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学考研网

三峡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研

考研派 > 考研资料(目录) > 三峡大学 > 机械与动力学院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研

三峡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研

相关专业

三峡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Add 三峡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因为三峡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研究生数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辅导的数量不确定,请加我们顾问的微信进行咨询和确认,抢先预订研究生,以免错失研究生辅导机会。

三峡大学是一个不错的学校,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请各位准备报考三峡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研的同学注意: 三峡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研究生录取分数线(或称考研分数线)的数据。因为每年都有不少人报考三峡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研,竞争激烈,所以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三峡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研究生的考研人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 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另外考研派也会为大家三峡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研的参考书目、考研大纲、研究生招生咨询电话等联系方式。希望你考取三峡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研究生,考研是个孤独的事情,需要耐得住寂寞,祝愿各位考研的学生好好复习备考,来年上个985/211,实现自己的名校研究生梦想。

三峡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研
年份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总分 政治/科目一 外语/科目二 科目三 科目四
2017 机械与动力学院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260 34 34 51 51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0807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三峡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机械与动力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热能工程
02动力机械及工程
03工程热物理
招生人数: 10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4工程热力学或825工程流体力学或826核反应堆物理分析
备  注: 复试笔试科目(三选一):
①机械工程控制基础②传热学③流体机械原理
 
同等学力加试:
①工程力学
②机械设计基础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0807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三峡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机械与动力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热能工程(02)动力机械及工程(03)工程热物理
招生人数: 10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4)工程热力学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5)工程流体力学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6)核反应堆物理分析
备  注: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0807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三峡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机械与动力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 工程热物理
02 动力机械及工程
03 流体机械及工程
04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招生人数: 10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22 工程热力学
备  注: 复试笔试科目(二选一):
①传热学
②工程流体力学 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三峡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700)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能从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相关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产品开发等工作的学术型研究人才。
(一)掌握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宽厚的专业知识,受到良好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训练,掌握相应的实验操作能力,并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创新和创业精神。
(二)熟悉本学科的现状、发展动态和国际学术前沿状况,能够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具备对本学科重要问题和研究成果进行评判的能力,能独立地开展具有较高学术意义或工程应用价值的科研工作。
(三)掌握一门以上外国语,能够熟练的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尊重他人劳动和权益,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
(四)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科研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一定的规划、组织、协调等能力,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学制及学习年限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基准学制为 3年,全日制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不少于1年,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1年。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涵盖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三个学科方向。
(一)工程热物理(080701):以热力学、传热学和流体力学等为理论基础,研究多介质、多相态及多过程耦合的流体流动及传热传质的机理与强化方法,同时进行核反应堆物理、热工水力、核安全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具体研究方向为:①传热传质理论;②核反应堆物理热工分析及仿真;③核检测技术与评价。
(二)热能工程(080702):研究能源的合理、高效、清洁转换和利用的科学,着重研究通过热能过程和装备实现能源转换和利用的原理与技术,研究和开发节能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等,为开发高效的节能产品,淘汰低效、耗能高的产品奠定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基础。具体研究方向为:①热能深度清洁利用与系统优化;②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③电厂运行管理及优化。
(三)动力机械及工程(080703):以火力发电机组、水力发电机组以及风力发电机组等动力机械及其系统为对象,研究能量转换过程中的系统和设备,以及与此相关的控制技术。具体研究方向为:①动力机械建模、仿真与性能分析;②动力机械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③新型动力机械的设计与研究。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术学位研究生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26学分,实践环节不少于5学分。具体课程设置如下表所示:

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模块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考核
方式
修课
要求
开课
学期
备注
公共
基础
0900000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考试 必修 1  
0900000003 自然辩证法 16 1 考试 必修 1 二选一
0900000002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6 1 考试 必修 1
1400000001 第一外国语(英语) 64 4 考试 必修 2  
学科
基础
0308070001X 矩阵论 48 3 考试 必修 1 至少选修12学分
0308070002X 数值分析 48 3 考试 必修 1
0308070003X 科技论文写作 16 1 考试 必修 1
0308070004X 高等流体力学 32 2 考试 选修 1
0308070005X 高等热力学 32 2 考试 选修 1
0308070006X 高等传热学 32 2 考试 选修 1
0308070007X 现代控制理论 32 2 考试 选修 1
0308070008X 有限元法 32 2 考试 选修 1
学科专业课 0308070009X 多能域转换原理 32 2 考查 选修 2 至少选修6学分

 
0308070010X 低品位能源利用 32 2 考查 选修 2
0308070011X 流体传动与控制 32 2 考查 选修 2
0308070012X 两相与多相流体动力学 32 2 考查 选修 2
0308070013X 机械信号处理及应用 32 2 考查 选修 1
0308070014X 机械动力学 32 2 考试 选修 1
0308070015X 能源经济学 32 2 考查 选修 2
0308070016X 噪声与振动控制 32 2 考查 选修 2
0308070017X 热工水力数值分析 32 2 考查 选修 2
0308070018X 核反应堆安全传热 32 2 考查 选修 2
公共
选修
  研究生院统一开设       选修   至少选修2学分
        选修  
        选修  
实践
环节
0308070019X 科研实践   3 考查 必修   不少于5学分
0308070020X 学术交流   1 考查 必修  
0000000021X 教学实践   1 考查 选修  
社会实践   1 考查 选修  
助管助教和学生辅导员   1 考查 选修  
创新创业及学科竞赛   1 考查 选修  
补修课 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研究生需补修2门及以上本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补修课成绩要求合格但不记学分。
 
