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招生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西南政法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西南政法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法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招生 西南政法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改革开放后国家首批重点大学,全国首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教育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我校法学学科特色显著、优势明显,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和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我校法学一级学科和法律专业学位授权点均获得A评级。

  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目前拥有中国西部唯一的国际法专业博士学位点,已成为西部地区高端国际化法律人才的培养基地。学院设有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三个教研室;拥有海洋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WTO案例教学研究中心和中国法学会创设的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拥有教育部批准建设的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拥有中国法学会中国—东盟高端法律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强调学生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会和社团的作用,打造“一赛两刊三论坛”,即,推出国际法英文辩论比赛,推出内部英文期刊《青年国际法与比较法评论》和网络学术刊物《国际法学苑》,推出以本科生为主的“法瞰天下学术论坛”、硕士生为主的“青年国际法论坛”以及博士生为主的“西南国际法论坛”。由中国教育部择优遴选批准的“西南政法大学与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合作办学硕士层次(国际商法与争端解决)”项目班也依托学院运行。

  学院坚持特色发展,探索协同创新机制,学术研究以国家发展中面临的重大国际法问题为导向,人才培养以建设教育部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为契机,培养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有国际视野和民族意识,能够参与国际法律事务,维护国家利益的职业涉外法律人才。学院培养的学生先后两次代表学校夺得全国“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辩论赛(全英文)冠军,并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竞赛;获得“WTO辩论赛”等全国冠军多次,在业界享有盛誉。

  展望未来,国际法学院将以国际的视野、中国的立场和鲜明的特色,立足重庆,服务西部和全国,面向世界,为国家对外开放的法制建设和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际法学院将于2019年7月5日—7月7日举办2019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夏令营旨在增进全国优秀大学生对西南政法大学以及我院的了解,促进不同高校优秀法律人才之间的交流,吸引和选拔优秀法律精英到我院攻读硕士学位。

  一、开展时间及人数规模

  夏令营时间:2019年7月5日至7月7日

  规模:本次夏令营拟招收学员30名

  二、报名条件

  申请人应符合以下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宪法和法律,品德良好,身体健康,在学校学习期间未受任何处分。

  2.申请人应为国内高水平大学本科三年级在校生。(2020届本科毕业生)

  3.申请人所在院校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具有法学学科硕士授权点(报考法律硕士可放宽至具有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与我校签订有研究生合作培养协议。

  4.申请人专业排名和综合素质排名在本科学校均名列前茅。就读学校为“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申请人综合成绩排名居本专业同年级学生前30%;就读其他高校的申请人综合成绩排名居本专业同年级学生前10%。

  5.申请专业与本科所学专业应当相同或相近,原则上不得跨一级学科申请。申请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的申请人本科所学专业必须为非法学专业(本科所学专业不得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申请法律(法学)专业学位的申请人本科所学专业必须为法学专业(本科所学专业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

  6.申请人只能申请我校一个学科(专业、法律硕士特色方向),重复申请的以最后一次申请为准。

  7.外语水平良好。英语国家六级水平考试成绩425分以上(含425分)或雅思成绩5.5分以上(含),或托福成绩85分以上(含);其它语种(含俄语、日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需全国大学外语四级考试成绩合格,或具有与之水平相当的其他考试成绩证明。

  三、申请程序

  申请人登录我校研究生院夏令营报名系统报名,并根据以下要求提交申请材料。我院将根据申请材料综合考量,确定入营学生名单并网上公布。

  (一)网上报名

  申请人须在6月10日至6月20日期间,登录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院网站“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报名系统”报名注册。

  网址:http://gs1.swupl.edu.cn/xzmis/zs/tmbm/user/index.jsp

  (二)提交申请材料

  申请人需在6月20日以前,向我院提交以下纸质材料,可直接送达或通过EMS邮寄(以邮戳日期为准)。

  1.《西南政法大学2019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申请表》1份(报名系统中下载打印,须加盖公章)。

  2.二代居民身份证、学生证复印件各1份。

  3.《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中文版1份(教育部学信网下载打印http://www.chsi.com.cn/)。

  4.本科成绩单原件1份;综合排名证明文件1份。(证明文件由学校教务部门出具并加盖公章。)

  5.国家英语水平考试成绩单复印件1份或其他能证明本人外语水平的正式成绩证明复印件1份。

  6.校级以上(含校级)获奖证书、发表的论文或著作等复印件。

  7.个人陈述1份,1000字以内。

  注意事项:

  未按要求提交申请材料或材料不全者,不予受理其申请。

  申请人网上报名填写信息与所提交申请材料必须保持一致,且申请信息务必真实、准确。凡提供虚假信息的,一经查实,取消入营资格或优秀营员资格。

  四、活动安排

  1.营员报到

  报到时间:2019年7月5日上午9:30——11:00

  报到地点:暂定西南政法大学敬业楼6055会议室

  2.日程安排
日期   时间   活动内容
  7月5日   9:30-11:00   营员报到
  14:30—17:00   开营仪式
  
  7月6日
  9:00-12:00   专业面试
  14:00-17:00   课程感受、名师讲座
  19:00-21:00   朋辈交流
  7月7日   8:30-11:30   综合测试
  13:30—15:00   闭营仪式
五、考核及成绩评定

  本次夏令营将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包括专业课笔试、综合素质、外国语水平测试、专业课面试等。

  (一)考核

  1.考核包括笔试和面试。(1)笔试笔试成绩为10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2)面试面试成绩为150分,重点考查考生的创新能力、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外语听说能力等。2.成绩计算公式总成绩=笔试总成绩×50/笔试总分值+面试总成绩×50/面试总分值

  (二)成绩评定

  根据考核成绩评出“优秀营员”和“合格营员”。

  1.夏令营营员如获得就读学校2020年推免资格并报考

  我校推免生(报考学科、专业、法律硕士特色方向须与夏令营报考学科、专业、法律硕士特色方向一致),则享受:

  “优秀营员”将由学院优先向学校推荐录取;

  “合格营员”优先进入我校2020年推免生复试,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2.夏令营营员如未获得就读学校2020年推免资格,但在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中报考我校,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其中,法律硕士特色方向选择须按《关于全日制法律硕士拟录取考生选择学习方向的通知》的规定进行。

  名单公示

  评选结果名单将于7月中旬在学院及研究生院网站统一公布。

  六、费用

  学院为重庆市主城区外高校学生安排免费食宿,支付营员的学校所在地至重庆(相当于火车硬座票价)的交通补贴,超出部分自理;重庆市主城区内高校学生安排免费就餐,不安排住宿;本校学生不予提供住宿和交通补贴。

  七、其他事项

  1.夏令营期间所有营员必须遵守西南政法大学有关规章制度和夏令营的要求与纪律,遵守夏令营的安排,按时参加活动。

  2.所有营员须签订《安全责任协议书》,因违反协议规定所造成的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责任自负。

  3.营员依要求全程参加夏令营活动并考试合格者,将获得西南政法大学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结业证书。

  八、联系方式

  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

  联系人:王凉爽,电话:023-6725854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宝圣大道301号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邮编:401120

  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

  2019年6月3日  热忱欢迎国内知名高校2020年本科毕业生申请参加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2019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西南政法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改革开放后国家首批重点大学,全国首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我校法学学科特色显著、优势明显,拥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和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我校法学一级学科和法律专业学位授权点均获得A评级。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成立于2003年7月,现下设民商法知识产权法2个二级学科,具有民商法和知识产权法两个专业的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权资格,拥有“商法学”和“民法学”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外国民商法”,第二期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另有3门重庆市级精品课程及精品资源共享课。拥有国家级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及我校最早的国家级教学基地“复合型知识产权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2010年6月,成立知识产权学院,与民商法学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并单独设置知识产权本科专业,于2012年开始单独向全国招收本科学生。

  为使广大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近距离了解我院研究生教育,促进师生之间以及优秀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并选拔优秀营员到我院继续深造,我院将于7月初举办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具体时间待定,以教指委考试时间为准),欢迎同学们积极报名参加。

  一、招收专业及人数

  我院夏令营活动招收专业为民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学、法律硕士(民商法实务),法律硕士(知识产权法实务),接收人数不超过60人。

  二、申请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宪法和法律,品德良好,身体健康,在学校学习期间未受任何处分。

  2.申请人应为国内高水平大学本科三年级在校生(2020届本科毕业生)。

  3.申请人本科所在院校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具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报考法律硕士可放宽至具有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与我校签订有研究生合作培养协议。

  4.申请人专业排名和综合素质排名在本科学校均名列前茅。就读学校为“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申请人学业成绩(必修课)排名居本专业同年级学生前30%;就读其他高校的申请人学业成绩(必修课)排名居本专业同年级学生前10%。

  5.申请专业与本科所学专业应当相同或相近,原则上不得跨一级学科申请。

  申请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的申请人本科所学专业必须为非法学专业(本科所学专业不得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

  申请法律(法学)专业学位的申请人本科所学专业必须为法学专业(本科所学专业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

