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化学研究生一对一辅导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东华大学考研分数线、东华大学报录比、东华大学考研群、东华大学学姐微信、东华大学考研真题、东华大学专业目录、东华大学排名、东华大学保研、东华大学公众号、东华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东华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考研真题资料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Add 东华大学微信
为你找研究生辅导

东华大学化学研究生一对一辅导对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高效考研方法,东华大学化学研究生一对一辅导,研究生会根据情况提供部分考研资料等,并根据学员的情况制定复习计划和划出考研的重难点,并有答疑解惑的课程设置,让你的学习更有效率,尤其是学长学姐更了解本专业导师的一些情况,历年出题的规律,会让你的备考事半功倍,花更少的时间取得更多的成绩进步。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化学的研究生。

因为东华大学化学专业研究生数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辅导的数量不确定,请加我们顾问的微信进行咨询和确认,抢先预订研究生,以免错失研究生辅导机会。

考研辅导一对一
考研一对一辅导班
考研派考研题库
考研派考研督学
考研派考研1v1答疑
考研派研究生筛选流程
考研派辅导方法
考研派口碑
考研派一对一辅导口碑
考研派课程体系
考研派服务流程
考研派
考研派考研问题
考研派考研资料
考研派研究生学长
考研派考研辅导
考研派考研真题资料等
Add 东华大学微信
为你找研究生辅导

东华大学

考研派的考研频道内含有大量优质的课堂讲义真题资源,欢迎考生前去查询和购买。
关注微信公众号:【考研派之家】,了解第一手考研资讯,免费领取考研学习资源。

东华大学化学专业考研录取分数线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信息,因为研究生录取分数线直接就决定了考生需要考取考多少分才能达到成功被院校录取的一个最低标准,这也是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的一个奋斗的目标和计划的基准。另外,考研录取分数线也是考生在前期择校、择专业的一个判断依据,如果考研录取分数线过高的话,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考生就会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可以进行自我衡量能否达到最低分数的要求而进行合理的选择。如果东华大学化学考研录取分数线(尤其是历年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相对而言较低的话,对于考生来说成功的几率就会比较大,备考过程也会相对的容易。考生获取东华大学化学分数线的途径有很多:研究生官网上通常会有详细的历年分数线情况,考研网站、论坛上也会有相关的资源。考研派的中就为大家总结了详细的东华大学化学录取分数线情况,以供大家选择使用。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化学的研究生。

东华大学化学考研考试科目
无机化学 [070301]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东华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3]化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3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2物理化学
④859无机化学
备  注: 本硕士点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不招收色盲及色弱考生。
科目代码 科目名称 参考书目
819 有机化学 《基础有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邢其毅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有机化学 [070303]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东华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3]化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11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2物理化学
④819有机化学
备  注: 本硕士点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不招收色盲及色弱考生。
材料物理与化学 [080501]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东华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5]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25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18高分子物理及化学
或821高分子材料成型原理
或822材料科学基础
或842无机非金属材料物理化学
备  注: 本硕士点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东华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考研的各位同学,2020年东华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生录取名单终于公布了,东华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一个不错的专业,希望各位今年的考研分数线能过东华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020年的录取分数线,下面是2020年东华大学研究生院公布的东华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和东华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东华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020年研究生复试分数线(或称考研分数线)和东华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生录取分数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进入东华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生复试的基本要求线,后者是东华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生的录取分数线,包含了初试复试的综合成绩。本文是东华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内容来自东华大学研究生院相关网站,如有出入请以东华大学官方网站公布的东华大学林业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为准。
 
以下是2020年东华大学的研究生录取名单,成绩从高到底,供准备报考该专业研究生的同学参考:
 
