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建筑学考研参考书目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清华大学考研分数线、清华大学报录比、清华大学考研群、清华大学学姐微信、清华大学考研真题、清华大学专业目录、清华大学排名、清华大学保研、清华大学公众号、清华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清华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考研真题资料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清华大学建筑学考研参考书目信息,是考研之前需要获取相应的考研信息,比如考试大纲、招考专业、招考目录等等基本信息,这些内容是进行考研前期工作的必要准备。考生可以从各院校的研招网进行查询,每年的9月左右就会公布下一年度的招生计划。考生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文件的要求和信息,部分专业的名称相近,内容也比较繁杂,容易混淆或遗漏,考生要仔细区分。另外各大考研网站的相应版块也会有历年的招生信息汇总,清华大学建筑学考研参考书目信息内总结了各大院校的历年招生信息,方便考生查询和选择。最后,考研派的小编预祝各位考研的同学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学校。

Add 清华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建筑学考研参考书目信息网是考生获取考研信息的最基本、最官方的渠道,该网站会提供各种有关考研的资讯和内容,比如历年的考研招生计划、考试计划、考试内容、考试大纲、考试政策、报录比、录取名单、复试名单、复试分数线、推免政策等等内容,清华大学建筑学招生信息网提供的信息是最为准确和官方的,是考生进行考研的信息主要来源,清华大学建筑学的小编提醒各位考生要时刻关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一切信息变动要以该网站提供的内容为主。清华大学建筑学考研参考书目信息网会公布研招办以及各个院系的招生负责人电话,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疑惑时可以打电话进行咨询。最后,清华大学建筑学的小编预祝各位考研的同学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学校。

清华大学建筑学考研参考书目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2109 
邮箱:jz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
 
建筑学 [085100] 专业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清华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51]建筑学硕士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未来人居设计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55 建筑学基础
④511 建筑设计(6 小时)
备  注: 初试考生必须选择清华大学考点,选择其他报考点无效。
复试地点另行通知,具体安排详见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官网
https://www.sigs.tsing hua.edu.cn/tzgg/index.
jspx
建筑历史理论系列课
课程代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教师
70000072 中国古典建筑与法式制度 2学分 (王贵祥)
70000512 西方建筑理论史 2学分 (王贵祥)
80000731 西方当代建筑思想纲要 1学分 (张利)
80000421 中国古代建筑典籍文化 1学分 (贾珺)
80000332 中西建筑文化比较概论 2学分 (王贵祥)
80000502 文化遗产保护 2学分 (吕舟)
80000511 文物建筑保护技术 1学分 (刘畅)
80000722 专业文献阅读(建筑历史理论方向) 2学分 (王贵祥)
 

建筑学 [085100] 专业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清华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建筑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51]建筑学硕士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建筑学硕士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203 日语
③355 建筑学基础
④511 建筑设计(6 小时)
备  注: 考生必须选择清华大学考点,选择其他报考点无效。
085100 建筑学硕士含论文型培养模式、设计型培养模式。
建筑学 [085100] 专业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清华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51]建筑学硕士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未来人居设计
招生人数: 10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55)建筑学基础
④(511)建筑设计(6小时)
备  注: 招生人数后续可能调整,请关注清华研招网(http://yz.tsinghua.edu.cn)公布的招生专业目录
建筑学 [0813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清华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建筑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3]建筑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建筑历史与理论
02(全日制)建筑技术科学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
一 或 202俄语 或 203日语 或
241 德语 或 242 法语③355 建
筑学基础④511 建筑设计(6 小
时)
备  注: 考生必须选择清华大学考点,选择其他报考点无效。
建筑学 [085100] 专业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清华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建筑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51]建筑学硕士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建筑学硕士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55建筑学基础
④511建筑设计(6小时)
备  注: 考生必须选择清华大学考
点,选择其他报考点无效。
085100建筑学硕士含论
文型培养模式、设计型培
养模式。复试时综合考试
内容:建筑学综合专业知
识(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城市设计及其理论、历史
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
)。
建筑技术系列课
课程代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教师
70000303 建筑物理环境 3学分 (秦佑国)
80000762 建筑环境模拟与辅助设计 2学分 (林波荣)
80000722 专业文献阅读(建筑技术方向) 2学分 (宋晔皓)
 
