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考研网

东北师范大学考古学考研

东北师范大学考古学考研

相关专业

东北师范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Add 东北师范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因为东北师范大学考古学专业研究生数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辅导的数量不确定,请加我们顾问的微信进行咨询和确认,抢先预订研究生,以免错失研究生辅导机会。

东北师范大学是一个不错的学校,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请各位准备报考东北师范大学考古学考研的同学注意: 东北师范大学考古学研究生录取分数线(或称考研分数线)的数据。因为每年都有不少人报考东北师范大学考古学考研,竞争激烈,所以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东北师范大学考古学研究生的考研人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 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另外考研派也会为大家东北师范大学考古学考研的参考书目、考研大纲、研究生招生咨询电话等联系方式。希望你考取东北师范大学 考古学专业研究生,考研是个孤独的事情,需要耐得住寂寞,祝愿各位考研的学生好好复习备考,来年上个985/211,实现自己的名校研究生梦想。

东北师范大学考古学考研
考古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601)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唯物史观为指导,旨在培养有道德、有知识、有见识、有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学术后备人才。
考古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应掌握考古学学科基础知识和考古专业的核心知识体系;应具备学术素养和学术道德;应具备基本学术能力,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等;学位论文符合规范,具有一定的学术创新。
二、研究方向1. 夏商周考古2.战国秦汉考古3.高句丽渤海考古4. 辽金元考古5.文化遗产保护与规划6. 博物馆研究三、学制与学分基本学制为三年,最长修业年限为五年。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 38 学分。
课程学分不低于 34 学分,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与个人研究计划 1 学分,学位论文 3 学分。
允许学生提前毕业,但最低修业年限不得少于 2.5 年,提前毕业条件如下:1.在 CSSCI 期刊上公开发表第一署名或独撰论文 1 篇以上(含 1 篇)。
2.课程学习成绩优秀率达 2/3 以上。
3. 经本人申请、指导教师同意与学院审核批准,并顺利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非全日制硕士生、跨门类及同等学力学生,不得申请提前毕业。
四、培养方式1.凡报考本学科的学生,在确定录取后,由本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指导小组提供一份经典文献目录,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阅读(至少两本)。
在第二学期的期末,学生需提交两份书面经典文献阅读报告,计 1 学分。
2.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
各专业方向根据实际情况成立硕士研究生指导小组,每个小组一般由 3-5 人组成,在配合导师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
3.根据专业和培养计划需要,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校授课,在必要情况下,鼓励学生跨专业、跨院系或到国内著名高校学习部分课程,或联合培养研究生。
五、课程学习1.课程设置课程学分不低于 34 学分。
考古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公共基础课128000MX001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60 3 2128000MX002 外国语课 80 4 1、2 学科基础课164002MXOO1 考古学理论与方法 60 3 2 须修满 9 学分。
其中“考古学理论与方法”为必修课。
164002MX002 考古学前沿问题 60 3 1164002MX003 考古学经典文献研读 60 3 1164002MX004 史学理论与方法 60 3 1 专业主干课164002MX301 夏商周考古 60 3 1 学生须在导师指导下至少选择 3 门,计 9 学分的课程。
多选课程可计入发展 方 向 课 课 程 学分。
164002MX302 战国秦汉考古 60 3 2164002MX303 隋唐考古 60 3 3164002MX304 文化遗产概论 60 3 1164002MX305 东北考古概论 60 3 1164002MX306 高句丽考古 60 3 1164002MX307 渤海考古 60 3 1164002MX308 中国古代文物概论 60 3 2164002MX309 考古学导论 60 3 2164002MX310 博物馆学概论 60 3 3164002MX311 博物馆藏品管理现代化 60 3 3164002MX312 出土文献导读 60 3 3164002MX313 考古测量与绘图 60 3 1164002MX314 考古与博物馆实践 40 2 3 发展方向课164002MX601 遗产保护规划 40 2 4学生须在导师指导下选修至少 8 学分的课程(另 1 学分为经典文献阅读报告)。
164002MX602 文物修复技术 40 2 4164002MX603 遗产管理与评估 40 2 3164002MX604 遗产经济学 40 2 4164002MX605 区域遗产研究 40 2 4164002MX606 世界遗产与旅游 40 2 3164002MX607 遗产科技保护 40 2 4164002MX608 中国古代印章 40 2 4 为鼓励学科交叉,选修其他一级学科(世界史、中国史)各类相关课程的,也可计入发展方向课课程学分。
164002MX609 中国古代青铜器 40 2 4164002MX610 中国古代钱币 40 2 4164002MX611 中国古代兵器 40 2 3164002MX612 中国古代陶瓷 40 2 4164002MX61 中国古代玉器 40 2 4164002MX614 中国古代壁画墓研究 40 2 3164002MX615 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导论 40 2 3164002MX616 中国收藏史 40 2 4164002MX617 中外博物馆比较研究 40 2 4164002MX618 文物鉴定基础 40 2 2164002MX619 数字化博物馆专题 40 2 4164002MX620 博物馆社会教育 40 2 4164002MX621 博物馆陈列设计 40 2 2164002MX622 博物馆评估与评价专题 40 2 3164002MX623 文物保护法解读 40 2 3164002MX624 东北民族民俗 40 2 1164002MX625 高句丽渤海史 40 2 2164002MX626 东北汉唐考古 40 2 3164002MX627 东北地方古代文献 40 2 2164002MX628 ※先秦史专题 40 2 1164002MX629 ※秦汉史专题 40 2 1164002MX630 中国东北地方史 40 3 2164002MX631 东北民族关系史 40 2 4164002MX632 ※先秦-秦汉出土文献导读 40 2 2164002MX633 近代东北移民史专题 40 2 4164002MX634 《尚书》研究 40 2 2164002MX635 《周易》研究 40 2 2164002MX636 《左传》研究 40 2 3164002MX637 ※战国秦汉简牍学 40 2 3164002MX638 汉唐文献研究 40 2 4164002MX639 佛教文献研究 40 2 2164002MX640 道家文献研究 40 2 3164002MX641 ※中国历史自然地理 60 3 3根据本学科专业特点,特作如下规定:(1)本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准备从事基础教育工作者,建议在研究生院开设的教师教育公共选修课或本院开设的“历史课程与教学论”中选修两门课程。
(2)硕士研究生根据培养计划需要可以跨门类或跨校选修一门相同或相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并计入发展方向课选课门数内(所选择学校与专业,要具有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相当或更高的层次与学术水准)。
学生所选择的这类课程由导师指定,并在个人培养计划中标明“跨门类课程”或“跨院校课程”。
(3)生源为跨门类或者同等学力的研究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选择 1-2 门本学科的本科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
补修课程一般不列入培养方案,但必须列入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中,只记成绩,不计学分。
(4)凡是准备报考博士研究生,或者从事学术研究的硕士研究生,可参与相关科研单位的田野发掘、博物馆实习、文物考察以及学术会议等的实践活动。
注: 其中带有※号的课程,属于其他二级学科方向开设的课程。
