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参考书目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报录比、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考研群、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姐微信、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考研真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专业目录、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排名、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保研、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公众号、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考研真题资料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参考书目信息,是考研之前需要获取相应的考研信息,比如考试大纲、招考专业、招考目录等等基本信息,这些内容是进行考研前期工作的必要准备。考生可以从各院校的研招网进行查询,每年的9月左右就会公布下一年度的招生计划。考生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文件的要求和信息,部分专业的名称相近,内容也比较繁杂,容易混淆或遗漏,考生要仔细区分。另外各大考研网站的相应版块也会有历年的招生信息汇总,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参考书目信息内总结了各大院校的历年招生信息,方便考生查询和选择。最后,考研派的小编预祝各位考研的同学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学校。

Add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参考书目信息网是考生获取考研信息的最基本、最官方的渠道,该网站会提供各种有关考研的资讯和内容,比如历年的考研招生计划、考试计划、考试内容、考试大纲、考试政策、报录比、录取名单、复试名单、复试分数线、推免政策等等内容,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育学招生信息网提供的信息是最为准确和官方的,是考生进行考研的信息主要来源,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育学的小编提醒各位考生要时刻关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一切信息变动要以该网站提供的内容为主。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参考书目信息网会公布研招办以及各个院系的招生负责人电话,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疑惑时可以打电话进行咨询。最后,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育学的小编预祝各位考研的同学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学校。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参考书目


  陶红

  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职业技术教育学职业教育管理方向学术带头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副院长,高教职教研究所副所长。 1986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获中国语言文学学士学位;1988年师从我国著名教育家东北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梁忠义先生,1991年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01年在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攻读科技哲学博士学位,师从于我国著名学者杜威研究专家邹铁军先生,2005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一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先后开设的本科生、研究生类课程达14门之多,其内容涉及中文、教育、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多次进行家庭教育学、职业教育学、成功心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专题讲座,至今已在国家级、省级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并出版《教育学》、《教育价值观的研究》、《技能型人才理论与实践研究》等3部专著,主编《职业教育学》、《心理学》等教材7部,参编6部,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10余项,主持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13项,其中主持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推进广州职业教育研究》(06-YC14-1)课题1项,主持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适应广东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的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研究》(07JY023)和《哲学视阈下的教育沉思》(08HC-02)课题2项。   

  Email: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学院自成立以来,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提升,逐渐形成一支教学和管理经验丰富,综合实力较强的师资和管理队伍。学院现有在编教职工10人,其中专任教师7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硕士生导师1人,博士2人,硕士5人,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的85.7%,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专任教师4人。
近五年来,专任教师科研水平不断提高:2018年底获批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2018、2019年研究课题连获审批广州市社科规划立项,其中《广州国际化城市建设中多元文化背景外籍人士管理策略研究》为学校首个广州市社科规划智库类项目,《来穗与出国留学生传播广州城市国际形象策略研究》为一般项目;获省部级三等奖1项,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11项、横向项目7项,出版专著1本,公开发表论文40多篇,获软件著作权2项。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成立于2004年,前身为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从2000年开始招收国际学生,2009年更名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国际教育学院,2019年1月改为现名。主要从事来华留学生教育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招生、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等涉外教育工作。学院先后招收和培养来自亚、非、欧、美等洲50多个国家的3000千多名来华留学生,目前,在校生380人,其中学历生人占比80%。自2013年省政府来粤留学生奖学金开设以来,先后287名学生荣获该奖项,连年位居广东高校第7位。
学院自成立以来,逐步形成以学校优势学科为依托,以全英文授课为特色,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和语言生教育并举的多层次办学体系。学院目前设有计算机、国际商务、金融学、工商管理等四个本科专业和教育学硕士专业。其中教育学硕士是全省首个、也是唯一一个面向来华留学生开设的全英教学教育学硕士专业。
学院自成立以来,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提升,逐渐形成一支教学和管理经验丰富,综合实力较强的师资和管理队伍。学院现有在编教职工10人,其中专任教师7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硕士生导师1人,博士2人,硕士5人,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的85.7%,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专任教师4人。
近五年来,专任教师科研水平不断提高:2018年底获批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2018、2019年研究课题连获审批广州市社科规划立项,其中《广州国际化城市建设中多元文化背景外籍人士管理策略研究》为学校首个广州市社科规划智库类项目,《来穗与出国留学生传播广州城市国际形象策略研究》为一般项目;获省部级三等奖1项,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11项、横向项目7项,出版专著1本,公开发表论文40多篇,获软件著作权2项。
经过多年努力,国际教育学院已经形成了“以本科教学为主,本科、研究生教育和对外汉语教育培训多层次发展,培养‘知华、友华、爱华’国际化人才”的办学定位,努力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学校的国际化建设和发展做贡献。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导师介绍汇总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苗素莲,河南新乡人,九三学社社员。199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科院,获教育学博士学位,2004年9月-2006年7月,在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现任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 研究领域主要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原理,曾主讲本科生的《教育学》、《心理学》、《高等教育学》、《教育研究方法》及职业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职业教育原理》和《专业英语》等课程。 发表论文 《学科发展的动力机制与学科体制创新》等近20篇论文 。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联系方式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293号校本部第一教学楼10楼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网址: www.gpnu.edu.cn
电话:020-38265465; 020-38256908; 020-37256576
传真:020-38256576
邮编:510665


