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考研难吗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山东艺术学院考研分数线、山东艺术学院报录比、山东艺术学院考研群、山东艺术学院学姐微信、山东艺术学院考研真题、山东艺术学院专业目录、山东艺术学院排名、山东艺术学院保研、山东艺术学院公众号、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山东艺术学院考研信息或资源

考研真题资料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很多考生在准备山东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考研难吗?是考研报考的时候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个专业的研究生好吗?适合我吗?对我以后的人生和职业会有帮助吗?考生在准备山东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专业考研的时候产生这样的疑问是十分正常的。【手机访问

但是考生应当明确的一点是,不论是哪一个专业的研究生,都不存在绝对的好与不好的评价标准。别人适合的专业不一定适合自己,需要考生对山东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好不好、未来发展方向与考生自己的本科专业、兴趣爱好以及未来发展规划进行结合和分析,理性看待和认真对待考研的专业选择问题,不要因一时冲动或是盲目听取别人的意见而草率决定,往往会在备考期间十分痛苦。

Add 山东艺术学院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考生获取相关有关艺术学理论信息的途径有很多,山东艺术学院怎么样,学校研究生官方网站会列出详细的招生简章、考试内容、参考书目、历年分数线以及报录比等重要数据,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进行选择;可以咨询山东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专业的师兄师姐,获得第一手的信息;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例如考研网、考研论坛等信息来源。
另外,需要详细了解艺术学理论的考研情况的同学,可以点击右侧免费资源我们的学姐,帮你解答报考院校的详细问题。

山东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好不好,可以从专业排名来判断,其排名的位置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该学科考研难度的大小,包括近几年内该学科全国排名的变化程度。有的专业所在的学校在学校排名系统中并没有靠前的位置也不出名,但是该学科在全国范围内有较高的排名位置;有的专业所在的学校属于全国知名学府,但是该专业在全国范围内并不出名。如果学科与学校在全国均有较高的排名位置,那么该学科属于热门学科,考研的竞争力会相对较大。考生在选择报考艺术学理论之前应当对其全国排名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将学科与学校的排名都纳入考虑的范围之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每年会颁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对除军事学门类外的全部81个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专业排名,专业排名可以从中检索到。 相对来说,艺术学理论的排名还是相当乐观,是一个具有潜力和发展前途的学科。山东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中提供了有关山东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好不好的全面而详细的资料,欢迎考生前往查阅。

山东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考研难吗

  考研网快讯,据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院消息,2015年山东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已发布,详情如下:
艺术学理论130100(学术型)

专业代码、名称
及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复试、加试科目

导 师

备 注

01艺术美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711艺术理论
811中外艺术史

复试:

0110方向考

a.专业理论

b.专业论文

c.面试   

跨学科、同等学力加试:

a.艺术批评学

b.中国或外国文化史 

*811中外艺术史包括音乐、美术、文学、影视、戏剧五类内容,其中简答题、论述题题目实行选答制

    刘 志

 

02艺术教育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711艺术理论
811中外艺术史

 

 

03艺术民俗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711艺术理论
811中外艺术史

张士闪(外聘)

 

04文化遗产鉴定与保护研究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711艺术理论
811中外艺术史

李新华

 

05艺术批评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711艺术理论
811中外艺术史

赵林云(外聘)

 

06文化产业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711艺术理论

812文化产业学

李景平

 

07传媒产业管理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711艺术理论

812文化产业学

刘家亮

 

08 文化资源研究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711艺术理论
812文化产业学

唐月民

 

09文化艺术政策法规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711艺术理论

813法理学基础

杨丽娅

 

10艺术心理治疗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711艺术理论

814心理学基础

陈贵玲

 


  点击【】查看更多专业目录。

【相关阅读】

  友情提示:
  考研信息数量巨大,整理过程中难免出错,欢迎广大研友指正。此外很多历史数据已无处查找,所以为保证考研信息的完整性,考研网真诚欢迎广大研友帮忙补充信息,可回复评论或发送内容至。
  本文系考研网精心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山东艺术学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艺术学理论·传媒产业管理)
    专业名称:艺术学理论                      专业代码:130100
    研究方向:传媒产业管理                    方向代码:13010013
    一、培养目标
培养传媒产业研究与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扎实的文化艺术、传播学、管理学等专业知识和理论素养,熟悉本专业的重要文献、史料、研究现状、学术动态和行业发展状况,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传媒产业的经营管理能力。
具体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良好的人文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
    2.能够较系统、全面地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了解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独立研究的能力,治学态度严谨,获得具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3.能够掌握一门外国语,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专业的外文资料。
4.毕业后能够胜任专业单位的研究、教学、管理等相关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研究方向介绍
熟悉中外文化艺术的特点、规律;扎实掌握传播学的基本原理;精通管理学理论;具有一定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业内素质。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不超过2年,进行科研创作及学位论文写作时间不少于1年。在职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可延长,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最长不得超过8年(含休学、保留学籍时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
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程、选修课程与必修环节三部分,总学分为4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28学分,选修课程8学分,必修环节包括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的学术活动或发表论文、专业实践、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开题和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总计4学分。
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入该专业的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本科有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门,补修课程考核成绩须达到合格60分以上,不计学分。
    五、中期考核与学年考核
在第四学期,由各二级学院组织进行中期考核。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开题报告会结束之后,由中期考核领导小组组织,以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思想表现、课程学习、科研创作能力、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中期考核合格者可由课程学习阶段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考核不合格者,按照研究生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
研究生应于每学期完成1-2篇课程论文,有条件的可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
    六、培养方式
    1.采取导师负责制及导师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2.研究生培养过程要理论联系实际,课程学习与艺术实践紧密结合,加强科研与创作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学风,在本专业研究方向能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3.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位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在研究生入学后的两周内制定出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并填写有关表格,报研究生处备案,并通过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提交。
    4.课程学习采取课堂讲授、讨论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发挥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着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授课教师应对开设课程精心准备,课程结束时按规定进行认真的考核并评定成绩。
    七、专业实践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参加相关课题研究,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学术活动。在读期间需作为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在省级以上本专业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篇,要求3千字以上;举行学术报告会1次,报告时间约为50分钟;根据参加活动情况,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给予评价。
    八、毕业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专业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全面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不得剽窃或抄袭他人的成果。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当在本学科或交叉学科领域内,带有一定学科前沿研究性质,对研究课题有独特的见解,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学生在入学的第四学期,由各二级学院组织举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学生应将学位论文选题和主要论述过程撰写成3000字左右的开题报告,经由各二级学院组成的开题报告评议小组进行审核,通过后方可开始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具体要求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要求》。
学位论文的写作应当材料确凿、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图表清晰、逻辑严谨、结构合理、语言通顺、格式规范,体现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学术能力。学位论文(不含图表)要求3—5万字;于第六学期的4月上旬定稿并提交。论文具体格式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硕士论文格式统一规定》执行。
    2.学位论文答辩
    在修完规定的各门课程,考试合格并取得必需的学分后,由导师推荐申请硕士学位。毕业研究生按照论文格式要求匿名打印两份论文,二级学院统一收齐交研究生处,由研究生处组织对学位论文进行学术审核和论文盲评工作。学位论文学术审核与盲评等各项考核成绩合格者,方可进入论文答辩阶段。
    论文答辩时间为第六学期的5月底或6月初。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以上组成,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就是否通过学位论文和建议授予硕士学位作出表决,并写出评语,表决获三分之二以上票数者方可视为论文答辩通过。报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通过者,即按程序授予硕士学位。。
课程学习补考成绩不及格,未取得规定的学分,毕业论文未通过导师推荐、或学术审核、论文盲评、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将延期半年或一年毕业。具体办法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延期毕业管理暂行规定》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九、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并获得相应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可授予硕士学位。具体要求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暂行实施细则》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十、阅读书目
    1.《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美]施拉姆等著,金燕宁等译,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
    2.《传学概论:传媒·信息与人》,[美]施拉姆著,余也鲁译述,海天书楼,1983年版;
    3.《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第4版),[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
著,郭镇之等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4.《理解媒介》,[加]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5.《大众传播学诸论》,[美]梅尔文·德弗勒,桑德拉·鲍尔—洛基奇著,杜力平译,
新华出版社,1990年版;
    6.《传播媒介与美国人的思想》,[美]D.J.切特罗姆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版;
    7.《传播媒介的垄断》,[美]本•巴格坎迪著,林珊等译,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
    8.《传播理论》,[美]斯蒂文·小约翰著,陈德明、叶晓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9.《大众传播模式论》,[英]麦奎尔、[瑞典]温德尔著,祝建华、武伟译,上海译文
出版社,1989年版;
    10.《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美]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著,
曹书乐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1.《大众传播社会学》[日]竹内郁郎主编,张国良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12.《控制论与社会》[荷]A.F.G.汉肯著,黎鸣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13.《人际传播新论》,[美]泰勒等著,朱进东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4.《政治传播学引论》[英]布赖恩·麦克奈尔著,殷祺译,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
    15.《媒介与冲击:大众媒介概论》(第四版),[美]雪莉·贝尔吉著,赵敬松主译,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6.《媒体与恐怖主义》,[印度]S.温卡塔拉曼主编,赵雪波主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7.《媒体文化》[美]道格拉斯·凯尔纳著,丁宁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18.《传媒社会学》[美]塞伦·麦克莱著,曾静平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9.《权力的媒介》[美]阿特休尔著,裘志康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20.《跨文化传通》[美]萨姆瓦等著,陈南等译,三联书店,1988年版;
    21.《信息崇拜》[美]罗斯扎克著,苗华健等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4年版;
    22.《帝国与传播》[加]英尼斯著,曹定人译,远流出版公司,1994年版;
    23.《社会的信息化》[法]诺拉、孟克著著,施以方、迟路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24.《无声的语言》[美]爱德华·霍尔著,刘建荣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5.《宣传心理学》[苏]纳奇拉什维里著,金初高译,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
    26.《文化帝国主义》[英]汤林森著,冯建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7.《跨文化交流学》关世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8.《媒介素养概论》周典芳、陈国明主编,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5年版;
    29.《传媒竞争力》喻国明,张小争编著,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30.《管理的实践》[美] 德鲁克著,齐若兰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31.《管理工作的本质》[加]明茨伯格著,方梅萍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2.《质量免费》[美]克劳士比著,杨钢,林海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3.《朱兰质量手册》[美]约瑟夫·M·朱兰,A·布兰顿·戈弗雷著,焦叔斌等译,中
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4.《营销管理》[美]科特勒,[美]凯勒著,王永贵等译,格致出版社,2009年版;
    35.《个性与组织》[美] 阿吉里斯著,郭旭力等译,中国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6.《组织的概念》[英]汉迪著,方海萍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7.《竞争战略》[美]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38.《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美] 赫茨伯格等著,张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9.《公司文化——公司生活的礼节和仪式》阿伦·肯尼迪,特伦斯·迪尔著,葛鹏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
    40.《组织文化与领导力》埃德加·沙因著,马红宇、王斌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41.《战略与结构》[美]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著,盛洪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2.《公司层面战略》,[美] 迈克尔·吉尔德、马库斯·亚力山大、安德鲁·坎贝尔著,
黄一义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版;
    43.《没有国界的世界》[日]大前研一著,黄柏棋译,中信出版社,2007年版;
    44.《跨越文化浪潮》[荷]特姆彭纳斯,[英]汉普顿·特纳著,陈文言译,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07年版;
    45.《体验经济》[美]B·约瑟夫·派恩等著夏业良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46.《营销管理》[美]菲利普·科特勒,[美]凯勒著,王永贵等译,格致出版社,2009年版;
    47.《文化产业通论》,欧阳有权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8.《文化产业概论》,胡惠林主编,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9.《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孙安民著,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
    50.《文化生产及产品分析》,何群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51.《西方媒介产业化历史研究》,支荣庭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52.《媒介营销管理》,张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与课程设置
(艺术学理论·传媒产业管理)
专业与研究方向 专业 研究方向 专业代码 研究方向代码
艺术学理论 传媒产业管理 130100 13010013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传媒产业研究与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扎实的文化艺术、传播学、管理学等专业知识和理论素养,熟悉本专业的重要文献、史料、研究现状、学术动态和行业发展状况,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传媒产业的经营管理能力。
课程
类型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学位课程

