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理工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生考试科目和考研参考书目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兰州理工大学考研分数线、兰州理工大学报录比、兰州理工大学考研群、兰州理工大学学姐微信、兰州理工大学考研真题、兰州理工大学专业目录、兰州理工大学排名、兰州理工大学保研、兰州理工大学公众号、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兰州理工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考研真题资料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兰州理工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教材,也叫兰州理工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考研参考书、指定书目等等,是考验专业课复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资料。考研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考试项目,参考书目由报考院校的研究生院制定,考试内容基本上围绕着参考书目展开,而绝大多数专业课都是由院校自行出题,因而就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指定性。另外将参考书目与真题结合使用可以分析出出题人的风格和倾向,反复研究之后考生完全可以自行划出重点内容和必考内容。许多考生不重视院系公布的参考书目而把全部精力放在笔记和其他参考资料上,不按照兰州理工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考研指定的书目进行复习,那么即使复习的再好,实力再强,也很有可能会在专业课上栽跟头。【手机访问

Add 兰州理工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兰州理工大学

在购买参考书时应当注意公布的参考书的年份和版本,如果版本过旧找不到原书,使用新版本也是可以的,但是应当注意将旧版本与新版本不同的内容进行补充。考研派的考研频道内含有大量优质的课堂讲义资源,欢迎考生前去查询和购买。
需要了解通信与信息系统考研参考书目详细信息的同学,可以点击右侧的联系学姐,考研派的学姐回为你做最专业的解答

兰州理工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生分数线

兰州理工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考研大纲的时候需要对该专业以及该学校进行全方位的了解,通信与信息系统的考研大纲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考研大纲是由各院校的研究生院制定并公布的,包括考试的内容、参考书目、研究方向等等内容,直接决定了考生在复习期间的主要内容和侧重点。通过对兰州理工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考研参考书目进行分析可以大致了解该专业的考研试题设置方向,考生应当认真阅读考试大纲中公布的考试科目,选择合适的复习资料,有针对性得进行复习,防止出现事倍功半的无用劳动。考生也可以对开设该专业的不同院校考试大纲进行横向比较,对比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院校和专业。许多考生在备考期间不重视考试大纲的内容,往往会将许多重要的信息遗漏或是导致复习的方向出现偏差,这都是不应该出现的失误以及错误。考研派的小编提醒各位考研的小伙伴们一定要重视考研大纲的内容哦。

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
《通信原理》,樊昌信等编著,国防出版社,2015 年(第七版),2012(第六版)
《计算机网络(第 7 版)》,谢希仁编著,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年 1 月
《信号与线性系统》,吴大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第四版)
《信号与线性系统》,何继爱,蔺莹等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4 年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 培养目标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是目前最活跃、发展前景最广阔的学科之一。它是以现代通信理论和现代信号处理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电磁技术以及光学技术,结合现代控制理论,研究各种信息传输、存储、交换、处理、监测与显示等。本专业方向口径宽、适应性强、服务面广,在生产实践以及各种工程领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培养掌握通信与信息系统基本理论和系统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本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深入了解国内外通信技术和信号处理领域新技术和发展动向,系统、熟练地掌握现代通信领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造性地进行理论与新技术的研究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组织才能。有严谨求实的学风与高尚的职业道德,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专业文献和撰写研究论文。
 
  二、 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一般3年,少数优秀者可提前至2年半。全部课程的学习应在入学起一年半内完成,攻读学位期间在校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一般应不少于一年。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学位论文预答辩和论文答辩环节,原则上在学校完成。

  三、 研究方向及主要内容简介
  无线通信 主要研究电磁波及传播特性,短波通信,微波通信,GSM和CDMA及三代移动通信
  计算机通信及网络安全 以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为基础,建立分布式运行的系统结构,对网络并行计算、分布式多媒体技术、网络管理、网格计算、通信协议技术、信息安全以及网络的传输、接入和交换等开展研究。
  数字图像处理 主要研究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其应用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基于内容检索技术、图像与视频压缩、图像加密与数字水印、运动目标识别与跟踪、文字处理与识别、人的身份识别以及可视化技术等。
  通信信号处理 主要研究信道辨识与均衡、自适应均衡、阵列信号处理、多用户检测、空时二维处理和智能天线等。
  现代交换技术 主要研究现代交换原理,程控交换技术,ATM技术,软交换技术,光交换技术,
  光纤通信技术 主要研究光波传播技术,光通信网络,光纤传感技术,光传输与光信号处理技术等。