五、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包括科研实践及学位论文、学术交流、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助管和学生辅导员、创新创业及学科竞赛(科研实践及学位论文、学术交流为必选项),实践环节总共不少于 5学分,具体要求如下:
1、科研实践及学位论文
研究生就读期间,需在导师指导下参与科学研究课题,从事科学实验、科学研究等。需公开发表1篇论文,具体要求见“八、学位论文工作”。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论文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善性,有新见解。学位论文应通过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毕业答辩等环节的考核。达到以上要求者由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认定3个学分。
2、学术交流
研究生就读期间需参加校内外学术活动10次及以上,其中本人作学术报告至少1次,听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报告不少于1次。达到以上要求者由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认定1个学分。学术报告学分不累加。
3、教学实践
研究生就读期间,根据需要参加不少于1个月的教学实践活动,包括授课和助教工作。其中承担课堂教学任务应控制在2-4学时。授课前研究生要跟班听课2周,听课期间要认真做好记录、答疑、批改作业等辅导工作,上课时指导教师要亲自听课并做具体指导和评价工作。助教工作参照《三峡大学研究生“三助”工作管理办法》执行。助教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学生实习、实验,以及指导或协助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研究生的教学实践工作量由导师、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和研究生院联合认定。研究生填写教学实践考核表并通过认定后计1个学分。
4、社会实践
研究生就读期间,可根据学习、科研需要参加企业实习、调查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研究生撰写实践报告,填写社会实践考核表后由导师评定成绩,考察合格由学院研究生培养办公室认定1个学分。
5、助管助教和学生辅导员
遵照《三峡大学研究生“三助一辅”工作实施办法(试行)》(三峡大研〔2015〕7号)执行,承担助管助教和学生辅导员工作不少于6个月,计1学分。此项由研究生管理办公室评定成绩,学分不累加。
6、创新创业及学科竞赛
鼓励研究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参加上述活动者由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认定1个学分。
六、培养方式
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也可实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负责制,充分发挥集体指导和团队培养的优势,有利于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导师(组)负责研究生日常管理、学风和学术道德教育、制订和调整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组织安排开题、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在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导师(组)的指导作用,又要特别注重硕士生自学、独立工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坚持科教结合,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研究生培养,重视课题研究、专题研讨、学术报告等学术训练环节,加强研究生的系统科研训练。
(二)积极搭建研究生培养国际、国内合作平台,努力推动联合培养、学分互认、海外实习、短期交流等研究生培养国际化进程,鼓励并创造条件资助硕士生赴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访学、研修。
(三)研究生入学后两周内,应在导师(组)指导下,按照培养方案要求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并录入到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中,个人培养计划应包括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与科研训练、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等。同时打印纸质版个人培养计划一式两份,经导师、学位点负责人签字后交学院存档,学生个人留存一份,培养计划一经确定不允许随意改动。
七、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研究生按照个人培养计划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和规定环节获得规定学分后,进入学位论文写作之前,对研究生品质、专业情况进行的全面考核。一般在第三学期进行,它是检查、督促研究生加强自身修养,顺利完成学业,保障培养质量的有效机制,考核不合格将不能进入学位论文工作。
八、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工作是硕士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学位论文既是学位授予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衡量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
(一)论文选题
硕士生应在广泛阅读文献和深入了解本学科发展动态和本人主攻研究方向现状的基础上,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课题,研究课题选择尽可能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相结合。研究课题选择可以多样化,可以是基础研究,也可以是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研究等,但必须具有较强的科学理论意义或实践应用价值。
(二)论文开题
硕士研究生应于课程学习结束之后,第三学期结束之前确定学位论文题目并完成硕士论文开题报告。相关要求遵照《三峡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规定(暂行)》(三峡大研〔2015〕11号)执行。
开题报告的内容要求为:拟选课题的国内外相关研究分析;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预期达到的结果、水平;论文形式;论文工作安排;进行课题研究所具备的条件;参考文献等。
开题报告应经导师审核同意,由导师组织答辩评议并通过。通过开题报告者可以进入硕士论文研究阶段。
(三)论文中期检查
中期检查一般在第五学期12月底前完成,相关要求遵照《三峡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规定(暂行)》执行。通过中期检查者可以进入论文后期研究阶段和答辩环节。
(四)论文撰写和质量保障
规范学位论文撰写,遵照《三峡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印制规格的规定》执行;保证和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关于学位论文预答辩、学位论文匿名评阅、学术不端行为检测,遵照《三峡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办法(试行)》(三峡大研[2018]5号)执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环节,论文全文重复率不得高于25%。
(五)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
规范学位论文答辩资格审核和保证学位授予质量,遵照《三峡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资格认定标准(暂行)(三峡大研〔2014〕28号)、《三峡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指导期刊目录》(三峡大研〔2015〕4号)、《三峡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资格审核实施办法(暂行)》(三峡大研〔2018〕7号)、《三峡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三峡大研〔2014〕27号) 等文件相关规定执行。
