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大学考研网

广西民族大学科学技术史考研

广西民族大学科学技术史考研

相关专业

广西民族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Add 广西民族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因为广西民族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研究生数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辅导的数量不确定,请加我们顾问的微信进行咨询和确认,抢先预订研究生,以免错失研究生辅导机会。

广西民族大学是一个不错的学校,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请各位准备报考广西民族大学科学技术史考研的同学注意: 广西民族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生录取分数线(或称考研分数线)的数据。因为每年都有不少人报考广西民族大学科学技术史考研,竞争激烈,所以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广西民族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生的考研人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 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另外考研派也会为大家广西民族大学科学技术史考研的参考书目、考研大纲、研究生招生咨询电话等联系方式。希望你考取广西民族大学 科学技术史专业研究生,考研是个孤独的事情,需要耐得住寂寞,祝愿各位考研的学生好好复习备考,来年上个985/211,实现自己的名校研究生梦想。

广西民族大学科学技术史考研
科学技术史专业   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硕士研究生须达到如下要求:1、德、智、体全面发展;2、掌握坚实、系统的科学技术史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了解本专业发展现状与前沿动向,具备良好的科技文化、科学思维与科研能力素养;3、在本专业学习与研究中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理解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4、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5、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除从事专业科技史研究之外,可以在政府管理和决策部门、新闻、出版、文化、教育、科学普及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
主要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辨证法概论(理工科)、基础英语(一)、基础英语(二)、中国科技史、科技史经典文献选读、西方科技史、技术哲学、科技史研究方法、田野调查方法
科学技术史 [0712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广西民族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2]科学技术史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科学史(02)技术史(03)科技考古与遗产保护(04)科学技术与社会
招生人数: 10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5)中国科技史
④(824)科学技术概论
备  注:
三、科学技术史(0712)
       一级学科内容简介:立足西南地区,深入挖掘南方各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史料、发掘民族科技文化遗产,保护和继承民族传统技艺,进行本土化和民族化的STS研究是本学科的主要特色。下设科学史、技术史、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科技与社会四个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01 科学史
研究方向内容简介:追溯探索科学发展的历程,探寻科学发展的一般性规律。研究分为中国国内科学史与西方科学史,研究对象包括历史上的重要科学文献、科学发现、科学家、科学事件、科学活动、科学仪器、科学交流史,以及其它有助于全面、真实反映科学发展史的研究维度。
02 技术史
研究方向内容简介:研究主要有两个维度,一个是技术史基础理论研究,主要致力于技术的内在特质和社会属性研究;一个是技术史案例和应用对策研究,主要通过技术的田野调查、史料考据、科学实验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两个维度的研究相辅相成,旨在深入、系统的发掘南方各民族的技术成就。
03 科技考古与遗产保护
研究方向内容简介:该方向的工作主要包括二个方面:一是利用实验室考古手段,对文化遗产实物样本进行分析,揭示其内蕴的科技文化信息;二是利用现代数据库技术,收集、贮存、整理、分析、利用民族科技文献资料。二者从不同层面致力于对民族科技文化遗产的保护。
04 科学技术与社会
研究方向内容简介:该方向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科学技术的内在发展规律,以多学科的视角和方法探讨区域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把西南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及中国-东盟开放合作中的科技交流作为主要课题。
 