  四、 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1、硕士生学习的课程应针对本工程领域的特点和需要设置,教学内容应具有宽广性和综合性,反映现代工程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水平。外语课程要求能熟练的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数学课程要求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理论方法;专业课程要求应加强本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同时要加强适用于工程实际应用的理论和知识的学习。
  2、硕士研究生应获得的总学分最低不少于32学分。
  3、课程设置见附页。

  五、 培养方式
  1、硕士研究生采取全脱产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理论课程的学习一般要求在前两个学期完成,于第三学期第20周前完成社会(教学)实践环节。
  2、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制,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结合集体培养。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对每个研究生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要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注意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并重,并注重培养研究生刻苦钻研的学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诚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谦虚诚挚的合作精神。要求研究生课程学习必须在学校进行,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在学校进行,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研究机构、工厂和其它企事业单位进行。

  六、 开题报告
  研究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资料收集、调研、选题,并写出书面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字数应在5000字左右,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应在4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三分之一。在第三学期内提交导师,在院系的统一安排下,组织三人以上校内同行专家召开开题报告会,研究生进行公开报告,通过者方可进入课题研究阶段。未通过者必须对选题报告不足之处进行修改,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报告。以上工作必须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
  中期考核:一般应于研究生入学后的第四学期进行。主要内容为:研究生入学以来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科研能力、学位论文进展、社会实践和身心健康状况等方面。

  七、 教学(科研实践)、学术活动
  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一定的教学(科研)实践、学术活动,在导师的安排下适当参加课题组的学术活动,并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适当参加一些国内或国际学术会议,熟悉科研环境。

  八、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及撰写规范
  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难度,重点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为将来攻读博士学位或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需在核心及以上期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一篇。
  学位论文撰写规范按学校的有关要求执行。
  通过课程考试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由兰州理工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通信与信息系统 [081001]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兰州理工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0]信息与通信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现代编码理论(02)通信网络与通信系统安全
(03)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
(04)光通信理论与技术
(05)信息与通信工程建模与仿真
(06)智能信息与多媒体信号处理
招生人数: 9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39)通信原理
备  注: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信号与系统计算机网络
通信与信息系统(全日制学术硕士)  学科简介


本学科所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以信息传输、交换以及通信网络为主体的各类通信与信息系统,以及军事和国民经济各部门所应用的各种信息系统。本学科与电子科学、控制科学、计算机科学等研究领域均有交叉。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具有通信科学、信息科学方面宽广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数理基础,并掌握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控制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深入了解和掌握本学科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及前沿课题,能独立研究解决本学科中的基础理论课题及前沿发展课题。具有独立从事理论研究及高科技开发的能力。


主要研究方向:现代编码理论、通信网络与通信系统安全、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光通信理论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建模与仿真、智能信息与多媒体信号处理。


主要课程:信息融合理论与应用、密码学与信息安全、嵌入式系统、光电信息技术、数据科学与数据处理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信号检测与估计、现代无线通信系统、网络信息论、通信网基础、现代数字信号处理等。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 培养目标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是目前最活跃、发展前景最广阔的学科之一。它是以现代通信理论和现代信号处理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电磁技术以及光学技术,结合现代控制理论,研究各种信息传输、存储、交换、处理、监测与显示等。本专业方向口径宽、适应性强、服务面广,在生产实践以及各种工程领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培养掌握通信与信息系统基本理论和系统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本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深入了解国内外通信技术和信号处理领域新技术和发展动向,系统、熟练地掌握现代通信领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造性地进行理论与新技术的研究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组织才能。有严谨求实的学风与高尚的职业道德,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专业文献和撰写研究论文。
 
  二、 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一般3年,少数优秀者可提前至2年半。全部课程的学习应在入学起一年半内完成,攻读学位期间在校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一般应不少于一年。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学位论文预答辩和论文答辩环节,原则上在学校完成。

