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学考研QQ群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湖南中医药大学考研分数线、湖南中医药大学报录比、湖南中医药大学考研群、湖南中医药大学学姐微信、湖南中医药大学考研真题、湖南中医药大学专业目录、湖南中医药大学排名、湖南中医药大学保研、湖南中医药大学公众号、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湖南中医药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考研真题资料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报考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学研究生考试的同学在复习阶段会意识到自己的基础薄弱,时间不够用,寄期望于可以通过参加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学考研QQ群的方式帮自己快速的掌握考试的重点。点击查看微信QQ群 http://m.okaoyan.com/qun.html手机访问

Add 湖南中医药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湖南中医药大学

但是,让很多同学都比较纠结的是,要不要在备考过程中报一个辅导班?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辅导机构呢?针对这些问题,考研派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两条建议:

1. 考研是一项几百万人长跑,最终只有少部分可以到达终点的运动,我们不能选择本科院校、不能选择好的导师授课、不能让自己聪明到看一遍就会,那么,就需要利用一切该利用的资源,在起跑阶段,就超越很多人。

2. 考研辅导班和考研培训班也并非救世主,同学们在选择辅导班的时候,授课导师一定要是报考院校对应专业比较优秀的研究生,或者名师。自己也要足够努力,才能考上理想的学校。

关于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学考研辅培训班,目前包括考研机构开设的辅导班以及考研学校自行开设的辅导班。2007年前有很多学校的研究生录取考试,学校会开办一些考研专业课的辅导班,并有辅导班,这些辅导辅导非常好,因为都是参与出题或改卷老师们开的课,但后来国家不在允许研究生招生单位做任何相关的培训辅导,所以专业课考研辅导基本不在会更新,当然一些全国统考的科目还是会有些考研辅导机构会开设一些考研辅导班的培训课程,比如西医综合等等。 目前我国的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学考研培训以考研机构为主,时间上包括长期和短期,形式上有大班授课、小班授课以及一对一授课等不同形式,公共课和专业课均有课程(专业课限于热门专业),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进行选择上不上辅导班以及选择辅导班的何种方式。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学考研QQ群
中医外科学 [105702] 专业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湖南中医药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重庆市中医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57]中医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巴渝肛肠流派学术思想的传承及盆底障碍性疾病的规范化诊治(02)肛肠病方向
(03)中医皮肤学方向
(04)乳腺病方向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7)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
④(--)无
备  注: 本学科只接受全日制本科毕业且取得学士学位的中医、中西、针灸类考生报考(含应届毕业生)
中医外科学 [105702] 专业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湖南中医药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附属常德医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57]中医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肛肠泌尿外科
招生人数: 2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7)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
④(--)无
备  注: 只接受全日制本科学历(含入学当年9月1日前可毕业的全日制应届毕业生)中医、中西、针灸类考生报考
中医外科学 [105702] 专业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湖南中医药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第一中医临床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57]中医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乳腺外科(02)男性病科(03)皮肤科(04)肛肠科(05)创面修复
招生人数: 13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7)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
④(--)无
备  注:
中医外科学 [105702] 专业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湖南中医药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第一中医临床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57]中医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乳腺外科(02)男性病科(03)皮肤科(04)肛肠科(05)创面修复
招生人数: 13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7)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
④(--)无
备  注:
中医外科学 [100507]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湖南中医药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第一中医临床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5]中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乳腺外科(02)男性病科(03)皮肤科
招生人数: 1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98)中医综合
④(--)无
备  注:
中医外科学 [105702] 专业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湖南中医药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非直属附属医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57]中医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肛肠(02)皮肤(03)消化道肿瘤(04)乳甲胃肠外科
招生人数: 8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7)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
④(--)无
备  注:
中医外科学 [105702] 专业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湖南中医药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中医药研究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57]中医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肛肠疾病的防治研究
招生人数: 2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7)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
④(--)无
备  注: 只接受全日制本科毕业(含应届毕业生)且取得学士学位的中医学、中西医结合、针灸学类专业的考生报考
中医外科学 [105702] 专业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湖南中医药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第二中医临床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57]中医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肛肠病学(02)皮肤病学
招生人数: 14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7)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
④(--)无
备  注:
中医外科学 [105702] 专业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湖南中医药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第二中医临床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57]中医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肛肠病学(02)皮肤病学
招生人数: 14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7)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
④(--)无
备  注:
中医外科学 [100507]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湖南中医药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第二中医临床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5]中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0)皮肤病学
招生人数: 1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98)中医综合
④(--)无
备  注:
中医外科学 [100507]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湖南中医药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第一中医临床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5]中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乳腺外科(02)男性病科(03)皮肤科
招生人数: 1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98)中医综合
④(--)无
备  注:
 
