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生考试科目和考研参考书目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福建中医药大学考研分数线、福建中医药大学报录比、福建中医药大学考研群、福建中医药大学学姐微信、福建中医药大学考研真题、福建中医药大学专业目录、福建中医药大学排名、福建中医药大学保研、福建中医药大学公众号、福建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福建中医药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考研真题资料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教材,也叫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考研参考书、指定书目等等,是考验专业课复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资料。考研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考试项目,参考书目由报考院校的研究生院制定,考试内容基本上围绕着参考书目展开,而绝大多数专业课都是由院校自行出题,因而就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指定性。另外将参考书目与真题结合使用可以分析出出题人的风格和倾向,反复研究之后考生完全可以自行划出重点内容和必考内容。许多考生不重视院系公布的参考书目而把全部精力放在笔记和其他参考资料上,不按照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考研指定的书目进行复习,那么即使复习的再好,实力再强,也很有可能会在专业课上栽跟头。【手机访问

Add 福建中医药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福建中医药大学

在购买参考书时应当注意公布的参考书的年份和版本,如果版本过旧找不到原书,使用新版本也是可以的,但是应当注意将旧版本与新版本不同的内容进行补充。考研派的考研频道内含有大量优质的课堂讲义资源,欢迎考生前去查询和购买。
需要了解中西医结合基础考研参考书目详细信息的同学,可以点击右侧的联系学姐,考研派的学姐回为你做最专业的解答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生分数线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考研大纲的时候需要对该专业以及该学校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中西医结合基础的考研大纲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考研大纲是由各院校的研究生院制定并公布的,包括考试的内容、参考书目、研究方向等等内容,直接决定了考生在复习期间的主要内容和侧重点。通过对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考研参考书目进行分析可以大致了解该专业的考研试题设置方向,考生应当认真阅读考试大纲中公布的考试科目,选择合适的复习资料,有针对性得进行复习,防止出现事倍功半的无用劳动。考生也可以对开设该专业的不同院校考试大纲进行横向比较,对比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院校和专业。许多考生在备考期间不重视考试大纲的内容,往往会将许多重要的信息遗漏或是导致复习的方向出现偏差,这都是不应该出现的失误以及错误。考研派的小编提醒各位考研的小伙伴们一定要重视考研大纲的内容哦。

 

  1、经络研究:经络是中医基本理论的重要核心,它以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医学和现代生物学理论和现代生理学理论的方式来阐述人体的机能调控和生命过程,意义重大。1992年被列入国家攀登计划。

  2、白内障的病理生理:本方向主要从事白内障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尤其是白内障的病因、发病机理、机能代谢变化、预防和治疗的研究。拥有学术造诣深、曾在美国哈佛大学从事过白内障研究、有培养研究生经验的导师;具有设备先进、可从事白内障基础与临床研究的专业实验室和临床基地。研究成果11次参加国际学术交流、获省部级及厅级科技进步奖多项。现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自然科学基金、省教委、省卫生厅等多项科研项目。

  3、通过生化、生物、病理生理等方面进行中西结合基础的研究。

招生院系名称:中西医结合研究院招生专业代码:100601
招生专业名称:中西医结合基础复试须知
 
 
 
 
 
 
 
 
 
 
流程
复试采用“学信网招生远程面试系统”网络远程复试方式。考核专家本地集中开展考核面试,考生远程视频进行复试问答。若“学信网招生远程面试系统”出现系统故障,可能启用“腾讯会议”   作为备用系统,会议密码届时现场通过手机短信形式发送给相关考生。请考生们提前下载好以上软件并进行调试。
1. 腾讯会议相关信息:
(1)5 月 26 日的会议主题:中西医结合基础 5.26;会议时间:2020/5/26 07:00-2020/5/27 00:00; 会议链接:https://meeting.tencent.com/s/p4Q9BUn355KT;会议 ID:202 785 232。
(2)5 月 27 日的会议主题:中西医结合基础 5.27;会议时间:2020/5/27 07:00-2020/5/28 00:00; 会议链接:https://meeting.tencent.com/s/5nrvNww4ha8J;会议 ID:156 465 260。
2. 根据复试日程安排,上传复试材料,进行模拟演练。
3. 复试前 30 分钟考生测试系统。
4. 复试前 20 分钟携带身份证,待复试秘书通知,按顺序进入网络复试候考区。
5. 复试前 10  分钟,确认已清空复试环境内与复试有关的书籍、物品、人员。
6. 复试开始,进入复试环节,考生手持身份证进行人脸比对。
7. 评分(每项考核满分 100 分,总成绩用表下的考研总成绩的合成公式计算)
 