景观设计理论系列课
课程代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教师
80000622 景观学史纲(亚洲部分) 2学分 (贾珺)
80000662 景观学史纲Ⅱ(欧美部分) 2学分 (朱育帆)
80000632 景观生态学 2学分 (刘海龙)
70000492 景观地学基础Ⅰ:地质、地貌、土壤 2学分 (党安荣)
80000652 景观技术一:竖向和道路 2学分 (胡洁)
80000741 景观水文 1学分 (刘海龙)
80000781 植物与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1学分 (李树华)
80000882 景观设计理论 2学分 (罗纳德亨德森)
80000571 风景名胜区规划与设计 1学分 (杨锐)
80000012 建筑与风景绘画 2学分 (孙凤岐)
80000722 专业文献阅读(景观设计理论方向) 2学分 (杨锐)

城市规划理论系列课
课程代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教师
70000212 人居环境科学概论 2学分 (吴良镛)
70000142 城市历史与理论 2学分 (吴唯佳)
70000152 近现代住宅 2学分 (张杰)
70000261 城市改造理论与实践 1学分 (张杰)
70000502 城市经济学 2学分 (邓卫)
70000251 城乡土地利用规划 1学分 (尹稚)
70000521 规划研究方法 1学分 (顾朝林)
70000491 城市基础设施与规划 1学分 (毛其智)
80000061 城市规划方法论与技术应用 1学分 (尹稚)
80000261 城市土地使用规划与控制 1学分 (谭纵波)
80000201 近现代城市规划引论 1学分 (毛其智)
80000131 环境与社会影响评价 1学分 (杜鹏飞)
80000221 城市政策与法规 1学分 (吴唯佳)
80000351 城市生态理论与应用 1学分 (林文祺)
80000371 数字城市概论 1学分 (毛锋)
80000491 城市社会学研究专题 1学分 (张杰)
80000471 区域规划概论 1学分 (武廷海)
80000461 城市地理学 1学分 (武廷海)
80000771 交通规划方法论 1学分 (段进宇)
80000832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评析 2学分 (马强)
80000581 20世纪巴黎城市规划实践评介 1学分 (刘健)
80000791 城市规划实践 1学分 (邹德慈)
80000802 规划理论与实践 2学分 (顾朝林)
80000031 房地产开发与策划 1学分 (庄宁)
80000382 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应用 2学分 (周文生)
80000342 遥感数字图象处理与地图制图 2学分 (周文生)
80000111 遥感技术原理及其规划应用 1学分 (党安荣)
80000601 GIS空间分析及其规划应用 1学分 (党安荣)
80000722 专业文献阅读(城市规划理论方向) 2学分 (吴唯佳)

建筑学 [085100] 专业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清华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51]建筑学硕士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未来人居设计
招生人数: 10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55建筑学基础
④511建筑设计(6小时)
备  注: 初试考生必须选择清华大学考点,选择其他报考点无效。复试地点
:校本部(北京)。复试时综合考试内容:建筑学综合专业知识(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
)。
设计系列课
课程代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教师
80000484 文物保护规划及复原设计 4学分(建筑历史必修) (王贵祥)
70000044 建筑与城市设计 4学分(建筑设计必修) (导师)
70000224 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 4学分(城市规划必修) (导师)
70000474 景观规划设计 4学分(景观设计必修) (杨锐)
70000104 建筑物理环境工程设计 4学分(建筑技术必修) (秦佑国)
70000454 设计专题(一) 4学分(专业学位必修) (朱文一)
70000464 设计专题(二) 4学分(专业学位必修) (朱文一)
70000444 最终设计专题 4学分(专业学位必修) (朱文一)

