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招生

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广西师范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广西师范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外国语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招生 各位考生:
 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即将开始,我院招生计划中尚有部分名额可用于调剂,具体专业方向及相关要求如下:
一、接受调剂的专业
学术学位型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050200外国语言文学(含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朝鲜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四个专业方向)




专业学位型
045108学科教学(英语)(非全日制)
055101英语笔译(全日制)
055101英语笔译(非全日制)
055102英语口译(全日制)
055105日语笔译(全日制)
055111朝鲜语笔译(全日制)
二、基本要求
 1. 总分及单科成绩均超过B区分数线,并达到我校要求。
 2. 均需参加复试。
 3. 身心健康,品行端正。
三、情况说明
 1. 学科教学(英语)(非全日制)的调剂名额只限于一志愿报考我校学科教学(英语)(全日制)上线的考生,不接受对外调剂。
 2. 我院全日制学术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两年。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
 3. 调剂专业原则上应与报考专业相同(即调剂专业代码与报考专业代码原则上前4位相同);考试课程相近,统考科目原则上应相同;相应类别的学术硕士研究生可以调剂到专业硕士研究生。
 4. 达到以下条件者可优先考虑:
(1)英语专业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非通用语种专业通过相关专业水平考试;
(2)通过人事部翻译资格二级、三级考试;
(3)本科期间参加全国专业竞赛获一等奖及以上;
(4)学术型考生已发表学术论文。
具备以上优先考虑条件的考生可将个人情况发送到外国语学院办公室电子邮箱:yjsbgs206@163.com。邮件内容包括:1. 姓名;2. 本科院校及专业;3. 报考院校及专业;4. 初试各科成绩;5. 优势(专八成绩、CATTI成绩、专业竞赛获奖情况、发表论文情况、其他体现专业水平的优势)。
四、调剂、复试
所有调剂考生的正式报名应在“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http://yz.chsi.com.cn.yztj/)操作,按我校研招网公布的调剂、复试办法进行。如教育部、教育厅、学校下发新的调剂政策和规定,以新规定为准。请考生及时查阅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我院研究生招生咨询电话:0773-3695039。




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2020年4月27日

翻译硕士(英语笔译、英语口译、日语笔译、日语口译、朝鲜语笔译)

    一、学制 
基本学习年限为2年,最长修业年限不得超过4年。
    二、培养目标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及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
    三、培养方式
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导师独立指导为主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同时鼓励和发挥硕士研究生本人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自主性。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实习、实践可以在实习单位或实践现场完成。重视实践环节。强调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翻译案例的分析,翻译实践贯穿教学全过程,要求学生至少有10万字以上的笔译实践。吸收外事与企事业部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资深译员或编审加入导师队伍,实行双导师制。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吸收本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四、主要课程
中国语言和文化、英汉语言对比、翻译概论、笔译理论与技巧、广西-东盟区域政治经济翻译、科技翻译、法律翻译、经贸翻译、文学翻译、旅游翻译、民俗文化外译实践、外事笔译、口译理论与技巧、基础口译、同声传译、专题口译、商务口译、视译、交替传译、联络口译、口语强化等课程。

学科教学(英语)

    一、学制
基本学制为2年。
    二、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英语课程专任教师。
    三、培养方式
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导师独立指导为主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同时鼓励和发挥硕士研究生本人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自主性。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在中小学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注重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并在中小学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
    四、主要课程
汉语语言文学基础、政治理论、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英语课程与教材分析、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英语学科教育测量与评价、英语语言文学研究专题。
 

课程与教学论(040102)

    一、学制
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学制为3 年,特别优秀的研究生经本人申请、培养单位批准后,可以提前半年毕业。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英语语言教学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了解国内外该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及发展方向,能自如运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数据库和科学统计软件等研究工具,具备科研意识、掌握研究方法,拥有能独立从事该学科教学及研究的能力,拥有一定的第二外国语语言知识的专门人才。学位获得者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新闻出版、外资企业以及跨国、跨文化等部门的工作。
    三、培养方式
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导师独立指导为主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充分发挥导师在指导专业硕士专业课程和学位论文方面的作用。同时鼓励和发挥硕士研究生本人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自主性。
    四、主要课程
普通语言学、外语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语言课程设计与教材评价、英语教学法、现代媒体与语言教学、二语习得、语言测试与评价、英语学习策略、语言教师心理学等课程。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211)

