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招生

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三峡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三峡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外国语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招生

三峡大学非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教学(英语045108

一、培养目标

培养高素质的普通中学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英语课程专任教师,具体要求为: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热爱教师职业和英语教学工作,有志于开展英语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的研究。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英语国家人文知识,能比较系统地掌握应用语言学理论、外语学习理论、外语教学理论及其方法,具有较强的英语教学与研究能力。
4、能够独立开展与英语教学相关的科研课题研究,熟悉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能写出规范的英语教学科研论文。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三、学习年限
正常学制 2 年,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得少于 1 年。学习年限一般最长不超过
4 年。

四、课程设置

总学分为 38 学分。其中学位基础课 14 学分、专业必修课 12 学分、专业选
修课 6 学分、实践教学 6 学分。非师范类专业入学的研究生,至少补修 3 门本科
阶段教师教育课程,师范类但跨专业入学的研究生,至少补修 2 门本科阶段学科基础类课程,要求补修课程成绩合格但不计学分。具体课程设置见下表:

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模块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考核方式 修课要求 开课学期  
备注
 
 
学位基础课
 
0900000001Z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实践研究
 
32
 
2
 
考试
 
必修
 
1
 
 
 
 
 
全选14 学分
 
0900000002Z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
法论
 
16
 
1
 
考试
 
必修
 
1
1200000005Z 汉语语言文学基础 48 3 考试 必修 1
1804510001Z 教育原理 32 2 考查 必修 1
1804510002Z 课程与教学论 32 2 考查 必修 1
1804510003Z 教育研究方法 32 2 考查 必修 1
1804510004Z 心理发展与教育 32 2 考查 必修 1
 
 
专业必修课
1204510801Z 英语课程与教材研究 32 2 考试 必修 1  
 
 
 
全选12 学分
1204510802Z 英语教学设计与实施 32 2 考试 必修 1
1204510803Z 英语教学论 32 2 考查 必修 1
 
1204510804Z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与实践操作
 
32
 
2
 
考查
 
必修
 
2
1204510805Z 二语习得与外语教学 32 2 考查 必修 2
1204510817Z 论文研讨与写作 32 2 考查 必修 2
 
 
 
 
专业选修课
1204510818Z  
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
 
32
 
2
 
考查
 
选修
 
2
 
任选2
学分
 
 
 
 
 
修满6
学分
1204510807Z 外国语言文学专题研讨 32 2 考查 选修 2
 
1204510808Z
 
英语教师课堂口语研习
 
32
 
2
 
考查
 
选修
 
2
任选2
学分
1204510809Z 外语教学评估与测试 32 2 考查 选修 2
 
1204510810Z
 
基础英语教育改革研究
 
32
 
2
 
考查
 
选修
 
2
任选2
学分
1204510811Z 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32 2 考查 选修 2

补修课程 18045100B1Z 中外教育史 32 0 考查 补修 1  
非师范专业俢 3 门
18045100B2Z 普通心理学 32 0 考查 补修 1
12045108B1Z 中学英语教学法 32 0 考查 补修 2
12045108B2Z 高级英语 32 0 考查 补修 2 师范专业俢
2 门
12045108B3Z 英语高级写作 32 0 考查 补修 2
公共选修课  
 
见研究生院课程菜单
 
可选修,
不做学分要求
 
实践教
1204510819Z 校外实践 实践案例研究 4 周 2   必修 3  
 
全选
6 学分
 
1204510820Z
 
教育观察反思
4
学期
 
2
   
必修
 
4
1204510821Z 教育专题研究 4 周 2   必修 4
学术
活动
学术活动的主要形式包括听学术报告、专家讲座,参加学术会议、参加学校或省级研究
生论坛报告会、研讨等须参加学术活动 5 次以上,其中本人主讲报告至少 1 次。
 
注:考核方式包括考试和考查两类。五、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内容,有完整的管理与评价制度,有序组织实施。实践环节总共不少于 6 学分,教育实践应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开展教学设计、教育调查、案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实际教学包括:(1)实践案例研究:研究自身教学或管理实践,撰写案例研究报告。(2)教育观察反思:进行课堂观察或教育活动观察,完成至少 10 个详细的教育观察报告,并附相应的完整观察视频。(3)教学专题研究:针对本学科、本岗位的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形成 5000 字的研究报告。

六、培养方式

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行双导师制,成立导师组,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其中开题、中期考核、学位论文中期检查、预答辩等培

养环节由导师组集体指导。根据培养目标、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在教学中注重实践与反思,采取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注重课内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学习;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开展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加强实践环节,理论讲授与实习实践相结合,至少完成两篇实践调查报告。七、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一般在第三学期开学初进行,考核不合格不能进入学位论文工作。具体内容、程序和要求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八、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一)学位论文选题应与中学英语教育专业领域的培养目标相一致,来源于中学英语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
(二)中期考核与论文开题相结合,重点考核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论文选题及准备情况,论文的框架结构等方面。
(三)学位论文应符合研究规范并凸显应用价值,论文的形式可以多样化, 如专题研究论文、调查研究报告、实验研究报告和案例研究报告等。论文正文部分字数不少于 1.2 万英语单词。
(四)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该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中学英语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五)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需阅读和参考的主要经典著作:

 
1. 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ory. Ur, P.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 An Introdu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Johnson, K.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Ungerer, F.  &  H.  J. Schmid.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4.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Richards, J. C. & Theodore S. Rodgers.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 Assessing Language Ability in the Classroom. Andrew D.Cohen.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6. Data Elicitation for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 Susan.M.Gass & Alison Mackey.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7. Designing Language Courses: A Guide for Teachers. Graves, Kathleen.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8. How Languages Are Learned. Lightbown. M. & N.Spada.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9. Language as Discourse, Perspectives for Language Teaching.
McCarthy, M & R. Carter.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0. Language, Culture, and Teaching: Critical perspectives. Sonia Nieto.Routledge, 2010.
11.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assessment. Bailey, K.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12. Learning New Languages: A Guide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covel, To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年.
13. Literature and Language Teaching. Brumfit C.J. & R.A. Carter.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年.
14. Practical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Nunan, D.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5. Purs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Self as Source. Kanthleen M. Bailey, Andy Curtis & David Nunan.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16. Research Methods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McDonough, J.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17.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Ellis, Rod.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18. 《第二课堂的反思性教学》,Richards, J. & C. Lockhart.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19. 《第二语言研究与外语学习》,丁言仁,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0. 《应用语言学》,乐眉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1. 《新编语言学教程》,刘润清、文旭,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22. 《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文秋芳等,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23. 《二语习得重点问题研究》,文秋芳,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24.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吴旭东,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5. 《认知语言学与二语教学》,文秋芳,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需阅读和参考的主要专业期刊 :

 
1. 《外语教学与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
2.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
3. 《现代外语》广州外国外贸语大学主办.
4. 《中国外语》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
5. 《外语教学》西安外国语大学主办.
6. 《外语界》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
7. 《外语与外语教学》大连外国语大学主办.
8. 《外语电化教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
9.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主办. 10.《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主办. 11.《中小学外语教学》北京师范大学主办.
12. 《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
13. 人大复印资料《中学英语教与学》中国人民大学主办。
14. 《教师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联合主办.
15. 《中国教育学刊》.中国教育学会主办.


三峡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教学(英语) 专业代码 045108)

一、培养目标

 
培养高素质的普通中学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英语课程专任教师,具体要求为: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热爱教师职业和英语教学工作,有志于开展英语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的研究。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英语国家人文知识,能比较系统地掌握应用语言学理论、外语学习理论、外语教学理论及其方法,具有较强的英语教学与研究能力。
4、能够独立开展与英语教学相关的科研课题,熟悉与课题相关的文献, 能写出规范的英语教学科研论文。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年限

正常学制 2 年,学习年限一般最长不超过 4 年。

四、课程设置

总学分为 38 学分。其中学位基础课 14 学分、专业必修课 10 学分、专业选
修课 6 学分、实践教学 8 学分(其中校内实训 2 学分和校外实践 6 学分)。非师范
类专业入学的研究生,至少补修 3 门本科阶段教师教育课程,师范类但跨专业入
学的研究生,至少补修 2 门本科阶段学科基础类课程,要求补修课程成绩合格但不计学分。具体课程设置见下表:

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
模块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考核
方式
修课
要求
开课
学期
 
备注
 
 
学位基础课
 
0900000001Z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与实践研究
 
32
 
2
 
考试
 
必修
 
1
 
 
 
 
 
全选14 学分
 
0900000002Z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
学方法论
 
16
 
1
 
考试
 
必修
 
1
1200000005Z 汉语语言文学基础 48 3 考试 必修 1
1804510001Z 教育原理 32 2 考查 必修 1
1804510002Z 课程与教学论 32 2 考查 必修 1
1804510003Z 教育研究方法 32 2 考查 必修 1
1804510004Z 心理发展与教育 32 2 考查 必修 1
 
