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公共管理研究生考试科目和考研参考书目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中山大学考研分数线、中山大学报录比、中山大学考研群、中山大学学姐微信、中山大学考研真题、中山大学专业目录、中山大学排名、中山大学保研、中山大学公众号、中山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中山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考研真题资料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中山大学公共管理教材,也叫中山大学公共管理考研参考书、指定书目等等,是考验专业课复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资料。考研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考试项目,参考书目由报考院校的研究生院制定,考试内容基本上围绕着参考书目展开,而绝大多数专业课都是由院校自行出题,因而就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指定性。另外将参考书目与真题结合使用可以分析出出题人的风格和倾向,反复研究之后考生完全可以自行划出重点内容和必考内容。许多考生不重视院系公布的参考书目而把全部精力放在笔记和其他参考资料上,不按照中山大学公共管理考研指定的书目进行复习,那么即使复习的再好,实力再强,也很有可能会在专业课上栽跟头。【手机访问

Add 中山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中山大学公共管理考研大纲的时候需要对该专业以及该学校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公共管理的考研大纲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考研大纲是由各院校的研究生院制定并公布的,包括考试的内容、参考书目、研究方向等等内容,直接决定了考生在复习期间的主要内容和侧重点。通过对中山大学公共管理考研参考书目进行分析可以大致了解该专业的考研试题设置方向,考生应当认真阅读考试大纲中公布的考试科目,选择合适的复习资料,有针对性得进行复习,防止出现事倍功半的无用劳动。考生也可以对开设该专业的不同院校考试大纲进行横向比较,对比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院校和专业。许多考生在备考期间不重视考试大纲的内容,往往会将许多重要的信息遗漏或是导致复习的方向出现偏差,这都是不应该出现的失误以及错误。考研派的小编提醒各位考研的小伙伴们一定要重视考研大纲的内容哦。

招生年份2021 招生院系:(130)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专业: (120400)公共管理
门类类别 (12)管理学 学科类别: (1204)公共管理 研究方向:(71)行政管理(单考)
考试方式 跨专业: 招生人数:专业:17(不含推免)
招生单位 中山大学 指导老师 :导师组 学习方式 :
政治 外语 业务课一 业务课二
(111)单独考试思想政治理论 (240)英语(单考) (689)公共管理学(单考) (947)公共管理研究方法(单考)
院校备注 该方向只招收非全日制定向就业考生,计划招收17人,拟安排在深圳校区上课。
考试范围
招生年份2021 招生院系:(130)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专业: (120400)公共管理
门类类别 (12)管理学 学科类别: (1204)公共管理 研究方向:(01)行政管理
考试方式 跨专业: 招生人数:专业:18(不含推免)
招生单位 中山大学 指导老师 :导师组 学习方式 :
政治 外语 业务课一 业务课二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37)公共管理学 (829)公共管理研究方法
院校备注 学制3年,第一学年学习结束前进行硕博连读资格考核,没有获得硕博连读资格的同学再学习2年。
考试范围
招生年份2021 招生院系:(130)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专业: (120400)公共管理
门类类别 (12)管理学 学科类别: (1204)公共管理 研究方向:(03)教育经济与管理
考试方式 跨专业: 招生人数:专业:18(不含推免)
招生单位 中山大学 指导老师 :导师组 学习方式 :
政治 外语 业务课一 业务课二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37)公共管理学 (829)公共管理研究方法
院校备注 学制3年,第一学年学习结束前进行硕博连读资格考核,没有获得硕博连读资格的同学再学习2年。
考试范围
招生年份2021 招生院系:(130)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专业: (120400)公共管理
门类类别 (12)管理学 学科类别: (1204)公共管理 研究方向:(04)社会保障
考试方式 跨专业: 招生人数:专业:18(不含推免)
招生单位 中山大学 指导老师 :导师组 学习方式 :
政治 外语 业务课一 业务课二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37)公共管理学 (829)公共管理研究方法
院校备注 学制3年,第一学年学习结束前进行硕博连读资格考核,没有获得硕博连读资格的同学再学习2年。
考试范围
招生年份2021 招生院系:(130)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专业: (120400)公共管理
门类类别 (12)管理学 学科类别: (1204)公共管理 研究方向:(05)土地资源管理
考试方式 跨专业: 招生人数:专业:18(不含推免)
招生单位 中山大学 指导老师 :导师组 学习方式 :
政治 外语 业务课一 业务课二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37)公共管理学 (829)公共管理研究方法
院校备注 学制3年,第一学年学习结束前进行硕博连读资格考核,没有获得硕博连读资格的同学再学习2年。
考试范围
招生年份2021 招生院系:(130)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专业: (120400)公共管理
门类类别 (12)管理学 学科类别: (1204)公共管理 研究方向:(Z1)应急管理
考试方式 跨专业: 招生人数:专业:18(不含推免)
招生单位 中山大学 指导老师 :导师组 学习方式 :
政治 外语 业务课一 业务课二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37)公共管理学 (829)公共管理研究方法
院校备注 学制3年,第一学年学习结束前进行硕博连读资格考核,没有获得硕博连读资格的同学再学习2年。
考试范围
中山大学

