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参考书目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南开大学考研分数线、南开大学报录比、南开大学考研群、南开大学学姐微信、南开大学考研真题、南开大学专业目录、南开大学排名、南开大学保研、南开大学公众号、南开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南开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参考书目信息,是考研之前需要获取相应的考研信息,比如考试大纲、招考专业、招考目录等等基本信息,这些内容是进行考研前期工作的必要准备。考生可以从各院校的研招网进行查询,每年的9月左右就会公布下一年度的招生计划。考生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文件的要求和信息,部分专业的名称相近,内容也比较繁杂,容易混淆或遗漏,考生要仔细区分。另外各大考研网站的相应版块也会有历年的招生信息汇总,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参考书目信息内总结了各大院校的历年招生信息,方便考生查询和选择。最后,考研派的小编预祝各位考研的同学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学校。

Add 南开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参考书目信息网是考生获取考研信息的最基本、最官方的渠道,该网站会提供各种有关考研的资讯和内容,比如历年的考研招生计划、考试计划、考试内容、考试大纲、考试政策、报录比、录取名单、复试名单、复试分数线、推免政策等等内容,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招生信息网提供的信息是最为准确和官方的,是考生进行考研的信息主要来源,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的小编提醒各位考生要时刻关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一切信息变动要以该网站提供的内容为主。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参考书目信息网会公布研招办以及各个院系的招生负责人电话,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疑惑时可以打电话进行咨询。最后,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的小编预祝各位考研的同学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学校。

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参考书目
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研初试科目如下:

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2017年研究生招生简章考研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 2017

招生人数:未公布

专业代码050105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复试科目或内容 初试参考书目或教材

01(全日制)先秦至南北朝文学 02(全日制)唐宋文学   03(全日制)元明清文学   04(全日制)中国小说戏曲研究 05(全日制)中国文学思想史 06(全日制)传统文化与文学 07(全日制)词与词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4法语或245德语③729文学基础④872中国古代文学

 

 

备注:


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研详细经验及超完美准备攻略


  早就有心写一篇关于南开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的考研经验,但一直未动笔。除了时间紧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生怕自己的如果有纰漏会影响到后来人的复习。直到2015年考研结束,跟我有过交流的一些学弟学妹们同样取得了不错的初试成绩以后,我才下定决心把这早应该完成的文字码出来,想来此时也真正是到了不吐不快的最好时机。如果写出来的东西能对大家有帮助,就再好不过了。

一、资料的选择

  大家在选学校的时候一定会关注到几个比较重要的内容,一是招生简章,二是招生目录,三是考试大纲,四是参考书目,五是专业课资料。鉴于有部分同学刚刚开始准备考研,对其中的门门路路还不是特别熟悉,我在这里还是简要介绍一下,已经熟悉流程的同学可以直接跳过这部分。

  所谓招生简章,往往在考试当年的后半年才会发布,因此我们参考的一般是前一年的。比如今年是2016年考研,那么在开始阶段就非常有必要了解一下2015年的招生简章了。简章里文字密密麻麻、令人头疼,但是重要的信息大家应该有所了解。往往有同学会问到一些比如招生计划,今年打算招多少人(配合招生目录来看)、报名条件、学制是几年、用不用交学费等这样的基本问题,这里面都有交代,浏览一下即可。

  我在这里想要重点强调的是考试大纲的重要性。2015年古代文学专业的考题让很多人大跌眼镜,往年年年必考的作者书目题目突然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竟然是《南史·文学传论》中的一段话,要求结合材料谈看法。很多人一上去就懵了,不仅在这道题上失分严重,更影响了后面整张试卷的答题状态。其实,今年的专业课考试大纲中,对“中国古代文学文献学的基本知识(能力)”这一部分的题型进行了特别说明。指出要么是给出10部古代文学常用的文献,要求写出各自的作者及其朝代;要么是给出一段古典文献原文,要求考生回答问题。如果注意到这个新的说明文件,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所准备,从而在这道总分为20分的题目中获得比较理想的分数。正是因为每年的大纲内容基本不变,所以导致大家对它比较漠视,希望在今后的复习中大家能够匀出适当的时间来关注下考试的最新动态和安排。比如说,我们还是从这份文件中,还是从同一个部分,仍然可以看出另外一个端倪:未来的考试中,文献数量可能会少于10部,每一题对应的分值将有所提高。因为这是在文件中说明了的。再比如,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方面,可能会需要论述具体批评史问题甚至是关于批评史的综合问题,这样的题目是25分的大题,一般同学可能会注意到古代文学史线索的整理,而注意到批评史发展脉络或整体风貌的同学就微乎其微了。

  下面进入另一个重点内容,也是大家应该格外关注的,就是参考书目的问题。从2014年的考试开始,南开古代文学的考试便不再指定参考书目了。大家可能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但是未必对其中的原因细想。我认为下面两点原因大概是不会偏离太远的。其一是近年来各大最好的古代文学院校纷纷取消了参考书目,像北大、复旦、南大等都早已不再指定参考书目,到今年为止,最好的古代文学院校里仍然指定参考书目的仅剩北师和川大了。但是趋势是毫无疑问的:之后文学的考试将完全开放,不再指定参考书目。这样在命题时可以拥有更大的自由度,不同的老师可以不以某本参考教材为准,而从自己的研究方向出发去选择题目。另外一个原因是之前参考书目的不合理性。因为之前的文学基础参考书目里面没有提到文学史,除必考的《文学理论教程》外,只是给出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现代中国文学作品选评》、《外国文学名篇选读》这样的作品选类参考书,这对于我们提高文学素养、培养文学审美自然是有好处的,但是对于答题而言,用处微乎其微。我们大家在看参考书目的时候也只是关注到了自己专业的情况,其实这是一个巨大的误区。事实上,文学院的本意是什么呢?文学基础考的是“综合测试考生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也就是说,当我们把古代文学专业、现当代文学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参考书目放置在一起的时候,整个完整的文学基础的参考书目也就呈现出来了。再换句话说,现行的文学基础科目的参考书目只是解决了鉴赏一道题目的问题,而对于知识性的题目无能为力。出现在实际考题与参考书目之间的一个不匹配状况也成为取消参考书目的一个原因。所以,当我们把问题剖析清楚之后,16年考研应该看的参考书目实际上也就非常明确的出现在了我们面前:

  855 中国古代文学科目
  1.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中、下) 罗宗强、陈洪主编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
  2. 《中国文学史》(四卷本,第二版) 袁行霈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3.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读本》(第二版)  陈洪、张峰屹、卢盛江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

  720 文学基础科目
  1.《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 童庆炳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现代中国文学》(1898—2008)(两本);乔以钢总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
  3.《外国文学史·欧美卷》(第三版);朱维之等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

  实际上,大家在复习现当代文学的时候,更常用的是钱理群的《现代文学三十年》和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两本教材,2013年以前南开官方指定的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参考书目里面也确实有《中国当代文学史》。也就是说,大家可以看乔以钢老师的南开版现代文学史,也可以看上面提到的两本。对于古代文学专业的考生来说,绝对用不着两个版本的现当代文学史都看的。但是,对我们来说,多看几个版本的古代文学史教材确实相当相当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说到底,考研是选拔性考试,它的目的只有一个:遴选出能力最好、专业实力最强的考生,所以,你看了一个版本的文学史,掌握了一种说法,而别人看了两个版本,拥有了不一样的见识,那么即便你是完成了规定任务,仍然会被刷掉。一句话:好好努力,永远不要怕自己太优秀。
 
