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招生

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吉林师范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吉林师范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文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招生 文学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实施细则
 
为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着力保障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招生考试工作的安全性、公平性、科学性,根据教育部《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教学函〔2020〕8号)、《关于做好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的通知》(教学司〔2021〕2号)和《关于做好吉林省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的通知》(吉教考字〔2021〕13号)以及教育部、吉林省相关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吉林师范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方案》和我院研究生招生工作实际,特制定我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方案。
一、工作原则
(一)坚持安全第一。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把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安全第一、生命至上,切实做好复试过程中的疫情防控工作。
(二)坚持科学选拔。科学制定复试方案,在对考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考查基础上,突出对专业素质、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考核,确保生源质量。
(三)坚持公平公正。加强对考生资格的审查,严把复试入口关。加强对复试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随机确定考生复试次序”“随机确定导师组组成人员”“随机抽取复试试题”的“三随机”工作机制,严防复试弄虚作假、徇私舞弊。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加强对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严肃考风考纪。坚持做到复试全程政策透明、程序公正、结果公开。
 
二、组织机构
文学院复试工作领导小组
  肖振宇
副组长 李振峰
  李秀云 孙艳红 谭宏姣 郑春凤
张永文 王  钢 王艳荣
 
三、各专业领域(方向)拟招生人数
学院码 学院 专业码 专业 专业
类型
学习方式 2021年专业
招生计划
007 文学院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 学术型 全日制 2
007 文学院 045103 学科教学(语文) 专业型 全日制 70
007 文学院 045103 学科教学(语文) 专业型 非全日制 13
007 文学院 045300 汉语国际教育 专业型 全日制 20
007 文学院 0501 中国语言文学     20
007 文学院 050101 文艺学 学术型 全日制 3
007 文学院 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学术型 全日制 3
007 文学院 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 学术型 全日制 3
007 文学院 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 学术型 全日制 4
007 文学院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学术型 全日制 5
007 文学院 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学术型 全日制 2
文学院汇总
 
125
 
*拟招生人数根据学校总体情况及一志愿复试情况进行调整。拟招生人数不包括推免生和专项计划。
四、复试时间安排
(一)考生复试准备
时间 主要内容 钉钉群二维码
3月 24-25日 ①考生须在3月25日18:00前,通过钉钉软件扫描钉钉群二维码(见本栏右侧),加入“2021年文学院研究生复试”群,并以“姓名+考生编号”(如:张三12345)作为钉钉群群内名称(昵称),在群内接受文学院的复试分组、复试演练等具体安排。
②缴费和填报复试资格材料(3月25日)。
 
群号:31686388
26-27日 ①文学院对考生进行资格审查(3月26日)。
②文学院按照复试流程,组织复试小组成员及考生进行复试模拟演练(3月26日-27日)。
(二)考生复试工作
复试日期 专业
3月28日  上午 文艺学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汉语言文字学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课程与教学论
汉语国际教育
3月28日
下午
学科教学(语文)
3月29日 学科教学(语文)
3月30日 学科教学(语文)
3月31日 学科教学(语文)
 