在购买参考书时应当注意公布的参考书的年份和版本,如果版本过旧找不到原书,使用新版本也是可以的,但是应当注意将旧版本与新版本不同的内容进行补充。考研派的考研频道内含有大量优质的课堂讲义资源,欢迎考生前去查询和购买。
需要了解公共管理考研参考书目详细信息的同学,可以点击右侧的联系学姐,考研派的学姐回为你做最专业的解答

中山大学公共管理研究生分数线
120400 公共管理
01 行政管理
04 社会保障
05 土地资源管理
71行政管理(单考)
公共管理 [125200] 专业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中山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非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MPA)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2]管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52]公共管理硕士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0不区分方向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1) 199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2) 204 英语二
备  注: 复试专业课:1335001 公共管理综合能力考核
公共管理 [125200] 专业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中山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非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MPA)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2]管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52]公共管理硕士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69)不分方向
招生人数: 225
考试科目: 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②(204)英语二
③(-)无
④(--)无
备  注:
公共管理 [125200] 专业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中山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MPA)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2]管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52]公共管理硕士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69 不分方向
招生人数: 255
考试科目: (1) 199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2) 204 英语二
复试专业课:1335001 公共管理综合能力考核
备  注:
中山大学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良治理念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是全国第一批取得MPA研究生招生权的单位,其行政管理专业连续多年评估全国领先,也是中国“MPA之父”夏书章教授的现任职单位。
      自2001年招生以来,依托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悠久的学科积淀、雄厚的师资力量、居龙头地位的学术研究等优势,中山大学MPA教育整体实力位居全国前列。2009年,中山大学成为国内首批招收双证MPA学生的院校;2010年,中山大学MPA项目被教育部选定为专业学位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在2013年以“优秀”成绩通过专家组的评估验收;2018年7月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的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获评A等;在第一届、第三届的全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中均获得冠军。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中山大学MPA项目已成为中国最具价值和竞争力的MPA项目之一。
一、招生人数及招生方式
(一)招生人数
      2022年,中山大学拟招收的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研究生具体人数将在后续通知公布。录取阶段将视教育部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上线生源情况等对招生人数作适当调整。
(二)招生方式
      初试需参加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全国联考,复试分为“提前面试”和“常规复试”两种形式。初试和复试都是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初试由国家统一组织,复试由招生单位自行组织。
     “提前面试”的招生人数视申请人数量及其综合素质决定。2022年通过“提前面试”招入的人数不超过MPA招生总计划的30%。
二、报考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品德良好。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中山大学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工作年限计算截止于2022年9月1日):
1.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2.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我校的考生,须有国家考试机构或高校教务部门出具的所报考专业8门以上本科主干课程成绩证明,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以上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署名前2位),报考前须经报考院系审核通过;除复试外还须加试两门本科专业基础课);
3.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五)考生持境外获得的学历证书报考,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资格审查时须提交认证报告。
(六)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目前就读学校同意,中山大学不允许研究生同时拥有两个及以上学籍。
(七)只招收定向就业硕士生,采取非全日制的学习形式。
(八)符合上述报考条件的考生均可申请参加“提前面试”(不接受报考专项计划的考生申请),“提前面试”将优先考虑以下条件的考生:
1.在公共部门有更长工作年限的申请人;
2.综合考虑考生的工作业绩,优先(但不限于)考虑在公共管理领域的学习和实践上有突出表现者(如在国内外优秀院校获得公共管理或相关专业学位、曾在高级别刊物上发表公共管理关联议题的论文等);
3.优先(但不限于)考虑在公共领域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或在相关领域获得重大荣誉称号的申请人(如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省级以上优秀党务工作者或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九)报考人员须承诺学历、学位证书和考试身份的真实性,一经查证为不属实,将取消准考、录取或入学资格,已入校的取消学籍。
三、考试流程
(一)提前面试
1.考试对象
      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可申请参加“提前面试”(不接受报考专项计划的考生申请)。“提前面试”将安排在全国联考(初试)之前,面试成绩仅在该招生年度有效,考核方式为面试。
2.“提前面试”时间安排
1.申请提前面试的考生报名、提交提面面试材料 2.资格审查、申请材料评审 3.公布评审结果及提前面试名单 4.现场材料审查,开展面试 5.公布提前面试结果 6.考生进行全国初试报名 7.按报名点要求完成网报信息确认等工作
9月6日前 9月20日前 9月20日前 10月中旬 10月中旬 10月 以各报考点公布为准
 