ggb01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实践研究
36 2 1 讲授 考试  
ggb01003 艺术学方法论 36 2 2 讲授 考试  
ggb01004 外国语 72 4 1 讲授 考试  
ggb01005 艺术美学2 36 2 2 讲授 考试  
基础
ysb0101001 中西哲学名著选读 36 2 1 讲授 考试  
ysb0101002 文化经济学 36 2 1 讲授 考试  
ysb0101003 艺术学理论研究前沿 36 2 2 讲授 考试  
专业课 ysb0102037 传媒产业专题研究 72 4 2 讲授 考试  
ysb0102038 传媒管理研究 72 4 3 讲授 考试  
ysb0102051 传播学理论导读 72 4 3 讲授 考试  
选修
课程
ysx01001

ysx01009
在选修课目录中选取 144 8 按选修课计划 按选修课
要求讲授
按选修课
要求考核
 
必修环节 专业
实践
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专业论文2篇   2 2—5 学位评定委员会评价  
举办学术报告会1次   1
访学或文化考察(3周)报告   1 4-5 导师及任课教师评价  
毕业
环节
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开题     4 论文答辩委员会评审  
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     5—6 论文答辩委员会评审
 
山东艺术学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艺术学理论·文化产业)
    专业名称:艺术学理论                      专业代码:130100
    研究方向:文化产业                        方向代码:13010012
    一、培养目标
培养文化产业理论研究与经营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扎实的文化艺术、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知识和理论素养,熟悉本专业的重要文献、史料、研究现状、学术动态和行业发展状况,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能力。
具体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良好的人文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
    2.能够较系统、全面地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了解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独立研究的能力,治学态度严谨,获得具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3.能够掌握一门外国语,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专业的外文资料。
4.毕业后能够胜任专业单位的研究、教学、管理等相关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研究方向介绍
熟悉中外文化艺术的特点、规律;扎实掌握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学及金融学的原理;精通管理学理论;具有一定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业内素质。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不超过2年,进行科研创作及学位论文写作时间不少于1年。在职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可延长,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最长不得超过8年(含休学、保留学籍时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
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程、选修课程与必修环节三部分,总学分为4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28学分,选修课程8学分,必修环节包括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的学术活动或发表论文、专业实践、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开题和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总计4学分。
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入该专业的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本科有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门,补修课程考核成绩须达到合格60分以上,不计学分。
    五、中期考核与学年考核
在第四学期,由各二级学院组织进行中期考核。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开题报告会结束之后,由中期考核领导小组组织,以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思想表现、课程学习、科研创作能力、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中期考核合格者可由课程学习阶段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考核不合格者,按照研究生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
研究生应于每学期完成1-2篇课程论文,有条件的可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
    六、培养方式
    1.采取导师负责制及导师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2.研究生培养过程要理论联系实际,课程学习与艺术实践紧密结合,加强科研与创作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学风,在本专业研究方向能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3.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位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在研究生入学后的两周内制定出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并填写有关表格,报研究生处备案,并通过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提交。
    4.课程学习采取课堂讲授、讨论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发挥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着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授课教师应对开设课程精心准备,课程结束时按规定进行认真的考核并评定成绩。
    七、专业实践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参加相关课题研究,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学术活动。在读期间需作为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在省级以上本专业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篇,要求3千字以上;举行学术报告会1次,报告时间约为50分钟;根据参加活动情况,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给予评价。
    八、毕业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专业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全面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不得剽窃或抄袭他人的成果。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当在本学科或交叉学科领域内,带有一定学科前沿研究性质,对研究课题有独特的见解,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学生在入学的第四学期,由各二级学院组织举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学生应将学位论文选题和主要论述过程撰写成3000字左右的开题报告,经由各二级院组成的开题报告评议小组进行审核,通过后方可开始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具体要求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要求》。
学位论文的写作应当材料确凿、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图表清晰、逻辑严谨、结构合理、语言通顺、格式规范,体现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学术能力。学位论文(不含图表)要求3—5万字;于第六学期的4月上旬定稿并提交。论文具体格式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硕士论文格式统一规定》执行
    2.学位论文答辩
    在修完规定的各门课程,考试合格并取得必需的学分后,由导师推荐申请硕士学位。毕业研究生按照论文格式要求匿名打印两份论文,二级学院统一收齐交研究生处,由研究生处组织对学位论文进行学术审核和论文盲评工作。学位论文学术审核与盲评等各项考核成绩合格者,方可进入论文答辩阶段。
论文答辩时间为第六学期的5月底或6月初。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以上组成,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就是否通过学位论文和建议授予硕士学位作出表决,并写出评语,表决获三分之二以上票数者方可视为论文答辩通过。报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通过者,即按程序授予硕士学位。
课程学习补考成绩不及格,未取得规定的学分,毕业论文未通过导师推荐、或学术审核、论文盲评、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将延期半年或一年毕业。具体办法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延期毕业管理暂行规定》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九、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并获得相应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可授予硕士学位。具体要求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暂行实施细则》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十、阅读书目
    1.《产业界面上的文化之舞》,花建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2.《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管理》,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学林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
    3.《WTO与中国产业政策》,张正焉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
    4.《文化产业论》,柯柯等,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
    5.《2001---20xx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江蓝生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6.《中国文化产业评论》,(1——8卷),执行主编胡惠林,主编叶取源、王永章、陈昕,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7.《(2003—2004)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前言报告》,林拓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年4月第1版;
    8.《建设山东文化大省论集》,陈光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9.《体验经济》,[美]B·约瑟夫·派恩等著,夏业良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10.《中国文化产业国际文化竞争力报告》,祁述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11.《北大文化产业前言报告》,向勇主编,群言出版社,2004年7月1版;
    12.《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叶朗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1版;
    13.《这就是娱乐经济》,文硕编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2年版;
    14.《传媒竞争力》,喻国明,张小争编著,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15.《历年中国传媒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6.《西方媒介产业化历史研究》,支荣庭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7.《文化金矿》,花建等著,海天出版社,2003年版;
    18.《美国广播电视产业》,陆地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9.《文化产业通论》,欧阳有权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0.《文化产业概论》,胡惠林主编,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1.《文化产业导论》,蔡尚伟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2.《文化产业新论》,皇甫晓涛,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3.《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孙安民,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
    24.《韩国传媒体制创新》,郎劲松著,童兵主编,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年版;
    25.《日本传媒体制创新》,龙一春著,童兵主编,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年版;
    26.《文化生产及产品分析》,何群,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7.《营销管理》,[美]菲利普·科特勒,[美]凯勒著,王永贵等译,格致出版社,2009年版;
    28.《现代市场营销学》,冯丽云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年版;
    29.《文化产业营销》,蔡嘉清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0.《媒介营销管理》,张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1.《电影营销》(北电教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与课程设置
(艺术学理论·文化产业)
专业与研究方向 专业 研究方向 专业代码 研究方向代码
艺术学理论 文化产业 130100 13010012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文化产业理论研究与经营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扎实的文化艺术、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知识和理论素养,熟悉本专业的重要文献、史料、研究现状、学术动态和行业发展状况,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能力。
课程
类型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学位课程

