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大学考研网

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考研

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考研

相关专业

山东农业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Add 山东农业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因为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数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辅导的数量不确定,请加我们顾问的微信进行咨询和确认,抢先预订研究生,以免错失研究生辅导机会。

山东农业大学是一个不错的学校,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请各位准备报考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考研的同学注意: 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录取分数线(或称考研分数线)的数据。因为每年都有不少人报考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考研,竞争激烈,所以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生的考研人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 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另外考研派也会为大家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考研的参考书目、考研大纲、研究生招生咨询电话等联系方式。希望你考取山东农业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考研是个孤独的事情,需要耐得住寂寞,祝愿各位考研的学生好好复习备考,来年上个985/211,实现自己的名校研究生梦想。

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考研
学院现有教职工68人,其中专任教师53人(教授13人,副教授27人,讲师12人,助教1人)。拥有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岗位专家1人,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岗位专家2人,入选山东农业大学“1512工程”第一层次2人,第二层次6人。发表学术论文715篇,其中SCI、EI收录325篇;出版著作38部;先后转化科技成果27项,获社会经济效益256亿元,为我省食品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大鹏,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理事,山东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美国化学学会会员,山东农业大学“1512工程”第二层次人员,兼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主任。主要从事果蔬贮藏保鲜和食品质量控制方面的教学工作,科研方向为食品化学与营养,天然产物化学,果蔬采后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等。先后参与完成山东省科技厅"果蔬加工保鲜技术与产业化", "果蔬运销保鲜技术体系及相关设备的研究与开发",“现代物流中果品品质调控关键技术及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干旱胁迫下玉米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基因的功能分析";主持完成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应用的综合示范"子课题"采后蔬菜贮藏、包装安全性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等课题。目前主持的课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国家博士后一等资助基金一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一项;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子课题一项,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一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

  先后在J Agric. Food Chem.,Phytochemistry,Biotechnology Letters, Planta, Physiol. Planta, J Plant Physiol., Biol. Pharm. Bull.,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食品科学,食品与发酵工业等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10篇。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 1、中草药、果蔬中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功能鉴定及相关功能食品的研制; 2、天然抑菌剂和保鲜剂的筛选及在果蔬、肉制品等食品中的应用; 3、果蔬采后生理、分子生物学及贮藏技术研究;

  Email: dpli73@163.com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王兆升,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山东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泰安市营养学会理事。主要承担《果蔬贮藏保鲜与加工》、《出口蔬菜质量控制》、《生物产品检验与分析》、《园产品加工》、《植物产品加工技术》、《果蔬加工技术》、《果蔬产品加工学》、《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科研方面,先后主持“枸杞浓酒加工新工艺研究”、“绿色蜜枣加工工艺研究”等多个企业资助课题,参与国家科技部“十五”重大科技专项 “普通玉米淀粉深加工产品开发” 课题研究,参与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可食性全降解食品包装材料工业化制造”课题研究,并主持子课题“超市鲜切果蔬可食性涂膜的研制”,主持省教育厅课题“鲜切生姜褐变机理及保鲜关键技术研究”,参与农业部课题“生姜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并主持子课题“生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主持菏泽市科技攻关项目“曹州光皮木瓜饮片加工技术研究”,参与其它省级科研课题3项。在《中国食品学报》、《中国食物与营养》、《农产品加工·学刊》、《中草药》、《中国粮油学报》、《食品与发酵工业》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主编教材两部,参编著作一部。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
  1、可食性膜在鲜切果蔬加工中的应用;
  2、果蔬产品加工技术研究;
  3、功能食品开发。
  Email: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陈义伦,男,1966年5月生,1988年7月参加工作,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现任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系主任、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主任,兼任教育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工作委员会成员,中国营养学会会员,山东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标准化协会理事,山东微生物学会会员,泰安市营养学会副会长,泰安市科技特派员。主讲《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现代营养学》、《食品资源与利用》等课程。曾获山东农业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获山东农业大学优秀毕业实习指导教师,山东农业大学教学管理先进个人等称号。

  科研方向:果蔬加工、发酵食品、功能食品与食品安全。代表性科研和学术成果:主持完成国家“十五”、“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应用的综合示范”子课题研究,主持完成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梨果加工技术体系的研发与示范”研究,鉴定成果3项,获山东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泰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 25篇。副主编全国农业院校统编教材《食品卫生学》、《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参编全国农业院校统编教材《食品营养学》。       

