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广州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广州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广州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广州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广州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广州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广州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运动控制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多学科交叉的技术,是“推动新的产业革命的关键技术”,其发展是“制造自动化前进的旋律”。运动控制系统和产品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包括:伺服电机及其驱动技术,运动控制中的传感器和控制器,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单轴运动控制技术,多轴运动协调控制技术,提高运动控制系统控制精度的技术,倒立摆系统的控制技术,复杂机器人控制技术,以及基于网络的远程运动控制技术等。
本专业方向培养现代信号处理、运动控制、检测与故障诊断,包括现代智能信息处理、小波与神经网络、信号检测以及系统故障诊断、接触网及检测技术、变电所检测车等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包括计算机实时控制;系统辨识;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最优控制线性多变量系统;自适应控制;微处理器应用系统设计;电力电子技术;电机拖动技术;变频调速;分布式计算机控制及工业网络基础;现代交流调速控制系统;机器人控制等。
生源来自各类企业、大学、研究和设计院所工程技术人员,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铁路系统、电力系统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等各设计、运营、施工、维护、管理等部门工作的各类管理人员。


物联网指的是将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和设施,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的,如贴上RFID的各种资产、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通过各种无线或有线的长距离或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应用大集成、以及基于云计算的SaaS营运等模式,在内网、专网、或互联网环境下,采用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集中展示的Cockpit Dashboard)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目前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多个产业群的特点,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
本专业方向培养能够系统地掌握物联网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领域宽广的专业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开设的主干课程有:现代通信技术、物联网概论、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工程电磁场、现代通信网、现代数字信号处理、传感器原理、嵌入式系统设计、通信原理、无线传感器网络、近距无线传输技术、二维条码技术、数据采集与处理、物联网安全技术、物联网组网技术、光纤传感技术、光通信网络技术等。
生源主要来源于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行业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无线传感器、信息安全等的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的管理人员,也可是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的各类人员。
学科教学(物理)专业教育硕士点是在《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物理教育研究方向)》的基础进行建设的,该领域目前主要研究人员包括长期从事物理学教学和相关研究的教授、副教授近10人,目前承担了十余项各级教改项目,包括广东省教育厅和广州市教育局教改项目多项。目前有校内导师4人,校外导师9人。
目前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学物理新课程理论和实践研究、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中学物理学习研究、青少年科普教育研究等。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加强教育理论、课程理论和中学物理教育研究方法的学习;结合中学物理教学实践,学习、理解和实施物理新课程;在提高中学物理教学能力的同时,提高从事中学物理教学研究和课程开发的能力。
本方向从2010年开始招生,已毕业近20名教育硕士,大多在珠三角从事高中物理教学工作。
主要专业课程有:教育理念与教育发展、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课程与教学论、中学物理课程与教材研究、中学物理教学设计与实施、物理教育研究方法、中学物理疑难问题解析、理论物理概论、物理教育研究案例分析、物理教育调查与统计、近代物理学专题、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等,并设有较大比重的实践教学环节。

物理教育研究方向培养热爱物理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物理学科基础,系统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物理教育研究的基本范式与方法,具有扎实的教育教学技能、专业写作和学术交流能力、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广泛服务于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与其他领域的研究型物理教育、科学教育与科学普及教育高端学术后备人才。
本方向现有教授、副教授多人,承担了广东省教育厅和广州市教育局教改项目多项。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改革、物理学习心理学、物理教育调查与统计等。本方向强调将现代教育研究方法和教育教学理论与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相结合,通过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和教育实践,培养学生的物理教育研究能力和物理教学能力。
本方向从2002年起招收硕士研究生,目前已毕业10余名学生,大部分在珠三角担任高中物理教师,或在企业、高校从事相关专业工作。
主要专业课程有:教育理念与教育发展、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课程与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专题、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物理教育研究方法、物理教育研究案例分析、SPSS在物理教育研究中的应用、中学物理疑难问题解析、中学物理教学设计与实施、理论物理概论、物理学的方法、物理教育研究文献选读、物理教学辅助软件应用、物理学习心理学等。

