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地质工程研究生考试科目和考研参考书目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兰州大学考研分数线、兰州大学报录比、兰州大学考研群、兰州大学学姐微信、兰州大学考研真题、兰州大学专业目录、兰州大学排名、兰州大学保研、兰州大学公众号、兰州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兰州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考研真题资料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兰州大学地质工程教材,也叫兰州大学地质工程考研参考书、指定书目等等,是考验专业课复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资料。考研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考试项目,参考书目由报考院校的研究生院制定,考试内容基本上围绕着参考书目展开,而绝大多数专业课都是由院校自行出题,因而就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指定性。另外将参考书目与真题结合使用可以分析出出题人的风格和倾向,反复研究之后考生完全可以自行划出重点内容和必考内容。许多考生不重视院系公布的参考书目而把全部精力放在笔记和其他参考资料上,不按照兰州大学地质工程考研指定的书目进行复习,那么即使复习的再好,实力再强,也很有可能会在专业课上栽跟头。【手机访问

Add 兰州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兰州大学

在购买参考书时应当注意公布的参考书的年份和版本,如果版本过旧找不到原书,使用新版本也是可以的,但是应当注意将旧版本与新版本不同的内容进行补充。考研派的考研频道内含有大量优质的课堂讲义资源,欢迎考生前去查询和购买。
需要了解地质工程考研参考书目详细信息的同学,可以点击右侧的联系学姐,考研派的学姐回为你做最专业的解答

兰州大学地质工程研究生分数线

兰州大学地质工程考研大纲的时候需要对该专业以及该学校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地质工程的考研大纲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考研大纲是由各院校的研究生院制定并公布的,包括考试的内容、参考书目、研究方向等等内容,直接决定了考生在复习期间的主要内容和侧重点。通过对兰州大学地质工程考研参考书目进行分析可以大致了解该专业的考研试题设置方向,考生应当认真阅读考试大纲中公布的考试科目,选择合适的复习资料,有针对性得进行复习,防止出现事倍功半的无用劳动。考生也可以对开设该专业的不同院校考试大纲进行横向比较,对比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院校和专业。许多考生在备考期间不重视考试大纲的内容,往往会将许多重要的信息遗漏或是导致复习的方向出现偏差,这都是不应该出现的失误以及错误。考研派的小编提醒各位考研的小伙伴们一定要重视考研大纲的内容哦。

  地质工程专业 攻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培养方案

代码: 081803 Geological Engineering

 

、培养目标

研究生应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对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基本的了解;有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学位获得者能从事教学、科研、设计和技术管理或其他工程技术工作。
 

、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为二至三年、最长在校年限(含休学)四年。

、研究方向

1. 岩体工程 2.土体工程
3.岩土力学 4.矿产资源勘查
5.地质信息技术 6.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
7.文物保护
 
 

、课程设置与学分安排

 

总学分:不低于 32 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 8 门;

公共课:学位课,研究生选课不少于 5 门,按照外语分级教学及国家政治课新方案执行;
学科通开课:学位课,研究生选课不少于 2 门,不低于 6 学分;
专业基础课:学位课,研究生选课不少于 1 门,不低于 3 学分;
必修环节:均为必修,计入总学分;

①学术研讨和学术报告: 研究生必须按要求在研讨活动上作专题报告,每学年作报告不少于 1 次,在学期间不少于 2 次。研究生必

须要参加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学术报告及讲座,在学期间不少于 10
次。学术研讨和学术报告计 2 学分。
②开题报告: 研究生在本学科范围内作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最晚于第三学期末完成,开题报告通过后正式进入学位论文阶段,计 1 学分。

③实践环节: 包括科研实践、医疗实践、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

(社会调查)等形式,要求结合自己的学科专业进行,并每学年提交 一份书面的科研进展报告或实践报告,经导师考核合格后,计 2 学分。

补修课程:根据研究生学科背景由导师指定是否补修(可以是
本院或外院的本科、研究生课程,不少于 3 门),不计入总学分。
 
 
参见附录 1:“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
 
 

、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课程的基本简介,课程的具体内容、安排,以及参考文献等详见附录 2:“课程简介及大纲”。

(一)学科通开课

1、课程名称与编码:现代工程数学(026212021) 学分/学时:3 学分/54 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考试方式:笔试适用专业:地质工程 土木工程