学校名称:湖南中医药大学
学院名称:第二中医临床学院
年份:2018
专业代码:100507
专业名称:中医外科学
总分:310.00
小科(满分=100分):39.0
大科(满分>100分):117.0
说明:
1、本数据不含专项计划复试分数线(少干及退役大学生士兵) 
2、各院系可根据本学科、专业特点及生源和计划数制定不低基本分数线的复试基本要求。考生须达到院系确定的学科、专业复试基本要求才能进入复试。
中医外科学 [105702] 专业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湖南中医药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57]中医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乳腺外科(02)男性病科
(03)皮肤科
(04)肛肠科
(05)烧伤疮疡整形科
招生人数: 16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7)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
④(--)无
备  注: 只接受全日制五年一贯制本科毕业(含应届毕业生)且取得学士学位的中医、中西医结合、针推类专业考生报考
中医外科学 [100507]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湖南中医药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第二中医临床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5]中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0)皮肤病学
招生人数: 1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98)中医综合
④(--)无
备  注:
中医外科学 [105702] 专业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湖南中医药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非直属附属医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57]中医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肛肠(02)皮肤(03)消化道肿瘤(04)乳甲胃肠外科
招生人数: 8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7)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
④(--)无
备  注:
中医外科学 [105702] 专业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湖南中医药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附属垫江医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57]中医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肝胆、胰腺外科疾病的中医临床研究(02)胃肠、肛肠疾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
(03)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甲状腺疾病的研究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7)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
④(--)无
备  注: 只接受全日制本科毕业且取得学士学位的中医、中西、针灸类考生报考(含应届毕业生)
中医外科学 [105702] 专业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湖南中医药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57]中医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肛肠病学(02)皮肤病学
招生人数: 13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7)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
④(--)无
备  注: 只接受全日制五年一贯制本科毕业(含应届毕业生)且取得学士学位的中医、中西医结合、针推类专业考生报考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中医外科学     专业代码:100507     门类/类别:医学     学科/类别:中医学

专业介绍

安徽中医药大学为例:中医外科独具特色,历史悠久,我校中医外科学学科点于1959年建立,200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安徽省B类重点学科。本学科点经过近50年的建设和发展,逐步形成了研究方向稳定、人员梯队合理、技术手段先进、教学体系完善的学科体系。1959年在我院开设了中医外科,并承担学院中医外科的教学工作,使中医外科学的教学由过去的“师带徒”转变为课堂教学。当时曾经涌现了在我省乃至我国许多著名的中医外科教授,如已故的汤琢成教授、刘宗崇教授、汤一鹏教授,还有目前仍活跃在教学、临床和科研上的周玉朱教授、张福忠教授等,为我省中医外科学临床、教学、科研培养了第一批高级专业人才。
我院中医外科教学无论从授课教师人数到教学质量迅速提高。2000年被国家教育部授予中医外科学硕士点,现已毕业研究生30余名,遍布全国,并成为学科的骨干力量。同时相继发展和形成了多个二级学科,如胃肠外科、肝胆外科、乳腺外科、血管外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肛肠外科、皮肤性病科等。本学科不仅承担着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的中医外科和中西医结合外科的理论、临床教学任务,同时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金项目、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安徽省人才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重要课题。
2008年被安徽省教育厅确定为中西医结合临床重点学科建设单位。本学科人才实力雄厚,学科在整体建设上走出了从优到强的道路,业已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结合、中青年骨干技术人才为中坚的高素质教学、科研和临床队伍。28名专业人员中,教授8人,副教授9人,讲师13人。其中,在读博士1人,硕士10人。年龄结构:60岁以上4人,40~60岁9人,其余均为40岁以下。本学科5人为省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名担任院长,4名担任学科负责人职务。
本学科目前是安徽省唯一中医外科学学位授权点,现已经招收培养50余名硕士研究生,2名续读博士。经过多年的建设,本学科拥有一批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主编院内教材《新安医学外科骨伤科精华》,副主编教材《中医外科病案教学》、《现代中医临床辨病治疗学》,参加本科院校第一版《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教材编写,参加编写安徽省继续教育考试教材《中医临床备要(基本篇)》、《中医临床精要(提高篇)》、《中医临床粹要(进展篇)》等。中西医外科硕士点先后共主持科研项目20余项。包括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金项目1项;安徽省科技攻关和安徽省人才基金等科研项目5项;教育厅和安徽中医学院科研项目10余项。主持安徽省教育厅教学项目2项。获得安徽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中西医外科硕士点共发表中文、英文论文100余篇,其中国家级50余篇。主编专著5部,参编专著15部。
主要研究方向:1.中医中药防治普外科疾病研究;2.中医中药防治肛肠疾病研究;3.中医中药防治皮肤疾病研究;4.中医中药防治神经外科疾病研究;5.中医中药防治泌尿外科疾病研究;6.中医外治法和外用药物研究。