  那么接下来随之而来便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这么多的参考书目让我看,我能看完吗?又不是牲口。确实,要看完、理解、记住,实在是太难了。所以这时候就有一个技术层面的操作问题。考研不同于学术研究,它有侧重点,通过分析历年真题可以看出来,常考的点其实是有共性的,关键在于你能不能去发现。如果能够找到真题的命题规律,从而判断出来参考书目中的重点内容在哪里,进而把教材分为不同的重要级别去各个突破,那么事情确实会事半功倍的。这里我就不再展开了,厚厚的一套文学史内容实在够庞杂,如果真要展开恐怕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我这里再说另外一个不同文学史版本的问题,前面说让大家看多个版本文学史,这在参考书目中已经有所体现了,既然学校都认为大家应该看至少两个版本文学史,那么就必须踏踏实实下到这个功夫,去认真看,认真想,认真总结,认真整合不同版本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能说看到最后还是两张皮,各是各的观点。大家应该追求的目标是把它整合成为自己的内容,自己去分析知识点之间的纵向与横向联系,把孤立的点串成珠,珠线只能是自己的和思考。很多人以为,文学的东西就是背,是把书本上的知识点搬到试卷上的知识点的过程,其实不然,最起码南开古代文学的考试,要求不是这样的。我们的考研准备过程应该是书本上的知识点→自己的能力→试卷上的知识点的过程。如果没有经过能力转化,那么你的论述始终是苍白的、没有说服力的、得不到阅卷老师青睐的。

  所以说,有的同学倾向于找一些前人的资料来看,这个是完全可以的。毕竟一方面可以帮你省去很多时间,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他们的思路,他们整理笔记时的过程,我们自己可以借鉴到一些东西,可以学会一些方法,可以获得一些启示,可以培养起一些习惯。这种弥足珍贵的探索成果可能是有的同学自己在整个考研的过程中都达不到的高度,能得到这样的神功大法,为什么不用呢?现在越来越多的同学也开始倾向于选择找一位本专业在读的学长学姐实际带着进行辅导式的学习,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这当然更好。不过,一切的一切,关键中的关键,都还在于自己,一定要有主动性,只有自己想上进,想有所成就,才能最大限度地吸收别人思想中的闪光点,才能把别人眼中的优秀变成自己的习惯。关于针对性的南开大学古代文学专业资料的推荐,大家可以找我详细询问。

 二、考试的题型及范围  
                                         
  这里我以2015年的考题为例来谈一下考试的题型及复习范围。
  先分析一下中国古代文学科目,它大体上分为三大块:古代文学史、古代文学批评史和文献学。古代文学史的自然不必说,这是重点中的重点,大家一定要在复习中占用将近一半的精力来对付古代文学史科目,不仅因为考试中它占的分值多,地位重要,更因为它也同时是我们研究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史的基础。对文学史的感性认识越强烈,在涉及到一些纯理论的时候几乎就不用再绞尽脑汁去理解某句话到底说了什么意思,而是能够非常明显地一下子抓到问题的本质,这就产生了与教材上的理论表述“共鸣”的效果。在这里我想要说的是一个趋势:古代文学史正在朝着越来越难的方向发展。所谓“难”,主要是三层含义,一是综合性更强,二是更加灵活,三是知识点的考察更加细致。在2015年的考题中,处处可见的是对论述前提的限制,比如要求“简述唐五代词的发展演进过程”,如果仅仅考大家宋词的演进过程,无疑问题就要简单多了。另一道题“从叙事结构角度,简述《三国演义》结构的特色”,如果在复习的过程中对什么是叙事结构这样的问题没有搞清楚,根本无从答起。像这样的问题,不是整理和背诵知识点就能搞定的,更多的是要熟稔文学史写作的一套术语和惯例,从文学史写作的高度去把握这个问题。进一步明确地说,古代文学科目的命题是怎么样命的呢?比如我是导师,我会从我平常关注的问题中进行选择,使用我常使用的话语模式来发问,如果考生的答案与我的话语模式扣合住了,那么得分自然就高,如果能注意到我没有注意到的点,哪怕很小的一点,我都会非常欣喜。而不是说,我是导师,我去翻一翻文学史教材,根据书中的现成问法去命一道题要求考生默写出来答案。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取消参考书目的举措就全然没有必要了。这门考试中,凸显出来的另外一个趋势是:对古代文论的重视。第一大题的材料我们就不说了,仅仅看名词解释题,6道题目中有3道题目涉及到了古代文论的内容,即“赋诗言志”、“不平则鸣”和“假事真情说”;简答题中要求解释“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论述题中又有孟子“知言养气”、“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说的内在理路说明。从问题本身,到题目的问法,都是非常典型的南开风格。可以给大家一个非常好用的技巧,让大家在涉及到文学批评的问题时夺人眼球,那就是可以对南开古代文学专业的思想史研究稍加留意,这是南开特色,也是体现南开认同的利器。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作品的问题,关于作品的多少,作品的重要性等问题,大家自己来把握,我这里只是强调它的重要性。在所有的简答和论述题中,都要求“结合具体作品”。算上作品选的话,确实需要看的书太多了,但是没办法,考试就是这样,如果想要在考场上顺利,那就必须在复习的过程中吃够足够的苦。

  再来分析一下文学基础。文学基础科目考察的内容广泛,包括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和外国文学欧美部分。题型分为词语解释、简答、文本赏析和论述四类,其中多数是选做题,名词解释是七选五(有时会是六选五),简答是四选三(或是五选三),赏析是二选一,论述是四选二。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均要求必须在四门科目中选择三门,赏析一般是在古代文学作品和现当代文学作品中选择一题,论述可以在四门中随意选择两门。总结起来:考生必须在四门科目中选择三门进行重点复习,至少是两门半(其中一门不需准备论述题)。对于咱们古代文学的考生而言,古代文学自然是必选的。另外,文学理论我建议大家选择,因为虽然学起来枯燥,但是它的理论性非常强,很有条理性。对于提高大家的逻辑思考能力帮助很大,顺便还可以检验大家对古代文学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如果对古代文学的认识足够深刻,很多理论便能一眼看明白,有的地方非常有心得,同时有的地方你会觉得它说的并不对。总之,这样古代文学和文学理论便可以相互参照着来学习,既起到一个调节心情的作用,又能够保证两门科目的学习效果。从答题的角度来说,文学理论一直是命题比较固定的学科,只要理解了背会了,分数拿起来没有任何难度。只不过今年这个趋势出现了新变:为了配合考试大纲里的一句话:“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文学问题、关注文学研究动态的能力”,而出现了一道这样的题目:“文化研究是文学研究的合理拓展还是越界?谈谈你的看法”。不过总体上来看,复习文学理论的性价比还是挺高的。另外的一门选择现当代文学或者选择外国文学都是可以的。我当时选的是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重点背了一下,可惜简答题没有碰上,所以当年的文学基础还是考的有些遗憾的。关于具体的复习方法,我将在下面讲到。

三、复习时间的安排

  通过上面的长篇论述,大家应该对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考研情况有了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那么下面我们有必要来进入下一个话题,这也是大家非常关切的,就是复习方案的制定和时间的安排。现在己然进入3月,万物都复苏了,考研的同志们也该醒醒了。最起码学校和专业应该最终定下来,并且下定为之奋斗的决心,不能再中途换学校,否则后面时间肯定是来不及的。3月份,参考书目和其他相关的资料应该准备起来的了,同时开始背英语单词,一切都要从基础开始做起。