  6.申请人只能申请一个学科(专业、法律硕士特色方向),重复申请的以最后一次申请为准。

  三、申请程序

  申请人登录我校研究生院夏令营报名系统报名,并提交相关申请材料。我院将根据申请材料综合考量,确定入营学生名单并网上公布。

  (一)网上报名

  申请人须在6月10日至6月20日期间,登录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院网站“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报名系统”报名注册。网址:http://gs1.swupl.edu.cn/xzmis/zs/tmbm/user/index.jsp

  (二)提交申请材料

  申请人需在6月20日以前,向我院提交以下纸质材料,可直接送达或通过EMS邮寄(以邮戳日期为准)。

  1.《西南政法大学2019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申请表》1份(报名系统中下载打印,须加盖公章)。

  2.二代居民身份证、学生证复印件各1份。

  3.《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中文版1份(教育部学信网下载打印http://www.chsi.com.cn/)。

  4.本科成绩单原件1份;综合排名证明文件1份。(排名要求见“申请人资格”第4条,证明文件由学校教务部门出具并加盖公章。)

  5.国家英语水平考试成绩单复印件1份或其他能证明本人外语水平的正式成绩证明复印件1份。

  6.校级以上(含校级)获奖证书、发表的论文或著作等复印件。

  7.个人陈述1份,1000字以内。

  申请人网上报名填写信息与所提交申请材料必须保持一致,且申请信息务必真实、准确。凡提供虚假信息的,一经查实,取消入营资格或优秀营员资格。

  (三)名单公示

  夏令营营员名单经我院审查合格后,于研究生院及我院网站公示。

  四、夏令营活动安排

  夏令营活动定于7月5日-7日举办(7月5日报到),内容包括学院学科介绍、学术讲座、研讨会、素质拓展、参观校园、外语水平测试、专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考察等。具体安排及最终营员规模以我院最终发布通知为准。
五、考核及成绩评定

  我院将在夏令营活动期间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根据考核成绩评出“优秀营员”及“合格营员”。

  (一)考核

  本次夏令营将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包括专业课笔试、综合素质、外国语水平测试、专业课面试等。

  1.考核包括笔试和面试。

  (1)笔试

  笔试成绩为10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2)面试

  面试成绩为150分,重点考查考生的创新能力、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外语听说能力等。

  2.成绩计算公式

  总成绩=笔试总成绩×50/笔试总分值+面试总成绩×50/面试总分值

  (二)成绩评定

  根据考核成绩评出“优秀营员”和“合格营员”,优秀营员比例为此次夏令营总人数的70%。

  1.夏令营营员如获得就读学校2020年推免资格并报考我校推免生(报考学科、专业、法律硕士特色方向须与夏令营报考学科、专业、法律硕士特色方向一致),则享受:

  (1)“优秀营员”将由学院优先向学校推荐录取;

  (2)“合格营员”优先进入我院2020年推免生复试,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2.夏令营营员如未获得就读学校2020年推免资格,但在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中报考我院,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其中,法律硕士特色方向选择须按《关于全日制法律硕士拟录取考生选择学习方向的通知》的规定进行。

  (三)名单公示

  评选结果名单将于7月中旬在研究生院及我院网站统一公布。

  六、其他事项

  1.夏令营期间所有营员必须遵守西南政法大学有关规章制度和夏令营的要求与纪律,遵守夏令营的安排,按时参加活动。

  2.所有营员须签订《安全责任协议书》,因违反协议规定所造成的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责任自负。

  3.学校为重庆市主城区外高校学生安排免费食宿,支付营员的学校所在地至重庆(相当于火车硬座票价)的交通补贴,超出部分自理;重庆市主城区内高校学生安排免费就餐,不安排住宿。

  4.营员依要求全程参加夏令营活动并考试合格者,将获得西南政法大学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结业证书。

  七、联系方式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务办公室

  联系人:张老师

  联系电话:023-67258433

  邮寄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宝圣大道301号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务办公室

  邮编:401120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2019年6月4日 关于举办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2019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的通知

  一、开展时间及人数规模

  开展时间:6月29日和30日

  人数规模:我院的专业有诉讼法学和刑法学,法律硕士特色方向有刑事法实务和民事司法实务。各专业共接收人数不超过60人。

  二、申请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宪法和法律,品德良好,身体健康,在学校学习期间未受任何处分。

  2.申请人应为国内高水平大学本科三年级在校生(2020届本科毕业生)。

  3.申请人本科所在院校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具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报考法律硕士可放宽至具有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与我校签订有研究生合作培养协议。

  4.申请专业与本科所学专业应当相同或相近,原则上不得跨一级学科申请。

  申请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的申请人本科所学专业必须为非法学专业(本科所学专业不得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

