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冶金学院研究生招生

东北大学冶金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东北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东北大学冶金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冶金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东北大学冶金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东北大学冶金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东北大学冶金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东北大学冶金学院研究生招生 享受政策

有意于攻读我院研究生的营员填写《东北大学2022年攻读研究生申请表》。夏令营结束前,学院将对参加夏令营的营员进行考核,合格者按考核成绩由高到低进行排名。进入享受政策名单的人数为参加活动营员总数的85%,进入享受优惠政策名单的营员享受如下政策:

1.取得所在本科院校2022年推荐免试资格,并符合我校2022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章程相关要求,可被我校直接录取为推荐免试研究生,特别优秀者可申请直接攻博。

2.如未取得推荐免试资格,参加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相对应专业,若初试成绩达到我校相应门类的复试基本分数线,即可获得复试资格。

营员基本条件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祖国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心健康。

2.申请参加暑期学术夏令营活动的学生须为有意到我校继续深造的国内2022届优秀普通高校全日制冶金类、材料类、化工类、能源动力类、资环类等相关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A.就读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详见百度百科“双一流”)

B.就读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一流建设学科;(详见百度百科“双一流”)

C.就读学校为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非一流建设学科),且本科阶段成绩排名在前50%;

D.就读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且本科阶段成绩排名在前50%。

3. 学习成绩优秀,在学期间曾从事科技活动、参加学科竞赛获奖者或在其中表现突出者优先。

4.校外营员50人,本校营员不限名额,学院将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依据规则,择优选择。

东北大学冶金学院成立于2015年,其历史可追溯到 1923 年东北大学建校之初的采冶系。学院现有2个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10余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2007年冶金工程成为首批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冶金学院成立于2015年12月,设有冶金工程系、热能工程系、资源与环境系、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等4个系及钢冶金与资源循环研究所等24个研究所。现有专任教师215人(教授68人,副教授99人),其中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16人次,外籍全职特聘教授1人、特聘副教授1人。科学研究是研究生培养的核心要素。“十三五”期间,学院累计科研进款4.56亿元,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6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6项、课题11项、子课题6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49项。授权专利844项,发表学术论文4700余篇,其中SCI 2332篇,出版专著47部。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国家级慕课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获辽宁辽宁省教学成果奖34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1门,省级教学名师2人。在读研究生数量达1595人。
学院高度重视研究生培养质量。2016年全国学科评估中,东北大学冶金工程一级学科的人才培养质量指标排名第1;2015-2016年全国研究生分学科排名中,东北大学钢铁冶金二级学科排名第1,有色金属冶金二级学科排名第2;2016-2020获辽宁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18篇,一级学会优秀学位论文6篇。
学院与国外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每年主办国际会议2-3次;聘请数十位国外学者为学院的名誉教授/兼职博导;目前百余名研究生在美、英、加、日等20余个国家开展联合培养。
学院的目标定位是“世界冶金行业的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和科技创新领跑者”。在此诚挚邀请国内外优秀学子加入我们,同心毕力,为实现中国冶金工业由大变强、进而有力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努力奋斗!

一、营员基本条件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祖国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心健康。
2.申请参加暑期学术夏令营活动的学生须为有意到我校继续深造的国内2022届优秀普通高校全日制冶金类、材料类、化工类、能源动力类、资环类等相关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A.就读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详见百度百科“双一流”)
B.就读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一流建设学科;(详见百度百科“双一流”)
C.就读学校为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非一流建设学科),且本科阶段成绩排名在前50%;
D.就读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且本科阶段成绩排名在前50%。
3. 学习成绩优秀,在学期间曾从事科技活动、参加学科竞赛获奖者或在其中表现突出者优先。
4.校外营员50人,本校营员不限名额,学院将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依据规则,择优选择。

二、报名程序
1.报名时间:5月31日—6月10日
2.报名方式:符合上述条件的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登陆“东北大学优秀大学生学术夏令营申请”(网址: https://ehall.neu.edu.cn/db_portal/guide?id=E5E645C8-BEF6-4BE8-8020-1E04F7A243B2 ),查询有关通知并提交报名信息。填写《2021年东北大学夏令营报名信息简表(应届本科生)》(详见附件),参加夏令营的同学须在报名系统中提交简表及简表中所涉及材料扫描成一个PDF上传至系统中
(1)《2021年东北大学暑期学术夏令营报名信息简表》(以下简称《信息表》)1份,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须有本人签名、所在院系推荐意见和学校教务部门盖章;
(2)《专家推荐书》,须有本人亲手签名;
(3)其他材料:①身份证、学生证复印件 ( 复印 A4 纸的同一面上 );②前五个学期的大学学习成绩单原件,须加盖申请者本人所在学校教务部门的学习成绩专用章;③本科学院(系)出具的前五个学期专业成绩排名以及年级总人数情况证明;④英语水平证明: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或 TOEFL/GRE/GMAT/IELTS 成绩复印件等;⑤体现自身学术水平和研究潜力的学术科研成果复印件(须复印封面、目录和文章全文 );⑥各类证书(获奖证书等)复印件。