ggb01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实践研究
36 2 1 讲授 考试  
ggb01003 艺术学方法论 36 2 2 讲授 考试  
ggb01004 外国语 72 4 1 讲授 考试  
ggb01005 艺术美学2 36 2 2 讲授 考试  
基础
ysb0101001 中西哲学名著选读 36 2 1 讲授 考试  
ysb0101002 文化经济学 36 2 1 讲授 考试  
ysb0101003 艺术学理论研究前沿 36 2 2 讲授 考试  
专业课 ysb0102034 文化产业专题研究 72 4 2 讲授 考试  
ysb0102035 文化产业经营管理 72 4 3 讲授 考试  
ysb0102036 艺术品收藏与投资 72 4 3 讲授 考试  
选修
课程
ysx01001

ysx01009
在选修课目录中选取 144 8 按选修课计划 按选修课
要求讲授
按选修课
要求考核
 
必修环节 专业
实践
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专业论文2篇   2 2—5 学位评定委员会评价  
举办学术报告会1次   1
访学或文化考察(3周)报告   1 4-5 导师及任课教师评价  
毕业
环节
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开题     4 论文答辩委员会评审  
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     5—6 论文答辩委员会评审

山东艺术学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艺术学理论·艺术美学)
   专业名称:艺术学理论                      专业代码:130100
    研究方向:艺术美学                        方向代码:13010002
    一、培养目标
培养艺术美学方向的专业性人才,能够系统掌握艺术学与美学基础理论,熟悉本专业的重要文献、史料、研究现状及学术动态,关注当代艺术文化发展,在具体研究领域形成自己的研究特长,具有独立研究能力,取得创造性的科研成果。能够为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服务,能够在社会文化发展中发挥文化建设、文化批评与文化管理作用。   
具体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良好的人文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
    2.能够较系统、全面地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了解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独立研究的能力,治学态度严谨,获得具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3.能够掌握一门外国语,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专业的外文资料。
4.毕业后能够胜任专业单位的研究、教学、管理等相关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研究方向介绍
本方向主要研究美学视野下的艺术文化现象,总结艺术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形成、发展、功能、影响等基本规律,掌握艺术美学研究与批评的基本方法,阐释当代艺术作为审美文化的形态、内涵及发展方向,探究当代艺术文化的审美价值与意义。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不超过2年,进行科研创作及学位论文写作时间不少于1年。在职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可延长,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最长不得超过8年(含休学、保留学籍时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
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程、选修课程与必修环节三部分,总学分为4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28学分,选修课程8学分,必修环节包括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的学术活动或发表论文、专业实践、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开题和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总计4学分。
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入该专业的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本科有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门,补修课程考核成绩须达到合格60分以上,不计学分。
    五、中期考核与学年考核
在第四学期,由各二级学院组织进行中期考核。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开题报告会结束之后,由中期考核领导小组组织,以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思想表现、课程学习、科研创作能力、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中期考核合格者可由课程学习阶段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考核不合格者,按照研究生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
研究生应于每学年完成1篇学年论文,有条件的可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
    六、培养方式
    1.采取导师负责制及导师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2.研究生培养过程要理论联系实际,课程学习与艺术实践紧密结合,加强科研与创作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学风,在本专业研究方向能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3.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位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在研究生入学后的两周内制定出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并填写有关表格,报研究生处备案,并通过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提交。
    4.课程学习采取课堂讲授、讨论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发挥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着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授课教师应对开设课程精心准备,课程结束时按规定进行认真的考核并评定成绩。
    七、专业实践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参加相关课题研究,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学术活动。在读期间需作为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在省级以上本专业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篇,要求3千字以上;举行学术报告会1次,报告时间约为50分钟;根据参加活动情况,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给予评价。
    八、毕业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专业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全面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不得剽窃或抄袭他人的成果。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当在本学科或交叉学科领域内,带有一定学科前沿研究性质,对研究课题有独特的见解,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学生在入学的第四学期,由各二级学院组织举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学生应将学位论文选题和主要论述过程撰写成3000字左右的开题报告,经由各二级学院组成的开题报告评议小组进行审核,通过后方可开始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具体要求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要求》。
学位论文的写作应当材料确凿、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图表清晰、逻辑严谨、结构合理、语言通顺、格式规范,体现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学术能力。学位论文(不含图表)要求3—5万字;于第六学期的4月上旬定稿并提交。论文具体格式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硕士论文格式统一规定》执行。
    2.学位论文答辩
    在修完规定的各门课程,考试合格并取得必需的学分后,由导师推荐申请硕士学位。毕业研究生按照论文格式要求匿名打印两份论文,二级学院统一收齐交研究生处,由研究生处组织对学位论文进行学术审核和论文盲评工作。学位论文学术审核与盲评等各项考核成绩合格者,方可进入论文答辩阶段。
    论文答辩时间为第六学期的5月底或6月初。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以上组成,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就是否通过学位论文和建议授予硕士学位作出表决,并写出评语,表决获三分之二以上票数者方可视为论文答辩通过。报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通过者,即按程序授予硕士学位。
课程学习补考成绩不及格,未取得规定的学分,毕业论文未通过导师推荐、或学术审核、论文盲评、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将延期半年或一年毕业。具体办法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延期毕业管理暂行规定》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九、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并获得相应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可授予硕士学位。具体要求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暂行实施细则》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十、阅读书目
    1.《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北京大学哲学系编,中华书局,1981年版;
    2.《中国历代文论选》,郭绍虞主编,中华书局,1963年版;
    3.《中国古代乐论选辑》,音乐研究所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版;
    4.《中国画论类编》,俞建华编,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957年版;
    5.《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版;
    6.《老子校释》, 朱谦之撰, (《新编诸子集成》本),中华书局,1984年版;
    7.《庄子集释》,[清]郭庆藩辑, 王孝鱼点校,(《新编诸子集成》本),中华书局,2004年版;
    8.《世说新语笺疏》,[刘宋] 刘义庆撰, 余嘉锡笺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9.《文心雕龙注》,[梁]刘勰撰,范文澜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10.《诗品注》,[梁]钟嵘撰,陈延杰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11.《诗品集解》,[唐]司空图撰,郭绍虞集解,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12.《薑斋诗话》,[清]王夫之撰,戴鸿森笺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13.《艺槪》,[清]刘熙载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14.《人间词话》,王国维撰,徐调孚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
    15.《美学散步》,宗白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6.《朱光潜美学文集》,朱光潜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
    17.《美的历程》,李泽厚著,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
    18.《谈艺录》,钱钟书著, 中华书局,1984年版;
    19.《中国艺术精神》,徐复观著,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20.《文艺对话集》,柏拉图,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21.《诗学.诗艺》,(亚里士多德、贺拉斯),罗念生、杨周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22.《判断力批判》,[德]康德著,邓晓芒译,杨祖陶校,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3.《美学》, [德]黑格尔著,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24.《美育书简》,[德]席勒著,徐恒醇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版;
    25.《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德]叔本华著,石冲白译,杨一之校,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26.《悲剧的诞生》,[德]尼采著,周国平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
    27.《艺术哲学》,[法]丹纳著,傅雷译,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28.《艺术即经验》,[美]杜威,高建平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29.《美学原理·美学纲要》,[意]克罗齐著,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
    30.《艺术哲学新论》,[英]科林伍德著,卢晓华译,工人出版社,1988年版;
    31.《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方珊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
    32.《新批评文集》,赵毅衡编选,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33.《精神分析引论》,[奥]弗洛伊德著,高觉敷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34.《情感与形式》,[美] 苏珊·朗格著,刘大基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35.《结构主义和符号学》, [英]特伦斯·霍克斯著,瞿铁鹏译,刘峰校,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36.《单向度的人》,[美]马尔库塞著,刘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37.《诗·语言·思》,[德]海德格尔著,彭富春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版;
    38.《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 [美]杰姆逊著,唐小兵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39.《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德]本雅明著,王才勇译,浙江摄影出版社1993年版;
    40.《第二性》,[法]西蒙·波伏娃,舒小菲译,西苑出版社,2009年版;
    41.《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加拿大〕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42.《大众文化的神话》,[英]阿兰·斯威伍德,冯建三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43.《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美]丹尼尔·贝尔著,赵一凡、蒲隆、任晓晋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
    44.《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法]勒庞著,冯克利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
