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空间物理学考研难吗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山东大学考研分数线、山东大学报录比、山东大学考研群、山东大学学姐微信、山东大学考研真题、山东大学专业目录、山东大学排名、山东大学保研、山东大学公众号、山东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山东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考研真题资料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很多考生在准备山东大学空间物理学考研难吗?是考研报考的时候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个专业的研究生好吗?适合我吗?对我以后的人生和职业会有帮助吗?考生在准备山东大学空间物理学专业考研的时候产生这样的疑问是十分正常的。【手机访问

但是考生应当明确的一点是,不论是哪一个专业的研究生,都不存在绝对的好与不好的评价标准。别人适合的专业不一定适合自己,需要考生对山东大学空间物理学好不好、未来发展方向与考生自己的本科专业、兴趣爱好以及未来发展规划进行结合和分析,理性看待和认真对待考研的专业选择问题,不要因一时冲动或是盲目听取别人的意见而草率决定,往往会在备考期间十分痛苦。

Add 山东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山东大学

考生获取相关有关空间物理学信息的途径有很多,山东大学怎么样,学校研究生官方网站会列出详细的招生简章、考试内容、参考书目、历年分数线以及报录比等重要数据,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进行选择;可以咨询山东大学空间物理学专业的师兄师姐,获得第一手的信息;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例如考研网、考研论坛等信息来源。
另外,需要详细了解空间物理学的考研情况的同学,可以点击右侧免费资源我们的学姐,帮你解答报考院校的详细问题。

山东大学空间物理学好不好,可以从专业排名来判断,其排名的位置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该学科考研难度的大小,包括近几年内该学科全国排名的变化程度。有的专业所在的学校在学校排名系统中并没有靠前的位置也不出名,但是该学科在全国范围内有较高的排名位置;有的专业所在的学校属于全国知名学府,但是该专业在全国范围内并不出名。如果学科与学校在全国均有较高的排名位置,那么该学科属于热门学科,考研的竞争力会相对较大。考生在选择报考空间物理学之前应当对其全国排名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将学科与学校的排名都纳入考虑的范围之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每年会颁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对除军事学门类外的全部81个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专业排名,专业排名可以从中检索到。 相对来说,空间物理学的排名还是相当乐观,是一个具有潜力和发展前途的学科。山东大学空间物理学中提供了有关山东大学空间物理学好不好的全面而详细的资料,欢迎考生前往查阅。

山东大学空间物理学考研难吗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空间物理学     专业代码:070802     门类/类别:理学     学科/类别:地球物理学

专业点分布

北京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 吉林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武汉大学 长江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708 地球物理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9 所,本次参评 8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3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2 10486 武汉大学 A+
3 10001 北京大学 B
4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B-
5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B-
6 10247 同济大学 C+
7 10183 吉林大学 C
8 10489 长江大学 C-
9 10616 成都理工大学 C-
 

空间物理学研究生考试科目:
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018)
070802 空间物理学 0871-65033019 计划   考   试    科    目 备 注
01地磁学与空间
02比较行星学
 
 
 
3
科目1 101  思想政治理论 限本科及以上学历。
科目2 201 英语一
科目3 604 高等数学二(自命题)
科目4 840 地球物理学基础
 
 

空间物理学考研参考书:
考试科目 参考书目
811 普通物理 1. 《普通物理学》(第六版),程守洙、江之永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 《物理学》(第五版),东南大学等七所工科院校编,马文蔚等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823 电工电子学 秦曾煌《电工学》第七版,2009年
复试科目:596 电动力学 《电动力学》,郭硕鸿,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电动力学》,杨世平等,科学出版社,2010。
等离子体物理学》,李定,陈银华,马锦绣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空间天气学》,焦维新,气象出版社,2003。
 
 

空间物理学专业研究生就业:
就业前景:
空间物理学专业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较多,实用性比较强,此专业的毕业生50%左右都选择了继续深造。还有一部分毕业生进入高校、科研单位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