三、资格审核
入营审核工作由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小组负责,重点考察申请者学业水平、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等。将于2021617日前在发布审核结果,届时未接到入选通知的同学皆为未入选者,不另行通知。

四、活动日程
时间进程 内容
5月31日-6月10日 网上报名,资格审核
6月17日前 发布审核结果
6月19日 夏令营活动(现场、钉钉平台)
7月24日前 公布选拔考试成绩和优秀营员名单

五、享受政策
有意于攻读我院研究生的营员填写《东北大学2022年攻读研究生申请表》。夏令营结束前,学院将对参加夏令营的营员进行考核,合格者按考核成绩由高到低进行排名。进入享受政策名单的人数为参加活动营员总数的85%,进入享受优惠政策名单的营员享受如下政策:
1.取得所在本科院校2022年推荐免试资格,并符合我校2022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章程相关要求,可被我校直接录取为推荐免试研究生,特别优秀者可申请直接攻博。
2.如未取得推荐免试资格,参加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相对应专业,若初试成绩达到我校相应门类的复试基本分数线,即可获得复试资格。

六、其他
1.根据疫情发展实际情况,确定夏令营形式。校外营员无须到我院参加活动,只需按要求在指定时间内进入指定活动平台参与活动交流及考核;
2.经考核批准入营的营员,需实名请申请加入QQ群,群号:570160830(入群务必写明2021-院校-专业-姓名)。6月17日前使用报名的手机号下载注册钉钉。
3.举办2021年暑期学术夏令营活动的硕士专业为:
(080600)冶金工程、(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1700)化学工程与技术、(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085600)材料与化工、(085800)能源动力。
4.我院2021年暑期学术夏令营工作,如有与国家、学校政策相冲突以国家、学校政策为准。
5.若发现申请材料有虚假内容,立即取消申请人一切由此获得的利益,并保留追溯的权利。
6.报名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部门:冶金学院教学科研办公室    办公地点:南湖校区冶金馆332B
联系人:鲁老师、吴老师                    联系电话:024-83687324
办公邮箱:lul@mail.neu.edu.cn
7.本方案解释权属东北大学冶金学院
相关链接
1. 东北大学研究生院网站:http://www.graduate.neu.edu.cn/;
2. 本次夏令营活动相关通知将公布在东北大学冶金学院网站-通知公告栏。