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建筑学-未来人居设计接收推免调剂信息
一、接收调剂专业信息: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 项目名称
085100 建筑学/未来人居设计
二、调剂要求(可以包括院系、专业、其他要求)
接收原报考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校内及校外生源申请。外校学生应已于9月6日16:00前在清华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申请系统完成相应报名程序。
三、日程安排
9月13日中午12:00前接收调剂报名;9月14日确定推免复试名单。
9月15日 快速设计专业考试(已参加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推免快题考试的调剂生可免该考试);
9月16日面试,面试包括英文自我介绍(2分钟以内),自我展示(需制作PPT,中文介绍)及问答三个环节。
四、申请流程
9月13日中午12:00前:将下列文件打包发至指定邮箱(附件大小不可超过10M),邮件题目及打包文件名称标注为:姓名+学校+申请调剂。邮箱地址:shilishu2012@163.com
   1)调剂报名表(见附件);
   2)身份证扫描件(正反面);
   3)本科所在学校前三年成绩单、成绩排名扫描件。
五、录取办法
    快速设计成绩30%+面试成绩70%=综合考试成绩,以综合考试成绩排序,择优录取。
六、附件(院系/专业/项目介绍)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未来人居学科依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设,基于二十一世纪建筑学与多个相关学科的交叉,它关注未来人类聚居空间的前沿性问题,以创新性设计思维及设计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培养的人才致力于创造更智慧和可持续的建成空间。该学科将发挥深圳特有的城市建设实践优势,集聚全球顶尖优秀人才及最新人居理念,创造并传授最具启发性的人居知识。
未来人居学科将从2019年9月开始正式招生(第一批学生将于2020年秋季入学),面向全球招收“未来人居设计”硕士研究生(建筑学专业硕士),该项目学制两年,学生将在校完成课程学习并进行最终设计和学位论文。该项目的课程设置以系列“设计专题”(Design Studio)为主干,同时设置理论系列课程及技术系列课程作为主干课程的支撑,从而形成以设计为核心、以理论为指导、以技术为手段的课程体系。该项目的学生将由清华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与清华建筑学院共同培养,满足修业要求的毕业学生将获得清华大学硕士学位。
建筑学 [0813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清华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建筑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3]建筑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建筑历史与理论
02(全日制)建筑技术科学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1德语或242法语
③355建筑学基础
④511建筑设计(6小时)
备  注: 考生必须选择清华大学考点,选择其他报考点无效。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内容:建筑学综合专业知识(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
建筑学 [085100] 专业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清华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51]建筑学硕士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未来人居设计
招生人数: 10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55)建筑学基础
④(511)建筑设计(6小时)
备  注: 招生人数后续可能调整,请关注清华研招网(http://yz.tsinghua.edu.cn)公布的招生专业目录
建筑学 [0813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清华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建筑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3]建筑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建筑历史与理论
02(全日制)建筑技术科学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
一 或 202俄语 或 203日语 或
241 德语 或 242 法语③355 建
筑学基础④511 建筑设计(6 小
时)
备  注: 考生必须选择清华大学考点,选择其他报考点无效。
清华大学城乡规划教育始于 1947 年梁思成先生开设的“都市计划”课程。1951年春季由吴良镛先生主持的市镇设计教学组成立,1952 年城市规划教研组正式成立,本科设立城市规划专门化方向并招收研究生。1981 年首批获得博士授予权,1988 年首批获得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同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成立,下设城市规划系至今。2011年城乡规划专业成为一级学科,同年清华大学设立城乡规划专业本科。2012 年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清华大学城乡规划名列全国第一。
城市规划系主要承担城乡规划一级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重视以服务国家发展为办学目标,紧密围绕世界城乡建设的重大关键课题,依托清华多学科门类相融贯的丰厚教学资源与学科交叉基础,贯彻科学与艺术、理工与人文相结合的教学理念,重视建筑与城市设计、规划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培养,形成以人居环境科学为指导的整体学科框架。
截止2015年底,城市规划系共有在职教师33人,相关机构包括8个所/中心/实验室(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清华大学人居环境研究中心、首都区域空间规划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住宅与社区研究所、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空间信息技术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北京市高校重点学科群建设工作站、清华大学人居信息实验室),1个工程实践平台(清控人居建设集团)和3个学术期刊编辑部(《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编辑部、《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编辑部、《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编辑部)。
清华大学的风景园林教育始于1951年清华大学营建系和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市政府建设局合办的“造园组”,是中国第一个完整的风景园林学科。2003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成立景观学系,聘请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景观系前系主任、宾夕法尼亚大学Laurie Olin教授担任首任系主任,杨锐教授为常务副系主任。2008年起,杨锐教授转任系主任至今。
目前,清华风景园林教育以“东西融通、新旧合治”为核心理念,以培养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管理、研究和教育方面的领导型人才为目标,形成了学术底蕴深厚、理论实践并重、学科交叉融贯、国际交往密切的办学特色。
2017年,65年后清华大学重新开始招收风景园林专业本科生。同年风景园林学成为清华大学双一流学科之一,并在年底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获得A+的好成绩。截至2017年底,景观学系共有师资12人,其中在职教师10人,博士后2人,设6个研究方向,即: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园林与景观设计、地景规划与生态修复、风景园林遗产保护、风景园林植物应用、风景园林技术科学等。
清华大学建筑学考研的各位同学,2020年清华大学建筑学研究生录取名单终于公布了,清华大学建筑学是一个不错的专业,希望各位今年的考研分数线能过清华大学建筑学2020年的录取分数线,下面是2020年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公布的清华大学建筑学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和清华大学建筑学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清华大学建筑学2020年研究生复试分数线(或称考研分数线)和清华大学建筑学的研究生录取分数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进入清华大学建筑学研究生复试的基本要求线,后者是清华大学建筑学研究生的录取分数线,包含了初试复试的综合成绩。本文是清华大学建筑学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内容来自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相关网站,如有出入请以清华大学官方网站公布的清华大学建筑学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为准。
 
