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广东工业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广东工业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机电工程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领域代码及名称:430137或085236工业工程   管理单位:机电工程学院

 
一、研究方向
方向名称 内容简介
1.制造系统及相关信息技术 (1)制造系统的设计、运行、优化控制和管理;
(2)制造系统的信息化。
2.工效学和人机系统 (1)基于工效学的系统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
(2)人机分工和人机交互技术。
3.物流工程与管理 (1)物流网络的设计、分析和规划;
(2)物资储运和分销的标准及策略;
(3)供应链管理;
(4)生产物流分析;
(5)生产设施规划和布局优化。
4.项目管理 (1)网络式项目组织结构的建立与优化;
(2)项目进度规划制定;
(3)基于交互和协同的项目进度控制方法;
(4)项目费用计划与协商策略;
(5)多项目间共享资源的协商配置。
5.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 (1)现代质量工程的关键技术应用(QFD、FMEA、SPC);
(2)计算机集成质量管理系统;
(3)先进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系统模式(6s理论、ISO9000体系);
(4)质量管理、质量认证及质量改进咨询。
6.智能交通 (1)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
(2)车辆安全。

二、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
名称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开课单位 备注


316001 第一外国语基础部分(英语) 48 3 第1学期 外国语学院  
301001 第一外国语专业部分(英语) 32 2 第2学期 机电工程学院  
313001 自然辩证法概论 32 2 第1学期 政法学院  
314004 数值分析 32 2 第1学期 应用数学学院  
301213 生产计划与控制 32 2 第1学期 机电工程学院  
301056 工业工程导论 32 2 第1学期 机电工程学院  
301049 运筹学 32 2 第2学期 机电工程学院  
301055 人机工程 32 2 第2学期 机电工程学院  
非学

301214 工程经济学 32 2 第1学期 机电工程学院  
301018 网络与数据库 32 2 第2学期 机电工程学院  
301054 物流工程与管理 32 2 第2学期 机电工程学院  
301216 现代质量管理方法 32 2 第2学期 机电工程学院  
301050 项目管理 32 2 第2学期 机电工程学院  
301217 电子商务概论 32 2 第2学期 机电工程学院  
301411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32 2 第2学期 机电工程学院  
301412 车间设施规划 32 2 第1学期 机电工程学院  
必修环
313401 信息检索与知识产权 16 1 第1学期 政法学院  
301300 文献阅读与开题报告 / 1 课程学习合格后 导师组织  
301400 实践活动 1年 4 第3至4学期 导师组织 全日制学生
研究生中期检查
 
注:1.学生应获得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17学分,非学位课由导师指导学生选学或按教学点统一选定。
2.开课学期按新生入学时计为第1学期。


领域代码及名称:430102或085201机械工程   管理单位:机电工程学院

一、研究方向
方向名称 内容简介
1.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关键技术与网络化制造 (1)先进制造模式及应用,如敏捷制造、并行工程、精益生产与业务重组等;
(2)企业应用集成技术;
(3)产品建模、仿真分析与优化设计;
(4)基于因特网/物联网/制造自动化网的智能制造技术;
(5)基于微机平台的新型数控编程技术;
(6)产品协同设计与制造。
2.制造自动化网络与测控技术 (1)制造过程的自动控制网络和测控技术;
(2)制造自动化集成技术;
(3)制造过程在线检测技术。
3.机电液工程智能控制技术及应用 (1)机电液工程先进控制理论及技术;
(2)机电液工程新元件、新系统研发;
(3)机电液工程生产过程关键技术。
4.现代加工技术与机械加工过程自动化 (1)精密高速加工与超硬材料工具技术(研磨、抛光、切削和磨削);
(2)微细加工与纳米加工技术;
(3)特种加工技术(电火花、激光微孔加工、水射流切削和清洁技术);
(4)先进制造装备(数控装备等);
(5)计算机辅助制造过程及自动化。
5.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 (1)知识工程(KBE)理论方法与应用;
(2)虚拟现实(VR)技术及应用;
(3)激光测量与先进设计技术;
(4)广义优化设计方法;
(5)数值计算与过程仿真技术。
6.车辆工程 (1)汽车节能与排放控制;
(2)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3)汽车现代设计理论及方法;
(4)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
 
 