  这里再插一个大话题,就是整个考研复习应该什么时候准备。有的同学听到一种说法,不要那么早开始准备。我说:必须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确实如果开始的比较早,复习到后期可能会疲累进而产生懈怠,但是出现这样的问题不是因为开始的太早,而是因为复习节奏没有把握好,出现问题后状态没有调整过来。大家可以避免前期用力过猛,循序渐进的最好,切莫一说考研立即跃跃欲试瞬间进入学霸模式,而后逐渐松懈,进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产生厌学情绪一蹶不振。刚开始可以稳稳的,把该了解的信息掌握好,该搜集的资料准备好,然后指定一个比较长期的规划,稳步执行。文学说到底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学科,很多东西都是在不经意间感知到的,保持一颗平常心,没有必要搞得如临大敌一般。适当的明白任务艰巨,只要身在践履,不断向前就可以。

  基本上我把整个复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3月到5月底,作为基础复习阶段;第二阶段从6月到10月底,作为重点突破阶段;第三阶段从11月到考前,最为冲刺阶段。可能这样的划分大家太熟悉了,但是确实有效,事实上无数考研成功的师兄师姐也都是这样安排的。

  基础复习阶段,大家的主要任务是把参考书目从头到尾看一遍,不需要太较真,就像看小说一样把它扫一遍,遇到不明白的术语或者句子可以在下面划道线标示出来,留待第二遍复习时解决。这一遍不需要做笔记,因为此时做的笔记只能是抄书,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一下。到后面这样的东西是完全无用的,零零散散的句子对考试意义特别有限,考试要的是一套完整的论述体系和知识结构。但是并不等于这一遍没有任务,一方面要培养起兴趣来,尤其是对文学理论,可以先看文学史和作品选,在有了一定的作品积累的基础上,可以开始试着去理解文学理论的枯涩语句。同时要在不长的时间内通过整观参考书目,达到在脑子中构建起比较明确的知识框架的目标,不需要清晰,但是需要感性地明白,今后要学的是一些什么样的东西,一些最重要的知识点要能够识别出来,明确知识体系是什么样的。

  关于英语,可以主要学习单词和长难句,至于有的同学一上来就开始做阅读模拟题,我个人不怎么推荐。这是绝大部分同学都会经历的一个过程,但是其实是不需要进入的一个误区。为什么呢?因为这时期的基础不过关,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是做了模拟题对了答案,也只能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模拟题的难度和考研英语不是一个级别,换句话说,即便是模拟题都做对,也未必做得对考研英语的真题。反而,有些模拟题本身质量存在问题,命题思路和分析思路都和真题不对路,这样的话,做的越多,后面矫正起来越困难。如果感觉实力够了,就直接去做真题,如果感觉实力不够,模拟题做了也白做。有些激进了,但是事实就是这样。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大神,用很短的时间完成别人很长时间都做不到的工作,复习三四个月,英语80多分,为什么?因为力量用对了,好钢全部用在了刀刃上。还有的同学舍不得做真题,总喜欢留着,想要通过模拟题做熟练了再去做真题。这也是不可取的,因为考研的总复习时间本来就非常紧张,往往等到把模拟阅读100篇做完的时候已经8月份了,这时候开始再做真题,做不了几遍的,很难达到熟悉的程度。反而一开始那些就拿真题练手的同学,已经可能非常熟练,到最后不要怕真题练得熟,越熟越好。这个时期如果政治报班了,可以跟着辅导班一起学,如果没有,可以先不看,留到暑假开始。

  进入第二阶段,整个考研最困难的一段日子来临了,天气燥热,人心惶惶。不少人会在这个时期放弃,或决定工作,或决定保研,或决定换学校,能坚持下来的已经算是意志坚定的一批人,能每天坚持上自习的也已寥寥。恰恰,人跟人之间的差距就差在了这个时间段的努力。这个时期的专业课应该进入全面的攻坚时期,把不懂的知识点全部搞懂,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尝试着以教材作者的角度入手,去思考为什么章节的布局要是这样的,在论述一个问题的时候为什么是从这几个方面去讨论,还有没有其他作者没有想到的方面。当然这是一个比较高级的阶段了。在这之前,还需要把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多维联系理清楚、串明白。你可以按照不同文体来进行划分,也可以按照不同时期来进行划分,甚至可以按照不同作家这样的一个一个具体知识点来划分,最后把它串联起来。这样的具体方法的演练,我在终极笔记中已经有说明,此不赘述。还是上面说的,这个阶段一定要把文学史由死变活,变成自己的能力。同时,这个时期政治应该开始复习了,初期主要过知识点,做选择题即可,这里由于我们的重点是专业课,从略。

  第三阶段的重点有两个。一是研究真题,一定要找到历年真题的命题规律、命题重点、命题风格,从中可以总结出非常有意义的内容来,对后面的复习和备考非常有用。关于真题的研究和做法,我这里整理了2008年古代文学的详细答案以及其他注意事项等说明文字,今年有可能的话会更新到2015年的。二是要重新回归课本,看看是否有遗漏的知识点,做好查漏补缺的工作。最后的最后,千万不要忘记,把2016年最新的考试大纲看一遍,因为考点很可能又一次在上面已经有所提示。然后,2016年的考研,亲爱的学弟学妹们,就看你们的了。

  码字不易,写到这里,已经头昏眼花,最后一部分显然已经写得不尽如人意。有缺憾是必然的,也不是追求完美的人。能想到的问题都已经有所交代,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最后,祝各位复习顺利,圆梦南开。 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研心得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用。
考研成功=学习方法+努力+好心态+少量运气,希望我的经验能给来年的同学们一点启示。唯一声明:切莫生搬硬套,没人能代替我们脚踏实地地看书,没人能代替我们通过不断摸索琢磨出最适合自己的路线。

  (一)怎么看作品?如何更有效率、更有条理地记忆文学史

  其实“如何读文学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如何更好地记忆文学发展史”。因为,我们要以文学研究者的角度来分析作品,以鉴赏者的眼光来赏析作品,而文学史教材就是以如此的角度和眼光写出来的。

  1 注意作品的形式
  有一类考题就是关于文学体裁的。如:拟话本小说的形式特点,章回小说的形式特点,诗与词的形式异同,杂剧和传奇剧的形式比较。这类问题教材里都有,但是死记硬背绝对头疼,如果在读杂剧、传奇、拟话本小说……时结合教材来看不同文学体裁的形式特点,这类知识点的记忆就会轻松不少。

  2 注意叙事类作品的情节
  看情节不是指看热闹。论述题如果考戏曲或小说,举例时就有可能要提到重要情节,因此想研究文学的同学要养成好习惯,在看叙事类作品时,注意哪里是重要情节,——故事转折处、体现人物性格的情节、蕴含作品主题的情节、强烈凸显作者写作风格的情节。打动你的细节也可以写到笔记上。你看文学史教材里讲解小说的章节里是怎么举例子的。如果学者看小说都看热闹,不注意细节、不分析每个情节在表现主题和人物个性等方面有和作用,文学史就写不出来了。

  3 注意人物
  对叙事类作品的人物可以从好多个角度来进行思考。如,出身、阶级属性、性格特点(是性格较单一的还是矛盾复杂型?性格是否有发展?)、与相似人物的比较、此人物如何表达作品的思想倾向、作者对此人物的态度是同情还是批判还是赞扬,等等。

  4 注意作者的写作特点
  啥风格、爱用啥修辞、文体特点、语言(浅近文言、深奥文言、文白夹杂、流畅白话、韵文与散文的运用……)