  Email: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 0832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现代食品工业和社会需求,在加强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重视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创新精神、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人文素养。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求实创新、严谨的科学作风、献身科学的精神和较高的人文素养。2.较为系统的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较深入地了解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熟练掌握有关实验技术和工程实践技能。3.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4.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5.能运用该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开展本学科的新工艺、新理论、新产品研究和工程实践,具备良好的科研、设计、教学和工程实践能力。6.身心健康。
二、学科方向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食品微生物与发酵
三、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组负责学位点建设规划及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组织研究生入学考试命题、阅卷及复试,组织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的论证、专题讨论、中期考核、论文答辩,研究决定与研究生培养有关的其它重要事项。 导师负责指导制定培养计划、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生产或社会实践、论文选题、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等。 研究生与导师指导关系的确定采取研究生和导师双向选择的办法。导师调离学校或外出时间超过一年,或因其它原因不能继续指导时,学院负责变更研究生的指导关系,并报学校备案。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学制三年,学习年限三至五年,五年不毕业者作结业或退学处理。
五、课程学习与必修环节
1.课程学分
①课程总学分共 30学分(含专题讨论与校外实践1学分)。
②学位课程不低于16学分。
2.必修环节、校外实践研究
专题讨论与校外实践研究1学分
3. 跨学科或同等学力研究生,须在导师指导下补修3门本学科本科主干课程,计成绩,不计学分。补修课程成绩不合格者,不进行中期考核。
课程设置(附表1)
六、毕业与学位要求
答辩资格审核: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任务、实践环节,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学位论文,经导师同意后方可申请预答辩。学院对硕士研究生的答辩资格和科研原始资料(资料存档地点由学院和导师协商)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报学校核准,准予预答辩。
论文预答辩:各学位点组织硕士研究生论文预答辩。学校抽取部分研究生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预答辩。通过预答辩发现论文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建议并决定是否进行正式论文答辩。预答辩不通过者,则延期毕业。
论文答辩:答辩工作由学位点统一组织;答辩委员会由5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在职专家组成,外单位专家至少1人。
学位授予: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须在SCI、EI、CPCI或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或被接收)不少于1篇研究论文(学位论文内容、第一作者且第一署名单位必须为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方可申请硕士学位。一篇论文只能用于一位研究生的学位申请。
  对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按照《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要求,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推荐,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硕士学位。
 
学院院长(签字: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签字
         学院(公章)                                         日期:
 
 
 
 
 
 
 
 
 
 
 
 
 
 
 
附表1                  
  食品科学与工程  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 硕士生课程设置
学科方向:   农产品加工贮藏工程、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食品微生物与发酵
 
课程
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开课学院  
学位课程 GS012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Theoretical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2 36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GS011002 硕士公共英语
Master’s public English
4 72 1-2 外语学院  
S003048 高级食品化学
Advanced food chemistry
3 54 1 食科学院  
S003062 现代食品微生物进展
Advances in modern food microbiology
2 36 1 食科学院  
S003063 现代食品微生物实验技术
Modern food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1 18 1 食科学院  
S003051 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y
2 36 1 食科学院  
S003064 食品资源与利用
Food resources and utilization
2 36 1 食科学院  
选修课程 S003052 现代营养学
Modern nutriology
2 36 2 食科学院  
S003065 食品研究法
Food research methodology
2 36 1 食科学院  
S003054 功能食品化学
Functional food chemistry
2 36 1 食科学院  
S003055 食品安全科学
Science of food safety
2 36 1 食科学院  
S003066 现代发酵与酿酒技术
Modern fermentation technique and brewing
2 36 1 食科学院  
S003067 粮食、油脂与植物蛋白化学
Chemistry of food, oil and vegetable protein
2 36 1 食科学院  
S003068 果蔬加工新技术
New technology of fruit and vegetable processing
2 36 2 食科学院  
S003069 天然产物分离技术
Natural products separation technology
2 36 2 食科学院  
S003070 肉品加工新技术
New technology of meat processing
2 36 2 食科学院  
S003071 食品生物技术
Food biotechnology
2 36 2 食科学院  
S003072 果蔬采后新技术
New postharvest technology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2 36 2 食品学院  
S003073 发酵工程进展
Advances in fermentation engineering
2 36 2 食科学院  
GS012002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Marxist methodology of social science
1 18 2 二选一,马克思学院  
GS012003 自然辩证法概论
Introduction to dialectics of nature
1 18 2  
必修环节 BXHJ003S-2 专题讨论与实践教育
Seminar & practice
1 18 3 食科学院  
  开题报告
Thesis presentation
    2 食科学院  
  中期考核
Midterm assessment
    3 食科学院  
补修课程 BX003001 食品化学
Food chemistry
不计学分 40 2 食科学院  
BX003002 食品微生物学
Food microbiology
48 2 食科学院  
BX003020 食品工艺学1
Food technology 1
90 1 食科学院  