 
3.报名所需材料
      申请者需在9月6日前提交报名材料,请登陆“提前面试”报名系统(网址:https://webiah.sysu.edu.cn/apply/mpa2020tqms),按要求填报相关资料。同时,请在报名系统指定位置上传相关材料的PDF文档压缩包。需提交的相关材料包括:
1)2022年MPA提前面试考生报名信息(在系统填写),包含一段案例主要内容的摘要(在系统填写,不超过200字);
2)将下文提及的每份材料制作成单独的PDF,然后提交集合以下PDF文档的压缩包至系统上传资料处:
A.详细工作简历或自传PDF;
B.结合自身工作经历,自行撰写一个公共管理问题相关的案例(编写建议请参见附件),选题内容自定,字数不限,使用PDF版本;
C.身份证复印件PDF(正反面);
D.教育背景相关资料PDF(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本科阶段成绩单复印件);
E.获奖情况证明材料PDF(请按“工作业务类获奖”、“工作期间的其他获奖”、“工作前学业获奖”等相应的类别排序整理成一个获奖类的PDF文档,要求与填报的奖项一一对应);
F.其他辅助材料PDF(可自愿提交,如工作单位有关领导的推荐信、各类资格证书、语言考试证书等)。
4.资格审查
考生所提交的材料须真实。我校将根据相关规定,对考生报考材料进行资格审查,确定考生的考试资格。若考生填报的报名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则不得参加考试。
5.材料评审
      提前面试报名结束后,由学院组织专家对申请材料进行全面评审,评审将围绕公共部门工作年限、在公共领域中为国家做出的突出贡献以及在公共管理领域的学习和实践情况等方面进行,择优确定面试名单。
6.提前面试的方式、内容
      提前面试环节将围绕考生在报名阶段提交的案例进行,着重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知识运用。考生需对所提交的案例进行陈述,而后面试官围绕考生提交的案例进行提问,根据考生的表现对考生进行评价。
7.面试结果的确定
      面试满分值为120分。“提前面试”成绩达到总分的60%(即72分)为合格。我校将根据成绩排名高低和当年计划招生人数列出“有条件录取资格”和“递补资格”结果。
(二)全国联考(初试)    
1.考试对象
      所有考生均需参加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管理类联考),即初试。
2.报名                                                                                                              
1)考生请于规定时间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进行网上报名,并按考生网报时选择的报名点的规定完成缴费和报名信息确认。    
2)教育部在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并在考生提交报名信息三天内反馈校验结果。考生可随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历(学籍)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在报名信息确认时须将认证报告提交给报考点核验。
3)考生应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因考生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参加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3.初试科目
初试科目为“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和“英语二”两门,均为全国联考。“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满分200分,“英语二”满分100分。
初试科目每科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4.初试时间和地点
初试时间:2021年12月下旬。
请考生登陆中山大学研究生招生网(http://graduate.sysu.edu.cn)了解相关信息。
(三)常规复试
1.复试对象和复试考核范围
以下四类考生可进入“常规复试”:
1)初试成绩达到学院复试分数线、未参加过“提前面试”的考生,需参加“常规复试”的全部考核(笔试+面试);
2)初试成绩达到学院复试分数线,已参加“提前面试”但未在“提前面试”中获得“有条件录取资格”的考生,需参加“常规复试”的全部考核(笔试+面试);
3)已参加“提前面试”并获得“有条件录取资格”或通过递补资格获得“有条件录取资格”、且全国联考分数达到国家A线的考生,需参加“常规复试”中的笔试考核;
4)报考专项计划的考生达到具体专项分数线要求后,需参加“常规复试”的全部考核(笔试+面试)。
2.复试科目、方式及时间
      复试着重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知识运用。复试满分值为300分,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具体如下:
复试形式 具体内容及方式 分值 合格分数 占复试成绩比例
笔试
(闭卷)
专业课:
回答论述题
60分 36分 20%
思想政治理论:
回答论述题
60分 36分 20%
外语应用能力:
翻译或概述英文材料
60分 36分 20%
面试 抽取试题,根据所给问题回答,考察其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 120分 72分 40%
 