  董武绍,教授,男,1954年11月出生,湖南耒阳人,中共党员。1977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专业,1977年至1981年在湖南师大物理系任教;1982至1996年在湖南师大电教中心、教育技术系任教,曾兼电教中心副主任、主任和教育技术系党支部书记。
  
  1997年调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工作,曾任学院教务处副处长,现任教育技术系主任、兼电教中心主任。广东省高校教育技术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 长期从事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教学和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主讲过《教育传播学》、《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电视摄像》、《摄影技术》等课程。主持或参与过16项国家、省、厅级科研项目。制作电视教材100多部,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5门课程共314课时,在国家级和省级音像出版社出版专业教学电视片10多部;1990年至2005年四次获得优秀教学成果省级二等奖;先后还获得了7项电教研究成果奖;多年来,在《电化教育研究》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主编教材5部。 目前,在研项目有省重点扶持学科“职业技术教育学”1项、广东省高校教育技术“151工程”项目的专题学习网站1项、基于网络课程改革试验1项。

  联系电话:38256633 电子邮箱: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朱甫道,男,1950年6月出生,江西南昌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大学英语部主任,英语教授。广州外语学院(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系本科毕业,华南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广东外语学会理事。

  长期从事英语教学和研究工作,在二语习得、外语教学法、课程教学论方面有颇多成果。在学术期刊发表卅余篇论文,其中多篇发表于《外语界》、《高等工程教育研究》、《高教探索》、《南昌大学学报》、《中国英语教学》、《外语电化教学》、《职业技术教育》等核心期刊上,主编出版教材三部,多次携所选中的论文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近年来主持省部、厅级课题研究四项,其中一项结题后评为教育部子课题研究二等奖,一项广东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项目:大学英语读写训练专题学习网站,已投入使用,运行良好,使用率很高;一项广东省高校学科建设专项资金项目和另一项教学改革项目均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和体系的研究实验,并正在促进改造传统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起积极作用。所主持的教学项目“非重点院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体系的构建与运作”2004年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合作设计的双语网络教学系统软件获2005年广东省计算机教育软件高教组优秀奖。 曾任核心期刊《经济译文》编辑室主任,译文、译著颇丰,主要译著有《未来竞争的优势》,发表的译文中有的被人大复印资料《世界经济》全文转载。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郑国强,1996年至2003年任高教职教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研究会第一届、第二届秘书长,全国职技高师教育理论研究协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教育厅教育科学规划项目评审专家库专家。
  在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宏观、微观发展研究和课程建设研究、私立高等教育研究、高等学校常规管理研究等领域颇多成果,在省级和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论著3本、编著6本、参编1本。
  其中专著有《高等学校校规管理概论》、《中国私立大学的创建 管理与发展》、《新世纪的技术与职业教育》,主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特色的理论与实践》、《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与评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产学结合问题研究》、《珠江三角洲制造业与中职制造业类专业发展研究》、《广东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与发展研究》等。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项任务研究课题《珠江三角洲职中制造业类专业发展的研究》、广东省高教研究95规划课题《广东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研究》、广东省基础教育研究95规划重点课题《广东职中教育发展研究》和全国职技高师教育委员会95规划课题《职技高师办学水平评估方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管理的新理念新模式研究(第二主持)》等一批国家、教育部、省级课题,是《广东省私立高等学校管理办法》的主要起草者之一。
  提出的创新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三个阶段理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外部驱动力理论和内部驱动力理论;职业技术教育科学发展理念;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环形研究法(ZH) 等是职教发展研究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此外还在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理论研究中有10多项创新、突破或填补空白。有10多项获得省协会以上级奖励,在广东省职教研究界及全国职教研究领域,享有较高声誉和学术领先地位。
  
