010年第2期
  42、“危机后的全球经济金融格局”国际研讨会综述,《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第1期
  43、基金费率结构与绩效:理论及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44、金融企稳是经济复苏的助推器还是绊脚石,《中国外汇》,2009年第10期
  45、全球金融危机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学术研讨会综述,《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7期
  46、通缩是现在的,通胀是未来的,《中国外汇》,2009年第5期
  47、2002年以来的国际资本流动:风险与之俱进,《中国外汇》,2008年第10期
  48、美国金融危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价格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10期
  49、U型:美国经济低谷徘徊,《中国外汇》,2008年第6期
  50、人民币汇率改革的经济效应分析,《经济学动态》,2008年第7期,被人大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2008年第11期全文转载
  51、外汇储备持续增加的经济后果分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被人大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2008年第7期全文转载
  52、房地产泡沫破裂对美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国际经济评论》,2008年第3-4月
  53、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多层面考察,《改革》,2008年第3期
  54、欧洲房地产市场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8年第2期
  55、通货膨胀目标制与宏观经济绩效:最新研究进展与评述,《经济评论》,2007年第5期
  56、欧洲房地产周期与金融稳定,《国际经济评论》,2007年第5-6月
  57、泰勒规则研究综述,《经济学动态》,2006年第4期
  58、“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亚洲和欧洲的观点”国际研讨会综述,《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第9-10月
  59、泰勒规则及其在中国的适应性分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7期
  60、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成因问题的研究综述,《经济学动态》,2004年第2期
  61、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经济评论》,2003年第2期,被人大复印资料《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3年第6期全文转载
  62、北京与其他地区服务业竞争力比较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专刊
  63、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5期
  64、QFII: 理论框架、经验借鉴及其制度设计,《中国外汇管理》,2002年第9期
  65、QFII制度在资本账户开放中的可行性分析,《金融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1期
  66、QFII制度的市场影响与证券市场的制度变迁,《金融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2期
  67、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经济金融的负面影响及其应对,《新视野》,2016年第1期