以下是2020年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录取名单,成绩从高到底,供准备报考该专业研究生的同学参考:
建筑设计理论系列课
课程代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教师
70000012 现代建筑引论 2学分 (朱文一)
70000022 环境行为概论 2学分 (庄惟敏)
70000032 建筑评论 2学分 (关肇邺)
80000021 建筑与城市理念 1学分 (朱文一)
80000411 体验建筑 1学分 (吴耀东)
80000271 室内设计 1学分 (尹思谨)
80000302 建筑策划导论 2学分 (庄惟敏)
80000432 建筑艺术专题 2学分 (王丽方)
80000561 前卫建筑 1学分 (吕富珣)
80000591 印度建筑 1学分 (单军)
80000671 建筑理论与原创性思维 1学分 (李晓东)
80000822 住宅精细化设计 2学分 (周燕珉)
80000722 专业文献阅读(建筑设计理论方向) 2学分 (朱文一)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建筑学     专业代码:081300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建筑学

专业介绍

北方工业大学为例
学科发展概况
建筑学学科始建于1989年,2006年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二级硕士点获批,并于2007年开始招生。
2011年,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获批。同年获准调整为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三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2012年,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三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开始招生。
截至2013年6月,建筑学学科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74人(其中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学科60人、建筑学学科14人)。
建筑学一级学科是学校重点建设学科。
硕士生导师队伍
导师队伍概况
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建筑学学科现有具有高级职称的校内硕士研究生导师17名。
学校还聘请中国工程院孟兆祯院士为荣誉教授,聘请单德启、郭黛姮、栗德祥、秦佑国等教授为北京市特聘讲座教授,聘请朱文一、孙一民等30余位教授为客座教授,客座教授中包括来自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高校的7位外籍教授,他们均以各种形式参与建筑学学科硕士点的建设和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为了增强研究生培养的实践性,学校聘请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设计院总建筑师薛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杨洲、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祁斌等国内知名设计院的16名教授级高工为兼职硕士生导师,直接参与研究生的指导工作。
建筑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年富力强,学缘背景丰富,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校内和校外导师配合密切,为建筑学研究生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学科带头人
学术带头人:贾东   
个人简历
1983年至1988年清华大学建筑学本科毕业,学士
1990年至1993年清华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生毕业,硕士
在甲级设计院有十余年工程设计实践经验,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2001年调入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历任系主任、责任教授、学院书记兼建筑学一级学科带头人
教授课程   
建筑设计/中西建筑十五讲/研究生课程
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
建筑文化与营造体系
城市设计与保护更新
近年来主要科研项目
服务于首都当今建设的建筑学专业科研知识结构研究
石景山区概念城市设计
北京工商大学良乡新校区图书馆
北方工业大学第五教学楼设计
北方工业大学图书信息中心设计
云南摩梭聚落保护研究
近年来发表的主要论文
从生活•土地•材料三个方面看1990-1993的整垛苗寨改建
        《第十六届国际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族群/聚落/民族建筑”专题》
整体、发展、和谐:石景山区概念性城市设计《北京规划建设》
近年来获得的主要荣誉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奖
北京市教学名师
北京市师德标兵
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2项
省部级优秀设计二等奖2项
北京市优秀青年工程师
指导学生获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大学生优秀奖(最高奖)多项
学术兼职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评估分会理事
北方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编委
主要论著及教材
主编:《建筑与文化.认知与营造》系列丛书(已出版9册);
专著:《中西建筑十五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7;
专著:《建筑设计入门123之1:徒手线条表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7;
专著:《建筑设计入门123之2:设计工作模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7;
专著:《建筑设计入门123之3:设计学习过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7;
导师团队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团队
该团队的相关研究及实践有文化教育建筑设计、建筑文化与营造体系、室内设计等,在公共建筑与文化教育建筑设计实践方面成果突出,在建筑文化与营造体系研究方面注重综合技术及实践研究,在公共建筑室内外环境工程设计中特色突出,在老年人社区与建筑设计方面注重国内外对比研究,与社会发展与跨学科研究联系紧密,注重前沿研究。
 