 2. 个人学习计划研究生个人学习计划主要由导师和研究生本人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共同制定,并提交学院备案。
具体要求如下:(1)学习计划应根据学生生源特点、学科基础程度和职业发展方向等因素,由硕士生与导师共同商议制定;(2)学习计划应具有可行性,计划中的目标,应不低于学校和院系的培养目标,根据目标设定的计划应具体详实,且通过努力,可以由个人完成。
3.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1)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研讨班、专题报告或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将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和课外读书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考核方式 采用课程考核和学业综合考核两种方式,课程考核中“史学理论与方法”为闭卷考试,其余各门课程均以课程论文为主;学业综合考核采取面试形式,每学年进行一次,主要考核研究生各类课程学习和文献阅读的效果。
六、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应该以各专业的学术史为依据,既可以选择学术述评,也可以是所选定的研究领域具有一定前沿性的实证性或者理论性专题研究,重点突出研究专题的学术性、逻辑性、思想性和理论的体系性。
根据本专业特点,鼓励学生以考古学资料为主,利用考古学理论方法进行分析、整理、研究的方式撰写学位论文,也可以通过实地调查,撰写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调研、考察报告作为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主要由研究计划、开题报告、论文进展报告和学位论文终稿四个部分组成。
1.个人研究计划学生在入学后三个月之内,应该在导师的指导下,拟定论文研究的选题范围,并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然后提交历史文化学院备案。
2.论文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一般要在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完成。
开题报告要以公开方式进行。
开题报告与论文通讯评阅的时间不应少于 8 个月。
论文开题报告审查的重点在于考查学位论文的文献与资料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论文选题定位与研究设计和分析能力。
论文开题报告合格后计 1 学分。
3.论文评阅与答辩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必须经过导师认可,并且按照学校相关规定通过专家评阅认定合格后,方可进行答辩。
学位论文的答辩应在毕业前一个月内进行。
论文答辩时,答辩小组审核的重点是考查论文的文献综述、研究设计、论文的逻辑性、规范性和体系性等方面,确认学位论文达到了硕士毕业生应该具备的水平,并表现了作者一定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素养和能力。
论文未通过者,应该修改论文,然后再次申请答辩。
两次答辩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半年。
答辩的具体要求,参见《东北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后记 3 学分。
 七、文献阅读文献阅读是学术型学位硕士培养的重要环节。
阅读和考核要求如下:(1)各专业方向学生必读原典不少于 10 本,选读书目不少于 20 本。
(2)阅读过程中须领会基本史料的价值,汲取研究成果之所长,用批判和思辨的方法,理解文献中有价值的信息,用于自身基础知识框架的建构与完善。
(3)各专业均在专业主干课中设有经典文献导读课程,在专业方向课中设有读书会课程。
学生文献阅读的成果,将以书面发言的方式,在课程中展示并供学生研讨与教师点评,阅读成果将作为课程评价的重要参数。
(4)文献阅读书目附后,供学生选择阅读。
必读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 年。
2.俞伟超:《考古学是什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年。
3.冯恩学:《田野考古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3 年版或 2003 年版。
4.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年。
5.张忠培:《中国考古学:走近历史真实之道》,科学出版社,1999 年。
6.陈淳:《考古学的理论与研究》,学林出版社,2003 年。
7.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 年。
8.文物出版社编:《新中国考古五十年》,文物出版社,1999 年。
9.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修订版),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年。
10.科林•伦福儒 、保罗•巴恩:《考古学 理论•方法与实践》,文物出版社,2004 年。
选读文献:(任选 20 本)1.钱耀鹏:《考古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年。
2.陈淳著:《考古学研究入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年。
3.苏秉琦:《华人•龙的传人•中国人——考古寻根记》,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 年。
4.栾丰实、方辉、靳桂云:《考古学理论•方法•技术》,文物出版社,2002 年。
5.陈星灿:《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1895-1949)》,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年。
6.罗伯特•沙雷尔、温迪•阿什莫尔:《考古学 发现我们的过去》,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年。
7.湖南省考古研究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年。
8.何学林:《中国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年。
9. 魏存成:《高句丽遗迹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 年。
10.魏存成:《高句丽遗迹》,文物出版社,2002 年。
11.耿铁华:《高句丽古墓壁画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年。
12.魏存成:《渤海考古》,文物出版社,2008 年。
13、《中国考古学·夏商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年。
14、《中国考古学·两周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年。
15、《中国考古学·秦汉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年。
16.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年。
17.严建强:《博物馆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年。
18.水涛、贺云翱:《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研究导引》(上下),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年。
19.赵宾福:《中国东北地区夏至战国时期的考古学文化研究》,科学出版社,2009 年。
20.赵宾福:《东北石器时代考古》,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 年。
21.北京大学考古系商周组等:《天马——曲村(1980-1989)》,科学出版社,2000 年。
22.北京大学文博学院《洛阳王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年。
23.北京文物研究所:《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1973-1977)》,文物出版社,2007 年。
24.杜金鹏、王学荣主编:《偃师商城遗址研究》,科学出版社,2005 年。
25.林沄:《林沄学术文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年。
26.四川文物考古研究所:《三星堆祭祀坑》,文物出版社,1999 年。
27.苏秉琦:《斗鸡台沟东区墓葬》,北平,1948 年。
28.滕铭予:《秦文化:从封国到帝国的考古学观察》,学苑出版社,2002 年。
29.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妇好墓》,文物出版社,1980 年。
3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张家坡西周墓地》,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 年。
31.朱凤瀚:《中国青铜器综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年。
八、本培养方案自 2017 级硕士研究生开始执行。
 