专业必修课
1204510801Z 英语课程与教材研究 32 2 考试 必修 1  
 
 
全选10 学分
1204510802Z 英语教学设计与实施 32 2 考试 必修 1
1204510803Z 英语教学论 32 2 考查 必修 1
 
1204510804Z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与
实践操作
 
32
 
2
 
考查
 
必修
 
2
1204510805Z 二语习得与外语教学 32 2 考查 必修 2
 
 
 
 
 
专业选修课
1204510806Z 论文研讨与写作 32 2 考查 选修 2 任选2
学分
 
 
 
 
 
 
修满6
学分
 
1204510807Z
外国语言文学专题
研讨
 
32
 
2
 
考查
 
选修
 
2
 
1204510808Z
英语教师课堂口语
研习
 
32
 
2
 
考查
 
选修
 
2
任选2
学分
1204510809Z 外语教学评估与测试 32 2 考查 选修 2
 
1204510810Z
基础英语教育改革
研究
 
32
 
2
 
考查
 
选修
 
2
 
任选2
学分
 
1204510811Z
 
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32
 
2
 
考查
 
选修
 
2

 
补修课程
18045100B1Z 中外教育史 32 0 考查 补修 1  
非师范专业俢 3 门
18045100B2Z 普通心理学 32 0 考查 补修 1
12045108B1Z 中学英语教学法 32 0 考查 补修 2
12045108B2Z 高级英语 32 0 考查 补修 2 师范专业俢 2 门
12045108B3Z 英语高级写作 32 0 考查 补修 2
公共选修课  
 
见研究生院课程菜单
 
可选修, 不做学分
要求
 
 
 
实践教学
1204510812Z 校内实
教学技能训练 16 1   必修 1  
 
 
 
 
 
全选
8 学分
 
1204510813Z
中学英语课例分析与微格教学  
16
 
1
   
必修
 
1
1204510814Z 校外实
教育见习 1 周 1   必修 3
1204510815Z 教育实习 1
学期
4   必修 4
1204510816Z 教育研习 1 周 1   必修 4
 
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的主要形式包括听学术报告、专家讲座,参加学术会议、参加学校或
省级研究生论坛报告会、研讨等
须参加学术活动 5 次以上,其中本人主讲报
告至少 1 次。
注:考核方式包括考试和考查两类。

五、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内容,有完整的管理与评价制度,有序组织实施。实践环节总共不少于 8 学分,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 1 学年,其中校外
集中实践不少于 1 学期。校内实训应在第一学年内完成,校内实训包括微格教学、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形式;教育见习应在第一学期完成, 教育实习、教育研习应在第二学年完成。教育研习包括教育调查与考察、听取学术报告、参加学术会议以及研究生报告研究成果等。有充足的实践实训设施和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切实保障实践教学活动有效开展。

六、培养方式

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行双导师制,成立导师组,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其中开题、中期考核、学位论文中期检查、预答辩等培养环节由导师组集体指导。根据培养目标、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在教学中注重实践与反思,采取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注重课内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学习;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开展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加强实践环节,理论讲授与实习实践相结合,至少完成两篇实践调查报告。七、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一般在第三学期开学初进行,考核不合格不能进入学位论文工作。具体内容、程序和要求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八、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一)学位论文选题应与中学英语教育专业领域的培养目标相一致,来源于中学英语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
(二)中期考核与论文开题相结合,重点考核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论文选题及准备情况,论文的框架结构等方面。
(三)学位论文应符合研究规范并凸显应用价值,论文的形式可以多样化, 如专题研究论文、调查研究报告、实验研究报告和案例研究报告等。论文正文部分字数不少于 1.2 万英语单词或中文 2 万字。
(四)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该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中学英语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五)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需阅读和参考的主要经典著作:

1. 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ory. Ur, P.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 An Introdu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Johnson, K.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Ungerer, F.  &  H.  J. Schmid.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4.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Richards, J. C. & Theodore S. Rodgers.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 Assessing Language Ability in the Classroom. Andrew D.Cohen.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6. Data Elicitation for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 Susan.M.Gass & Alison Mackey.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7. Designing Language Courses: A Guide for Teachers. Graves, Kathleen.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8. How Languages Are Learned. Lightbown. M. & N.Spada.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9. Language as Discourse, Perspectives for Language Teaching.
McCarthy, M & R. Carter.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0. Language, Culture, and Teaching: Critical perspectives. Sonia Nieto.Routledge, 2010.
11.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assessment. Bailey, K.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12. Learning New Languages: A Guide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covel, To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年.
13. Literature and Language Teaching. Brumfit C.J. & R.A. Carter.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年.
14. Practical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Nunan, D.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5. Purs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Self as Source. Kanthleen M. Bailey, Andy Curtis & David Nunan.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16. Research Methods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McDonough, J. 北京:外语教学

与研究出版社,2002.
17.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Ellis, Rod.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18. 《第二课堂的反思性教学》,Richards, J. & C. Lockhart.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19. 《第二语言研究与外语学习》,丁言仁,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0. 《应用语言学》,乐眉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1. 《新编语言学教程》,刘润清、文旭,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22. 《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文秋芳等,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23. 《二语习得重点问题研究》,文秋芳,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24.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吴旭东,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5. 《认知语言学与二语教学》,文秋芳,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需阅读和参考的主要专业期刊 :

 
1. 《外语教学与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
2.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
3. 《现代外语》广州外国外贸语大学主办.
4. 《中国外语》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
5. 《外语教学》西安外国语大学主办.
6. 《外语界》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
7. 《外语与外语教学》大连外国语大学主办.
8. 《外语电化教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
9.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主办. 10.《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主办. 11.《中小学外语教学》北京师范大学主办.
12. 《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
13. 人大复印资料《中学英语教与学》中国人民大学主办。
14. 《教师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联合主办.
15. 《中国教育学刊》.中国教育学会主办.


外国语言文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

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0502)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知识,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及外语教学能力,较强的创新意识与终身学习的能力,能胜任与本学科相关工作的高层次、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具体包括:(1)系统阅读外国语言文学学科领域的经典著作及研究成果,掌握相关二级学科领域的知识体系;(2)掌握相关学科方向的研究脉络、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掌握相关学科方向的基本研究方法,具备独立撰写外语科研论文的能力;(4)掌握必要的第二外国语口笔译能力及阅读与本学科有关的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5)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研究工作;(6)具有严谨、求实的学风,恪守学术道德。
二、学制及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基本年限为 3 年。优秀研究生最多可提前一年毕业,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 4 年(含休学)。在时间安排上,课程学习阶段为 1~2 年,论文工作阶段为 1~2 年(包括开题、调研及撰写)。
三、研究方向
 
(一)英语语言文学
 
涉及主要英语国家的语言、文学与国情等研究,下设三个研究分支:1)英语语言学:主要研究英语语言学理论和英语教学法等。2)英美文学:注重对英美经典作家作品、英美文论与文化研究等进行系统的探索。3)翻译研究:通过研究翻译基础理论、翻译基本规律及汉英两种语言文化对比,探究汉英互译的有效途径。
(二)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涉及汉语语言学以外的语言学研究,包括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两方面的研究, 借鉴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和相关成果,研究语言学理论及其应用。主要包括文体学、认知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话语分析、语用学、社会语言学等;以及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相关研究,如二语习得、外语教学方法和科研方法等。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应修总学分不少于 38 学分。其中
课程学分不少于 33 学分,实践环节 5 学分。具体包括:公共基础课 7 学分,学科基础课
12 学分,学科专业课 8 学分,专业选修课 4 学分,公共选修课 2 学分 (该类课程由研究
生院统一安排),实践环节 5 学分。
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研究生需补修 2 门及以上本专业本科生必修课。补修课成绩要求合格但不记学分。
课程
模块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考核
方式
修课
要求
开课
学期
备注
 
 
 
公共基础课
0900000001X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实践研究
32 2 考试 必修 1  
 
 
 
 
必修
7 学分
0900000002X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
方法论
16 1 考试 必修 1
1200000004X 德语(一) 32 2 考试 必修 1
1200000005X 德语(二) 32 2 考试 必修 2
1200000006X 法语(一) 32 2 考试 必修 1
1200000007X 法语(二) 32 2 考试 必修 2
1200000008X 日语(一) 32 2 考试 必修 1
1200000009X 日语(二) 32 2 考试 必修 2
 