    一、学制
    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学制为3 年,特别优秀的研究生经本人申请、培养单位批准后,可以提前半年或者一年毕业。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英语语言学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了解该学科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发展方向,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数据库及科学统计软件等研究工具,具备研究意识、掌握研究方法,具有能独立从事该学科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拥有一定的第二外国语语言知识的专门人才。学位获得者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文化旅游、外事宣传、新闻出版、外资企业以及跨国、跨文化等部门的工作。
    三、培养方式
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导师独立指导为主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充分发挥导师在指导专业硕士专业课程和学位论文方面的作用。同时鼓励和发挥硕士研究生本人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自主性。
     四、主要课程
普通语言学、语用学、语法学、认知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英语国家历史与文化、跨文化交际、高级口译、社会语言学、语篇分析、传播学等课程。

英语语言文学(050201)
一、学制
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学制为3 年,特别优秀的研究生经本人申请、培养单位批准后,可以提前半年或者一年毕业。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英语语言及文学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了解该学科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能自如运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数据库和科学统计软件等研究工具,具备研究意识、掌握研究方法、拥有能独立从事该学科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拥有一定的第二外国语语言知识的专门人才。学位获得者将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文化旅游、外事宣传、新闻出版、外资企业,以及跨国、跨文化等部门的工作。
三、培养方式
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导师独立指导为主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充分发挥导师在指导专业硕士专业课程和学位论文方面的作用。同时鼓励和发挥硕士研究生本人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自主性。
四、主要课程
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西方古典文论、二十世纪西方文论、文体学、英美诗歌、普通语言学、翻译理论、翻译实践、中国翻译思想研究、西方翻译思想研究、中西翻译史、英汉对比研究、跨文化交际、高级口译、微观翻译探索、英诗研究、英美短篇小说等课程。