东华大学化学生物学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阎克路 67792604
化学工程与技术 [0817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东华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7]化学工程与技术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31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19有机化学或829表面活性剂化学
备  注: ①F0001综合面试
②F0403专业综合(应化)
    东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科目编号:819科目名称:有机化学
    一、考试总体要求
    有机化学是化学的重要分枝,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它的内容丰富,要求考生对其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了解,能够系统的掌握各类化合物的命名、结构特点及立体异构、主要性质、反应、来源和合成制备方法等内容;能完成反应、结构鉴定、合成等各类问题;熟习典型的反应历程及概念;了解化学键理论概念、过渡态理论,初步掌握碳正离子、碳负离子、碳游离基等中间体的相对活性及其在有机反应进程中的作用;能应用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来解释一些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初步了解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中的应用。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物理性质及其与结构的关系;
    2、有机化学反应
    (1)重要官能团化合物的典型反应及相互转换的常用方法:
    重要官能团化合物:烷烃、烯烃、炔烃、卤代烃、芳烃、醇、酚、醚、醛酮、醌、羧酸及其衍生物、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简单的杂环体系;
    (2)主要有机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缩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重排反应、自由基反应、周环反应。
    3、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及反应机理
    (1)诱导效应、共轭效应、超共轭效应、立体效应;
    (2)碳正离子、碳负离子、碳自由基、卡宾、苯炔等活性中间体;
    (3)共振论简介、有机反应势能图及相关概念;
    (4)有机反应机理的表达。
    4、有机合成
    (1)官能团导入、转换、保护;
    (2)碳碳键形成及断裂的基本方法。
    5、有机立体化学
    (1)几何异构、对映异构、构象异构等静态立体化学的基本概念;
    (2)取代、加成、消除、重排、周环反应的立体化学。
    6、有机化合物的常用的化学、物理鉴定方法
    (1)常见官能团的特征化学鉴别方法;
    (2)常见有机化合物的核磁共振谱(1HNMR),红外光谱(IR)的谱学特征;
    (3)运用化学方法及核磁共振谱(1HNMR),红外光谱(IR)对简单有机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
    7、元素有机化学
    有机磷化合物
    二、考试内容
    1、
    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的涵义、有机化学的重要性、一般的研究方法及分类。
    熟悉并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特性,包括共价键的本质(价键法)、共价键的参数(键长、键角、键能、元素的电负性和键的极性等)。
    有机化合物的特性:物理特性、立体异构,官能团异构,同分异构现象(体),构型与构象,凯库勒Kekule的两个基本原则。
    共价键断裂方式、有机反应类型和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概念。
    2、
    掌握烷烃、环烷烃的分类、命名、结构、同系列和同分异构现象、异构、构象及构象异构体,物理性质变化趋势;了解甲烷的结构(碳原子的四面体概念SP3杂化、δ键);了解乙烷、丁烷的构象及相互转变关系;掌握小环的张力及稳定性、椅式/船式构型、取代环已烷和十氢化萘的构象;理解烷烃的卤代反应历程(游离基、连锁反应、碳自由基形成及性质、链反应的引发与终止)。
    3、
    掌握单烯烃的分类、命名、结构及同分异构现象;掌握单烯烃的重要化学性质及反应规律。
    掌握亲电加成反应历程、溴鎓离子、亲电试剂、碳正离子及其稳定性、马氏规则、诱导效应,游历基加成反应历程、过氧化物效应的解释马尔可尼可夫规则、加成反应中的碳正离子、碳正离子的结构及性质、二烯的1,4加成、Diels-Alder[2+4]环加成反应。
    掌握醇的脱水、卤代烃脱卤化氢、邻二卤代烷脱卤素制备烯烃;掌握乙烯、丙烯的结构特点及制备方法、主要用途。
    4、
    掌握炔烃、二烯烃的分类、命名,结构及同分异构现象;
    掌握炔烃和二烯烃的重要物理化学性质及反应规律(炔的反应:加成、氧化及末端H的活性);
    加成反应:催化加氢、乙硼烷、加X2、加HX、加H2O、HCN、HOCl;与含“活性氢”的有机物的亲核加成;与碱金属(K,Na,Li)及液氨还原加成;炔烃和烯烃加成反应活性的比较。
    了解炔的制备:乙炔的性质、制备方法及用途。
    了解炔烃与烯烃的反应活性区别。
    掌握共轭二烯烃的分子结构:离域键、离域能、共轭效应和共轭二烯烃的化学特性:加成反应(1,2和1,4—加成)、狄耳斯—阿尔德(Diels-Alder)反应、聚合反应。
    5、
    掌握芳香烃类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特别是苯的特性及芳香性、结构。
    掌握芳烃类化合物的重要性质:苯的反应,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取代效应的解释,并能应用在有机合成中。(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傅—克(Friedel-Crafts)反应;苯环亲电取代反应历程(σ—络合物);苯环上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理论解释和合成上的应用)、超共轭效应。卤素(Cl)甲基化反应,加特曼(Gattermann)-科赫(Koch)反应;伯奇(Birch)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苯环氧化、侧链氧化)。
    了解多环芳香化合物和非苯芳香体系【休克耳(Huckel)规则】。
    多环及稠环芳烃:掌握萘的结构及化学性质: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6、
    了解卤代烃的分类和物理性质,掌握卤代烃的命名及重要化学性质,包括【取代反应:水解、醇解、氨解、与硝酸银及氰化钠的反应;消去反应:札依切夫(=Saytzeff)规则;与金属反应:格氏(Grignard)试剂、有机锂试剂、武慈(Wurtz)反应(有机金属化合物的概念)】;
    掌握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取代反应的机理SN1、SN2;消除反应的机理E1、E2;烷基结构、离去基团对亲核取代反应的影响及反应中的立体化学。
    7、
    熟悉醇、酚、醚的分类、命名和结构;同分异构(官能团异构)和光谱特性;
    掌握醇、酚、醚的重要性质和反应规律:氢键—醇与醚对比,醇与的酚的酸性对比。【掌握醇与活泼金属反应,与卤化磷(或亚硫酰氯)反应,与无机酸(氢卤酸、硫酸、硝酸)酰氯和酸酐等的成酯反应,脱水反应,氧化和脱氢反应,相邻二醇特有的反应Cu(OH)2、HIO4、片那醇重排、羟基被置换反应(邻基参与效应)】。
    醇的反应、醚的反应、碘仿反应,醇的鉴别:Lucas试剂和铬酐硫酸水法;
    了解醇、酚、醚中重要的化合物的性质、合成方法及应用;
    掌握醇的制法:卤代烃水解,醛、酮的还原,由格氏试剂合成,烯烃的羟汞化。
    掌握酚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反应:
    (1)酚羟基的性质:弱酸性、酚醚的生成、显色反应(FeCl3);
    (2)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氧化反应;
    了解苯酚的制备和用途。
    掌握醚的制法:醇的脱水,威廉姆逊(Williamson)反应;
    掌握醚的化学性质及反应:盐的生成、醚键的断裂、过氧化物的生成。
    8、
    掌握醛、酮化合物的分类、命名、结构及异构、物性及光谱特性;掌握醛、酮类羰基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和反应规律;熟悉重要醛、酮化合物的性质、合成方法和应用。
    熟悉并掌握醛酮类羰基化合物与含氧、含硫、含碳、含氮亲核试剂的加成反应及反应历程,加成—消去反应历程,影响羰基活性的因素:加HCN、NaHSO3、RSH、RMgX、ROH、H2O,与有机胺及其衍生物的加成缩合反应;α—氢原子的反应:卤代(卤仿反应);羟醛缩合和氧化还原反应:a),氧化:托伦(Tollens)试剂、费林(Fehling)试剂、强氧化剂;b),还原:H2,LiAlH4,NaBH4,B2H6,Me2CHOAl,Zn/Hg/H+,NH2NH2/KOH等还原成醇(双分子还原)、还原成烃、克里门逊(Clemmensen)反应、武尔夫——开歇纳(Wollf-Kishner)—黄鸣龙反应;c),歧化:康尼查罗(Cannizzaro)反应。
    掌握醛、酮的制法:醇的氧化、烃的氧化,偕二卤代物的水解,傅—克酰基化反应,炔烃的羰基化,羧酸及其衍生物的还原。
    熟悉重要的醛、酮:甲醛、乙醛(乙烯氧化合成乙醛)三氯乙醛、苯甲醛(安息香缩合)、丙酮、丁二酮(镍试剂)、环己酮[贝克曼(Bechmann)]重排。
    9、
    了解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分类和命名;熟悉羧酸的物理性质及光谱特性;掌握羧酸及其衍生物的重要性质;熟悉和掌握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在有机化合物的应用。
    掌握羧酸的反应:酸性,羧基中氢原子的反应(取代基对酸性的影响、诱导效应)、形成酸卤、酯、酰胺、脱羧、α—H的卤代反应、还原(被氢化铝锂还原)、酯化反应的机理;羧基中的羧基的反应(酯化反应的历程:阐明机理的同位素法)。
    熟悉羧酸的制备:由烃、伯醇或醛的氧化、由酯制备、由腈水解及金属有机试剂合成如格式试剂制备。
    熟悉羧酸衍生物如酰卤、酯、酰胺、腈的分类、命名、结构比较、物理和化学性质、反应和制备;掌握羧酸衍生物的化学反应及其相互转化:亲核取代反应(加成—消化反应历程)、水解、醇解、氨解酯的水解及历程;与金属试剂的反应;羧酸衍生物的还原;酯缩合反应;酰氨的脱水和霍夫曼(Hofffmann)降解反应。
    熟悉并掌握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的制备与应用:
    a),乙酰乙酸乙酯:制备、互变异构及其在合成上的应用;
    b),丙二酸二乙酯及其在合成上的应用。
    10、
    了解对映异构(enantiomers)现象、物质的旋光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手性(Chiral)、对称因素(对称面、对称中心)、平面偏振光和旋光性、旋光仪和比旋光度。
    熟悉含有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a),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对映体、外消旋体、费歇尔(Fischer)投影式;
    b),对映异构体的构型:相对构型和绝对构型、掌握构型的R/S法(次序规则)、了解D/L法;
    c),含两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非对映体、内消旋体;
    d),环状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掌握烯烃化合物的几何异构体:顺反异构及性质。
    11、
    熟悉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的基本原理及在有机化合物结构测定中的应用。
    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分子振动类型、红外光谱图的表示方法;
    熟悉重要官能团的特征吸收峰,影响红外吸收信号位移的因素;
    掌握重要官能团的红外光谱特征及典型简单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的解释。
    了解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等性质子与非等性质子,偶合常数;
    掌握简单典型化合物的核磁共振谱剖析:屏蔽效应和化学位移,峰面积的强度与质子数,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
    12、
    掌握胺类化合物的结构、分类、命名和物理性质、光谱特性、反应规律和重要化合物的应用;
    掌握硝基化合物的结构、分类、命名和重要的化学性质;
    掌握胺的结构和碱性(结构特点、手性、碱性及影响碱性大小的因素);
    四级铵盐的形成、特点及应用(彻底甲基化反应、四级铵碱的形成,相转移催化剂)、Hofmann消除(规律、反应机理);
    酰基化:乙酰化、酰卤、酸酐、苯磺酰氯(兴斯堡Hinsberg反应);
    胺的氧化和Cope消除(顺型消除);
    胺与亚硝酸的反应【重氮化反应,重氮盐的制法和重氮盐的性质:去氮反应(被—H、OH、—X、—CN取代)、留氮反应(偶合和还原)、蒂芬欧一捷姆扬诺夫的环扩大重排反应】;
    胺的特殊反应:易氧化、苯环上易取代;Mannich反应及其应用。
    熟悉掌握胺的制备:氨或胺的烃基化、芳卤的氨解(苯炔);盖布瑞尔(Gabriei)合成法,用醇制备,含氮化合物的还原:硝基化合物的还原,腈、酰胺、肟的还原,醛、酮的还原胺化(如刘卡特反应,埃斯韦勒一克拉克反应);从羧酸及其衍生物制备(霍夫曼重排、克尔提斯重排、施密特重排)。
    了解重要的胺:苯胺、二甲胺、乙二胺(EDTA)、己二胺、各种烯胺化合物。
    掌握重氮和偶氮化合物:重氮甲烷及卡宾、氮烯、叠氮化物的制备、反应
    了解硝基化合物的分类、结构和命名;掌握其性质:硝基对α—氢原子的影响(互变异构)还原、硝基对苯环上取代基的影响。
    13、
    含磷化合物
    掌握重要反应:形成季磷盐的反应、维狄希(Wittig)试剂及其反应。
    14、缩合反应