【附件模板】2021年东北大学暑期学术夏令营报名信息简表(含学籍在线验证报告)+专家推荐书1份+所有附件模板(公布版).doc 东北大学冶金学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实施细则
依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20〕4号)及《东北大学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工作方案》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招生计划及复试名单
1.学院各专业招生计划情况可登陆学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neu.edu.cn/2020/0916/c5933a178822/page.htm)查询。
2.复试名单确定规则详见学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布的东北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参考信息(http://yz.neu.edu.cn)。
3.所有专业按统考招生计划的130%确定复试人数(遵循小数点进位原则),并按合格考生(单科和总成绩均符合报考专业所在学科门类的复试基本分数线的考生)的总成绩由高到低确定复试名单,排名末位分数相同的考生具备同等资格。
4.参加我院2020年暑期学术夏令营活动并考核合格的营员,第一志愿报考我院相对应专业,且初试成绩达到我校相应门类的复试基本分数线,即可获得复试资格。
复试名单详见东北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二、复试形式内容
(一)复试形式
我院复试形式采取网络远程复试方式,网络远程复试平台:学信网(辅平台:钉钉)。
我校钉钉通讯系统已经开通,请及时下载钉钉,如报名时移动电话发生变化,请将更改后的联系方式发送至细则下方的咨询渠道-联系邮箱,邮件标题为:考生编号后五位+姓名+更改后的手机号码。
(二)复试内容
复试内容包括专业测试和综合面试,其中专业测试内容为原专业笔试内容。复试分数满分220分,复试时长约30分钟/考生。
1.专业测试考核:满分120分,约16分钟;专业测试内容详见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布的东北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参考信息。
2.综合面试考核:满分100分,约14分钟,具体包括:
(1)专业素质及综合能力考核:75分;
(2)外语听说能力考核:25分;
(3)思想品德考核:不计入总分。
三、复试准备工作
(一)考生须提前准备复试场地,要做到独立的复试房间,可选择家中或宿舍等地点(严禁在培训机构)。复试环境须光线明亮,不逆光,安静,环境整洁。
(二)考生须提前准备两部带摄像头的设备(手机或电脑均可)。面试时,1台笔记本电脑或台式机或手机(具备音、视频输入、输出功能),用于面试设备,作为主机位,1部手机或笔记本电脑或台式机或pad等平板设备(须带有摄像头),用于监控面试环境的设备,作为辅机位。
(三)务必提前对设备相关功能进行测试,确保摄像头和麦克运行正常,安装网络远程复试平台软件。如无法实现2中设备要求的,须在资格审查(3月16日下午17:00)前,将具体原因发送至学院联系邮箱(lul@smm.neu.edu.cn),邮件标题为考生编号后五位+姓名+无法实现双机位,正文描述具体原因。
(四)提前进行网络测试,网络良好能满足复试要求,保障有有线宽带网、WIFI、4G网络等两种以上网络条件,建议采用电脑有线宽带连接(或手机采用4G信号)进行面试。如采用手机面试,须注意提前充满电。
四、资格审核与系统测试
各专业资格审核工作同系统测试环节同期进行。
(一)资格审核
考生须于3月16日(上午8:00)前,通过网络远程复试系统提交以下材料:
1.基本信息;
2.初试准考证;
3.有效身份证件原件(正反面);
4.学历学位证书(或教育部学历电子注册备案表),应届生提供学生证(或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
5.大学期间成绩单原件或档案中成绩单复印件;
6.其他材料(大学期间的科研学术成果、荣誉获奖等)。
上述材料须按序号顺序,生成一个文档(PDF)后(范例详见附件),命名格式为考生编号后五位+姓名,完成后系统上传。
(二)系统测试
1.系统测试时间:3月17日下午14:00。
2.系统测试网址:学信网。
3.系统测试流程:参加系统测试前,须确认是否完成有关资格审核材料的提交。登陆系统后,查看资格审核审核结果,未符合要求的,须按要求进行补充。进入候考区后,按照工作人员安排,逐次进入面试间,同工作人员测试音频、视频效果,熟悉系统操作功能。测试无异常的考生,复试期间原则上须继续使用测试期间的设备、环境、网络,测试异常的须及时查找原因并予以及时解决。
五、复试安排及工作流程
(一)复试日期
复试专业 复试日期 登录系统时间
080600冶金工程 3月20日 3月20日早8:00前
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3月20日 3月20日早8:00前
081700化学工程与技术 3月20日 3月20日早8:00前
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 3月20日 3月20日早8:00前
085600材料与化工 3月20日 3月20日早8:00前
085800能源动力 3月20日 3月20日早8:00前
(二)工作流程
1.考生须于复试当天8:00前登录系统,登陆系统前须将可视范围内的任何复试相关资料清理干净,确保复试期间复试房间内无他人在场或观看,复试全程严禁他人进出。
2.考生登陆系统,通过实人认证后,签署承诺书,接收网络候考室公告及组内通知,保持候考状态,了解复试进度。按照系统提示(或工作人员提醒)进入面试间,进入后须主动配合复试小组的身份核验,身份核验通过后,手持摄像头按要求展示周围环境,确保复试期间周围环境符合考场要求。
3.复试开始,考生应距离电脑(手机)屏幕一定距离,并保持双手在屏幕中显示,面试过程中不得随意转换视频连接界面。按照复试小组发出的指令及规定的时间要求对试题(或提问)进行作答。作答完毕后按照复试小组的要求离开面试间。
4.复试期间,考生须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文明礼貌。注意保持发型整洁,免冠、素颜、露耳且不可佩戴首饰、耳机等。全程禁止录音、录像或截屏,禁止发布、传播复试相关内容。复试期间出现异常情况,须第一时间通按系统群公告中提供的联系方式同学院取得联系。
六、录取
(一)分数计算办法
复试后总成绩=初试总成绩+复试成绩(专业测试成绩+综合面试成绩)。
同一专业涉及分组:考生的专业测试/综合面试成绩=考生在所在复试小组所得的成绩×(同一专业的各复试小组的平均成绩÷考生所在复试小组内全部考生的平均成绩)
(二)录取规则
各专业按复试后总成绩由高到低进行录取,录取时依据考生报考志愿(学院、专业)确定拟录取名单。考生复试后总成绩(复试后总成绩=初试总成绩+复试成绩)出现并列时,依次按照如下分数由高到低原则进行录取:复试成绩、初试专业课成绩、初试外语成绩,分数高者优先录取。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不予录取:
1.综合面试成绩低于60分;
2.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考核结果不合格。
七、咨询渠道
学院成立招生工作小组,负责本单位复试期间各项具体工作的组织实施。
联系部门:冶金学院研究生教学办
联系人:鲁老师
联系电话:024-83687324
联系邮箱:lul@smm.neu.edu.cn
八、受理申诉、投诉和监督渠道
学院成立招生工作监督小组,负责对本单位的复试工作进行监督,并受理考生的举报、投诉等事宜。
联系部门:冶金学院办公室
联系人:魏老师
联系电话:024-83687750
联系邮箱:weixy@smm.neu.edu.cn
受理时限:复试结束后三个工作日内。
九、其它
1.学院坚持建立健全“随机确定考生复试次序”“随机确定导师组组成人员”“随机抽取复试试题”的“三随机”工作机制。
2.复试平台运用两识别即“人脸识别”“人证识别”等技术,并通过四比对即综合比对“报考库”“学籍学历库”“人口信息库”“考生考试诚信档案库”等措施,加强对考生身份的审查核验。
3.对在复试过程中有违规行为的考生,一经查实,即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等规定严肃处理,取消录取资格,记入《考生考试诚信档案》。入学后3个月内,学校要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有关要求,对所有考生进行全面复查。复查不合格的,取消学籍;情节严重的,移交有关部门调查处理。
本方案的解释权归东北大学冶金学院,如有与国家政策及学校政策不符之处,以国家政策及学校政策为准。
其它事项详见《2021年东北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指南》。
东北大学冶金学院
2021年3月13日
东北大学冶金学院由钢铁冶金系、有色金属冶金系、冶金物理化学系、热能工程系、资源与环境系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等六个系组成,其历史可追溯到1923年东北大学建校之初的采冶系。