论文集中的论文
  1、China’s Financial Sector Development: Understanding the Past and Shaping the Future,A New Economic Growth Engine for China-Escaping the Middle-Income Trap by Not Doing More of the Same,Wing Thye Woo主编,2012年
  2、美国经济运行态势分析,《世界经济年鉴》,2010-2011年,2011年
  3、世界各国货币政策制度比较,《国际金融体制与监管变革》,魏燕慎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7月
  4、中国银行业的开放与法人治理研讨会综述,《改革开放30年后的中国金融发展:机遇与挑战》,2010年
  5、改革开放30年后的中国金融发展研讨会综述,《改革开放30年后的中国金融发展:机遇与挑战》,2010年
  6、美国经济:触底反弹,世界经济黄皮书,《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7、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世界经济黄皮书,《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8、美国经济:衰退风险上升,世界经济黄皮书,《2008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被新华网、新浪网、中国网、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部分转载,转载日期为2007年12月27日
  9、全球流动性过剩与房地产市场风险,世界经济黄皮书,《2008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0、欧洲房地产周期、宏观经济影响与金融稳定,世界经济黄皮书,《2006-2007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财经评论文章
  1、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机制与全球影响,2013年7月21日
  2、中国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速为何背道而驰?2013年5月20日
  3、人民币汇率是否已趋近均衡水平?2013年4月7日
  4、欧债危机依然扑朔迷离,2012年1月26日
  5、欧元区不会解体 未到最危险时刻,2011年12月29日
  6、欧债危机趋烈 法国难以独善其身,2011年11月27 日
  7、欧债问题明年大爆发 中国需明智, 2011年11月11日
  8、德法经济增速放缓 欧债危机扩散,2011年9月20日
  9、美信用评级下调有因 推QE3?,2011年8月12 日
  10、标普下调评级 对美国意味着什么?,2011年8月11日
  11、中国经济快速复苏背后面临的风险,2011年8月2日
  12、中国通胀峰值已过 将显著回落,2011年7月22 日
  13、伯南克两手准备 应对经济不确定 ,2011年7月21日
  14、美联储结束QE2后货币政策动向,2011年7月16 日
  15、应从四个方面改革国际货币体系,2011年7月3日
  16、需要建立新的全球储备货币体系,2011年6月23日
  17、希腊债务重组不可避免,2011年6月21日
  18、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 人民币出头,2011年6月9日
  19、欧洲债务危机未息 葡萄牙很麻烦,2011年5月19日
  20、美联储退出宽松货币政策的路线图,2011年5月12日
  21、2011年美国经济仍是低速增长,2011年2月1日
  22、中国央行应谨防流动性过剩的风险 ,2011年1月30日
  23、美元波动 人民币汇率改革难度大,2011年1月16日
  24、房地产市场企稳是美经济复苏关键,2011年1月5日
  25、欧美第二轮量化宽松制约中国加息,2011年1月2日
  26、欧洲债务危机的下一张骨牌,2010年12月21日
  27、爱尔兰债务响警报 债券市场恐慌,2010年11月23日
  28、明年美国住房市场有望触底反弹,2010年10月2日
  29、美国经济增速放缓 复苏态势不变,2010年9月19日
  30、多伦多峰会 财政风险成巨大隐患,2010年7月02日
  31、重启人民币汇率改革 增汇率弹性,2010年6月-24日
  32、主权债务不会导致全球金融危机,2010年6月19日
  33、希腊债务危机加速蔓延 险象环生,2010年5月9日
  34、人民币升值压力测试引发的猜想,2010年3月25日
  35、人民币升值无法扭转中美贸易失衡,2010年3月23日
  36、英镑危机是否再现?,2010年3月19日
  37、主权债务危机开始考验欧元区,2010年2月26日
  38、美联储按兵不动 加息尚远,2010年2月7 日
  39、达沃斯警示主权债务问题,2010年1月31日
  40、新兴市场正在积聚资产泡沫,2010年1月15日
  41、查诺斯中国经济崩溃论的危言思考,2010年1月15日
  42、2010年美国经济前高后低,2009年12月16日
  43、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的影响,2009年12月14日
  44、美联储分四步退出危机期货币政策,2009年12月11日
  45、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新信号,2009年12月10日
  46、杜拜危机不会带来第二波金融海啸,2009年12月3日
  47、美元未来还可能进一步贬值, 2009年11月30日
  48、危机后的全球经济金融格局,2009年11月26日
  49、澳央行加息揭全球货币紧缩序幕?2009年10月22日
  50、在香港设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有巨大风险,2009年10月20日
  51、G20峰会:国际联手加强金融监管,2009年9月28日
  52、美联储会否及如何撤市呢? 2009年9月25日
  53、美国经济衰退已结束,步入复苏轨道,2009年9月22日
  54、国际金融市场基本企稳,复苏初现,2009年9月15日
  55、国际金融市场复苏的意义和风险,2009年9月6日
  56、美国经济复苏慢,二至三年内低速增长,2009年8月6日
  57、力拓警示:中国需筑经济安全防火墙,2009年7月30日
  58、中美对话:框架协议高于具体成果,2009年7月29日
  59、八国集团退出刺激经济策略尚在观望,2009年7月14日
  60、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中国策,国际先驱导报,2008年1月17日

主持课题
  1、2015-2017年,中央财经大学青年科研创新团队,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2015年6月
  2、2012--201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的金融视角分析及我国的对策研究(12BGJ042),2012年6月
  3、2008-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08JC790108),通货膨胀目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规则:理论及其在中国的检验,2008年12月
  4、2007-2010年,中央财经大学“121人才工程”青年博士发展基金《通货膨胀目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规则:理论及其在中国的检验》,2007年11月
  5、2008-2009年,211工程3期重点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货币政策如何应对资产价格波动:基于通货膨胀目标制框架的修正,2009年10月