 
      “常规复试”在每年3月中下旬进行,地点设在中山大学东校园(大学城)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大楼内。“常规复试”的具体安排请见届时公布的《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2022年公共管理硕士(MPA)复试录取实施细则》。
四、录取
(一)获得“拟录取资格”的前提条件为:
1.面试成绩合格;
2.“常规复试”中的专业课笔试、思想政治理论笔试及外语应用能力笔试成绩均合格。
      学校将对符合上述条件的参加“提前面试”和“常规复试”的考生按各自的招生计划进行分类录取。必要时将根据生源情况对招生计划进行相应调整。
(二)拟录取资格
1. 参加“提前面试”并获得“有条件录取资格”或通过递补资格获得“有条件录取资格”、且全国联考分数达到国家A线的考生,若参加“常规复试”中的笔试并取得合格成绩,即可获得“拟录取资格”;
2.对未报名参与“提前面试”的考生、“提前面试”不合格或未通过递补获得有条件录取资格的考生,其联考成绩达到学院分数线并参与“常规复试”的笔试和面试环节,我校将根据2021年MPA“常规复试”计划招生人数,按照考生的总成绩[初试成绩+复试成绩]由高到低依序确定拟录取资格名单(复试成绩不合格者不能录取)。
(三)所有获得拟录取资格的考生,均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否则不予录取:
1.体检、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政审均合格;
2.无其他不符合国家或中山大学相关录取政策的情况。
五、体检
      获得拟录取资格的考生需在指定时间(2022年3月中下旬)到我校指定医院进行体检,不参加体检或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体检时间及具体事项以学院公布的复试实施细则为准。
六、学习年限、方式和学位授予
(一)学制3年,采用非全日制学习方式,授课时间一般安排在周六和周日;上课地点为中山大学广州校区东校园(大学城)。
(二)对修满规定学分,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符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授予条件者,由中山大学授予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颁发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
七、收费标准
(一)每人每学年人民币32000元。按学年收取,逾期不交学费者,将根据《中山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2017年8月修订)处理。
(二)学生来校上课和接受老师指导期间的食宿及交通费,由个人自理。
(三)按教育部规定,学校不负责非全日制定向培养研究生在学期间的工资、医疗费等其它福利待遇。
八、奖励制度
(一)按照学年成绩参评中山大学MPA奖学金;
(二)参评全国MPA优秀论文奖;
(三)学院相关的国内、国际学术交流资助制度。
九、联系方式
(一)中山大学MPA教育中心
电话:(020)39332632,(020)39337060
E-mail:mpa@mail.sysu.edu.cn
网址:http://mpa.sysu.edu.cn
地址:中山大学MPA教育中心(中山大学东校园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D101室)。
(二)中山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电话:(020)84111686
网址:http://graduate.sysu.edu.cn/zsw/
十、声明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在中山大学研究生院的指导和监督下开展MPA招生工作,具体事务由中山大学MPA教育中心负责完成,招生过程中所有环节均以教育部及中山大学最新文件要求为准。学院未与任何机构合作,也未委托任何机构举办相关培训。
      鉴于广大考生的实际需求,中山大学MPA教育中心将举办“善政良治 学在中大——2022年中山大学MPA项目线上招生说明会”。详情请关注中山大学MPA教育中心网站。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2021年8月4日
中山大学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良治理念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是华南地区唯一取得全国第一批MPA研究生招生权的单位,其行政管理专业连续多年评估全国领先,也是中国“MPA之父”夏书章教授的现任职单位。
       自2001年招生以来,依托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悠久的学科积淀、雄厚的师资力量、居龙头地位的学术研究等优势,中山大学MPA教育整体实力位居全国前列。2009年,中山大学成为国内首批招收双证MPA学生的院校;2010年,中山大学MPA项目被教育部选定为专业学位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在2013年以“优秀”成绩通过专家组的评估验收;2018年7月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的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获评A等;在第一届、第三届的全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中均获得冠军。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中山大学MPA项目已成为中国最具价值和竞争力的MPA项目之一。
一、招生人数及招生方式
(一)招生人数
2022年,中山大学拟招收的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研究生具体人数将在后续通知公布。录取阶段将视教育部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上线生源情况等对招生人数作适当调整。
(二)招生方式
初试需参加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全国联考,复试分为“提前面试”和“常规复试”两种形式。初试和复试都是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初试由国家统一组织,复试由招生单位自行组织。
“提前面试”的招生人数视申请人数量及其综合素质决定。2022年通过“提前面试”招入的人数不超过MPA招生总计划的30%。
二、报考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品德良好。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中山大学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工作年限计算截止于2022年9月1日):
1.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2.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我校的考生,须有国家考试机构或高校教务部门出具的所报考专业8门以上本科主干课程成绩证明,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以上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署名前2位),报考前须经报考院系审核通过;除复试外还须加试两门本科专业基础课);
3.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五)考生持境外获得的学历证书报考,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资格审查时须提交认证报告。
(六)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目前就读学校同意,中山大学不允许研究生同时拥有两个及以上学籍。
(七)只招收定向就业硕士生,采取非全日制的学习形式。
(八)符合上述报考条件的考生均可申请参加“提前面试”(不接受报考专项计划的考生申请),“提前面试”将优先考虑以下条件的考生:
1.在公共部门有更长工作年限的申请人;
2.综合考虑考生的工作业绩,优先(但不限于)考虑在公共管理领域的学习和实践上有突出表现者(如在国内外优秀院校获得公共管理或相关专业学位、曾在高级别刊物上发表公共管理关联议题的论文等);
3.优先(但不限于)考虑在公共领域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或在相关领域获得重大荣誉称号的申请人(如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省级以上优秀党务工作者或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九)报考人员须承诺学历、学位证书和考试身份的真实性,一经查证为不属实,将取消准考、录取或入学资格,已入校的取消学籍。
三、考试流程
(一)提前面试
1.考试对象
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可申请参加“提前面试”(不接受报考专项计划的考生申请)。“提前面试”将安排在全国联考(初试)之前,面试成绩仅在该招生年度有效,考核方式为面试。
2.“提前面试”时间安排
 
