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大学土壤学考研参考书目

考研真题资料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甘肃农业大学土壤学考研参考书目信息,是考研之前需要获取相应的考研信息,比如考试大纲、招考专业、招考目录等等基本信息,这些内容是进行考研前期工作的必要准备。考生可以从各院校的研招网进行查询,每年的9月左右就会公布下一年度的招生计划。考生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文件的要求和信息,部分专业的名称相近,内容也比较繁杂,容易混淆或遗漏,考生要仔细区分。另外各大考研网站的相应版块也会有历年的招生信息汇总,甘肃农业大学土壤学考研参考书目信息内总结了各大院校的历年招生信息,方便考生查询和选择。最后,考研派的小编预祝各位考研的同学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学校。

Add 甘肃农业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甘肃农业大学土壤学考研参考书目信息网是考生获取考研信息的最基本、最官方的渠道,该网站会提供各种有关考研的资讯和内容,比如历年的考研招生计划、考试计划、考试内容、考试大纲、考试政策、报录比、录取名单、复试名单、复试分数线、推免政策等等内容,甘肃农业大学土壤学招生信息网提供的信息是最为准确和官方的,是考生进行考研的信息主要来源,甘肃农业大学土壤学的小编提醒各位考生要时刻关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一切信息变动要以该网站提供的内容为主。甘肃农业大学土壤学考研参考书目信息网会公布研招办以及各个院系的招生负责人电话,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疑惑时可以打电话进行咨询。最后,甘肃农业大学土壤学的小编预祝各位考研的同学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学校。