  徐志祥,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农业大学“1512工程”第二层次人才。一直从事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兼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山东省食品学会副秘书长、美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会员、泰安市营养学会理事、泰安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专家,泰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顾问咨询团成员。是国外多种刊物如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Journal of Immunological Methods的审稿人。
  讲授主要课程
  主要承担研究生《食品安全科学》、《食品安全新型检测技术》、《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专题讨论》、《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进展》、《食品质量安全与管理》及本科生《食品安全科学》、《食品安全科学概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科研方向
  1.食品中有毒有害残留物分析新型样品前处理技术(仿生吸附);
  2.食品安全高灵敏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色谱、毛细管电泳、免疫分析、流动注射化学发光、仿生传感器);
  3.食品加工过程中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机理、安全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
  4.分子印迹仿生吸附在食品活性成分提取中的应用研究;
  5.农药残留微生物降解研究。
  代表性科研和学术成果
  1.主持的国家及省部级项目
  (1)   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农药多残留仿生吸附检测方法及机理研究,编号:31171699,2012.1-2015.12,主持;
  (2)   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亲水性分子印迹膜仿生免疫吸附检测食品中痕量丙烯酰胺,编号:31071543,2011.1-2013.12,主持;
  (3)   2010年国家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亲水性印迹膜仿生免疫吸附检测食品中痕量喹乙醇,编号:201003645,2010.12-2013.12,主持;
  (4)   2009年国家博士后面上项目:基于亲水性分子印迹膜仿生识别检测痕量喹乙醇研究,编号:20090451342,2009.07-2012.06, 主持;
  (5)   2008年山东省科技攻关:基于分子识别的优势出口农产品中喹乙醇痕量残留检测技术研究,编号:2008GG10009026,2008.01-2010.12,主持;
  (6)   2009年山东省科技攻关:基于分子识别的农产品中有机磷农药痕量残留检测技术研究,编号:2009GG10009058,2009.7-2012.7,主持;
  (7)   2009年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基金项目:基于分子识别的农产品中有机磷农药前处理及新型检测技术研究,编号:200902012,2010.1-2012.12,主持。
  2.研究成果:
  近4年先后在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I区,top journal)、《Analytical and Bioanalytical Chemistry》、《Food Chemistry》、《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 等高水平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SCI、EI 收录 24篇,ISTP 收录国际会议论文 1 篇,总影响因子43.64 点,单篇最高他引32次。
  5年发表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1)Zhixiang Xu, Shuang Chen, Wei Huang, Guozhen Fang, Shuo wang*. Study on an on-line molecularly imprinted solid-phase extraction coupled with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race estrone in environment. Analytical and Bioanalytical Chemistry,2008, 393: 1273-1279. (IF 3.841) 
  (2)Zhixiang Xu, Guozhen Fang, Shuo Wang*. Molecularly imprinted solid phase extraction coupled to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for determination of trace dichlorvos residues in vegetables. Food Chemistry, 2010, 119: 845-850. (IF 3.655)
  (3)Ling Meng, Xuguang Qiao, Jiaming Song, Zhixiang Xu*, Junhong Xin, Yue Zhang. Study of an Online Molecularly Imprinted Solid Phase Extraction Coupled to Chemiluminescence Sensor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richlorfon in Vegetable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1, 59: 12745-12751. (IF 2.823)
  (4)Zhixiang Xu, Jing Zhang, Li Cong, Ling Meng, Jiaming Song, Jie Zhou, Xuguang Qiao.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agnetic chitosan microsphere sorbent for separ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environmental estrogens through SPE coupled with HPLC. 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 2011, 34: 46-52. (IF 2.733)
  (5)Junhong Xin, Xuguang Qiao, Yue Ma, Zhixiang Xu*. Simultaneous separ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8 organophosphorous pesticide residues in vegetables through molecularly imprinted solid-phase extraction coupled to gas chromatography. 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 2012. (IF 2.733)
  (6)Ling Meng, Xuguang Qiao, Zhixiang Xu* Junhong Xin and Lei Wang. Development of a direct competitive biomimetic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based on a hydrophilic molecularly imprinted membran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richlorfon residues in vegetables. Food Analytical Methods, 2012, 5: 1229-1236. (IF 1.943)
  (7)Junhong Xin, Xuguang Qiao, Zhixiang Xu*, Liqun Qiu and Jie Zhou.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as Sorbent for Solid-Phase Extraction Coupling to Gas Chromatography for th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Trichlorfon and Monocrotophos Residues in Vegetables. Food Analytical Methods, 2012. DOI 10.1007/s12161-012-9432-4. (IF 1.943)
  (8)Longhua Xu, Xuguang Qiao, Yue Ma, Xin Zhang, Zhixiang Xu*. Preparation of a hydrophilic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olid-phase extraction to determine of trace acrylamide in foods coupled with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Food Analytical Methods, 2012. DOI 10.1007/s12161-012-9491-6. (IF 1.943)
  (9)Hongyan Zhang, Yuwei Wei, Jianhua Zhou, Zhixiang Xu*, Shuo Tian, Hua Huang, Jinxing 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 Molecular Imprinting Matrix Solid Phase Dispersion Extraction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Olaquindox in Chicken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Food Analytical Methods, 2012. DOI 10.1007/s12161-012-9502-7. (IF 1.943)
  (10) Zhixiang Xu, Jie Zhou, Dongyan Zhao, Xuguang Qiao, Jianmei Yang. Determination of trace Para Red residues in foods through on-line molecularly imprinted solid phase extraction coupled with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2010, 75: C49-C55. (IF 1.658)
  (11) Zhixiang Xu, Huiju Gao, Limin Zhang, Xueqing Chen, Xuguang Qiao*. The Biomimetic immunoassay based on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recent progress and future prospects.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2011, 77: R69-R75. (IF 1.658)
  (12) Jiaming Song, Xuguang Qiao, Haihua Chen, Dongyan Zhao, Yue Zhang, and Zhixiang Xu*. Molecularly imprinted solid-phase extraction combined with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for analysis of trace olaquindox residues in chick feeds.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2011, 91: 2378-2385. (IF 1.436)
  (13) Zhixiang Xu, Jiaming Song, Liqing Li, Xuguang Qiao and Haihua Chen. Development of an on-line molecularly imprinted chemiluminescence sensor for determination of trace olaquindox in chick feeds.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2012, 92: 2696-2702. (IF 1.436)
  (14) Zhixiang Xu, Jiaming Song, Dongyan Zhao, Jie Zhou, and Xuguang Qiao.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ydrophilic olaquindox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in aqueous environ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lymer Analy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2011, 16: 67-77. (IF 1.412)
  (15) Longhua Xu, Dongyan Zhao, Jiaming Song, Zhixiang Xu*, Jie Zhou. Preparation of an epichlorohydrine modified chitosan microsphere functionalized materials and adsorption characterization toward olaquindox.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lymer Analy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2011, 16: 118-126. (IF 1.412)
  (16) Xu Zhixiang, Wang Shuo, Fang Guozhen, Song Jiajia, Zhang Yan. On-line SPE coupled with LC for analysis of traces of Sudan dyes in foods. Chromatographia, 2010, 71: 397-403. (IF 1.195)
  (17) Xin Junhong, Zhao Dongyan, Zhang Limin, Xu Zhixiang*, Zhou Jie, Qu Dejing. Determination of trace Sudan IV residues in foods through molecularly imprinted SPE coupled with LC.Chromatographia, 2011, 73: 235-242. (IF 1.195)
  (18) Xu Longhua, Zhang Limin, Qiao Xuguang, Xu Zhixiang*, Song Jiaming. Determination of trace acrylamide in potato chip and bread crust based on SPE and HPLC. Chromatographia, 2012, 75: 269-274. (IF 1.195)
  (19) Zhang Jing, Xie L. Chao, Cong Li, Xu Z. Xiang*, Qiao X. Guang & Song J. Ming. Separ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trace environmental estrogen through molecularly imprinted solid phase extraction coupled to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Health, Part A, 2012, 47: 1889-1896. (IF 1.190)
  (20) Zhixiang Xu, Limin Zhang, Yue Zhang, Xuguang Qiao and Jie Zhou.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surface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for selective recognition of Sudan III. Journal of Macromolecular Science Part B: Physics, 2012, 51: 2113–2121. (IF 0.739)
  (21) Limin Zhang, Xin Zhang, Zhixiang Xu*. The Applications of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in immunoassay, biosensor and enzyme mimic catalyst-A critical review. Advance Materials Research, 2012, 466-467: 84-87. (EI)
  (22) Qing Sun, Zhixiang Xu*, Limin Zhang, Lei Xu, Jie Zhou. The Recent Advance of Molecularly Imprinted On-Line Solid Phase Extraction and Its Sample Pretreatment-A Mini Review. Advance Materials Research, 2012, 415-417: 1799-1805. (EI)
  (23) Zhixiang Xu, Guozhen Fang, Shuo Wang. Development of a novel method for sensitive determination of estrone in environmental and drinking water using molecularly imprinted solid phase extraction coupled with HPLC. 14th World Congress of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2008, 82-83. (ISTP)
  (24) Shuo wang, Zhixiang Xu, Guozhen Fang, Yan Zhang, Bing Liu, and Huaping Zhu. Development of a biomimetic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method using novel molecularly imprinted films of controlled thickness as artificial antibody for determination of environmental estron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09, 57: 4528-4534. (IF 2.823)
  (25) Shuo Wang, Zhixiang Xu, Guozhen Fang, Yan Zhang, Jinxing He. Separ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estrone in environmental and drinking water by molecularly imprinted cartridge coupled with HPLC.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 2008, 31: 1181-1188. (IF 2.733)
  (26) 徐志祥,方国臻,王硕. 分子印迹技术及其在现代生物化工领域应用研究进展. 现代化工, 2007, 27: 137-141. (EI)
  (27) 徐志祥,方国臻,张燕,王硕. 分子印迹免疫吸附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现代化工, 2008, 4: 32-35. (EI)
  (28) 徐志祥,方国臻,王硕.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雌酮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选择性能研究. 离子交换与吸附, 2008, 6: 489-495. (EI)
  3.申请专利
  (1)王硕,徐志祥,方国臻. 苏丹红I 号吸附功能材料的合成方法,专利号:CN200710057147.4. (已授权)
  (2)王硕,徐志祥,方国臻,张燕,徐蓓. 痕量苏丹红III号的快速检测方法,专利号:CN200710059342.0. (已授权)
  (3)方国臻,徐志祥,王硕,刘冰. 一种敌敌畏选择性分离功能材料的合成方法,专利号:CN200810151244.4. (已授权)
  (4)徐志祥,宋佳明,徐龙华. 喹乙醇流动注射分子印迹-化学发光在线联用检测方法,公开号:CN102419324A.
  (5)徐志祥,辛军红,乔旭光. 一种同时检测敌百虫和久效磷的方法,公开号:CN102507820A.
  (6)徐志祥,孟玲,乔旭光. 敌百虫仿生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公开号:CN102288749A.
  5. 鉴定成果
  (1)徐志祥,张丽敏,等. 基于分子识别的农产品中有机磷农药痕量残留检测技术研究,2012.10.13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徐志祥,李丽清,等. 基于分子识别的优势出口农产品中喹乙醇痕量残留检测技术研究,2011.11.19通过省泰安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6. 编著专著、教材
  (1)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食品安全学》,科学出版社,副主编,2012;
  (2)专著:《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科学出版社,参编,2011.
  7. 获得奖励:
  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了2007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首届科技创新二等奖、泰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科技奖励8项。
  欢迎有志从事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领域研究的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葡萄酒以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微生物学等相关专业学生报考研究生。
  联系电话:0538-8246021;Email: 。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王淑贞,女,1957年生,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研究员,兼任山东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产品采后生理及保鲜技术。近5年主持山东省自然基金课题1项,参加国家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项,山东省科技攻关课题1项,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发改委等下达科研课题多项。获奖成果有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农业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三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全国农牧渔丰收三等奖1项。参加申报国家专利40余项,已获授权国家专利20项。发表论文40 余篇,主编或参编著作16部。 Email: wangsz@sdip.cn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张欣,女,学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4年参加工作。现任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工程系主任,主要从事《果蔬贮运学》、《食品保鲜与贮藏工艺学》、《园艺产品贮藏保鲜实用技术》、《食品冷冻工艺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主要为果蔬贮藏保鲜和食品冷冻工艺等。主持完成省教委课题“黄花菜采后冷藏、速冻保鲜技术研究”,主持完成校级教学研究课题“《果蔬贮运学》课程实践教学的设计与运行”,参加省科技厅科技攻关课题“果蔬运销技术体系的建立与相关设备的研究与开发”、济南市科技局“果蔬保鲜用ClO2释缓剂的研制与开发”,主持并参加横向课题多项。先后在《食品与发酵工业》、《食品科学》、《冷饮与速冻食品工业》、《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8篇,参加编写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学》、国家“十一五”高等学校通用教材《食品物流学》等著作6部,其中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食品保藏学》、《食品冷冻冷藏学》两部为副主编。 Email: zhang2365@163.com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鲁墨森,男,1956年生,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研究员,兼任山东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产品保鲜加工工程。近5年主持研究的获奖成果有:《低成本、高效、节能挂机系列自动冷库和气调库及配套保鲜技术研究》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农业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三等奖各1项;《移动式多功能自动保鲜库的研制和应用》和《柔性气调库及配套保鲜技术研究》2项成果分别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全国农牧渔丰收三等奖1项。低成本节能高效挂机自动保鲜冷库TZFGZ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主持申报国家专利40余项,已获取授权国家专利21项。发表论文50 余篇。