课程内容:通过分析数据,从大量数据中寻找其隐含的规

律,内容主要基于多元统计理论、模糊数学理论、神经网络和灰色系统理论,通过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层次分析等方法寻找数据隐含的规律,以达到预测的目的。
2、课程名称与编码:计算力学(026212022)
学分/学时:3 学分/54 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考试方式:笔试适用专业:地质工程 土木工程

课程内容:计算力学是根据力学理论,应用现代电子计算机和

各种数值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一门学科。现阶段流行的最主要数值方法有立兹法、伽辽金法、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和离散元法。该课程的重点内容:微分方程;泛函极值;变分原理;最小位能原理; 最小余能原理;精确解与近似解;近似计算。该课程的难点问题:泛函极值与变分原理。在学习计算力学程前,作为知识准备:需先行学习“数学分析(微积分)”。数学分析中与计算力学的学习直接相关的知识点包括:极限、导数、连续、全微分和收敛等概念,函数的泰勒幂级数展开,级数收敛的判定,求导和不定积分的运算,第二类曲线积分和第二类曲面积分,格林公式,高斯定理,斯托克斯定理,标量场的梯度,矢量场的散度和旋度,矢量场的分解(无散部分即存在矢量势的部分和无旋部分即存在标量势的部分)。
3、课程名称与编码:大型软件应用(026212023)
学分/学时:3 学分/54 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考试方式:上机考试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地质工程

课程内容:介绍通用有限元软件 ABAQUS 在线性静力分析、接触分析、

弹塑性分析、热应力分析、多体分析、频率提取分析、瞬时模态动态分析、显式动态分析等领域的分析方法,以及复杂实体建模、分析计算和后处理的技巧。

(二)专业基础课
1、课程名称与编码:高等土力学(026312021) 学分/学时:3 学分/54 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考试方式:笔试、考核适用专业:地质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

课程内容: 在本科阶段《土力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 介绍土力学的分析和计算方法。内容包括土体的应力应变特征、二维

三维变形特征;不排水条件下的孔隙水压力;渗透性与渗流问题;固结问题;土的抗剪强度问题;浅基础沉降分析等。
2、课程名称与编码:高等岩石力学(026312022)
学分/学时:3 学分/54 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考试方式:笔试
适用专业:地质工程、土木工程(岩土工程方向)

课程内容:在本科阶段《岩体力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 介绍岩体力学的分析和计算方法。内容包括岩体的基本特征及其计算

分析方法的选择;连续介质岩体的综合分析方法(弹塑性耦合分析、岩体流变力学等)、连续介质岩体的综合分析方法(块体理论、DDA 等)、岩体损伤力学与断裂力学、岩体水力学、岩体动力学等。
3、课程名称与编码:工程地质数值法(026312023)
学分/学时:3 学分/54 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考试方式:笔试适用专业:地质工程、岩土工程

课程内容:工程地质数值方法是地质工程、岩土工程、地下工程、水利工程、采矿工程、铁道工程、公路工程、石油工程等诸多学

科的专业基础课。其内容涵盖了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边坡、基坑、硐

室、采矿等)的数值分析方法,如弹性有限元法,大变形有限元法, 有限差分法,非连续体离散元法,工程地质问题反分析法及其他数值方法。
4、课程名称与编码:应用地球物理(026312024)
学分/学时:3 学分/54 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考试方式:笔试

适用专业:地质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课程内容:在简要介绍勘探地球物理中的各种物理场的基础上,

系统介绍了重力法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地球物理测井、地热勘探等勘探地球物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应用, 了解各种方法的使用范围,使用条件及优缺点、仪器以及计算和处理地球物理勘探资料的一般算法和思路。
5、课程名称与编码:地球科学前沿(026312025)
学分/学时:3 学分/54 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考试方式:笔试

适用专业:地质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课程内容:主要讲授地球动力学、全球变化、成矿作用等地质科学前沿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领域各种现代技术方法的发展,包括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工程地质及地质灾害勘查评价、岩土钻掘和勘查地球物理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仪器及其发展趋势和新的应用领域。
6、课程名称与编码:中国工程地质学(026312026) 学分/学时:3 学分/54 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考试方式:笔试、考核

适用专业:地质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

课程内容: 在本科阶段《工程地质学》和《工程地质分析》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中国工程地质研究进展。内容包括工程