  5 特殊因素
  如《儒林外史》中的讽刺、《西游记》中的魔幻思维

  6 结构
  直线、双线、网状、特殊结构(《西游记》是串字结构、《儒林外史》是珠串结构)……
  总之读作品要边读边思考,把作品中的各种要素与文学史教材做关联。

  (二)教材以外的文学研究著作与论文的选读

  1 只读参考书目里指定的文学史教材恐怕是不够的,要再找些书来读。
  在选读这种理论类书籍的时候,要记得你是在备考,没时间什么都读,建议选择了一些条理清晰、语言浅近、能提供给你教材之外内容的适合备考的书籍。
  比如,复习明清小说的时候,可以去图书馆里小说研究那一块找书,比如我从我借过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明清小说名著导读》。如果你在复习宋词,你就去看看类似“宋词入门”这种题目的书,比如胡云翼等名家的词学著作。找书的时候,看看目录,翻翻内容,就可以看出这本书的内容是否适合备考,如果你一看书里面出现的概念都太高深,就先别看了,等你考上研究生再看。具体的书目,我没有太多可推荐,怕推荐出来就是固定的条条框框,容易误导一些天真的同学,而且没有哪本是非读不可的,大家根据自己所能利用资源的条件来自行借读或购买就可以了。

  2 还可以看一些作品类书籍的“前言”。
往往一些不朽名著有不同出版社出版的不同版,有些版本里会有研究者写的前言,这种前言里往往会对作品的非常精准的评价与分析以及研究现状,还有特定体裁的作品合集里研究者写的前言会把这类体裁作品的发展脉络梳理一遍,比如你借一本古代戏剧集,前言里就可能有对中国古代戏剧发展脉络的梳理。这些可以作为对南开版《中国文学发展史》的补充来看。

  3 另一种大有裨益的选择是读论文。
  多数高校的内网都可以免费下载中国知网等网站的学术论文,在校生一定要好好利用这个条件。选读论文的标准和选读书籍差不多,能帮助理解教材即可,不必读很艰深或研究对象太偏的论文。比如,你看,这篇论文是讲《文镜秘府论》的,那篇论文是论金瓶梅和红楼梦人物对比的,你当然要看后一篇。

  4 有的同学问我,是不是要读一些南开大学研究古代文学的老师们的书和论文。
  当我备考四处寻求经验之际,也看到过类似的一些建议,但是从我自己的感受来讲,这些书和论文对备考的帮助并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大,选读的时候最好也按上文提到的选读标准来选读就是了,如果没时间看,不看也罢。同学们也不用在意哪个老师研究了什么所以这一块就容易出题——你想啊,本科阶段学生能学的东西是有限的,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题年年都出,肯定是把有限的内容换了面目翻来覆去地出题,没有哪一块的内容是格外特殊经常出现的。同学们要明白这一点:参加考研的学生是本科生毕业生,不是硕士博士更不是学者,古代文学领域里也许有无限研究空间,但是出题人不会把任何难度、任何角度的题目都拿出来考你,能出的题都是在本科生的能力之内的,考生要做的就是踏踏实实复习而已。

  5 又有同学问了,答题的时候是不是要写自己的观点,或者写些特定学派的观点啊?
  也许老师喜欢有自己想法的考生,也许老师看了跟自己观点一样的回答会给分更多——其实这样想就想多了。关于“自己的观点”和“特定学派或学者的观点”,我从我自己的学习和答题经验来看,我们这个考试没有很多让你发挥自己观点和特定学派的空间,你看题就知道了。而且有时候你以为自己有了好想法,其实你的想法已经早就被学者们写过了。就算我不这么说,你到复习到一定程度也就自己发现了。考研考的是基础,基础的古代文学知识,往往都没啥争议。等你学成了大儒,才能在更高深的层次上,真正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是这么说,并不是打击你,让你死记硬背。其实,复习阶段,只有充分思考,对作品和教材有想法,才能学得更好,即使提不出什么全新的观点,能和古今学者的观点暗合也算很大进步。

  总之,所谓备考,最主要的就是把教材上别人的写作成果吃透,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储备,并在答题时以自己的思维方式、自己的语言流利地、有条理地写出来。

  6 补充一个关于教材的问题。
  有人问教材除了读参考书目里指定的两套,还要读别的否。我的建议是,没时间的话,不读也可。有时间的话,读重点章节也可以。因为考卷上的题分两种——文献题和名词解释题是细节题,这种题再细节再偏门也往往不会超出南开版教材的范围,但是简答题和论述题是要答得比较丰满的,多看不同的书,累积各种说法,有助于把大题答得丰满。

  (三) 有的同学问教材看几遍,如何做笔记之类的问题。
  这其实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不二法门,每个同学都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安排时间、决定次数、整理笔记。我只是简单说一下我的复习过程,给大家一点点启发。

  1 看教材次数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这套书我前前后后看了三四遍。
  第一遍是从七月上旬到八月末。第一遍相当重要,我头至尾冷读一遍,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脉络,熟悉书中出现的各种概念、细节,只是对整套书熟悉一下,没有刻意去记忆,只是能记住多少算多少。也对一些重点章节做了粗略的笔记。
  第二遍巩固,进一步熟悉教材。我从来不喜欢刻意背书,而是习惯于把书看懂、看熟,遇到很小的细节也不要放过——因为几乎每年古代文学试卷上的名词解释一题里都会出现一到两个偏门的题目,比如《元曲选》、《花部农谭》、“文质半取,风骚两挟”、“乌台诗案”,如果看书的时候看到生僻的概念、历史事件、文献就记在笔记上,那么遇到很生僻的题就不怕了。经过以上两遍复习,我再也不是当初那个看真题一道不会只认识人名的小孩了。
   第三遍和第四遍——其实我也不知道是几遍,因为在这个阶段我就不是从头至尾地读教材了,而是分专题(如中国诗歌史,中国小说史)来学习,并且更加注意各章节之间的联系。当你对书上内容理解再理解,记忆就容易多了,最后20天再才找不熟悉的知识点背一下,所谓“查缺补漏”,押点题啥的——然后我就考试去了。

  2 笔记
  看书当然不能不动笔,但是并不是说你一定要做一整套一节不落的笔记,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和习惯来。逻辑能力和记忆能力强大的人甚至能直接中构筑一栋笔记大楼——不管你怎么写笔记,最终知识是要条理清晰地存在自己的大脑里才算数的。
  做笔记的过程也是个加深印象的过程,所以自己做笔记比看别人笔记要好——这是大家都懂的。但是,有的人为笔记而笔记,做起笔记来不亦乐乎,好像忘了笔记的目的是更好记忆知识,那就不行了。笔记也是可以做得很少的,有的人看别人的笔记帮助自己记忆,有的人在书上做极简的笔记,都是可以的,只要能记住,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独特方式。啰啰嗦嗦说这么多,可能是因为我自己没好好做笔记。

   (四)  所谓“重点”与“非重点”的问题

   我们常常说什么“重点”、“非重点”,其实不如叫“大知识点”“小知识点”,中间也不妨插一个“中知识点”。
   大知识点,能出论述,简答,文献,名词解释,所以当然是重中之重,复习时既要理解得深刻,也要广泛联系相关联的知识点,以求广度。
   小知识点,如小作家、小作品、小流派小团体小现象,或虽然意义重大却没法给本科毕业的考生出题的一些书籍、概念。这种知识点就只好出文献题或名词解释,不需要费太多精力深挖。
   中知识点,就有些模糊了。我把那种能出小题和简答但不能单独出一道论述题的题叫作中知识点。比如鲍照、曹操、述行赋等。
   如何区分这些分量不同的知识点或知识链,有的人复习到一定程度就自动体会到了。但是有的同学知道李白杜甫陶渊明四大名著之类的独自成章节的必然是重要知识点,但是对不大不小的知识点就觉得迷惘。我认为所谓中知识点可以概括为有以下几种特征:
   1 艺术成就相对较高
   2 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的作家、作品、流派
   3 某一时期、体裁、文学现象中极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体裁
   可能还有别的,但是我一下也想不起来。其实还是需要复习到一定程度自己体会的。要知道古代文学史就是一张拼图,有的块大有的块小,又或近或远都有些联系。你看得越熟,就越容易发现,有些现象相差了几百年,但是都好相似,有些人相隔了好几代,但是有传承关系,这些都需要格外留心。
以2012年古代文学题为例分析南开出题特点兼及复习策略与答题技巧:
  