  学院现有2个一级国家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冶金工程是首批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根据国家教育部“985工程”建设计划,建设了“现代冶金与材料过程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国家Ⅰ类平台),同时,冶金学科群拥有13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等研究基地。

  学院注重教学和科研的相互促进,教学中以大冶金为方向,积极探索,勇于改革;科研方面先后承担了“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100余项,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国家级奖励20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86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1万余篇;出版专著及教材150余部;获国家发明专利500余项。

  此外,学院还不断探索利用国内外的先进资源培养人才,先后与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聘请了百余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和学者担任学院的名誉教授、兼职教授。

  学院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取得的好成绩:2012年全国学科评估:冶金工程学科的人才培养质量指标排名第2;2015年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专业排名:东北大学冶金工程专业排名第2;2011-2012年研究生分学科排名:东北大学冶金工程学科排名第1。学院的目标是创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学院,欢迎有志攻读我院硕士、博士学位的学子报考我院研究生,为实现学院目标共同努力。

  一、招生对象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祖国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心健康。

  2、毕业院校及专业须满足条件:

  申请参加暑期学术夏令营活动的学生须为2018年毕业的全日制应届本科生,本科专业要求为:冶金工程(对应硕士一级学科冶金工程或冶金工程(专业学位))、能源动力类(对应硕士一级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或动力工程(专业学位))、环境类和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对应硕士学科环境科学和冶金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本科就读院校与专业,须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A、就读学校为“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B、就读学校相应专业为国家重点学科。

  C、就读学校相应专业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D、具备相应专业的研究生推荐免试资格者;

  E、就读学校所在学科具有博士授权点,且专业排名在前15%以内。

  3、学习成绩优秀,本科阶段无挂科,大学外语四级成绩达到425分。

  二、报名程序

  1、报名时间:6月12日—7月5日。

  2、报名方式:符合上述条件的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登陆东北大学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学术夏令营网报系统(点击此处http://219.216.96.73/zsgl/xlygl/login.aspx),查询有关通知并提交报名信息。填写《2017年东北大学夏令营报名信息简表(应届本科生)》(详见附件),准备简表备注处提及的相关材料,纸质材料在入营报到时提交至冶金学院研究生教学办(冶金馆332B)。

  三、资格审核

  学院将根据申请者的本科毕业院校层次、学业水平(专业排名百分比)和在学期间获得的奖励及从事的科技活动及成果确定入营资格。入围者将在2017年7月10日前收到入营通知(以电子邮件形式发放),收到通知的同学请及时回复确认收到邮件。

  四、活动日程
 
时间安排 活动内容
6月12日-7月5日 宣传,学员网上报名,资格审核
7月10日前 邮件通知活动入围者
7月16日 入围学员报到
7月17日 开营式、实验室参观、座谈与面试、经验交流
7月18日 离校
7月31日前 确定考核合格录取学生名单并通知学员
  五、录取方式及优惠政策