地质条件(岩体工程地质性质、土体工程地质性质、地应力、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现象、天然建筑材料);区域地壳稳定性问题工程地质分析、动力条件下岩土体稳定性问题的工程地质分析;三大工程涉及的稳定性问题(斜坡、围岩、地基);专门工程地质问题(水利水电、矿山、铁路、城市与工民建、海港码头等);工程地质勘察基本问题(测绘、物探、勘探、测试、监测、反分析及预测)等。
 
7、课程名称与编码:岩土动力学(026312027) 学分/学时:3 学分/54 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考试方式:笔试、考核适用专业:地质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

课程内容: 在本科阶段《土力学》和《岩石力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研究岩土的动力特性,动力反应分析方法,学会解决

工程实际问题。内容有两个部分,共十章节。第一部分为土动力学。包括土的动强度、动变形与动孔隙水压力,饱和砂土的振动液化,土的动力本构模型,土体的动力反应分析和土体动力稳定性的分析。第二部分为岩石的动力学。包括岩石动态力学性质,岩石动态本构关系, 岩体中波的传播与岩石(体)破坏机理,岩石(体)动力反应分析, 岩石动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三)方向选修课
1、课程名称与编码:防灾减灾工程学(026502021)

学分/学时:3 学分/54 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 考试方式:笔试

适用专业: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

课程内容:灾害学总论、火灾灾害、地震灾害、风灾害、地质灾害和城市灾害学等的特点、成因与防灾减灾的对策。
2、课程名称与编码:地震工程学(026502022) 学分/学时:3 学分/54 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 考试方式:笔试

适用专业: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  课程内容:本书主要由工程地震和结构抗震两部分组成,共分

四篇十四章。第一篇是概论与基础。第一章概论是作者关于地震工程学范畴的个人见解。结构动力学是本书的主要基础知识,属地震工程专业研究生必修课,另有讲授,国内又已有不少较好书籍,故本书从略,而只介绍地震学基础和随机振动必备知识。第二篇是工程地震, 重点是第六章地震动;第四章关于地震烈度部分是结合我国具体需要写的。这一篇是主要目的是想说明,在结构抗震中,现在是从烈度过渡到直接采用地震动的时候了。第三篇是结构抗震理论,重点和基础是第七章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由于国内已有的抗震专著对此均有详细论述,故本书仅就必要的基础、重要的概念和最新的进展作详细介绍。本篇力图贯彻作者的一个基本信念,即地震工程学的基础是实际震害经验、强震观测资料和现场与室内试验结果,因此,本书将结构物实际地震反应和试验扩大为独立的第九、十两章。第四篇是地震工程理论的应用,包括地震危险性分析与区划和抗震设计。
3、课程名称与编码:文物保护理论与实践(026502023)
学分/学时:3 学分/54 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考试方式:笔试、考核
适用专业:地质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

课程内容:主要介绍文物建筑与遗址保护技术、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文物的分析检测与科技考古。内容包括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古

代木构建筑修缮技术;砖石结构古建筑的加固保护;石质文物保护工程前期勘查技术;石窟寺、摩崖、岩画保护;土遗址保护;壁画保护),可移动文物保护(金属文物保护;纸质文物保护;纺织品文物保护; 漆木竹器保护),文物保存环境、文物保护材料,考古发掘出土文物
现场保护,文物材料的成分和结构分析方法,文物年代测定技术等。4、课程名称与编码:地质灾害防控(026502024)
学分/学时:3 学分/54 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考试方式:笔试

适用专业:地质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课程内容:主要讲授地质灾害(包括滑坡、泥石流)危险性与风险
性评价指标体系、因子筛选和评价模型,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地质灾害(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和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测。
5、课程名称与编码:现代矿床学(026502025)
学分/学时:3 学分/54 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考试方式:笔试

适用专业:地质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课程内容:本课程是在矿床学基础上,贯穿成矿作用-成矿动力学环境-矿床产出地质背景-矿床本质特征-成矿条件-成矿物质
来源-矿床成因这一矿床模式的思维链。重点讲授矿床学研究中的前

沿问题和当前矿床成因研究中的新动向,成矿构造的识别方法,矿床模式建立的准则,找矿思维与成功途径及理论找矿成功案例。
6、课程名称与编码:地质信息技术(026502026)
学分/学时:3 学分/54 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考试方式:笔试