  一名词解释
  
  1文质半取,风骚两挟
   “文质半取,风骚两挟”是《河岳英灵集》里的话,《河岳英灵集》是盛唐诗歌选集。这道题算是考书中细节了,我个人认为难度中上。文学史教材中往往会在评论某一作家、某一时代作家、某一文学现象时引用中国古代学者的语言,建议大家对书中重要引言重点记忆,比如南开以前还考过“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沉郁顿挫”,要答出出处、评价对象和如此评价的原因等等。
  
  2《文赋》
  很平常的题,就算是不擅长学习古代学理论与批评的同学也要知道古代重要的文论书籍,《文心雕龙》《文赋》《诗品》《人间词话》.....
  
  3《录鬼簿》
  元代的内容其实不多,南开版文学发展史元代文论部分重点介绍了《录鬼簿》《中原音韵》。这道题在打出作者、时代、内容、学术价值之外还可以说一说明初受《录鬼簿》影响而出现的《录鬼簿续编》。
  
  4 诚斋体
  很平常的一道题,不说啥了。
  
  5神韵说
  清代王士祯的诗歌思想。
  
  6 大音希声
  先秦文史哲不分家的混沌时代,有许多哲学思想对后世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原则产生深远影响,《老子》中的“大音希声”就是其一,身为古代文学专业考生,类似的概念一定要知道。
  总结:总的来说南开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并不难,但每年都有一到两个比较偏门的,有可能是古代文献,也可能事文学理论中的概念或不太有名的文学流派、文体,同学你备考的时候要有一双锐利的眼睛,看书时看到比较陌生的小细节要不嫌麻烦地记下来,比如你读到“庄子”一课时如果注意了“重言”“卮言”“寓言”,那么考卷上出现“庄子三言”这道题你就不会吓到了。我还可以举出一些例子,看你们知道不,“武功体”“《曲品》”“心斋、坐忘”——诶,这几个真的好琐细,不会考吧,但是也不一定啦。也可以上网下载一些比较全的名词解释文档,但不要全看,只查找有没有非常偏门的,不要花太多时间,影响到复习更重要的东西就得不偿失了。
  
  二、简答
  
  1 以《史记》和《左传》为例谈史传文学如何以言行描写人物。
   此题我没选答。建议在备考时要注意同类型作品的比较或联系,《史记》和《左传》都是史传文学,复习的时候可以给自己出些类似的题,如《左传》和《战国策》在某方面的比较、《史记》和《汉书》在某方面的比较,把不同知识点联系起来记忆能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所学知识。尽管类似的作品似乎很多很麻烦,但是如果你仔细复习过就知道,从先秦到汉代的史学作品,富有文学色彩的就这么几部。
  
  2 结合作品谈曹植五言诗的在诗歌史上的作用。
  曹植是魏晋时的重要作家,教材上很详细地介绍了他诗歌的艺术特点,但是只知道书上那一节的内容还不够,这题问的是他的五言诗在诗歌史上的作用。答题思路如下:首先,曹植主要的诗歌作品就是五言诗,他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作家,不用考虑他有没有什么四言诗、七言诗、赋,不要答跟题目没关的东西。第二,要了解整个中国诗歌体裁的发展历史,从诗经中的四言诗,到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成熟、七言诗初起,再到唐代五言律诗、七言律诗成熟。第三,把教材上曹植的诗歌艺术特点与他所处时代和稍后时代诗歌的发展联系起来。
  
  3 李白绝句的艺术表现特点。
  这个是不是太简单?其实我自己在考场上都不记得书上怎么写的,自己临场发挥。我们从幼儿园时期起就会背一堆李白的绝句了,当你读完大学,就该有能力用专业的语言去分析其中的艺术性。《静夜思》是好诗一首,《望庐山瀑布》也是好诗一首,但是如何好呢?这首诗里的这句和那首诗里的那句似乎有同样风味,可以归纳成什么特点答出来呢?你在考场上会有类似的思维过程,即使遇到更难的一些陌生的题目,也可以以一定的思考过程转化成自己会答的题目。要答得专业,最好还要有一点诗意。
  
  4 秦观词的艺术表现特点。
  和第三题一样,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考的是基本功,不需要大量知识迁移,只要熟悉了作家作品就比较好答了,这样的题也提醒我们,有时简答题能很像诗歌鉴赏题。
  
  5 简述“临川四梦”的内容思想。
  注意这道题考的是“内容与思想”,所以千万不要答成艺术特点。书上对临川四梦每一部都有介绍,考生还可以联系晚明社会思潮来答。
  
  6 谈谈《西游记》“寓庄于谐”的特点。
  像《西游记》这样的重要小说,考生最好多看一些相关的论文和著作,也要充分体会文本。这学期看了Mr 陈洪的《浅俗之下的厚重——小说•宗教•文化》,里面提到了《西游记》等小说中的宗教描写,阐述了此类小说如何把神圣的宗教写出世俗色彩,当然实际上《西游记》的寓庄于谐不仅在于宗教描写,还涉及到人物形象、讽刺时世等。只看过电视剧的同学一定要看一看原著,哪怕只是看几章,考题里面关于《西游记》的题绝对是看电视剧不能知道的。
   古典名著里的长篇小说很容易出简答和论述,建而且出题角度很灵活,建议同学们阅读作品(没时间就读经典章节),多看相关论文和著作,但是不要找太高深的东西来读,因为研究生考试毕竟考的是基础,出题角度在灵活也不过是比较、艺术特点、思想内容、影响与历史地位等常见命题。
  
  三、论述(五选二)——本人忘了一道题目
  
  1 《庄子》中“得意忘言”说的文学思想意义。
   论述每年必有一道文学理论与批评方面的题,已经连续n年出先秦某一哲学或文学观念的文学思想意义了,注意啊!很容易押题啊!
  
  2 结合诗例论述韩愈诗歌特色及其在诗歌史上的影响。
  此题分两部分,一是韩愈的诗歌艺术特色,而二是影响。答韩愈诗歌艺术特点是容易的,书上有现成的,但是要答影响的话必须对整个诗歌史脉络、源流、师承有大体把握,和简答里曹植那道题一样。这道题很经典,因为我个人觉得一般不会把这道题里的韩愈换成李白出题,因为涉及到“影响”,李白那样的天才是很难被模仿的。钱钟书说过唐诗不一定是唐朝人写的诗,宋诗不一定是宋朝人写的诗,其实韩愈是唐朝一位写“宋诗”的诗人,他是宋诗的先驱,杜甫、白居易也是唐朝的宋诗诗人。
  