  有意攻读冶金学院所属各学科研究生的学员,可于入营时填写《东北大学2018年攻读研究生申请表》(见附件二)。学院将对参加夏令营的学员进行综合考核,考核合格者即为合格营员,将享受优惠政策:

  1、如果学员取得所在院校2018年推荐免试生资格并申请我院相关专业,可被直接录取为推荐免试研究生,特别优秀者可申请直接攻博。

  2、如果学员没有取得推荐免试生资格,在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考中,第一志愿报考我院相对应专业,若初试成绩达到我校相应门类的硕士研究生复试基本分数线,即可获得复试资格。

  六、其他

  1、夏令营期间我院为校外学员统一安排食宿,本校学员仅安排伙食,来沈交通费(仅限火车硬座票、动车或高铁二等座、硬卧,其他方式按相应硬卧标准上限票价报销)报到时给予报销,具体按照东北大学计划财经处相关规定执行。

  2、学员在夏令营学习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及因个人行为导致的意外事故,由学员本人承担。入营前签订协议,学校将为营员办理人身意外保险。

  3、我院今年开展夏令营的学科为: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工程领域为:冶金工程(专业学位)、动力工程(专业学位)。

  4、我院2017年暑期学术夏令营政策,如有与国家、学校政策相冲突之处以国家、学校政策为准。

  5、若发现申请材料有虚假成分,即取消申请人由此获得的利益,并保留追溯的权利。

  6、报名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鲁老师,电话:024-83687324,E-mail:lul@smm.neu.edu.cn

  QQ群:NEU冶金暑期夏令营,群号:570160830(请入群务必写明2017-院校-专业-姓名)

  7、本方案解释权属东北大学冶金学院。
一、专业领域简介
东北大学冶金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是国家首批硕士点和博士点,现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和“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是东北大学最具实力和水平的学科之一。冶金工程学科由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3个二级学科组成。现有教师80余人,是一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组成的学术思想新、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多年来承担了大量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研和工程研究课题;发表、出版了大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专著;获得了包括国家级发明一等奖在内的一批国家及省部级的奖励;在冶金研究领域的许多方面处于国内领先、世界                                                                                                                                                                                                                                                                                                                                                                                                                                                                                                                                                                       先进的水平。本学科与美、加、日、澳大利亚、俄、英、法、德等20个国家的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关系,聘请了多名国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任兼职或名誉教授。冶金工程学科主要研究冶金基础和应用基础理论(含冶金物理化学、传输原理、反应工程学等)、冶金工艺、技术和装备、新型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制备等工程学,同时开展资源与环境、过程控制与专家系统、冶金耐火材料等相关问题的研究。
二、培养目标
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冶金工程学科主要为大中型冶金和材料制备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通过工程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与研究,使学生了解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掌握较坚实广博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工程技术管理、组织协调能力和良好的合作精神。具有科学的发展观,能够独立承担冶金企业的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
(一)最低学分要求为32学分。
(二)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三)攻读学位可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但在课程学习、文献查阅、论文开题和论文研究、论文撰写与答辩等环节,原则上要求所有学员累计在校时间不少于6个月。
四、研究方向
(一)冶金物理化学
(二)冶金电化学
(三)炼铁工艺技术与装备
(四)炼钢工艺技术与装备
(五)洁净钢冶炼理论及工艺
(六)直接还原与熔炼还原工艺技术与装备
(七)轻金属冶金与应用
(八)重金属冶金与应用
(九)稀土冶金与应用
(十)贵金属冶金与应用
(十一) 生物冶金技术
(十二) 冶金资源综合利用
(十三) 冶金环保工艺技术与装备
(十四)冶金过程模拟仿真与自动控制
(十五)冶金生产工艺及系统优化
(十六)铁合金生产理论与工艺
(十七)冶金企业资源规划(ERP)
(十八)耐火材料与陶瓷材料
(十九)纳米材料制备与纳米应用技术
(二十)高纯金属与化合物的制备
(二十一)海洋防腐材料及海洋资源开发
(二十二)新型碳素材料
(二十三)新能源技术
(二十四)电池材料
五、课程设置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备注
 
 
 

 
 

 
 