专业点分布

中国中医科学院 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 河北中医学院 河北医科大学 山西中医药大学 内蒙古医科大学 辽宁中医药大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浙江中医药大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 江西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 河南中医药大学 湖北中医药大学 湖南中医药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西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贵阳中医学院 陕西中医药大学 甘肃中医药大学 新疆医科大学

专业学院排名

1005 中医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20 所,本次参评20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37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26 北京中医药大学 A+
2 10268 上海中医药大学 A+
3 10315 南京中医药大学 A-
4 10063 天津中医药大学 B+
5 10228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B+
6 10572 广州中医药大学 B+
7 10633 成都中医药大学 B+
8 10162 辽宁中医药大学 B
9 10344 浙江中医药大学 B
10 10441 山东中医药大学 B
11 10541 湖南中医药大学 B
12 10199 长春中医药大学 B-
13 10369 安徽中医药大学 B-
14 10393 福建中医药大学 B-
15 10025 首都医科大学 C+
16 10412 江西中医药大学 C+
17 10471 河南中医药大学 C+
18 10507 湖北中医药大学 C+
19 10600 广西中医药大学 C+
20 10662 贵阳中医学院 C
21 10716 陕西中医药大学 C
22 10735 甘肃中医药大学 C
23 10384 厦门大学 C-
24 10680 云南中医学院 C-
25 14432 河北中医学院 C-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中医外科学     专业代码:105702     门类/类别:医学     学科/类别:中医

专业介绍

安徽中医药大学
中医外科独具特色,历史悠久,我校中医外科学学科点于1959年建立,200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安徽省B类重点学科。本学科点经过近50年的建设和发展,逐步形成了研究方向稳定、人员梯队合理、技术手段先进、教学体系完善的学科体系。1959年在我院开设了中医外科,并承担学院中医外科的教学工作,使中医外科学的教学由过去的“师带徒”转变为课堂教学。当时曾经涌现了在我省乃至我国许多著名的中医外科教授,如已故的汤琢成教授、刘宗崇教授、汤一鹏教授,还有目前仍活跃在教学、临床和科研上的周玉朱教授、张福忠教授等,为我省中医外科学临床、教学、科研培养了第一批高级专业人才。
我院中医外科教学无论从授课教师人数到教学质量迅速提高。2000年被国家教育部授予中医外科学硕士点,现已毕业研究生30余名,遍布全国,并成为学科的骨干力量。同时相继发展和形成了多个二级学科,如胃肠外科、肝胆外科、乳腺外科、血管外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肛肠外科、皮肤性病科等。本学科不仅承担着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的中医外科和中西医结合外科的理论、临床教学任务,同时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金项目、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安徽省人才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重要课题。
2008年被安徽省教育厅确定为中西医结合临床重点学科建设单位。本学科人才实力雄厚,学科在整体建设上走出了从优到强的道路,业已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结合、中青年骨干技术人才为中坚的高素质教学、科研和临床队伍。28名专业人员中,教授8人,副教授9人,讲师13人。其中,在读博士1人,硕士10人。年龄结构:60岁以上4人,40~60岁9人,其余均为40岁以下。本学科5人为省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名担任院长,4名担任学科负责人职务。
本学科目前是安徽省唯一中医外科学学位授权点,现已经招收培养50余名硕士研究生,2名续读博士。经过多年的建设,本学科拥有一批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主编院内教材《新安医学外科骨伤科精华》,副主编教材《中医外科病案教学》、《现代中医临床辨病治疗学》,参加本科院校第一版《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教材编写,参加编写安徽省继续教育考试教材《中医临床备要(基本篇)》、《中医临床精要(提高篇)》、《中医临床粹要(进展篇)》等。中西医外科硕士点先后共主持科研项目20余项。包括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金项目1项;安徽省科技攻关和安徽省人才基金等科研项目5项;教育厅和安徽中医学院科研项目10余项。主持安徽省教育厅教学项目2项。获得安徽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中西医外科硕士点共发表中文、英文论文100余篇,其中国家级50余篇。主编专著5部,参编专著15部。
主要研究方向:1.中医中药防治普外科疾病研究;2.中医中药防治肛肠疾病研究;3.中医中药防治皮肤疾病研究;4.中医中药防治神经外科疾病研究;5.中医中药防治泌尿外科疾病研究;6.中医外治法和外用药物研究。