  3 欧阳修散文的艺术特色。
  很直白很直接的一道题。我有点怕散文,所以感觉答不好,就没选。
  
  4《儒林外史》在中国古代小说艺术发展史中的独特价值。
  关于明清小说,我向同学们推荐下鲁迅的《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国小说史略》是文言的,而这部书白话,更容易消化),如果你读过类似的书,答这样的题就如鱼得水了,不怕没话说。还要注意,答题要审好题,找好答题的角度。这道题只问在小说艺术发展史中的独特价值,《儒林外史》主要独特在结构、讽刺艺术、语言三方面,我答题时就答了这三方面就写得够多了,还引用了写鲁迅的话。 通过考研报录比,可以知道一个学校的竞争难度和录取概率。如果一个学校的报录比很高,说明这个学校的报考人数很多或招生人数很少,竞争很激烈,难度较大。通过观察每年学校的报录比,这个知道学校历年的考试难度,如果报录比低了,也能侧面反映出该学校好考起来了。故报录比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在报考前,一定要了解该院校或单位往年的报录比,然后结合自身实际能力,决定是否选择考取此院校或单位。现提供该校部分年份报录比,更多南开大学考研资讯或专业课资料购买可以咨询秦学姐微信 xyue1021  QQ 2267347251 ,韩学姐微信kaoyan5201  QQ48597507。
点击进入:
2016年南开大学考研报录比
2015年南开大学考研报录比
2014年南开大学考研报录比
中国古代文学 [050105]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南开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文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5]文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1]中国语言文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先秦至南北朝文学
02唐宋文学
03元明清文学
04中国小说戏曲研究
05中国文学思想史
06传统文化与文学
07词与词学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4法语或245德语
③725文学基础
④861中国古代文学
备  注:
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研参考书目官方未公布(参见下图),大家可咨询本专业学长学姐,参考其备考时的参考书目。更多南开大学考研资讯或专业课资料购买可以咨询秦学姐微信 xyue1021  QQ 2267347251 ,韩学姐微信kaoyan5201  QQ48597507。

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2017年研究生招生简章考研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 2017

招生人数:未公布

专业代码050105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复试科目或内容 初试参考书目或教材

01(全日制)先秦至南北朝文学 02(全日制)唐宋文学   03(全日制)元明清文学   04(全日制)中国小说戏曲研究 05(全日制)中国文学思想史 06(全日制)传统文化与文学 07(全日制)词与词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4法语或245德语③729文学基础④872中国古代文学

 

 

备注: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 091文学院)
文学基础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四卷本) 罗宗强、陈洪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现代中国文学作品选评(1918-2003)》(A、B卷,第二版) 乔以钢等主编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年
  《外国文学名篇选读》(修订版,上下册) 崔宝衡主编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
  《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 童庆炳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中、下) 罗宗强、陈洪主编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
  《中国文学史》(四卷本,第二版) 袁行霈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2017年研究生招生简章考研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 2017

招生人数:未公布

专业代码050105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复试科目或内容 初试参考书目或教材

01(全日制)先秦至南北朝文学 02(全日制)唐宋文学   03(全日制)元明清文学   04(全日制)中国小说戏曲研究 05(全日制)中国文学思想史 06(全日制)传统文化与文学 07(全日制)词与词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4法语或245德语③729文学基础④872中国古代文学

 

 

备注:


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考试科目

专业 研究方向 学习方式 专业研究方向备注 考试科目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 01先秦至南北朝文学 (1)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4法语或245德语③725文学基础④861中国古代文学
02唐宋文学 (1)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4法语或245德语③725文学基础④861中国古代文学
03元明清文学 (1)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4法语或245德语③725文学基础④861中国古代文学
04中国小说戏曲研究 (1)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4法语或245德语③725文学基础④861中国古代文学
05中国文学思想史 (1)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4法语或245德语③725文学基础④861中国古代文学
06传统文化与文学 (1)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4法语或245德语③725文学基础④861中国古代文学
07词与词学 (1)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4法语或245德语③725文学基础④861中国古代文学

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专业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评估结果
1 北京大学 A+
2 北京师范大学 A+
3 复旦大学 A
4 华东师范大学 A
5 南京大学 A
6 浙江大学 A
7 山东大学 A
8 四川大学 A
9 中国人民大学 A-
10 首都师范大学 A-
11 南开大学 A-
12 南京师范大学 A-
13 武汉大学 A-
14 中山大学 A-
15 清华大学 B+
16 北京语言大学 B+
17 中央民族大学 B+
18 吉林大学 B+
19 东北师范大学 B+
20 上海师范大学 B+
21 苏州大学 B+
22 浙江师范大学 B+
23 福建师范大学 B+
24 山东师范大学 B+
25 河南大学 B+
26 华中师范大学 B+
27 暨南大学 B+
28 西南大学 B+
29 陕西师范大学 B+
30 天津师范大学 B
31 河北大学 B
32 河北师范大学 B
33 内蒙古大学 B
34 黑龙江大学 B
35 哈尔滨师范大学 B
36 上海大学 B
37 江苏师范大学 B
38 厦门大学 B
39 湖南师范大学 B
40 华南师范大学 B
41 广西师范大学 B
42 四川师范大学 B
43 西北大学 B
44 西北师范大学 B
45 扬州大学 B
46 中国传媒大学 B-
47 山西大学 B-
48 辽宁大学 B-
49 上海交通大学 B-
50 安徽大学 B-
51 安徽师范大学 B-
52 江西师范大学 B-
53 曲阜师范大学 B-
54 华中科技大学 B-
55 湖北大学 B-
56 广西民族大学 B-
57 云南大学 B-
58 兰州大学 B-
59 新疆大学 B-
60 北京外国语大学 C+
61 内蒙古师范大学 C+
62 辽宁师范大学 C+
63 沈阳师范大学 C+
64 上海外国语大学 C+
65 杭州师范大学 C+
66 南昌大学 C+
67 郑州大学 C+
68 湘潭大学 C+
69 重庆师范大学 C+
70 西南民族大学 C+
71 贵州师范大学 C+
72 西北民族大学 C+
73 新疆师范大学 C+
74 海南师范大学 C+
75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C
76 吉林师范大学 C
77 浙江工业大学 C
78 温州大学 C
79 华侨大学 C
80 中国海洋大学 C
81 济南大学 C
82 中南民族大学 C
83 湖南大学 C
84 广西大学 C
85 西南交通大学 C
86 西华师范大学 C
87 云南师范大学 C
88 青岛大学 C
89 三峡大学 C
90 天津外国语大学 C-
91 渤海大学 C-
92 延边大学 C-
93 同济大学 C-
94 南通大学 C-
95 鲁东大学 C-
96 河南师范大学 C-
97 海南大学 C-
98 深圳大学 C-
99 贵州民族大学 C-
100 云南民族大学 C-
101 宁夏大学 C-
102 广州大学 C-
103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C-

每一年,根据大学研究生专业的发展情况,部分研究机构会对研究生专业进行一个排名比较,此排名并不固定,会根据专业的发展情况、在国内取得的成就等不同因素综合而得,参照此排名能够对考研人在选择确定自身考研目标时取到一定的指导性意义。对照排名变动情况,可以对该专业估算,明白考研的难度等,此排名是考研人不可或缺的参考信息,下面我们会对该专业几年在国内的排名进行列举,为考研人提供考研选择考研目标提供一定的参考性帮助。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1 复旦大学 A+ 9 安徽师范大学 A 17 上海师范大学 A
2 华东师范大学 A+ 10 西北师范大学 A 18 首都师范大学 A
3 浙江大学 A+ 11 陕西师范大学 A 19 山东师范大学 A
4 武汉大学 A+ 12 南开大学 A 20 扬州大学 A
5 南京师范大学 A+ 13 南京大学 A 21 兰州大学 A
6 北京大学 A+ 14 中山大学 A 22 中国人民大学 A
7 四川大学 A 15 暨南大学 A 23 山东大学 A
8 北京师范大学 A 16 苏州大学 A 24 福建师范大学 A
 
B+等(36个):黑龙江大学、西南大学、湖南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河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辽宁大学、河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安徽大学、郑州大学、吉林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南昌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广州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青岛大学、厦门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汕头大学、浙江工业大学
 