  Email: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食品科学与工程 [0832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山东农业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32]食品科学与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02)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
(03)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
(04)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05)食品微生物与发酵
招生人数: 27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21)食品化学
备  注:
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全国最早建立食品学科的院校之一,至今已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1992年成立食品科学系,2000年在原食品科学系的基础上组建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三个系、一个研究所和一个实验教学中心,即食品科学系、食品工程系、食品生物技术系、食品科学研究所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学院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及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食品工程、食品加工与安全、食品加工与安全(与英国切斯特大学联合培养)三个专业学位硕士点。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葡萄与葡萄酒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中英)四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1680人,博士研究生32人,硕士研究生233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68人,其中专任教师53人(教授13人,副教授27人,讲师12人,助教1人)。拥有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岗位专家1人,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岗位专家2人,入选山东农业大学“1512工程”第一层次2人,第二层次6人。
学院设有“食品科学”省级特色重点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山东省特色专业、山东省名校工程建设专业、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和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建设专业。设有国家牛肉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加工与质量控制功能研究室,食品加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与质量控制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粮食加工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
学院先后获省部级以上各类成果奖20多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四等奖1项,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十二五”以来,先后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82项,立项经费达8015万元;主持1项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实现学校国际合作项新突破。授权国家专利62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52项。发表学术论文715篇,其中SCI、EI收录325篇;出版著作38部;先后转化科技成果27项,获社会经济效益256亿元,为我省食品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高度重视本科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与管理人才。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考取硕士研究生达50%以上,出国深造达10%以上。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积极支持学生开展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学院加强国际交流,先后选送30多名教师赴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等国家访学与合作研究,每年有10多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出国学习交流;每年有美国、加拿大、英国、新西兰等国家的10多位专家来我院讲学和学术交流,使我院的学术影响不断扩大,学术水平全面提高。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是21世纪最具发展前途的学科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提供难觅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学院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继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突出实践育人环节,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社会服务水平,努力将学院建成为以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学科为优势,以食品科学学科为特色,国内同类学科领先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唐晓珍,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生物学博士后,作物学(农产品功能开发与利用方向)博士,食品科学硕士,食品工程学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食品功能因子的提取、结构鉴定、功能评价,功能食品开发,食品加工贮藏技术。 正主持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山农大红、黑粒小麦麸皮色素结构与抗氧化功能研究”、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山农大D4红彩粒小麦麸皮色素的提纯、结构、性质与抗氧化功能研究“(BS2009NY036)、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专项资金“山农大自主培育的紫粒小麦麸皮色素的结构鉴定”(200903028)、山东农业大学青年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山农紫麦1号麸皮色素的结构鉴定”、山东农业大学博士后课题“彩粒小麦全麦粉产品开发与麸皮色素研究”、日照赛普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资助项目“紫薯花青素的提取技术研究”、山东赛博特食品有限公司资助项目“蓝莓花色苷与活性多糖联合提取技术研究”等,主持的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生姜蛋白酶的酶学性质与固定化研究” (2007GG30009002)2010年8月通过山东省科技厅鉴定,主持的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生姜蛋白酶肉类嫩化和酒类澄清的机理及应用研究”(Q2004B01)2008年12月通过山东省科技厅鉴定,主持的泰安市科技局项目“优质香椿树选育与超临界CO2萃取香椿油的研究”2007年通过泰安市科技局鉴定,主持的企业资助课题 “生姜深加工工艺与关键技术的研究”、“生姜姜脯的加工技术研究”、“仙人掌酒的研制”、“肥桃的贮藏保鲜研究”等科研项目都已经通过鉴定或验收。近几年以第一作者在《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IFIP》、《中国粮油学报》、《食品与发酵工业》等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副主编、参编国家“十一五”教材5部。指导我院三届大学生获“大学生挑战杯”奖,并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指导12组学生承担SRT计划项目,指导本科生以第一位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2篇。