    醇、醛型缩合反应:满尼赫一胺甲基化反应、麦克尔加成、鲁宾逊增环反应;
    酯的酰基化反应:酯缩合反应(克莱森缩合反应、混合酯缩合、分子内的酯缩合反应(狄克曼缩合反应)、用酰氯或酸酐进行酰基化;
    酮的烷基化、酰基化反应、经烯胺烷基化或酰基化;
    β-二羰基化合物的特性及在合成上的应用:β-二羧基化合物的特性、丙二酸酯合成法、乙酰乙酸乙酯合成法、1.3-二羧基化合物的γ-烷基化和γ-酰基化、酯缩合的逆向反应;
    魏悌锡反应及魏悌锡一霍纳尔反应:伊利德的结构、磷伊利德的制备、魏悌锡反应、魏悌锡一霍纳尔反应;
    芳醛与酸酐亲核加成反应:蒲尔金反应、克脑文格反应;
    醛、酮与α-卤代羧酸酯的反应:达参反应;
    苯甲醛的氰离子(CN-)催化下:安息香缩合反应、安息香酸重排。
    合成剖析:设计一个合成的例行程序[识别官能团,切断(几大类有机反应,几种典型结构的切断),原料的选择,合成步骤的设计,选择性反应及保护基的应用,立体化学控制]
    15、
    了解常见杂环化合物的结构和命名方法;熟悉杂环化合物的芳香性和含氮杂环化合物的酸碱性。
    熟悉五元杂环化合物:呋喃、吡咯、噻吩、糠醛的结构和性质和制备及简单反应;
    了解六元杂环化合物:吡啶的结构及吡啶衍生物:烟酸、VB6、异烟肼。
    16、
    熟悉并掌握[2+4]Diels-Alder环加成反应
    三、试卷类型及比例
    1.基本知识(命名,理化性质比较,简答,分离、鉴别等):20-30%
    2.完成反应,注意产物的立体构型:20-30%
    3.由指定原料合成:20-30%
    4.反应机理:20%
    5.推导化合物结构:1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笔试;考试时间:每年由教育部统一规定。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070305]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东华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3]化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10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2物理化学
④818高分子物理及化学或819有机化学或821高分子材料成型原理
备  注: ①F0001综合面试
②F0401专业综合(有机)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070305]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东华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3]化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3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2物理化学
④818高分子物理及化学或819有机化学
备  注: ①F0001综合面试
②F0401专业综合(有机)
    东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科目名称:分析化学
    1、考试总体要求
    分析化学是一门研究分析方法和训练学生实验技能的课程,它是科学技术的眼睛,可为许多学科提供有用的化学信息和科学研究的手段。根据分析原理的不同,分析化学分为容量分析、重量分析、光谱分析等。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分析化学各种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实验条件及其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各分析方法正确计算和表达分析结果。要求考生具有选择分析方法、正确判断和表达分析结果的能力,以及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一)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掌握误差的基本知识、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减免方法;掌握误差的表征方法和计算;掌握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可疑值的取舍,置信区间的含义和计算;掌握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二)滴定分析
    了解滴定分析法的分类、原理和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掌握滴定方式、标准溶液配制和基准物质应备的条件;掌握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方法。
    (三)酸碱滴定法
    熟悉和掌握酸碱质子理论,不同pH溶液中酸碱存在形式的分布;掌握各种酸碱溶液pH的计算及酸碱滴定曲线的计算;掌握一元酸(碱)、多元酸(碱)滴定的可行性判断依据、滴定中指示剂的选择及各类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
    (四)络合滴定法
    掌握EDTA—金属配合物的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的计算;外界条件对EDTA—金属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和准确滴定判别式。掌握滴定曲线;金属指示剂。掌握金属离子滴定的酸度控制以及混合离子的分别滴定的方法。掌握络合滴定方式及其应用。
    (五)氧化还原滴定法
    了解和掌握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和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了解氧化还原指示剂的作用原理。掌握氧化还原滴定突跃范围、化学计量点电势的计算以及氧化还原滴定曲线及终点的确定。掌握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的基本原理和滴定结果的计算。
    (六)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
    掌握沉淀溶液度的计算及其影响因素。了解沉淀形成过程、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和沉淀条件选择。掌握重量分析结果计算方法。掌握沉淀分析法原理及分析结果的计算。掌握指示剂选择方法。
    (七)吸光光度法
    了解吸收光谱产生的原理、物质颜色与吸收光的关系、吸收曲线。掌握吸光光度法和目视比色法的原理及应用。掌握吸光度、透光度,摩尔吸光系数,桑德尔灵敏度等概念;掌握朗伯-比尔定律、显色反应及条件选择、测量波长和吸光度范围的选择、参比溶液的选择、标准曲线的制作,示差分光光度法以及多组分分光光度法的测定。了解分光光度计基本组成及作用。了解分光光度法的主要误差来源。
    (八)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掌握常用分离方法的原理和分类;分配系数、分配比、萃取率、回收率概念。液液萃取条件的选择和萃取方式。离子交换分离法、液相色谱分离法、气浮分离法、固相微萃取分离法的原理和应用。
    (九)电化学分析法
    了解电化学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分类方法,熟悉和掌握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的作用原理。掌握直接电位法、电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及计算。
    (十)色谱分析法
    掌握色谱法的基本理论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明确基线,峰高,保留值,分配比区域宽度等基本术语的含义,掌握色谱分析定性定量方法。掌握柱效,选择性,分离度的的基本概念及影响因素。
    三、主要参考书
    《分析化学》(第五版)(上、下册),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四、试卷题型及考试形式
    题型: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
    考试形式:笔试;考试时间:由教育部统一规定。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082103]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东华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21]纺织科学与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55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56染整工艺原理(1)
或857染整工艺原理(2)
备  注: 本硕士点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082103]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东华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21]纺织科学与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55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56染整工艺原理(1)或857染整工艺原理(2)
备  注: ①F0001综合面试
②F0404专业综合(染整)
分析化学 [070302]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东华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3]化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4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2物理化学
④860分析化学
备  注: ①F0001综合面试
②F0407专业综合(分析)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082103]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东华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21]纺织科学与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55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56染整工艺原理(1)
或857染整工艺原理(2)
备  注: 本硕士点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东华大学材料工程领域是以高分子材料和无机材料领域为主,覆盖其它相关领域的工程类学科,主要包括高分子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等工程领域,并已延伸到生物医学材料、信息材料、交通能源及航天航空等工程领域,与高新技术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已成为许多高新技术实施的关键部分。
本工程领域旨在为企业培养高层次工程型、应用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以基础理论、应用基础理论为指导,与材料的开发、工艺流程及应用等工程实际相结合,实现材料制备、加工、性能测试和评价、控制和调优一体化与开发。侧重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应用性人才,重点在新型纤维和先进玻璃领域的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和训练,能够掌握材料工程技术领域的坚实理论和宽广的专门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和分析技术,为企业输送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本工程领域师资力量雄厚,既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功底,又具有丰富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实践经验。本学科与许多大型企业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承担了大量企业急需解决的重大技术攻关项目,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有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一、培养目标
目标与定位:本工程领域旨在为企业培养高层次工程型、应用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以应用基础理论为指导,与材料的开发、工艺流程及放大等工程实际相结合,实现材料制备、加工、性能测试和评价、控制和调优一体化与开发。侧重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应用性人才,能够掌握材料工程技术领域的坚实理论和宽广的专门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和分析技术,为企业输送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特色:纤维材料和先进玻璃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和训练。
二、领域方向
1、通用纤维材料的改性:通过化学和物理方法对通用纤维材料进行加工改性研究以改善材料的使用性能。
2、高性能纤维及其制品加工技术:碳纤维、有机、无机等高性能纤维的纺丝成形及纤维制品加工技术。
3、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及加工工程:以高性能纤维为增强体的聚合物复合材料设计、成型和性能研究。
4、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纳米材料制备、表面改性及其在纤维领域的应用。
5、新型无机材料的研制和开发:新型玻璃、陶瓷等无机材料研制及其生产中的工艺控制和优化技术。
  