 外国语言文学(0502)简介
    外国语言文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目前拥有英语语言文学(含文学、语言学、翻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课程与教学论(英语)等3个硕士学术学位授权点,以及教育硕士(英语)、翻译硕士(英语、日语、朝鲜语)等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在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90人,在职研究生122人。拥有英语教育、商务英语、英语翻译、日语、朝鲜语、印尼语等6个本科专业,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530人。学科基础雄厚,优势明显,专业方向齐全,特色鲜明,在广西区内外享有一定的声誉。
    (1)学科优势
    学科基础:英语语言文学是自治区重点学科。英语专业为自治区重点专业及优质专业。
    学术队伍:本学科拥有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结构合理、朝气蓬勃的学术研究队伍,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 47名,博士14 名,研究生导师47名,教授博士平均年龄为45.5岁;所有专任教师都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多数教师有在国外或国内知名大学学习进修的经历。
    科研成果:目前学院共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教育部课题1项,在全区高校中名列前茅,其中“中华学术文库外译”项目实现了广西零的突破。教育部项目5项,省厅级科研、教改项目60 项,广西高等学校重点研究项目1项,广西人文社科团队1个,出版学术专著20部,译著120部,编著42部,教材60部,在全国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300 多篇,在国外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近20篇。获省级科研奖3项。
学术影响:本学科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形成了优良的学术传统,学术积淀深厚。知名外国文学专家贺祥麟、刘坤尊、外语教育专家王才仁等老一辈名家教授严谨治学,成果丰硕,为新一代学术探索者树立了良好榜样。近年来,本学科在语言学研究、文学文化研究、翻译研究、外语教育研究等领域在国家级项目和高水平成果产出两方面均取得了较好成绩,在国内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2)学科特色
    外语与外语教育研究:这是本学科专业的科研主体部分,有着70年的学术积淀。本着与时俱进、服务社会的精神,通过整合现有学术资源,在学科专业建设过程中将进一步充实、提升以下三个方面的学术研究:1)外语教育研究,包括大学英语教育和外语教师教育研究;2)英语语言文化研究,包括莎士比亚语言研究、认知诗学、商务英语研究;3)东亚语言文化研究,包括日、韩、印尼语言文化研究。
    翻译与文化传播研究:当代翻译研究具有跨学科(如从文化学、传播学等角度研究翻译)、多层次、多维度的特征。本着与时俱进、服务社会的精神,结合广西的地域文化、历史发展,运用语言学、文化学、传播学、认知科学、教育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和理论,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的翻译研究、翻译应用研究和翻译实践研究,突出表现在:1)桂林抗战文化城时期外国文化和中国文化译介研究;2)桂林抗战文化城翻译出版研究;3)中国文化对外特别是对东盟国家和韩日两国翻译研究;4)翻译应用研究中的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典籍翻译研究;5)翻译教学和特色实用文体翻译研究。
    广西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记录与传承研究:以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点为支撑,依托该专业较为雄厚的师资力量,注重从广西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实际出发,借鉴近年来国外语言学的最新成果,尤其是记录语言学、语言类型学、跨文化比较等相关理论、原则和方法,对这些本土语言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记录、描写和保护传承研究。这既切合政府相关文件中关于“鼓励高校参与科学普及工作、文化传播工作、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工作”的指导精神,又开辟了国内外语界与本土语言文化研究相结合的先河,打破了国内外语界长期以来只重视介绍西方语言学理论这种“一条腿走路”的传统治学模式。
    (3)研究方向
    英语语言文学:主要从事英语文学(英语文学作家作品、中西文学文化比较研究)、语言学和翻译研究,共有成员8人,其中教授7人(谢世坚、袁斌业、黄世香、严幸智、刘明录、刘玉梅、刘玉红),副教授1人,博士6人(谢世坚、袁斌业、严幸智、刘明录、刘玉红、王美萍)。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主要从事语言认知、语法、语用、语篇分析和跨文化比较研究,共有成员11人,其中教授5人(谢世坚、范亚刚、李怀奎、李冬梅、何彦诚),副教授6人,博士4人(谢世坚、范亚刚、何彦诚、刘姬)。
    课程与教学论(英语):主要从事外语教学、教师发展以及课程研究,共有成员11人,其中教授6人(陆巧玲、黄世香、苏秋萍、周晓玲、蒋业梅、梁智),副教授5人。
    教育硕士(英语):主要从事现代教育理论和英语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共有成员23人,其中教授8人(陈吉棠、陆巧玲、黄世香、苏秋萍、周晓玲、蒋业梅、梁智、严幸智),副教授15人,博士2人(严幸智、王美萍)。
    翻译硕士(英语笔译、英语口译、日语笔译、日语口译、朝鲜语笔译):主要从翻译实践与理论研究,包括广西民俗文化外译、典籍翻译、科技翻译、应用翻译等,共有成员16人,其中教授7人(谢世坚、袁斌业、陆巧玲、刘明录、刘玉红、李明华、李永男),副教授8人,博士7人(谢世坚、袁斌业、刘明录、刘玉红、李永男、全今淑、曹永任)。
    师资队伍
    本学科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目前有专职研究生导师47名,外聘兼职导师10名。其中,英语语言文学导师9名,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导师10名,英语课程与教学论导师11名,学科教学(英语)导师23人,翻译硕士导师17人。
 
    谢世坚教授、博士。外国语学院院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英语教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广西翻译协会常务理事,广西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校级拔尖人才;曾获广西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广西师大优秀教师、北京外国语大学优秀博士论文。英国剑桥大学英语系访问学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省级项目2项,主持校级项目2项。多年来从事翻译实务,致力于翻译学和语言学研究。出版专著1部、教材1部、译著7部,译著总字数二百余万;在国内核心期刊及省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刘玉红教授,博士(南京大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广西翻译协会常务理事,广西高校大学外语学会副会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委托项目1项,主持广西社科项目1项,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科研教改项目4项。在《国外文学》等外语类核心刊物及省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出版专著1部、译著20多部,主编参编教材教辅4部。广西师范大学校级拔尖人才、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三等奖(2011,排名第二),广西师范大学“巾帼十佳”。
 
    袁斌业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翻译学方向博士。广西师范大学校级拔尖人才。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导师组组长、翻译硕士(MTI)教育中心负责人、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广西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团队首席专家。获广西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主持教育部项目1项、广西社科项目1项、广西人文社科中心项目3项。出版专著2部、译著3部、各种文体翻译实践总计约200多万字,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
    李永男教授,文学博士,广西师范大学校级拔尖人才。中国朝鲜(韩国)文学会理事,中国韩国(朝鲜)语教育研究学会常务理事,韩国新国语教育学会、韩国东亚古典学会的海外理事。2010年被聘为延边大学朝鲜-韩国学院翻译专业(MTI)中韩口译方向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韩比较文学、中韩互译(口笔译)。主持国家级项目2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教育厅项目1项和校级项目3项,负责区(省)级特色专业群-朝鲜语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参与省部级项目3项。出版专著(包括译著和编著)9部, 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2007年获得《中国朝鲜语文》杂志社颁发的“正音奖”一等奖,曾获得“烟台市杰出青年翻译”和“山东省优秀青年翻译”称号。
    何彦诚教授,博士后,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分管科研和研究生教育)。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理事。中央民族大学语言文学系语言学专业博士,2009至2012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语言类型学、接触语言学和侗台语族语言调查研究。开设《普通语言学》和《形态句法导论》等研究生课程。参与国际重大招标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3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项目2项,省级项目1项,区级项目1项;出版专著2部,编著1部,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9篇。
 