09674001 政治理论类课程 32 2  
09684001 工程硕士英语 80 5  
09684002 工程硕士日语 80 5  
09684003 工程硕士俄语 80 5  
09604001 计算机应用类课程 32 2  
09674004 知识产权 16 1  
09604002 信息检索 16 1  
09624001 应用数理统计 32 2 三门选
二门
09624002 数值分析 32 2
09624004 最优化方法与理论 32 2
09525022 材料化学导论 48 3 三门选
二门
09525023 冶金热力学及动力学 48 3
09525024 过程冶金中的传输现象 48 3
必修环节 09525001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2  
 
 


09525025 结构化学 48 3  
09525026 冶金工艺矿物学 32 2  
09525027 冶金宏观动力学 32 2  
09525028 冶金反应工程学 32 2  
09525029 凝固理论与连铸技术 32 2  
09525030 水溶液电化学 32 2  
09525031 晶体生长基础 32 2  
09525032 固态化学 32 2  
09525033 湿法冶金 32 2  
09525034 氧化铝生产导论 32 2  
09525035 铁合金冶金学                             32 2  
09525036 冶金中的流体流动和传热的计算机模拟 32 2  
09525037 计算机在钢铁冶金中的应用                 32 2  
09525038 环境腐蚀理论与应用                       32 2  
09525039 耐火材料理论及应用                       32 2  
09525040 无机非金属材料                           32 2  
09525041 现代物质结构研究方法                     32 2  
09525042 实验研究方法与测试技术                   32 2  
09525043 钢水炉外处理技术                         32 2  
09525044 纯净钢冶炼技术                           32 2  
09525045 熔盐电化学与应用                         32 2  
09525046 高纯技术与应用                           32 2  
09525047 材料的非平衡制备技术 32 2  
09525048 电化学测试技术 32 2  
09525049 化学电源 32 2  
09525050 纳米材料制备技术 32 2  
09525051 稀土材料及制备技术 32 2  
09525052 细菌冶金理论及技术 32 2  
09525065 专业外语 32 2  
09525066 冶金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 32 2  
 
注:
1.计算机应用类课程---脱产进校学员可选择“计算机应用基础”,校外班可根据学员和合作单位的需要讲授计算机语言、网络、工业控制等方面的课程。
2.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提交时间不得迟于入学后的第二年。
六、论文工作
(一) 选题及文献综述
1.选题
课题应直接来源于企业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具体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实际,可选择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文研究:(1)完整的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2)技术攻关专题研究;(3)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开发。
课题应能够对研究生进行较系统的工程研究、设计或管理训练,难度适宜,保障时间和经费。
2.文献综述
必须阅读相关的国内外文献。(1)阅读文献的范围为本学科划定的一级期刊和国内外学术会议论文集,以近五年内发表的文献为主;(2)文献阅读量应达到40—50篇;(3)通过文献阅读,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动态及研究成果,提出本课题研究内容;(4)写出文献综述报告。
(二) 开题报告
论文研究之前,必须安排开题报告。内容要求: 1.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题及相关领域国内外的发展动态及其评价,对国内外的已经进行的工作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2.课题的工作内容和主要创新点; 3.拟采用的主要实验技术、研究方法和具体的实验方案;4.预想的研究结果,可能遇到的困难及拟采用的解决方案;5.提交文献综述报告。
(三)论文要求
1.学位论文要求独立完成;
2.体现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工程研究、工程设计、工程管理)的能力;
3.论文成果应满足下述条件之一:
(1)获得了有工程应用价值且具有先进型的成果,对企业生产与发展有指导意义;
(2)将理论或方法引入本企业的生产与技术开发、工程设计,解决了企业生产或发展中的实际工程问题;
(3)对企业的产品、生产工艺、生产设备或工程设计进行技术改革,改进生产条件,提高了工程质量,获得了较显著的经济效益。                                                                                                                                                                                                                                                                                                                                                                                                                                                             
4.论文写作要求遵从东北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手册》的条款。
(1)有独到的见解;
(2)实验方法新颖可靠,数据处理和理论推导合乎逻辑;
(3)论文写作概念清晰,结构合理,文理通顺,版式规范;
(4)全文系统完整,引用文献翔实准确,并列出参考文献。
5.满足不同论文形式的要求:
(1)工程设计类,以解决生产或工程实际问题为重点,设计方案正确,布局及
设计结构合理,数据准确,设计符合行业标准;
(2)技术研究类(包括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预先研究、实验研究、系统研究等)项目论文,综合应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分析过程严密、正确,实验方法科学、可靠,实验结果准确、可信,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
(3)工程管理的论文,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研究成果应具有一定经济或社会效益,统计或收集的数据可靠、充分,理论建模和分析方法科学正确;
(4)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类的论文,需求分析合理,总体设计正确,程序编制及文档规范,并通过测试或可进行现场演示。
具体参照《东北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与书写格式》。

