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中医药大学考研网

山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考研

山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考研

相关专业

山西中医药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Add 山西中医药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因为山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研究生数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辅导的数量不确定,请加我们顾问的微信进行咨询和确认,抢先预订研究生,以免错失研究生辅导机会。

山西中医药大学是一个不错的学校,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请各位准备报考山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考研的同学注意: 山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研究生录取分数线(或称考研分数线)的数据。因为每年都有不少人报考山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考研,竞争激烈,所以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山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研究生的考研人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 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另外考研派也会为大家山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考研的参考书目、考研大纲、研究生招生咨询电话等联系方式。希望你考取山西中医药大学 针灸推拿学专业研究生,考研是个孤独的事情,需要耐得住寂寞,祝愿各位考研的学生好好复习备考,来年上个985/211,实现自己的名校研究生梦想。

山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考研

    邵晋康,男,46岁,山西运城市人,山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及骨矿盐疾病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骨质疏松及骨矿盐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内分泌专业委员会甲状腺学组副组长,山西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山西省自然基金评估专家库成员。

    从事内分泌代谢疾病临床诊治、教学科研工作20年,对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及骨代谢病有较深入的研究。参与临床科研项目6项,撰写临床科研论文20篇。现承担山西省卫生厅攻关科研课题:山西地区糖尿病防治现状调查与分析。

针灸推拿学 [100512]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山西中医药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第三临床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5]中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腧穴处方规范化的基础研究(02)针灸治疗脑病的应用基础研究(03)针灸干预疼痛性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04)艾灸效应机制研究(05)推拿适宜技术的规范化及标准化研究(06)不区分专业方向
招生人数: 9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98)中医学术综合
④(--)无
备  注:

李明磊,男,1964年出生,山西寿阳人,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山西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教师,研究生部主任,山西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学术研究方向为:
   针刺效应的基础研究
   推拿作用原理研究

承担省卫生厅、省自然基金项目2项,科研经费5万元。

2005~2008年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篇,编写推拿学教材、著作2部(均为主编)。

   吉宏明,男, 1963年5月出生,山西太原人,主任医师,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主持工作),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委员,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脊髓专业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肿瘤专业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山西神经外科分会秘书,《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审稿专家,《中国现代医生》杂志编委。山西省神经外科专业学科带头人,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

   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二十年来,勇于创新,刻苦钻研,始终对本专业的国际、国内发展水平及动态有着深入的最前沿的认识和了解,年手术量350多例。精于神经系统疾病的现代影像学诊断,擅长显微神外手术,特别是颅底外科和功能神外手术。于山西省内率先开展了多项神经外科新技术,如:微创锁孔手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经纵裂-胼胝体-透明膈间隙入路脑室区肿瘤全切术,神经外科病人的X—刀治疗、利用术中皮层脑电图癫痫的外科治疗等。作为课题第一主要负责人,圆满完成了由省科委立项的多项科研项目,如《经额入路显微镜下大巨型垂体瘤全切除研究》和《利用双镜(显微镜及内窥镜)眶上和翼点锁孔入路治疗鞍区肿瘤的研究》获得山西省科技成果二等奖,《顽固性癫痫脑电变化及联合手术入路的研究》获得山西省科技成果三等奖,先后在国家及省级专业刊物上发表文章二十多篇,多次获得优秀论文奖,并多次在国际、国家级专业会议上大会发言。每年负责省内约60多个地、县和企业医院近50多次的会诊任务。 目前正主持两项科研研究:1.《现代影像、显微解剖和术中监测对脑干肿瘤的功能定位及手术全切除的临床研究》(项目编号200619);2.《大型椎管内外哑铃型肿瘤的全切除及脊柱稳定性研究》(项目编号2007031095-3)。

    梁红萍,女,1967年2月出生,山西文水人,副主任技师,山西省人民医院检验科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检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全国青年委员(省内唯一),第二届CSMP临床血液流变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大学毕业后在省人民医院检验科工作至今,擅长临床化学检验,血液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和分子生物学检验。同时担任科室管理工作,对检验科管理学颇有心得。“TTV荧光定量检测方法的研究”,2005年通过山西省科学技术厅鉴定,被评为国内领先。 目前承担科研课题: 2006年山西省资助归国留学人员科技项目(NO. 2006080),“趋化因子ITAC增强抗肿瘤免疫效应的作用研究”;2005年山西省资助归国留学人员科技项目(NO. 2005043),“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与HCV非结构区蛋白NS3相关关系的研究”。