学科基础课
1205020001X 英语文学导论 32 2 考试 必修 1  
 
修满 12
学分
1205020002X 语言学及其发展 32 2 考试 必修 1
1205020003X 翻译学导论 32 2 考试 必修 1
1205020004X 二语习得 32 2 考查 必修 1
12050200043X 跨学科研究方法 32 2 考试 必修 1
12050200044X 学术论文写作 32 2 考试 必修 2
 
 
 
 
 
学科专业课
 
 
 
 
 
 
 
必修课
12050200045X 文体学 32 2 考查 必修 2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英语语言学方向修满 8 学分
1205020007X 语用学 32 2 考试 必修 2
1205020008X 应用语言学 32 2 考试 必修 2
1205020009X 语篇分析 32 2 考试 必修 2
1205020010X 现当代英国小说研究 32 2 考试 必修 2 英美文学方向修满 8
学分
 
 
英语语言文学
1205020011X 现当代美国小说研究 32 2 考试 必修 2
1205020012X 文学与电影 32 2 考试 必修 2
1205020013X 西方文论 32 2 考试 必修 2
1205020014X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 32 2 考试 必修 2 翻译研究方向修满 8
学分
1205020015X 非文学翻译 32 2 考试 必修 2
1205020016X 英汉对比与翻译 32 2 考试 必修 2
1205020017X 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32 2 考试 必修 2
 
学科专业课
 
 
 
选修课
1205020019X 英语诗歌研究 16 1 考试 选修 4  
1205020020X 环境、文学与文化 16 1 考试 选修 3
1205020021X 性别、文化与文学 16 1 考试 选修 3
1205020022X 语言研究统计方法 16 1 考查 选修 2

    12050200046X 欧美文学 16 1 考查 选修 4  
选修 4 学分(可含自主研修学习 1 学分)
1205020024X 语料库语言学 16 1 考试 选修 4
1205020025X 认知语言学 16 1 考查 选修 3
1205020026X 生态语言学 16 1 考查 选修 4
1205020027X 社会语言学 16 1 考查 必修 3
1205020028X 跨文化交际学 16 1 考查 选修 3
1205020029X 语义学理论与语言教学 16 1 考查 选修 2
1205020030X 中西翻译简史 16 1 考查 选修 4
1205020031X 翻译批评 16 1 考查 选修 3
1205020032X 新闻翻译 16 1 考查 选修 2
1205020033X 高级口译 32 2 考查 选修 4
12050200047X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16 1 考查 选修 4
1205020035X 文学批评的基本原理 16 1 考查 选修 4
 
 
公共选修课
               
必修
2 学分
(课程等信息由研究生院统一公布)
             
             
             
             
 
 
实践环节
1205020048X 科研实践及学位论文   3   必修    
 
 
必修
5 学分
1205020037X 学术交流
(学术讲座、学术沙龙)
  1   必修  
0000000020X  
助管助教
  1    
选修
 
0000000020X 教学实践   1   选修  
0000000020X 创新创业及学科竞赛   1   选修  
 
 
补修课
1205020050X 高级英语 32 0 考试 必修   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研究生补修不计 学分
1205020051X 语言学 32 0 考试 必修  
1205020052X 英美文学 32 0 考试 必修  
1205020053X 英汉翻译 32 0 考试 必修  
 
 

备注:自主研修学习Independent Study是指学生依据自己的研究需要,在具有明确的感兴趣的研究领域的情况下,自主选择跟随熟悉该研究领域的任课老师进行研修学习。任课教师依据学生研修的主题,给学生指定 8-10 本需要认真阅读的书目,与学

生定期见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学期末要求学生写 5 篇左右的读书报告或者一篇课程论文

交任课老师批阅,研修合格得 1 学分。
 
五、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包括科研实践及学位论文、学术交流、助管助教、教学实践、创新创业及学科竞赛五个方面,其中科研实践及学位论文、学术交流为必选项。每位研究生必须完成的实践环节包括科研实践及学位论文 3 学分,学术交流 1 学分,助管助教 1 学分,教
学实践 1 学分,创新创业及学科竞赛 1 学分,总共不少于 5 学分,具体要求如下:
1、科研实践及学位论文 3 学分:要求每位研究生在二年级开题答辩之前至少阅读
30 本学术专著,其中英文专著不少于 20 本。具体要求遵照《外国语学院关于学术型研究生上交阅读文献报告的相关规定》执行。研究生就读期间,要求每月与导师见面,汇报学习情况,参与研究课题,并在研究生指导手册上有详细记录。
2、学术交流 1 学分:在校期间聆听学术讲座 10 次以上;在学院学术沙龙上做学术
报告至少 1 次,共计 1 学分。具体要求遵照《外国语学院关于研究生参加学术沙龙的具体规定》(外语字〔2017〕12 号)执行。
3、助管助教 1 学分:协助从事国家社科项目研究的老师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不少
于 6 个月,计 1 学分;承担学校职能部门、各学院管理部门的辅助管理、学生咨询服务
等工作,不少于 6 个月,计 1 学分。
4、教学实践 1 学分:在校内外从事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不少于 6 个月,计 1 学分
(在校外或其它学院从事教学工作需要相关单位的证明)
 
5、创新创业及学科竞赛 1 学分:积极参加校级及以上级别的学科竞赛,经学院学术型
研究生培养指导分委会认定后,计 1 学分;研究生出国参加暑期研学等国际学术交流活
动,并圆满完成既定学习任务,计 1 学分;出外参加高规格的学术会议,计 1 学分具体要求遵照《关于鼓励学术型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的规定》(外语字〔2016〕20 号)执行。
六、培养方式
 
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是所指导学生的第一责任人,确保所指导的研究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但在论文开题、论文中期检查、预答辩等环节实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负责制。研究生入学后两周内,应在导师指导下,按照培养方案要求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并录入到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中,个人培养计划应包括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与科研训练、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等。同时打印纸质版个人培养计划一式两份,经导师、学位点负责人签字后交学院存档,学生个人留存一份,培养计划一经确定不允许

随意改动。
 
七、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研究生按照个人培养计划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和规定环节获得规定学分后,进入学位论文写作之前,对研究生品质、专业情况进行的全面考核。一般在第四学期进行,是检查、督促研究生加强自身修养,顺利完成学业,保障培养质量的有效机制,考核不合格将不能进入学位论文工作。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硕士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学位论文既是学位授予的重要依据之一, 也是衡量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学生在第三学期末,在导师指导下提出学位论文选题和撰写计划,参加开题答辩,经导师指导小组讨论认可后正式进入论文撰写阶段。论文必须用英文撰写,要求选题有新意,论点明确,论证清楚,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语言表达流畅,格式合乎规范,参考资料详实。论文长度为 15000 ~ 20000 英文单词。通过预答辩与答辩,方可申请学位。
(一)论文选题
硕士研究生应在广泛阅读文献和深入了解本学科发展动态和本人主攻研究方向现状的基础上,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课题,研究课题选择尽可能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相结合。研究课题选择可以多样化,可以是基础研究,也可以是应用研究,但必须具有较强的科学理论意义或实践应用价值。
(二)论文开题
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第三学期末确定学位论文题目并通过论文开题报告。相关要求遵照《三峡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规定(暂行)》执行。
(三)论文中期检查
为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及时发现学位论文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每位研究生必须通过论文中期检查。论文中期检查一般在第五学期的 11-12 月进行。学生提交《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报告》之前,必须完成毕业论文初稿。其它相关要求遵照《三峡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规定(暂行)》执行。
(四)论文预答辩和质量保障
论文预答辩环节是研究生进行正式答辩之前的过程演练。预答辩未通过的研究生需

6 个月后重新申请参加预答辩。学位论文的撰写遵照《三峡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印制规格的规定》执行;学位论文预答辩、学位论文匿名评阅、学术不端行为检测,遵照
《三峡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办法(试行)》(三峡大研〔2018〕5 号执行。
(五)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遵照《三峡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资格认定标准(暂行)
(三峡大研〔2014〕28 号)、《三峡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指导期刊目录》(三峡大研〔2015〕4 号)、《三峡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资格审核实施办法(暂行)》(三峡大研〔2018〕7 号)、《三峡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三峡大研〔2014〕27 号) 等文件相关规定执行。
(六)学位授予
学位授予工作严格遵照《三峡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三峡大研〔2014〕27 号)执行。为保证硕士学位的授予质量,研究生在申请学位之前,要求以第一作者或指导教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并以三峡大学名义至少公开发表 1 篇学术论文。研究生所发表的学术论文(中英文均可)应该不少于 5,000 字/词,研究内容必须与自己的学科方向密切相关,并且能够收录到 EBSCO,MLA,或者中国知网等国内外正规期刊论文数据库中。研究生在修满规定学分、且科研成果达到上述要求方可进行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预答辩未通过的硕士研究生需 6 个月后重新申请参加预答辩和答辩。用于学位申请的毕业论文查重率必须≦25%,对有学术不端行为的研究生,实行一票否决制,不予授予学位。
 