专业点分布

河北中医学院 华北理工大学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蒙古医科大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浙江中医药大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 福建中医药大学 湖北中医药大学 广西中医药大学 云南中医学院 甘肃中医药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20 所,本次参评20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37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26 北京中医药大学 A+
2 10268 上海中医药大学 A+
3 10315 南京中医药大学 A-
4 10063 天津中医药大学 B+
5 10228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B+
6 10572 广州中医药大学 B+
7 10633 成都中医药大学 B+
8 10162 辽宁中医药大学 B
9 10344 浙江中医药大学 B
10 10441 山东中医药大学 B
11 10541 湖南中医药大学 B
12 10199 长春中医药大学 B-
13 10369 安徽中医药大学 B-
14 10393 福建中医药大学 B-
15 10025 首都医科大学 C+
16 10412 江西中医药大学 C+
17 10471 河南中医药大学 C+
18 10507 湖北中医药大学 C+
19 10600 广西中医药大学 C+
20 10662 贵阳中医学院 C
21 10716 陕西中医药大学 C
22 10735 甘肃中医药大学 C
23 10384 厦门大学 C-
24 10680 云南中医学院 C-
25 14432 河北中医学院 C-

中医外科学专业考研科目: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6西医综合或307中医综合
 
中医外科学考研参考书:
2015中医综合考研参考书目
《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方剂学》的第5版教材(必备):
根本不用看其他的版本,出题人出题的依据只是第5版教材,所以也不要指望出题者会兼顾到学校使用不同的教材而出5.6.7版教材公有的知识点。
《中医方剂学》的第5版教材(必备):
 根本不用看其他的版本,出题人出题的依据只是第5版教材,所以也不要指望出题者会兼顾到学校使用不同的教材而出5.6.7版教材公有的知识点。方剂的配伍记忆方法因人而异,不要轻易变换。如果采用方歌推荐教材上的方歌,如果采用趣味歌决记忆推荐上海中医药出版社的《趣味方剂手册》。
《中医针灸学》以第7版教材(必备)
这个版本的教材完美涵盖了新大纲所有内容。特殊腧穴的记忆一定要用歌决系统记忆,事半功倍!针灸缺乏模拟题,手头能用的模拟题不是太难(针灸专业)就是严重超纲,或者不是按照7版教材编写。
推荐大家使用那本北中医编写的、天价的《复习全书》中的针灸模拟题部分。特别是后面将近250道模拟题非常有价值。(个人感觉)
《中医诊断学》的第5版或者第6版教材:考纲总体上以第5版为主,但最近几年也涉及到第6版的内容。
《中医中药学》:以第7版教材为主(必备)。归经这一部分主要参看以前版本。
还有就是第5版教材是绿色封面,1983年左右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为什么1983年版的书到现在还在不断印刷?(1995年是6版,2001年是7版)其中缘由得靠自己琢磨。
必备真题。其实这种书哪本都一样,只要题目收得全就可以。所有题目的答案建议都去教材上找,找不到就是教材版本问题。一定要看《大纲》上的试题解答,并核对答案,因为现在的真题书的答案错误真的很多!
可选参考书(可选)。
《中医120分》跨越篇,形式不错,可惜和教材比系统性、全面性相差太远,而且错误也太多了。
《讲义》赵百孝,虽然错误稍微少了一点,但是形式不如前者,更是没办法和教材比啊。
《复习全书》怎么说也还是根据新大纲编写,不过还是推荐看教材。
 
中医外科学研究生就业方向:
该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到各级各类中医院、各级综合医院中医科,中医医疗单位,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城镇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中医教育机构、中医临床科研机构、中医出版机构、中医管理机构等工作,主要从事中医学的科研、中医临床医疗、教学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