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洋科学研究生考试科目和考研参考书目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考研分数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报录比、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考研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姐微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考研真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专业目录、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排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保研、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众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考研信息或资源

考研真题资料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洋科学教材,也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洋科学考研参考书、指定书目等等,是考验专业课复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资料。考研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考试项目,参考书目由报考院校的研究生院制定,考试内容基本上围绕着参考书目展开,而绝大多数专业课都是由院校自行出题,因而就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指定性。另外将参考书目与真题结合使用可以分析出出题人的风格和倾向,反复研究之后考生完全可以自行划出重点内容和必考内容。许多考生不重视院系公布的参考书目而把全部精力放在笔记和其他参考资料上,不按照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洋科学考研指定的书目进行复习,那么即使复习的再好,实力再强,也很有可能会在专业课上栽跟头。【手机访问

Add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在购买参考书时应当注意公布的参考书的年份和版本,如果版本过旧找不到原书,使用新版本也是可以的,但是应当注意将旧版本与新版本不同的内容进行补充。考研派的考研频道内含有大量优质的课堂讲义资源,欢迎考生前去查询和购买。
需要了解海洋科学考研参考书目详细信息的同学,可以点击右侧的联系学姐,考研派的学姐回为你做最专业的解答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洋科学研究生分数线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洋科学考研大纲的时候需要对该专业以及该学校进行全方位的了解,海洋科学的考研大纲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考研大纲是由各院校的研究生院制定并公布的,包括考试的内容、参考书目、研究方向等等内容,直接决定了考生在复习期间的主要内容和侧重点。通过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洋科学考研参考书目进行分析可以大致了解该专业的考研试题设置方向,考生应当认真阅读考试大纲中公布的考试科目,选择合适的复习资料,有针对性得进行复习,防止出现事倍功半的无用劳动。考生也可以对开设该专业的不同院校考试大纲进行横向比较,对比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院校和专业。许多考生在备考期间不重视考试大纲的内容,往往会将许多重要的信息遗漏或是导致复习的方向出现偏差,这都是不应该出现的失误以及错误。考研派的小编提醒各位考研的小伙伴们一定要重视考研大纲的内容哦。