参与课题
  1、2014-2016年,参与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 “中国资本账户开放进程安排和风险防范研究
  2、2011-2013年,中央财经大学青年科研创新团队“系统性风险的识别、度量与管理”的核心成员
  3、2009-2011,参与教育部应急课题重大项目(2009JYJR001)“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与结构调整”。
  4、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课题,汇率与房价:国际经验与中国故事,承担“汇率与房价:基于东亚国家的经验考察”。
  5、2008-2009年,参与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 “金融体制改革和货币问题研究” (04JZD0013)中的子项目“走向开放的中国对外金融政策”
  6、2007-2008年,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外汇储备与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研究” (05BGJ005)
  7、2004-2005年,参与商务部十一五规划课题《全球经济形势预测》。
  8、2003-2004年,参与北京市重点学科 “世界经济”建设项目《北京市对外经济研究报告》。
  9、2001-2002年,参与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QFII制度与中国资本市场开放战略研究》。

奖励情况
  1、2012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2、2013年“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
  3、中央财经大学2012年成心奖励基金优秀学术奖
  4、中央财经大学2011年成心奖励基金优秀学术奖
  5、中央财经大学2010年涌金奖励基金优秀学术奖
  6、参与张礼卿教授主持的《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获得第七届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7、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优秀博士论文三等奖
  8、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2006年“优秀研究生”荣誉称号
  9、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研究生优秀学术论文
  10、北京师范大学2002-2003年“华藏奖”
  11、北京师范大学2001-2002年“优秀研究生”荣誉称号
  12、本科毕业论文获2001年北京师范大学校级“优秀毕业论文奖”

学术交流
  1、中国经济去杠杆学术研讨会,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2016年1月12日,主题演讲“从企业去杠杆角度理解中国经济增长问题”
  2、中国世界经济学会2015年会,基于油价冲击分解的国际油价波动对中国工业行业的影响:1998-2013,2015年11月20-22日
  3、第一届中蒙货币金融合作论坛,蒙古社会科学院,中国双顺差的变化及其政策含义,2014年9月
  4、第二届中蒙货币金融合作论坛,内蒙古财经大学,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2015年9月28日
  5、荷兰皇家科学院和中国社科院联合主办“The Financial Crisis – Financial Supervision and the Role of Supervisory Authorities”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Asset Price Bubble and Monetary Policy: Lesson from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并作主题发言,2009年5月13日。
  6、第三届《国际金融研究》杂志理事单位年会,主题发言“美国数量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路线图”,2011年5月21日,天津,南开大学。
  7、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第十次代表大会暨“国际经济新变化与中国对外经济政策”理论研讨会,小组发言“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退出战略”,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主办,2011年9月17-18日,沈阳,辽宁大学
  8、“世界金融危机与国际金融发展”论坛暨《国际金融研究》杂志理事单位工作会议,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和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主办,2009年6月27-28日。
  9、第九届中国世界经济学会2007年年会暨“国际资本流动与中国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湘潭大学,2007年10月20日。
  10、首届国际金融青年论坛,中国国际金融学会主办,福州,2008年7月10日。
  11、“世界经济与中国2008:在不确定中把握趋势”国际研讨会,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和中国世界经济学会联合主办,2007年11月30日。
  12、“世界经济与中国2009:变化中的世界和机遇”国际研讨会,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和中国世界经济学会联合主办,2008年11月14日。
  13、“世界经济与中国2010:危机后的全球经济金融格局”国际研讨会,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和中国世界经济学会联合主办,2009年11月13日。 专业名称:金融学     专业代码:020204     门类/类别:经济学     学科/类别:应用经济学

开设专业院校: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物资学院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 南开大学 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 天津大学 河北经贸大学 河北大学 山西财经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财经大学 沈阳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辽宁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东北大学 沈阳化工大学 吉林财经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吉林大学 哈尔滨商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上海社会科学院 上海海事大学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东华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南京审计大学 苏州大学 东南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 南京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浙江财经大学 宁波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大学 安徽大学 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福州大学 厦门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山东财经大学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工商学院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郑州大学 河南大学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大学 中南大学 湘潭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 湖南商学院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财经大学 中山大学 暨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深圳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广西大学 海南大学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大学 西南大学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贵州财经大学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财经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大学 西北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延安大学 西安财经学院 兰州大学 兰州财经大学 新疆财经大学