3.报名所需材料
申请者需在9月6日前提交报名材料,请登陆“提前面试”报名系统(网址:https://webiah.sysu.edu.cn/apply/mpa2020tqms),按要求填报相关资料。同时,请在报名系统指定位置上传相关材料的PDF文档压缩包。需提交的相关材料包括:
1)2022年MPA提前面试考生报名信息(在系统填写),包含一段案例主要内容的摘要(在系统填写,不超过200字);
 2)将下文提及的每份材料制作成单独的PDF,然后提交集合以下PDF文档的压缩包至系统上传资料处:
A.详细工作简历或自传PDF;
B.结合自身工作经历,自行撰写一个公共管理问题相关的案例(编写建议请参见附件),选题内容自定,字数不限,使用PDF版本;
C.身份证复印件PDF(正反面);
D.教育背景相关资料PDF(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本科阶段成绩单复印件);
E.获奖情况证明材料PDF(请按“工作业务类获奖”、“工作期间的其他获奖”、“工作前学业获奖”等相应的类别排序整理成一个获奖类的PDF文档,要求与填报的奖项一一对应);
F.其他辅助材料PDF(可自愿提交,如工作单位有关领导的推荐信、各类资格证书、语言考试证书等)。
4.资格审查
考生所提交的材料须真实。我校将根据相关规定,对考生报考材料进行资格审查,确定考生的考试资格。若考生填报的报名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则不得参加考试。
5.材料评审
提前面试报名结束后,由学院组织专家对申请材料进行全面评审,评审将围绕公共部门工作年限、在公共领域中为国家做出的突出贡献以及在公共管理领域的学习和实践情况等方面进行,择优确定面试名单。
6.提前面试的方式、内容
提前面试环节将围绕考生在报名阶段提交的案例进行,着重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知识运用。考生需对所提交的案例进行陈述,而后面试官围绕考生提交的案例进行提问,根据考生的表现对考生进行评价。
7.面试结果的确定
面试满分值为120分。“提前面试”成绩达到总分的60%(即72分)为合格。我校将根据成绩排名高低和当年计划招生人数列出“有条件录取资格”和“递补资格”结果。
(二)全国联考(初试)    
1.考试对象
所有考生均需参加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管理类联考),即初试。
2.报名                                                                                                              
1)考生请于规定时间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进行网上报名,并按考生网报时选择的报名点的规定完成缴费和报名信息确认。    
2)教育部在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并在考生提交报名信息三天内反馈校验结果。考生可随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历(学籍)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在报名信息确认时须将认证报告提交给报考点核验。
3)考生应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因考生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参加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3.初试科目
初试科目为“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和“英语二”两门,均为全国联考。“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满分200分,“英语二”满分100分。
初试科目每科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4.初试时间和地点
初试时间:2021年12月下旬。
 请考生登陆中山大学研究生招生网(http://graduate.sysu.edu.cn)了解相关信息。
(三)常规复试
1.复试对象和复试考核范围
以下四类考生可进入“常规复试”:
1)初试成绩达到学院复试分数线、未参加过“提前面试”的考生,需参加“常规复试”的全部考核(笔试+面试);
2)初试成绩达到学院复试分数线,已参加“提前面试”但未在“提前面试”中获得“有条件录取资格”的考生,需参加“常规复试”的全部考核(笔试+面试);
3)已参加“提前面试”并获得“有条件录取资格”或通过递补资格获得“有条件录取资格”、且全国联考分数达到国家A线的考生,需参加“常规复试”中的笔试考核;
4)报考专项计划的考生达到具体专项分数线要求后,需参加“常规复试”的全部考核(笔试+面试)。
2.复试科目、方式及时间
复试着重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知识运用。复试满分值为300分,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具体如下:
 