适用专业:地质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课程内容:主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方式讲授地质信息科学与技术、地质信息系统工程、地质矿产勘查点源数据库的概念和设
计、地质矿产勘查数据的采集与管理、地质矿产信息的空间分析与空间查询、地质矿产信息可视化与地质图件机助编绘、地质成矿(藏) 过程数值模拟,遥感地质数据处理、解译与应用,以及地质矿产数据的网络传输、数据共享和地质矿产信息系统的集成等几个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7、课程名称与编码:固体废弃物处置(026502027)
学分/学时:3 学分/54 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考试方式:考察(根据作业评定成绩) 适用专业:地质工程、岩土工程

课程内容:各类固体废弃物的污染特性,掌握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各种方法的实用性及局限性;城市垃圾卫生填

埋场选址、设计、填埋作业、环境监测;控制污染物迁移的屏障技术; 放射性废弃物地质处置等。
8、课程名称与编码:非饱和土力学(026502028)
学分/学时:3 学分/54 学时 考试方式:笔试、考核适用专业:地质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

课程内容: 在本科阶段《土力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

介绍非饱和土的力学分析和计算方法。内容包括相变、应力状态变量基本概念;流动定律以及稳态流;土的吸力、渗透性、孔隙压力参数、抗剪强度参数、体积变化指数相关理论与量测方法;塑性与极限平衡理论、体积变化理论;一维固结与膨胀、二维和三维的非稳态流以及非等温分析等。

 
(四)专业外语
1、课程名称与编码:专业英语(026402001) 学分/学时:1 学分/36 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考试方式:笔试适用专业:地质工程

课程内容:专业英语和科技英语的特点,地质工程专业英语的外文文献阅读;结合一些专业英语文章和文献进行分析、比较与学习,

熟悉与地质工程专业关联的科技论文的写作等。
 
课程具体内容及参考文献等详见附录 2:“课程简介及大纲”
 
 
 

七、毕业及学位论文

1、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要求能够体现研究生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定的科学问题,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2、硕士研究生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及必修环节,完成毕业论文准予毕业;

3、完成学位论文,达到学位论文要求并通过答辩,且达到《兰州大学各学科研究生在学期间完成可以成果的基本要求》,可以授予硕士学位。
学科概况
地质工程是在以原二级学科“探矿工程”和“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为主体的基础上相互交叉渗透发展起来的。本学科与“矿产普查与勘探”和“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同属于一级学科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的三个相辅相承的二级学科,并与采矿、水利、土木、环境等工程学科相衔接。它以现代钻掘工程技术、现代测试和计算技术为手段,以工程涉及的地质体及工程所在的地质环境为研究对象,服务于矿产资源开发,土木、道路、水利等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评价、监测与保护,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和地下深部探测等领域。
学科研究范围: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的评价、监测与测试、物理勘探技术,地质灾害预测的理论与防治技术,工程区域稳定性与大型工程环境效应,岩土物理力学参数测试与应用,工程岩土体稳定性,工程地质数值模拟,矿产资源勘查中的工程地质问题,地质信息技术。地质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技术经济评价、管理与决策,地质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项目管理,不良地质体的加固改造技术。

兰州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前身为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隶属于地质系),创建于 1976 年,1977 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8 年,随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原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调整为地质工程专业(专业代码 080106Y)和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专业代码 080802)两个专业。1999 年随地质系一道与地理科学系、大气科学系和环境科学系共同组建资源与环境学院。2002 年地质工程专业独立组建地质工程与岩土工程系。2005 年 6 月,地质工程与岩土工程系与力学系共同组建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同时更名为地质工程系,下设地质工程专业。
兰州大学地质工程为甘肃省重点学科,拥有博士点、硕士点、工程硕士点(地质工程领域)、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 项本科教学项目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8 项科研项目获省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地质工程     专业代码:081803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专业介绍

青岛理工大学为例
本学科于2003年开始培养研究生,是我校经过多年学科建设而形成的重点学科,在地质生态环境空间数据库、高边坡稳定性非线性动力学预测、采动岩体破裂过程及岩体支护优化加大地下结构参数等领域取得了多项国内领先的成果。目前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及20余项省部级项目。其中“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滑坡预测预报3S系统”等多项研究成果被鉴定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本学科有博导4人,博士7人,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30余篇,SCI、EI、ISTP收录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地质工程学科下设1个教研室、2个研究室及山东省地质环境与效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土工实验室、建材实验室、结构实验室作支撑,专业实验室面积2840平方米,设备总值达790万元,万元以上的设备95台。