    45.《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英]约翰·斯道雷著,杨竹山,郭发勇,周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46.《理解大众文化》,[美]约翰·费斯克著,李陀,王晓珏,宋伟杰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47.《通俗文化理论导论》,[英]斯特里纳蒂著,阎嘉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48、《神话:大众文化诠释》,[法]罗兰·巴特著,许蔷蔷、许绮玲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9.《电视与社会》,[英]阿伯克龙比著,张永喜、鲍贵、陈光明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0.《认识媒介文化》,[英]史蒂文森著,王文斌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51.《重构美学》,[德]沃尔夫冈·韦尔施著,陆扬、张岩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
    52.《消费社会》,[法]鲍德里亚著,刘成富、全志刚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3.《数字化生存》,[美]尼葛洛庞蒂著,胡泳译,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
    54.《文化与帝国主义》,[美]萨义德著,李琨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55.《趣味社会学》,[芬]格罗瑙著,向建华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6.《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英]斯图亚特·霍尔著,徐亮、陆兴华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57.《审美意识形态》,[英]伊格尔顿著,王杰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8.《图像时代》,[斯洛文尼亚]阿莱斯·艾尔雅维茨著,胡菊兰、张云鹏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9.《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美]尼尔·波兹曼著,章艳、吴燕莛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0.《陀斯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苏]巴赫金著,白春仁、顾亚玲译,(《巴赫金全集》第五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山东艺术学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艺术学理论·艺术创意学)
    专业名称:艺术学理论                      专业代码:130100
    研究方向:艺术创意学                      方向代码:13010004
    一、培养目标
培养艺术创意学影视艺术的高级研究、教学及管理人才,使其系统掌握艺术创意基础理论与影视艺术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的重要流派、作品、研究现状及学术动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科研、管理能力,能够胜任高校教学、科研以及影视项目创意及其他文化艺术管理工作。
具体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良好的人文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
    2.能够较系统、全面地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了解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独立研究的能力,治学态度严谨,获得具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3.能够掌握一门外国语,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专业的外文资料。
4.毕业后能够胜任专业单位的研究、教学、管理等相关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研究方向介绍
研究艺术创意基础理论,把握艺术创意的性质、任务、方法和规律。掌握相关艺术专业知识,熟悉电影、电视等艺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具有运用专业理论进行影视等艺术项目运作的实践能力。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不超过2年,进行科研创作及学位论文写作时间不少于1年。在职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可延长,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最长不得超过8年(含休学、保留学籍时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
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程、选修课程与必修环节三部分,总学分为4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28学分,选修课程8学分,必修环节包括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的学术活动或发表论文、专业实践、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开题和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总计4学分。
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入该专业的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本科有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门,补修课程考核成绩须达到合格60分以上,不计学分。
    五、中期考核与学年考核
在第四学期,由各二级学院组织进行中期考核。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开题报告会结束之后,由中期考核领导小组组织,以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思想表现、课程学习、科研创作能力、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中期考核合格者可由课程学习阶段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考核不合格者,按照研究生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
研究生应于每学期完成1-2篇课程论文或艺术实践报告,有条件的可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
    六、培养方式
    1.采取导师负责制及导师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2.研究生培养过程要理论联系实际,课程学习与艺术实践紧密结合,加强科研与创作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学风,在本专业研究方向能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3.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位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在研究生入学后的两周内制定出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并填写有关表格,报研究生处备案,并通过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提交。
    4.课程学习采取课堂讲授、讨论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发挥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着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授课教师应对开设课程精心准备,课程结束时按规定进行认真的考核并评定成绩。
    七、专业实践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参加相关课题研究,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学术活动。在读期间需作为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在省级以上本专业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篇,要求3千字以上;举行学术报告会1次,报告时间约为50分钟;根据参加活动情况,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给予评价。
    八、毕业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专业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全面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不得剽窃或抄袭他人的成果。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当在本学科或交叉学科领域内,带有一定学科前沿研究性质,对研究课题有独特的见解,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学生在入学的第四学期,由各二级学院组织举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学生应将学位论文选题和主要论述过程撰写成3000字左右的开题报告,经由各二级学院组成的开题报告评议小组进行审核,通过后方可开始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具体要求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要求》。
学位论文的写作应当材料确凿、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图表清晰、逻辑严谨、结构合理、语言通顺、格式规范,体现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学术能力。学位论文(不含图表)要求3—5万字(如参与完成大型、完整的艺术成果,学位论文可酌情1—2万字);于第六学期的4月上旬定稿并提交。论文具体格式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硕士论文格式统一规定》执行。
2.学位论文答辩
    在修完规定的各门课程,考试合格并取得必需的学分后,由导师推荐申请硕士学位。毕业研究生按照论文格式要求匿名打印两份论文,二级学院统一收齐交研究生处,由研究生处组织对学位论文进行学术审核和论文盲评工作。学位论文学术审核与盲评等各项考核成绩合格者,方可进入论文答辩阶段。
    论文答辩时间为第六学期的5月底或6月初。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以上组成,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就是否通过学位论文和建议授予硕士学位作出表决,并写出评语,表决获三分之二以上票数者方可视为论文答辩通过。报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通过者,即按程序授予硕士学位。
课程学习补考成绩不及格,未取得规定的学分,毕业论文未通过导师推荐、或学术审核、论文盲评、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应达到学校相关要求方可毕业。具体办法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延期毕业管理暂行规定》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九、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并获得相应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可授予硕士学位。具体要求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暂行实施细则》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十、阅读书目
    1.《艺术与创意》,田川流,山东友谊出版社;
    2.《创意学概论》,贺寿昌,上海人民出版社;
    3.《认识电影》,路易斯·贾内梯,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年版;
    4.《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大卫·波德维尔克里斯汀·汤普森,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5.《电影的形式与文化》,罗伯特·考克尔,北京大学出版社;
    6.《影视导演》,阿莫尔,复旦大学出版社;
    7.《电影语言》,马塞尔·马尔丹,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年版;
    8.《影视导演技术与美学》,迈克尔·拉比格,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9.《好莱坞的叙事方法》,大卫·波德维尔,南京大学出版社;
    10.《好莱坞制造》,蓝爱国,宁夏人民出版社;
    11.《视听语言》,王丽娟,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2.《电影化叙事》,詹妮弗范茜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3.《影视类型学》,郝建,北京大学出版社;
    14.《影视美学》,彭吉象,北京大学出版社;
    15.《电影语言学导论》,贾磊磊,中国电影出版社;
    16.《解读电影》,布鲁斯·F·卡温,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7.《电影语言的语法》,丹尼艾尔﹒阿里洪,中国电影出版社;
    18.《电影导演论电影》,雅克奥蒙,世纪出版集团;
    19.《电影的观念》,斯坦利梭罗门,中国电影出版社;
    20.《电影是什么》,安德烈·巴赞,江苏教育出版社;
    21.《当代电影分析》,雅克·奥蒙·米歇尔·马利,江苏教育出版社;
    22.《视觉文化的奇观》,拉康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3.《当代电影分析》,奥蒙,江苏教育出版社;
    24.《荣誉 北京电影学院教材》,苏牧,人民文学出版社;
    25.《电影艺术导论》,黄会林,中国计划出版社;
    26.《实用影视导演技巧》,朱玛、朱丹,中国电影出版社;
    27.《影视导演》,张仲年,赵武,上海人民出版社;
    28.《摄影构图》,郭艳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9.《影视摄影艺术》,郑国恩,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30.《电视画面编辑》,王晓红,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31.《电影导演的诗意调度》,崔轶,中国电影出版社;
    32.《舞台灯光设计》,徐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33.《影视照明》,应国虎,中国铁道出版社;
    34.《照明语言与技法》,雷兆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35.《电影电视声音创作与录音制作教程》,姚国强,中国电影出版社;
    36.《好莱坞启示录》,周黎明,复旦大学出版社;
    37.《表演艺术教程演员学习手册》,林洪桐,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38.《中国电影史》,钟大丰 舒晓鸣,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39.《西方电影史概论》,邵牧君,中国电影出版社;
    40.《世界电影史》,乔治·萨杜尔,中国电影出版社;
    41.《电视节目策划笔记》,张绍刚,新星出版社;
    42.《美国经典电视栏目》,苗棣等,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43.《美国电视节目形态研究》,刘利群,傅宁,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44.《最新欧美电视节目模式》阚乃庆 谢来,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45.《 欧洲优秀电视节目模式解析 》,刘昶,甘露,黄慰汕,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46.《优秀电视节目解析》,魏南江,中国传媒大学出版;
    47.《真人秀节目:理论、形态和创新》,谢耘耕、陈虹,复旦大学出版社;
    48.《电视受众收视规律研究》,黄会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9.《影视受众心理研究》,陈旭光著,黄会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0.《创新中国电视:与影视界精英的对话》,肖枭,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与课程设置
(艺术学理论·艺术创意学)
专业与研究方向 专业 研究方向 专业代码 研究方向代码
艺术学理论 艺术创意学 130100 13010004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艺术创意学影视方向的高级研究、教学及管理人才,使其系统掌握艺术创意基础理论与影视艺术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的重要流派、作品、研究现状及学术动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科研、管理能力,能够胜任高校教学、科研以及影视项目创意及其他文化艺术管理工作。
课程
类型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学位课程