学术型学位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需在以下类别中公开发表1篇论文:
(1)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当年版)及以上;
(2)EI和SCI收录的学术论文;
附: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一)需要阅读的学术期刊:
1.    Progress in Energy and Combustion Science
2.    Renewable &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3.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4.    Applied Energy
5.    Fuel
6.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7.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8.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phase Flow
9.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Fluid Flow
10.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s
11.  Progress in nuclear energy  
12.  Nuclear technology  
13.Nuclear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14.  内燃机学报
15.  工程热物理学报
16.  动力工程学报
17.  燃烧科学与技术
18.  太阳能学报
19.  热能动力工程
20.  热力发电
21.  汽轮机技术
22.  水利学报
23.  水科学进展
24.  水泵技术
25.  摩擦学学报
26.  锅炉技术
27.  热科学与技术
28.  电站系统工程
29.  可再生能源
30.  核动力工程
31.  核科学与工程
32.  原子能科学技术
33.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34.  辐射防护
35.  核技术        
36.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二)需要阅读的相关技术的经典著作:
1.    计算流体力学
2.    高等热力学
3.    数值传热学
4.    热力学循环优化分析
5.    能量系统的热力学分析方法
6.    流体力学中的数值计算方法
7.    FLUENT流体分析及仿真实用教程
8.    流固耦合动力学
9.    高等内燃机原理
10.  液压与气动
11.  高等工程力学
12.  现代设计方法学
13.  噪声控制理论及应用
14.  能的综合梯级利用与燃气轮机总能系统
15.  新能源技术
16.  高等振动力学
17.  测试与信息处理
18.  非均匀材料多场耦合行为的宏细观理论
19.  高压水射流清洗技术
20.  流体网络理论
21.  转子动力学
22.  摩擦学的分形
23.  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及其应用
24.  核反应堆物理理论与计算方法
25.  核反应堆工程设计  
26.  压水堆核电厂堆芯燃料管理计算及优化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点
本学科2016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点,拥有两个本科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和“核工程与核技术”,兼顾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与物理学等相关专业。该一级学科点的设立,使我校形成能源基地建设、能源装备开发、能源控制、能源运行和输送等较为完整的教学科研体系,优化我校硕士学位点布局;促进“能源与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发展,促进其它专业研究内容的交融,培养更多高水平人才,增强服务水利电力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装备研发能力。
本学科拥有相关科研背景的教师36人,全部获得博士学位,其中教授15人(含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25人。近五年来,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0余项,科研经费近千万,获省级科技奖励10余项,著作及教材11部,三大检索论文100余篇。
本学科根据已经开展的研究工作,凝练出“工程热物理”、“水电动力机械”、“流体机械及工程”以及“新能源装置及运行”等四个研究方向,在传统的水电行业、新能源开发,能源储存以及基础理论研究上取得一系列成果,并将在相关方向继续深入进行下去。
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研究方法,具备理论分析、建模仿真、实验研究等方面的能力,具有对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领域的科学问题和应用基础问题进行研究的能力。能够对本专业相关产品、设备进行设计开发,并从专业角度进行性能分析及优化,同时具备制造工艺和制造系统分析等应用技术研究和工程技术实践能力。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研究生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837传热学一或838工程热力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研参考书:
834 工程热力学
《工程热力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曾丹苓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研究生就业:
一、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燃气轮机性能与计算机仿真、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叶片机气动热力学 、热能动力系统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 、内燃机增压、性能优化与控制、内燃机燃烧与排放控制 、汽车动力系统与电控 、内燃机结构强度与可靠性。
二、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制冷空调中的能源利用与环境控制、制冷空调系统的仿真优化控制、气体液化、贮运及低温传热、空调系统节能、自动化及室内空气品质。
三、热能工程专业: 多相流燃烧热物理、大型电站锅炉的气固两相流实验诊断与数值模拟、烟气脱硫中的气固液三相接触技术、 流态化与循环流化床燃烧、 火焰图像处理与燃烧控制优化、能源生产的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热力设备故障诊断。
四、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流体机械特性研究、流体机械及工程中噪声振动机理及控制研究、流体机械计算机优化设计系统研究、环境工程中分离技术研究。
五、工程热物理专业:先进热交换技术的理论和实践、传热传质及强化研究、能源可持续发展及生物能源的开发。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三峡大学考研分数线、三峡大学报录比、三峡大学考研群、三峡大学学姐微信、三峡大学考研真题、三峡大学专业目录、三峡大学排名、三峡大学保研、三峡大学公众号、三峡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三峡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三峡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三峡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研 推荐

三峡大学研究生学姐微信


加学姐微信,获免费答疑,进考研群
三峡大学考研网由三峡大学研究生维护,发布最新的三峡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还提供三峡大学研究生1对1辅导和考研真题等服务,有问题请加微信沟通。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三峡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购买指南 发货信息 关于我们 - 研究生兼职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