  电话:020-83685225 电子邮箱: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地址:广东广州市中山大道293号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研招办(办公楼614)
  邮编:510665
  电话:020-38256458;020-38256455(传真)
  学校主页www.gdin.edu.cn
  研究生处主页http://www4.gdin.edu.cn/yjsc/web/index.shtml
教育学 [0401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4]教育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1]教育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职业技术教育学(02)教育学原理(03)教育技术学(04)课程与教学论
招生人数: 23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④(--)无
备  注:

  

  刘合群,男,湖北黄石人,1953年3月生,硕士,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高教职教研究所教授、硕士生导师、所长,江西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家,广东省课程与教学论研究会副理事长,广东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重点学科《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带头人。1982毕业于湖北师范学院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6年师从华中科技大学文辅相先生,1999年获教育学硕士学位。长期从事高等教育学、教学论和职业教育的教学与研究,目前已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出版著作7部。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教师培训与继续教育学院成立于20171月,由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原师资培训中心与继续教育学院整合成立,是学校开展职业教师继续教育与培训、成人高等教育的统一管理机构与办学实体。
学院以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紧密围绕学校“面向职教、服务职教、引领职教、特色发展”的办学定位,依托学校学科专业建设优势和良好师资,整合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开展职教师资培训与成人高等教育工作。
作为全国最先开展职教师资培训工作的专业基地之一,学院自2001年起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先后被批准为“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国家民委少数民族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地”、“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培训中心”、“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基地”等。采用“基地培训”、“送教上门”、“订单式培训”、“‘集训-自修-研讨’三段式培训”和“培训与技能考证相结合”等多元化的培训方式,最大程度满足职教教师和管理人员学习需求。至20178,成功举办了各级各类职教师资培训班1300多期,培训来自全国各地的中高职院校的校长、管理人员及专业骨干教师60,000多人次。
作为广东省较早开展成人继续教育的院校之一,学院成人高等教育工作始于1982年,以业余函授等多种办学形式并存。从2010年开始,又作为广东省自学考试的主考学校之一,开设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工业电气化技术以及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等本、专科专业的自考招生。现有在读各类成教生19000多名。
“十三五”期间,学院将进一步拓宽继续教育办学思路,积极开展成人本科教育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拓远程教育,扩大职教师资和技术技能人才培训规模。通过强化管理和服务意识,实行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服务的层次和水平,树立培训品牌,为广东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年份 地区 学校 学院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报名人数 录取人数 报录比 推免人数
2015 广东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民族学院 030401 民族学 19 8 42.11% /
2015 广东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民族学院 030402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5 5 100.00% /
2015 广东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民族学院 030403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6 2 33.33% /
2015 广东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民族学院 030404 中国少数民族史 1 0 0.00% /
2015 广东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民族学院 030405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35 9 25.71% /
2015 广东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 040108 职业技术教育学 59 20 33.90% /
2015 广东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 045101 (专业硕士)教育管理 7 3 42.86% /
2015 广东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文学院 045103 (专业硕士)学科教学(语文 28 11 39.29% /
2015 广东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 045108 (专业硕士)学科教学(英语) 11 4 36.36% /
2015 广东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 045113 (专业硕士)学科教学(美术) 10 3 30.00% /
2015 广东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 045114 (专业硕士)现代教育技术 7 4 57.14% /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以下简称“广东师院” )是一所拥有48年历史的国家本科院校,位于中国广州市天河高等学府区,由省教育厅主管,具有学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先后有欧洲亚洲等多个国家留学生来校留学。同时,学院不断加强对外联系,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以及教育科研机构进行了广泛的联系与交流。