ggb01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实践研究
36 2 1 讲授 考试  
ggb01003 艺术学方法论 36 2 2 讲授 考试  
ggb01004 外国语 72 4 1 讲授 考试  
ggb01005 艺术美学2 36 2 2 讲授 考试  
基础
ysb0101001 中西哲学名著选读 36 2 1 讲授 考试  
ysb0101002 文化经济学 36 2 1 讲授 考试  
ysb0101003 艺术学理论研究前沿 36 2 2 讲授 考试  
专业课 ysb0102010 影视导演创意 72 4 2 讲授 考试  
ysb0102011 影视表演 72 4 3 讲授 考试  
ysb0102012 戏剧影视导演 72 4 3 讲授 考试  
选修
课程
ysx01001

ysx01009
在选修课目录中选取 144 8 按选修课计划 按选修课
要求讲授
按选修课
要求考核
 
必修环节 专业
实践
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专业论文2篇   2 2—5 学位评定委员会评价  
举办学术报告会1次   1
访学或文化考察(3周)报告   1 4-5 导师及任课教师评价  
毕业
环节
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开题   不计学分 4 论文答辩委员会评审  
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   不计学分 5—6 论文答辩委员会评审
 
山东艺术学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艺术学理论·艺术管理理论)
    专业名称:艺术学理论                      专业代码:130100
    研究方向:艺术管理理论                    方向代码:13010001
    一、培养目标
培养艺术管理理论领域的专业性人才,能够系统掌握艺术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的重要文献、史料、研究现状及学术动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科研、管理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良好的人文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
    2.能够较系统、全面地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了解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独立研究的能力,治学态度严谨,获得具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3.能够掌握一门外国语,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专业的外文资料。
4.毕业后能够胜任专业单位的研究、教学、管理等相关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研究方向介绍
    研究中国当代艺术管理理论与实践,艺术管理的性质、任务、方法和规律,公共艺术服务与艺术产业管理的具体实践及其艺术创意理论。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不超过2年,进行科研创作及学位论文写作时间不少于1年。在职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可延长,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最长不得超过8年(含休学、保留学籍时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
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程、选修课程与必修环节三部分,总学分为4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28学分,选修课程8学分,必修环节包括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的学术活动或发表论文、专业实践、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开题和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总计4学分。
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入该专业的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本科有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门,补修课程考核成绩须达到合格60分以上,不计学分。
    五、中期考核与学年考核
在第四学期,由各二级学院组织进行中期考核。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开题报告会结束之后,由中期考核领导小组组织,以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思想表现、课程学习、科研创作能力、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中期考核合格者可由课程学习阶段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考核不合格者,按照研究生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
研究生应于每学期完成1-2篇课程论文,有条件的可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
    六、培养方式
    1.采取导师负责制及导师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2.研究生培养过程要理论联系实际,课程学习与艺术实践紧密结合,加强科研与创作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学风,在本专业研究方向能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3.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位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在研究生入学后的两周内制定出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并填写有关表格,报研究生处备案,并通过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提交。
    4.课程学习采取课堂讲授、讨论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发挥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着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授课教师应对开设课程精心准备,课程结束时按规定进行认真的考核并评定成绩。
    七、专业实践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参加相关课题研究,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学术活动。在读期间需作为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在省级以上本专业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篇,要求3千字以上;举行学术报告会1次,报告时间约为50分钟;根据参加活动情况,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给予评价。
    八、毕业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专业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全面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不得剽窃或抄袭他人的成果。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当在本学科或交叉学科领域内,带有一定学科前沿研究性质,对研究课题有独特的见解,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学生在入学的第四学期,由各二级学院组织举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学生应将学位论文选题和主要论述过程撰写成3000字左右的开题报告,经由各二级学院组成的开题报告评议小组进行审核,通过后方可开始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具体要求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要求》。
学位论文的写作应当材料确凿、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图表清晰、逻辑严谨、结构合理、语言通顺、格式规范,体现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学术能力。学位论文(不含图表)要求3—5万字;于第六学期的4月上旬定稿并提交。论文具体格式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硕士论文格式统一规定》执行。
    2.学位论文答辩
    在修完规定的各门课程,考试合格并取得必需的学分后,由导师推荐申请硕士学位。毕业研究生按照论文格式要求匿名打印两份论文,二级学院统一收齐交研究生处,由研究生处组织对学位论文进行学术审核和论文盲评工作。学位论文学术审核与盲评等各项考核成绩合格者,方可进入论文答辩阶段。
    论文答辩时间为第六学期的5月底或6月初。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以上组成,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就是否通过学位论文和建议授予硕士学位作出表决,并写出评语,表决获三分之二以上票数者方可视为论文答辩通过。报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通过者,即按程序授予硕士学位。
课程学习补考成绩不及格,未取得规定的学分,毕业论文未通过导师推荐、或学术审核、论文盲评、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将延期半年或一年毕业。具体办法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延期毕业管理暂行规定》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九、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并获得相应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可授予硕士学位。具体要求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暂行实施细则》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十、阅读书目
    1.《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马克思,人民出
版社,1995年版;
    2.《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马克思,人民出
版社,1979年版;
    3.《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
    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邓小平,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人民出版社,1980 年版;
    6.《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下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7.《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柏拉图,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8.《诗学》,亚里士多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9.《拉奥孔》,莱辛,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10.《判断力批判》上卷,康德,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11.《歌德谈话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12.《审美教育书简》,席勒,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13.《美学》一、二、三卷,黑格尔,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14.《罗丹艺术论》,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版;
    15.《艺术哲学》,丹纳,人民文学出版社,195年版;
    16.《弗洛伊德美学论文选》,弗洛伊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17.《心理学与文学》,荣格,三联书店,1987年版;
    18.《艺术》,贝尔,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1984年版;
    19.《艺术问题》、《情感与形式》,苏珊·朗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20.《审美特性》,卢卡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21.《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本雅明,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5年版;
    22.《艺术与错觉》,贡布里希,浙江摄影出版社,1987年版;
    23.《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尧斯,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4.《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25.《西方文论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
    26.《西方画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年版;
    27.《朱光潜美学文集》(一、二、三、四卷),朱光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
    28.《宗白华选集》,宗白华,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6年版;
    29.《美的历程》,李泽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30.《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11月版;
    31.《西方美学史》,凌继尧,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12月版;
    32.《中国艺术学》彭吉象,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1月版;
    33.《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上、下册),中华书局,1980--81年版;
    34.《中国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版;
    35.《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年版;
    36.《中国古代文论类编》,海峡出版社,1990年版;
37.《跨文化管理教程》 第5版 ,[美]菲利普·R·哈里斯/ 罗伯特·T·.莫兰,新华
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38.《管理学》(第十版),[美]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8月版;
    39.《管理学》(第9版),[美] 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版;
    40.《管理学:现代的观点》,芮明杰,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年9月版;
    41.《创意产业经济学》,[美]理查德·E·凯夫斯,新华出版社,2004年5月版;
    42.《艺术文化经济学》(第二版),[美]詹姆斯·海尔布伦、查尔斯·M·格雷,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版;
    43.《创意产业导论》,厉无畏主编,学林出版社, 2006年6月版;
    44.《文化产业学》,胡惠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版;
    45.《文化产业管理概论》,李向民、王晨、成乔明,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6.《文化管理学概论》,田川流、何群,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47.《文化产业通论》,欧阳友权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3月版;
    48.《艺术与创意》,田川流,山东友谊出版社,2009年5月版;
    49.《文化生产及产品分析》,何群,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50.《文化产业与政策导论》,张玉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51.《国际文化贸易概论》,李怀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52.《新文化产业论》,[日]日下公人:范作申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89版;
    53.《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汤敏、茅于轼主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5月版;
    54.《微观经济学》,[美]平迪克、鲁宾费尔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5.《宏观经济学》,[美]布兰查德,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中文版;                             
    56.《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美]沃纳·塞佛林,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57.《第二媒介时代》,[美]马克·波斯特,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8.《传播政治经济学》,[加]文森特·莫斯可,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59.《多媒体时代与大众传播》,[日]桂敬一编,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
    60.《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概论 》,于海广、王巨山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年5月版;
    61.《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郭万平,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第1版;
62.《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版),王宏钧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6第9次
印刷;
    63.《当代西方博物馆发展态势研究》 杨玲、潘守永主编,学苑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64.《博物馆的美学经济》,刘惠媛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6月第1版;
    65.《独立策展人》,[澳]爱莉森:桂雅文译,五观艺术管理公司出版,2004年7月版;
    66.《中国科学技术史》,[英]李约瑟,科学出版社,1978年版;
    67.《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刘洪涛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68.《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王文章,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
    69.《文物保护法及其配套规定》,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11月版;
    70.《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制定,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家文物局推荐,2004年版。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与课程设置
(艺术学理论·艺术管理理论)
专业与研究方向 专业 研究方向 专业代码 研究方向代码
艺术学理论 艺术管理理论 130100 13010001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艺术管理理论领域的专业性人才,能够系统掌握艺术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的重要文献、史料、研究现状及学术动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科研、管理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课程
类型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学位课程