科学技术史 [0712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广西民族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科技史与科技文化研究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2]科学技术史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13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5)中国科技史
④(824)西方科技史
备  注:
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科代码:071200)
  广西民族大学科学技术史学科为理学一级学科,200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被列为本校重点建设学科之一,并成为学校首批申请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之一——民族学专业的主要支撑学科。科学技术史学科在国内外科技史界具有较大影响,被学术界誉为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重镇”。  
   本学科点下设科学史、技术史、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科技与社会四个研究方向,授予理学硕士学位,学科点设于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本学科所在的科学技术史系下设校级“文化遗产与科技文明重点研究基地”和科技考古实验室。  
 (一)学科特色
   本学科立足西南地区,深入挖掘南方各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史料、发掘民族科技文化遗产,保护和继承民族传统技艺,进行本土化和民族化的STS研究是本学科的主要特色。具体而言有:  
特色之一:注重科技考古。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极有地域特色的古代铜鼓研究开始,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7项,省部级课题20余项。运用成分分析、金相分析、频谱分析、同位素分析等一系列现代科学实验手段,对考古发掘出来的文物进行二次信息提取,发现其技术奥妙和科学内涵。先后在《化学通报》、《自然科学史研究》、《中国科技史料》、《考古》、《考古学报》、《文物》、《物理》等核心期刊发表了有影响的论文,并在多届科技史国际会议及国际冶金史会议上发表成果。值得一提的是,1985年由本学科点参与发起并承办了在广西召开了中国第一次科技考古学术研讨会。本学科点下设的科技考古实验室是广西地区唯一科技考古实验,在文物科技研究、修复与保护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
特色之二:注重田野调查。很多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可考的文献、记录不多,大量活生生的少数民族“科技史料”存在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工艺之中,所以,本学科点在重视文献研究的同时,十分注重田野调查,重视第一手资料。像《贡川壮族纱纸的考察研究》、《人类学视野下的传统工艺》等研究成果就得益于田野调查。
特色之三:注重与人类学结合。人类学在地方性知识研究方面有丰富的积累,很多方法值得借鉴,如瑶族巫医与草医研究、南方巫蛊的科技人类学考查都是科技史研究方法与人类学研究方法相结合的很好范例。
 (二)学科优势
学科点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研究员)9人,副教授(副研究员)6人,讲师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11人,博士后4人。其中,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博士生导师2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计划人选1人,留学回国人员4人。
广西民族大学科学技术学科已经具有26年历史,与内蒙古师范大学的科学史系形成一南一北两个主要基地。从2000年起中国科技史学会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由本学科点资深教授万辅彬担任。2016年,又由本学科点发起成立了广西科学技术研究会,会长由本学科点吴致远教授担任。本学科点的万辅彬教授和容志毅教授分别在中国科学院和四川大学担任博士生导师,两人同时也是国家一级学会中国科技史学会的理事。本学科点近年来多位专职教师都获得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或者自然科学基金。如2011年容志毅教授先后获国家社科学重大课题“中外科学文化交流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主持子课题)和国家社科基金一般课题“东晋道士发明火药的模拟试验及文献再检索”。吴致远教授2008、2015年分别获得“后现代技术观研究”和“技术的民族性与民族化问题研究”两项国家社科项目。近年来学科点出版了《中国少数民族科技与文明》丛书(22卷)、《大器铜鼓》、《史家心语》、《中国科技史研究方法》、《后现代技术观研究》、《老挝克木鼓与相邻地区同类型铜鼓研究》等重要著作出版。获得广西社会科学优秀论文和著作奖十余次。
本学科点主办的《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专家誉为“独树一帜”,其主打栏目“科学技术史”是科技史界宣传学术成果和研究进展的阵地。2007年,国家文物局文物研究所与该学科点签订了共建科技史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合作协议;同年,中国科技大学985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在本学科点设立“南方工作站”。2013年与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8月, 学科点成功主办了具有国际影响的“第11届中国科学技术史国际学术会议”,与会学者有国内、港台、欧美地区的知名学者、院士等。2011-2014年分别主办“中国第二届技术史论坛”,“中国第九届少数民族科技史会议”、“中国第十届少数民族科技史会议”、“全国科学技术与社会(STS)年会”等重要学术会议,2016年承办“第六届全国科技史教学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科技编史学论坛”。
本学科点位于中国南方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从事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国南方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都创造了自身的科技文明,这些科技文明既是各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又是他们创造力的体现,是各民族在地域性的生存环境中谋求生存发展的智慧结晶。几十年来坚持“形成特色、突出优势”的方针,使本学科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学科毕业生发展良好,到目前为止,已毕业硕士生100余人,大部分就业于高校、政府机关、博物馆、文物考古研究所等部门。毕业生中考上博士生的比率长期保持在10%以上,如2016年9位毕业生中,有4位分别考取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的博士研究生。  
(三) 发展前景
我国南方特别是南方民族地区是科学技术史研究工作薄弱的地方,这为我校科学技术史研究提供了发展的潜力。现我校科学技术史学科以分布在我国南方各民族的科技史和传统工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我校邻近田野及语言上的优势,加强田野工作,拓展与外界的学术交流从而形成地方民族科技史与国际学术理论的一个对话平台,这一学术平台在广西乃至整个中国南方都是独一无二的,对于推动本地区的的相关学科发展、增进与东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以及加强西南地区传统工艺与文化遗产的保护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广西地区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地区,同时国家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方面十分重视,这都给本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四)学位点导师
本学位点现有硕士生导师10人,其中教授(研究员)8人,副教授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导师7人,导师主要由从事科技史、文物保护、科技哲学研究的教师担任,学科带头人为吴致远教授。