“常规复试”在每年3月中下旬进行,地点设在中山大学东校园(大学城)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大楼内。“常规复试”的具体安排请见届时公布的《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2022年公共管理硕士(MPA)复试录取实施细则》。
四、录取
(一)获得“拟录取资格”的前提条件为:
1.面试成绩合格;
2.“常规复试”中的专业课笔试、思想政治理论笔试及外语应用能力笔试成绩均合格。
学校将对符合上述条件的参加“提前面试”和“常规复试”的考生按各自的招生计划进行分类录取。必要时将根据生源情况对招生计划进行相应调整。
(二)拟录取资格
1. 参加“提前面试”并获得“有条件录取资格”或通过递补资格获得“有条件录取资格”、且全国联考分数达到国家A线的考生,若参加“常规复试”中的笔试并取得合格成绩,即可获得“拟录取资格”;
2.对未报名参与“提前面试”的考生、“提前面试”不合格或未通过递补获得有条件录取资格的考生,其联考成绩达到学院分数线并参与“常规复试”的笔试和面试环节,我校将根据2021年MPA“常规复试”计划招生人数,按照考生的总成绩[初试成绩+复试成绩]由高到低依序确定拟录取资格名单(复试成绩不合格者不能录取)。
(三)所有获得拟录取资格的考生,均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否则不予录取:
1.体检、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政审均合格;
2.无其他不符合国家或中山大学相关录取政策的情况。
五、体检
获得拟录取资格的考生需在指定时间(2022年3月中下旬)到我校指定医院进行体检,不参加体检或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体检时间及具体事项以学院公布的复试实施细则为准。
六、学习年限、方式和学位授予
(一)学制3年,采用非全日制学习方式,授课时间一般安排在周六和周日;上课地点为中山大学广州校区东校园(大学城)。
(二)对修满规定学分,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符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授予条件者,由中山大学授予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颁发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
七、收费标准
(一)每人每学年人民币32000元。按学年收取,逾期不交学费者,将根据《中山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2017年8月修订)处理。
(二)学生来校上课和接受老师指导期间的食宿及交通费,由个人自理。
(三)按教育部规定,学校不负责非全日制定向培养研究生在学期间的工资、医疗费等其它福利待遇。
八、奖励制度
(一)按照学年成绩参评中山大学MPA奖学金;
(二)参评全国MPA优秀论文奖;
(三)学院相关的国内、国际学术交流资助制度。
九、联系方式
(一)中山大学MPA教育中心
电话:(020)39332632,(020)39337060
E-mail:mpa@mail.sysu.edu.cn
网址:http://mpa.sysu.edu.cn
地址:中山大学MPA教育中心(中山大学东校园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D101室)。
(二)中山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电话:(020)84111686
 网址:http://graduate.sysu.edu.cn/zsw/
十、声明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在中山大学研究生院的指导和监督下开展MPA招生工作,具体事务由中山大学MPA教育中心负责完成,招生过程中所有环节均以教育部及中山大学最新文件要求为准。学院未与任何机构合作,也未委托任何机构举办相关培训。
        鉴于广大考生的实际需求,中山大学MPA教育中心将举办“善政良治 学在中大——2022年中山大学MPA项目线上招生说明会”。详情请关注中山大学MPA教育中心网站。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2021年8月4日
公共管理 [125200] 专业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中山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非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MPA)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2]管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52]公共管理硕士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69)不分方向
招生人数: 255
考试科目: 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②(204)英语二
③(-)无
④(--)无
备  注:
公共管理 [1204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中山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2]管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4]公共管理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 行政管理
03 教育经济与管理
04 社会保障
05 土地资源管理
Z1 应急管理
71 行政管理(单考)
招生人数: 55
考试科目: (1)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 201 英语一
(3) 637 公共管理学
(4) 829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
复试专业课:1305006 公共管理综合考试
方向71:
(1) 111 单独考试思想政治理论
(2) 240 英语(单考)
(3) 689 公共管理学(单考)
(4) 947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单考)
复试专业课:综合考核
备  注: 学制三年,第一学年学习结束前进行硕博连读资格考核,没有获得硕博连读资格的同学再学习二年。
71方向只招收单独考试的非全日制定向就业考生,招生计划17名,拟安排在深圳校区上课。
829 公共管理研究方 基础统计及其应用、定性研究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设计 
637 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基础知识、经典与前沿理论、学科发展史、中国公共管理(包括行政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政策、城市管理和土地资源管理等相关领域)现实热点、难点问题分析。 
公共管理 [1204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中山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非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2]管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4]公共管理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71)行政管理(单考)
招生人数: 17
考试科目: ①(111)单独考试思想政治理论
②(240)英语(单考)
③(689)公共管理学(单考)
④(947)公共管理研究方法(单考)
备  注: 该方向只招收非全日制定向就业考生,计划招收17人,拟安排在深圳校区上课。
中山大学公共管理考研的各位同学,2020年中山大学公共管理研究生录取名单终于公布了,中山大学公共管理是一个不错的专业,希望各位今年的考研分数线能过中山大学公共管理2020年的录取分数线,下面是2020年中山大学研究生院公布的中山大学公共管理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和中山大学公共管理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中山大学公共管理2020年研究生复试分数线(或称考研分数线)和中山大学公共管理的研究生录取分数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进入中山大学公共管理研究生复试的基本要求线,后者是中山大学公共管理研究生的录取分数线,包含了初试复试的综合成绩。本文是中山大学公共管理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内容来自中山大学研究生院相关网站,如有出入请以中山大学官方网站公布的中山大学公共管理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为准。
 
以下是2020年中山大学的研究生录取名单,成绩从高到底,供准备报考该专业研究生的同学参考:
 
中山大学公共管理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

中山大学公共管理学考研参考书目


637 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基础知识、经典与前沿理论、学科发展史、中国公共管理(包括行政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政策、城市管理和土地资源管理等相关领域)现实热点、难点问题分析。
公共管理 [1204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中山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2]管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4]公共管理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 行政管理
03 教育经济与管理
04 社会保障
05 土地资源管理
71 行政管理(单考)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01、03、04、05方向:
(1)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 201 英语一
(3) 637 公共管理学
(4) 829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
71方向:
方向71:
(1) 111 单独考试思想政治理论
(2) 240 英语(单考)
(3) 689 公共管理学(单考)
(4) 947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单考)
备  注: 01、03、04、05方向:复试专业课1305006 公共管理综合考试
71方向:复试专业课1305006 公共管理综合考试
学制三年,第一学年学习结束前进行硕博连读资格考核,没有获得硕博连读资格的同学再学习二年。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公共管理     专业代码:120400     门类/类别:管理学     学科/类别:公共管理