二、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开课单位 备注


316001 第一外国语基础部分(英语) 48 3 第1学期 外国语学院  
301001 第一外国语专业部分(英语) 32 2 第2学期 机电工程学院  
313001 自然辩证法概论 32 2 第2学期 政法学院  
314004 数值分析 32 2 第1学期 应用数学学院  
301033 现代设计方法 32 2 第2学期 机电工程学院  
301002 先进制造技术 32 2 第1学期 机电工程学院  
301003 数控及制造自动化 32 2 第2学期 机电工程学院  
301040 现代生产管理 32 2 第1学期 机电工程学院  
非学

301025 摩擦学原理与应用 32 2 第2学期 机电工程学院  
301212 机电液控制及设计方法 32 2 第2学期 机电工程学院  
301010 测试技术与信号处理 16 1 第2学期 机电工程学院  
301019 光电技术 16 1 第1学期 机电工程学院  
301402 实验设计与分析 32 2 第2学期 机电工程学院  
301403 建模与仿真分析 32 2 第2学期 机电工程学院  
301317 制造业信息化及集成制造技术 32 2 第2学期 机电工程学院  
301404 半导体后封装工艺及设备 16 1 第2学期 机电工程学院  
301405 弹塑性力学和有限元 32 2 第2学期 机电工程学院  
301406 汽车排放与控制 32 2 第2学期 机电工程学院  
301407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32 2 第2学期 机电工程学院  
301408 高等热力学与传热学 32 2 第1学期 机电工程学院  
301409 现代控制理论与工程 32 2 第2学期 机电工程学院  
非学

301410 机器视觉理论与应用 32 2 第1学期 机电工程学院  
301210 网络化制造(讲座) 8 0.5 第1或3学期 机电工程学院  
301036 虚拟现实技术(讲座) 8 0.5 第1或3学期 机电工程学院  
必修环节 313401 信息检索与知识产权 16 1 第1学期 政法学院  
301300 文献阅读与开题报告 / 1 课程学习合格后 导师组安排  
301400 实践活动 1年 4 第3至4学期 导师组安排 全日制
学生
研究生中期检查
 
注:1.学生应获得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17学分,非学位课由导师指导学生选学或按教学点统一选定。
2.开课学期按新生入学时计为第1学期。


为了保证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特制定本指导意见,供培养单位制订培养方案时参考。
一、培养目标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要求为:
(一)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二)掌握所从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三)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三、培养方式
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设置应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
实践教学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鼓励工程硕士研究生到企业学习,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
四、课程设置
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实行学分制。课程设置应包含政治理论、外语、数学和专业课。各领域可根据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特点,确定各类课程的内容和学分,以达到工程硕士学位所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
(一)公共课程(政治理论、外语等)
(二)基础理论类课程(数学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
(三)专业技术类课程
(四)选修及其他课程
五、学位论文
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的内容可以是: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等。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
鼓励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位导师来自培养单位,另一位导师来自企业的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论文研究方向,成立指导小组。
论文工作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六、论文评审与答辩
(一)论文评审应审核:论文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其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
(二)攻读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三)论文除经导师审阅写出详细的评阅意见外,还应有2位本领域或相近领域的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组成。
七、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为促进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入学要求、培养方式、学位授予等环节的规范化,确保培养质量,特制定本《指导意见》,供各培养单位参考。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培养要求:
1、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所从事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入学要求
1、招收对象主要为:取得学士学位后,从事三年或三年以上工程实践工作,经所在单位推荐的优秀在职人员。
2、报考人员须参加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入学考试。考试科目为外语、数学和专业综合考试。专业综合考试的重点是考核考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但要求在校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2、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内经单位推荐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来自企业的导师由学校按程序办理聘任手续。
3、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5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应针对工程特点和企业需求按工程领域设置。教学内容具有宽广性和综合性,反映当代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其中外语课程的要求是比较熟练地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数学课程的要求是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专业课程应强调本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的学习与实践。
2、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获得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
3、课程设置框架及必修环节:
(1)必修课程(至少17学分)
①政治理论            2学分
②外国语(含基础部分和专业部分)        5学分
③基础理论类课程                 4学分
④专业基础和专业类课程(不少于4门)   10学分
(注:专业基础和专业类课程由学校与企业协商, 并报学校相关学位评定分委会审核后确定。)
(2)选修课程(至少3门)     11学分
①计算机应用类课程
②经济、管理、法律和环境保护类课程
③行业发展概论类课程
④相关学科课程
(3)必修环节
①开题报告
②论文工作中期报告
五、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项目,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选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论文形式
(1)工程设计;
(2)研究论文;
3、评审与答辩
(1)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审核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审核其解决工程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审核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审核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3) 学位论文应有2位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2位专家不是学位论文作者的导师);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均应有来自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六、学位授予
通过课程考试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由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一、研究方向
本学科按“机械工程(Mechanical Engineering)”一级学科培养,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高速加工与超硬材料工具技术;
2、精密超精密加工与微纳加工技术;
3、特种加工技术;
4、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
5、计算机辅助制造过程及自动化;
6、数控技术及自动化装备;
7、现代集成制造与网络化制造技术与系统;
8、微电子制造装备及自动化;
9、曲面建模与再制造工程;
10、机电液工程智能控制及仿真;
11、光电检测及控制;
12、虚拟制造技术及应用;
13、光学测量与先进设计技术;
14、数值计算与过程仿真技术;
15、智能设计与企业信息化技术;
16、中国工业设计艺术研究;
17、汽车节能与排放控制;
18、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19、汽车现代设计方法与技术;
20、生产系统管理与控制;
21、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22、系统优化方法。