   物理电子学是近代物理学、电子学、光学、光电子学、量子电子学、超导电子学及相关技术与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主要在光电子电子、传感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领域进行基础和应用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半导体照明技术、太阳能技术、半导体传感器、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与信息应用等前沿课题。近年来该学科发展特别迅速,促进了电子科学与技术其它二级学科以及信息与通信系统、光学工程等相关一级学科的拓展,形成了若干新的科学技术增长点,如半导体照明技术、信息显示技术与器件、高速光通信系统与网络等,成为二十一世纪信息科学与技术的重要基石之一。
本学位点包含三个研究方向:光电子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信息技术。
光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半导体照明、太阳能等战略新兴领域的关键技术,涉及固体物理、低维半导体物理、光学设计、热分析技术、光电转化等。该研究方向的课题组与广东省相关企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在人才培养、成果转换、知识产权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该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紧紧围绕企业在LED照明技术、太阳能技术等方面的关键技术问题来选题,并利用企业优越的研发条件开展硕士毕业论文的研究工作。该研究方向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及广州市科技计划等科研项目多项;每年在SCI源刊物上发表论文十多篇,申请专利3-5件,目前已有1件发明专利、3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传感器技术是现代测控系统中的关键环节,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涉及新材料开发、集成化智能化和微纳技术等领域。该方向致力于固体物理、材料科学和微系统技术的研究,重点在于氧化物和氮化物薄膜材料性质以及磁控溅射和光刻技术在半导体传感器方面的应用。在光电薄膜、电压敏薄膜和透明导电薄膜以及微型传感器开发方面有研究特色;实验室具备微系统工艺技术和纳米材料实验设备,有较好的科研积累。每年发表研究论文近10篇,近年有4项发明专利授权。
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方向主要研究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与信息应用等方面的理论、技术和工程实现问题。它是多学科交叉, 是一门集数学、物理学、电子学、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智能科学技术等于一体的交叉学科。该研究方向主要是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与信息科学、数字信号系统以及微电子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与系统IC设计等相关领域进行科学研究。

