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考研难吗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山西财经大学考研分数线、山西财经大学报录比、山西财经大学考研群、山西财经大学学姐微信、山西财经大学考研真题、山西财经大学专业目录、山西财经大学排名、山西财经大学保研、山西财经大学公众号、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山西财经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考研真题资料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很多考生在准备山西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考研难吗?是考研报考的时候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个专业的研究生好吗?适合我吗?对我以后的人生和职业会有帮助吗?考生在准备山西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考研的时候产生这样的疑问是十分正常的。【手机访问

但是考生应当明确的一点是,不论是哪一个专业的研究生,都不存在绝对的好与不好的评价标准。别人适合的专业不一定适合自己,需要考生对山西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好不好、未来发展方向与考生自己的本科专业、兴趣爱好以及未来发展规划进行结合和分析,理性看待和认真对待考研的专业选择问题,不要因一时冲动或是盲目听取别人的意见而草率决定,往往会在备考期间十分痛苦。

Add 山西财经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考生获取相关有关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的途径有很多,山西财经大学怎么样,学校研究生官方网站会列出详细的招生简章、考试内容、参考书目、历年分数线以及报录比等重要数据,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进行选择;可以咨询山西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师兄师姐,获得第一手的信息;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例如考研网、考研论坛等信息来源。
另外,需要详细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考研情况的同学,可以点击右侧免费资源我们的学姐,帮你解答报考院校的详细问题。

山西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好不好,可以从专业排名来判断,其排名的位置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该学科考研难度的大小,包括近几年内该学科全国排名的变化程度。有的专业所在的学校在学校排名系统中并没有靠前的位置也不出名,但是该学科在全国范围内有较高的排名位置;有的专业所在的学校属于全国知名学府,但是该专业在全国范围内并不出名。如果学科与学校在全国均有较高的排名位置,那么该学科属于热门学科,考研的竞争力会相对较大。考生在选择报考人力资源管理之前应当对其全国排名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将学科与学校的排名都纳入考虑的范围之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每年会颁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对除军事学门类外的全部81个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专业排名,专业排名可以从中检索到。 相对来说,人力资源管理的排名还是相当乐观,是一个具有潜力和发展前途的学科。山西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中提供了有关山西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好不好的全面而详细的资料,欢迎考生前往查阅。

山西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考研难吗
906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经济科学出版社 杨俊青 2020 年 9 月出版
 
人力资源管理 [1202Z2]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山西财经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2]管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2]工商管理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薪酬管理理论与实践(02)战略人力资源管理(03)组织设计与管理(04)人力资本与就业问题
招生人数: 10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3)数学三
④(802)管理学
备  注:
人力资源管理 [1202Z2]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山西财经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2]管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2]工商管理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薪酬管理理论与实践(02)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03)组织设计与管理
(04)人力资本与就业问题
招生人数: 16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3)数学三
④(802)管理学
备  注:

人力资源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202Z2)

一、培养目标
(一)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遵纪守法、团结合作、艰苦奋斗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二)系统掌握在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够独立研究和处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重要理论和实际问题,造就具有较宽知识面,了解国际、国内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最新成果,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塑造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研究型人才,为企业、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培养人力资源管理高级人才。
(三)在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学坚实的基本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其硕士学位论文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国家经济建设有一定价值,并具有一定创新意义。
(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阅读专业外文资料。
(五)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义务。
二、基本要求
(一)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常用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手段,能够使用常用的计算机应用软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二)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具有从事本学科理论和实践工作的专业精神、才智、涵养和创新意识;具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并能够将它迁移到其他工作领域;注重对研究规范和方法的掌握;了解本学科相关的知识产权,研究伦理等方面的知识,并能身体力行。
2.学术道德:树立法制概念,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的劳动权益。恪守学术道德规范,严守学术诚信,所有引用和参考都应该注明出处,出于任何目的都不能随意篡改研究数据。
(三)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是指学习和创造知识的能力。为了获得这种能力,学生应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掌握中外文文献的检索和查询技巧,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历史和趋势。通过阅读文献和实践等渠道,增进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规律的直接认识和间接认识。
2.科学研究能力:硕士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是指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并取得成果的潜力或基本能力。为了获得这种能力,硕士研究生应能基于管理实践和理论思考,提出企业管理领域的重要研究问题,运用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对特定问题进行理论和逻辑分析,并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3.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指硕士生应用专业知识和方法,从事实践工作的能力。为了获得这种能力,硕士研究生应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善于从现实中发现问题,能够用理论指导实际行动,独立完成研究过程的各个必要环节,能够通过团队合作方式解决问题。
4.学术交流能力:学术交流能力是指表达自己学术见解和观点的能力。为了获得这种能力,硕士研究生应能利用各种媒介、通信技术和信息手段,搜集信息,并对所掌握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和处理,能够将自己的想法以清楚明白的方式表达和传递出去,善于倾听和采纳别人的意见,实现有效的交流。
5.其他能力。硕士生要注重个性与全面发展,在学习与创新、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之间取得有效的平衡。
三、研究方向
1.薪酬管理理论与实践
2.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3.组织设计与管理
4.人力资本与就业问题
四、课程设置(见附表)
五、实践与创新
本环节按照《山西财经大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晋财大校【2017】92号)有关规定执行。
六、学位(毕业)论文基本要求
1.规范性要求:学位论文严格按照《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模板(2014版)》写作。
2.质量要求:论文能提出有意义的研究问题,在某一领域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善于学习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对于现实问题进行理论抽象,提出自己分析问题的研究设计。运用恰当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对问题进行细致研究,论证过程要合理,逻辑推理要严密,研究结论要经得起推敲。论文应体现出写作者受过系统的学术训练。


附表:  
人力资源管理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学术学位)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课程归属 学分
必修课 公共必修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2 第1学期 马克思主义学院 7学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 16
外国语 3 64 第1-2学期 经贸外语学院
尊重学术道德与遵守学术规范 1 18 第1学期 研究生学院
专业基础课 中级宏观经济学 2 48 第1学期 经济学院 6学分
中级微观经济学 2 48 经济学院
管理学前沿 2 48 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课 管理学研究方法 2 32 第2学期 工商管理学院 18学分
组织行为学 2 32
人力资源管理 2 32
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本理论 2 32
薪酬理论与管理 2 32
管理统计与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2 32 第3学期 工商管理学院
财务管理 2 32
绩效理论与管理 2 32
人力资源管理文献选读与案例研究 2 32
  指定选修课 方向1 薪酬管理理论与实践专题 2 32 第4学期 工商管理学院 选修2门4学分
方向2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专题 2 32
方向3 组织设计与管理专题 2 32
方向4 人力资本与就业问题专题 2 32
任意选修课 在导师指导下根据需要在相关专业开设课程中选修2门课,4学分,鼓励研究生选修其它学科的方法论课程和学科方向课 4学分
实践与创新培养 学术论文2学分;科研项目1学分;专业学术报告(可选),
教学实践1学分;社会实践1学分。
5学分
总学分   44学分
 
* 方向1:薪酬管理理论与实践;方向2: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方向3:组织设计与管理;方向4:人力资本与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