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科学技术史保研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山东中医药大学考研分数线、山东中医药大学报录比、山东中医药大学考研群、山东中医药大学学姐微信、山东中医药大学考研真题、山东中医药大学专业目录、山东中医药大学排名、山东中医药大学保研、山东中医药大学公众号、山东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山东中医药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考研真题资料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科学技术史保研信息,是考研之前需要获取相应的考研信息,比如考试大纲、招考专业、招考目录等等基本信息,这些内容是进行考研前期工作的必要准备。考生可以从各院校的研招网进行查询,每年的9月左右就会公布下一年度的招生计划。考生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文件的要求和信息,部分专业的名称相近,内容也比较繁杂,容易混淆或遗漏,考生要仔细区分。另外各大考研网站的相应版块也会有历年的招生信息汇总,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科学技术史保研信息内总结了各大院校的历年招生信息,方便考生查询和选择。最后,考研派的小编预祝各位考研的同学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学校。

Add 山东中医药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科学技术史保研,是读研究生的一个快速渠道,但是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科学技术史保研对学生生源的要求更高,申请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科学技术史保研的同学必须成绩优秀,额外的奖项更是有用的加分项, 可以比考研的学生更快地获得研究生资格,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科学技术史保研一般可分为3个阶段,7-8月的夏令营,9月份的预推免以及10月份的正式推免,想要通过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科学技术史保研项目,必须了解保研项目需要准备什么,例如相应的保研信息,保研夏令营的准备材料,预推免的流程以及推免的注意事项等等,这些内容是想要保研的同学必须了解的。同学们可以从各院校的研究生信息网或公众号中进行查询,大致每年的4月-9月就会公布本年的招生计划。同学们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文件的要求和信息,部分专业的名称相近,内容也比较繁杂,容易混淆或遗漏,同学们要仔细区分。另外各大保研网站的相应版块也会有历年的保研招生信息汇总,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科学技术史保研信息内总结了学院历年招生信息,方便考生查询和选择。最后,小编预祝各位想要保研的同学都可以成功被目标院校录取。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科学技术史保研信息网是同学获取保研信息的最基本、最官方的渠道,该网站会提供各种有关保研的资讯和内容,比如历年的保研推免招生计划、保研政策、保研渠道、保研真题、保研经验等等内容,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科学技术史保研招生信息网提供的信息是最为准确和官方的,是同学保研信息主要来源,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科学技术史保研信息网的小编提醒各位同学要时刻关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一切信息变动要以该网站提供的内容为主。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科学技术史保研信息网会公布研招办以及各个院系的招生负责人电话,考生在准备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疑惑时可以打电话进行咨询。最后,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科学技术史保研信息网的小编预祝各位保研的同学都可以成功上岸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科学技术史保研
科学技术史 [0712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山东中医药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2]科学技术史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中国医学史研究(02)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03)科学物质文化史研究
招生人数: 2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6)自然辩证法
④(803)中国史通论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
③(616)自然辩证法
④(803)中国史通论
备  注:

《科学技术史》,王鸿生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科学技术史 [0712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山东中医药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2]科学技术史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医学史(02)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
(03)科学物质文化史研究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4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8)科学技术史
④(808)中国医学史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8)科学技术史
④(81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
③(628)科学技术史
④(808)中国医学史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
③(628)科学技术史
④(81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备  注: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科学技术史     专业代码:071200     门类/类别:理学     学科/类别:科学技术史

专业介绍

北京印刷学院为例
“科学技术史”于2011年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资格,下设印刷科技史、印刷品保护修复、印刷产业政策等三个研究方向。本学科依托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和北京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技术研究院,本学科始建于1980年代中期,1992年成立印刷史研究室并参与创建中国印刷博物馆,1992年至今主办了8届“中国印刷史学术研讨会”,2009年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印刷史研究委员会挂靠在本学科,2012年牵头发起成立“全国传统印刷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并且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单位、全国最大的古籍印刷企业——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联合共建“中国印刷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本学科已建成为中国印刷文化遗产领域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科学普及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重要基地。多名学科/学术带头人兼任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协会等相关学术组织的重要职务。多次主办国内会议,多人次参加国际、国内会议,在国内外科学技术史及相关研究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和较高的知名度。

专业点分布

北京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印刷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山西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 东北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医科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东华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景德镇陶瓷大学 郑州大学 武汉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华南农业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云南农业大学 西北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712 科学技术史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9 所,本次参评 7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21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A+
2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3 10135 内蒙古师范大学 B+
4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B+
5 10001 北京大学 B
6 10697 西北大学 B
7 10108 山西大学 B-
8 1030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B-
9 10003 清华大学 C+
10 10608 广西民族大学 C+
11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C
12 10255 东华大学 C
13 10028 首都师范大学 C-
14 10676 云南农业大学 C-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科学技术史     专业代码:107100     门类/类别:医学     学科/类别:科学技术史

专业点分布

北京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科学技术史     专业代码:087000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科学技术史

专业点分布

北京科技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9 所,本次参评 7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21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A+
2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3 10135 内蒙古师范大学 B+
4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B+
5 10001 北京大学 B
6 10697 西北大学 B
7 10108 山西大学 B-
8 1030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B-
9 10003 清华大学 C+
10 10608 广西民族大学 C+
11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C
12 10255 东华大学 C
13 10028 首都师范大学 C-
14 10676 云南农业大学 C-

据广西民族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消息,2015年广西民族大学071200科学技术史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已发布,详情如下:
院系所、专业、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初试考试科目
复试科目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
跨学科考生加试科目
备 注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本学院教育硕士学制2年,其他学制3年)联系电话:0771-3265606 联系人:罗老师
73
 
071200科学技术史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5中国科技史④824科学技术概论
①外语听说测试②科技写作(笔试)③综合面试
同等学力考生须以第一作者在报考领域核心期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至少2篇。加试科目:①科技哲学;②民族学。
跨学科考生,不加试
要求对中国科学技术的历史及发展规律有较深入地认识;对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基本内容的概念、功能和影响等方面有较深入地了解和认识。01技术史02科技考古与遗产保护03科学技术与社会04科技管理与科技政策05教育技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