 
 
编制人签字: 研究生培养指导分委员会负责人签字: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

 
九、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一)英美文学与比较文学方向
英国文学
1. Beauvoir, Simone de. The Second Sex. New York: Hodder Paperback, 1953.
2. Carter, Angela.Nights at the Circus. London: Vintage, 1984.
3. Carter, Angela. Burning Your Boats: Collected Short Stories. London: Vintage, 1995.
4. Drabble, Margaret.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English Literature.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5.
5. Fowles, John. 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 (张中载评注).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2.
6. Lodge, David.Small World.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4.
7. Lodge, David. Author, Author: A Novel. London: Secker & Warburg, 2004.
8. Lodge, David. The Art of Fiction. London: Penguin Books, 1992.
9. Rushdie, Salman. Midnight’s Children. London: Vintage, 1991.
10. Sanders, Andrew. The Short Oxford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11. Swift, Graham.Last Orders. London: Picador, 1996.
12. 侯维瑞. 英国文学通史.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13. 瞿世镜. 当代英国小说.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14. 王佐良等.  英国二十世纪文学史.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15. 张中载.  二十世纪英国文学:小说研究.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
 
 
美国文学
1. Cassill, Ronald Verlin.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Short Fiction. New York: W.W. Norton & Company, 1990.
2. Donald, Pizer. American Realism and Naturali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3. Drew, Elizabeth A. A Modern Guide to Its Understanding and Enjoyment. New York: Dell Publishing Co., 1959.
4. Elliott, Emory. et al. American Literature.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Inc. 1991.

5. High, Peter B.An Outline of American Literature. New York: Longman Group Limited, 2002.
6. Koply, Richard. Prospects for the Stud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997.
7. Michael.P., Kramer & Hana Wirth-Nesher.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Jewish American Literature.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8. Messent, Peter. New Readings of American Novel. Alabama: 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Press, 1998.
9. Pease, Donald E. ed., Revisionary Interventions into the Americanist Canon. London: Duke University Press, 1994.
10. 胡全生. 20 世纪英美文学选读.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3.
11. 梁守涛. 英诗格律浅说. 商务印书馆, 1979.
12. 翁德修, 都岚岚.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 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0.
 
 
英语诗歌
1. Drew, Elizabeth.A..A modern Guide to Its Understanding and Enjoyment. New York: Dell Publishing Co., 1959.
2. 梁守涛. 英诗格律浅说. 商务印书馆,1979.
 
 
英语戏剧
1. Bigsby, Christopher. Arthur Miller.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2. Bigsby, Christopher. Modern American Drama 1945–2000.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3. Innes, Christopher. George Bernard Shaw.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4. Manheim, Michael. Eugene O’Neill.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5. Roudane, Matthew C..Tennessee William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6. 傅俊. 英国戏剧读本.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7. 金李俪. 20 世纪英美戏剧选读.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
8. 张耘. 现代西方戏剧名家名著选评. 北京: 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1999.

文学理论与实践
1. Bal, Mieke. Narratology: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Narrative. Trans. Van Boheemen. Toronto: Toronto University Press, 1985.
2. Barry, Peter. Beginning Theory: An Introduction to Literary and Cultural Theory. New York: Manchester UP, 1995.
3. Booth, Wayne C. The Rhetoric of Fictio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3.
4. Bressler, Charles E. Literary Criticism: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Practice.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04.
5. Brooks, Cleanth &Warren, Robert P. Understanding Fic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
6. Chatman, Seymour. Story and Discourse: Narrative Structure in Fiction and Film. Ithaca & London: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78.
7. Culler, Jonathan. Literary Theory: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8. Currie, Mark. Postmodern Narrative Theory.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98.
9. Eagleton, Terry. Literary Theory: An Introduction. 2nd ed.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
10. Genette, Gérald. Fictional Narrative, Factual Narrative. Fiction and Diction.Trans. Catherine Parter.Ithaca& London: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3.
11. Guerin, Wilfred L. et al.A Handbook of Critical Approaches to Literature. 4th e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12. Harland, Richard.Literary Theory from Plato to Barthe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5.
13. Jefferson, Ann and David Robey. Modern Literary Theory: A Comparative Introduction. London: Batsford Ltd, 1985.
14. Lemmedu, X. J. and Dana Gioia. Literature: An Introduction to Fiction, Poetry, and Drama. 6thed.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1995.
15. Martin, Wallance. Recent Theories of Narrative.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6.
16. Miller, J. Hillis. Reading Narrative. Norman: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1998.
17. Newton, Ken. M. Twentieth-century Literary Theory: A Reader. London: Macmillan Education Ltd., 1988.

18. Ryan, Michael. Literary Theory: A Practical Introduction. Malden: Blackwell Publishers Inc., 1999.
19. Selden, Raman. et al. A Reader’s Guide to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 4th ed.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
20. Selden, Raman. The Theory of Criticism: From Plato to the Present: A Reader. London: Longman Group, 1997.
21. Vesterman, William. Literature: An Introduction to Critical Reading. Fort Worth: 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 1993.
22. Welch, B.Y. & Bennett, Robert A. Introduction to Literature, Lexington: Ginn and Company, 1981.
23. 林恩(Lynn, A). 英语电影赏析.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4. 马新国. 西方文论史. 第 2 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5. 邵锦娣, 白劲鹏. 文学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Literature).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6. 申丹. 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 第 2 版.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27. 申丹等. 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28. 汪民安. 文化研究关键词.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7.
29. 赵一凡等. 西方文论关键词. 第 1 版.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
 
 
欧美文学
1. Brooks, Cleanth & Robert Penn Warren. Understanding Fiction. 3rd ed.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
2. Brooks, Cleanth & Robert Penn Warren. Understanding Poetry. 4th ed.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
3. Mack, Maynard, et al.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World Masterpieces. New York: W W Norton & Co Inc, 1992.
4. 聂珍钊等. 20 世纪西方文学.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 田祥斌, 王秀银. 欧美文学名篇选读.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
6. 郑克鲁. 外国文学史(上下册). 第 2 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 郑克鲁. 外国文学简明教程.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 朱维之. 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

比较文学
1. Bassnett, Susa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Oxford and Cambridge: Blackwell publishers, 1993.
2. Koelb, Clayton & Susan Noakes. The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on Literature Approaches to Theory and Practice.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88.
3. 季羡林. 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4. 乐黛云. 中西比较文学教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5. 乐黛云, 王宁. 超学科比较文学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6. 乐黛云等. 比较文学原理新编.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7. 王宁. 比较文学与现代文化批评.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8. 韦斯坦因. 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 刘象愚译.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电影文学
1. 蔡圣勤. 英美电影流派艺术概论(英文版).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
2. 理查德·麦特白. 好莱坞电影:1891 年以来的美国电影工业发展史. 吴菁, 何建平, 刘辉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3. 林恩(Lynn,A). 英语电影赏析.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4. 罗伯特·斯塔姆, 亚历桑德拉·雷恩格. 文学和电影指南(影印本).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 彭吉象. 影视美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二)语言学与英语教学方向
以下参考书来自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2012 年引进的牛津应用语言学丛书:
1. Aitchison, Jean. The Articulate Mammal: An Introduction to Psycholinguistic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 Baker, Mona. In Other Words: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 Biber, Douglas, et al. 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ing English.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4. Bussmann, Hadumod, et al. Routledge Dictionary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5. Charles, Alderson J. Language Test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6. Cook, Vivia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7. Cook, Vivian. Linguistics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8. Cook, Vivian & Mark N. Chomsky’s Universal Grammar: An Introduc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9. Clark, John & Colin Yallop. An Introduction to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10. Richards, C. Jack.& John Platt, etc. 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pplied Linguistic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11. Cohen, Andrew D. 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10.
12. Fasold, Ralph. The Sociolinguistics of Language.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13. Gillian, Brown& George Yule, Discourse Analysi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14. Goodluck, Helen. Language Acquisition: A Linguistic Introduc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15. Gee, James Paul. An Introduction to Discourse Analysis: Theory&Method.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16. Halliday M.A.K. et al.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17. Hudson R.A. Sociolinguistic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18. J. B. Heaton. Writing English Language Test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19. R..L.Trask. Historical Linguistic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0. Larsen-Freeman, Diane. et al. 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1. Lyons, John. Linguistic Semantics: An Introduc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2. McDonough, Jo and Steven McDonough, Research Methods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3. Peccei, Jean Stilwell. Pragmatic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4. Peccei, J.S. Child Language.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5. Poole, S.C. An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6. Robins, R. H. General Linguistic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7. Richards, Jack C. and Theodore Rodgers, 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8. Roberts, William H. About Language: A Reader for Writer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9. Radford, Andrew. Syntax: A Minimalist Introduction.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8.
30. Scollon, Ron &Suzanne Wong Scoll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1. Saeed, John I. Semantic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2. Samovar, Larry A..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3. Slade, Carole. Form and Style: Research Papers, Reports, These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4. Thompson, Geoff. 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5. Thornborrow, Joanna. Stylistics for Students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6. Trudgill, Peter and Jean Hannah. International English.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7. Ur, Penny. 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ory.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8. Verschueren, Jef.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9. Woods, Anthony. Statistics in Language Studies.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