  三、 研究方向及主要内容简介
  无线通信 主要研究电磁波及传播特性,短波通信,微波通信,GSM和CDMA及三代移动通信
  计算机通信及网络安全 以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为基础,建立分布式运行的系统结构,对网络并行计算、分布式多媒体技术、网络管理、网格计算、通信协议技术、信息安全以及网络的传输、接入和交换等开展研究。
  数字图像处理 主要研究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其应用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基于内容检索技术、图像与视频压缩、图像加密与数字水印、运动目标识别与跟踪、文字处理与识别、人的身份识别以及可视化技术等。
  通信信号处理 主要研究信道辨识与均衡、自适应均衡、阵列信号处理、多用户检测、空时二维处理和智能天线等。
  现代交换技术 主要研究现代交换原理,程控交换技术,ATM技术,软交换技术,光交换技术,
  光纤通信技术 主要研究光波传播技术,光通信网络,光纤传感技术,光传输与光信号处理技术等。

  四、 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1、硕士生学习的课程应针对本工程领域的特点和需要设置,教学内容应具有宽广性和综合性,反映现代工程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水平。外语课程要求能熟练的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数学课程要求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理论方法;专业课程要求应加强本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同时要加强适用于工程实际应用的理论和知识的学习。
  2、硕士研究生应获得的总学分最低不少于32学分。
  3、课程设置见附页。

  五、 培养方式
  1、硕士研究生采取全脱产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理论课程的学习一般要求在前两个学期完成,于第三学期第20周前完成社会(教学)实践环节。
  2、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制,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结合集体培养。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对每个研究生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要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注意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并重,并注重培养研究生刻苦钻研的学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诚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谦虚诚挚的合作精神。要求研究生课程学习必须在学校进行,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在学校进行,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研究机构、工厂和其它企事业单位进行。

  六、 开题报告
  研究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资料收集、调研、选题,并写出书面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字数应在5000字左右,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应在4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三分之一。在第三学期内提交导师,在院系的统一安排下,组织三人以上校内同行专家召开开题报告会,研究生进行公开报告,通过者方可进入课题研究阶段。未通过者必须对选题报告不足之处进行修改,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报告。以上工作必须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
  中期考核:一般应于研究生入学后的第四学期进行。主要内容为:研究生入学以来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科研能力、学位论文进展、社会实践和身心健康状况等方面。

  七、 教学(科研实践)、学术活动
  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一定的教学(科研)实践、学术活动,在导师的安排下适当参加课题组的学术活动,并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适当参加一些国内或国际学术会议,熟悉科研环境。

  八、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及撰写规范
  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难度,重点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为将来攻读博士学位或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需在核心及以上期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一篇。
  学位论文撰写规范按学校的有关要求执行。
  通过课程考试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由兰州理工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通信与信息系统 [081001]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兰州理工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0]信息与通信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现代编码理论
02通信网络与通信系统安全
03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
04光通信理论与技术
05信息与通信工程建模与仿真
06智能信息与多媒体信号处理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1数学一
839通信原理
备  注: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信号与系统计算机网络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通信与信息系统     专业代码:081001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信息与通信工程

专业介绍

石家庄通信测控技术研究所为例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个基础知面宽、应用领域广阔的综合性专业,涉及无线通信、多媒体和图像处理、电磁场与微波、医用X线数字成像、阵列信号处理和相空间波传播与成像以及卫星移动视频等众多高技术领域。培养知识面非常广泛,不仅对数学、物理、电子技术、计算机、信息传输、信息采集和信息处理等基础知识有很高的要求,而且要求学生具备信号检测与估计、信号分析与处理、系统分析与设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的能力。