 
 
 
考核内容
1、专业课口试:考生当场抽取试卷,并口头回答,时间控制在 7 分钟。
2、综合面试(包括外语测试):对所有考生采取相同的面试方法,即采取自述和问答等相结合的方式。每个考生的面试时间控制在 13 分钟左右,可根据具体面试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考核考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能力,包括①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②本学科专业知识和相关基础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③利用所学理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本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以及在本专业领域发展的潜力;④事业心、责任感、职业兴趣、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沟通协调能力以及知识面等综合素质的考核。
考核
方式
 
根据学科特点及研究生培养目标,确定复试考核小组,考核包括口试及面试相结合。
 
评分标准
1、复试成绩满分为 100 分。
2、每位考生面试结束后,由考核小组成员现场独立为考生评分。
3、考核小组成员各自评分的算术平均值为该考生的最终面试分数。

录取原则
择优录取,根据考研总成绩从高到低排序依次录取,额满为止。(一志愿和调剂生分别复试排序有下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录取:1.复试成绩不合格者;2.体检不合格者;3.政审不合格者;4.其他经认定  不能录取情况。
考研总成绩的合公式
考研成绩=(初试总分÷5)×70%+复试成绩×30%(含外语测试成绩)
其中复试成绩=外语测试成绩×5%+专业课口试成绩×30%+综合面试成绩×65%    招生院系联系人:庄老师 联系电话:0591-22861157

中西医结合基础 [100601]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福建中医药大学
招生年份:2019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中西医结合研究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6]中西医结合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98中医综合或699西医综合
④--
备  注: 生理学
本专业不接受同等学力考生
(非本科毕业学历)报考。
中西医结合基础 [100601]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福建中医药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中西医结合研究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6]中西医结合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20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98)中医综合
④(--)无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99)西医综合
④(--)无
备  注: 本专业不接受同等学力考生(非本科毕业)报考。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中西医结合基础     专业代码:100601     门类/类别:医学     学科/类别:中西医结合

专业介绍

安徽中医药大学为例: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是安徽中医学院最早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专业,于1981年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多年来,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团队在经络生理研究、肺气虚证客观化和标准化研究、针灸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自身的学术特色,在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于2008年被确定为安徽省省级重点学科。现拥有神经生物学、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药理与毒理、生殖医学等4个研究室及1个中西医结合临床检验中心,拥有形态、功能、代谢3个实验中心和1个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公共研究平台。以针灸作用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机制研究、中医证候客观化及流行病学研究、方药作用机制及创新药物开发研究、中药抗感染与免疫研究、中西医结合防治情志病机制研究等为主要研究方向。
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省级重点项目4项,企业合作项目多项。学位授权点建立以来,取得科研成果20余项,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近5年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公开发表较高水平学术论文167篇,其中SCI 收录3篇;主编教材3部,参编教材42部。
主要研究方向:1.针灸作用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机制研究;2.中医证候客观化及中医证候流行病学研究;3.方药作用机制研究;4.中药抗感染机制研究;5.中西医结合防治情志病机制研究。

专业点分布

中国中医科学院 解放军医学院 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 河北中医学院 河北医科大学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蒙古民族大学 大连大学 沈阳药科大学 辽宁中医药大学 大连医科大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复旦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扬州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浙江中医药大学 皖南医学院 安徽中医药大学 福建中医药大学 江西中医药大学 济南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 河南中医药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中医药大学 湖南中医药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中山大学 暨南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东药科大学 广西中医药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 西南医科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贵阳中医学院 云南中医学院 空军军医大学 陕西中医药大学 兰州大学 甘肃中医药大学