  Email: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发酵工程硕士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2203
一、培养目标
在培养加强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重视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创新精神、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求实创新、严谨的科学作风、献身科学的精神。2.具有本学科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及研究动态,具有从事本学科教学、科研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教学、科研、生产和管理等多种工作岗位的需求。3.具有良好的外语读、写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能力。4.身心健康。
二、培养方向
酿酒科学与工程、食品微生物与酶技术、生物转化与代谢控制。
三、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组负责学位点建设规划及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组织研究生入学考试命题、阅卷及复试,组织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的论证、专题讨论、中期考核、论文答辩,研究决定与研究生培养有关的其它重要事项。 导师负责指导制定培养计划、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生产或社会实践、论文选题、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等。 研究生与导师指导关系的确定采取研究生和导师双向选择的办法。导师调离学校或外出时间超过一年,或因其它原因不能继续指导时,学院负责变更研究生的指导关系,并报学校备案。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学制为三年,学习年限三至五年。五年不毕业者作结业处理。
五、课程学习与必修环节
1.课程学分
①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0学分(含专题讨论与实践教育1学分)。
②学位课程不低于15学分。
2.必修环节
专题讨论与实践教育  1学分
3. 跨学科或同等学力研究生,须在导师指导下补修2-3门本学科本科主干课程,计成绩,不计学分。补修课程成绩不合格者,不进行中期考核。
课程设置(示范附表1)
六、毕业与学位要求
答辩资格审核: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任务、实践环节,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学位论文,经导师同意后方可申请预答辩。学院对硕士研究生的答辩资格和科研原始资料(资料存档地点由学院和导师协商)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报学校核准,准予预答辩。
论文预答辩:各学位点组织硕士研究生论文预答辩。学校抽取部分研究生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预答辩。通过预答辩发现论文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建议并决定是否进行正式论文答辩。预答辩不通过者,则延期毕业,参加下次的预答辩。
论文答辩:答辩工作由学位点统一组织;答辩委员会由5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在职专家组成,外单位专家至少1人。
学位授予: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须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至少1篇体现学位论文主要内容的研究论文(署名单位为山东农业大学),方可申请硕士学位。
未达到学位点申请硕士学位所必需发表论文要求的硕士研究生,经个人申请,导师和导师组推荐,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同意,可申请参加由学校统一组织论文盲评和预答辩,通过者参加论文答辩。
对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按照《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要求,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推荐,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硕士学位。
 