  广东师院具有两大办学优势:①原为广东民族学院;设有以民族文化、民族语言、民族旅游等方面为研究方向的“民族研究所”,并拥有丰富的民族研究方面的图书资料。②学院改名后,投巨资建起的学院工业实训中心,是广东省装备最先进的实训中心,为理、工、管理经济等学科实习实训提供了强力支持。

  广东师院一贯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近几年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位于广东高校的前列。广东师院学生多次参加全国大学生活动竞赛,取得了不少的好成绩。2005年11月,广东师院在第九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取得了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2项的好成绩。

  学院交通便利,距离香港仅有一个半小时车程,校园环境优美,住房宽敞,是理想的学习、工作、生活场所。欢迎各国朋友来学院学习。


  王川同志1982年7月本科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教育学专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87年7月研究生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史专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现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高教职教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原理、比较职业教育和职业学校教师教育。
  目前是广东省教育厅教育政策与法制建设咨询专家、广东省教育学会比较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从事教育工作以来,在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两个领域撰写过60余篇论文和文章,其中“陶行知与杜威教育思想之比较”、“论毛泽东教育思想的核心””、“改制学校与义务教育”、“论职业教育的内涵与本质属性”、“广东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现状调查及分析”、“美国20世纪60-70年代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等文章在业界引起较大反响,“论职业教育学的逻辑起点”首次提出职业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应该是“技能训练”,文章在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出版3本专著、6本合著、1本译著(合译);参加省级以上课题3项,其中任课题负责人1项,目前在研课题是:广州市“十一五”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广州市课题),完成过横向课题5项。
  曾经为本科生先后开设过“普通教育学”、“普通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比较教育”、“职业教育学”等课程,教学方法生动活泼,普通话标准流利,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教学效果良好,广受学生欢迎和同行肯定。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袁南辉,女,高级实验师。1961年出生,教育技术专业本科毕业。

  研究方向: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与管理。

  先后在电子工业部767厂设计所从事产品设计与开发工作十年;在高等院校从事电教设备维护与维修、教学与实践十七年。先后主讲《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技术学》、《教育电声系统》、《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等课程。 承担的项目有:(1)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广东省教育厅151工程课题 “《教育电声系统》课程网上资源利用教改试验”;(3)院级精品课程《教育电声系统》的建设。
  
  发表的论文主要有:《谈高校电教设备的现代化管理》(《中国电化教育》);《浅谈多媒体CAI课件友好界面的设计》(《电化教育研究》)、《校园网教育教学资源建立研究》(《电化教育研究》)、《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分析》(《电化教育研究》);《“秘书学”CAI课件课件开发及其组合式教学研究》《学报》、《基于多媒体和虚拟现实技术环境下的混合学习教学模式探究》《学报》。 先后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一次,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一次,新疆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一次,新疆大学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一次,广东技术学院优秀论文三等奖一次,2006年获全国第六届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和全国第十届教育软件大赛一等奖。