 
学科方向与导师团队
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及专家称谓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贾  东
高级
林文洁
副高级
卜德清
副高级
王小斌
副高级
蒋  玲
副高级
 
 
2、建筑历史与理论团队
该团队的相关研究及实践有中国传统建筑、现代建筑理论、建筑文化比较等研究方向,在建筑文化普及教育方面特色突出。
 
 
学科方向与导师团队
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及专家称谓
建筑历史与理论
张  勃
高级
王又佳
副高级
吴正旺
副高级
潘明率
副高级
 
 
3、建筑技术科学团队
该团队的相关研究及实践有建筑物理学、建筑构造和绿色建筑节能等研究方向,其中独轨交通与城市物流新技术研究特色突出,学科交叉特色鲜明,注重前沿研究,注重实践创新。
 
 
学科方向与导师团队
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及专家称谓
建筑技术科学团队
胡应平
高级
李海英
副高级
张宏然
副高级
马  欣
副高级
 
 
4、城市设计及其理论团队
该团队的相关研究及实践有校园设计实践、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传统聚落更新等研究方向,在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方面与京西石景山区域建设及首钢转型实践结合紧密,在传统聚落更新方面与建筑文化与营造体系研究结合紧密。
 
 
学科方向与导师团队
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及专家称谓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张伟一
高级
于海漪
副高级
梁玮男
副高级
许  方
副高级
 