附表1     
  食品科学与工程  学院  发酵工程 专业 硕士 生课程设置
培养方向:酿酒科学与工程;食品微生物与酶技术;生物转化与代谢控制;
课程
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开课学院
学位课程 GS0120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GS011002 硕士公共英语 4 72 1-2 硕士公共英语
GS001003 高级生物化学 3 54 1 高级生物化学
S003002 微生物生理及遗传 3 54 2 微生物生理及遗传
S003003 发酵工程进展 3 54 1 发酵工程进展
选修课程 S003040 微生物生态 2 36 1 食科学院
S003041 发酵过程优化与控制 2 36 2 食科学院
S003042 现代发酵与酿酒技术 2 36 2 食科学院
S003043 生物产品分离与清洁生产 2 36 2 食科学院
S003044 代谢工程 2 36 1 食科学院
S003045 工业微生物育种技术 2 36 1 食科学院
S003046 酒类风味化学与感官评定 2 36 2 食科学院
S003047 酶工程 2 36 1 食科学院
必修环节 BXHJ003S-1 专题讨论与实践教育 1   4-5 食科学院
  开题报告     2 食科学院
  中期考核     3 食科学院
补修课程 BX003010 生物化学B 不计学分 48  1  生科院
BX003002 食品微生物学 48  2  生科院
BX003015 发酵食品工艺学 24 1  食科学院
BX003019 酿酒机械与设备 32 2 食科学院
 