  申请法律(法学)专业学位的申请人本科所学专业必须为法学专业(本科所学专业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

  5.申请人只能申请我院一个学科(专业、法律硕士特色方向),重复申请的以最后一次申请为准。我院的专业有诉讼法学和刑法学,法律硕士特色方向有刑事法实务和民事司法实务。

  6.申请人除符合上述条件外,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完成一项校级及校级以上级别的研究项目;公开发表一篇学术论文;研究成果获得校级及校级以上级别奖励。

  三、申请程序

  申请人登录我校研究生院夏令营报名系统报名,并根据我院要求提交申请材料。我院将根据申请材料综合考量,确定入营学生名单并网上公布。

  (一)网上报名

  申请人须在6月10日至6月20日期间,登录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院网站"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报名系统"报名注册。

  网址: http://gs1.swupl.edu.cn/xzmis/zs/tmbm/user/index.jsp

  (二)提交申请材料

  申请人需在6月20日以前,向我院提交以下纸质材料,可直接送达或通过EMS邮寄(以邮戳日期为准)。

  1.《西南政法大学2019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申请表》1份(报名系统中下载打印,须加盖公章)。

  2.二代居民身份证、学生证复印件各1份。

  3.《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中文版1份(教育部学信网下载打印http://www.chsi.com.cn/)。

  4.本科成绩单原件1份;综合排名证明文件1份。(排名要求见"申请人资格"第4条,证明文件由学校教务部门出具并加盖公章。)

  5.国家英语水平考试成绩单复印件1份或其他能证明本人外语水平的正式成绩证明复印件1份。

  6.校级以上(含校级)项目结项证书、获奖证书、发表的论文或著作等复印件。(报到时审查原件)

  7.个人陈述1份, 1000字以内。

  申请人网上报名填写信息与所提交申请材料必须保持一致,且申请信息务必真实、准确。凡提供虚假信息的,一经查实,取消入营资格或优秀营员资格。

  (三)名单公示

  夏令营营员名单经我院审查合格后,于我院及研究生院网站公示。

  四、活动时间及内容

  日期    时间    内容

  6月28日    2:00-5:30    营员报到

  6月29日    8:30-12:00    开营仪式、学科介绍

  2:00-5:00    专业课笔试

  6月30日    8:30-12:00    名家讲座、研讨会

  2:00-5:30    面试、闭营仪式

  报到地点:西南政法大学渝北校区(敬业楼3069)

  五、考核及成绩评定

  法学院根据考核综合成绩排名情况,确定"优秀营员"和"合格营员",由学校为其统一颁发证书。优秀营员比例为夏令营总人数的70%。

  (一)考核

  本次夏令营将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包括专业课笔试和面试等。

  1.考核包括笔试和面试。

  (1)笔试

  笔试成绩为10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2)面试

  面试成绩为150分,重点考查考生的创新能力、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外语听说能力等。

  2.成绩计算公式

  总成绩=笔试总成绩×50/笔试总分值+面试总成绩×50/面试总分值

  (二)成绩评定

  根据考核成绩评出"优秀营员"和"合格营员",优秀营员比例为此次夏令营总人数的70%。

  1.夏令营营员如获得就读学校2020年推免资格并报考

  我校推免生(报考学科、专业、法律硕士特色方向须与夏令营报考学科、专业、法律硕士特色方向一致),则享受:

  "优秀营员"将由学院优先向学校推荐录取;

  "合格营员"优先进入我校2020年推免生复试,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2.夏令营营员如未获得就读学校2020年推免资格,但在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中报考我校,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其中,法律硕士特色方向选择须按《关于全日制法律硕士拟录取考生选择学习方向的通知》的规定进行。

  3.名单公示

  评选结果名单将于7月中旬在法学院及研究生院网站统一公布。

  六、    其他事项

  1.夏令营期间所有营员必须遵守西南政法大学有关规章制度和夏令营的要求与纪律,遵守夏令营的安排,按时参加活动。

  2.所有营员须签订《安全责任协议书》,因违反协议规定所造成的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责任自负。

  3.学校为重庆市主城区外高校学生安排免费食宿,支付营员的学校所在地至重庆(相当于火车硬座票价)的交通补贴,超出部分自理;重庆市主城区内高校学生安排免费就餐,不安排住宿。

  4.营员依要求全程参加夏令营活动并考试合格者,将获得西南政法大学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结业证书。

  七、联系方式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教务办公室牟老师

  电话:023-67258473,67258094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宝圣大道301号敬业楼