研究生教育体系完善,授权学科点也不断增加,学科覆盖面迅速扩大,目前我校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涵盖8个二级学科,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16个。我校现有学位点涵盖学科门类9个;拥有工程硕士、MBA、MPA、艺术硕士、法律硕士、资产评估、翻译、会计、教育硕士、体育硕士10个专业学位授予权,其中工程硕士包涵19个工程领域。2016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考研复试分数线发布,详情如下:
专业代码  专业 研究方向 分数线 复试
人数
070700 海洋科学   英语≥40;总分≥320;其它科目按国家A类线 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海洋科学与工程系简介
  中国地质大学(前北京地质学院)早在20世纪50年代即组建海洋地球物理勘探教研室,是我国高校系统最早发展海洋地质学科的单位之一。由于历史上的局限和有关部门的统一安排,我校海洋地质学科的发展一度停滞不前。20世纪80年代以郝诒纯院士为首的研究集体相继在西沙海槽和冲绳海槽开展微体古生物和沉积学的工作,取得重要成果。李思田教授等则在莺歌海盆地、珠江口盆地等海区承担研究项目,使我校较早地进入海洋油气勘探领域。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我校先后有6名科学家应邀国际海洋领域最高水平的大洋钻探项目(ODP和IODP)的科学调查,是国内参加该类调查人次最多的单位之一。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学校将海洋科学学科的发展列入整体规划,通过“211”一、二期工程予以重点支持,学校将该学科确定为大力扶持的学科群之一,我校海洋地质学科进入蓬勃发展时期。以我校学者牵头或作为骨干成员主持或参加了海洋“863”高科技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和自由申请项目、大洋协会项目、海洋油气总公司项目及大批省部级项目,在海底大地电磁探测、海底快速化学探查、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调查、边缘海构造演化、海洋热传输与气候环境变化、深海油气形成和赋存机制等领域取得具有重要影响的成果,推动了学科建设。“211”三期工程建设中我校海洋科学被列为重点培育学科予以建设支持。
  1999年4月26日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地学中心成立,2001年获得“海洋地质”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海洋化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和“海洋地质”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和2008年“海洋地质”两度持续被批准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03年,学校设立海洋科学本科专业,开始招收“海洋科学”专业本科生。2007年,我校“海洋科学博士后流动站”被国家人事部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基本构建了本学科“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的系统的人才培养格局,形成了以“海洋地质”为主要特色并带动相关海洋专业方向的学科体系。同时,经过“211”二期工程学术梯队的建设,培养了一批优秀学科带头人和专业技术骨干,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梯队合理、专业结构比较全面、研究力量比较雄厚的教学和科研队伍。数年来开设有关海洋和海洋地质的理、工、文类课程30余门,招收培养各类学生240余名。在2006年全国50多个单位参评的学科排名中,我校的海洋地质学的排名为第5,在2007年的同类评比中排名第4。在2009年教育部主持的全国学科排名中,我校继续保持全国学科排名第四的位次。
  我校“海洋地质”学科正通过与海洋其他分支学科的融合,形成既可全面体现海洋科学学科体系、又充分依托我校在海洋地学方面的优势并突出海洋地学特色的发展局面。主要研究方向和特色是(1)海洋地质与海底资源:南海海洋地质、深水油气勘探、海洋沉积学等;(2)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天然气水合物地质背景的沉积物识别综合标志、海底环境的流体-水合物实验系统和保真开采技术系统等;(3)海洋矿产资源勘探与评价:钴结壳资源动态评价、海洋地理信息系统与海岸带国土资源调查;(4)大陆边缘盆地动力学;(5)海洋环境与地球化学:海洋元素分析测试新技术研究、海洋元素富集机制与成矿规律研究和海洋元素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与全球变化等。这些方向覆盖了海洋地质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在理论研究上属于国际前沿,在应用开发上极具价值,对于我国长远能源供给和捍卫领海资源有巨大的经济和战略意义。
  海洋科学与工程系教师与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国家的有关高校、科研部门有密切交流和合作关系,有许多教师有国外进修和合作科研的经历。目前海洋科学与工程系已经与我国海洋科学研究的主体单位和重要的产业部门,如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国家海洋局第二和第三海洋研究所、海南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等联合建立了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基地,为海洋科学的发展,特别是海洋地质资源勘探开发作出了积极贡献,并极大地促进了学科的快速发展。
  展望未来,海洋科学与工程系将充分发挥在海洋地质与资源研究方面的优势,力争建成国内一流、以海洋地质与资源为特色、国家高层次海洋科学优秀人才培养和海洋地质科学研究的基地。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海洋科学     专业代码:070700     门类/类别:理学     学科/类别:海洋科学

专业介绍

中山大学为例
请查阅中山大学相关招生院系的网页。

专业点分布

大连海洋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淮海工学院 浙江海洋大学 烟台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中山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707 海洋科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12 所,本次参评10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22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384 厦门大学 A+
2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A+
3 10247 同济大学 B+
4 10558 中山大学 B+
5 10340 浙江海洋大学 B
6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B
7 10264 上海海洋大学 B-
8 10335 浙江大学 B-
9 10284 南京大学 C+
10 10294 河海大学 C+
11 10566 广东海洋大学 C+
12 10158 大连海洋大学 C
13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C
14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C-
15 90006 解放军理工大学 C-
 

海洋科学专业考研科目: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拟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点击科目查看参考书目考试大纲) 备注
003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电话:025-84395620) 200   2012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依托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建设的“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协同创 新中心”获江苏省首批立项建设。依据主管部门有关政策支持意见及协同创新中心发展规划要求,学院将围绕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目标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指 标单列。培养模式和待遇根据协同创新中心的培养方案和相关文件执行,具体信息参见学院及协同创新中心网站。
070700 海洋科学 12    
01 海洋化学
02 海洋生物学
03 海洋生态学
04 环境海洋学
05 海洋资源学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612 化学 或 635 高等数学④806 普通生态学

复试科目:0308 海洋生物学
 

海洋科学考研参考书:
1. 《海洋科学导论》,冯士莋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根据所选方向从下列参考书中任选其一:
海洋生物与天然产物方向:《海洋药物学》,科学出版社,王长云,邵长伦编著。
海洋化学方向:《化学海洋学》,陈敏主编,海洋出版社
海洋地质方向:《海洋地质学》,徐茂泉,陈友飞著,厦门大学出版社
海洋资源与环境方向:《环境学》,陈英旭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

海洋科学研究生就业方向:
海洋科学家——研究有关海洋各种现象的演变规律;
海洋预报员——提供海洋天气和海浪预报服务;
海洋污染专家——研究海洋污染物运动和变化规律;
海洋导航员——开展航海气象等导航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