 


  陈相艳,女,1973年7月生,山东五莲人,中共党员,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高新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芦荟产业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审查专家等。主要从事果蔬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食品质量与安全等方面的研究,近三年来先后主持国家863计划子课题“活性蛋白制备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蔬菜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子课题,山东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粉用型糯玉米综合加工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和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课题“果蔬生物防腐保鲜关键技术研究”等项目10多项;在国家及省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参编著作1部;申请国家专利10余项,其中授权5项;获得山东省软科学二等奖1项,山东省档案局奖励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Email: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王文亮,男,1980年4月生,山东昌邑人,中共党员,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研究所果蔬加工室主任。 兼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果蔬加工技术分会理事,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理事,山东省速冻肉类食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秘书处秘书,山东省食品工业协会理事,山东省科技成果评审专家,山东省软科学计划评审专家,济南科技服务新农村建设战略联盟农产品保鲜、加工组专家等。 主要从事山东大宗类果蔬精深加工技术研究、食用菌精深加工技术研究等。

  近三年来,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山东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项目、山东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山东省软科学计划等项目10余项,立项经费1000多万元;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目前获得授权专利12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2篇。近年来一直为山东省多家食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指导。 Email:cywwl@163.com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发酵工程
    本专业培养从事工业微生物发酵、现代酿酒技术、微生物酶技术、生物产品分离分析技术研究,并适应市场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食品科技人才。该专业导师组现有教授、副教授8人。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级科研课题15项,并与企业联合进行研究的课题10项,具有优越的科研条件。在导师组的集体指导下,根据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制定培养计划,为学生搭建良好的科研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重点研究、解决食品发酵领域的理论及生产实际问题。
食品科学与工程 [0832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山东农业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32]食品科学与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02)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03)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04)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05)食品微生物与发酵
招生人数: 28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21)食品化学
备  注:
 食品加工与安全
    “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是与食品原料生产、食品加工、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及监管等方面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以发展现代农业和食品产业为宗旨,为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现代食品加工与安全理论,能够独立承担本领域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
    该专业现有研究生导师22人,承担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及省部级项目84项,具有优越的科研条件。在导师组的集体指导下,根据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制定培养计划,为学生搭建良好的科研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重点研究、解决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生产实际问题。
083200    食品科学与工程
    本专业培养从事农产品加工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营养与功能食品、食品生物技术、果蔬采后科学,并适应市场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食品科技人才。
  该专业导师组现有教授、副教授37人,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及省部级项目、企业委托横向研究课题130项;该学科学术队伍整齐,学术梯队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成绩突出。学位点仪器设备先进,学术氛围和科研环境优良,为研究生科学研究和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软硬件条件。


  王晓,男,1971年2月出生,理学博士,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中心副主任、山东省大型精密分析仪器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任山东农业大学兼职教授、山东省科学院学术委员、国家标准样品委员会天然产物工作组专家委员等。主要从事天然产物研究开发、功能食品、分析化学、有机物标准样品研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山东省自主创新重大科技专项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等项目二十多项。获得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2项,山东省科学院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2项。荣获2006年济南市青年科技奖和2010年济南市青年科技明星。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项。先后在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 Phtochem. Anal.、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Chromatographia、Journal of Liquid Chromatography & Related Technologies、Cereal chemistry、Sepa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分析化学、林产化学工业、食品科学、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等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25篇、EI收录18篇。

  目前主持的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可逆络合反应的高速逆流色谱体系及分离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辣椒干制过程中红变的机制研究”,山东省自主创新科技专项计划“中药化学对照品制备研究技术平台”、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离子液体盐双水相高速逆流色谱体系建立及应用”、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中药药效物质标准化制备体系研究”等。

  Email: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食品科学与工程     专业代码:097200     门类/类别:农学     学科/类别:食品科学与工程
 

专业点分布

山西农业大学 大连海洋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食品科学与工程     专业代码:083200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食品科学与工程

专业介绍

北京工商大学为例
食品学科是在原北京轻工学院发酵工程专业和原北京商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金培松、姚国雄等老一代专家为代表的著名教授为食品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与历史积淀,食品学科已形成了院士领军的科研传统及研究实力,确立了以科研创新为主导,以教学基地与人才队伍为基础,以强化实践教学为办学特色,以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策略为手段,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融,知识与能力并重,人品与才干相长的人才培养目标。食品学科是学校重点建设的龙头学科,先后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及北京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现为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的授权点及“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食品科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先进的培养理念及科学的教学实践并行成绩斐然。近3年本学科教师主持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子课题等国家级项目20余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主持校企合作科研项目15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其他奖2项。发表科研论文3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50余篇,出版重要学术专著8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
 
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食品添加剂与配料:研究重点是食品香料香精、食品乳化剂、生物防腐剂和功能性食品配料制备中科学问题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农残、兽残的快速检测以及食品添加剂、食品加工过程中有害因子的监控、风险评估与危害分析。
 
食品化学: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食品风味化学、食品成分与食品品质的内在联系。
 
食品工程:以发酵技术、酶技术、定向化学改性技术、物理场强化技术、等高新技术集成研究为特色,对食品及农副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利用。