ggb01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实践研究
36 2 1 讲授 考试  
ggb01003 艺术学方法论 36 2 2 讲授 考试  
ggb01004 外国语 72 4 1 讲授 考试  
ggb01005 艺术美学2 36 2 2 讲授 考试  
基础
ysb0101001 中西哲学名著选读 36 2 1 讲授 考试  
ysb0101002 文化经济学 36 2 1 讲授 考试  
ysb0101003 艺术学理论研究前沿 36 2 2 讲授 考试  
专业课 ysb0102001 艺术管理学专题研究 72 4 2 讲授 考试  
ysb0102002 建国后艺术管理理论与
实践
72 4 3 讲授 考试  
ysb0102003 艺术管理方法论研究 72 4 3 讲授 考试  
选修
课程
ysx01001

ysx01009
在选修课目录中选取 144 8 按选修课计划 按选修课
要求讲授
按选修课
要求考核
 
必修环节 专业
实践
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专业论文2篇   2 2—5 学位评定委员会评价  
举办学术报告会1次   1
访学或文化考察(3周)报告   1 4-5 导师及任课教师评价  
毕业
环节
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开题   不计学分 4 论文答辩委员会评审  
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   不计学分 5—6 论文答辩委员会评审
 
年份 地区 学校 学院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报名人数 录取人数 报录比 推免人数
2014 山东 山东艺术学院 不区分院系所 130100 艺术学理论 41 10 24.39% /