专业介绍

北京化工大学为例:北京化工大学管理学科创建于1981年。1999年获批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批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获得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学位授予权。公共管理学科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8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3人、讲师6人;24人具有博士学位,1/3教师拥有海外留学或访问交流经历。此外聘请校外兼职导师5人。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及年龄结构合理。近年来,科学研究取得显著进步。在研项目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政部项目、国家知识产权局项目等,发表多篇CSSCI收录的高水平论文,出版学术著作26部。科研成果丰硕,体现出本学科较强的科研能力水平。
本学科培养具备良好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行政管理、社会保障、教育经济管理、公共政策等公共管理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外语,具有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学术型与应用型并重的高素质复合型管理人才。要求学生做到“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宽广”,具有“公共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能够从事各级党政机关、研究机构、非营利组织、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
本学科拥有行政管理、社会保障、教育经济与管理、公共政策四个专业方向。
行政管理:重点研究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依托实践教学基地,主要研究社会组织的功能和能力建设、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治理模式创新探索等,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在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丰厚的成果。要求学生掌握行政管理的基础理论与前沿动态,具备行政事务的处理能力、社会调查研究能力、政策分析和把握能力等,在公共组织中从事管理及服务工作。
社会保障:重点研究社会保障的政策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要求学生掌握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与政策,了解中外社会保障领域理论与实践的进展,研究社会保障的政策、实施及前沿热点问题,研究养老服务相关问题,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实证调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育经济与管理:重点研究高等教育管理与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着重探索高等教育管理与决策,注重中外高等教育管理的比较研究。要求学生掌握教育管理的基础理论与政策,了解我国教育管理工作的现状,研究教育制度、政策、管理及评价,掌握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
公共政策:重点研究公共政策与产业服务。针对我校在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学和化工过程机械、生物化工等优势学科领域在推进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过程中对技术转移等政策研究的现实需求,将技术转移政策、产业创新政策、科技政策研究作为主要研究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和效果评估等公共政策的过程环节,研究公共政策的规律,具备公共政策研究和从事公共政策相关工作的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良好,就业去向覆盖党政机关、大型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多个行业领域,如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地方税务局、首都体育学院、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中国建设银行等。另有若干学生选择继续深造或留学,去向为佐治亚州立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

专业点分布

解放军医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大学 华北理工大学 燕山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河海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 温州医科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建筑大学 华侨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湘潭大学 中山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重庆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青海民族大学

专业大学排名

1204 公共管理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43 所,本次参评37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43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A+
2 10003 清华大学 A+
3 10001 北京大学 A
4 10307 南京农业大学 A
5 10335 浙江大学 A
6 10486 武汉大学 A
7 10558 中山大学 A
8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9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A-
10 10246 复旦大学 A-
11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12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A-
13 10610 四川大学 A-
14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A-
15 10019 中国农业大学 B+
16 10055 南开大学 B+
17 10056 天津大学 B+
18 10145 东北大学 B+
19 10183 吉林大学 B+
20 10247 同济大学 B+
21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B+
22 10284 南京大学 B+
23 10384 厦门大学 B+
24 10459 郑州大学 B+
25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B+
26 10504 华中农业大学 B+
27 1052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B+
28 10730 兰州大学 B+
29 10034 中央财经大学 B
30 1003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B
31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B
32 10173 东北财经大学 B
33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B
34 10226 哈尔滨医科大学 B
35 10272 上海财经大学 B
36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B
37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B
38 10422 山东大学 B
39 10511 华中师范大学 B
40 10530 湘潭大学 B
41 10533 中南大学 B
42 10614 电子科技大学 B
43 90030 第二军医大学 B
44 10052 中央民族大学 B-
45 10140 辽宁大学 B-
46 10286 东南大学 B-
47 10294 河海大学 B-
48 10346 杭州师范大学 B-
49 10403 南昌大学 B-
50 10421 江西财经大学 B-
51 10456 山东财经大学 B-
52 10532 湖南大学 B-
53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B-
54 10593 广西大学 B-
55 10611 重庆大学 B-
56 10651 西南财经大学 B-
57 11482 浙江财经大学 B-
58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C+
59 10013 北京邮电大学 C+
60 10038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C+
61 10212 黑龙江大学 C+
62 10251 华东理工大学 C+
63 10353 浙江工商大学 C+
64 10389 福建农林大学 C+
65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C+
66 10460 河南理工大学 C+
67 10488 武汉科技大学 C+
68 10537 湖南农业大学 C+
69 10559 暨南大学 C+
70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C+
71 10673 云南大学 C+
72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C
73 10070 天津财经大学 C
74 10075 河北大学 C
75 10079 华北电力大学 C
76 10166 沈阳师范大学 C
77 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C
78 10252 上海理工大学 C
79 10285 苏州大学 C
80 10386 福州大学 C
81 10410 江西农业大学 C
82 10564 华南农业大学 C
83 10657 贵州大学 C
84 10689 云南财经大学 C
85 10710 长安大学 C
86 11078 广州大学 C
87 10023 北京协和医学院 C-
88 10151 大连海事大学 C-
89 10216 燕山大学 C-
90 10224 东北农业大学 C-
91 10240 哈尔滨商业大学 C-
92 10299 江苏大学 C-
93 10315 南京中医药大学 C-
94 10366 安徽医科大学 C-
95 10378 安徽财经大学 C-
96 10475 河南大学 C-
97 10512 湖北大学 C-
98 10635 西南大学 C-
99 10652 西南政法大学 C-
100 10671 贵州财经大学 C-
101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C-
102 10758 新疆农业大学 C-
 