 
B等(36个):湘潭大学、渤海大学、广西大学、宁夏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学院、西藏民族学院、深圳大学、烟台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江南大学、温州大学、漳州师范学院、山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聊城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重庆工商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学院、云南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信阳师范学院、重庆师范大学、南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鲁东大学、新疆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
 
 
C等(24个):名单略
 

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研复试内容官方未公布(参见下图),大家可咨询本专业学长学姐,咨询其备考时的复试科目。也可以在本网站搜索考研经验分享文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更多考研资讯或专业课资料购买可以咨询秦学姐微信 xyue1021  QQ 2267347251 ,韩学姐微信kaoyan5201  QQ48597507。

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2017年研究生招生简章考研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 2017

招生人数:未公布

专业代码050105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复试科目或内容 初试参考书目或教材

01(全日制)先秦至南北朝文学 02(全日制)唐宋文学   03(全日制)元明清文学   04(全日制)中国小说戏曲研究 05(全日制)中国文学思想史 06(全日制)传统文化与文学 07(全日制)词与词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4法语或245德语③729文学基础④872中国古代文学

 

 

备注:



南开大学考研分数线公布时间一般在每年的3月份左右,南开大学考研网会第一时间更新,敬请请同学们关注。更多南开大学考研资讯或专业课资料购买可以咨询秦学姐微信 xyue1021  QQ 2267347251 ,韩学姐微信kaoyan5201  QQ48597507。
点击查看:
2017南开大学考研复试分数线
2016南开大学考研复试分数线
2015南开大学考研复试分数线 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简介如下:
学科概况 :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语言文学下设的二级学科之一。本学科以唐代文学研究为龙头,别集研究、地域文学研究、佛教文学研究并重,带动其他文学研究协调发展。重视传统方法与新方法整合运用,将文学研究、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相结合。突出文学资源的属地特色,强化资料库建设,将丰厚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在古代文学领域内能掌握坚实广阔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能在学科上作出创新性的成果的专门人才。
就业前景: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就业形势并不是很理想,由于此专业研究范围比较特殊,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广泛,所以限制了此专业就业,但是此专业的毕业生在文化界有很高的地位,如果专业知识够扎实找到一份相对对口的工作也不是难事。
就业去向:
(1)适合到大中专院校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文化史的教学研究工作;
(2)适合到编辑出版、文化宣传部门从事编辑、文秘、管理工作;
(3)适合到各级社科研究部门从事科研工作。
职业规划:
参加各种编辑证考试获得相应证书。
相关职位: 文史类教研员,文化宣传,企宣专员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中国古代文学     专业代码:050105     门类/类别:文学     学科/类别:中国语言文学

专业介绍

燕山大学为例
 本学科方向依托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拥有一支较为突出的研究教学团队,经过十几年的建设,本学科方向有了长足的发展,师资充足、教学效果好、科研成果丰富,在先秦两汉文学、元明清文学方面特色鲜明,在省内具有一定的影响。目前从事本学科方向教学和研究的教师共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
 本学科方向的特色:
 1.立足于河北地域文化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重视古代文学研究的地域性特色和地方性传承,“河北文化与黄粱梦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京畿文化圈与燕赵文化传承研究”等项目紧紧围绕河北地域文化、燕赵精神建构展开,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当代发展。
 2.文献整理和文学研究创新并重的研究方法。“清代京畿地区望族与文学发展研究”,“《大清畿辅书征》与清代畿辅学术史研究”等项目均是文献和文学并重的体现。
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搜集整理和拓展。长期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通过元杂剧、明清传奇的研究,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河北当代艺术舞台的繁荣提供智力支持。

专业点分布

中国艺术研究院 北京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北京语言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外国语大学 河北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燕山大学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山西大学 山西师范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民族大学 大连大学 渤海大学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 延边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大学 北华大学 长春师范大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 黑龙江大学 佳木斯大学 牡丹江师范学院 上海社会科学院 复旦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扬州大学 苏州大学 东南大学 江南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 南京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淮海工学院 宁波大学 浙江大学 杭州师范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温州大学 绍兴文理学院 安徽大学 安庆师范大学 阜阳师范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 集美大学 闽南师范大学 厦门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 赣南师范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烟台大学 济南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聊城大学 鲁东大学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信阳师范学院 郑州大学 河南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 湖北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师范大学 湖南科技大学 中南大学 湘潭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 中山大学 暨南大学 深圳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广州大学 汕头大学 广西师范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大学 西南大学 重庆三峡学院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大学 昆明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大学 西北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西安外国语大学 延安大学 陕西理工大学 宝鸡文理学院 兰州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青海师范大学 青海民族大学 宁夏大学 北方民族大学 新疆师范大学 喀什大学 伊犁师范学院