专业解析:

以天津商业大学为例,金融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各领域货币与资本运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理论与方法的学科,是兼具很强的理论性与实务性、微观与宏观、国别性与全球性特点的综合性学科。它对各国和全球经济运行与社会发展全局有着重大影响。本学科是在原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投资学和保险学基础上调整形成的。随着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先进金融理论与方法的引入,大大丰富和扩展了我国金融新兴学科研究的领域和内容,在各国经济不断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发展前景广阔。

在本科金融专业下设有金融理论教研室和应用金融教研室,拥有一批从事金融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师资,并且在相关学科,如会计学、企业管理设有硕士点,在经济学、财政学、国际贸易等本科专业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从而为相关课程的开设和本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现从事金融专业教学和研究的教师共有19人,其中正教授5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3人,在读博士2人,其余教师均具有硕士学位。其中有3位教师有从事金融工作的经历,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3位教师担任过相关专业与金融有关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具有较好的硕士生培养经验。近年来,金融专业教师发表了百余篇科研论文。


  培养目标:
本学科之旨在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具有严谨求实的思想作风和较高的精神文明素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努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要求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掌握现代金融学原理和较系统的金融专门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金融经济问题观察分析能力、货币政策实施能力和从事金融具体工作能力;毕业后可承担本学科的教学、科研具体工作和中高层次的金融管理实务工作。

  研究方向:
  金融专业硕士学位下设两个研究方向:
  1、 公司金融
  2、 金融市场与金融管理 

  

此专业大学排名:

0202 应用经济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66 所,本次参评58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55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1 北京大学 A+
2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A+
3 10034 中央财经大学 A+
4 1003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A
5 10173 东北财经大学 A
6 10272 上海财经大学 A
7 10384 厦门大学 A
8 10003 清华大学 A-
9 10055 南开大学 A-
10 10246 复旦大学 A-
11 10421 江西财经大学 A-
12 10422 山东大学 A-
13 1052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A-
14 10651 西南财经大学 A-
15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A-
16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B+
17 10038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B+
18 10070 天津财经大学 B+
19 10140 辽宁大学 B+
20 10183 吉林大学 B+
21 10284 南京大学 B+
22 10286 东南大学 B+
23 10335 浙江大学 B+
24 10353 浙江工商大学 B+
25 10456 山东财经大学 B+
26 10486 武汉大学 B+
27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28 10532 湖南大学 B+
29 10558 中山大学 B+
30 10559 暨南大学 B+
31 11482 浙江财经大学 B+
32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B
33 10011 北京工商大学 B
34 10125 山西财经大学 B
35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B
36 10247 同济大学 B
37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B
38 10273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B
39 10280 上海大学 B
40 10327 南京财经大学 B
41 10357 安徽大学 B
42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B
43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B
44 10593 广西大学 B
45 10611 重庆大学 B
46 10689 云南财经大学 B
47 10200 东北师范大学 B-
48 10240 哈尔滨商业大学 B-
49 10251 华东理工大学 B-
50 10285 苏州大学 B-
51 10319 南京师范大学 B-
52 10337 浙江工业大学 B-
53 10378 安徽财经大学 B-
54 10385 华侨大学 B-
55 10475 河南大学 B-
56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B-
57 10534 湖南科技大学 B-
58 10610 四川大学 B-
59 10730 兰州大学 B-
60 11799 重庆工商大学 B-
61 11846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B-
62 90026 军事经济学院 B-
63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C+
64 10207 吉林财经大学 C+
65 10403 南昌大学 C+
66 10427 济南大学 C+
67 10459 郑州大学 C+
68 10484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C+
69 10511 华中师范大学 C+
70 10536 长沙理工大学 C+
71 10574 华南师范大学 C+
72 10592 广东财经大学 C+
73 10697 西北大学 C+
74 10766 新疆财经大学 C+
75 11560 西安财经学院 C+
76 11646 宁波大学 C+
77 11832 河北经贸大学 C+
78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C
79 10075 河北大学 C
80 10126 内蒙古大学 C
81 10270 上海师范大学 C
82 10276 华东政法大学 C
83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C
84 10295 江南大学 C
85 10299 江苏大学 C
86 10320 江苏师范大学 C
87 10338 浙江理工大学 C
88 10433 山东理工大学 C
89 10589 海南大学 C
90 10652 西南政法大学 C
91 10656 西南民族大学 C
92 10671 贵州财经大学 C
93 10673 云南大学 C
94 10741 兰州财经大学 C
95 11287 南京审计大学 C
96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C
97 10052 中央民族大学 C-
98 10053 中国政法大学 C-
99 10058 天津工业大学 C-
100 10069 天津商业大学 C-
101 10139 内蒙古财经大学 C-
102 10360 安徽工业大学 C-
103 10602 广西师范大学 C-
104 10657 贵州大学 C-
105 10681 云南师范大学 C-
106 10718 陕西师范大学 C-
107 10759 石河子大学 C-
108 11664 西安邮电大学 C-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2017年)0202 应用经济学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66 所,本次参评58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55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1 北京大学 A+
2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A+
3 10034 中央财经大学 A+
4 1003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A
5 10173 东北财经大学 A
6 10272 上海财经大学 A
7 10384 厦门大学 A
8 10003 清华大学 A-
9 10055 南开大学 A-
10 10246 复旦大学 A-
11 10421 江西财经大学 A-
12 10422 山东大学 A-
13 1052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A-
14 10651 西南财经大学 A-
15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A-
16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B+
17 10038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B+
18 10070 天津财经大学 B+
19 10140 辽宁大学 B+
20 10183 吉林大学 B+
21 10284 南京大学 B+
22 10286 东南大学 B+
23 10335 浙江大学 B+
24 10353 浙江工商大学 B+
25 10456 山东财经大学 B+
26 10486 武汉大学 B+
27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28 10532 湖南大学 B+
29 10558 中山大学 B+
30 10559 暨南大学 B+
31 11482 浙江财经大学 B+
32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B
33 10011 北京工商大学 B
34 10125 山西财经大学 B
35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B
36 10247 同济大学 B
37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B
38 10273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B
39 10280 上海大学 B
40 10327 南京财经大学 B
41 10357 安徽大学 B
42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B
43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B
44 10593 广西大学 B
45 10611 重庆大学 B
46 10689 云南财经大学 B
47 10200 东北师范大学 B-
48 10240 哈尔滨商业大学 B-
49 10251 华东理工大学 B-
50 10285 苏州大学 B-
51 10319 南京师范大学 B-
52 10337 浙江工业大学 B-
53 10378 安徽财经大学 B-
54 10385 华侨大学 B-
55 10475 河南大学 B-
56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B-
57 10534 湖南科技大学 B-
58 10610 四川大学 B-
59 10730 兰州大学 B-
60 11799 重庆工商大学 B-
61 11846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B-
62 90026 军事经济学院 B-
63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C+
64 10207 吉林财经大学 C+
65 10403 南昌大学 C+
66 10427 济南大学 C+
67 10459 郑州大学 C+
68 10484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C+
69 10511 华中师范大学 C+
70 10536 长沙理工大学 C+
71 10574 华南师范大学 C+
72 10592 广东财经大学 C+
73 10697 西北大学 C+
74 10766 新疆财经大学 C+
75 11560 西安财经学院 C+
76 11646 宁波大学 C+
77 11832 河北经贸大学 C+
78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C
79 10075 河北大学 C
80 10126 内蒙古大学 C
81 10270 上海师范大学 C
82 10276 华东政法大学 C
83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C
84 10295 江南大学 C
85 10299 江苏大学 C
86 10320 江苏师范大学 C
87 10338 浙江理工大学 C
88 10433 山东理工大学 C
89 10589 海南大学 C
90 10652 西南政法大学 C
91 10656 西南民族大学 C
92 10671 贵州财经大学 C
93 10673 云南大学 C
94 10741 兰州财经大学 C
95 11287 南京审计大学 C
96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C
97 10052 中央民族大学 C-
98 10053 中国政法大学 C-
99 10058 天津工业大学 C-
100 10069 天津商业大学 C-
101 10139 内蒙古财经大学 C-
102 10360 安徽工业大学 C-
103 10602 广西师范大学 C-
104 10657 贵州大学 C-
105 10681 云南师范大学 C-
106 10718 陕西师范大学 C-
107 10759 石河子大学 C-
108 11664 西安邮电大学 C-