专业点分布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农学院 北京联合大学 天津农学院 河北科技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 长春大学 齐齐哈尔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海洋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齐鲁工业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四川理工学院 陕西科技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832 食品科学与工程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27 所,本次参评26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79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19 中国农业大学 A+
2 10295 江南大学 A+
3 10403 南昌大学 A
4 10307 南京农业大学 A-
5 10335 浙江大学 A-
6 10504 华中农业大学 A-
7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A-
8 10057 天津科技大学 B+
9 10152 大连工业大学 B+
10 10224 东北农业大学 B+
11 10264 上海海洋大学 B+
12 10299 江苏大学 B+
13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B+
14 10564 华南农业大学 B+
15 1071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B+
16 10011 北京工商大学 B
17 10129 内蒙古农业大学 B
18 10157 沈阳农业大学 B
19 10183 吉林大学 B
20 10353 浙江工商大学 B
21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B
22 10389 福建农林大学 B
23 10635 西南大学 B
24 10086 河北农业大学 B-
25 10193 吉林农业大学 B-
26 10240 哈尔滨商业大学 B-
27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B-
28 10327 南京财经大学 B-
29 10463 河南工业大学 B-
30 10496 武汉轻工大学 B-
31 10566 广东海洋大学 B-
32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C+
33 10223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C+
34 10337 浙江工业大学 C+
35 10390 集美大学 C+
36 10462 郑州轻工业学院 C+
37 10466 河南农业大学 C+
38 10538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C+
39 10559 暨南大学 C+
40 10610 四川大学 C+
41 10167 渤海大学 C
42 10386 福州大学 C
43 10464 河南科技大学 C
44 10589 海南大学 C
45 10623 西华大学 C
46 10626 四川农业大学 C
47 10676 云南农业大学 C
48 10708 陕西科技大学 C
49 11646 宁波大学 C
50 10252 上海理工大学 C-
51 10364 安徽农业大学 C-
52 10435 青岛农业大学 C-
53 10536 长沙理工大学 C-
54 10733 甘肃农业大学 C-
55 11117 扬州大学 C-

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生考试科目:
北京工商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考研科目
初试科目: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2 俄语或203日语;③302数学二;④ 811食品生物化学。
复试科目:
食品科学综合(812微生物学和813食品化学)。
另同等学历需加试800《食品分析》。
 
食品科学与工程考研参考书:
北京工商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考研科目及参考书
初试科目: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2 俄语或203日语;③302数学二;④ 811食品生物化学。
复试科目:
食品科学综合(812微生物学和813食品化学)。
另同等学历需加试800《食品分析》。
参考书目
科目    参考书    出版社    作者
811食品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教程》第三版    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    张洪渊主编
812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第二版    沈萍等主编
813食品化学    食品化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年8月    汪东风主编
800食品分析    食品分析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4年    大连轻工业学院等
 
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就业去向:
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膨胀,对食品的需求量势必剧增。方便、速冻、保鲜、保健、微波、休闲、儿童、老年食品及健康饮料和调味品将风靡全球。食品行业的“大输血”为食品专业教育指明了方向。与世界的接轨,使我国食品市场与流通秩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也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先进的技术与管理制度的大量引入,为食品工业毕业生大显身手提供了舞台。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它在一个国家工业体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不容置疑的。我国又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世界第一大国,对食品的需求依然很大。更值得一提的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食品的需求已由过去的单一温饱型逐步向五彩缤纷的精品科技型过渡。
我国食品工业急需大量专门人才,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比较广。食品制造加工企业、以动植物产品为原料的产品制造加工企业及相关的国家机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商务公司、海关、质量监督、卫生防疫、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部门都是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单位。以北工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08年毕业生就业情况为例,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1.6%,毕业生多去往国内外著名食品企业、政府质检部门从事产品品质控制、产品研发、企业管理、分析检验等方面的工作,或考取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生。
食品行业招聘企业主要以外资企业和民营大中型公司为主。外资企业方面,从其在各大网上所发布的职位显示出,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有明显的人力资源匮乏的现象。同时,因为受所需人才专业度和地域的限制,所以外资企业虽然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等优越条件,招聘到所需的研发技术人员也有一定难度。但是在对应届毕业生的吸引上,外资企业有它独到的优势,所以中层人才大多通过内部提升的方式得以解决。
民营企业方面,中层的管理人员变成了企业急需的人才热点。从02年起市场营销岗位就方兴未艾,而且该行业大量的市场、销售人员,特别是品牌建设人员流向其他行业,而从其他行业流向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市场人员并不多。因此,相关企业将有必要继续对此类人才进行储备。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山东农业大学考研分数线、山东农业大学报录比、山东农业大学考研群、山东农业大学学姐微信、山东农业大学考研真题、山东农业大学专业目录、山东农业大学排名、山东农业大学保研、山东农业大学公众号、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山东农业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山东农业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考研 推荐

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学姐微信


加学姐微信,获免费答疑,进考研群
山东农业大学考研网由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维护,发布最新的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还提供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1对1辅导和考研真题等服务,有问题请加微信沟通。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购买指南 发货信息 关于我们 - 研究生兼职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