  邮编:401120

  法学院教务办公室

  二〇一九年六月十日 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学院的联系方式
沙坪校区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壮志路3号 邮编:400031 渝北校区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回兴街道宝圣大道301号 邮编:401120
电话:67258736 1999年,西南政法大学成立应用法学院;2016年,在国务院法制办、重庆市人民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中国仲裁学院;2017年12月6日,成立全国首家人工智能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学院(应用法学院、中国仲裁学院)以“回应国家战略、坚持错位竞争”为发展理念,以“智慧法治研究前沿、法律实务教育高地”为发展目标,致力于为法治中国培养“通识和专才皆备、知识和技能并举”的卓越法治人才、在全国率先实现“人工智能+法律”复合型人才的“本、硕、博”贯通式培养。
  学院现有“应用法学”和“人工智能法学”2个二级学科。人工智能法学学科设立于2018年,着力培养人工智能治理法律人才和法律人工智能产品研发技术人才,其中“智能司法”是重庆市“人工智能+”学科群立项建设学科。应用法学学科设立于2011年,以“法律实践技能理论化”、“法律技能知识体系化”和“法律技能教育专门化”为目标。学院创新本、硕人才培养模式,先后开设基层卓越法治人才实验班、人工智能法学实验班、西部地区高端法治人才(律师实务)实验班。
  经过学院学科团队的不懈努力,两个学科在学科内涵的厘定、学科方向的凝练、学科团队的打造、课程体系的建设、培养模式的探索以及学术氛围的营造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其中的人工智能法学,不仅成为学校乃至全国新的学术增长点,人工智能法学院也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
  学院建有“国家西部基层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最高人民法院应用法学研究基地”和“重庆市2011智能司法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平台,下设多个研究中心和实验室。学院“人工智能司法应用”研究团队获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立项建设。
   
 
监察法学科简介
 
    监察法学科于2018年开始招收实验班本科生、硕士研究生,2019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是全校最年轻的学科之一。
    监察法学科虽然年轻,但是西政对于“监察法学”的研究却由来已久。在国家监察法律制度改革的背景下,本学科依托国内首个以监察法命名的学院,旨在打破学科壁垒,从全校各学科遴选教师组成导师队伍,开展学科建设。本学科现已形成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爱岗敬业、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师资团队。
 
一、学术队伍
 
    监察法教研室成立于2019年10月,是行政法学院(监察法学院)乃至全校最年轻的教研室之一。现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讲师5人。其中中青年专任教师5人,均具有法学博士学位。
 
二、课程设置
 
    教研室为本科生开设的课程有:《监察法学》、《党内法规学》等。
    为硕士生、博士生开设的课程有:《监察法学》、《监察法学专题研究》、《监察法学原理与实务》、《监察法学经典案例研究》、《党内法规学》、《党内法规学专题研究》、《党内法规学原理与实务》、《监察制度比较研究》、《纪检监察信访举报专题研究》、《执纪检查模拟演练与案例分析》、《监察证据收集与运用实务》、《国际反腐败合作专题研究》等。
 
三、科研成果
 
    2018年监察法学院成立以来,监察法学科建设开始步入快车道,承担国家级课题一项,省部级课题五项,监察法教研室于2019年起开始出版《监察法论丛》年度集刊,属于全国范围内较早进行监察法专门研究的重要刊物。另外,2020年教研室与方正出版社、法律出版社等知名机构达成合作意向,计划出版十余本监察法相关系列著作,涵盖监察法原理的阐释、监察证据制度的完善、监察法律制度的梳理、监察问责的研究等监察法研究中的诸多热点问题。
 
四、学位授权点
 
    本学科成立于2018年,同年开始招收监察法实验班本科生和硕士生,并成为获得监察法硕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起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同年成为全国最早获得监察法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之一。依托监察法学科发展,教研室拟于近期开展国家监察法律制度研究中心的建设。