40. David, W. David. Psychology of Language.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8.
41. Wright, Laura&Jonathan Hope, Stylistics: A Practical Coursebook.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42. Wardhaugh, Ronald.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三)翻译理论与实践
中文部分
1. 包惠南. 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 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
2. 包惠南. 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3. 鲍刚. 口译理论概述.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8.
4. 陈玉刚. 中国翻译文学史稿.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9.
5. 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6. 陈德鸿,  张南峰主编.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精选.  香港: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00.
7. 杜承南, 文军主编. 中国当代翻译百论.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4.
8. (法)达尼卡.塞莱斯科伟奇著,孙慧双译.口译技巧. 北京:北京出版社,1979.
9. 傅勇林. 文化范式—译学研究与比较文学.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10. 方梦之.  翻译新论与实践.  青岛:  青岛出版社,2002.
11. 方梦之.  实用文本汉译英.  青岛:  青岛出版社,2003.
12. 郭延礼. 中国当代翻译文学概论.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13. 郭建中. 文化与翻译(论文集).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14. 郭建中. 当代美国翻译理论.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15. 郭建中.  苏联翻译理论.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16. 郭著章.  翻译名家研究.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
17. 黄忠廉. 翻译变体研究.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18. 金隄. 等效翻译探索.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9.
19. 姜治文,文军. 翻译批评论.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9.
20. 贾文波. 汉英时文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21. Jin Di  和 Eugene. A. Nida.  论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22. 孔慧怡. 翻译.文学.文化.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3. 罗新璋. 翻译论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4. 刘宓庆. 文体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6.
25. 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26. 刘宓庆. 口笔译理论研究.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27. 刘宓庆. 翻译与语言哲学.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28. 林煌天. 中国翻译词典.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
29. 廖七一.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30. 廖七一.  当代英国翻译理论.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31. 李亚舒. 中国科学翻译史.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32. 李文革. 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3. 刘重德. 文学翻译十讲.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
34. 吕俊. 跨越文化障碍——巴比塔的重建.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35. 李青. 翻译技巧与误译评析.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6. 李明. 翻译批评与赏析.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37. 卢炳群. 英汉辞格比较与唐诗英译散论. 青岛:青岛出版社,2003.
38. 马祖毅. 汉籍外译史.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
39. 马祖毅.  中国翻译史(上卷).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40. 马红军.  翻译批评散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41. <法>玛丽雅娜.勒代雷,刘和平译. 释意学派口笔译理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42. 穆雷. 当代翻译教学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3. 钱钟书. 七缀集.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44. 孙迎春. 译学词典与译学理论文集. 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
45. 孙致礼. 1949-1966:我国英美文学翻译概论. 南京:译林出版社,1996.
46. 孙艺风. 视角.阐释.文化——文学翻译与翻译理论.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47. 谭载喜. 新编奈达论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48. 谭载喜. 翻译学.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
49. 谭载喜. 西方翻译简史.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1.
50. 王佐良. 翻译:思考与试笔.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8.
51. 汪榕培. 比较与翻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52. 王克非. 翻译文化史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53. 王宁. 视角:翻译学研究.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4. 文军. 翻译:调查与研究.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4.
55. 文军. 科学翻译批评导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56. 翁显良. 意态山来画不成?——文学翻译丛谈.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3.
57. 谢天振. 译介学.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58. 许钧. 翻译论.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59. 许钧. 中国传统译论经典诠释.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60. 许钧等. 当代法国翻译理论.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61. 许钧编. 翻译思考录.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62. 萧立明. 新译学论稿.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63. 谢天振. 翻译研究新视角. 青岛:青岛出版社,2003.
64. 谢天振. 翻译的理论建构与文化透视. 上海: 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65. 许渊冲. 翻译的艺术.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66. 张今. 文学翻译原理. 开封: 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
67.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68. 钟述孔. 实用口译手册.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69. 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 翻译通讯编辑部编. 翻译研究论文集(1894-1948).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
70. 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 翻译通讯编辑部编.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1983).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
71.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选编. 翻译理论与技巧论文集.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3.
72.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选编. 外国翻译理论评介文集.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3.
73. 中国翻译编辑部编. 中译英技巧文集.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9.
74. 张南峰. 中西译学批评.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75. 张柏然, 许钧. 面向 21 世纪的译学研究.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76. 周仪. 翻译与批评.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

77. 郑雅丽. 英汉修辞互译导引. 广州: 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英汉对比
1. 崔永禄. 文学翻译佳作对比赏析.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2.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 李瑞华.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4. 李定坤. 汉英辞格对比与翻译.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5. 彭宣维. 英汉语篇综合对比.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6. 魏志成. 英汉对比翻译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7. 杨自俭. 刘学云. 翻译新论.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8. 杨自俭.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 3.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9. 杨自俭.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 4.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10. 杨自俭.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 5.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11. 喻云根. 英美名著翻译比较.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
12.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英文部分
1. Alvarez, Roman&M. Carmen-Africa Vidal, ed. Translation, Power and Subversion.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1996.
2. Anderman, Gunilla & Margaret Rogers, ed. Word, Text, Translation.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1999.
3. Baker, Mona, ed.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8.
4. Bassnett- Mcguire, Susan. Translation Studie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80.
5. Bassnett, Susan & Andre Lefevere, ed. Translation, History and Culture. London: Cassell. 1990.
6. Bassnett, Susan &Harish Trivedi, eds. Post-colonial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9.
7. Boase-Beier, Jean&Michael Holman, eds. The Practices of Literary Translation.St. Jerome Publishing. 1998.
8. Catford, J.C. 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5.
9. Faull, Katherine. M. Translation and Culture. Lewisburg Bucknell University Press.

2004.
10. Flowtow, Luise Von. Translation and Gender: Translating in the Era of Feminism. St. Jerome Publishing. 1997.
11. Gentzler, Edwin.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London: Routledge. 2001.
12. Hatim, Basil and Ian Mason. The Translation as Communicator.Routledge. 1997.
13. Hermans, Theo.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ture.Croom Helm Ltd. 1985.
14. Herman, Theo. Translation in Systems: Descriptive and Systemic Approach Explained.St. Jerome Publishing. 1999.
15. Hickey, Leo. ed. The Pragmatics of Translation.Multilingual Matters. 1998.
16. Jones, Roderick. Conference Interpreting Explained. St Jerome Publishing. 1998.
17. Kussmaul, Paul. Training the Translator.Amsterdam: John Benjamin Publishing Company. 1995.
18. Lefevere, Andre. 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2.
19. Neubert, Albrecht, & Gregory M. Shreve, Translation as Text. Kent: The Kent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92.
20. 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1.
21. Newmark, Peter.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Ltd. 1998.
22. Newmark, Peter. About Translation.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1991.
23. Newmark, Peter. Paragraphs on Translation.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1993.
24. Nida, E.A.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Leiden: E.J Brill. 1964.
25. Nida, E.A. and Charles R. 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Leiden: E. J Brill. 1969.
26. Nida, E.A. Translating Meaning. San Dimas, California: English Language Institute. 1982.
27. Nida, E.A. Meaning Across Cultures. New York: Orbi’s Books. 1981.
28. Nida, E.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29. Nida, E.A. The Sociolinguistics of Interlingual Communication.Les Editions Du Hazard. 1996.
30. Niranjana, Tejaswini. Sitting Translation: History, Post-structuralism and Colonial context.Berkel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2.
31. Nord, Christiane. 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Manchester UK: St. Jerome.