针灸推拿学 [105707] 专业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山西中医药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第三临床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57]中医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腧穴处方规范化的临床研究(02)“新九针”器具开发与治疗标准化研究(03)针灸适宜技术的应用与研究(04)针灸治疗脑病的临床研究(05)针灸干预疼痛性疾病的临床研究(06)推拿适宜技术的规范化及临床研究
招生人数: 29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7)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
④(--)无
备  注:
。学院(医院)拥有“国医大师”1名,“山西名医”5名,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53名,全国中医药优秀临床人才2人,山西省教学名师2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专任教师8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47人,教授、主任医师14人。
近三年来,我院教职员工主编和参编了30部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其中主编1部,副主编6部;出版专著18部,参编译著1部;获2017年山西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特等奖1项;获省科技进步奖5项,发明专利8项。承担和完成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各1项,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1项。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92篇,其中SCI论文4篇,北大核心论文36篇,其他论文52篇;申请专利8项。

    任少华,男,1965年4月出生,副主任医师,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全国青年委员,血管介入组委员。

   一直从事神经系统血管病的介入及手术治疗。在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脊髓血管畸形等疾病的介入及手术治疗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期间参加多次国内国际相关学术研讨会,相关学术水平达到国际水平,居国内领先水平,为山西省在神经系统血管病的介入及手术治疗领域填补多项空白,目前为山西省神经系统血管病介入治疗的首席专家。

    胡风云,女, 1961年6月出生于山西省临猗县,现任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山西医科大学兼职教授、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神经电生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西省癫痫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癫痫联盟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医学会专家库首批专家。山西省跨世纪神经内科专业学科带头人。

    1983年毕业于山西医学院医疗系,曾先后就职于平朔露天煤炭医院、山西职工医学院,1995年参加我省跨世纪人才培训,1996年~1997年在北京医科大学进修,师从我国著名癫痫病学专家吴逊教授。

    目前承担两项科研课题:其一为山西省科技厅省自然基金项目“难治性癫痫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其二为山西省人民医院院内科研项目“神经内科危重患者脑电监测及死亡预警蛋白研究”,参与我院张汉伟院长主持的国家863项目“非肿瘤危重预警标志物的筛选,鉴定及应用研究”项目。曾承担卫生部世界银行贷款卫Ⅳ项目农村卫生人力培训临床技能考核课题,率先在我国开展了头皮脑电图无创性偶极子定位临床研究,有10多篇学术论文分别发表在《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等专业学术刊物,并列入《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004年间发表论文前百名作者名录。主编《内科临床实习指导》、《患者身边医生—当您患脑血管病时》,参编《疾病诊疗护理常规·医技科分册》等书籍。擅长脑血管疾病、癫痫、头痛、头晕等疾病的诊治。

    在20多年的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在老一辈的言传身教下,努力攀登,不断进取,在神经内科临床、教学工作中展现了既扎实又全面的理论知识,并能及时更新知识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其高度的团队意识、认真的工作态度、敬业爱岗的精神、与患者巧妙的沟通技巧深受各方的好评,先后被评为山西省卫生厅、山西职工医学院优秀教师,山西省人民医院先进、模范医生,2003年荣获山西省卫生厅抗击非典二等功,2006年荣获卫生厅先进个人,所带团队荣获卫生厅先进集体。

针灸推拿学 [100512]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山西中医药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第三临床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5]中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腧穴处方规范化的基础研究(02)针灸治疗脑病的应用基础研究
(03)针灸干预疼痛性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04)艾灸效应机制研究
招生人数: 9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98)中医学术综合
④(--)无
备  注:

    文洪,男,1956年出生,主任医师,教授,山西中医学院针灸系副主任,山西省针灸研究所副所长,曾任山西援喀麦隆第13批医疗队总队长兼分队长。

    一直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脊柱及相关疾病 ,疼痛性疾病、 脑血管病。在国际、国家及省级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近30篇。《意念在针刺揣穴和针刺手法中的作用》一文,获中国医学学术成果奖特等奖。出版针灸专著1部。承担省级科研项目一项。