甘肃农业大学土壤学考研参考书目
    科目代码:833科目名称:《土壤学》
    考查目标通过该课程的考试以真实反映考生对土壤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
    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相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水平,可以作为我校选拨硕士研究生的重要依据。
    试题类型主要包括名词解释、填空、简答题、论述题、计算题。
    参考书目[1]《土壤学》,黄昌勇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
    [2]《土壤学(北方本)》,张仁陟,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年
    考查
    内容
    范围(一)土壤学概况
    1、土壤在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土壤基本概念,土壤肥力,近代土壤学的发展及主要学术观点
    3、土壤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二)土壤矿物质
    1、土壤矿物质的元素组成和矿物组成
    2、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非硅酸盐粘土矿物
    3、土壤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
    (三)土壤有机质
    1、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含量及组成
    2、简单有机化合物、植物残体、土壤腐殖质的分解和转化,影响分解和转化的因子
    3、土壤腐殖质的形成、性质,土壤腐殖质-粘土矿物复合体,土壤腐殖酸的分组,土壤腐殖酸的性质
    4、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土壤有机质管理
    (四)土壤生物
    1、土壤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类型多样性,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微生物营养类型多样性,微生物呼吸类型多样性
    2、影响生物活性的环境因子,包括温度、水分、pH、通气性等
    3、菌根,土壤酶及活性物质
    4、土壤动物及微生物与物质分解和转化的关系
    (五)土壤质地和结构
    1、土壤三相组成,密度,容重,孔隙
    2、土粒,粒级,土粒组成与性质,机械组成与质地,不同质地土壤肥力特性与改良
    3、土壤结构体,团粒结构
    4、土壤的孔性与孔度,多级孔度模型,当量孔径,土体构造
    (六)土壤水
    1、土壤水的类型划分及有效性,水分含量表示方法,水分含量测定方法
    2、土水势及其分势,土壤水吸力,土壤水能态的定量表示,土水势测定,水分特征曲线
    3、饱和土壤中的水流,非饱和土壤中的水流,土壤中的水汽运动,入渗、土壤水的再分布和土面蒸发
    4、土壤中的溶质运移,包括对流、分子扩散、机械弥散、水动力弥散
    (七)土壤空气和热量
    1、土壤空气的组成和运动
    2、土壤热量来源,土壤表面的辐射平衡,土壤的热量平衡
    3、土壤热容量,导热率,热扩散率
    4、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地形、地貌及植被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八)土壤形成和发育1、成土因素
    2、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基本成土作用,主要成土过程
    3、土壤的个体发育,系统发育,土壤剖面,反映土壤风化发育的指标
    4、我国主要土壤类型、理化特征及分布规律
    (九)土壤胶体化学
    1、土壤胶体表面类型,比表面和表面积,表面电荷和电位
    2、离子吸附,阳离子静电吸附,阳离子交换,阳离子专性吸附
    3、阴离子的静电吸附,阴离子的负吸附,阴离子的专性吸附
    (十)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1、土壤酸性、碱性的形成
    2、土壤酸度的强度指标和数量指标,土壤碱性指标,影响土壤酸度的因素
    3、土壤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体系,氧化还原指标,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的因素
    4、土壤缓冲性概念,土壤的缓冲性机制、土壤酸、碱缓冲性,土壤氧化还原缓冲性
    5、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状况对生物、养分有效性及有毒物质积累的影响
    (十一)土壤养分循环
    1、土壤碳素循环的基本概念,土地利用方式对碳循环的影响,土壤碳素循环与全球变化
    2、土壤氮素循环的基本概念,土壤氮素的获得和转化,土壤氮素转化,土壤氮素调控,生物固氮
    3、土壤磷的形态、数量,固定及转化
    4、土壤中钾、钙、镁、硫、微量元素的形态、含量、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5、土壤中养分平衡,养分移动,养分补给
    (十二)土壤耕作和管理
    1、土壤的物理机械性和耕性及其影响因素
    2、掌握最适耕作的土壤条件
    (十三)土壤污染与修复
    1、土壤污染的基本概念,土壤背景值,土壤自净作用,土壤环境容量
    2、土壤污染的主要类型,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固体废弃物,放射性污染,点源污染,面源污染
    3、土壤组成、酸碱性和氧化还原状况对污染物的影响
    4、酸性沉降对土壤性质和生物的影响
    5、土壤污染的修复技术
    (十四)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1、土壤退化的概念及分类
    2、我国土壤退化的主要原因及退化的现状,防治及治理措施
    3、土壤质量的概念,土壤质量评价参数与指标体系
土壤学 [090301]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甘肃农业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9]农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3]农业资源与环境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土壤资源评价及可持续利用(02)旱地土壤生态
(03)节水技术与水分高效利用
招生人数: 8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18)植物营养学
④(833)土壤学
备  注: 1.专业招生计划数仅供参考,最终招生人数以上级主管部门下达我校2021年招生计划为准,分专业招生人数可能发生增减。2.报考条件、同等学力和跨专业考生加试科目及其他要求见我校主页或研究生院主页《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和《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土壤学 [090301]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甘肃农业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9]农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3]农业资源与环境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土壤资源评价及可持续利用(02)旱地土壤生态(03)节水技术与水分高效利用
招生人数: 4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18)植物营养学
④(833)土壤学
备  注: 复试笔试科目:综合测试(植物营养研究法与土壤农化分析)同等学力加试:①土壤污染与防控,②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土壤学     专业代码:090301     门类/类别:农学     学科/类别:农业资源与环境

专业介绍

东北农业大学为例
该专业2018年招生(学术、全日制)