专业点分布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 北京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航天科工集团三院8357所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石家庄通信测控技术研究所 河北工业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河北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燕山大学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大学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东北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沈阳化工大学 吉林大学 东北电力大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 黑龙江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东北石油大学 齐齐哈尔大学 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 电信科学技术第一研究所(上海)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东华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 陆军工程大学 河海大学 苏州大学 东南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 南京大学 江苏大学 中国计量大学 宁波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安徽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庆师范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福州大学 厦门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 南昌航空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聊城大学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信息工程大学 郑州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火箭军指挥学院 武汉船舶通信研究所 海军工程大学 空军预警学院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长江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五邑大学 中山大学 暨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深圳大学 汕头大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海南大学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大学 西南通信研究所(30所) 电信科学技术第五研究所(成都) 四川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贵州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大学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西安分院 武警工程大学 西北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 延安大学 兰州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 新疆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64 所,本次参评61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37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13 北京邮电大学 A+
2 10614 电子科技大学 A+
3 10003 清华大学 A
4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5 107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
6 90002 国防科技大学 A
7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A-
8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9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A-
10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11 10286 东南大学 A-
12 90005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A-
13 90006 解放军理工大学 A-
14 10001 北京大学 B+
15 10056 天津大学 B+
16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B+
17 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B+
18 10293 南京邮电大学 B+
19 10335 浙江大学 B+
20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B+
21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22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B+
23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B+
24 10617 重庆邮电大学 B+
25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B+
26 90039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B+
27 90045 空军工程大学 B+
28 10033 中国传媒大学 B
29 10110 中北大学 B
30 10145 东北大学 B
31 10280 上海大学 B
32 10284 南京大学 B
33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B
34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B
35 10384 厦门大学 B
36 10422 山东大学 B
37 10486 武汉大学 B
38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B
39 10590 深圳大学 B
40 10610 四川大学 B
41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B
42 10151 大连海事大学 B-
43 10183 吉林大学 B-
44 10285 苏州大学 B-
45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B-
46 10294 河海大学 B-
47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B-
48 10558 中山大学 B-
49 10595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B-
50 10611 重庆大学 B-
51 11646 宁波大学 B-
52 11664 西安邮电大学 B-
53 90033 装备学院 B-
54 90038 海军工程大学 B-
55 10386 福州大学 C+
56 10459 郑州大学 C+
57 10532 湖南大学 C+
58 10589 海南大学 C+
59 10621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C+
60 10673 云南大学 C+
61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C+
62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C+
63 10079 华北电力大学 C+
64 10186 长春理工大学 C+
65 10247 同济大学 C+
66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C+
67 1030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C+
68 10304 南通大学 C+
69 10055 南开大学 C
70 10058 天津工业大学 C
71 10059 中国民航大学 C
72 10212 黑龙江大学 C
73 10246 复旦大学 C
74 10254 上海海事大学 C
75 1033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C
76 10337 浙江工业大学 C
77 10353 浙江工商大学 C
78 10403 南昌大学 C
79 10404 华东交通大学 C
80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C
81 10533 中南大学 C
82 10559 暨南大学 C
83 10060 天津理工大学 C-
84 10143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C-
85 10216 燕山大学 C-
86 10255 东华大学 C-
87 10424 山东科技大学 C-
88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C-
89 10697 西北大学 C-
90 10700 西安理工大学 C-
91 10704 西安科技大学 C-
92 10730 兰州大学 C-
93 10732 兰州交通大学 C-
94 11845 广东工业大学 C-
95 90059 火箭军工程大学 C-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2017年)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64 所,本次参评61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37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13 北京邮电大学 A+
2 10614 电子科技大学 A+
3 10003 清华大学 A
4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5 107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
6 90002 国防科技大学 A
7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A-
8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9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A-
10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11 10286 东南大学 A-
12 90005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A-
13 90006 解放军理工大学 A-
14 10001 北京大学 B+
15 10056 天津大学 B+
16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B+
17 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B+
18 10293 南京邮电大学 B+
19 10335 浙江大学 B+
20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B+
21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22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B+
23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B+
24 10617 重庆邮电大学 B+
25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B+
26 90039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B+
27 90045 空军工程大学 B+
28 10033 中国传媒大学 B
29 10110 中北大学 B
30 10145 东北大学 B
31 10280 上海大学 B
32 10284 南京大学 B
33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B
34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B
35 10384 厦门大学 B
36 10422 山东大学 B
37 10486 武汉大学 B
38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B
39 10590 深圳大学 B
40 10610 四川大学 B
41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B
42 10151 大连海事大学 B-
43 10183 吉林大学 B-
44 10285 苏州大学 B-
45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B-
46 10294 河海大学 B-
47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B-
48 10558 中山大学 B-
49 10595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B-
50 10611 重庆大学 B-
51 11646 宁波大学 B-
52 11664 西安邮电大学 B-
53 90033 装备学院 B-
54 90038 海军工程大学 B-
55 10386 福州大学 C+
56 10459 郑州大学 C+
57 10532 湖南大学 C+
58 10589 海南大学 C+
59 10621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C+
60 10673 云南大学 C+
61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C+
62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C+
63 10079 华北电力大学 C+
64 10186 长春理工大学 C+
65 10247 同济大学 C+
66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C+
67 1030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C+
68 10304 南通大学 C+
69 10055 南开大学 C
70 10058 天津工业大学 C
71 10059 中国民航大学 C
72 10212 黑龙江大学 C
73 10246 复旦大学 C
74 10254 上海海事大学 C
75 1033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C
76 10337 浙江工业大学 C
77 10353 浙江工商大学 C
78 10403 南昌大学 C
79 10404 华东交通大学 C
80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C
81 10533 中南大学 C
82 10559 暨南大学 C
83 10060 天津理工大学 C-
84 10143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C-
85 10216 燕山大学 C-
86 10255 东华大学 C-
87 10424 山东科技大学 C-
88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C-
89 10697 西北大学 C-
90 10700 西安理工大学 C-
91 10704 西安科技大学 C-
92 10730 兰州大学 C-
93 10732 兰州交通大学 C-
94 11845 广东工业大学 C-
95 90059 火箭军工程大学 C-