理论物理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下简称本学位点)依托广州大学凝聚态物理学科(1997、2002、2008年被评为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建设而成。2003年获理论物理硕士学位授予权。
主要开展凝聚态理论、冷原子物理理论、粒子物理理论等方向的研究。2003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04年和2014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低维受限小量子系统是硕士点的特色研究方向,具有国际影响,在半导体量子点带电粒子系统的能谱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获2014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2013-2017年,本学位点承担科研项目1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43篇。研究生培养质量较好,截至2017年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3人,获得南粤优秀研究生1人,6人赴国外或985、211高校攻读博士学位。近5年,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其中SCI收录论文有12篇。 凝聚态物理学科始建于1993年,1996年获凝聚态物理硕士学位授予权。凝聚态物理学科三度被评为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2012年被评为省特色重点学科,1998年和2003年两度被评为广州市重点学科,所属实验室---固体物理与材料研究实验室在1996年被评为广州市重点实验室。
本学位点与理论物理同属于物理学一级学科,师资雄厚,有专任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27人,其中正高8人,副高5人,博导1人,硕导10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南粤优秀教师2人。
凝聚态物理主要从事凝聚态物理理论和实验研究,研究特色是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研究方向包括:半导体量子点电子态和光学性质研究、微纳量子光学、 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半导体材料的光物理特性研究、气体传感材料与器件、自旋电子学。
本学科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较为突出的成果,为广东省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近三年的研究总经费200多万元。2001年以来获省部级奖励6项(其中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技术发明专利6项。2001年以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多数被SCI收录。
主要专业课程包括:高等量子力学、固体物理、量子力学新进展、学科前沿讲座、量子统计物理、群论、量子场论、格林函数理论、固体电子材料导论、半导体物理、磁性物理等。
本学科建于1994年,2003年获得天体物理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成为天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8年获得天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广东省第九轮优势重点学科,2009年获批成为广东省高校天文观测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文学科团队获省“千百十工程”第四批先进团队称号(全省六个)。在2018年上海软科学科排名中,在全国18所高校天文学科中排名第8,进入全国前50%。
学科现有活动星系核物理、致密天体物理、恒星与星际介质物理、天文观测与技术等研究方向,紧扣天文研究前沿和国内外天文大设备(如SKA、FAST、Fermi、HXMT等)科学目标。主要研究内容涉及活动星系核、星系和宇宙学、黑洞、星际介质、恒星形成、脉冲星和磁星、伽马射线暴、天文海量数据处理等。在活动星系核、黑洞、天文海量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国际显示度高。近5年累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国家重大项目课题1项,承担973项目子课题1项,参与国家重点项目1项,主持各类省市级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07篇。各方向论文引用较广泛,层次高,包括被诺贝尔奖获得者引用,被国外学者在《Nature》、《Science》、高影响因子的物理和天文综述类期刊引用(2011),中国物理学会2012年度“最有影响论文奖”一等奖;广州市科技三等奖(2016)。成员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丁颖科技奖、广东省科技Thomson Reuters卓越研究奖、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有ESI全球前1%高被引论文1篇,1项科学发现入选美国天文学会期刊NOVA网站亮点工作。
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带头人樊军辉教授为国家杰青、广东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珠江学者,有中科院双聘院士2人(陈建生院士和周又元院士),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入选者1人(意大利帕多瓦大学D.Bastieri教授)。目前有在编专任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18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3人,有博导3人,硕导7人。
国内外合作广泛,与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建立联合天文数据中心,联合培养博士,建有“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广州大学联合天文研究中心”,并联合运行“国家天文台-广州大学1.26米光学红外望远镜”。近5年第一志愿生源比例达95%,54%的毕业生攻读博士学位,其中1/3到国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所深造。
主要专业课程包括:天体物理学、广义相对论、天体物理中的辐射机制、实测天体物理、天文数据处理方法、活动星系核、X射线天文学、射电天文学、前沿讨论班等。
广州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联系方式 
地址: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 邮编:510006 | 邮箱:webmaster@gzhu.edu.cn 我院是学校教学、科研实力最为雄厚的学院之一。现有物理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系、物联网工程系和大学物理教学部,其中大学物理教学部承担学校所有理工科专业的大学物理理论课和实验课。有天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天文学和信息与通信工程(共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此外,学院正在申报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物理电子学、课程与教学论(物理)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学科教学(物理)3个专业硕士招生领域。有《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物联网工程》3个本科专业,其中《物理学》是本科提前批(师范类)招生,《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和《物联网工程》都是本科批次(普通类)招生。近2年,《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物联网工程》的就业率平均为98.3%、95.2%和98.4%。
学院现有教职工102人,其中专任教师74人;正高18人,副高27人。专任教师中获得博士学位比例80%。学院有中科院双聘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省“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千百十工程”省级人选5人,珠江学者2人,云岭学者1人,香江学者1人,洪堡学者1人。近三年,引进优秀青年博士28人,其中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学府15人,来自哈佛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瑞典隆德大学、香港大学等海外著名学府13人。
学院在基础理论及应用领域的研究均取得突出成绩。现有省级优势重点学科1个(天文学)、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个(凝聚态物理)、广州市重点扶持学科2个(凝聚态物理和天体物理)、省级科研平台1个(广东省半导体照明与背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天文观测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广东省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市重点实验室1个(固体物理与材料研究实验室)。天体物理团队被评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先进团队。目前有三个实验研究平台: 超快(飞秒)光学实验平台、固体物理与材料实验平台、光纤通信及传感实验平台。我院积极参与国家大科学工程项目,在平方公里阵SKA项目中承担具体的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工作,还参与国家空间站望远镜数据处理和科学研究。
近年来承担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40余项(其中国家级重点重大项目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市厅级科研项目4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10余项,荣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省科技奖二等奖等市厅级以上奖励13项,获发明专利20余项,教师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50余篇,2011年以来300余篇被SCI收录。
近年来,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生课外科技竞赛,获“挑战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国家级一等奖8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8项;省级金奖1项,一等奖26项,二等奖36项,三等奖55项。

添加广州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广州大学考研分数线、广州大学报录比、广州大学考研群、广州大学学姐微信、广州大学考研真题、广州大学专业目录、广州大学排名、广州大学保研、广州大学公众号、广州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广州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广州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广州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

    购买流程

    找到要考的专业或资料

    方法一:选择学校->学院->专业

    方法二:查找功能

    点击浏览招生简章+资料详情

    通过招生简章了解本专业需要的资料

    查看资料详情了解资料要点

    点击购买或加入购物车

    支付方式:支付宝

    填写付款信息并付款

    请确认联系人、联系方式和收货地址

    付款后3-5天可到货,可查询快递信息

    若有疑问,可联系在线学姐

    学姐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