三、培养方式及要求
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
研究生实行双导师负责制。双导师制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组成,其中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教学、学位论文等环节的指导。
  
四、课程设置
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实行学分制。课程设置由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构成,课程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13学分,专业必修课11学分,专业选修课≥4学分。一般情况下,第一年为必修课程学习时间,但可以根据所选课题适当调整。
应用实践类课程作为实施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组织研究生去企业或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实验条件进行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研究生对工程领域涉及面的了解,积累实践经验,提高专业素养,有效缩短今后实际就业的适应期,定期组织研究生进行交流学习。
  
课程性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课程英文名称 开课院系 学分 总学时 周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信息 多选组
公共必修课 423AX0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全日制) Studies on theories and practice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马克思主义学院 2 32 2 第1学期     
423AX003 自然辩证法概论(全日制) An introduction to natural dialectics 马克思主义学院 1 16 1 第1学期   
911AX001 科学素养概论 Introduction to Scientific Literacy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 16 1 第1学期   
401GX001 工程数学 Engineering Mathematics 理学院 2 32 2 第1学期  
402AX001 知识产权 Intellectual Property 人文学院 1 16 1 第1学期  
416ZZ001 信息检索 Information Retrieval 图书馆 1 16 1 第1学期  
911ZZ999 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系列讲座 Lectures on scientific   morality and academic norms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0 32 0 第1学期  
912EX001 综合英语 Comprehensive English 外语学院 2 32 2 第1学期  
912EX004 高级英语写作 Advanced English Writing 外语学院 1 16 1 第1学期  
912EX007 英语听说 Listening and Speaking of   English 外语学院 2 32 2 第1学期  
912EX013 英语拓展 English Language   Development 外语学院 2 32 2 第1学期  
公共选修课

 
403ZZ001 综合素养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体育部 1 16 1 第1学期    
407ZZ007 企业经营管理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business 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2 32 2 第1学期  
专业必修课 411NC007 现代科学分析方法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Analysis on Material Research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 32 2