参考书目:
1.杜石然、范楚玉、陈美东等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吴国盛著:《科学的历程》,湖南科技出版社,2018
3.赵锡奎主编:《现代科学技术概论》,科学出版社,2015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科学技术史     专业代码:071200     门类/类别:理学     学科/类别:科学技术史

专业介绍

北京印刷学院为例
“科学技术史”于2011年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资格,下设印刷科技史、印刷品保护修复、印刷产业政策等三个研究方向。本学科依托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和北京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技术研究院,本学科始建于1980年代中期,1992年成立印刷史研究室并参与创建中国印刷博物馆,1992年至今主办了8届“中国印刷史学术研讨会”,2009年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印刷史研究委员会挂靠在本学科,2012年牵头发起成立“全国传统印刷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并且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单位、全国最大的古籍印刷企业——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联合共建“中国印刷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本学科已建成为中国印刷文化遗产领域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科学普及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重要基地。多名学科/学术带头人兼任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协会等相关学术组织的重要职务。多次主办国内会议,多人次参加国际、国内会议,在国内外科学技术史及相关研究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和较高的知名度。

专业点分布

北京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印刷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山西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 东北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医科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东华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景德镇陶瓷大学 郑州大学 武汉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华南农业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云南农业大学 西北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712 科学技术史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9 所,本次参评 7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21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A+
2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3 10135 内蒙古师范大学 B+
4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B+
5 10001 北京大学 B
6 10697 西北大学 B
7 10108 山西大学 B-
8 1030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B-
9 10003 清华大学 C+
10 10608 广西民族大学 C+
11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C
12 10255 东华大学 C
13 10028 首都师范大学 C-
14 10676 云南农业大学 C-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科学技术史     专业代码:107100     门类/类别:医学     学科/类别:科学技术史

专业点分布

北京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科学技术史     专业代码:087000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科学技术史

专业点分布

北京科技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9 所,本次参评 7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21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A+
2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3 10135 内蒙古师范大学 B+
4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B+
5 10001 北京大学 B
6 10697 西北大学 B
7 10108 山西大学 B-
8 1030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B-
9 10003 清华大学 C+
10 10608 广西民族大学 C+
11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C
12 10255 东华大学 C
13 10028 首都师范大学 C-
14 10676 云南农业大学 C-

据广西民族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消息,2015年广西民族大学071200科学技术史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已发布,详情如下:
院系所、专业、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初试考试科目
复试科目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
跨学科考生加试科目
备 注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本学院教育硕士学制2年,其他学制3年)联系电话:0771-3265606 联系人:罗老师
73
 
071200科学技术史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5中国科技史④824科学技术概论
①外语听说测试②科技写作(笔试)③综合面试
同等学力考生须以第一作者在报考领域核心期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至少2篇。加试科目:①科技哲学;②民族学。
跨学科考生,不加试
要求对中国科学技术的历史及发展规律有较深入地认识;对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基本内容的概念、功能和影响等方面有较深入地了解和认识。01技术史02科技考古与遗产保护03科学技术与社会04科技管理与科技政策05教育技术史

广西民族大学科学技术史考研 推荐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广西民族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购买指南 发货信息 关于我们 - 研究生兼职库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

    购买流程

    找到要考的专业或资料

    方法一:选择学校->学院->专业

    方法二:查找功能

    点击浏览招生简章+资料详情

    通过招生简章了解本专业需要的资料

    查看资料详情了解资料要点

    点击购买或加入购物车

    支付方式:支付宝

    填写付款信息并付款

    请确认联系人、联系方式和收货地址

    付款后3-5天可到货,可查询快递信息

    若有疑问,可联系在线学姐

    学姐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