数据来源: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2007年金融学专业学校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1 中国人民大学 A+ 8 中山大学 A 15 上海交通大学 A
2 北京大学 A+ 9 厦门大学 A 16 东北财经大学 A
3 西南财经大学 A+ 10 暨南大学 A 17 南京大学 A
4 南开大学 A+ 11 湖南大学 A 18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A
5 复旦大学 A+ 12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A 19 清华大学 A
6 上海财经大学 A 13 武汉大学 A 20 同济大学 A
7 中央财经大学 A 14 西安交通大学 A      
 
B+等(30个):华东师范大学、吉林大学、重庆大学、天津财经大学、辽宁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华大学、苏州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上海大学、南京财经大学、中南大学、浙江工商大学、西南大学、安徽财经大学、新疆财经学院、广东商学院、河南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广西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浙江财经大学
 
 
B等(30个):宁波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福州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东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青岛大学、深圳大学、山东经济学院、山东财政学院、云南财经大学、贵州财经学院、兰州商学院、郑州大学、安徽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河海大学、西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兰州大学、北京工商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河北大学
 
 
C等(20个):名单略
    2015-2016年金融学专业学校排名
排 名
学校名称
星 级
开此专业学校数
1 中国人民大学 5★ 181
2 西南财经大学 5★ 181
3 中央财经大学 5★ 181
4 南开大学 5★ 181
5 厦门大学 5★ 181
6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5★ 181
7 复旦大学 5★ 181
8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5★ 181
9 上海财经大学 5★ 181
10 武汉大学 4★ 181
11 东北财经大学 4★ 181
12 暨南大学 4★ 181
13 北京大学 4★ 181
14 天津财经大学 4★ 181
15 吉林大学 4★ 181
16 中山大学 4★ 181
17 辽宁大学 4★ 181
18 上海交通大学 4★ 181
19 浙江工商大学 4★ 181
20 西安交通大学 4★ 181
 

金融学专业考研科目:
政治 英语 数学或者专业课。这个看各个学校决议金融学专业课的初试考的比例多,就掌权势巨子性最高的金融联考来说就要考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有的学校还要考据券投资学以及保险学,但一般大部分数照旧考前三项加考据券以及保险的学校比例少!专业课方面详细科目还要看考什么学校详细而定。必考科目政治,英语,数学,另外从2011年起开始取消金融联考,开始各学校单独命题,得看你具体报考什么学校才知道金融的专业课考什么。
 
金融学考研参考书:
金融学分为专业硕士和科学硕士,科学硕士的参考书较多,西方经济学参考书与往年一样,即:
1.《微观经济学》(第六版) (美)平狄克、鲁宾费尔德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宏观经济学》(第七版)(美)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著,范家骧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金融学部分为: 
1、黄达《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黄燕君、何嗣江:《新编国际金融》(第2版),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
3、戴志敏:《证券投资学--理论、实践与案例分析》,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专业硕士只需看第一本即可,但是西方经济学一样。
金融学不考国际经济学。
 
金融学研究生就业方向:
1)商业性质的银行,其中包括中国工商、建设、农业银行等四大行和招商等股份制商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
2)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如中国人寿、平安、太平洋保险等;
3)中央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4)金融控股集团、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担保公司;
5)证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
6)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投资控股公司,投资咨询顾问公司.大型企业财务公司;
7)国家公务员系列的政府行政机构,如财政、审计、海关部门等;
8)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
9)一些政策性银行,比如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
10)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财务部等;
11)高等院校金融财政专业教师,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出版传播机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