五、考生资格审查材料
考生报考资格的审查工作由文学院资格审查小组在复试前完成,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将复试资格审查材料电子版按要求上传,并确保上传材料的清晰度与真实性,审查不合格者不准参加复试,对报考信息造假者及不符合我院报考条件者取消复试资格。
资格审查将运用“人脸识别”“人证识别”等技术,并通过综合比对“报考库”“学籍学历库”“人口信息库”“考生考试诚信档案库”等措施,加强对考生身份的审查核验,严防复试“替考”。
考生需在3月25日将审查材料按学校要求上传至远程面试系统。参加复试考生需要提供的个人材料有:
(1)本人身份证原件扫描件(正反面)。
(2)初试准考证扫描件。
(3)学籍/学历证明:
应届本科毕业生:完整注册后的学生证(高校教务部门颁发)扫描件(姓名页与注册页)及《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电子版(带有“二维验证码”,来源地址:
http://www.chsi.com.cn/xlcx/bgcx.jsp)。
往届本科毕业生:本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扫描件及《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电子版(带有“二维验证码”,来源地址:http://www.chsi.com.cn/xlcx/,有效期截止时间6月31日)。因毕业时间早而不能在线验证的,需提供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电子版(http://www.chsi.com.cn/xlrz/)。
同等学力考生:本科结业证书或高职高专毕业证书等材料扫描件、《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电子版,无备案表须提供《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电子版。下载地址同上。
(4)大学期间成绩单扫描件(往届生到档案所在单位本人档案中复印并在复印件上加盖档案管理部门公章,应届生成绩单为盖有所在学校教务部门公章的原件)。若在疫情期间无法提供该项材料,可在录取后考生资格审查时补交,如发现存在成绩弄虚作假行为,将取消录取资格。
(5)《吉林师范大学报考硕士研究生基本情况调查表》扫描件(附件2)。
(6)《吉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扫描件(附件3)。
要求的必填材料全部上传后,方可提交至学校审阅。材料一旦提交,不可修改。如上传材料不符合学校要求,材料将被打回,需重新修改并提交,请考生提交材料后,随时关注后续进展。未经过复试资格审查或审查不通过的考生不准参加复试。为了提高审查效率,考生应确保所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和清晰度,凡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复试资格。
六、复试内容
各专业复试通过统一的网络远程面试平台进行,复试小组对考生逐一面试,面试顺序由软件随机抽取确定。复试内容包括专业能力面试、综合能力面试、外语听说能力测试,由学院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和办学特色设计考核程序、内容和评分标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考生统一复试,按总成绩和招生计划分别录取。每位考生复试时间原则上不少于20分钟,面试老师当场评分,成绩取平均分。
1.专业能力面试
专业能力的考试采取口试的方式进行,旨在考查考生对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试题按照我校《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中复试考试科目命制,满分150分,低于90分者不及格,需由考生本人确认。每位考生面试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2分钟。
2.综合能力面试
综合能力面试一般采取口试形式,旨在考查考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等,判断考生是否具备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潜能和素质。满分50分,低于30分者不及格,需由考生本人确认。
3.外语听说能力测试
测试语种为参加复试专业的初试外国语语种,考查考生外语的听、说、读等能力。满分50分,低于30分者不及格,需由考生本人确认。
4.以同等学力参加复试的考生,在复试中须加试至少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加试方式为面试。报考旅游管理硕士的同等学力考生可以不加试。跨专业考生是否加试,参照我校《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执行。
5. 复试中发现考生综合素质不合格的,复试面试小组有权直接提出复试不合格意见。
七、复试纪律及要求
(一)加强诚信评判和作弊考生查处。学校将诚信考核作为重要环节纳入复试工作,强化对考生诚信的要求。考生在正式复试前须在线上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对存在弄虚作假、使用特殊设备舞弊、泄露考题及有替考情节的考生,一律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严肃处理。对远程复试过程中拒不配合复试小组提出的有利于维护考试纪律等有关要求的考生,当场取消复试资格。入学后三个月内将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对所有考生进行全面复查。复查不合格的,取消学籍;情节严重的,移交有关部门调查处理。
(二)文学院要提前对复试考生进行网络、设备摸底调查,确认考生是否达到远程复试条件要求。
(三)文学院要提前做好远程复试准备,提前进行设备安装调试,熟悉远程复试平台的操作流程,在复试前进行演练,同时对复试小组成员和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通过组建复试考生钉钉群等方式,提前与参加复试考生取得联系,指导考生熟悉远程复试平台的使用方法。
(四)文学院应充分重视对研究生复试工作人员的管理和培训,选择能正确执行招生政策、不徇私情、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此项工作。本年度有直系亲属报考或有其他原因可能影响公正的相关人员必须回避复试相关工作。
(五)文学院在复试期间应严格落实属地及我校疫情防控要求,最大限度地保护广大师生的健康和安全。
(六)文学院复试过程必须全程录音录像,任何人不得干预复试录取结果,不得更改复试成绩。
(七)复试结束后,文学院须将专业能力面试成绩单、综合能力面试成绩单、外语听说能力测试成绩单、录像光盘与成绩汇总表一并交由研招办存档,备查。未经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同意不得提供给任何人查看。
八、学院联系人及电话
专业 联系人 联系方式
文艺学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汉语言文字学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课程与教学论
汉语国际教育
学科教学(语文)
于老师 18504345277
 