第1学期
   
411NC012 材料成型与加工 Molding and Processing of   Materials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 32 2 第1学期  
411NC005 材料产业调研与分析 The Survey and Analysis on   Materials Industry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4 64 4 第2学期 应用实践类课程
411NC008 材料设计与工程实践 Materials Design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3 48 3 第1学期 应用实践类课程
专业选修课 411NC001 功能无机材料 Functional inorganic   materials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 32 2 第1学期    
411NC002 高技术纤维 High Technology Fibers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 32 2 第1学期  
411NC003 高聚物流变学基础 Basis of Polymer Rheology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 32 2 第1学期  
411NC004 环境净化与新能源无机材料 Decontamination and New   Energy Inorganic Materials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 32 2 第1学期  
411NC006 纳米材料与技术 Nanomaterials and   Nanotechnology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 32 2 第1学期  
411NC009 复合材料及其界面 Composite Materials and the   Interface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 32 2 第1学期  
411NC010 现代无机合成化学 Modern Inorganic Synthetic   Chemistry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 32 2 第1学期  
411NC011 高分子凝聚态结构与性能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Polymer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 32 2 第1学期  
必修环节 911ZZ997 企业实践 Enterprise Practise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0 0 0 第2学期    
  
五、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有明确的应用价值。能运用现代工程方法解决一个技术或工程问题。课题从应用类研究课题、企业技术开放或产学研联合研发基地中选取,问题具有代表性,解决问题能反映相应知识领域的特点。学位论文模式可以参照《工程硕士不同形式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及评价指标(试行)》
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或社会效益。论文(报告、设计等)要有系统性和完整性,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独特见解。论文写作概念清楚、立论正确、数据可靠、分析合理、层次分明、文笔简洁流畅、图表清晰,能够反映作者对某一工程技术或应用研究领域具有较深的专业知识。鼓励将研究成果申报专利或发表论文。
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会应公开进行,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必须有一人以上来自产学研联合基地或相关行业实践领域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专家。答辩委员会由3至5位专家组成。

