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国际关系研究生分数线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南开大学考研分数线、南开大学报录比、南开大学考研群、南开大学学姐微信、南开大学考研真题、南开大学专业目录、南开大学排名、南开大学保研、南开大学公众号、南开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南开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南开大学国际关系研究生分数线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信息,包括复试分数线和录取分数线。因为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直接就决定了考生需要考取考多少分才能达到成功被院校录取的一个最低标准,这也是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的一个奋斗的目标和计划的基准。另外,考研分数线也是考生在前期择校、择专业的一个判断依据,如果考研录取分数线过高的话,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考生就会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可以进行自我衡量能否达到最低分数的要求而进行合理的选择。如果南开大学国际关系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尤其是历年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相对而言较低的话,对于考生来说成功的几率就会比较大,备考过程也会相对的容易。考生获取南开大学国际关系分数线的途径有很多:学校研究生官网上通常会有详细的历年分数线情况,考研网站、论坛上也会有相关的资源。考研派的中就为大家总结了详细的南开大学国际关系考研录取分数线分数线情况,以供大家选择使用。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国际关系的研究生。【手机访问

Add 南开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考研派的考研频道内含有大量优质的课堂讲义真题资源,欢迎考生前去查询和购买。
关注微信公众号:【考研派之家】,了解第一手考研资讯,免费领取考研学习资源。

南开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考研录取分数线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信息,因为研究生录取分数线直接就决定了考生需要考取考多少分才能达到成功被院校录取的一个最低标准,这也是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的一个奋斗的目标和计划的基准。另外,考研录取分数线也是考生在前期择校、择专业的一个判断依据,如果考研录取分数线过高的话,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考生就会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可以进行自我衡量能否达到最低分数的要求而进行合理的选择。如果南开大学国际关系考研录取分数线(尤其是历年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相对而言较低的话,对于考生来说成功的几率就会比较大,备考过程也会相对的容易。考生获取南开大学国际关系分数线的途径有很多:研究生官网上通常会有详细的历年分数线情况,考研网站、论坛上也会有相关的资源。考研派的中就为大家总结了详细的南开大学国际关系录取分数线情况,以供大家选择使用。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国际关系的研究生。

南开大学国际关系考研考试科目

南开大学国际关系研究生考试科目

专业 研究方向 学习方式 专业研究方向备注 考试科目
030207国际关系 01国际关系理论 (1)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45德语③740国际关系概论④890国际关系史
02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1)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45德语③740国际关系概论④890国际关系史
03当代国际关系 (1)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45德语③740国际关系概论④890国际关系史
04国际政治经济 (1)全日制 研究方向04-07为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和格拉斯哥国际合作项目招生,不允许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和国防生报考。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45德语③740国际关系概论④890国际关系史
05区域政治与一体化 (1)全日制 研究方向04-07为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和格拉斯哥国际合作项目招生,不允许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和国防生报考。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45德语③740国际关系概论④890国际关系史
06国际安全 (1)全日制 研究方向04-07为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和格拉斯哥国际合作项目招生,不允许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和国防生报考。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45德语③740国际关系概论④890国际关系史
07当代国际关系(格拉斯哥) (1)全日制 研究方向04-07为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和格拉斯哥国际合作项目招生,不允许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和国防生报考。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45德语③740国际关系概论④890国际关系史

南开大学国际关系考研专业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评估结果
1 北京大学 A+
2 复旦大学 A+
3 中国人民大学 A
4 清华大学 A-
5 南开大学 A-
6 吉林大学 A-
7 华中师范大学 A-
8 中国政法大学 B+
9 天津师范大学 B+
10 华东师范大学 B+
11 上海外国语大学 B+
12 南京大学 B+
13 厦门大学 B+
14 山东大学 B+
15 云南大学 B+
1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B
17 东北师范大学 B
18 华东政法大学 B
19 苏州大学 B
20 武汉大学 B
21 中山大学 B
22 暨南大学 B
23 北京师范大学 B-
24 北京外国语大学 B-
25 山西大学 B-
26 同济大学 B-
27 南京师范大学 B-
28 湖南师范大学 B-
29 华南师范大学 B-
30 四川大学 B-
31 西华师范大学 B-
32 首都师范大学 C+
33 上海交通大学 C+
34 上海师范大学 C+
35 华侨大学 C+
36 湘潭大学 C+
37 深圳大学 C+
38 西南政法大学 C+
39 辽宁大学 C
40 黑龙江大学 C
41 浙江师范大学 C
42 中国海洋大学 C
43 郑州大学 C
44 河南师范大学 C
45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C
46 辽宁师范大学 C-
47 聊城大学 C-
48 广西民族大学 C-
49 贵州师范大学 C-
50 陕西师范大学 C-
51 延安大学 C-
52 新疆大学 C-
53 青岛大学 C-