专业点分布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河北农业大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吉林农业大学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扬州大学 河海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浙江大学 安徽农业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广西大学 西南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云南农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 新疆农业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903 农业资源与环境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19 所,本次参评18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34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307 南京农业大学 A+
2 10335 浙江大学 A+
3 10019 中国农业大学 A-
4 10504 华中农业大学 B+
5 10635 西南大学 B+
6 1071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B+
7 10157 沈阳农业大学 B
8 10537 湖南农业大学 B
9 10564 华南农业大学 B
10 10626 四川农业大学 B
11 10193 吉林农业大学 B-
12 10389 福建农林大学 B-
13 10434 山东农业大学 B-
14 10086 河北农业大学 C+
15 10113 山西农业大学 C+
16 10224 东北农业大学 C+
17 10341 浙江农林大学 C+
18 10129 内蒙古农业大学 C
19 10466 河南农业大学 C
20 10676 云南农业大学 C
21 10364 安徽农业大学 C-
22 10435 青岛农业大学 C-
23 11117 扬州大学 C-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2017年)0903 农业资源与环境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19 所,本次参评18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34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307 南京农业大学 A+
2 10335 浙江大学 A+
3 10019 中国农业大学 A-
4 10504 华中农业大学 B+
5 10635 西南大学 B+
6 1071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B+
7 10157 沈阳农业大学 B
8 10537 湖南农业大学 B
9 10564 华南农业大学 B
10 10626 四川农业大学 B
11 10193 吉林农业大学 B-
12 10389 福建农林大学 B-
13 10434 山东农业大学 B-
14 10086 河北农业大学 C+
15 10113 山西农业大学 C+
16 10224 东北农业大学 C+
17 10341 浙江农林大学 C+
18 10129 内蒙古农业大学 C
19 10466 河南农业大学 C
20 10676 云南农业大学 C
21 10364 安徽农业大学 C-
22 10435 青岛农业大学 C-
23 11117 扬州大学 C-
数据来源: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2007年土壤学专业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1 华中农业大学 A+ 3 中国农业大学 A 5 南京农业大学 A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A 4 浙江大学 A 6 西南大学 A
 
B+等(10个):沈阳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贵州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扬州大学
 
B等(9个):北京林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浙江林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
 
C等(7个):名单略

2015-2016年土壤学专业排名
排 名
学校名称
星 级
开此专业学校数
1 中国农业大学 5★ 37
2 南京农业大学 5★ 37
3 浙江大学 4★ 37
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4★ 37
5 华中农业大学 4★ 37
6 沈阳农业大学 4★ 37
7 西南大学 4★ 37
8 山东农业大学 3★ 37
9 河北农业大学 3★ 37
10 华南农业大学 3★ 37
11 吉林农业大学 3★ 37
12 内蒙古农业大学 3★ 37
13 湖南农业大学 3★ 37
14 北京林业大学 3★ 37
15 福建农林大学 3★ 37
16 山西农业大学 3★ 37
17 河海大学 3★ 37
18 贵州大学 3★ 37
19 浙江农林大学 2★ 37
20 东北农业大学 2★ 37
 
土壤学研究生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612 化学 或 635 高等数学
④810 土壤学 或 821 环境学概论 

土壤学考研参考书:
612 化学
1.(1)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有机化学》,杨红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或面向21世纪教材《有机化学》,杨红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有机化学学习指导》,章维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9
2. (1)《无机及分析化学》,兰叶青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
635 高等数学
《高等数学Ⅰ》王凯捷主编,高教出版社, 《高等数学Ⅱ》杨棋喻主编,高教出版社;
《线性代数》 张良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概率论》同济大学编。
810 土壤学
《土壤学》黄昌勇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821 环境学概论
《环境学概论》 刘培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二版
《环境学导论》 何强、井文涌、王翊亭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三版

土壤学专业研究生就业:
资源与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社会发展中所面临最严重的问题,倍受社会关注,农业资源利用专业的重要性也逐渐凸现出来。我国是农林科技人员短缺的国家。有关统计数字显示,全国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共3060.5万人,其中农林专业技术人员仅80.4万人,占2.6%。全国每万亩土地仅有0.8个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每万亩森林仅有0.53个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发达国家农业科技人员在人口中的比例为万分之三十到四十,而我国则是万分之一,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这与我农业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
然而,一方面是农林生产第一线急需科技人才;另一方面是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大家不愿意到基层去工作。
近几年农林专业的就业出现了严重供不应求的状况,再加上政府这些年对于农业的深切关注,曾倍受冷落的农林专业已越来越显示出黑马的潜质。所以,本专业的毕业生只要愿意到基层去,就业前景就不错。
毕业生可到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资源、环境、生态、土地、信息管理等众多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管理或生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