、课程设置
本课程设置适用于“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代码):
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1);2.机械电子工程(080202);3.机械设计及理论(080203);
4.车辆工程(080204);5.工业工程(080220)。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开课
学期
开课单位 拟定
任课教师
备注


113402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2 政法学院 刘国建
谢迪斌
 
116001 第一外国语基础部分(英语) 120 3 外国语学院 季明雨
外籍教师
 
114001 现代数学基础 48 3 应用数学学院 刘海林
杨理平
 
101009 现代工程力学 48 3 机电工程学院 骆少明
李德源



101007 机电智能控制理论与工程 32 2 机电工程学院 高向东
李笑
 
101001 算法理论 32 2 机电工程学院 伍乃骐
陈庆新
 
101206 英文科技论文撰写方法 16 1 机电工程学院 郭钟宁
高健
 
101202 摩擦学 32 2 机电工程学院 王成勇
阎秋生
 
101205 自动化装备与控制技术 32 2 机电工程学院 阎秋生
马平
 
101008 特种加工技术与先进加工工艺 32 2 机电工程学院 郭钟宁
魏昕
 
101003 现代制造信息系统 32 2 机电工程学院 陈新
陈庆新
 
101207 复杂机械系统设计、分析与控制 32 2 机电工程学院 陈新
高健
 
101004 动力系统建模与模拟实验 32 2 机电工程学院 吴百海
李笑
 
101012 结构分析的数值方法 32 2 机电工程学院 张湘伟
骆少明
 
101010 先进设计理论与技术 32 2 机电工程学院 张湘伟
林怡青
 
101002 虚拟设计与虚拟制造 32 2 机电工程学院 袁清珂
何汉武
 
101208 车辆系统动力学 32 2 机电工程学院 林怡青
曾建谋
 
101203 发动机动力学与燃烧学 32 2 机电工程学院 熊锐
彭美春
 
101005 离散事件系统理论 32 2 机电工程学院 陈庆新
伍乃骐
 
101406 机器视觉理论与应用 32 2 机电工程学院 高向东
李笑
 
101006 数据挖掘与计算智能 32 2 机电工程学院 伍乃骐
陈庆新
 

学位

 
101365 随机过程与数理统计 32 2 机电工程学院 陈庆新
苏平
 
113003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18 1 政法学院 刘国建
谢迪斌
 



101000 文献阅读与开题报告 / / 第3学期 机电工程学院 导师组  
学术活动
发表论文:按授予学位要求,公开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至少3篇
 