    周晓玲教授,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分管大学英语教学)。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主要建设者,自治区大学英语精品课程主讲人,自治区大学英语教学团队主要成员,国家级大学素质教育优秀通选课团队成员。多年研究外语教师心理学、英语学习策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等。出版专著1部,在外语核心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编著2部,主编教学辅导书2部、论文集2部。曾获广西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广西师范大学教学能手称号,荣获全国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二等奖、自治区教学软件比赛一等奖、自治区教学成果二等奖、广西高校信息化论文比赛一等奖等。
 
    黄世香教授,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分管本科专业教学)。美国Morehead State University访问学者。教育部“国培计划”项目培训专家。致力于英语教学、文体学等跨学科研究,在国内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区级教学科研项目2项, 参与国家级项目研究2项、区级10项,获教育部教学成果奖1项、区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国培计划”广西英语学科专家,广西师范大学外语学科教师教育培训项目负责人,特级教师工作坊指导老师,广西百名中学教学名师导师,广西普通高中课改英语学科专家组成员。
 
    刘明录教授,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2011年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人才项目资助人选,2014-2017年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加拿大北阿尔塔理工学院访问学者。主持国家社科一般项目1项,省部、市厅级项目6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在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文学和教学研究论文4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中外文学研究(尤其是品特戏剧研究、桂剧研究、加拿大文学研究);英语教学研究(尤其是多元文化教育研究、个性化教育研究)。
 
    陆巧玲教授,英语学科与教学论方向硕士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外文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1987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班,1998-1999年爱尔兰都柏林大学英语系访问学者。1987年以来,一直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讲《英语教学法》、《英语测试理论与实践》等研究生课程。在《外语界》、《外语与外语教学》、《四川外语学院学报》等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教材、译著、编著10余种。
    李明华教授,日语系主任,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华南分会常务理事。日本熊本大学教育学硕士。先后在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日本熊本学园大学、日本熊本大学进修。多次出访日本,应邀参加日本国际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外语类核心刊物2篇、中文类核心刊物3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1项,参与省级课题2项。
    范亚刚教授,博士(北京大学)。哈佛大学访问学者,曾任清华大学硕士生导师 (1996-2002),在美国从教、研究和深造11年(2001-2012);语言与符号学研究所所长(2012-今)。美国英语教师协会会员、美国亚洲研究学会会员。主要研究领域:媒体语篇分析、符号学、系统功能语言学、英语教育、西方儿童文学。参与国家级项目1项,参与教育部项目1项;主持区级项目1项,校级项目1项;出版专著1部,教材2部,译文2篇,在国内核心期刊及外国期刊发表论文19篇。
 
    蒋业梅教授,英语学科与教学论硕士生导师。自治区大学英语精品课程主讲人,自治区大学英语教学团队的主要成员。参加教育部“国培计划——英语学科培训团队研修项目”培训并获证书和培训资格。英国伯明翰大学高级英语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多年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主讲《课程设计与教材评价》和《语言测试》 等研究生课程。主持和参与多项省部级教改项目、自治区级科研项目以及校级教改和科研项目。在国家级核心及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编著2部、教材和教学参考书2部。
    苏秋萍教授,英语系主任。“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项目导师、参加教育部“国培计划—英语学科培训团队研修项目”培训并获得培训者资格。北京师范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英语课程论、教师教育与发展;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著作2部。主持省级科研项目2项,参与省级科研项目5项,主持和参与校级科研项目3项。参与科研项目获教育部三等奖、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广西师范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曾获桂林市七星区“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广西师大优秀教师、第六届“十佳”青年。
    严幸智教授,博士。1991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外语系研究生班;1999年至2002年在南京大学历史系攻读世界史专业研究生,获博士学位。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参与教育部项目1项,区级项目1项;主持区级项目1项,校级项目3项;出版译著2部,编著1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2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5篇。研究领域:英语教学、英国历史与文化。开设课程:英国历史与文化。
    梁智教授,硕士,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外语系。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访问学者;加拿大北阿尔伯塔理工学院(Northern Albert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访问学者。主持教育部项目1项,参与区级项目2项;参编教材4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7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0篇。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英语教学论,语篇分析。开设课程:英语课程大纲与教学设计、英语教育、教学问题研究、公共研究生英语听力。
 