专业学院排名

1006 中西医结合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32 所,本次参评32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54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26 北京中医药大学 A+
2 10268 上海中医药大学 A+
3 10246 复旦大学 A-
4 10315 南京中医药大学 A-
5 10572 广州中医药大学 A-
6 10063 天津中医药大学 B+
7 10161 大连医科大学 B+
8 10162 辽宁中医药大学 B+
9 10610 四川大学 B+
10 12121 南方医科大学 B+
11 10001 北京大学 B
12 10228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B
13 10393 福建中医药大学 B
14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15 10633 成都中医药大学 B
16 90030 第二军医大学 B
17 10062 天津医科大学 B-
18 10089 河北医科大学 B-
19 10344 浙江中医药大学 B-
20 10541 湖南中医药大学 B-
21 90032 第四军医大学 B-
22 10023 北京协和医学院 C+
23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C+
24 10316 中国药科大学 C+
25 10369 安徽中医药大学 C+
26 10441 山东中医药大学 C+
27 10559 暨南大学 C+
28 10025 首都医科大学 C
29 10412 江西中医药大学 C
30 10558 中山大学 C
31 10760 新疆医科大学 C
32 14432 河北中医学院 C
33 10507 湖北中医药大学 C-
34 10600 广西中医药大学 C-
35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C-
36 10716 陕西中医药大学 C-
37 11117 扬州大学 C-

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生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6西医综合或307中医综合
 
中西医结合基础考研参考书:
2015中医综合考研参考书目
《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方剂学》的第5版教材(必备):
根本不用看其他的版本,出题人出题的依据只是第5版教材,所以也不要指望出题者会兼顾到学校使用不同的教材而出5.6.7版教材公有的知识点。
《中医方剂学》的第5版教材(必备):
根本不用看其他的版本,出题人出题的依据只是第5版教材,所以也不要指望出题者会兼顾到学校使用不同的教材而出5.6.7版教材公有的知识点。方剂的配伍记忆方法因人而异,不要轻易变换。如果采用方歌推荐教材上的方歌,如果采用趣味歌决记忆推荐上海中医药出版社的《趣味方剂手册》。
《中医针灸学》以第7版教材(必备)
这个版本的教材完美涵盖了新大纲所有内容。特殊腧穴的记忆一定要用歌决系统记忆,事半功倍!针灸缺乏模拟题,手头能用的模拟题不是太难(针灸专业)就是严重超纲,或者不是按照7版教材编写。
推荐大家使用那本北中医编写的、天价的《复习全书》中的针灸模拟题部分。特别是后面将近250道模拟题非常有价值。(个人感觉)
《中医诊断学》的第5版或者第6版教材:考纲总体上以第5版为主,但最近几年也涉及到第6版的内容。
《中医中药学》:以第7版教材为主(必备)。归经这一部分主要参看以前版本。
还有就是第5版教材是绿色封面,1983年左右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为什么1983年版的书到现在还在不断印刷?(1995年是6版,2001年是7版)其中缘由得靠自己琢磨。
必备真题。其实这种书哪本都一样,只要题目收得全就可以。所有题目的答案建议都去教材上找,找不到就是教材版本问题。一定要看《大纲》上的试题解答,并核对答案,因为现在的真题书的答案错误真的很多!
可选参考书(可选)。
《中医120分》跨越篇,形式不错,可惜和教材比系统性、全面性相差太远,而且错误也太多了。
《讲义》赵百孝,虽然错误稍微少了一点,但是形式不如前者,更是没办法和教材比啊。
《复习全书》怎么说也还是根据新大纲编写,不过还是推荐看教材。
西医综合:包括生理、病理、生物化学、诊断、内科、外科共六门
 
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生就业方向:
①生命科学的崛起增加了医学毕业生就业的机会。随着生命科学的崛起需要一批医学毕业生投入到医学科学研究事业中去特别是基础医学的研究。
②卫生事业的改革拓宽了医学毕业生就业的渠道。随着社会的进步社区服务、全科医生、家庭护理、计划生育以及临终关怀等现代卫生服务形式将随之出现也为医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医学类毕业生就业喜忧参半,所以,要在学习期间努力扎实自己的专业基础知识以便迎接更加激烈的竞争。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高校及科研机构从事中西医结合基础及相关学科的科研、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