动力工程

一、专业领域简介
动力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由“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负责培养。一级学科下设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及低温与制冷工程3个二级学科,设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本学科依托热能与环境工程研究所、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以及“国家环境保护生态工业重点实验室”和“辽宁省生态工业重点实验室”。现有教授8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博士生导师6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20人。学术队伍结构合理,年富力强,能够组织高水平的多学科交叉和合作,具备较强的教学和科研实力。多年来承担了大量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研究课题,多次获得国家各级科技奖励,发表和出版了一批高水平的文章和著作,在工业炉窑热工、工业系统节能、热过程模型化、工业生态学、能源高效转换与洁净利用等方面一直保持国内领先水平。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50人左右,博士研究生20人左右。
本学科重点研究能量的释放、转换、洁净利用理论与技术,研究冶金、化工、机械、建筑、能源和动力等工业的热工理论、工程热物理问题及其生态化技术,主要从事工业炉窑热工、电厂热能动力工程、热过程模型化与计算机控制、能源转换与利用、工业系统节能、工业生态化理论与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及工程实践。
二、培养目标
面向国家经济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为国家和企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
(一)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团队意识、拼搏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二)了解本学科及其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和学科前沿,有独立分析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掌握一定的社会人文、经营管理等方面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能够综合运用以上知识和技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三)具备熟练阅读本学科外文资料、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能够独立承担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计算机、实验技能和科技写作水平达到工程硕士毕业生要求。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
(一)最低学分要求为32学分。
(二)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三)攻读学位可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但在课程学习、文献查阅、论文开题和论文研究、论文撰写与答辩等环节,原则上要求所有学员累计在校时间不少于6个月。
四、研究方向
(一)电厂热能动力工程
(二)工业炉窑热工及控制
(三)工业锅炉热工与设备
(四)能源高效转换与洁净利用
(五)热过程模型化
(六)工业系统节能
(七)工业生态化理论与技术
(八)余热余能的回收与利用
五、课程设置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备注
必修课 09674001 政治理论类课程 32 2  
09684001 工程硕士英语 80 5  
09684002 工程硕士日语 80 5  
09684003 工程硕士俄语 80 5  
09604001 计算机应用类课程 32 2  
09674004 知识产权 16 1  
09604002 信息检索 16 1  
09624001 应用数理统计 32 2 三门选
二门
09624002 数值分析 32 2
09624004 最优化方法与理论 32 2
09525053 热能工程导论 48 3  
09525054 高等传热学 48 3  
二门选
一门
09525055 高等流体力学 48 3
必修环节 09525001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2  
选修课 09525056 能源转换与清洁利用 32 2  
09525057 火焰炉热工及构造 32 2  
09525058 高等工程热力学 32 2  
09525059 热物理测量技术 32 2  
09525060 燃烧技术 32 2  
09525061 电厂热能动力工程 32 2  
09525062 工程对流换热 32 2  
09525063 工业生态学 32 2  
09525064 新能源利用 32 2  
注:
1.计算机应用类课程---脱产进校学员可选择“计算机应用基础”,校外班可根据学员和合作单位的需要讲授计算机语言、网络、工业控制等方面的课程。
2.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提交时间不得迟于入学后的第二年。
六、论文工作
(一)文献阅读和调研
了解所研究领域的国内外发展动态,掌握所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成果,阅读相关文献并提出拟研究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完成文献综述报告。
(二)论文的选题和开题
指导教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研究生所在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实际,选择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或理论意义的课题。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选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够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的能力。
(三)导师确定课题后,指导研究生制定论文工作计划,完成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要求包括如下内容:
1、 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和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2、 论文工作的主要内容,研究思路、实验方案、技术路线,关键技术问题及拟采取的解决方法等。
3、 时间安排,预期成果和应用效果等。
(四)论文质量和要求
论文工作应严格按照东北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手册”的相关规定进行。论文要求结构完整,内容充实,论据充分,数据准确,理论联系实际并有新见解,研究结论或建议对生产实际有借鉴和指导意义。论文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语言流畅、写作规范。

 全院现有教职员工225人,专任教师183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QR”(含“青年QR”)入选者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双百计划”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9人。学院现有教授55人(含博士生导师42人),副教授83人。
 