西南政法大学法律逻辑学学科点(硕士点)简介

 
    法律逻辑学学科点,是我国法律逻辑学的重要发源地和教学研究基地,也是我国唯一将“法律逻辑学”自主设置为法学二级学科的学科点(硕士学位点)。
    1985年,从马列部哲学教研室析出逻辑学教研室,改隶基础部。2004年,逻辑学教研室更名法律逻辑教研室,改隶行政法学院。
    1986年获授权招收诉讼逻辑研究方向(隶属于诉讼法学)硕士研究生1998年更名法律逻辑学,改隶法学理论专业2004年自主设置为法学二级学科专业,并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2012年重新获国家学位办备案。
    法律逻辑学专业现设审判逻辑、侦查逻辑、说服与纠纷解决、法律思维与司法方法4个研究方向。学科点现有专任教师1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8人,硕士生导师7人。已培养硕士生200余人,现有在读硕士研究生21人。
    在阳作洲教授、雍琦教授倡导、引领以及全体教师努力下,法律逻辑教研室一直是我国法律逻辑学教学与研究的重要基地。曾受司法部委托主办多期全国性法律逻辑学师资培训班。我国第一部法律逻辑教材《法律专业逻辑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一部全国统编教材《法律逻辑学》(群众出版社1983年版)、第一部司法逻辑专著《办案逻辑》(法律出版社1987年版)、第一部审判逻辑专著《审判逻辑简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一部系统探讨法律逻辑学的专著《法律适用中的逻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以及第一部探讨司法询问中逻辑问题的《法庭证人询问中的推理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年版),均由本学科点教师独著、合著或主编、参编。多媒体课件《法律逻辑学讲义》(十讲)曾获教育部第六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优秀奖(2006年)。2012年录制的公开视频课《法律逻辑学》已于2014年上线超星/尔雅学术视频。
    面向本科生开设的课程有:《法律逻辑》《逻辑学导论》《批判性思维训练》《申论思维与写作》《行政职业能力与思维训练》等。
    面向研究生开设的课程有:《数理逻辑基础》《中西逻辑思想史》逻辑学经典名著导读》《逻辑学前沿问题研究《法律逻辑引论》《审判逻辑专题研究》《侦查逻辑专题研究》法律推理方法》《法律论证原理
    学科点近年主持的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以及各类横向项目20余项,公开发表各类论文30余篇,出版专(译)著4部。
 
    教研室党支部书记:程和祥
    教研室主任:黄金华
 
  行政法学1997年被批准为四川省级重点建设课程,2001年通过重庆市教委的验收,并被评为重庆市的优秀示范性重点课程。2005年被评为重庆市级精品课程,课程负责人为王学辉教授。2006年被评为重庆市级重点学科。现文正邦教授是重庆市政府确定的宪法与行政法学科学术带头人;王学辉教授是重庆市政府确定的宪法与行政法学科学术带头人后备人员。郑传坤教授是学校确定的学科负责人。
 
  本学科于1992年开始招收行政法硕士研究生,迄今为止已经培养了宪法与行政法硕士研究生九届共156名。2006年招收行政法专业博士研究生。2003年招收行政法专业本科生。1999年,按国家教委的规定,行政法学科变更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招收“宪法与行政法”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现该专业共有硕士生导师10人,博士导师2人。在校学习的宪法与行政法专业研究生130多名。
 
  从1985年组建宪法教研室和行政法教研室至今,宪法与行政法学科已经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宪法教研室现有专任教师1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6人,助教1人。另有本校兼职教师3人,外聘兼职教师1人。开设课程:《中国宪法》、《外国宪法》、《比较宪法》、《宪法史》、《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人权法律制度》等。现行政法教研室有教师15人。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7名,讲师7名,助教1名;学术带头人平均年龄52岁左右,第一梯队成员平均年龄40岁左右,第二梯队成员平均年龄35岁左右,第三梯队成员平均年龄30岁左右,共承担行政法博士、硕士、本科、二学位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行政程序法》、《国家赔偿法》、《行政救济法》、《外国行政法》等课程以及研究生的《中国宪法专题》、《外国宪法专题》、《中国行政法专题》、《比较行政法专题》、《比较行政诉讼法专题》、《行政诉讼制度史》等课程。
 
  宪法与行政法学科全体教师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在以下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1.积极承担教学任务,每学年人均完成250学时以上,小超额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
 
  2.在教学手段上,(1)推广由王学辉教授和谭宗泽副教授在国办首创的“双师多向互动式”教学法。即在一个2小时的教学时间段,由同堂上课的两位老师中的一位首先主讲一个小时,另一位针对主讲老师的内容点评半小时,再由学生提问,两位老师共同在讲台上回答学生的提问,再互相交流。该方法深得学生好评。(2)案例式教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课堂中,在讲述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原理和立法规范时结合案例;二是通过模拟法庭实践,由学生自主组织、演示,老师辅导、点评,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我教研室先后举行了多次模拟法庭。审判了一系列典型的行政诉讼案件,如“重庆邮电学院同居学生被开除一案”。通过法院旁听,与主审法官交流、与代理律师探讨,回校后组织辩论,老师总结点评,增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另外,每年假期和毕业前夕,教师都要分别负责组织安排学生到法院和律师事务所实习。上述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得培养出的学生能较快较好的适应将来所要从事的司法实际工作。(3)网络式教学与探讨。我们行政法教研室在中国宪法行政法法律网(简称宪行天下网,日点击量超过千次),开辟了专题探讨、理论研究、案例讨论、热点关注、新闻快报、宪行天下论坛、国外公法关注、经典书籍阅读资料以及凡人凡语评论,充分利用学校的宽带网络系统进行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教学与研究,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兴趣,拓展了教学的空间,满足了教学需求。
 