 
1.617:《中国文学史》(1—4 册),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年(第三版);《中
国现代文学史》(上、下册),朱栋霖、朱晓进、吴义勤,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年(第三版)。
2.819:《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年第五版。
3.637:《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王洪君、李娟修订,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年(修订版)。
4.848:《现代汉语》(上、下册),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年(第五版);《古代汉语》(1—2),王力主编,吉常宏等编,中华书局,1999 年(校订重排本)。
5.614:①《教育学原理》,马工程《教育学原理》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年版;
②《中国教育史》,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年第 4 版;③《外国教育史教程》,
吴式颖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年第 3 版;④《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杨晓微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年第 2 版。
6.849:《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王文彦、蔡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第二版)。
7.333:请考生参照全国教育指导委员会编制的全日制教育硕士考试大纲备考。我校将依据
大纲进行命题,不再另行制定参考书目。
8.354:①《现代汉语》,黄伯荣、廖旭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年(增订五版);②《古代汉语》(1—2),王力主编,吉常宏等编,中华书局,1999 年校订重排本.
9.445:①《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11 年(第三版)。②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珣,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7 年。复试参考书目:
1.9026:《文学批评导引》,王先霈、胡亚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年(第 2 版)。
2.9027:《应用语言学导论》,陈昌来,商务印书馆,2007 年。
3.9028:《古代汉语》(1—4),王力主编,吉常宏等编,中华书局,1999 年校订重排本。
4.9029:《外国文学史》(上、下册),郑克鲁、蒋承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年
(第 3 版)。
5.9030:①《中国文学史》(1—4),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年(第 3 版);
②《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方克立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年(修订版)。
6.9031:《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王洪君、李娟修订,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年(修订版)。
文学院现有中国语言文学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包括八个二级学科: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文献学、少数民族语言学。另外,还在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在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三个方向招收外国留学研究生。
  文学院拥有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两个专业硕士学科类别。
书法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按照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立足东北,面向全国,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社会责任感,掌握系统的书法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文学素养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扎实的书法临摹与创作水平、语言文字知识和较好的创新创业能力,能够胜任中小学书法教学、研究、文化事业单位等综合性实用人才。
培养要求: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人文素养和教师职业素养,熟练地掌握书法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扎实的书写技巧和较好的书法创作水平,具备从事书法学专业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
主要课程:楷书、行书、隶书、篆书、草书、篆刻、古代汉语、中国书法史、古代书论选读、碑帖学、文字学、书法美学、诗词格律、艺术概论、中国文化概论、书法教学法、中国美术史等。
就业方向:重点中小学、高等院校、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报社、出版社、党政机关等。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学位。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外文学、文化及其交流有全面了解,能适应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需要的对外汉语人才;培养能在国内外相关学校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和英汉双语教学及研究的创新型师资和后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教育管理人才;培养能够在中外文化交流中适应现代国际社会需要的,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和知识,受到中国文学、比较文学、英国语言文学、中西比较文化等方面的基本训练,熟练地掌握英语,受到教育及教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教师职业素养,具备从事本专业的教学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主要课程: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法、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中国文化概论、西方文化与礼仪、基础英语、汉语写作、英语写作、英汉互译、外国文学等。
就业方向:对外汉语教学、中外文化交流部门、各类院校、重点高中、大众传媒、外资企业等。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
汉语言文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较强的课堂讲授、语言表达、文章撰写、文字书写、文本阐释、教学管理等能力,适应当下中等学校基础教育改革需要,能够进行语文教学和研究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要求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坚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并具有处理古今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解读和分析古今文学作品的能力、写作能力、审美鉴赏力和实施语文教学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