东北大学冶金学院成立于2015年12月15日,由原材料与冶金学院(成立于 1996 年 10 月)的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冶金物理化学、热能与环境工程、工程热物理、资源与环境工程和工业生态学等研究所组建而成,其历史可追溯到1923年东北大学建校之初的采冶系。
学院现有2 个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冶金工程是首批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冶金学科群拥有13个国家与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等研究基地,以及“2011计划”国家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辽宁省特色资源高效清洁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学院现有冶金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环境科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和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等5个本科生专业,共有9个二级学科和6个博士点。设有冶金工程、热能工程、资源与环境、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4个系,并设有钢冶金与资源循环等21个研究所。学院现有教职员工238人,专任教师199人(教授58人,副教授92人),其中国家“QR”入选者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在校学生3264人,其中本科生1845人,硕士研究生925人,博士研究生494人。
“十二五”期间,学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5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11项),“973计划”项目9项,“863计划”项目19项,累计科研进款3.3亿元;获各类科技奖47项(其中国家级奖4项、省部级奖28项);授权发明专利247项;发表学术论文280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41部。获国家及省部级教学成果奖6项。近年来,学院本科生专业和研究生专业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学院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二十余个国家建立了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聘请了上百名国内外著名学者为学院的名誉教授或兼职教授。
 

2016年东北大学冶金学院考研调剂信息
  为进一步优化我院硕士研究生学缘结构,促进学术交流,做好2016年硕士研究生调剂工作,依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及《东北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及录取工作安排意见》,现将我院2016年硕士研究生具体调剂政策公布如下:
  一、调剂工作
  (一)调剂基本条件
  1.符合原报考专业在我校复试基本要求及拟调剂专业的复试基本要求;
  2.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
  3.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统考科目原则上应相同。初试外国语语种须符合我校招生专业目录中的要求,英语科目要按顺序调剂(英语二不可调往英语一);调入专业(领域)初试科目设有数学的,考生初试科目中须有数学。设有统考数学科目的学科要按顺序调剂(数学三不可调往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二不可调往数学一);
  4、校内调剂面向一志愿报考我校的合格生源;
  5、教育部规定的其他条件。
  (二)调剂具体条件及名额:
  根据我院各专业(领域)统考招生及一志愿复试上线人数具体情况,冶金学院确定的各专业(领域)调剂录取人数、调剂具体条件及调剂复试名单确定原则。
        (四)校内(外)调剂复试的内容与形式
  调剂考生参加调入专业综合面试和专业笔试。复试总分为220分,其中综合面试为100分,专业笔试考核为120分。
  综合面试相关内容详见《冶金学院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方案与工作安排》要求。专业笔试科目详见我校研究生院网站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目录中的复试科目以及参考书目要求。
  (五)校内(外)调剂录取规则
  调剂考生的录取排序成绩=初试公共科目成绩(政治、外语、数学)+复试总成绩(复试总成绩=综合面试成绩+复试专业笔试成绩),从高到低录取依次录取。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不予录取:
  (1)面试成绩低于60分或组内有半数以上面试教师给出低于60分。。
  (2)专业笔试成绩低于50分。
  (3)思想政治、诚信考核不合格。
  (六)调剂程序安排
  1、符合表1-2校内(外)调剂条件的考生请在http://219.216.96.99/neutj/login_logout.do#调剂系统填报信息,校内调剂考生请下载并填写《调剂申请表》,在3月23日17点前提交到学院教科办(南湖校区冶金馆330)。
  2、调剂考生的复试名单和学院的复试安排于3月25日在东北大学冶金学院网站(http://www.smm.neu.edu.cn)公布,同时公布复试具体时间安排,复试于3月28日进行。
  3、上述校内(外)调剂后没有完成招生计划的,继续接收合格考生,调剂方案另行公布。
  4、我校调剂考生第一年不享受学业奖学金,第二年重新评定学业奖学金等级。
  以上政策解释权归东北大学冶金学院。如与国家、学校相关政策不一致,以国家、学校相关政策为准。

学科代码 专业(领域)名称 招生计划 推免计划 单考计划 统考招生计划 学位类型
080601 冶金物理化学 9     9 学术型
080602 钢铁冶金 53 4   49 学术型
080603 有色金属冶金 31 4   27 学术型
080700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32 4   28 学术型
081701 化学工程 10 2   8 学术型
081702 化学工艺 7 1   6 学术型
083001 环境科学 19     19 学术型
085205 冶金工程 94   1 93 应用型
085206 动力工程 25   1 24 应用型
 

添加东北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东北大学考研分数线、东北大学报录比、东北大学考研群、东北大学学姐微信、东北大学考研真题、东北大学专业目录、东北大学排名、东北大学保研、东北大学公众号、东北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东北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东北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东北大学研究生学姐微信


加学姐微信,获免费答疑,进考研群
东北大学考研网由东北大学研究生维护,发布最新的东北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还提供东北大学研究生1对1辅导和考研真题等服务,有问题请加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