    因外交需要,多次应喀麦隆政府的邀请,受我国政府派遣,作为喀国总统保健医,在喀麦隆援外多年,多次受到我国大使馆及喀方的表彰。被评为全国及山西省援外医疗先进个人、山西省十大文明形象大使、喀麦隆国家一级骑士勋章。

 

 

    胡玲,女,1962年11月生,陕西人,主任医师,山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科秘书。中华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山西省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山西内分泌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兼总干事。          

    主要致力于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临床、教学及科研,特别是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内分泌高血压等临床方面的研究。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近年主要对妊娠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进行临床研究。现承担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妊娠糖尿病与炎性因子相关性研究》课题。

    作为主要研究者参与“糖尿病患者血清1.5AG检测及临床意义的研究”1998年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1月主持课题“氯沙坦和辛伐他汀对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保护机制的研究”通过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专家鉴定,鉴定结果为国际先进水平。2007年该项科研成果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针灸推拿学 [100512]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山西中医药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北京泰济堂中医医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5]中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3)针灸干预疼痛性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招生人数: 2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98)中医学术综合
④(--)无
备  注:
针灸推拿学院成立于1990年,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委学位办正式批准获学士学位授予资格。针灸推拿学专业为我省品牌专业、特色专业,2017年获批省级优势专业。针灸推拿学院与第三中医院实行“院院合一”管理体制,第三中医院为三级甲等专科医院,2017年获批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医院拥有两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针灸学、康复学)和两个国家级重点专科(针灸科、脑病科)。学院(医院)拥有“国医大师”1名,“山西名医”5名,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53名,全国中医药优秀临床人才2人,山西省教学名师2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专任教师8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47人,教授、主任医师14人。
近三年来,我院教职员工主编和参编了30部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其中主编1部,副主编6部;出版专著18部,参编译著1部;获2017年山西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特等奖1项;获省科技进步奖5项,发明专利8项。承担和完成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各1项,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1项。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92篇,其中SCI论文4篇,北大核心论文36篇,其他论文52篇;申请专利8项。建立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1个。学院坚持走出去、引进来,与国内外广泛开展学术、科研、临床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鼓励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和参加学术交流活动。5年间共有140余人次到全国各地学习与交流,9人次进行国际交流和临床合作(俄罗斯2人次,荷兰5人次,1人次到喀麦隆和1人次斯洛文尼亚)。邀请15人次国内外知名专家做学术报告。连续20年承担商务部国际针灸推拿培训班任务,共培训来自70多个国家的近1393名国际学员。
针灸推拿学院目前开展了硕士研究生和本科教育。学院设有针灸推拿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康复治疗学专业(四年制本科),中医养生学专业(五年制本科)3个专业,可开展针灸推拿学和中医优势技术两个学科的研究生培养。到2018年10月为止,在校本科学生1460人,其中针灸推拿学914人,康复治疗学497人,中医养生学49人,硕士研究生74人。

    翟春宝,男,1968年出生,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山西省人民医院普外三病区、结直肠外科主任,中国医师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医师学会肛肠分会会长,山西省中医药肛肠协会委员,山西省中西医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论坛·脓毒症专辑》CD-ROM常务编委、《中国药房》杂志编委,山西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

   于2003年在普外科肛肠组基础上率先在山西省“三级甲等医院”中成立肛肠外科,从事结、直肠、肛门疾病的外科诊治和研究。

  科研情况:
   1、PPH治疗症状痔的临床应用通过科研成果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黄栓在肛肠外科中的应用”成功在省科委立项,成为省科技攻关项目
   3、微创新术式治疗直肠脱垂的研究,医院科研项目
   4、加速康复理念在肛肠专业的应用,医院科研项目

    陈智,男,1961年1月出生,河南清丰县人,主任医师,山西省人民医院普通外科副主任,山西省医学会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于肝胆胰外科及胃肠外科各项手术,以及严重腹腔感染、危重症病人的抢救等,先后成功救治了多例危重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目前承担山西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一项《Dpc4对人胰腺癌细胞HS766T生长抑制的研究》,科研经费5万元。参与主编著作1部,《肝胆胰外科理论与实践》。