学院 准考证号 姓名 专业代码 拟录取专业 学位类型 初试总分 复试总分 总成绩 备注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3000.00 杨星法 70300 化学 学术学位 432 199.6 631.6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3523.00 陈建 70300 化学 学术学位 394 194.83 588.83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4163.00 蔡超 70300 化学 学术学位 392 192 584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3817.00 夏小文 70300 化学 学术学位 389 194.67 583.67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0476.00 林隆 70300 化学 学术学位 382 201.67 583.67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3307.00 张仪娜 70300 化学 学术学位 376 207 583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5113.00 周密 70300 化学 学术学位 393 189.33 582.33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3535.00 王凯平 70300 化学 学术学位 391 190.8 581.8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3629.00 王春梦 70300 化学 学术学位 374 197.4 571.4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2771.00 姜婷婷 70300 化学 学术学位 381 190.2 571.2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3426.00 汤曼 70300 化学 学术学位 385 179.8 564.8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3626.00 尹超舜 70300 化学 学术学位 353 211.2 564.2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0497.00 方达通 70300 化学 学术学位 366 197 563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3818.00 郑爱助 70300 化学 学术学位 383 175.17 558.17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0477.00 谭鸿儒 70300 化学 学术学位 372 183.17 555.17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3786.00 刘帅 70300 化学 学术学位 370 185.17 555.17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3815.00 刘雨 70300 化学 学术学位 372 180.67 552.67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2325.00 刘梦雪 70300 化学 学术学位 361 190.6 551.6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0481.00 陆诗怡 70300 化学 学术学位 360 191.2 551.2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0479.00 刘凌峰 70300 化学 学术学位 359 187.8 546.8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2367.00 杨凌辉 70300 化学 学术学位 350 192.4 542.4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2273.00 田萍萍 70300 化学 学术学位 371 171.17 542.17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4314.00 刘亚男 70300 化学 学术学位 368 172.33 540.33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4673.00 李慢一 70300 化学 学术学位 371 166.2 537.2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0474.00 陈樱 70300 化学 学术学位 347 189.5 536.5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5362.00 易春雪 70300 化学 学术学位 358 176.6 534.6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5112.00 夏胜涛 70300 化学 学术学位 358 176.17 534.17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5325.00 施文强 70300 化学 学术学位 358 175.83 533.83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0478.00 马琛敖 70300 化学 学术学位 338 194 532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3628.00 唐梦杰 70300 化学 学术学位 342 186.6 528.6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5507.00 宁晓钰 70300 化学 学术学位 362 165 527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5074.00 龙天宇 70300 化学 学术学位 348 179 527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4256.00 罗新 70300 化学 学术学位 359 167.67 526.67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3425.00 时英坤 70300 化学 学术学位 335 190.33 525.33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3812.00 郭大政 70300 化学 学术学位 338 186.83 524.83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3529.00 康晓慧 70300 化学 学术学位 350 173.4 523.4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4278.00 伊廷秀 70300 化学 学术学位 340 183 523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0510.00 朱豆豆 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学术学位 402 207.17 609.17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3099.00 李丹 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学术学位 385 213.57 598.57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3100.00 唐寒 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学术学位 380 215.83 595.83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2722.00 钱倩倩 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学术学位 386 209.33 595.33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3309.00 叶凯强 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学术学位 394 200.74 594.74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0509.00 章学易 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学术学位 380 213.42 593.42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0498.00 刘晋源 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学术学位 373 215.24 588.24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0499.00 吕慧婷 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学术学位 389 198.41 587.41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4473.00 张东东 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学术学位 386 201.17 587.17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0505.00 肖雯雯 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学术学位 372 212.58 584.58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0507.00 徐园 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学术学位 382 201.57 583.57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5368.00 张丽 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学术学位 379 200.24 579.24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5222.00 易拓 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学术学位 374 205.07 579.07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2685.00 方雨秋 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学术学位 363 215.83 578.83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4715.00 武飞飞 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学术学位 364 214.24 578.24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3431.00 孙宁宁 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学术学位 376 200.42 576.42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3430.00 霍影 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学术学位 367 208.33 575.33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3432.00 余圆圆 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学术学位 374 193.92 567.92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2684.00 崔冉 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学术学位 379 188.41 567.41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3172.00 张燕 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学术学位 367 198.07 565.07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4690.00 范雅婷 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学术学位 364 200.91 564.91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0500.00 钱强 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学术学位 362 201.75 563.75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0504.00 吴炳男 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学术学位 354 207.92 561.92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4316.00 郑丽霞 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学术学位 373 188.83 561.83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3654.00 杨曙光 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学术学位 369 191.74 560.74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3720.00 曹宁 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学术学位 365 194.67 559.67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4692.00 胡温温 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学术学位 360 196.74 556.74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2381.00 孙平 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学术学位 346 209.42 555.42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5274.00 杜晓韵 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学术学位 342 210.83 552.83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4694.00 武世强 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学术学位 341 206.75 547.75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5480.00 李月霞 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学术学位 359 185.83 544.83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4294.00 李炎 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学术学位 361 183.74 544.74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0502.00 申一凡 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学术学位 353 188.41 541.41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4691.00 郝亚楠 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学术学位 351 188.24 539.24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0508.00 张嘉辉 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学术学位 334 201.58 535.58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5221.00 程迅 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学术学位 343 192.41 535.41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2954.00 张昌昌 77700 生物医学工程 学术学位 355 212 567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5038.00 姚昊 77700 生物医学工程 学术学位 323 172 495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2245.00 曹禺 77700 生物医学工程 学术学位 316 150 466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2065.00 郝欣欣 77700 生物医学工程 学术学位 296 150 446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5218.00 匡海珠 77700 生物医学工程 学术学位 292 153 445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2422.00 张为苏 81700 化学工程与技术 学术学位 360 203.3 563.3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3556.00 周勇 81700 化学工程与技术 学术学位 336 212.2 548.2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3281.00 钱涛 81700 化学工程与技术 学术学位 357 186 543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3366.00 姚海洋 81700 化学工程与技术 学术学位 354 187.5 541.5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4936.00 蔡豪 81700 化学工程与技术 学术学位 325 196.7 521.7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4718.00 王艳慧 81700 化学工程与技术 学术学位 325 196.2 521.2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3755.00 张琦 81700 化学工程与技术 学术学位 315 198 513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3282.00 张敬 81700 化学工程与技术 学术学位 333 174 507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4083.00 李海燕 81700 化学工程与技术 学术学位 323 178 501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4889.00 方迷 81700 化学工程与技术 学术学位 315 185.2 500.2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0383.00 杭厚霖 81700 化学工程与技术 学术学位 303 196.9 499.9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4248.00 鲁珍妮 81700 化学工程与技术 学术学位 310 188.8 498.8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5063.00 余林林 81700 化学工程与技术 学术学位 316 170.1 486.1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0289.00 董舜尧 81700 化学工程与技术 学术学位 300 184.5 484.5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2045.00 周存胜 81700 化学工程与技术 学术学位 324 155.9 479.9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3862.00 王晓丽 81700 化学工程与技术 学术学位 325 154.5 479.5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4553.00 秦康 81700 化学工程与技术 学术学位 295 177.3 472.3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0305.00 袁思湘 81700 化学工程与技术 学术学位 295 175 470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5267.00 刘慧 81700 化学工程与技术 学术学位 301 167.6 468.6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3503.00 严彦 81700 化学工程与技术 学术学位 285 175.8 460.8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4613.00 丁亚军 81700 化学工程与技术 学术学位 289 167.2 456.2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0302.00 龚云娇 81700 化学工程与技术 学术学位 288 162 450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4612.00 丁亚辉 81700 化学工程与技术 学术学位 275 160 435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4781.00 梁丽娟 81700 化学工程与技术 学术学位 282 150 432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2873.00 张聪聪 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学术学位 375 196.1 571.1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2760.00 顾伟 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学术学位 365 195.03 560.03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5347.00 武丽萍 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学术学位 354 204.53 558.53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2977.00 沈晨康 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学术学位 345 212 557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5047.00 金玉霞 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学术学位 357 199.6 556.6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2973.00 程荣煌 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学术学位 361 189.5 550.5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5053.00 任豪 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学术学位 357 193 550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5045.00 何青青 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学术学位 351 198.6 549.6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5058.00 汪丽君 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学术学位 359 188.6 547.6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2979.00 吴诗雯 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学术学位 342 201.2 543.2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2062.00 丁凯 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学术学位 361 177.4 538.4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3990.00 代晓芹 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学术学位 344 194.03 538.03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2974.00 靳凯丽 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学术学位 343 193.8 536.8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5048.00 刘翠 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学术学位 348 188.3 536.3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2863.00 李居龙 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学术学位 347 189.1 536.1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5066.00 张玉 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学术学位 339 196.1 535.1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2869.00 吴逸昌 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学术学位 344 186.2 530.2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3141.00 赵姜斌 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学术学位 349 178.5 527.5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0384.00 梁婷 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学术学位 328 199.5 527.5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5037.00 程蓓 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学术学位 340 187.4 527.4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5056.00 唐靖 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学术学位 350 175.3 525.3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2867.00 王海涛 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学术学位 334 187.2 521.2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5060.00 肖咏梅 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学术学位 342 178.6 520.6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2865.00 史杨洋 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学术学位 356 162.5 518.5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3087.00 程潇 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学术学位 344 173.9 517.9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2043.00 李鹏飞 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学术学位 351 165.6 516.6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3995.00 刘素素 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学术学位 328 187.8 515.8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5346.00 金直航 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学术学位 351 163.37 514.37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2359.00 飞中琳 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学术学位 344 169.28 513.28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2871.00 姚程健 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学术学位 331 180.5 511.5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2860.00 何石 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学术学位 346 165.2 511.2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5061.00 徐依依 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学术学位 338 170.5 508.5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5057.00 王畅 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学术学位 311 196.2 507.2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5132.00 黄文茂 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学术学位 328 177 505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2071.00 吴盼盼 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学术学位 328 176.8 504.8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2980.00 张莹莹 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学术学位 325 179.78 504.78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3996.00 王秋平 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学术学位 324 179.4 503.4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2042.00 郝少亚 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学术学位 323 180.4 503.4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5042.00 高梦华 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学术学位 328 174.28 502.28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4633.00 倪永恒 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学术学位 333 168.6 501.6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3997.00 王新 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学术学位 318 183.4 501.4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0388.00 唐勇 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学术学位 305 196.1 501.1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2069.00 渠雪梅 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学术学位 327 174 501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2765.00 徐伟成 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学术学位 334 166.5 500.5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0387.00 石飞豪 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学术学位 321 179.3 500.3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4000.00 杨宇笛 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学术学位 317 180.95 497.95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2976.00 李鑫 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学术学位 332 165.6 497.6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0649.00 王筱雨 85216 化学工程 专业学位 302 180 482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0646.00 李兵 85216 化学工程 专业学位 301 174 475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2762.00 胡梦颖 85216 化学工程 专业学位 298 168.7 466.7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3089.00 单思佳 85216 化学工程 专业学位 300 166.3 466.3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2766.00 朱泳兴 85216 化学工程 专业学位 308 150 458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0647.00 李恩鹏 85216 化学工程 专业学位 304 151.5 455.5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4170.00 李悦 85216 化学工程 专业学位 297 153 450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4807.00 张其明 85216 化学工程 专业学位 283 164.7 447.7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2074.00 周欣艳 85216 化学工程 专业学位 294 150.4 444.4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3332.00 刘平 85216 化学工程 专业学位 282 151 433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2049.00 梁春冉 85220 纺织工程 专业学位 348 178.7 526.7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4831.00 刘铭华 85220 纺织工程 专业学位 343 181.5 524.5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2070.00 王爽 85220 纺织工程 专业学位 333 160.2 493.2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2861.00 何玉宏 85220 纺织工程 专业学位 335 155.2 490.2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2066.00 侯凯文 85220 纺织工程 专业学位 320 170.1 490.1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1921.00 许国靖 85220 纺织工程 专业学位 313 176.9 489.9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4829.00 樊吉 85220 纺织工程 专业学位 306 183.4 489.4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5443.00 张小琪 85220 纺织工程 专业学位 299 190.1 489.1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5064.00 张鹏 85220 纺织工程 专业学位 320 166.7 486.7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5050.00 李伟 85220 纺织工程 专业学位 312 174.5 486.5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5059.00 王倩云 85220 纺织工程 专业学位 315 170.9 485.9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4653.00 杨健健 85220 纺织工程 专业学位 317 167.8 484.8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2322.00 王赏 85220 纺织工程 专业学位 307 177.6 484.6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5039.00 程梦 85220 纺织工程 专业学位 306 178.45 484.45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4833.00 张胜男 85220 纺织工程 专业学位 302 182.2 484.2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5040.00 陈振 85220 纺织工程 专业学位 320 163.28 483.28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2072.00 张柳 85220 纺织工程 专业学位 313 170.28 483.28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2970.00 吕林境 85220 纺织工程 专业学位 311 170.6 481.6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4003.00 于志辉 85220 纺织工程 专业学位 302 176.9 478.9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2864.00 沈炜 85220 纺织工程 专业学位 314 164.3 478.3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4806.00 张坤杰 85220 纺织工程 专业学位 295 182.9 477.9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4056.00 于晓庆 85220 纺织工程 专业学位 307 169.1 476.1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5051.00 李峥 85220 纺织工程 专业学位 315 160.1 475.1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5062.00 杨涵 85220 纺织工程 专业学位 309 164.4 473.4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4637.00 周倩倩 85220 纺织工程 专业学位 305 168.4 473.4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0778.00 严海啸 85220 纺织工程 专业学位 286 186.1 472.1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3994.00 李特 85220 纺织工程 专业学位 304 167.37 471.37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0382.00 顾帆 85220 纺织工程 专业学位 291 180.2 471.2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2050.00 张素珍 85220 纺织工程 专业学位 305 156 461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1946.00 孟祥玲 85220 纺织工程 专业学位 279 176.7 455.7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2655.00 甄少同 85220 纺织工程 专业学位 293 162.3 455.3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2097.00 王亚星 85220 纺织工程 专业学位 287 150.2 437.2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4830.00 韩启发 85220 纺织工程 专业学位 277 156.8 433.8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0925.00 张磊 85238 生物工程 专业学位 344 188.41 532.41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4906.00 王亚恒 85238 生物工程 专业学位 339 192.57 531.57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3601.00 项欢 85238 生物工程 专业学位 335 194.17 529.17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5043.00 郭鑫 85238 生物工程 专业学位 295 165.2 460.2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2862.00 胡俊冯 85238 生物工程 专业学位 303 156 459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5049.00 刘林 85238 生物工程 专业学位 300 158.1 458.1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1994.00 魏宗丽 85238 生物工程 专业学位 290 154.28 444.28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5219.00 刘恒 85238 生物工程 专业学位 294 150.1 444.1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1976.00 季昌明 85238 生物工程 专业学位 277 166 443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02556000001919.00 蒋嘉侃 85238 生物工程 专业学位 290 150.5 440.5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07101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东华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0]生物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27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41分子生物学
④848生物化学(自命题)
备  注: ①F0001综合面试
②F0402专业综合(生物)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070305]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东华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3]化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3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2物理化学
④818高分子物理及化学
或819有机化学
备  注: 本硕士点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不招收色盲及色弱考生。
科目代码 科目名称 参考书目
829 表面活性剂化学 《表面活性剂化学及纺织助剂》,陆大年编,纺织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化学     专业代码:070300     门类/类别:理学     学科/类别:化学