机电工程学院通过学校“百人计划”引进一批学科带头人,组建了强有力的学科创新攻关团队;着重创新人才 的培养,努力培养一批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以上对象、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青年学者和优秀青年基金等人才,争取实现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突破;通过学校“优秀博士后”及“青年教师培育英才计划”等措施,为青年教师创造一流的培养环境。
学院拥有一支来自国内外40余所著名科研院所、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合理、凝聚力和整体攻坚实力强的教学科研管理队伍。学院现 有教职工162人,专职教师137人,占教职工总数的84.6%,其中教授44人、副教授51人、博士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85人,具有博士学 位教师77人。近三年来,学院共派出10多名教师出国进修,一批年轻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010年以来,依靠学校“百人计划”引进了一大批国内外具有显著影响力的科研团队和知名教授,师资整体实力大幅提升!学院现有广东省“科研创新团队”1个,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1名,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1名,广东省 “领军人才”1名,“珠江学者”2名,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1名,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 会委员2名,广东省教学名师2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师6名。
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联系方式
院办电话:39322212 学生工作:39322210,39322226 研究生工作:39322226 科研工作:39322209
院长邮箱:jdyb@gdut.edu.cn 管理员邮箱:meetingnotice_gdut@163.com
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缘革于1958年创办的广州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有六十多年的办学历史,已培养毕业生两万余人。学院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广东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学院党委被授予“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广东省固本强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学院现有教职工237人,专职教师194人,其中教授70人、副教授63人、博士生导师37人,硕士生导师15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63人;现有广东省创新团队4个,双聘院士3人,外籍院士1人,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1人,教育部高层次人才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7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珠江学者1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2人,广东省引进领军人才3人,广东省教学名师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师6人。
学院现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其中机械工程学科是广东省“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学科。学院拥有省部共建精密电子制造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制造物联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电子精密制造装备及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计算机集成制造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微纳加工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国家省市重点科研平台;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广东省重点专业1个,广东省名牌专业3个,省级精品课程8门,广东省协同育人中心1个,承担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学院现有6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4361人,其中博士生117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066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96人、本科生3049人,另有33名在站博士后。
学院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力求学术创新;立足广东产业需求,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成效显著,成果丰硕。2014年以来,学院累计承担科研项目1012项(包括纵向项目443项,横向项目569项),其中承担国际专项合作项目1项,国家级项目120项,包含国家基金项目125项,重点项目9项;累计到校科研经费达3.44亿元;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3项、省部级科技奖7项(其中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广东省专利金奖2项;获授权发明专利571件;发表学术论文1800多篇,SCI、EI收录60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11部。
学院重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创建了极具区域特色的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教育体系,形成了复合型、应用型的工科人才培养基地。2014年以来获国家省级教学成果奖共9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2016年以来共有390个学生科技创新项目、728人次获省级以上学术科技竞赛奖励,其中作品《基于近场直写微纳喷印的沉积工艺及其装置》、《带角位移补偿的新型XYθ晶圆级芯片倒装定位平台》分别获得第十四、第十五届“挑战杯”国赛特等奖。2015年至今学生创业团队在四届“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荣获全国银奖三项、铜奖一项,2018年在 “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作品《广东聚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区块链追溯服务平台》皆获得金奖,刷新学校最好成绩。学院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团队在2014年被授予“广东省高校学生工作优秀团队”,学院团委在2016年被评为“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
学院拥有现代化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和实验室场地,现有设备资产总值3.15亿元,实验室面积约2.3万平方米。学院重视国内外学术交流,与美国、日本、欧洲、港澳台等境外著名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等开展广泛的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承办国际和全国性学术会议10余次。
1 机电工程学院 (801)机械设计基础 1.孙桓,陈作模,葛文杰. 机械原理(第八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2.濮良贵,陈国定,吴立言. 机械设计(第九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2   (803) C语言程序设计 1.谭浩强,《C 程序设计(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第4版
2.谭浩强,《C 程序设计(第四版)学习辅导》,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第1版
3.《C++ 编程思想》,Bruce Eckel 著,刘宗田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版
3   (804)运筹学 1.Frederick S. Hillier and Gerald J. Lieberman, Introduction to Operations Research, The Sixth Edition, 1999年,机械工业出版社
2.运筹学教程,胡运权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   (805)汽车理论 1.汽车理论,余志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5   (806)数控技术 1.《数控技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第1版, 华中科技大学, 李斌,李羲主编
2.《数控技术》,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年第1版, 华中科技大学, 廖效果主编
6   (807)液压与气压传动 1.液压与气压传动,李笑,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2.液压与气压传动,许福玲,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7   (818)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1.单片机原理及其应用,孙育才,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3
2.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姜志海,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7

机电工程学院
张老师
020-39322303
jdyjs@gdut.edu.cn

添加广东工业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广东工业大学考研分数线、广东工业大学报录比、广东工业大学考研群、广东工业大学学姐微信、广东工业大学考研真题、广东工业大学专业目录、广东工业大学排名、广东工业大学保研、广东工业大学公众号、广东工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广东工业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广东工业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

    购买流程

    找到要考的专业或资料

    方法一:选择学校->学院->专业

    方法二:查找功能

    点击浏览招生简章+资料详情

    通过招生简章了解本专业需要的资料

    查看资料详情了解资料要点

    点击购买或加入购物车

    支付方式:支付宝

    填写付款信息并付款

    请确认联系人、联系方式和收货地址

    付款后3-5天可到货,可查询快递信息

    若有疑问,可联系在线学姐

    学姐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