    《离体肝脏低温保存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及FK506保护作用的研究》2005年获省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

 

    张刚利,男,35岁, 1973年1月出生,山西晋中市人,副主任医师,博士。山西省神经外科学会委员、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科秘书。

    参加工作以来,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3篇,其中发表于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的“PTTG基因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为国内首篇研究该基因的文章,受到审稿者任祖渊教授的赞赏,被多位国内同行所引用。参编山西医科大学本科临床教材《肿瘤学概论》。 目前主持科研两项,主要参加科研6项(均为前三名研究者)。

    参与研究的课题《经额入路显微镜下大、巨型垂体腺瘤全切除的研究》于2002年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主要研究人员的课题《锁孔手术结合双镜治疗鞍区肿瘤的应用研究》被省内外专家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已经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燕平,女,1962年8月生,山西省交城县人,2004年被评为教授,任针灸推拿系实验针灸教研室主任,实验中心针灸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针灸学会实验针灸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针灸学会副秘书长。

    自1983年从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以来,一直从事针灸的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在针灸系和针灸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中做出了自己的努力。曾系统教授针灸学、实验针灸学等四门本科班的课程以及古典针法和数学的组方研究等研究生专业课程。曾经参加国家自然基金、省自然基金、省教育厅等部门多项科研课题,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学电子课题。几年来,主要从事针灸的现代科学实验研究工作,并在腧穴的配伍研究方面发表论文多篇有自己躲到的见解,现主持“新九针的开发和应用”的研究。

    参加的《腧穴胃病方的研究》曾获山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山西省高等学校技术进步一等奖;《师承授受与学历教育办学模式的研究》获山西省教育厅教学成果奖。 

    张汉伟,男,1951年6月出生,山西孝义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十届山西省政协常务委员,山西省人民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山西省神经外科学会主任委员。曾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科技先进工作者、全国百名优秀医生等荣誉称号。我省有杰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西省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

    近年来在临床实践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有建树。在临床工作中先后开展了“经眉弓小切口显微镜下垂体瘤全切除术”、“经单鼻孔入路应用内窥镜切除垂体腺瘤”和“显微镜下颈内动脉内膜剥脱切除术”多项新技术,填补了省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和北京301医院、天坛医院等多家医院协作,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正在制定我国脑血管疾病的规范治疗原则。对神经外科常见的胶质瘤、垂体腺瘤的发生机理、复发原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等权威学术刊物。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先后荣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和三等奖一项。目前正承担4项科研项目,其中“肿瘤危重预警标志物的筛选、鉴定及其临床应用研究”和“东亚钳蝎类氯通道毒素基因治疗神经胶质瘤的研究”为国家863计划项目。

针推学院办公室电话:0351-3179709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针灸推拿学     专业代码:100512     门类/类别:医学     学科/类别:中医学

