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生考试科目和考研参考书目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中国人民大学考研分数线、中国人民大学报录比、中国人民大学考研群、中国人民大学学姐微信、中国人民大学考研真题、中国人民大学专业目录、中国人民大学排名、中国人民大学保研、中国人民大学公众号、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中国人民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考研真题资料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中国人民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教材,也叫中国人民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考研参考书、指定书目等等,是考验专业课复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资料。考研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考试项目,参考书目由报考院校的研究生院制定,考试内容基本上围绕着参考书目展开,而绝大多数专业课都是由院校自行出题,因而就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指定性。另外将参考书目与真题结合使用可以分析出出题人的风格和倾向,反复研究之后考生完全可以自行划出重点内容和必考内容。许多考生不重视院系公布的参考书目而把全部精力放在笔记和其他参考资料上,不按照中国人民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考研指定的书目进行复习,那么即使复习的再好,实力再强,也很有可能会在专业课上栽跟头。【手机访问

Add 中国人民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中国人民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考研大纲的时候需要对该专业以及该学校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原子与分子物理的考研大纲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考研大纲是由各院校的研究生院制定并公布的,包括考试的内容、参考书目、研究方向等等内容,直接决定了考生在复习期间的主要内容和侧重点。通过对中国人民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考研参考书目进行分析可以大致了解该专业的考研试题设置方向,考生应当认真阅读考试大纲中公布的考试科目,选择合适的复习资料,有针对性得进行复习,防止出现事倍功半的无用劳动。考生也可以对开设该专业的不同院校考试大纲进行横向比较,对比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院校和专业。许多考生在备考期间不重视考试大纲的内容,往往会将许多重要的信息遗漏或是导致复习的方向出现偏差,这都是不应该出现的失误以及错误。考研派的小编提醒各位考研的小伙伴们一定要重视考研大纲的内容哦。

招生年份2021 招生院系:(165)理学院物理学系 专业: (070203)原子与分子物理
门类类别 (07)理学 学科类别: (0702)物理学 研究方向:(00)不区分研究方向
考试方式 跨专业: 招生人数:专业:4(不含推免)
招生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 指导老师 :不区分指导教师 学习方式 :
政治 外语 业务课一 业务课二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17)量子力学 (836)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院校备注 该招生计划根据往年录取情况编制,因教育部暂未下达2021年总规模,实际招生人数会因国家下拨招生计划和实际报考人数等因素有所调整。
考试范围
中国人民大学

在购买参考书时应当注意公布的参考书的年份和版本,如果版本过旧找不到原书,使用新版本也是可以的,但是应当注意将旧版本与新版本不同的内容进行补充。考研派的考研频道内含有大量优质的课堂讲义资源,欢迎考生前去查询和购买。
需要了解原子与分子物理考研参考书目详细信息的同学,可以点击右侧的联系学姐,考研派的学姐回为你做最专业的解答

中国人民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生分数线
中国人民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考研的各位同学,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生录取名单终于公布了,中国人民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是一个不错的专业,希望各位今年的考研分数线能过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生录取分数线,下面是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公布的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和中国人民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生录取分数线(或称考研分数线)和中国人民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的研究生录取分数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生复试的基本要求线,后者是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包含了初试复试的综合成绩。本文是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内容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相关网站,如有出入请以中国人民大学官方网站公布的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生录取分数线为准。
 
以下是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生录取名单,成绩从高到底,供准备报考该专业研究生的同学参考:
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生录取分数线
原子与分子物理 [070203]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中国人民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理学院物理学系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2]物理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4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7)量子力学
④(836)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备  注: 该招生计划根据往年录取情况编制,因教育部暂未下达2021年总规模,实际招生人数会因国家下拨招生计划和实际报考人数等因素有所调整。
原子与分子物理 [070203]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中国人民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理学院物理系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2]物理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17量子力学
836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备  注: 复试专业课:专业综合,外语
直博学制5年,硕士学制3年
中国人民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考研的各位同学,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生录取名单终于公布了,中国人民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是一个不错的专业,希望各位今年的考研分数线能过中国人民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2020年的录取分数线,下面是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公布的中国人民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和中国人民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中国人民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2020年研究生复试分数线(或称考研分数线)和中国人民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的研究生录取分数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生复试的基本要求线,后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生的录取分数线,包含了初试复试的综合成绩。本文是中国人民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内容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相关网站,如有出入请以中国人民大学官方网站公布的中国人民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为准。
 
以下是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生录取名单,成绩从高到底,供准备报考该专业研究生的同学参考:
中国人民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 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生考试科目:
903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070203原子与分子物理
       01飞秒激光场中分子行为
       02原子分子超快量子调控
       03复杂分子系统中的相互作用
       04 整形脉冲作用下的原子分子过程
       05 极紫外超快光源及其应用
       06分子和离子激发态结构与动力学
       07强场原子分子动力学过程理论模拟
       08动量空间下研究强激光与原子分子相互作用
       09高次谐波、阿秒脉冲的产生与应用
       10离子-原子分子碰撞动力学
       11原子相干操控
       12液相分子超快动力学过程
       13激光等离子体光谱
       14等离子体中的原子分子过程
       15飞秒激光在大气中的传播
       16飞秒激光精细微加工
       17分子光伏器件
       18热电和纳米材料的原子设计
       19含能材料的原子分子设计
       20开放量子系统动力学
       21含时量子蒙特卡罗方案研究强场中的电子关联
       22纳米材料的光电转换特性研究
       23手性分子结构与功能模拟
       24团簇结构与性质理论计算
       25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理论研究
27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70普通物理(力学、电磁学)(需携带计算器)
④956固体物理(需携带计算器)或957量子力学(需携带计算器)
复试科目:专业综合。
       同等学力加试:可在科目④中选择与初试不同的科目为其中一科,另一科为原子物理。

原子与分子物理考研参考书:
http://www.jilinkaoyan.com/kaoyanziliao/yuanziyufenziwuliyanjiusuo/32_cankaoshu.html
 
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生就业去向: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揭示微观世界奥秘的先驱,是现代物理学创立的奠基石和发展的源动力之一。
此外,这个领域的研究还为人类贡献了激光,原子钟,核磁共振等很多重要的高新技术。随着时代的进步,该领域的研究除了继续探寻原子分子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阐明物理学基本定律,以及提供各种原子分子的科学数据之外,还和凝聚态物理、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等方向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学科交叉,在物理学研究前沿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并在技术上具有诱人的前景。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渗透面宽,它的深入研究直接或间接导致了电子学和电子产业、光电子学和激光产业等现代产业的诞生和发展。原子与分子物理学应用范围广,在能源、材料、环境、医学和生命科学以及国防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开拓高新技术产业、推动科技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方面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