山东艺术学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艺术学理论·艺术管理理论)
    专业名称:艺术学理论                      专业代码:130100
    研究方向:艺术管理理论                    方向代码:13010001
    一、培养目标
培养艺术管理理论领域的专业性人才,能够系统掌握艺术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的重要文献、史料、研究现状及学术动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科研、管理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良好的人文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
    2.能够较系统、全面地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了解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独立研究的能力,治学态度严谨,获得具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3.能够掌握一门外国语,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专业的外文资料。
4.毕业后能够胜任专业单位的研究、教学、管理等相关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研究方向介绍
    研究中国当代艺术管理理论与实践,艺术管理的性质、任务、方法和规律,公共艺术服务与艺术产业管理的具体实践及其艺术创意理论。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不超过2年,进行科研创作及学位论文写作时间不少于1年。在职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可延长,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最长不得超过8年(含休学、保留学籍时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
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程、选修课程与必修环节三部分,总学分为4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28学分,选修课程8学分,必修环节包括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的学术活动或发表论文、专业实践、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开题和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总计4学分。
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入该专业的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本科有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门,补修课程考核成绩须达到合格60分以上,不计学分。
    五、中期考核与学年考核
在第四学期,由各二级学院组织进行中期考核。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开题报告会结束之后,由中期考核领导小组组织,以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思想表现、课程学习、科研创作能力、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中期考核合格者可由课程学习阶段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考核不合格者,按照研究生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
研究生应于每学期完成1-2篇课程论文,有条件的可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
    六、培养方式
    1.采取导师负责制及导师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2.研究生培养过程要理论联系实际,课程学习与艺术实践紧密结合,加强科研与创作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学风,在本专业研究方向能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3.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位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在研究生入学后的两周内制定出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并填写有关表格,报研究生处备案,并通过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提交。
    4.课程学习采取课堂讲授、讨论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发挥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着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授课教师应对开设课程精心准备,课程结束时按规定进行认真的考核并评定成绩。
    七、专业实践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参加相关课题研究,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学术活动。在读期间需作为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在省级以上本专业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篇,要求3千字以上;举行学术报告会1次,报告时间约为50分钟;根据参加活动情况,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给予评价。
    八、毕业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专业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全面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不得剽窃或抄袭他人的成果。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当在本学科或交叉学科领域内,带有一定学科前沿研究性质,对研究课题有独特的见解,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学生在入学的第四学期,由各二级学院组织举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学生应将学位论文选题和主要论述过程撰写成3000字左右的开题报告,经由各二级学院组成的开题报告评议小组进行审核,通过后方可开始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具体要求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要求》。
学位论文的写作应当材料确凿、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图表清晰、逻辑严谨、结构合理、语言通顺、格式规范,体现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学术能力。学位论文(不含图表)要求3—5万字;于第六学期的4月上旬定稿并提交。论文具体格式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硕士论文格式统一规定》执行。
    2.学位论文答辩
    在修完规定的各门课程,考试合格并取得必需的学分后,由导师推荐申请硕士学位。毕业研究生按照论文格式要求匿名打印两份论文,二级学院统一收齐交研究生处,由研究生处组织对学位论文进行学术审核和论文盲评工作。学位论文学术审核与盲评等各项考核成绩合格者,方可进入论文答辩阶段。
    论文答辩时间为第六学期的5月底或6月初。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以上组成,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就是否通过学位论文和建议授予硕士学位作出表决,并写出评语,表决获三分之二以上票数者方可视为论文答辩通过。报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通过者,即按程序授予硕士学位。
课程学习补考成绩不及格,未取得规定的学分,毕业论文未通过导师推荐、或学术审核、论文盲评、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将延期半年或一年毕业。具体办法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延期毕业管理暂行规定》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九、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并获得相应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可授予硕士学位。具体要求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暂行实施细则》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十、阅读书目
    1.《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马克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马克思,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3.《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
    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邓小平,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人民出版社,1980 年版;
    6.《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下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7.《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柏拉图,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8.《诗学》,亚里士多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9.《拉奥孔》,莱辛,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10.《判断力批判》上卷,康德,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11.《歌德谈话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12.《审美教育书简》,席勒,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13.《美学》一、二、三卷,黑格尔,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14.《罗丹艺术论》,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版;
    15.《艺术哲学》,丹纳,人民文学出版社,195年版;
    16.《弗洛伊德美学论文选》,弗洛伊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17.《心理学与文学》,荣格,三联书店,1987年版;
    18.《艺术》,贝尔,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1984年版;
    19.《艺术问题》、《情感与形式》,苏珊·朗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20.《审美特性》,卢卡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21.《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本雅明,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5年版;
    22.《艺术与错觉》,贡布里希,浙江摄影出版社,1987年版;
    23.《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尧斯,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4.《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25.《西方文论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
    26.《西方画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年版;
    27.《朱光潜美学文集》(一、二、三、四卷),朱光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
    28.《宗白华选集》,宗白华,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6年版;
    29.《美的历程》,李泽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30.《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11月版;
    31.《西方美学史》,凌继尧,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12月版;
    32.《中国艺术学》彭吉象,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1月版;
    33.《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上、下册),中华书局,1980--81年版;
    34.《中国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版;
    35.《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年版;
    36.《中国古代文论类编》,海峡出版社,1990年版;
    37.《跨文化管理教程》 第5版 ,[美]菲利普·R·哈里斯/ 罗伯特·T·.莫兰,新华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38.《管理学》(第十版),[美]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8月版;
    39.《管理学》(第9版),[美] 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版;
    40.《管理学:现代的观点》,芮明杰,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年9月版;
    41.《创意产业经济学》,[美]理查德·E·凯夫斯,新华出版社,2004年5月版;
    42.《艺术文化经济学》(第二版),[美]詹姆斯·海尔布伦、查尔斯·M·格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版;
    43.《创意产业导论》,厉无畏主编,学林出版社, 2006年6月版;
    44.《文化产业学》,胡惠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版;
    45.《文化产业管理概论》,李向民、王晨、成乔明,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6.《文化管理学概论》,田川流、何群,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47.《文化产业通论》,欧阳友权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3月版;
    48.《艺术与创意》,田川流,山东友谊出版社,2009年5月版;
    49.《文化生产及产品分析》,何群,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50.《文化产业与政策导论》,张玉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51.《国际文化贸易概论》,李怀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52.《新文化产业论》,[日]日下公人:范作申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89版;
    53.《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汤敏、茅于轼主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5月版;
    54.《微观经济学》,[美]平迪克、鲁宾费尔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5.《宏观经济学》,[美]布兰查德,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中文版;                             
    56.《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美]沃纳·塞佛林,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57.《第二媒介时代》,[美]马克·波斯特,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8.《传播政治经济学》,[加]文森特·莫斯可,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59.《多媒体时代与大众传播》,[日]桂敬一编,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
    60.《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概论 》,于海广、王巨山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年5月版;
    61.《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郭万平,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第1版;
    62.《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版),王宏钧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6第9次印刷;
    63.《当代西方博物馆发展态势研究》 杨玲、潘守永主编,学苑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64.《博物馆的美学经济》,刘惠媛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6月第1版;
    65.《独立策展人》,[澳]爱莉森:桂雅文译,五观艺术管理公司出版,2004年7月版;
    66.《中国科学技术史》,[英]李约瑟,科学出版社,1978年版;
    67.《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刘洪涛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68.《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王文章,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
    69.《文物保护法及其配套规定》,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11月版;
    70.《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推荐,2004年版。
山东艺术学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艺术学理论·艺术美学)
    专业名称:艺术学理论                      专业代码:130100
    研究方向:艺术美学                        方向代码:13010002
    一、培养目标
培养艺术美学方向的专业性人才,能够系统掌握艺术学与美学基础理论,熟悉本专业的重要文献、史料、研究现状及学术动态,关注当代艺术文化发展,在具体研究领域形成自己的研究特长,具有独立研究能力,取得创造性的科研成果。能够为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服务,能够在社会文化发展中发挥文化建设、文化批评与文化管理作用。   
具体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良好的人文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
    2.能够较系统、全面地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了解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独立研究的能力,治学态度严谨,获得具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3.能够掌握一门外国语,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专业的外文资料。
4.毕业后能够胜任专业单位的研究、教学、管理等相关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研究方向介绍
本方向主要研究美学视野下的艺术文化现象,总结艺术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形成、发展、功能、影响等基本规律,掌握艺术美学研究与批评的基本方法,阐释当代艺术作为审美文化的形态、内涵及发展方向,探究当代艺术文化的审美价值与意义。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不超过2年,进行科研创作及学位论文写作时间不少于1年。在职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可延长,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最长不得超过8年(含休学、保留学籍时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
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程、选修课程与必修环节三部分,总学分为4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28学分,选修课程8学分,必修环节包括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的学术活动或发表论文、专业实践、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开题和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总计4学分。
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入该专业的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本科有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门,补修课程考核成绩须达到合格60分以上,不计学分。
    五、中期考核与学年考核
在第四学期,由各二级学院组织进行中期考核。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开题报告会结束之后,由中期考核领导小组组织,以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思想表现、课程学习、科研创作能力、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中期考核合格者可由课程学习阶段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考核不合格者,按照研究生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
研究生应于每学年完成1篇学年论文,有条件的可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
    六、培养方式
    1.采取导师负责制及导师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2.研究生培养过程要理论联系实际,课程学习与艺术实践紧密结合,加强科研与创作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学风,在本专业研究方向能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3.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位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在研究生入学后的两周内制定出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并填写有关表格,报研究生处备案,并通过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提交。
    4.课程学习采取课堂讲授、讨论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发挥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着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授课教师应对开设课程精心准备,课程结束时按规定进行认真的考核并评定成绩。
    七、专业实践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参加相关课题研究,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学术活动。在读期间需作为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在省级以上本专业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篇,要求3千字以上;举行学术报告会1次,报告时间约为50分钟;根据参加活动情况,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给予评价。
    八、毕业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专业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全面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不得剽窃或抄袭他人的成果。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当在本学科或交叉学科领域内,带有一定学科前沿研究性质,对研究课题有独特的见解,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学生在入学的第四学期,由各二级学院组织举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学生应将学位论文选题和主要论述过程撰写成3000字左右的开题报告,经由各二级学院组成的开题报告评议小组进行审核,通过后方可开始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具体要求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要求》。
学位论文的写作应当材料确凿、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图表清晰、逻辑严谨、结构合理、语言通顺、格式规范,体现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学术能力。学位论文(不含图表)要求3—5万字;于第六学期的4月上旬定稿并提交。论文具体格式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硕士论文格式统一规定》执行。
    2.学位论文答辩
    在修完规定的各门课程,考试合格并取得必需的学分后,由导师推荐申请硕士学位。毕业研究生按照论文格式要求匿名打印两份论文,二级学院统一收齐交研究生处,由研究生处组织对学位论文进行学术审核和论文盲评工作。学位论文学术审核与盲评等各项考核成绩合格者,方可进入论文答辩阶段。
    论文答辩时间为第六学期的5月底或6月初。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以上组成,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就是否通过学位论文和建议授予硕士学位作出表决,并写出评语,表决获三分之二以上票数者方可视为论文答辩通过。报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通过者,即按程序授予硕士学位。
课程学习补考成绩不及格,未取得规定的学分,毕业论文未通过导师推荐、或学术审核、论文盲评、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将延期半年或一年毕业。具体办法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延期毕业管理暂行规定》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九、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并获得相应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可授予硕士学位。具体要求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暂行实施细则》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十、阅读书目
    1.《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北京大学哲学系编,中华书局,1981年版;
    2.《中国历代文论选》,郭绍虞主编,中华书局,1963年版;
    3.《中国古代乐论选辑》,音乐研究所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版;
    4.《中国画论类编》,俞建华编,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957年版;
    5.《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版;
    6.《老子校释》, 朱谦之撰, (《新编诸子集成》本),中华书局,1984年版;
    7.《庄子集释》,[清]郭庆藩辑, 王孝鱼点校,(《新编诸子集成》本),中华书局,2004年版;
    8.《世说新语笺疏》,[刘宋] 刘义庆撰, 余嘉锡笺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9.《文心雕龙注》,[梁]刘勰撰,范文澜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10.《诗品注》,[梁]钟嵘撰,陈延杰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11.《诗品集解》,[唐]司空图撰,郭绍虞集解,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12.《薑斋诗话》,[清]王夫之撰,戴鸿森笺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13.《艺槪》,[清]刘熙载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14.《人间词话》,王国维撰,徐调孚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
    15.《美学散步》,宗白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6.《朱光潜美学文集》,朱光潜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
    17.《美的历程》,李泽厚著,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
    18.《谈艺录》,钱钟书著, 中华书局,1984年版;
    19.《中国艺术精神》,徐复观著,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20.《文艺对话集》,柏拉图,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21.《诗学.诗艺》,(亚里士多德、贺拉斯),罗念生、杨周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22.《判断力批判》,[德]康德著,邓晓芒译,杨祖陶校,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3.《美学》, [德]黑格尔著,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24.《美育书简》,[德]席勒著,徐恒醇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版;
    25.《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德]叔本华著,石冲白译,杨一之校,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26.《悲剧的诞生》,[德]尼采著,周国平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
    27.《艺术哲学》,[法]丹纳著,傅雷译,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28.《艺术即经验》,[美]杜威,高建平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29.《美学原理·美学纲要》,[意]克罗齐著,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
    30.《艺术哲学新论》,[英]科林伍德著,卢晓华译,工人出版社,1988年版;
    31.《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方珊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
    32.《新批评文集》,赵毅衡编选,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33.《精神分析引论》,[奥]弗洛伊德著,高觉敷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34.《情感与形式》,[美] 苏珊·朗格著,刘大基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35.《结构主义和符号学》, [英]特伦斯·霍克斯著,瞿铁鹏译,刘峰校,上海译文出版
社,1987年版;
    36.《单向度的人》,[美]马尔库塞著,刘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37.《诗·语言·思》,[德]海德格尔著,彭富春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版;
    38.《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 [美]杰姆逊著,唐小兵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39.《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德]本雅明著,王才勇译,浙江摄影出版社1993年版;
    40.《第二性》,[法]西蒙·波伏娃,舒小菲译,西苑出版社,2009年版;
    41.《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加拿大〕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42.《大众文化的神话》,[英]阿兰·斯威伍德,冯建三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43.《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美]丹尼尔·贝尔著,赵一凡、蒲隆、任晓晋译,生活·读
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
    44.《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法]勒庞著,冯克利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
    45.《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英]约翰·斯道雷著,杨竹山,郭发勇,周辉译,南
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46.《理解大众文化》,[美]约翰·费斯克著,李陀,王晓珏,宋伟杰译,中央编译出版
社,2001年版;
    47.《通俗文化理论导论》,[英]斯特里纳蒂著,阎嘉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48、《神话:大众文化诠释》,[法]罗兰·巴特著,许蔷蔷、许绮玲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9.《电视与社会》,[英]阿伯克龙比著,张永喜、鲍贵、陈光明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0.《认识媒介文化》,[英]史蒂文森著,王文斌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51.《重构美学》,[德]沃尔夫冈·韦尔施著,陆扬、张岩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
    52.《消费社会》,[法]鲍德里亚著,刘成富、全志刚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3.《数字化生存》,[美]尼葛洛庞蒂著,胡泳译,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
    54.《文化与帝国主义》,[美]萨义德著,李琨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55.《趣味社会学》,[芬]格罗瑙著,向建华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6.《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英]斯图亚特·霍尔著,徐亮、陆兴华译,商务
印书馆,2003年版;
    57.《审美意识形态》,[英]伊格尔顿著,王杰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8.《图像时代》,[斯洛文尼亚]阿莱斯·艾尔雅维茨著,胡菊兰、张云鹏译,吉林人民
出版社,2003年版;
    59.《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美]尼尔·波兹曼著,章艳、吴燕莛译,广西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9年版;
    60.《陀斯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苏]巴赫金著,白春仁、顾亚玲译,(《巴赫金全集》
第五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与课程设置
(艺术学理论·艺术美学)
专业与研究方向 专业 研究方向 专业代码 研究方向代码
艺术学理论 艺术美学 130100 13010002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艺术美学方向的专业性人才,能够系统掌握艺术学与美学基础理论,熟悉本专业的重要文献、史料、研究现状及学术动态,关注当代艺术文化发展,在具体研究领域形成自己的研究特长,具有独立研究能力,取得创造性的科研成果。能够为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服务,能够在社会文化发展中发挥文化建设、文化批评与文化管理作用。  
课程
类型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学位课程