考古学 [0601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东北师范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6]历史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1]考古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夏商周考古
02战国秦汉考古
03高句丽渤海考古
04博物馆研究
招生人数: 4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60中国考古学通论
④--无
备  注: 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加试:①考古学概论②考古学史
复试科目:考古学综合
考古学专业考研科目: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63考古学基础
(各个招生单位考试科目略有不同,以上以南京大学为例)
(五)相近学科
与此专业相关的学科有: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历史文献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史。
 
考古学考研参考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编委会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中国考古学.夏商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中国考古学.两周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考古系04方向另增加参考书目
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高明,《古文字类编》,中华书局1980年
考古系06方向另增加参考书目
Elizabeth j.Reitz and Elizabeth S Wing  1999 Zooarchaeology.  2000 Cambridge Unibersity.  2001 Press. (《动物考古学》  剑桥大学出版社 1999年)
考古系07方向另增加参考书目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译,《考古学——理论、方法和实践》,文物出版社2004年
科林?伦福儒、保罗?巴恩著,强胜主编,《植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文章来源:考古学考研参考书
 
考古学研究生就业方向:
考古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大学或科研单位从事教学或科学研究工作,也可以到博物馆、拍卖行、文物商店或海关,从事文物保护、古玩鉴定以及拍卖等工作。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以下职业:
1、留校任教,从事考古学教学研究;
2、进入博物馆、考古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从事专业研究;
3、进入传媒业,从事专业记者、专业制片人等职业(像报道考古新发现、文物遗址保护相关题材新闻的记者或《探索发现》那样的栏目制片人);
4、进入艺术品投资领域,诸如拍卖行,从事文物鉴定、估价;
5、自由人,从事艺术品收藏、鉴定等。
考古学专业就业前景
职导网职场导师,某名企人力资源总监曾先生表示,这行比较清苦的,而且要耐得住寂寞,这行比较冷门,而且年纪越大越吃香,刚毕业应该会在基层煅炼不少年如果你是对恐龙,古兽感兴趣,考古学就免了,考古学主要研究的是一万年以内古人类的进化和发展,从事相关的古人类学工作,如现场发掘,化石研究等。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东北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东北师范大学报录比、东北师范大学考研群、东北师范大学学姐微信、东北师范大学考研真题、东北师范大学专业目录、东北师范大学排名、东北师范大学保研、东北师范大学公众号、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东北师范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东北师范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东北师范大学考古学考研 推荐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姐微信


加学姐微信,获免费答疑,进考研群
东北师范大学考研网由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维护,发布最新的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还提供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1对1辅导和考研真题等服务,有问题请加微信沟通。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东北师范大学考古学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购买指南 发货信息 关于我们 - 研究生兼职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