专业介绍

安徽中医药大学为例:针灸推拿学硕士学位授权点于199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立,1997年正式招生。所在的针灸推拿学学科 2002年被安徽省教育厅批准为第二批省级重点学科,2008年顺利滚动进入第三批省级重点学科建设行列;2003年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2009年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本学位点拥有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安徽教育基地、世界针联首家临床教学基地、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国际针灸水平考试安徽分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神经生物(针灸)三级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针灸学重点实验室、针灸基础与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学科与实验室建设经费达500余万元。
学科在开展针灸作用机理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过程中,瞄准学科前沿,积极开展探索性研究,注重方法学的改进,注重培养复合型的高级针灸推拿人才。运用现代实验技术与方法,主要围绕腧穴主治规律及作用机理、经脉――脏腑相关、针灸的临床应用及机理、针灸方法与技术、推拿临床应用及机理等开展一系列研究。
本学位点具有针灸教学、科研、医疗三位一体的独特优势,先后承担了国家“八五”、“九五”等重大项目。近年来主持参与了国家“973”计划中“穴位效应规律的研究”、“艾灸的温通效应规律及其原理研究”、“病理状况下面口部与合谷穴区联系的脑功能和突触可塑性研究”等课题,以及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项目“经脉脏腑相关与脑联系的研究―针刺不同经脉干预心脏、下丘脑基因表达谱的研究”、国家科技部项目“心包经、心经与心脏相对特异性联系的躯体交感通路与体液机制研究”等多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先后主编、副主编与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及学术专著40余部,为全国精编教材《经络腧穴学》的主编单位,“十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经络腧穴学》、《针灸学》、《针灸治疗学》、《针灸医籍选》等教材的副主编单位。2005年《经络腧穴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06年《针灸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08年针灸推拿学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第三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获得成果主要有,针灸专业主干课程《经络腧穴学》教学改革与实践”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针推专业外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灸疗抗炎免疫作用机理的研究”、“心经与心脏相对特异性联系的躯体交感通路与体液机制研究”、“点灸特定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调神益肾针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研究”获得天津市科技厅自然科学进步三等奖。“针灸相关井穴治疗中风后遗记忆障碍临床及机理研究”获得中国针灸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针刺心经与小肠经干预心肌和下丘脑基因表达谱比较研究”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针刺对吗啡戒断动物内源性阿片肽及免疫功能影响的机理探讨”,获安徽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三等奖。“针灸单穴主治作用临床评价的系列研究”,获教育部科技成果证书。同时获得省级科研成果多项。“FZ-1仿真推拿仪”、“FZ-2镇痛仪”、“FZ-3中风康复治疗仪”、“JQ-1稿架按摩器”等多种针灸推拿器具,获国家专利授权。
多年来不仅为本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针灸专业人才,也为美国、加拿大、韩国、丹麦、新加坡等国外培养了高级中医针灸人才。本专业培养的研究生连续两年获得安徽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安徽省教育厅联合颁发的安徽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证书。
学位点现拥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5人,导师组成员中有国家中管局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多人在各级学术团体担任顾问、会长、副主任委员、常务理事等职务。是一支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研究方向明确,学风严谨,思维活跃,团结协作的学术队伍。
主要研究方向:1.腧穴主治规律及作用机理研究;2.经脉脏腑相关研究;3.针灸的临床应用及机理研究;4.针灸方法与技术的应用研究;5.推拿临床应用及机理研究。

专业点分布

中国中医科学院 解放军医学院 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 河北中医学院 河北医科大学 山西中医药大学 内蒙古医科大学 辽宁中医药大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浙江中医药大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 福建中医药大学 江西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 河南中医药大学 湖北中医药大学 湖南中医药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西中医药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 西南医科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贵州医科大学 贵阳中医学院 陕西中医药大学 甘肃中医药大学 新疆医科大学

专业学院排名

1005 中医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20 所,本次参评20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37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26 北京中医药大学 A+
2 10268 上海中医药大学 A+
3 10315 南京中医药大学 A-
4 10063 天津中医药大学 B+
5 10228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B+
6 10572 广州中医药大学 B+
7 10633 成都中医药大学 B+
8 10162 辽宁中医药大学 B
9 10344 浙江中医药大学 B
10 10441 山东中医药大学 B
11 10541 湖南中医药大学 B
12 10199 长春中医药大学 B-
13 10369 安徽中医药大学 B-
14 10393 福建中医药大学 B-
15 10025 首都医科大学 C+
16 10412 江西中医药大学 C+
17 10471 河南中医药大学 C+
18 10507 湖北中医药大学 C+
19 10600 广西中医药大学 C+
20 10662 贵阳中医学院 C
21 10716 陕西中医药大学 C
22 10735 甘肃中医药大学 C
23 10384 厦门大学 C-
24 10680 云南中医学院 C-
25 14432 河北中医学院 C-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针灸推拿学     专业代码:105707     门类/类别:医学     学科/类别:中医