 

030207国际关系    (115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国际关系概论与理论 《国际政治学概论》 李少军主编 上海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三版)
  《国际关系学理论与方法》 [加]杰克逊等,吴勇、
宋德星译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国际关系精要》 [美]明斯特,潘忠岐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三版)
  《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 [美]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五版)
国际关系史 《国际关系史》  刘德斌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版
  《国际关系史》  袁明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国际关系史(现代卷)》 方连庆 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版
  《战后国际关系史》 方连庆 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版

国际关系 [030207]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南开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3]法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2]政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国际关系理论
02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03当代国际关系
04国际政治经济
05区域政治与一体化
06国际安全
07当代国际关系(格拉斯哥)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45德语
③740国际关系概论
④890国际关系史
备  注: 研究方向04-07为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和格拉斯哥国际合作项目招生,不允许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和国防生报考。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国际关系     专业代码:030207     门类/类别:法学     学科/类别:政治学

专业介绍

以深圳大学为例
专业代码:030207 专业名称:国际关系 学制:3 所授学位:法学硕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要求系统掌握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分析国际问题,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毕业后能胜任教学、科研、外事及其他工作。
 研究方向:
 1、海权与国际关系:主要研究地缘政治与海权理论,探讨战后地缘政治变迁与大国崛起的关系,重点关注东北亚海洋安全格局及中国海洋安全战略。
 2、当代中国外交研究:主要研究建国以来中国国际战略环境、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以及中国对国际关系理论的贡献,评介国外关于中国外交政策的研究状况。
 3、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主要研究政府与国家形象塑造问题、国际舆论分析方法、政府危机公关研究、政府与非政府组织(NGO)关系,以及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问题、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如商人与中西文化交流、留学生群体研究、传教士与近代中国等。
 4、亚太政治与外交关系:主要研究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经济、安全关系,探讨中国的和平崛起战略与周边大国的关系,分析美国亚太战略及其对东亚国际格局的影响。5、中美关系研究:主要研究当代中国和美国各自的对外战略及其对两国关系的影响以及涉及到两国的亚太热点问题,如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等。
 导师队伍:
 本专业拥有一支高学历、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并形成了一个专业相互渗透、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本专业共有导师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1人。在这7位教师中,有博士4人,大多数教师都具有在国外工作和学习的经历,具备研究国际问题的良好基础。
 学术带头人简介:姜安,教授,深圳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东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获教育部全国高校霍英东基金优秀青年教师奖、广东省高校省级教学名师。曾主持、参加并完成多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和省教育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在《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有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CSSCI转载或收录,出版及主编著作四部。学术骨干简介:徐建华,副教授,在《世界历史》、《武汉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校级科研项目1项;曾获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
 娄亚萍,讲师,出版著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援助研究》;在《国际论坛》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国侨办青年课题1项,参与省部级课题多项。
 课程设置:
 国际政治学、当代中国外交专题研究、政治学方法研究、政治学理论专题研究。
 教学资源:
 本专业与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深圳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保持了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为我院研究生培养的高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培养特色:
 国际关系专业按照培养国际化复合型高端人才的总体要求,坚持“厚基础、宽口径、精专业”的原则,要求学生具备坚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能够分析解读国内外各类相关问题,成为具备独立科研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的应用型高端人才。
 就业方向:
 目前该专业还没有毕业生。
 对报考者要求:欢迎本科政治学专业、外语专业以及相关专业背景、具有科研兴趣的同学报考本专业研究生