  3.在科研方面:本学科教师共完成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12项,校级项目15项,英国人权基金会支助项目1项,香港大学资助项目1项。近三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2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36篇。出版专著13部,译著2部,教材15部,教辅材料5部。获得省部级奖5项,学校奖9项,学会奖13项。
 
  近年来有5位教师先后到德国、法国、美国、日本、香港等地研修宪法与行政法学。
  一、学术队伍
    宪法学科目前共有18名老师,力量雄厚。老中青三代年龄层次合理,以60后老师为基础,以70后老师为中坚力量,以80后老师为生力军,形成了内在融洽、传承有序、相互协力的梯队式发展队伍。从年龄上看,60后老师5名,70后老师8名,80后老师5名,是一个成橄榄状的年龄结构。从职称上看,有5位教授,9位副教授,4位讲师,宪法学科已经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科发展队伍,新人辈出,后备充足。从学位上看,有博士学位的15位,硕士学位的3位,基本上都取得了博士学位。从学源上来看,宪法学科老师多来自国内外著名法学院校,并国内外著名院校访学,寻求知识体系的创新,国内院校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山东大学、湘潭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外有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美国芝加哥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美国俄克拉荷马城市大学,英国剑桥大桥、英国萨里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多数老师具有留学背景,学缘结构优良。
     二、课程建设和教材编撰
    宪法学科自建校以来非常注重教学工作,秉持“老师首先要站稳讲台”的西政传统,长期致力于课程建设和教材编撰。
       1952年作为西政前身的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是全国第一批开设宪法学课程并撰写宪法学教材的高校。当时开设的课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法》《苏联国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编撰的教材有《中国国家法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学提纲》(西南政法学院出版科1960年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讲义》(西南政法学院出版科1964年版)。
     1977年学校复办后,相继开设中国宪法、外国宪法、社会主义宪法和资本主义宪法课程,并编写了复办后全国第一批宪法学教材和参考资料,包括《宪法学参考资料选辑》《社会主义宪法学》《宪法》《外国宪法》《资本主义国家宪法概论》《资本主义宪法论》《社会主义宪法论》。
       1998年后宪法学科逐步发展,开创了本硕博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在本科生阶段,相继编撰了《宪法学新编》(朱福惠主编,1998),《中国宪法学》(莫江平主编,2001)《宪法学教程》(文正邦主编,2005)《中国宪法学》(汪太贤主编,2011)《外国宪法》(张震主编,2014)《世界各国宪法经典案例评析》(梁洪霞主编,2018)。本科生开设的课程,必修课为宪法学,选修课有外国宪法、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人权法、生活中的人权、世界各国宪法经典案例评析、生活中的人权、宪法经济学等。目前硕士生课程分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必修课包括宪法名著导读、中国宪法专题、外国宪法专题;选修课有公法研究方法、中国近代宪治学说与制度研究、宪法经典案例研究、部门宪法研究、选举法及其方法研究。宪法学博士研究生课程中,必修课为宪法与行政法学前沿专题研究、公法经典研读与研究方法、近代中国宪法史,选修课为近代中国宪法史、公法热点问题研究、宪制与人权理论。
     学术研究
      宪法学科自199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3年成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2006年被确认为重庆市重点学科。宪法学科逐渐形成了宪法史、部门宪法、宪法实施以及人大制度等特色化的研究领域,并在近代宪法史、环境宪法、法院援引宪法、人大职权等领域发表了若干学术论文,引起学界高度关注。在研究方法上,形成宪法史学、宪法教义学、宪法社会学、政治宪法学等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态势。
   近年来宪法学科在国内外高水平刊物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成果斐然。其中发表的法学核心期刊包括:《中国法学》《法商研究》《法学》《法律科学》《法学评论》《现代法学》《环球法律评论》《政治与法律》《当代法学》《政法论坛》《华东政法大学学报》《清华法学》《法学杂志》等;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除此之外,还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法制日报》等报刊以及其他高水平刊物上发表法学论文。
   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后,宪法学科共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在国内高水平期刊杂志(CSSCI)上发表文章100余篇,包括校定B类7篇,校定C类63篇,校定D1类75篇,校定D2类57篇,校定E类107篇,出版专著近20本;获得各类课题项目6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7项,校级课题30项,为我国的宪法理论发展与宪法实施机制完善作出了贡献。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社会各界积极倡导要尊重宪法权威、保证宪法实施,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宪法的新时代!宪法学科全体同仁正在兢兢业业,奋勇拼搏,努力打造西政宪法特色名片,确保学科整体在全国的主流地位和一流水平,并力争在特定研究领域取得具有重大显示度的影响力。
法律史学学科简介
   