    刘玉梅教授,硕士,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外语系。参与国家级项目1项,主持省厅级项目2项,参与省厅级项目2项。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要研究领域:英美文学,加拿大文学与文化。
 
    李怀奎教授,硕士,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外语系。2008年9月至2009年7月到湖南师范大学进修,师从黄振定教授,研究语用翻译以及翻译与语言哲学的关系。主要研究领域:语用学,二语习得,外语教学,翻译学。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
    全今淑副教授,博士。中国朝鲜语学会(国家一级学会)常务理事、韩国木浦大学访问学者。研究领域包括中韩语言文化对比、应用语言学。参与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2项,国际横向项目1项;主持省级教改项目1项,校级项目2项;出版专著(包括编著、译著)5部,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曾获烟台大学优秀论文(本科)指导奖、烟台大学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广西师范大学第七届教学成果三等奖(集体获奖)、全国搞笑韩国语专业课件大赛二等奖(二人共同获奖)。
    刘姬副教授,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主要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主要是对比修辞),社会语言学,语用学,二语写作教学。主要论文有《从一项调查看中国大学生英语长句写作状况——基于并列复合句写作状况的研究》,《西方语言哲学·批判性思维·中西修辞差异》,《权威的声音,权威的论据:从高考作文到八级作文的迁移》,《逻辑诉求vs.伦理诉求:汉英高考满分作文对比研究及其对二语写作的启示》等
 
    王美萍副教授,1998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外语系,获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获博士学位。美国爱荷华州Drake University访问学者。主攻英美文学,擅长文学作品细读精讲。主持自治区级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1项,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篇,其中5篇发表在外语类核心刊物上。研究方向:英国文学、女性主义文学、英文诗歌。开设课程:英国文学选读、英诗入门。
 
    蒋莉副教授,2005年毕业于日本香川大学获教育学硕士,2009年于日本广岛大学获教育学博士学位。参与日本文部科学省课题1项,参与编写著作2部,合作译著1部,在日本发表独撰论文4篇,合作1篇。研究方向:教育学(教育社会学)。开设课程:视译、商务日语、钢铁翻译

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强大,有博士研究生导师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8人。另有4人担任国外知名大学博士生导师。目前有全日制在校硕士研究生450余人。
拥有一支年龄、职称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专任教师162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副高职称)53人;博士28人,在读博士生18人,90%以上的教师拥有硕士(含)以上学位,50%以上具有海外工作和留学进修的经历;学院长年聘任各语种外教6人。
拥有一批学术造诣深厚的知名专家学者。陈国华教授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二级教授;谢世坚教授是教育部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谢世坚、刘玉红、袁斌业、李永男等教授是校级拔尖人才,周晓玲教授是校级教学名师。现有博士生导师6人,另有4人担任国外知名大学博士生导师。有多名教师到世界著名高校如美国哈佛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等学校做高级访问学者。
一、 复试工作原则
(一) 坚持科学选拔的原则。积极探索并遵循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选拔规律,采用多样化的考察方式和方法,确保生源质量。
(二) 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执行招生政策和规定,严肃招生纪律,加强自律,坚持公平、公正,做到政策透明、程序公平、结果公开、监督机制健全,切实维护研究生招生工作的良好信誉、国家研究生学历教育招生考试制度的公信力和考生的合法权益。
(三) 坚持全面考查,突出重点的原则。在对考生德智体等各方面全面考察的基础上,突出对专业素质、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考核。
(四) 坚持客观评价的原则。业务课考核应量化,综合素质考核也应有较明确的等次结果。
(五)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的效益和水平。
 
二、复试方式及内容
 
(一)笔试:
1、专业考试
2、汉语写作  
(二)口试:
1、每生时间一般为5-10分钟。
2、每个面试小组成员为4-5人(其中一人为记录员)。
3、每个复试小组应对每位考生的作答情况进行现场独立打分。在评分前召开复试小组会议,研究对考生的考察评价意见。
4、每个考生的作答情况要进行现场记录。
   (三)同等学历的同学加试两门主干课程(综合英语和听力)
 