1997.
32. Perez, Maria Calzada. Ed. Apropos of Ideology: Translation Studies on Ideology.St. Jerome Publishing. 2003.
33. Riccardi, Alessandra.ed. Translation Studies: Perspectives on an Emerging Disciplin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34. Reiss, Katharina. Translation Criticism—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 Trans. By Erroll F. Thodes.St. Jerome Publishing. 2000.
35. Robinson, Douglas. Translation and Empire: Postcolonial Theories Explained. St. Jerome Publishing. 1997.
36. Schulte, Rainer &John. Biguenet.Theories of Translation: An Anthology of Essays from Dryden to Derrida.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2.
37. Simms, Karl. Translating Sensitive Texts: Linguistic Aspects.Amsterdam: Rodopi B. V. 1997.
38. Simon, Sherry. Gender in Translation: Cultural Identity and the Politics of Transmission. London: Routledge. 1996.
39. Simon, Sherry. & Paul St-Pierre.Changing the Terms .University of Ottawa Press. 2000.
40. Snell-Hornby, Ma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John Benjams Publishing Company. 1988.
41. Steiner, George. After Babel: Aspects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5.
42. Toury, Gideon.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5.
43. Venuti, Lawrenc.ed. RethinkingTranslation.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2.
44. Venuti, Lawrence.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London: Routledge. 1995.
45. Venuti, Lawrence. The Scandal of Translation.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8.
46. Venuti, Lawrence. 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0.
47. Wiss, Wolfram. 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 Problems and Methods. Gunter Narr Verlag Tubinger. 1982.
48. Wiss, Wolfram.Knowledge and Skills in Translator Behavior.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6.

49. Ztaleva, Palma ed. Translation as Social Action. London: Routledge. 1993.
 
 
 
外国语学院关于学术型研究生上交阅读文献报告的相关规定
一、目的:
读书报告是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的学术科研活动之一,旨在通过读书报告的形式培养研究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扩大同学们的学术视野,训练同学们的独立及创新思考能力, 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为研究生阶段产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做积累和铺垫。
二、要求:
1. 读书报告实行一月一交制,每月撰写至少两篇读书报告,附在培养进度表之后,由导师批阅签字后交研究生办公室备案。
2. 内容要求:
(1) 阅读内容应与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相关,由导师推荐或者学生自行选择后经导师批准,然后学生独立完成。
(2) 撰写内容可依据导师的要求进行。以下推荐两种内容组成部分:
A. 三段式:概述所阅读书目的主要内容;主要收获;未理解的部分等。
B. 以小见大式:根据阅读感受,自由选取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角度确立一个论题, 进行深入挖掘和批判性评论。
3. 版本阅读:为了比较准确理解原著精髓,推荐阅读“全本”;在导师指导下,学生也可以选择阅读与某研究主题相关的三篇及以上的系列期刊论文, 进行综合分析后写出一篇阅读报告。论文必须是出自 CSSCI,A&HCI,SSCI 等索引的高质量论文。
4. 要求每位研究生在二年级进行开题答辩之前至少阅读 30 本学术专著,其中英文专著不少于 20 本,期刊论文阅读不能高于 10 本。
5. 参加每月一次的语言学、文学、翻译等相关研究领域的读书会,与其他同学分享阅读报告内容。学生可自行邀请该研究领域的导师参加读书会。
三、格式细则:
1. 用纸:标准 A4 纸;页面设置:上 2.5cm ,下 2.5cm,左 2.5 cm,右 2.5 cm;
2. 字间距: 标准; 行间距:单倍行距;
3. 字体和字号:中文宋体小四;英文 Times New Roman 五号;
4. 字数: 中英文 600 字及以上(注:此处提最低要求,各导师可根据学生实际另行

规定不低于该标准的字数要求);
5. 报告应首先写明所阅读书目,格式如下:
作者(姓在前,名在后). 书名(英文斜体)[专著和期刊的文献类型标识]. 出版地: 出版社,出版年份。
Munday, Jeremy.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 2013. 许钧,穆雷. 翻译学概论[M].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 四、备注
1. 本规定从 2015 年 10 月正式开始执行。
2. 若有需要,将进一步出台补充规定。


英语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51)
一、专业简介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英文缩写 MTI)是具有特定的翻译职业背景的专业学位,其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MTI教育重视实践环节,强调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化、职业化、技能化和市场化是其主要特征。
二、培养目标
三峡大学MTI教育旨在培养具有较强翻译能力的高级口笔译人才。通过系统的专业教育与训练,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英、汉双语基本功,培养较强的口笔译实践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具备扎实的语言知识、翻译知识、百科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以及较强的翻译理论与实践知识、语言服务产业相关知识和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相关领域语言服务能力与相应的实践操作经验,能够胜任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大型厂矿企业、政府外事机构等部门的翻译及相关工作。三峡大学MTI招生对象一般为学士学位获得者,具有良好的双语基础和翻译实践经验者优先考虑。接受具有旅游、水电工程、土木工程、经济管理、商贸等专业背景的人员报考。入学考试采取全国统考(或联考)与招生单位自行组织的专业复试相结合的方式。
三、学制及学习年限
本专业实行全日制培养形式,实行全脱产学习,学制为2年,课程学时实践不少于1.5年,实践环节不少于3个月。若有特殊情况,可报请研究生院批准延期毕业,延期最长不超过1年。
四、学分要求
本专业所需修习的学分包括课程学习和实践环节等两部分。总学分不得低于43学分,其中实践环节为9学分(专业实践3学分、专业实习3学分、学术交流1学分、创新创业及学科竞赛2学分),课程学习不得低于34学分。
 
五、课程设置
根据人才培养的能力、素养和知识结构要求,整个MTI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公共选修课四大模块。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其余为选修课。基本情况及要求详见下表:
笔译方向 (055101)
课程类别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考核
方式
修课
要求
开课
学期
备注
公共基础课 0900000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考试 必修 1 全选
6学分
0900000002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6 1 考试 必修 1
1200000001Z 中国语言文化 48 3 考试 必修 1
专业基础课 1205510001Z 翻译概论 32 2 考试 必修 1 全选
16学分
1205510115Z MTI英语阅读与写作 32 2 考试 必修 1
1205510013Z 口译理论与技巧 32 2 考试 必修 1
1205510014Z 笔译理论与技巧 32 2 考试 必修 1
1205510004Z 英汉对比与翻译 32 2 考试 必修 1
1205510005Z 计算机辅助翻译 32 2 考试 必修 2
1205510006Z MTI论文写作 32 2 考试 必修 3
1205510102Z 非文学翻译 32 2 考试 必修 2
专业课(模块一) 1205510103Z 旅游笔译工作坊 32 2 考试 必修 3 限选3门、6学分
1205510104Z 新闻笔译工作坊 32 2 考试 必修 2
1205510105Z 经济管理笔译工作坊 32 2 考试 必修 3
1205510106Z 水电工程笔译工作坊 32 2 考试 必修 2
1205510116Z 文学翻译工作坊 32 2 考试 必修 3
专业课(模块二) 1205510107Z 西方文明史 32 2 考查 选修 1 至少修满4学分
1205510108Z CATTI笔译实务 16 1 考查 选修 2
1205510109Z 交替传译 32 2 考试 选修 2
1205510110Z 跨文化交际与翻译 32 2 考查 选修 2
1205510117Z 外宣翻译实务 32 2 考查 选修 2
1205510113Z 翻译批评与赏析 32 2 考试 选修 3
1200000002Z 第二外国语(德语) 32 2 考试 选修 1
1200000003Z 第二外国语(法语) 32 2 考试 选修 1
1200000004Z 第二外国语(日语) 32 2 考试 选修 1
公共选修课 0000000011 中西文化对比赏析 32 2 考查 选修 2  
至少修满2学分
 
0000000012 自然科学中的哲学 32 2 考查 选修 2
0000000016 信息检索 16 1 考查 选修 2
0000000022 文化人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 16 1 考查 选修 2
0000000025 书法临摹 32 2 考查 选修 2
0000000026 聆听心声:走近大师与经典 32 2 考查 选修 2
实践环节 1205510007Z 专业实习 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 3 实习单位与学院共同鉴定  
 
必修
3 全选
9学分
1205510114Z 专业实践 必须完成15万字翻译量 3 学生提交译文  及原文、导师签字、学院审核 必修 1-4
1205510008Z 学术交流 至少参加6次学术讲座 1 学生提交支撑材料、导师签字、学院审核 必修 1-4
1200000020Z 双创及学科竞赛 参加语言服务类创新创业大赛及学科竞赛活动,并获得奖励 2 学生提交支撑材料、导师签字、学院审核 必修 1-4
同等学力考生补修课程 1205510015Z 翻译理论与实践 32 不计学分 考试   1  
1205510016Z 语言学基础 32 不计学分 考试   1  
1205510017Z 文学基础 32 不计学分 考试   1  
 