ggb01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实践研究
36 2 1 讲授 考试  
ggb01003 艺术学方法论 36 2 2 讲授 考试  
ggb01004 外国语 72 4 1 讲授 考试  
ggb01005 艺术美学2 36 2 2 讲授 考试  
基础
ysb0101001 中西哲学名著选读 36 2 1 讲授 考试  
ysb0101002 文化经济学 36 2 1 讲授 考试  
ysb0101003 艺术学理论研究前沿 36 2 2 讲授 考试  
专业课 ysb0102004     艺术美学专题研究 72 4 2 讲授 考试  
ysb0102005 艺术批评方法论研究 72 4 3 讲授 考试  
ysb0102006 20世纪西方艺术思潮 72 4 3 讲授 考试  
选修
课程
ysx01001

ysx01009
在选修课目录中选取 144 8 按选修课计划 按选修课
要求讲授
按选修课
要求考核
 
必修环节 专业
实践
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专业论文2篇   2 2—5 学位评定委员会评价  
举办学术报告会1次   1
访学或文化考察(3周)报告   1 4-5 导师及任课教师评价  
毕业
环节
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开题     4 论文答辩委员会评审  
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     5—6 论文答辩委员会评审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艺术学理论     专业代码:130100     门类/类别:艺术学     学科/类别:艺术学理论

专业介绍

中北大学为例:http://art.nuc.edu.cn/xkky.htm

专业点分布

中国艺术研究院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服装学院 河北师范大学 中北大学 山西大学 太原师范学院 内蒙古大学 鲁迅美术学院 沈阳音乐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音乐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 江苏师范大学 中国美术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湖北美术学院 深圳大学 广州美术学院 广西艺术学院 四川音乐学院 贵州师范大学 云南艺术学院 云南师范大学 西安美术学院 西安音乐学院

专业大学排名

1301 艺术学理论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19 所,本次参评18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50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1 北京大学 A+
2 10286 东南大学 A+
3 10003 清华大学 A-
4 10033 中国传媒大学 A-
5 10355 中国美术学院 A-
6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B+
7 10047 中央美术学院 B+
8 10048 中央戏剧学院 B+
9 10278 上海音乐学院 B+
10 10331 南京艺术学院 B+
11 10279 上海戏剧学院 B
12 10346 杭州师范大学 B
13 10586 广州美术学院 B
14 10610 四川大学 B
15 10729 西安美术学院 B
16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B-
17 10050 北京电影学院 B-
18 10338 浙江理工大学 B-
19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B-
20 14560 哈尔滨音乐学院 B-
21 10012 北京服装学院 C+
22 10384 厦门大学 C+
23 10523 湖北美术学院 C+
24 10590 深圳大学 C+
25 10607 广西艺术学院 C+
26 10655 四川美术学院 C+
27 10177 沈阳音乐学院 C
28 10178 鲁迅美术学院 C
29 10255 东华大学 C
30 10394 福建师范大学 C
31 10094 河北师范大学 C-
32 10285 苏州大学 C-
33 10475 河南大学 C-
34 10673 云南大学 C-
35 10690 云南艺术学院 C-
 

艺术学理论专业考研科目: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1)政治
(2)英语或日语
(3)中外美术史
(4)艺术理论
 
艺术学理论考研参考书:
011中文系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备注130100艺术学理论
01艺术美学
02新媒体艺术
03文化产业
04电影美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1语言文学基
础④802文学理论与文学评论写作
 
艺术学理论专业就业方向:
目前艺术类可以大致分为应用艺术类和纯艺术类,前者包括各种设计和制作类专业,后者则指传统意义上的声乐、舞蹈、美术类专业。从市场需求上来看,应用艺术类人才的市场需求在增长,特别是动漫制作、产品包装这类新兴行业需求很大;而传统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比较狭窄,很多学生在培养方向上就是出来当老师,但是目前市场上的这类师资需求比较有限。
其次,艺术学实践性强、操作性强,学生的适应性强,可以拓宽就业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境、形象这些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像服装设计工程、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等相关专业的就业前景都特别好。
此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高校、党政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及国有、私有企业从事与艺术相关的工作;还可以选择自主创业、灵活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