专业院校排名

0501 中国语言文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65 所,本次参评64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48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1 北京大学 A+
2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A+
3 10246 复旦大学 A
4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A
5 10284 南京大学 A
6 10335 浙江大学 A
7 10422 山东大学 A
8 10610 四川大学 A
9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A-
10 10028 首都师范大学 A-
11 10055 南开大学 A-
12 10319 南京师范大学 A-
13 10486 武汉大学 A-
14 10558 中山大学 A-
15 10003 清华大学 B+
16 10032 北京语言大学 B+
17 10052 中央民族大学 B+
18 10183 吉林大学 B+
19 10200 东北师范大学 B+
20 10270 上海师范大学 B+
21 10285 苏州大学 B+
22 10345 浙江师范大学 B+
23 10394 福建师范大学 B+
24 10445 山东师范大学 B+
25 10475 河南大学 B+
26 10511 华中师范大学 B+
27 10559 暨南大学 B+
28 10635 西南大学 B+
29 10718 陕西师范大学 B+
30 10065 天津师范大学 B
31 10075 河北大学 B
32 10094 河北师范大学 B
33 10126 内蒙古大学 B
34 10212 黑龙江大学 B
35 10231 哈尔滨师范大学 B
36 10280 上海大学 B
37 10320 江苏师范大学 B
38 10384 厦门大学 B
39 10542 湖南师范大学 B
40 10574 华南师范大学 B
41 10602 广西师范大学 B
42 10636 四川师范大学 B
43 10697 西北大学 B
44 10736 西北师范大学 B
45 11117 扬州大学 B
46 10033 中国传媒大学 B-
47 10108 山西大学 B-
48 10140 辽宁大学 B-
49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B-
50 10357 安徽大学 B-
51 10370 安徽师范大学 B-
52 10414 江西师范大学 B-
53 10446 曲阜师范大学 B-
54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55 10512 湖北大学 B-
56 10608 广西民族大学 B-
57 10673 云南大学 B-
58 10730 兰州大学 B-
59 10755 新疆大学 B-
60 10030 北京外国语大学 C+
61 10135 内蒙古师范大学 C+
62 10165 辽宁师范大学 C+
63 10166 沈阳师范大学 C+
64 10271 上海外国语大学 C+
65 10346 杭州师范大学 C+
66 10403 南昌大学 C+
67 10459 郑州大学 C+
68 10530 湘潭大学 C+
69 10637 重庆师范大学 C+
70 10656 西南民族大学 C+
71 10663 贵州师范大学 C+
72 10742 西北民族大学 C+
73 10762 新疆师范大学 C+
74 11658 海南师范大学 C+
75 10031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C
76 10203 吉林师范大学 C
77 10337 浙江工业大学 C
78 10351 温州大学 C
79 10385 华侨大学 C
80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C
81 10427 济南大学 C
82 10524 中南民族大学 C
83 10532 湖南大学 C
84 10593 广西大学 C
85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C
86 10638 西华师范大学 C
87 10681 云南师范大学 C
88 11065 青岛大学 C
89 11075 三峡大学 C
90 10068 天津外国语大学 C-
91 10167 渤海大学 C-
92 10184 延边大学 C-
93 10247 同济大学 C-
94 10304 南通大学 C-
95 10451 鲁东大学 C-
96 10476 河南师范大学 C-
97 10589 海南大学 C-
98 10590 深圳大学 C-
99 10672 贵州民族大学 C-
100 10691 云南民族大学 C-
101 10749 宁夏大学 C-
102 11078 广州大学 C-
103 11846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C-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2017年)0501 中国语言文学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65 所,本次参评64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48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1 北京大学 A+
2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A+
3 10246 复旦大学 A
4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A
5 10284 南京大学 A
6 10335 浙江大学 A
7 10422 山东大学 A
8 10610 四川大学 A
9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A-
10 10028 首都师范大学 A-
11 10055 南开大学 A-
12 10319 南京师范大学 A-
13 10486 武汉大学 A-
14 10558 中山大学 A-
15 10003 清华大学 B+
16 10032 北京语言大学 B+
17 10052 中央民族大学 B+
18 10183 吉林大学 B+
19 10200 东北师范大学 B+
20 10270 上海师范大学 B+
21 10285 苏州大学 B+
22 10345 浙江师范大学 B+
23 10394 福建师范大学 B+
24 10445 山东师范大学 B+
25 10475 河南大学 B+
26 10511 华中师范大学 B+
27 10559 暨南大学 B+
28 10635 西南大学 B+
29 10718 陕西师范大学 B+
30 10065 天津师范大学 B
31 10075 河北大学 B
32 10094 河北师范大学 B
33 10126 内蒙古大学 B
34 10212 黑龙江大学 B
35 10231 哈尔滨师范大学 B
36 10280 上海大学 B
37 10320 江苏师范大学 B
38 10384 厦门大学 B
39 10542 湖南师范大学 B
40 10574 华南师范大学 B
41 10602 广西师范大学 B
42 10636 四川师范大学 B
43 10697 西北大学 B
44 10736 西北师范大学 B
45 11117 扬州大学 B
46 10033 中国传媒大学 B-
47 10108 山西大学 B-
48 10140 辽宁大学 B-
49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B-
50 10357 安徽大学 B-
51 10370 安徽师范大学 B-
52 10414 江西师范大学 B-
53 10446 曲阜师范大学 B-
54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55 10512 湖北大学 B-
56 10608 广西民族大学 B-
57 10673 云南大学 B-
58 10730 兰州大学 B-
59 10755 新疆大学 B-
60 10030 北京外国语大学 C+
61 10135 内蒙古师范大学 C+
62 10165 辽宁师范大学 C+
63 10166 沈阳师范大学 C+
64 10271 上海外国语大学 C+
65 10346 杭州师范大学 C+
66 10403 南昌大学 C+
67 10459 郑州大学 C+
68 10530 湘潭大学 C+
69 10637 重庆师范大学 C+
70 10656 西南民族大学 C+
71 10663 贵州师范大学 C+
72 10742 西北民族大学 C+
73 10762 新疆师范大学 C+
74 11658 海南师范大学 C+
75 10031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C
76 10203 吉林师范大学 C
77 10337 浙江工业大学 C
78 10351 温州大学 C
79 10385 华侨大学 C
80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C
81 10427 济南大学 C
82 10524 中南民族大学 C
83 10532 湖南大学 C
84 10593 广西大学 C
85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C
86 10638 西华师范大学 C
87 10681 云南师范大学 C
88 11065 青岛大学 C
89 11075 三峡大学 C
90 10068 天津外国语大学 C-
91 10167 渤海大学 C-
92 10184 延边大学 C-
93 10247 同济大学 C-
94 10304 南通大学 C-
95 10451 鲁东大学 C-
96 10476 河南师范大学 C-
97 10589 海南大学 C-
98 10590 深圳大学 C-
99 10672 贵州民族大学 C-
100 10691 云南民族大学 C-
101 10749 宁夏大学 C-
102 11078 广州大学 C-
103 11846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C-

数据来源: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2007年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学校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1 复旦大学 A+ 9 安徽师范大学 A 17 上海师范大学 A
2 华东师范大学 A+ 10 西北师范大学 A 18 首都师范大学 A
3 浙江大学 A+ 11 陕西师范大学 A 19 山东师范大学 A
4 武汉大学 A+ 12 南开大学 A 20 扬州大学 A
5 南京师范大学 A+ 13 南京大学 A 21 兰州大学 A
6 北京大学 A+ 14 中山大学 A 22 中国人民大学 A
7 四川大学 A 15 暨南大学 A 23 山东大学 A
8 北京师范大学 A 16 苏州大学 A 24 福建师范大学 A
 
B+等(36个):黑龙江大学、西南大学、湖南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河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辽宁大学、河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安徽大学、郑州大学、吉林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南昌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广州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青岛大学、厦门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汕头大学、浙江工业大学
 
 
B等(36个):湘潭大学、渤海大学、广西大学、宁夏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学院、西藏民族学院、深圳大学、烟台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江南大学、温州大学、漳州师范学院、山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聊城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重庆工商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学院、云南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信阳师范学院、重庆师范大学、南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鲁东大学、新疆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
 
 
C等(24个):名单略
    2015-2016年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学校排名
排 名
学校名称
星 级
开此专业学校数
1 复旦大学 5★ 154
2 南京大学 5★ 154
3 北京大学 5★ 154
4 北京师范大学 5★ 154
5 四川大学 5★ 154
6 南开大学 5★ 154
7 华东师范大学 5★ 154
8 武汉大学 5★ 154
9 首都师范大学 4★ 154
10 中山大学 4★ 154
11 陕西师范大学 4★ 154
12 浙江大学 4★ 154
13 西北师范大学 4★ 154
14 南京师范大学 4★ 154
15 中国人民大学 4★ 154
16 华中师范大学 4★ 154
17 广西师范大学 4★ 154
18 暨南大学 4★ 154
19 安徽师范大学 4★ 154
20 浙江师范大学 4★ 154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法语或(241)德语 ③(617)中国古代文学
④(852)古代文学专业基础
 
中国古代文学考研参考书:
1《中国文学史(新著)》 章培恒等 上海文艺出版社
2《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 王运熙等 复旦大学出版社
3《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朱东润 上海古籍出版社
4《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朱东润 上海古籍出版社
5《文学理论》 [美]韦勒克等 北京三联书店
6《现代西方美学史》 朱立元 上海文艺出版社
1、齐鲁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复习辅导与习题集
2、上海古籍《古代文学三百题》
这两本书都很好,尤其是第一本,配套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就业方向: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介绍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语言文学下设的二级学科之一。本学科以唐代文学研究为龙头,别集研究、地域文学研究、佛教文学研究并重,带动其他文学研究协调发展。重视传统方法与新方法整合运用,将文学研究、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相结合。突出文学资源的属地特色,强化资料库建设,将丰厚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
中国古代文学就业方向
就业前景: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就业形势并不是很理想,由于此专业研究范围比较特殊,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广泛,所以限制了此专业就业,但是此专业的毕业生在文化界有很高的地位,如果专业知识够扎实找到一份相对对口的工作也不是难事。就业去向:(1)适合到大中专院校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文化史的教学研究工作;(2)适合到编辑出版、文化宣传部门从事编辑、文秘、管理工作;(3)适合到各级社科研究部门从事科研工作。职业规划:参加各种编辑证考试获得相应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