专业点分布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交通大学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地质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吉林大学 东北石油大学 同济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福州大学 东华理工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长江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南大学 桂林理工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贵州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西北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 西安石油大学 兰州大学 青海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818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27 所,本次参评26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38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A+
2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A+
3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A-
4 10183 吉林大学 B+
5 10533 中南大学 B+
6 10616 成都理工大学 B+
7 10710 长安大学 B+
8 10247 同济大学 B
9 10284 南京大学 B
10 10615 西南石油大学 B
11 10697 西北大学 B
12 10220 东北石油大学 B-
13 10294 河海大学 B-
14 10424 山东科技大学 B-
15 10489 长江大学 B-
16 10078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C+
17 10460 河南理工大学 C+
18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C+
19 10704 西安科技大学 C+
20 10405 东华理工大学 C
21 10596 桂林理工大学 C
22 10674 昆明理工大学 C
23 10112 太原理工大学 C-
24 10145 东北大学 C-
25 10361 安徽理工大学 C-
26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C-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地质工程     专业代码:085217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工程

专业介绍

东华理工大学
1.矿产勘查与评价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矿产形成的地质背景、成矿条件,研究矿床地质特征、成矿作用机制,探索矿产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时间演化规律,建立成矿模式,研究科学有效的矿产预测、勘查和评价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开展矿产资源的经济评价、项目投资决策、风险评估、工程管理和社会、经济效益评估等研究,探索科学、合理的矿业经济评估理论与指标体系,以及有效的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和保护体制等。
2.地质工程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等领域的地质工程问题。在水文地质领域,主要研究金属资源堆浸和地浸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研究地下水水量计算与数值模拟技术、地下水溶质运移模拟技术、地热资源水质特征与合理开发利用新技术等,研究矿山环境修复和地下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中放射性核素迁移与模拟技术;在工程地质领域,主要研究工程建设所涉及的地质灾害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如岩土体滑坡、隧道围岩坍塌与突水、路基沉降失稳、地面塌陷变形、砂土液化、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的机理、分析评价理论以及防治工程的勘察、设计与处理技术,研究岩土体及特殊岩土的工程性质与稳定性评价理论,研究隧道、基坑、边坡等重大工程建设对地下水环境影响与控制理论。
3.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本研究方向是利用专门的仪器接收来自地下各种物理信息,应用数学物理方法提取或分离有用信息,结合地质条件对有用信息进行解释,推断探测对象在地下赋存的位置、范围和产状。它是地质矿产勘查和地质基础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资源与能源地球物理;地球物理信号处理与正反演;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深部地球物理探测方法技术;地球物理仪器及采集系统和放射性地球物理勘探等。

专业点分布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河北工程大学 华北理工大学 防灾科技学院 东北石油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东华理工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长江大学 重庆科技学院 西南科技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 西安石油大学 新疆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27 所,本次参评26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38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A+
2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A+
3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A-
4 10183 吉林大学 B+
5 10533 中南大学 B+
6 10616 成都理工大学 B+
7 10710 长安大学 B+
8 10247 同济大学 B
9 10284 南京大学 B
10 10615 西南石油大学 B
11 10697 西北大学 B
12 10220 东北石油大学 B-
13 10294 河海大学 B-
14 10424 山东科技大学 B-
15 10489 长江大学 B-
16 10078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C+
17 10460 河南理工大学 C+
18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C+
19 10704 西安科技大学 C+
20 10405 东华理工大学 C
21 10596 桂林理工大学 C
22 10674 昆明理工大学 C
23 10112 太原理工大学 C-
24 10145 东北大学 C-
25 10361 安徽理工大学 C-
26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C-

地质工程专业考研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34|工程力学 或 844|工程地质学
(以中国地质大学为例,不同院校略有不同,仅供参考)
 
地质工程研究生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34|工程力学 或 844|工程地质学
(以中国地质大学为例,不同院校略有不同,仅供参考)
 
地质工程考研参考书:
840岩体力学:
岩体力学,刘佑荣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
841土力学:
土力学,方云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2
844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概论,李智毅、杨裕云,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
(以中国地质大学为例,不同院校略有不同,仅供参考)
 
地质工程专业研究生就业:
 就业去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资源勘查、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等领域从事资源勘查与评价、管理、各类工程建设地质等方面工作。具体包括地质调查、油气及固体矿产资源的普查勘探与评价、大型工矿企业和水利水电建设、公路和铁道建设、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的调查、勘察及监测等。
地质工程相关职位
工程地质工程师,地质工程技术人员,地质工程师,地质矿产技术员,地质专家,地质钻探工程师,岩土工程施工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