专业介绍

北京化工大学为例
理学院化学一级学科下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二级学科,于2006年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2012年成为北京市化学一级重点学科。在教育部评估中心组织的科学评估中,我校化学一级学科位居前列。2018年3月份,化学学科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
本学科经长期发展已形成一支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思想活跃、勇于创新的教学科研队伍,包括中科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1人、中组部“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13人。现有教授44人、副教授44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3人,45岁以下教师已成为学术带头人的主体。
本学科依托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近代化学研究所、物理化学系、无机化学系、有机化学系、分析化学系、化学生物系及分析测试中心进行建设。在注重基础和理论研究的同时,将研究工作向下游延伸,形成了“基于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实际需求凝炼科学问题-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工程化及产业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特色发展模式。经多年发展,逐渐形成了超分子插层组装化学、纳米结构与限域催化化学、资源与环境分析化学及安全分析、清洁能源材料与电化学、功能有机化学、纳微尺度的计算化学、化学生物学以及纳米化学与功能器件等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通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近三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项目170余项。纵向科研经费到款10294万元,与企业合作项目横向科研经费到款4421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248余篇,其中SCI收录972篇,EI收录15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75件,授权专利224件。
  在为研究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科研环境的同时,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法国、英国等多所著名大学建立了实质性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了研究骨干定期互访、联合承担科研项目及联合培养双学位博士研究生等。