口译方向(055102)
课程类别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考核
方式
修课
要求
开课
学期
备注
公共基础课 0900000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考试 必修 1 全选
6学分
0900000002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6 1 考试 必修 1
1200000001Z 中国语言文化 48 3 考试 必修 1
专业基础课 1205510001Z 翻译概论 32 2 考试 必修 1 全选
16学分
1205510013Z 口译理论与技巧 32 2 考试 必修 1
1205510014Z 笔译理论与技巧 32 2 考试 必修 1
1205510214Z  MTI高级听说(1) 32 2 考试 必修 1
1205510215Z  MTI高级听说(2) 32 2 考试 必修 2
1205510006Z MTI论文写作 32 2 考试 必修 3
1205510201Z 英汉交传 32 2 考试 必修 2
1205510202Z 汉英交传 32 2 考试 必修 2
专业课(模块一) 1205510203Z 旅游口译工作坊 32 2 考试 必修 3 限选3门、6学分
1205510204Z 水电工程口译工作坊 32 2 考试 必修 2
1205510205Z 商务口译工作坊 32 2 考试 必修 3
1205510206Z 外事口译工作坊 32 2 考试 必修 2
专业课(模块二) 1205510207Z 非文学翻译 32 2 考查 选修 2 至少修满4学分
1205510208Z 英语演讲与辩论 32 2 考查 选修 2
1205510209Z 视译 32 2 考查 选修 3
1205510210Z 同声传译 32 2 考查 选修 3
1205510211Z CATTI口译实务 16 1 考查 选修 2
1205510216Z 英汉对比与翻译 32 2 考试 选修 1
1205510110Z 跨文化交际与翻译 32 2 考查 选修 2
公共选修课 0000000011 中西文化对比赏析 32 2 考查 选修 2  
至少修满2学分
 
0000000012 自然科学中的哲学 32 2 考查 选修 2
0000000016 信息检索 16 1 考查 选修 2
0000000022 文化人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 16 1 考查 选修 2
0000000025 书法临摹 32 2 考查 选修 2
0000000026 聆听心声:走近大师与经典 32 2 考查 选修 2
实践环节 1205510007Z 专业实习 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 3 实习单位与学院共同鉴定 必修 3 全选
9学分
1205510213Z 专业实践 必须完成400磁带时翻译量 3 学生提交译文  及原文、导师签字、学院审核 必修 1-4
1205510008Z 学术交流 至少参加6次学术讲座 1 学生提交支撑材料、导师签字、学院审核 必修 1-4
1200000020Z 双创及学科竞赛 参加语言服务类创新创业及学科竞赛活动,并获得奖励 2 学生提交资格证书、实践证明、获奖证书等支撑材料 必修 1-4
同等学力考生补修课程 1205510015Z 翻译理论与实践 32 不计学分 考试   1  
1205510016Z 语言学基础 32 不计学分 考试   1  
1205510017Z 文学基础 32 不计学分 考试   1  
六、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包括专业实践、专业实习、学术交流、创新创业及学科竞赛四大部分。专业实践环节要求学生在进行开题报告之前,必须完成足额的翻译实践量(笔译15万字,口译400磁带时),接受MTI中心和学院的考核。专业实习指学生在学院指导之下参加实习基地、政府部分或企业的翻译实践活动,它是MTI教育的必要环节,时间不少于一学期;实习所需学分不得用课程学分替代。三峡大学专业实习采取集中实习为辅、分散实习为主的方式进行。集中实习在学校签约的实习基地进行,分散实习则由学生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展开。学生进行分散实习时,必须提供实习协议;实习内容必须和语言服务产业相关,不得从事与语言服务产业无关的实习工作;实习结束后,必须提交实习单位出具的实习鉴定材料,必须参加MTI中心组织的实习答辩。学术交流则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至少参加6次学术讲座。创新创业及学科竞赛旨在鼓励学生参加语言服务类创新创业大赛和学科竞赛,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参加语言服务类大赛获奖后,可向学院提交支撑材料,经导师和学院主管部门审核后,可获得相应学分。其中,获得校级奖励者可获0.5学分,厅局级和省级奖励1学分,国家级奖励2学分。
七、中期考核
 MTI学生在修完学分之后,进行开题答辩之前,必须进行中期考核。考核不合格将不能进入后期学位论文工作。考核分为两大部分:(1)是否基本完成15万字或400磁带时的翻译实践量;(2)参加由MTI中心举行的翻译能力测试,得分60以上为合格。
八、学位论文
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工作必须严格依照前期准备、开题、论文撰写、预答辩、答辩的流程开展。拟参加学位论文撰写的学生必须在第三学期初完成所选论题的前期准备工作,在第三学期期中参加论文开题,在第三学期末和第四学期初完成论文初稿的撰写。论文初稿经导师审核合格后,方可参加后期的预答辩环节。学生在预答辩之后,必须根据预答辩专家提出的意见,认真修改论文,方可将论文外送盲审。外审阶段结束之后,倘若评审专家对论文提出了异议或建设性意见,必须在导师的协助下对论文进一步修改,于答辩前20天完成最终定稿。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前将进行学位论文学术不端检测,凡是检测结果不符合学位申请要求者,不得参加学位论文答辩,检测内容:学位论文PDF格式全文,不包含附录。总文章复制比小于30%的论文,可正常申请学位,大于复制比30%的论文不允许申请学位。检测合格,方可参加最后的论文答辩活动。
1、论文形式
MTI学位论文可以采用以下任何一种形式:
(1)翻译实习报告: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加口笔译实习,并就实习的过程写出不少于15000 汉字的实习报告;
(2)翻译实践报告: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中文或外文的文本进行原创性翻译,字数不少于10000汉字,并就翻译的过程写出不少于8000汉字的实践报告;
(3)翻译实验报告: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就口译、笔译或语言服务业的某个环节展开实验,并就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写出不少于15000汉字的实验报告;
(4)翻译研究论文: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就翻译相关的某一问题进行研究,写出不少于15000汉字的研究论文。
(5)翻译调研报告: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对翻译政策、翻译产业和翻译现象等与翻译相关的问题展开调研与分析,写出不少于15000汉字的调研报告。
学位论文采用匿名评审制。论文评阅人中至少有一位是校外专家。学位论文需经至少两位论文评阅人评审通过后方能进入答辩程序。答辩委员会至少由三人组成,其中必须有一位具有丰富的口译或笔译实践经验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
    2、论文选题
翻译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在选题上应体现翻译及语言服务行业的专业性和职业性特点,针对翻译实践、翻译管理、翻译市场与行业、翻译技术与工具使用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要求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技术性意义;研究结果能对翻译学科的建设、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翻译行业的管理、翻译技术的应用等方面有所贡献,能对普遍性的翻译经验加以归纳和探讨,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3、论文开题
翻译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应在第三学期完成开题。开题报告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拟选课题的国内外相关研究分析、课题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以及预期达到的结果和水平、论文的形式、论文工作安排、选题研究所具备的条件、参考文献等。
4、论文形式与评价标准
学位论文须独立完成,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必须达到国务院学位办和MTI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的专业学位基本要求和《三峡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资格认定标准(暂行)》(三峡大研〔2014〕28号)关于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形式和内容的相关规定与评价标准。学位论文可以在校内或相关企业完成,具体由导师和学生自主确定。
5、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
 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按照《三峡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三峡大研〔2014〕27号)执行。MTI学生必须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修满至少43 学分;必须完成400磁带时/15万字的口笔译实践;必须按规定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方可授予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119人(含挂靠教师3人),教授8人,副教授55人, 学术型导师21人,专业型导师29人,硕士导师22人,归国访问学者25人,常年聘请外籍教师10人左右,外语界知名人士、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20余人,已初步形成了一支年龄、职称和学历结构较为合理、专兼结合、团结协作、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学院多次荣获校“文明单位”、“最佳文明单位”,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获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女职工群体先后获省、市“巾帼文明示范岗”等荣誉称号。 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的联系方式
书记室-------------------------------------0717-6392609
院长室-------------------------------------0717-6392303
副书记室-----------------------------------0717-6392077
副院长室1---------------------------------0717-6392196
副院长室2---------------------------------0717-6392082
副院长室3-----------------------------------0717-6392230
学院办公室---------------------------------0717-6392608
组织员室-----------------------------------0717-6392226
教学办公室---------------------------------0717-6392195
科研及研究生办公室------------------------0717-6392104
学生工作办公室-----------------------------0717-6392607
社会服务办公室-----------------------------0717-6392197
英语系--------------------------------------0717-6392650
法语系--------------------------------------0717-6398903
日语系--------------------------------------0717-6392365
大学外语系----------------------------------0717-6392610
MTI及翻译研究中心--------------------------0717-6392187
语言语音教学中心 (W楼) -------------------0717-6398905
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于2002年2月调整组建。现拥有外国语言文学湖北省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具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两个二级硕士点,和一个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硕士点。学院开设英语、法语、日语三个本科专业,并担负着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英、法、日、德四个语种的公共外语和二外教学任务。学院英语专业创办于1976年,已有四十多年的办学历史。
学院设有英语系、法德系、日语系、大学外语系、语言中心、MTI教育中心。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945人,研究生112人。学院现有教职工142人,其中专职教师115人,教授7人,副教授46人;硕士导师22人,博士毕业及在读教师26人;常年聘请外籍教师10人左右,外语界知名人士、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20余人,已初步形成了一支年龄、职称和学历结构较为合理、专兼结合、团结协作、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学院多次荣获校“文明单位”、“最佳文明单位”,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获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女职工群体先后获省、市“巾帼文明示范岗”等荣誉称号。
学院注重教学设施的现代化建设与配套,于2004年成立了语言实验教学中心,中心现拥有各类网络语言教学平台10余套,能同时满足我校近万人的语言教学及自主学习要求。2008年,英语语言学习中心被省教育厅认定为湖北省首个省级英语语言学习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资料室拥有各类外语图书资料10余万册。学院加强学科建设,组建了四个校级科研团队和两个院级团队,开展科研攻关,现有国家、省、市级在研科研项目20余项。2014年以来,承办协办国际和全国性学术会议4次,出版学术专著和主编教材10余部,在国内外重要及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
学院积极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先后与国外高校开展10余项本科生、研究生交流项目。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等大型央企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创新基地6个。学院每年邀请20名左右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院讲学或其它学术交流活动。学院依托学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开展丰富多样、特色鲜明的合作项目,如每年3月的“桃花文化节”、定期举办的“快乐星期五”、每年6月的“国际龙舟节”、每年9月的“柑橘文化节”、每年暑期的“魅力三峡国际学生夏令营”和“朝天吼自然水域国际漂流大赛”等。这些国际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到真实的语境中去。同时,这些活动还有益于本专业学生积极传播中华文化,实现不走出国门就能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梦想。初步形成了“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的人才培养品质,在校生的外语通级率、参加全国和省级外语竞赛获奖率及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几年高于同类院校的平均水平。英语专业在2007年5月教育部组织的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评估中获“良好”。学院先后被教育部列为全国首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单位之一、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65所“示范点项目学校”之一。2015年学院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专项评估。
近年来,学院充分发挥学科区位优势,认真响应三峡大学“双服务”的办学理念,服务水利电力行业和宜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院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多次承接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委托的外事翻译及各类外语人才培训,为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先后圆满完成亚洲议长会议导译任务,以及在我校召开的欧亚高校NEWS国际年会等各类国际会议的同声传译任务。学院师生多次在国际龙舟拉力赛、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中国社会科学论坛:三峡城市群•长江经济带国际研讨会的翻译工作中表现出色,受到各国友人的好评。从2012年开始,宜昌市唯一面向外籍人士的官方英文网站——中国宜昌网英文版(en.yichang.gov.cn)全新改版上线,学院积极参与了网站英文编辑,承担了该网站每年近60万字的翻译工作。2014年9月,宜昌市人民政府授予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 “宜昌外文服务基地”。目前,学院正按照“十三五”及2020年发展规划的思路,满怀信心,为实现 “多语种、多层次、国际化和综合实力较强的教学研究型学院”的建设目标而努力奋斗。
  为了做好外国语学院2015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加强和规范研究生的招生管理,根据2015年全国研究生录取工作会议精神及学校的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院研究生工作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复试方案。
 