  联系电话:020-38256633 E-MAIL: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学科简介:
一、学科专业概况
2006年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7年职业技术教育学等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9年职业技术教育学获得职业院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资格。2013年获得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资格。2013年10月获批广东省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2018年,获批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教育学一级学科在课程与教学论、职业技术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等三个二级学科方向招生。
二、师资队伍
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46人,其中校内硕士研究生导师28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6人,副研究员1人;博士13人,硕士15人)。此外,还聘请了一批国内知名职业教育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和兼职导师,校外硕士研究生导师18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5人,研究员4人,副研究员2人)。教师专业结构合理,知识基础扎实,学术水平较高。
三、科学研究
近5年,教师承担国家、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9项,国际合作、咨询等项目23项,科研经费894万;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22篇,出版专著16部。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课程与教学论、职业技术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等,研究特色为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广东乃至全国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教师专业结构合理,整体知识水平较高。科研水平逐步提高,科研实力逐年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和学术影响力逐步提升。
四、人才培养
本学科已招收全日制研究生12届,研究生发表论文187篇,主要就职中高职学校和教育相关企业,深受欢迎和好评。本学科点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教育,研究生多次获得“南粤优秀研究生”、“广东省优秀研究生”等荣誉。
五、基础条件
拥有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等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科研平台5个。专业期刊(纸质)191种;专业图书(纸质)11.7万册;专业电子文献近300万册(篇);中外文数据库125种,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提供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和科研条件。
联系方式
院 长:020-38256205
办公室:020-38256632
传 真:020-38256060
邮 编:510665
地 址:广州市中山大道293号广东技术师范大学3栋(学校医务室楼上)305室
邮 箱:gjssp@gpnu.edu.cn
培训费用汇款账号(转账/电汇)
户 名: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广州市天河工业园支行
账 号:44001470513050317023
请留意:汇款时请注明“培训班名称和付款者姓名”。汇款后请将汇款回执传真至教师培训与继续教育学院,传真电话:020-38256060,并注明相应培训班班主任收。
来校乘车路线
(一)从广州火车站出发
Ø 公 交:乘坐B2或B2A路公交车至“学院站”下车。
Ø 出租车:约45元左右。
(二)从广州火车东站出发
Ø 公 交:乘坐B20 或B17路公交车至“学院站”下车。
Ø 出租车:约25元左右。
(三)从广州火车南站出发
Ø 地铁->公交:乘坐地铁2号线从广州南站到公园前站转地铁1号线(往广州东站方向),到体育西路站下,从E出口往“体育中心”BRT公交站往夏园方向转任何一路经过“学院站”的快速公交车至“学院站”下车即到。
Ø 出租车:约100元左右。
(四)从天河客运站出发
Ø 公 交:乘坐B12路公交车至“学院站”下车。
Ø 出租车:约40元左右。
(五)从广州白云机场出发
Ø 地铁->公交:在乘坐地铁3号线(火车东站方向)至体育西路站下车,从E出口往“体育中心”BRT公交站转任何一路经过“学院站”的快速公交车至“学院站”下车即到。
Ø 空港快线->出租车:乘坐空港快线二号B线到终点站天河区粤海酒店(华南师范大学),再转坐出租车(约15元)到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工业中心。
Ø 出租车:约150元左右。


  赵士滨1947年出生,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授,工业实训中心主任。1998年受聘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硕士生导师。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范院校曾宪梓优秀教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教师等三个全国性的奖项。任教育部高校电子信息科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协作委员,劳动部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教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与发展专家委员会主任,广东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学术方面任中国图象图形学会多媒体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图象图形学报编委(国家一级学会核心刊物)。
  赵士滨教授长期在教学第一线从事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主讲省级重点课程《多媒体技术》, 每年直接面向本、专科的课堂教学工作不少于450学时。主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电气工程虚拟实验室》设计与实施,主持《工业实训中心》的建设工作。他注重教学改革,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实践现代教育观念。近年来,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行为导向法”,以大信息量、新技术开展教学,设计交互式课件,制作电子教案,建立网络课程,网上提交作业,与学生开展网上交流答疑,使用英文原版优秀教材,使主讲的课程成为现代教育的“立体课程”。
  赵士滨教授积极投身科学研究,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课题:“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承担广东省 151工程《电气工程专业资源库》的课题。出版著作、教材13部,论文多篇。教学改革项目《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新模式》和《从虚拟演练到项目实训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两个项目分别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排名第一),制作的《计算机网络》等光盘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并获省优秀教学课件奖。
  帮助青年教师组成团队,共同建设“虚拟教学资源中心”,为学生提供基于Internet的分布式自学辅导。指导青年教师编写两套(14本)教材出版。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教育学     专业代码:040100     门类/类别:教育学     学科/类别:教育学