二、 体格检查
 
所有参加复试的考生都必须在复试期间内参加体检。
 
三、 复试成绩的使用
(一)  复试成绩为复试各种方式考核成绩之和,复试成绩以100分为满分。
 (二) 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及体检不作量化,不计入复试成绩,但考核结果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四、 报到程序
 
(一)复试生持以下证件报到:
1、毕业证(往届生)原件及复印件、学生证(应届生)(以报名信息为准,应届本科生持学生证及教务部门开具的介绍信,往届本科生持本科毕业证);
2、准考证;
3、居民身份证及复印件;
4、近期1寸相片1张(贴体检表用);
(二)考生持身份证、体检表在规定时间内参加体检;
(三)考生在学院领取调档函(所有考生),定向就业考生上网下载定向就业协议书(一式三份)。
 
五、 组织与监督:
(一)   复试领导小组:
组长  童  翔  谢世坚
 成员  何彦诚 袁斌业 禤推鸰
秘书  王云秀
(二)   工作人员:
王云秀  罗迪  钟小芳  陶立波  方玉党
联系电话:5822878
(三)   领导巡考场次安排:
谢世坚、何彦诚巡视专业笔试考场,童  翔、袁斌业巡视汉语写作考场。
 
备注:
1、复试分口试和笔试两部分,口试面试占50%,专业课笔试占30%,汉语写作占20%,全部以百分制计分。
2、最终综合成绩根据初试成绩占50% 与 复试成绩占50%的总和进行排名录取。
初试总分               复试总分
综合分=   -------------- × 50 +  ---------- × 50
            500                     100
3、面试时,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时的“口头表达能力(25%)”、 “语音(25%)”、“专业知识(25%)”、“综合素质(25%)”进行综合评分,以百分制计分。
 
                                       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办公室
                                               2017-3-20
1. 复试考生于3月30日须持以下证件:
①学历证明:往届生提交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应届本科生提交学生证(交一份复印件);
②初试准考证(交一份复印件);
③居民身份证及复印件(交一份复印件);
④近期1寸相片1张(贴体检表用);
⑤享受国家教育部门规定的“双少”政策考生应届生提供户口本(证明自己的民族),应届生填写《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双少生协议书”》(网上下载);委托培养的在职人员提交考生原工作单位主管人事部门同意定向或委托培养的证明(原件),等材料到外国语学院大楼207(1、资格审查、2、交费、3领取材料)办公室报到。以上所有材料统一用A4纸复印。
2、考生持身份证于3月30日- 4月1日(上午8:00--11:40  下午2:30--5:20)到校医院交纳体检费、领取体检表并参加体检。
3、考生报到后务必于3月30日晚上19:30在大学生学术报告厅集中,召开有关复试安排的会议。
4、复试安排:3月31日上午笔试,下午口试。
5、考生在学院领取:调档函;
6、定向就业考生自己上网下载打印定向就业协议书(一式三份)。申请录取为“定向就业”培养考生必须在复试时须向学院提交书面申请,并于4月20日前将加盖定向培养单位公章的“协议书”寄到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办公室。                        
 
7、带准考证、身份证参加专业笔试和口试。
 
报到时注意报到顺序:
 
① 报考资格审查,地点:外国语学院207室(带以上各种证件),通过审查后提交毕业证书复印件(往届生)、学生证(应届生)、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等材料;
②到外国语学院财务办公室(外国语楼207室)交纳考试费(180元/人);
③凭发票到外国语楼207办公室领取材料:每位学生调档函1份。
④到校医院体检。
 
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2018年3月23日
 

添加广西师范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广西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广西师范大学报录比、广西师范大学考研群、广西师范大学学姐微信、广西师范大学考研真题、广西师范大学专业目录、广西师范大学排名、广西师范大学保研、广西师范大学公众号、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广西师范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广西师范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

    购买流程

    找到要考的专业或资料

    方法一:选择学校->学院->专业

    方法二:查找功能

    点击浏览招生简章+资料详情

    通过招生简章了解本专业需要的资料

    查看资料详情了解资料要点

    点击购买或加入购物车

    支付方式:支付宝

    填写付款信息并付款

    请确认联系人、联系方式和收货地址

    付款后3-5天可到货,可查询快递信息

    若有疑问,可联系在线学姐

    学姐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