专业介绍

安徽中医药大学
针灸推拿学硕士学位授权点于199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立,1997年正式招生。所在的针灸推拿学学科 2002年被安徽省教育厅批准为第二批省级重点学科,2008年顺利滚动进入第三批省级重点学科建设行列;2003年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2009年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本学位点拥有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安徽教育基地、世界针联首家临床教学基地、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国际针灸水平考试安徽分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神经生物(针灸)三级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针灸学重点实验室、针灸基础与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学科与实验室建设经费达500余万元。
学科在开展针灸作用机理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过程中,瞄准学科前沿,积极开展探索性研究,注重方法学的改进,注重培养复合型的高级针灸推拿人才。运用现代实验技术与方法,主要围绕腧穴主治规律及作用机理、经脉――脏腑相关、针灸的临床应用及机理、针灸方法与技术、推拿临床应用及机理等开展一系列研究。
本学位点具有针灸教学、科研、医疗三位一体的独特优势,先后承担了国家“八五”、“九五”等重大项目。近年来主持参与了国家“973”计划中“穴位效应规律的研究”、“艾灸的温通效应规律及其原理研究”、“病理状况下面口部与合谷穴区联系的脑功能和突触可塑性研究”等课题,以及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项目“经脉脏腑相关与脑联系的研究―针刺不同经脉干预心脏、下丘脑基因表达谱的研究”、国家科技部项目“心包经、心经与心脏相对特异性联系的躯体交感通路与体液机制研究”等多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先后主编、副主编与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及学术专著40余部,为全国精编教材《经络腧穴学》的主编单位,“十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经络腧穴学》、《针灸学》、《针灸治疗学》、《针灸医籍选》等教材的副主编单位。2005年《经络腧穴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06年《针灸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08年针灸推拿学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第三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获得成果主要有,针灸专业主干课程《经络腧穴学》教学改革与实践”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针推专业外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灸疗抗炎免疫作用机理的研究”、“心经与心脏相对特异性联系的躯体交感通路与体液机制研究”、“点灸特定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调神益肾针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研究”获得天津市科技厅自然科学进步三等奖。“针灸相关井穴治疗中风后遗记忆障碍临床及机理研究”获得中国针灸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针刺心经与小肠经干预心肌和下丘脑基因表达谱比较研究”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针刺对吗啡戒断动物内源性阿片肽及免疫功能影响的机理探讨”,获安徽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三等奖。“针灸单穴主治作用临床评价的系列研究”,获教育部科技成果证书。同时获得省级科研成果多项。“FZ-1仿真推拿仪”、“FZ-2镇痛仪”、“FZ-3中风康复治疗仪”、“JQ-1稿架按摩器”等多种针灸推拿器具,获国家专利授权。
多年来不仅为本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针灸专业人才,也为美国、加拿大、韩国、丹麦、新加坡等国外培养了高级中医针灸人才。本专业培养的研究生连续两年获得安徽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安徽省教育厅联合颁发的安徽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证书。
学位点现拥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5人,导师组成员中有国家中管局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多人在各级学术团体担任顾问、会长、副主任委员、常务理事等职务。是一支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研究方向明确,学风严谨,思维活跃,团结协作的学术队伍。
主要研究方向:1.腧穴主治规律及作用机理研究;2.经脉脏腑相关研究;3.针灸的临床应用及机理研究;4.针灸方法与技术的应用研究;5.推拿临床应用及机理研究。

专业点分布

河北中医学院 华北理工大学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蒙古医科大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浙江中医药大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 福建中医药大学 湖北中医药大学 广西中医药大学 云南中医学院 甘肃中医药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20 所,本次参评20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37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26 北京中医药大学 A+
2 10268 上海中医药大学 A+
3 10315 南京中医药大学 A-
4 10063 天津中医药大学 B+
5 10228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B+
6 10572 广州中医药大学 B+
7 10633 成都中医药大学 B+
8 10162 辽宁中医药大学 B
9 10344 浙江中医药大学 B
10 10441 山东中医药大学 B
11 10541 湖南中医药大学 B
12 10199 长春中医药大学 B-
13 10369 安徽中医药大学 B-
14 10393 福建中医药大学 B-
15 10025 首都医科大学 C+
16 10412 江西中医药大学 C+
17 10471 河南中医药大学 C+
18 10507 湖北中医药大学 C+
19 10600 广西中医药大学 C+
20 10662 贵阳中医学院 C
21 10716 陕西中医药大学 C
22 10735 甘肃中医药大学 C
23 10384 厦门大学 C-
24 10680 云南中医学院 C-
25 14432 河北中医学院 C-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2017年)1005 中医学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20 所,本次参评20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37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26 北京中医药大学 A+
2 10268 上海中医药大学 A+
3 10315 南京中医药大学 A-
4 10063 天津中医药大学 B+
5 10228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B+
6 10572 广州中医药大学 B+
7 10633 成都中医药大学 B+
8 10162 辽宁中医药大学 B
9 10344 浙江中医药大学 B
10 10441 山东中医药大学 B
11 10541 湖南中医药大学 B
12 10199 长春中医药大学 B-
13 10369 安徽中医药大学 B-
14 10393 福建中医药大学 B-
15 10025 首都医科大学 C+
16 10412 江西中医药大学 C+
17 10471 河南中医药大学 C+
18 10507 湖北中医药大学 C+
19 10600 广西中医药大学 C+
20 10662 贵阳中医学院 C
21 10716 陕西中医药大学 C
22 10735 甘肃中医药大学 C
23 10384 厦门大学 C-
24 10680 云南中医学院 C-
25 14432 河北中医学院 C-