专业点分布

北京师范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清华大学 外交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南开大学 山西大学 辽宁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黑龙江大学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上海社会科学院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苏州大学 南京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厦门大学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郑州大学 河南大学 武汉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湘潭大学 中山大学 暨南大学 深圳大学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四川大学 云南大学 西北大学 兰州大学 青海民族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302 政治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30 所,本次参评28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76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1 北京大学 A+
2 10246 复旦大学 A+
3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A
4 10003 清华大学 A-
5 10055 南开大学 A-
6 10183 吉林大学 A-
7 10511 华中师范大学 A-
8 10053 中国政法大学 B+
9 10065 天津师范大学 B+
10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B+
11 10271 上海外国语大学 B+
12 10284 南京大学 B+
13 10384 厦门大学 B+
14 10422 山东大学 B+
15 10673 云南大学 B+
16 1003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B
17 10200 东北师范大学 B
18 10276 华东政法大学 B
19 10285 苏州大学 B
20 10486 武汉大学 B
21 10558 中山大学 B
22 10559 暨南大学 B
23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B-
24 10030 北京外国语大学 B-
25 10108 山西大学 B-
26 10247 同济大学 B-
27 10319 南京师范大学 B-
28 10542 湖南师范大学 B-
29 10574 华南师范大学 B-
30 10610 四川大学 B-
31 10638 西华师范大学 B-
32 10028 首都师范大学 C+
33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C+
34 10270 上海师范大学 C+
35 10385 华侨大学 C+
36 10530 湘潭大学 C+
37 10590 深圳大学 C+
38 10652 西南政法大学 C+
39 10140 辽宁大学 C
40 10212 黑龙江大学 C
41 10345 浙江师范大学 C
42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C
43 10459 郑州大学 C
44 10476 河南师范大学 C
45 11846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C
46 10165 辽宁师范大学 C-
47 10447 聊城大学 C-
48 10608 广西民族大学 C-
49 10663 贵州师范大学 C-
50 10718 陕西师范大学 C-
51 10719 延安大学 C-
52 10755 新疆大学 C-
53 11065 青岛大学 C-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2017年)0302 政治学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30 所,本次参评28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76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1 北京大学 A+
2 10246 复旦大学 A+
3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A
4 10003 清华大学 A-
5 10055 南开大学 A-
6 10183 吉林大学 A-
7 10511 华中师范大学 A-
8 10053 中国政法大学 B+
9 10065 天津师范大学 B+
10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B+
11 10271 上海外国语大学 B+
12 10284 南京大学 B+
13 10384 厦门大学 B+
14 10422 山东大学 B+
15 10673 云南大学 B+
16 1003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B
17 10200 东北师范大学 B
18 10276 华东政法大学 B
19 10285 苏州大学 B
20 10486 武汉大学 B
21 10558 中山大学 B
22 10559 暨南大学 B
23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B-
24 10030 北京外国语大学 B-
25 10108 山西大学 B-
26 10247 同济大学 B-
27 10319 南京师范大学 B-
28 10542 湖南师范大学 B-
29 10574 华南师范大学 B-
30 10610 四川大学 B-
31 10638 西华师范大学 B-
32 10028 首都师范大学 C+
33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C+
34 10270 上海师范大学 C+
35 10385 华侨大学 C+
36 10530 湘潭大学 C+
37 10590 深圳大学 C+
38 10652 西南政法大学 C+
39 10140 辽宁大学 C
40 10212 黑龙江大学 C
41 10345 浙江师范大学 C
42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C
43 10459 郑州大学 C
44 10476 河南师范大学 C
45 11846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C
46 10165 辽宁师范大学 C-
47 10447 聊城大学 C-
48 10608 广西民族大学 C-
49 10663 贵州师范大学 C-
50 10718 陕西师范大学 C-
51 10719 延安大学 C-
52 10755 新疆大学 C-
53 11065 青岛大学 C-

数据来源: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2007年国际关系专业全国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1 中国人民大学 A+ 3 复旦大学 A 5 外交学院 A
2 北京大学 A 4 暨南大学 A 6 云南大学 A
 
B+等(10个):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B等(9个):辽宁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湘潭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政法大学
 
C等(7个):名单略
 
     2015-2016年国际关系专业全国排名
排 名
学校名称
星 级
开此专业学校数
1 北京大学 5★ 58
2 复旦大学 5★ 58
3 外交学院 5★ 58
4 暨南大学 4★ 58
5 上海外国语大学 4★ 58
6 清华大学 4★ 58
7 中国人民大学 4★ 58
8 华东师范大学 4★ 58
9 南京大学 4★ 58
10 厦门大学 4★ 58
11 华中师范大学 4★ 58
12 云南大学 3★ 58
13 南开大学 3★ 58
14 武汉大学 3★ 58
15 四川大学 3★ 58
16 吉林大学 3★ 58
17 中山大学 3★ 58
18 国际关系学院 3★ 58
19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3★ 58
20 北京外国语大学 3★ 58

国际关系专业考研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1法语或242德语
③718政治学原理
④833国际关系(含现代、当代和中国外交)
 
国际关系考研参考书:
《政治学导论》 杨光斌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
《国际政治学概论》 宋新宁、陈岳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
《国际关系史》(17世纪中叶――1945年) 王绳祖主编 法律出版社,1986年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李景治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当代中国外交概论》 李宝俊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
 
国际关系研究生就业方向:
从传统培养模式来看,国际政治的就业前景其实并不像一些传统的学科那样宽,因为它毕竟是一种精英教育,也不是每一个毕业生都能够毕业以后就直接进入外交部或者进入外事机构,从事高级的外交活动,这个就业面还是比较窄的。单纯从就业来说,学习国际关系是一个选择,但是就当前形势而言,就业前景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