    法律史学学科是西南政法大学最早成立的学科之一,汇集了全国法律史学界著名的学者,包括张警教授、杨景凡教授、林向荣教授、杨和钰教授、杨联华教授、钱大经教授、俞荣根教授、陈金全教授等。他们为文革之后的中国法律史学术研究队伍培养了一大批青年学子。法律史学学科师承传递,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已成为一支学历学位、年龄、职称和学缘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教学与科研队伍。
  一、学术队伍
  学科现有教学人员1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讲师5人。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13人,形成了一支年富力强、教学经验丰富、充满生机与活力,学历、年龄、学位、学缘、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2010年法律史学教学团队评为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2019年学科带头人龙大轩教授领衔的“中华法文化传播教育教师团队”入选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二、课程设置
   学科为本科生开设的课程有:《中国法制史》、《外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西方法律思想史》、《中华法系与法制现代化》、《英美法概论》等。
  为硕士研究生开设的课程有:《法律史学研究方法概论》《中国传统法制精要》、《外国法制研究》、《中国历代法学思潮》、《西方法学源流》、《比较法律史导论》《儒家法思想探秘》、《中国近代宪政文化》、《中外法律原典选读》、《法人类学与民族传统法文化》、《中国传统司法专题研究》、《古典小说与传统法文化》等。
  为博士研究生开设的课程有:《法律制度史专题研究》、《法律思想史专题研究》、《法律文化史专题研究》、《传统经典与法律文化》、《法律史史料学专题研究》、《新中国法制史专题研究》、《中国法律史学史专题研究》等。
  2003年《中国法制史》课程列为重庆市重点建设课程,2008年建设成为重庆市精品课程,2013年成为重庆市市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和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三、科研成果
  2003年以来,学科在学科带头人为引领,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形成了合理的学术研究梯队,在科研方面都表现出较强的实力。在法史学理论研究方面,学科成员在儒家法思想研究、道家法思想研究、汉律、宋律、金律、蒙元律研究、律学与律章句研究,民族法制研究、新中国法制研究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在《法学研究》、《民族研究》、《历史研究》、《法学家》、《现代法学》、《政法论坛》、《思想战线》等重要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出版了专著20部,在全国法学界都享有盛名,其中少数民族法文化研究在全国法学院校中独树一帜,富于特色,影响较大。
  自2012年以来学科成员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政法论坛》《现代法学》《法律科学》《读书》《光明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科研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25部。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4项。其中国家级课题8项,实现国家重大课题的零突破。中央部委课题4项,重庆市省级课题12项。
  在获奖方面,学科成员获得了第三届中国法律文化研究成果三等奖(龙大轩《八议成制于汉论考》)。2014年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俞荣根、龙大轩、杨玲、周欣宇、梁健《中华大典•法律典•法律理论分典》)。龙大轩被评为西政名师、重庆市名师、重庆市首届十大法治人物、国家 “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四、学位授权点
  本学科成立于1978年,197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成为全国最早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之一。2003年被批准为西部地区法律史专业唯一的博士学位授权点。1998年被司法部确定为部级重点学科,后转为重庆市重点学科;学科现已建成三个研究中心,一是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民族法文化研究中心,二是法律文化研究中心(法律文化博物馆),三是中国法文化研究传播中心(央视《法律讲堂》西部拍摄基地)。
 

添加西南政法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西南政法大学考研分数线、西南政法大学报录比、西南政法大学考研群、西南政法大学学姐微信、西南政法大学考研真题、西南政法大学专业目录、西南政法大学排名、西南政法大学保研、西南政法大学公众号、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西南政法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西南政法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

    购买流程

    找到要考的专业或资料

    方法一:选择学校->学院->专业

    方法二:查找功能

    点击浏览招生简章+资料详情

    通过招生简章了解本专业需要的资料

    查看资料详情了解资料要点

    点击购买或加入购物车

    支付方式:支付宝

    填写付款信息并付款

    请确认联系人、联系方式和收货地址

    付款后3-5天可到货,可查询快递信息

    若有疑问,可联系在线学姐

    学姐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