数据来源: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2007年针灸推拿学专业学校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1 天津中医药大学 A+ 3 北京中医药大学 A 5 上海中医药大学 A
2 成都中医药大学 A 4 广州中医药大学 A      
 
B+等(9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
 
 
B等(9个):贵阳中医学院、新疆医科大学、福建中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广西中医学院、辽宁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学院、河北医科大学、甘肃中医学院
 
C等(6个):名单略
    2015-2016年针灸推拿学专业学校排名
排 名
学校名称
星 级
开此专业学校数
1 北京中医药大学 5★ 35
2 广州中医药大学 4★ 35
3 成都中医药大学 4★ 35
4 上海中医药大学 4★ 35
5 天津中医药大学 4★ 35
6 湖南中医药大学 4★ 35
7 湖北中医药大学 4★ 35
8 浙江中医药大学 3★ 35
9 辽宁中医药大学 3★ 35
10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3★ 35
11 南京中医药大学 3★ 35
12 长春中医药大学 3★ 35
13 山东中医药大学 3★ 35
14 甘肃中医学院 3★ 35
15 安徽中医药大学 3★ 35
16 福建中医药大学 3★ 35
17 江西中医药大学 3★ 35
18 首都医科大学 2★ 35
19 河南中医学院 2★ 35
20 陕西中医学院 2★ 35
 
针灸推拿学研究生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
01.02.04-09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7中医综合
03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7中医综合复试科目:针灸学(任选一门)
 
针灸推拿学考研参考书:
针灸考研用的是国家出题的中医综合试题,满分300。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六门课程。
 
针灸推拿学专业就业方向:
针灸推拿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所从事的工作还是医学相关专业。
从近几年毕业生的动向看,选择毕业后继续深造的学生所占比例最高,也就是毕业生没有找工作,直接读了研究生。这与近年来各种职业对学历的要求提高有一定关系。其次,有一部分学生选择了回到中小城市或者大城市里小一点的医院去做医生。本科毕业很难在大城市里,尤其是大医院里站住脚。再次,有部分学生选择了出国劳务。因为所学专业的优势,使得针灸学专业的学生在国外找到一个从事推拿职业的工作不是很困难。还有一部分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比如开办个人针灸推拿诊所。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可能会留到医学院校从事行政管理工作。
 升学率及就业流向
 升学:考取研究生比例为43. 48%。
 就业流向:医疗卫生单位23. 91%;其他企业21. 74%;其他事业单位6.52%。
 就业率:95. 65%。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山西中医药大学考研分数线、山西中医药大学报录比、山西中医药大学考研群、山西中医药大学学姐微信、山西中医药大学考研真题、山西中医药大学专业目录、山西中医药大学排名、山西中医药大学保研、山西中医药大学公众号、山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山西中医药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山西中医药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山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考研 推荐

山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姐微信


加学姐微信,获免费答疑,进考研群
山西中医药大学考研网由山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维护,发布最新的山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还提供山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1对1辅导和考研真题等服务,有问题请加微信沟通。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山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购买指南 发货信息 关于我们 - 研究生兼职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