数据来源: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2007年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学校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1 北京邮电大学 A+ 9 北京大学 A 17 武汉大学 A
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 10 浙江大学 A 18 西南交通大学 A
3 清华大学 A+ 11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19 哈尔滨工程大学 A
4 电子科技大学 A+ 12 北京理工大学 A 20 西北工业大学 A
5 东南大学 A+ 13 华南理工大学 A 2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6 上海交通大学 A+ 14 华中科技大学 A 22 南京邮电大学 A
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1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23 东北大学 A
8 北京交通大学 A 16 西安交通大学 A 24 天津大学 A
 
B+等(36个):中山大学、厦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上海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四川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云南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大连海事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郑州大学、福州大学、南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同济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苏州大学、上海海事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
 
 
B等(36个):兰州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长江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深圳大学、河海大学、暨南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燕山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南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江苏大学、南昌大学、安徽大学、辽宁工学院、齐齐哈尔大学、宁波大学、贵州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河南理工大学、西安邮电学院、河北大学、海南大学、成都理工大学、长沙理工大学
 
 
C等(25个):名单略
    2015-2016年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学校排名
排 名
学校名称
星 级
开此专业学校数
1 北京邮电大学 5★ 141
2 电子科技大学 5★ 141
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5★ 141
4 北京交通大学 5★ 141
5 北京理工大学 5★ 141
6 清华大学 5★ 141
7 东南大学 5★ 141
8 上海交通大学 4★ 141
9 北京大学 4★ 141
1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4★ 141
11 重庆邮电大学 4★ 141
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4★ 141
13 浙江大学 4★ 141
14 南京邮电大学 4★ 141
15 哈尔滨工业大学 4★ 141
16 哈尔滨工程大学 4★ 141
17 天津大学 4★ 141
18 华南理工大学 4★ 141
19 上海大学 4★ 141
20 西安交通大学 4★ 141

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生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936信号与系统
 
通信与信息系统考研参考书:
821 信号系统与数字信号处理
《信号与线性系统》管致中编,上、下册,第四版,2004年1月,高等教育出版社;
《信号与系统》郑君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5月 第二版;
《信号与系统》A.V. Oppenheim -影印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
《数字信号处理——基于计算机的方法(第四版) 》米特拉著, 余翔宇翻译,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年1月;
《离散时间信号处理》,奥本海姆,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研究生就业:
就业前景:
此专业几乎渗透到所有科学和国民经济的所有部门。该专业毕业生可以到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工作。
发烧原因:
现代通讯科技的发展是根本原因,手机、网络一类的通讯器材便宜了是直接原因。现代通讯是越来越方便,而相对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所以更加专业的人才能让企业拥有更少的投入,更多的回报,所以,也是需求刺激了该专业的发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