专业介绍

江苏师范大学为例
教育学原理硕士点1999年开始招生。现有导师7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4名,博士2名。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理论知识扎实,教育科研能力较强,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开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中小学教育研究和实践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经过多年的学科建设,本硕士点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现设有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德育与人格塑造、学校教育管理三个研究方向。本专业的培养特色是准确把握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的发展趋势,重视培养适应中小学教育实践工作的高水平、高学历的研究型教师。12年来,本专业已招收研究生120多名,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为100%。除部分攻读博士学位和考取公务员的毕业生外,大部分毕业生在中小学从事教学和管理工作。“十一五”以来,本专业导师取得了一批较有影响的学术研究成果,先后主持10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的研究,出版多部学术专著,在核心期刊上发表50余篇学术论文,多次获得省部级学术成果奖。

专业点分布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天津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北华大学 长春师范大学 东北石油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 江苏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淮北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鲁东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 三峡大学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 中山大学 深圳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喀什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401 教育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31 所,本次参评30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01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A+
2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A+
3 10200 东北师范大学 A
4 10319 南京师范大学 A
5 10511 华中师范大学 A
6 10001 北京大学 A-
7 10028 首都师范大学 A-
8 10335 浙江大学 A-
9 10574 华南师范大学 A-
10 10635 西南大学 A-
11 10003 清华大学 B+
12 10270 上海师范大学 B+
13 10345 浙江师范大学 B+
14 10384 厦门大学 B+
15 10445 山东师范大学 B+
16 10475 河南大学 B+
17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18 10542 湖南师范大学 B+
19 10718 陕西师范大学 B+
20 10736 西北师范大学 B+
21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B
22 10056 天津大学 B
23 10065 天津师范大学 B
24 10165 辽宁师范大学 B
25 10166 沈阳师范大学 B
26 10231 哈尔滨师范大学 B
27 10320 江苏师范大学 B
28 10414 江西师范大学 B
29 10602 广西师范大学 B
30 10636 四川师范大学 B
31 10075 河北大学 B-
32 10285 苏州大学 B-
33 10346 杭州师范大学 B-
34 10370 安徽师范大学 B-
35 10394 福建师范大学 B-
36 10446 曲阜师范大学 B-
37 10476 河南师范大学 B-
38 10637 重庆师范大学 B-
39 10681 云南师范大学 B-
40 10762 新疆师范大学 B-
41 10052 中央民族大学 C+
42 10094 河北师范大学 C+
43 10108 山西大学 C+
44 10118 山西师范大学 C+
45 10135 内蒙古师范大学 C+
46 10247 同济大学 C+
47 10295 江南大学 C+
48 10351 温州大学 C+
49 11078 广州大学 C+
50 11646 宁波大学 C+
51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C
52 10167 渤海大学 C
53 10203 吉林师范大学 C
54 10337 浙江工业大学 C
55 10418 赣南师范大学 C
56 10512 湖北大学 C
57 10524 中南民族大学 C
58 10663 贵州师范大学 C
59 10673 云南大学 C
60 11117 扬州大学 C
61 10066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C-
62 10205 长春师范大学 C-
63 10299 江苏大学 C-
64 10373 淮北师范大学 C-
65 10451 鲁东大学 C-
66 10513 湖北师范大学 C-
67 10590 深圳大学 C-
68 10603 广西师范学院 C-
69 10759 石河子大学 C-
70 11658 海南师范大学 C-

教育学专业考研科目:
政治(100分)、英语(100分)和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300分)
 
教育学考研参考书:
1、教育学原理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
王道俊、郭文安著:《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2004年重印
2、教育史
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修订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吴式颖著:《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裴娣娜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教育心理学
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学研究生就业方向:
1.特殊教育学的就业是最好的,一般都不愁工作,别的方向除非你是学科类教学的那种专业硕士.
2.如果你本科有学科教学的背景,研究生阶段再继续深造,读课教论,毕业后当个老师还是很不错的。现在教育学就业形势不乐观,纯原理方向的就业比较难,还是学一门学科教学,最差的打算也能当一名教师。
3.教育学本身就不是好就业的专业,近年之所以热,是因为,对于想考研的考生来说,可以避开数学+统考的缘故。如果非得在教育学里找出容易就业的专业:学前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特殊教育学。人力资源开发和教育也算不错的。我觉得,与其三年后又为工作发愁,不如通过考研博一下,考个容易就业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