  一、指导思想
  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提高研究生新生录取质量;在录取过程中,依据考生初试和复试的综合成绩,并结合考生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和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充分体现招生工作的公平、公开、公正,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探索科学、规范的复试办法,提高复试质量。
 
  二、组织形式
  为了加强和规范研究生的复试和录取工作,选拔综合素质优秀的考生,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并依照我院本年度招生培养方向的要求,特成立研究生招生工作小组和复试专家小组,具体负责2015年硕士研究生复试的各项工作。
 
  三、院招生工作小组和复试专家小组的职责
  1.院招生工作小组负责对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和管理。
  2.院招生工作小组根据学校关于复试、录取工作意见,制定学院切实可行的复试方案、程序以及考试科目。
  3.院招生工作小组对复试专家小组的成员进行必要的培训,确保复试严格按照既定方案和程序进行,保证复试质量。
  4.院复试专家小组要根据考生复试情况,公正、公平地给考生评分,复试成绩满分为100分。复试名次排序按两门业务课初试成绩加复试成绩之和,由高到低排名。
  5.院招生工作小组对本院考生的复试、录取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并根据复试专家小组意见确定本院拟录取考生名单;当考生对复试提出质疑时,院招生工作小组负责提供书面说明并向考生进行解释或提出解决的办法。
 
  四、学院2015年研究生招生计划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推免生人数 拟招收人数 本专业总计划人数
050200 外国语言文学 1 18 19
055101 英语笔译 0 28 28
外国语学院2015年研究生招生总计划 47
 
 
  
  五、复试方式和内容
  复试以专业外语水平测试的手段,集专业知识考核、综合情况面试于一体,主要考核考生在初试中未表现出的综合素质与能力,重点考察考生对英语语言的驾驭以及从事科研的能力、潜力与综合素质等方面情况。
  1.复试内容:复试分为面试和笔试两部分,复试成绩=笔试成绩(40%)+面试成绩(60%),总分为100分。
  笔试分为两部分
  (1)听力:满分50分,考试时限为1个小时,旨在考察考生的专业基本功;
  (2)翻译与写作:满分50分,考试时限为2个小时,旨在考察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综合情况面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限约为20分钟/生,从语言表达、考生报考方向的专业知识、以及考生的科研能力和潜力三个方面考核考生的专业综合水平。每名考生先自我介绍(不需要做ppt),主要内容包括本人基本情况介绍、学习和科研情况及本人报考方向与设想,要求用全英文陈述,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随后专家对考生提问,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
  2.测试程序:
  (1)听力和翻译写作测试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考生在规定的时间持有效证件到指定的考场参加考试。
  (2)综合情况面试按抽签方式进行,考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号逐一进考场参加测试。
  3.具体要求:
  (1)缴纳复试费
  复试费100元/人,学院公布复试名单后,参加复试考生请于3月20日前登录http://210.42.41.106/进行网上缴费(记下订单号),未缴费者不予复试,缴费后未参加复试者不予退费。
  (2)体检
  体检费65元/人。学院公布复试名单后,参加复试考生请于3月19-23日上午(3月22日上午除外)空腹到校医院缴费、体检。
  (3)学院资格审核
  3月22日上午,考生凭缴费订单号、初试准考证、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毕业证原件及复印件(应届生为学生证)、学籍在线验证报告或学历证书电子备案表或学历认证报告、加盖公章的本科阶段(高职高专考生为高职高专阶段)成绩单、加盖校医院公章的缴费单等相关材料到学院研究生办进行资格审核。“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调剂考生还需向学院提供“骨干计划报名登记表”复印件。
  (4)对同等学力考生,除复试外,还须加试两门所报考学科的本科主干课程,一门为《综合英语》,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英语水平;一门《英汉互译》,主要测试考生英汉互译的实践能力。加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每科成绩满分为100分。
 
  六、复试时间安排
  1.笔试
  科目:《翻译与写作》
  时间:3月22日下午3:00—5:00
  地点:W-6404、W-6408
  科目:《听力》
  时间:3月22日下午5:10—6:10
  地点:W-6404、W-6408
  2.同等学力加试
  科目:《综合英语》
  时间:3月21日晚上6:30—9:30
  地点:W-3313
  科目:《英汉互译》
  时间:3月22日晚上6:30—9:30
  地点:W-3313
  3.综合情况面试
  时间:3月23日上午8:00开始
  地点:W-2322(外国语学院大会议室)
 
  七、复试对象
  第一志愿报考我院且达到2015年研究生复试分数线的考生;3月19日18时前申请调剂到我院并在调剂系统接到学院复试通知的考生。
 
  八、复试成绩评定原则
  1.听力和翻译写作试卷由院复试专家小组指定专人进行封闭式评阅;综合情况面试成绩取复试专家小组成员评分的平均值。复试总成绩=初试成绩(60%)+复试成绩(40%)。
  2.综合情况面试过程要做好详细记录,凡参加复试的监考人员必须在记录上签名。
  3.复试成绩及结果于复试结束后一天内报学校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备案。
 
  九、有关通讯地址、电话号码公布如下:
  外国语学院科研及研究生办公室:三峡大学文科楼W—2303
  联系电话:0717—6392104
  联系人:唐老师
  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
  2015年3月17日

添加三峡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三峡大学考研分数线、三峡大学报录比、三峡大学考研群、三峡大学学姐微信、三峡大学考研真题、三峡大学专业目录、三峡大学排名、三峡大学保研、三峡大学公众号、三峡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三峡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三峡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三峡大学研究生学姐微信


加学姐微信,获免费答疑,进考研群
三峡大学考研网由三峡大学研究生维护,发布最新的三峡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还提供三峡大学研究生1对1辅导和考研真题等服务,有问题请加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