专业点分布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北京化工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天津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中北大学 内蒙古大学 大连大学 沈阳化工大学 延边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吉林化工学院 黑龙江省科学院 东北石油大学 齐齐哈尔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江苏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温州大学 绍兴文理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 华侨大学 东华理工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烟台大学 济南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鲁东大学 齐鲁工业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河南师范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 三峡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湘潭大学 湖南理工学院 南方科技大学 中山大学 深圳大学 海南师范大学 重庆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理工学院 贵州大学 青海民族大学 喀什大学 新疆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703 化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69 所,本次参评66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50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1 北京大学 A+
2 10003 清华大学 A+
3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4 10055 南开大学 A
5 10183 吉林大学 A
6 10246 复旦大学 A
7 10384 厦门大学 A
8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9 10284 南京大学 A-
10 10335 浙江大学 A-
11 10386 福州大学 A-
12 10486 武汉大学 A-
13 10532 湖南大学 A-
14 10558 中山大学 A-
15 10610 四川大学 A-
16 10010 北京化工大学 B+
17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B+
18 10200 东北师范大学 B+
19 10247 同济大学 B+
20 10251 华东理工大学 B+
21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B+
22 10285 苏州大学 B+
23 10422 山东大学 B+
24 10459 郑州大学 B+
25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26 10511 华中师范大学 B+
27 10635 西南大学 B+
28 10697 西北大学 B+
29 10718 陕西师范大学 B+
30 10730 兰州大学 B+
31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B
32 10108 山西大学 B
33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B
34 10145 东北大学 B
35 10319 南京师范大学 B
36 10370 安徽师范大学 B
37 10426 青岛科技大学 B
38 10445 山东师范大学 B
39 10476 河南师范大学 B
40 10533 中南大学 B
41 10542 湖南师范大学 B
42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B
43 10574 华南师范大学 B
44 10673 云南大学 B
45 11117 扬州大学 B
46 10075 河北大学 B-
47 10118 山西师范大学 B-
48 10126 内蒙古大学 B-
49 10212 黑龙江大学 B-
50 10255 东华大学 B-
51 10270 上海师范大学 B-
52 10357 安徽大学 B-
53 10403 南昌大学 B-
54 10414 江西师范大学 B-
55 10475 河南大学 B-
56 10530 湘潭大学 B-
57 10602 广西师范大学 B-
58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B-
59 10736 西北师范大学 B-
60 10755 新疆大学 B-
61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B-
62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C+
63 10019 中国农业大学 C+
64 10028 首都师范大学 C+
65 10140 辽宁大学 C+
66 10165 辽宁师范大学 C+
67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C+
68 10280 上海大学 C+
69 10345 浙江师范大学 C+
70 10346 杭州师范大学 C+
71 10351 温州大学 C+
72 10394 福建师范大学 C+
73 10524 中南民族大学 C+
74 10559 暨南大学 C+
75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C+
76 11658 海南师范大学 C+
77 10065 天津师范大学 C
78 10094 河北师范大学 C
79 10184 延边大学 C
80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C
81 10291 南京工业大学 C
82 10299 江苏大学 C
83 10338 浙江理工大学 C
84 10373 淮北师范大学 C
85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C
86 10427 济南大学 C
87 10446 曲阜师范大学 C
88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C
89 10512 湖北大学 C
90 10534 湖南科技大学 C
91 10560 汕头大学 C
92 10611 重庆大学 C
93 10186 长春理工大学 C-
94 10203 吉林师范大学 C-
95 10231 哈尔滨师范大学 C-
96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C-
97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C-
98 10320 江苏师范大学 C-
99 10385 华侨大学 C-
100 10490 武汉工程大学 C-
101 10513 湖北师范大学 C-
102 10657 贵州大学 C-
103 10691 云南民族大学 C-
104 11258 大连大学 C-
105 11646 宁波大学 C-

应用化学专业考研科目:
院、系所 专业代码及名称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2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021-64253230)(商老师) 081704应用化学   01精细化学品化学与技术 54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02物理化学或803有机化学 ▲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国家重点学科;△省(区、市)或部委重点学科 研究方向(01)限考803有机化学 
02有机、无机功能材料化学及其应用
03光催化和应用光化学
 

应用化学考研参考书: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人数 考试科目 参考书目 备注
024 化学化工学院(电话:83686232)  145      
081704应用化学         
01 化学混合物的精细分离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2 数学二④807 化工原理 复试科目:2401 化学实验理论;2402 化学实验技术操作;2405 英语听力 《化工原理》姚玉英主编,天津科技出版社。复试参考书目:初试参考书目及《大学化学实验》南京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相关无机、有机化学实验书。 全院学术型研究生招生规模共计105名。不接受单独考试。录取方法:严格执行差额复试;按照1:1.2比例由高分到低分确定复试名单;复试后,按复试成绩加初试的两门专业课成绩在应用化学专业考生范围内重新排序,最后确定录取名单(复试不及格者不参加录取排序)。 应用化学专业录取人数由学院当年制定的硕士生招生政策确定。
02 化学废气废水的资源化
03 绿色反应与分离过程一体化
04 膜分离与绿色吸收过程
05 绿色催化反应过程

应用化学研究生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由于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备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就业前景美好。 化学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
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化学参考书目
01-04方向:
《无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曹锡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化学》(上、下册)傅献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仪器分析》南京大学方惠群等编著,科学出版社。
《有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胡宏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上、下册)(第五版)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学习指导》孙德坤、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习题集》侯文华、淳远、姚天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结构化学》江元生,高等教育出版社。
05方向:
《无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曹锡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化学》(上、下册)傅献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仪器分析》南京大学方惠群等编著,科学出版社。
《高分子化学》余学海、陆云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高分子化学》(第二版)潘祖仁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1方向:
《普通物理》(第一、二、三册)程守洙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上、下册)(第五版)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学习指导》孙德坤、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习题集》侯文华、淳远、姚天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
《结构化学》江元生,高等教育出版社。

化学研究方向
以复旦大学为例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学习方式 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022 化学系   57   本系拟招收学术学位推免生40人。实际招生数视生源情况调整。
070301 无机化学(学术学位)   11   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7人。
01固态材料化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2丰产元素化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3配位化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4金属有机化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5生物无机化学与蛋白质化学 全日制   0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0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7生物化学(理);④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6有机光电功能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70302 分析化学(学术学位)   6   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5人。
01色谱方法和高效分离分析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2化学生物分析和蛋白质组分析 全日制   0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0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7生物化学(理);④872细胞生物学
03现代电分析化学及传感技术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4天然药物分离分析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70303 有机化学(学术学位)   13   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9人。
01物理有机化学
02有机合成化学
03超分子材料化学
04药物合成化学
05有机大分子化学
06天然产物化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70304 物理化学(学术学位)   21   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16人。
01表面化学与催化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2复相催化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3电极过程和高能化学电源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4量子化学与分子模拟 全日制   0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0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0量子力学;④836普通物理
05化学反应动力学和激光化学 全日制   0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0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0量子力学;④836普通物理
06结构化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7光化学和反应动力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8分子筛催化和功能材料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9固态材料化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10工业催化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11新型化学电源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703Z1 ★化学生物学(学术学位)   4   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3人。
01功能生物分子的化学基础
02生物分子的分离和鉴定
03药物和医用材料的分子设计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7生物化学(理);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85216 化学工程(专业学位)   2   本专业拟招收全日制2人,学制2年。本专业不招收推免生。
01精细有机化学
02分析仪器技术与仪器分析
03功能材料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959基础化学

化学就业前景
化学专业的就业形势良好。在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等因素的拉动下,石化化工产品市场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随着能源、建材、家电、食品、服装、车辆及日用品的需求增加,化学专业人才需求也逐渐增加。
化学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居民人均收入将比2010年翻一番,社会整体消费能力将增长120%以上,居民消费习惯也将从“温饱型”向“发展型”转变,对绿色、安全、高性价比的高端石化化工产品的需求增速将超过传统产业。

社会消费能力的增长将带动相关能源、建材、家电、食品、服装、车辆等行业的发展,以上行业都是化学专业毕业生可进入的行业。

化学专业就业方向

化学专业的就业范围还是比较广的。化学系的毕业生主要在化学及其相关领域,如化工、生物、医药、材料、环境、农业、食品、检验检疫、环境、国防、能源、信息等行业从事生产与科研工作,从事教师职业、报考政府机关公务员也是不错的选择。此外,有一些毕业生立志当科学家、搞研究,他们就选择在国内外深造,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