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汉字学、汉语史、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代文献学、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写作、美学概论、民间文学、文艺心理学、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等。
就业方向:重点高中、高等院校、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社、出版社、党政机关等。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
文学院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汉语言文学);省特色高水平学科“优势特色学科A类”1个(汉语言文学);省品牌专业1个(汉语言文学);省特色高水平专业1个(汉语言文学);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中学语文卓越教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优势特色重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1个(中国语言文学,包括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文献学、少数民族语言学);专业硕士点2个(学科教学·语文、汉语国际教育);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东北文化研究中心、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中心)、省特色研究基地2个(东北二人转文化研究基地、东北民间文化研究基地)省重点领域研究基地1个(语文教育研究基地);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文艺学);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东北民间艺术选讲);教育部网络培训课程1门(文学批评方法);省优秀课程7门(文艺理论、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外国文学、写作);省精品课程3门(文艺理论、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省级在线开放课程1门(文学概论)。
  文学院现有三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和书法学专业;三个研究所:文艺学研究所、语言文字研究所、李玉刚艺术研究中心。在校本科生1068人,在校研究生313人。毕业生因业务能力强,思想政治表现好,具有吃苦耐劳、勤奋务实、爱岗敬业的精神,有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被社会普遍认可。
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有六十一年的办学历史,历经四平师专、四平师范学院和吉林师范大学三个历史时期。1958年,文学院前身中文科随四平师专建校而成立。
  创业伊始,条件艰苦,师资短缺。上个世纪60年代,白城师专、通化师专、吉林师专与四平师专合并,学校规模得以扩大,中文系的师资队伍得到充实。1973年,学校升格为四平师范学院,中文科易名为中文系。1977年,中文系正式开始招收本科生。2002年11月,四平师范学院更名为吉林师范大学,中文系更名为文学院。
  半个世纪以来,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薪火相传,深植厚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了优良的学术传统。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几任领导班子和学术带头人牢固树立强烈的学科意识,注意汇聚学术队伍,凝练学科方向,构筑研究基地,使文学院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文学院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文学院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汉语言文学);省特色高水平学科“优势特色学科A类”1个(汉语言文学);省品牌专业1个(汉语言文学);省特色高水平专业1个(汉语言文学);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中学语文卓越教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优势特色重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1个(中国语言文学,包括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文献学、少数民族语言学);专业硕士点2个(学科教学·语文、汉语国际教育);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东北文化研究中心、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中心)、省特色研究基地2个(东北二人转文化研究基地、东北民间文化研究基地)省重点领域研究基地1个(语文教育研究基地);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文艺学);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东北民间艺术选讲);教育部网络培训课程1门(文学批评方法);省优秀课程7门(文艺理论、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外国文学、写作);省精品课程3门(文艺理论、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省级在线开放课程1门(文学概论)。
  文学院现有三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和书法学专业;三个研究所:文艺学研究所、语言文字研究所、李玉刚艺术研究中心。在校本科生1068人,在校研究生313人。毕业生因业务能力强,思想政治表现好,具有吃苦耐劳、勤奋务实、爱岗敬业的精神,有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被社会普遍认可。
 一、学院概况
  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介绍
  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有五十余年的办学历史,历经四平师专、四平师范学院和吉林师范大学三个历史时期。1958年,文学院前身中文科随四平师专建校而成立……【阅读全文】
  吉林师范大学专业介绍:文艺学 
  
  二、师资队伍
  文学院师资队伍
  
  三、招生专业目录
  吉林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招生专业目录 
  
  四、初试参考书目
  吉林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及参考书目
  
  五、复试方案
  吉林师范大学2012年研究生招生复试原则及办法
  
  六、调剂信息
  吉林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七、考研资料
  2010年吉林师范大学814文学概论考研试题(回忆版)

添加吉林师范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吉林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吉林师范大学报录比、吉林师范大学考研群、吉林师范大学学姐微信、吉林师范大学考研真题、吉林师范大学专业目录、吉林师范大学排名、吉林师范大学保研、吉林师范大学公众号、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吉林师范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吉林师范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姐微信


加学姐微信,获免费答疑,进考研群
吉林师范大学考研网由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维护,发布最新的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还提供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1对1辅导和考研真题等服务,有问题请加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