公共管理研究生考试科目:
2015公共管理硕士(MPA)考试科目
政治理论、外国语(英语、俄语、日语)、公共管理基础、综合知识(语文、数学、逻辑),共计4门。其中,政治理论由各招生单位单独组织,时间自行安排;其余3门全国联考,2012年公共管理基础、综合知识合为一门。因此MPA考试安排一天考完。
 
公共管理考研参考书:
武大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考研参考书如下:
030201政治学理论
政治学原理: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近现代中外政治制度:
①浦兴祖主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②罗豪才《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与政治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1997年重排本。
③唐晓等《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版。
复试笔试科目参考书目:
西方政治思想史: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参考书目:
近现代中国政治思想史:张星久著《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述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行政学原理:王乐夫主编《行政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自学考试教材)。
030202中外政治制度
政治学原理: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近现代中外政治制度:
①浦兴祖主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②罗豪才《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与政治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1997年重排本。
③唐晓等《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复试笔试科目参考书目:
西方政治思想史: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参考书目:
近现代中国政治思想史:张星久著《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述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行政学原理:王乐夫主编《行政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自学考试教材)。
030206国际政治
政治学原理: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国际政治基础(含国际政治理论、当代国际关系):
①梁守德《国际政治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②戴德铮主编《当代世界格局与国际关系》,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复试笔试科目参考书目:
西方政治制度:①罗豪才《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与政治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②唐晓等《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版。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参考书目:
国际法:梁西主编《国际法》(修订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当代中国外交:李宝俊《当代中国外交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030207国际关系
政治学原理: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国际关系史(含近、现、当代):王绳祖《国际关系史》上、下册,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复试笔试科目参考书目:
当代中国外交:颜声毅著《当代中国外交》,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参考书目:
国际政治学:宋新宁、陈岳著《国际政治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外交学:金正昆著《现代外交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20401行政管理
公共管理学:①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②王乐夫、蔡立辉《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③黎民主编《公共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④陈振明主编《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综合知识(含西方行政学理论、国家公务员制度、政策科学):
①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修订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②李和中《21世纪国家公务员制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③胡象明《公共部门决策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复试笔试科目参考书目:
行政学原理:丁煌主编《行政学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参考书目:
行政组织理论:傅明贤《行政组织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浦兴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20402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公共管理学:①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②王乐夫、蔡立辉《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③黎民主编《公共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④陈振明主编《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卫生管理综合(含管理学、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管理):
①周三多主编《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2005年版。
②梁万年主编《卫生事业管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版。
③张拓红主编《社会医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年版。
复试笔试科目参考书目:
卫生经济学:程晓明主编《卫生经济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版.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参考书目: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吕姿之主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年版.
卫生人力资源管理:参见《卫生事业管理学》和《卫生经济学》相关内容.
120404社会保障
经济学原理:①王元璋《政治经济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2008年版。
②曼昆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社会保障:①邓大松主编《社会保险》,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最新版。
②李珍主编《社会保障理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最新版。
复试笔试科目参考书目: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三版:微观部分,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参考书目:
劳动经济学:马培生主编《劳动经济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保险经营与管理:邓大松主编《保险经营与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第7次印刷。
120405土地资源管理
公共管理学:①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②王乐夫、蔡立辉《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③黎民主编《公共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④陈振明主编《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综合知识(含土地经济学、土地管理学、行政管理学):
①毕宝德《土地经济学》(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②陆红生主编《土地管理学总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版。
③张永桃主编《行政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复试笔试科目参考书目:
土地法学:刘光远主编《新编土地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参考书目:
地籍管理:林增杰《地籍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版。
房地产管理学:谭术魁《房地产管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204Z1公共经济管理
经济学原理:①王元璋《政治经济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2008年版。
②曼昆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复试笔试科目参考书目:
公共经济学:①樊勇明主编《公共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②郭庆旺等著《公共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参考书目:
政治经济学:吴树青等主编《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财政学:洪银兴等《公共财政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就业:
就业岗位
总经理助理、销售经理、行政主管、副总经理、客服经理、总经理、办公室主任、文员、项目经理、总经理秘书、董事长助理、总裁助理 总经理助理等。
城市就业指数
公共管理专业就业岗位最多的地区是北京。薪酬最高的地区是银川。
就业岗位比较多的城市有:北京[3232个]、上海[2605个]、广州[1946个]、深圳[1647个]、武汉[1155个]、成都[1109个]、杭州[739个]、重庆[734个]、南京[672个]、厦门[582个]等。
就业薪酬比较高的城市有:银川[12499元]、北京[4828元]、上海[4011元]、厦门[4008元]、珠海[3968元]、成都[3790元]、绍兴[3739元]、深圳[3604元]、烟台[3595元]、无锡[3490元]、南京[3482元]等。
同类专业排名
公共管理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管理学类中的公共管理类,其中公共管理类共16个专业,公共管理专业在公共管理类专业中排名第2,在整个管理学大类中排名第19位。
在公共管理类专业中,就业前景比较好的专业有: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劳动关系,公共关系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文化产业管理,航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