 
人才培养特色
以学科交融为基础的大平台多方向培养体系
培养体系框架综合学科发展趋势和学校学院实际情况,以建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评估标准为指导,结合我校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专业本科、硕士教育体系完备的优势,充分发挥师资优势与本科基础优势,确立了以学科交融为基础的大平台多方向培养体系。
培养体系在课程建设上落实为三类课程群:学科交融基础课程群;专业设计综合训练课程群;专题研讨选修课程群。
培养体系在教学进程上体现为理论拓展、设计实践、研究方法和课题深入有序递进。
培养体系方面突出了“一个主干、两个平台、一个拓展”的4个重点建设学科方向,即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主干)、建筑历史与理论(平台)、建筑技术科学(平台)、城市设计及其理论(拓展),此外,还结合我校科研实力来建设历史建筑保护设计及其理论学科方向。
以导师责任为中心的多维度互动式培养过程
建筑学学科在研究生培养中,发挥地缘优势,充分利用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密集的行业企业资源,聘请业界知名的专家、学者以及国外学者作为名誉教授、讲座教授、客座教授,并在各大设计机构聘请校外导师作为硕士研究生的副导师,实行研究生培养的双导师制。另外建筑系引进的博士讲师也可以作为硕士研究生的副导师。多维度的复合培养体系,进一步提高了研究生的设计创新能力,达到培养健康的人文品格、完备的知识结构、突出的专业能力、良好的综合素质的人才目标。
校内导师在多维度的研究生培养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对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承担根本责任。从研究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到专业技能培养,从理论知识学习到科研项目实践再到论文写作训练,都以校内导师的职责为核心进行。
院系为建筑学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撑体系。在学术上,形成了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院学位委员会、院学术委员会和系学术委员会为日常工作程序的学术指导体系。在研究生管理上,学院设有研究生办公室,有专职的研究生教学秘书和教辅人员从事研究生的学籍、选课、纪律、作业、考试及成绩等日常管理工作。在生活上,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和研究生党支部全面负责研究生的日常生活、社会实践乃至心理辅导工作,保证研究生的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的专门实践型人才培养方向
以提升研究生的设计研究能力为核心,在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等研究方向上形成了文化与教育建筑设计、城镇发展与城市设计、独轨交通与城市物流新技术等设计实践方向,切实提高研究生的设计实践水平和科研能力,并形成了大量的工程实践和论文研究成果。
以专题研究为拓展,在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设计、建筑技术科学等研究方向上建立了老年人建筑设计、西山文化与西山空间、城市立体农场研究等富有特色、在一定范围内达到领先水平的专题研究体系。
以实践研究为提高,突出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了若干地域特征鲜明的教学培养方向和教学成果。石景山概念城市设计与景观体系研究体现了建筑学学科融贯的培养特色;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研究与实践体现了历史建筑和保护理论与京西石景山区域建设及首钢转型实践的紧密结合;泸沽湖—永宁—拉伯城乡总体规划的系列研究课题则体现了学科培养中对城镇发展的国情的把握和对专业综合能力的重视。
以国际视野为特色,在教学培养中关注国内外设计思潮和理论热点,强调国际交流的重要性。聘请多名国外学者讲学、参与设计课程教学并担任客座教授。学院与美国劳伦斯理工大学等国外院校合作培养建筑学硕士研究生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院还积极组织研究生参与国际联合设计教学、赴欧洲多国进行学习和设计课题实践。学院与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坡莫纳分校的暑期联合项目的获奖体现了国际联合教学良好的学术效果和国际影响。此外,建筑学专业已开始了外国研究生留学生培养的筹备工作。
人才培养效果
通过教育培养,建筑学研究生在思想道德品质、专业知识技能方面取得综合进步,成长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
研究生思想品德状况优秀,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涌现出很多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的优秀事迹,充分体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精神面貌。2011年12月27日,建筑学学科研究生陈治邦热心救助意外受伤、素不相识的段瑞娟,伤者本人及其家人向学校发来感谢信,表示由衷的感谢。
研究生专业水平优秀,建筑设计能力、建筑师业务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强。研究生撰写的多篇论文发表于建筑学报(增刊)、华中建筑、小城镇建设、建筑知识、建筑史及全国建筑与规划研究生年会论文集等重要的期刊会刊上。
研究生综合素质突出,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除了导师和设计院的设计工程实践外,还积极参与中国建筑学会组织的各项活动担任志愿者,受到了中国建筑学会等有关部门的表彰。
研究生毕业后能从事建筑设计、建筑历史和理论研究、建筑技术、城市设计、古建筑保护、室内设计及建设管理等工作,并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截至2012年6月,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共有毕业生89人,其中45人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设计院、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住宅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广西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中建国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等国有大型企业、高水平省部级设计院和研究设计机构录用,部分研究生就职于高校和出版社等事业单位。就业的研究生在工作中态度务实进取、专业能力突出,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此外,还有部分研究生考取了清华大学、法国国立图卢兹应用科学学院等国内外院校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总之,建筑学硕士培养效果,体现为学生品德好、学术好、素质好、专业好、就业好,并把这些凝聚为对社会的积极贡献。
研究生专业课作业
研究生专业课作业
研究生专业课作业
研究生专业课作业
科研实践
建筑学学科重视科研实践与学术研究紧密结合,科研实践对应于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城市设计四个基本方向,并积极推进具有学科交叉特色的方向研究。
近年来,建筑学学科形成了建筑营造体系、建筑新技术、城市规划与设计、城镇发展与遗产保护四个主体科研团队,研究方向清晰并具有很好的学科交融特色。
近年来,建筑学学科教师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科学研究项目2项,承担北京市纵向科研项目9项,完成各类科研项目经费1223万元,获省部级教学及科研奖3项,出版专著、译著及教材43部,在《建筑学报》、《世界建筑》等各类刊物与国际会议正式文集上发表论文179篇。
建筑学学科积极开展学生科技实验与实践活动.近年来,获得中国绿色生态住宅设计大赛优秀奖1项、WA—万科—可能性住宅设计竞赛优秀奖1项、中国世界建筑博览园国际建筑设计大赛三等奖1项、“中国创新”90中小套型住宅设计竞赛鼓励奖1项、南京大学浦口校区总体规划概念设计纪念奖1项、北京市高校结构联赛建筑组一等奖1项、第六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1项。
2012年,以建筑学学科导师和研究生作为主要完成者、由建筑工程学院与丽江和墨规划设计院合作的《泸沽湖—永宁—拉伯城乡总体规划》获云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
科研实践成果:CRD西南片区景观建设
科研实践成果:泸沽湖—永宁—拉伯城乡总体规划
科研实践成果:北京市石景山区城市设计
科研实践成果:丽江古城水畔-纳西的田园
科研实践成果: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科研实践成果:玉龙雪山观景台
科研实践成果:北方工业大学图书馆
科研实践成果:北方工业大学第五教学楼
对外交流
建筑学学科注重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长期坚持举办系列学术讲座,邀请国内外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并已聘请多名国内外学者担任讲座教授,参与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获得了我系师生的好评。学科积极参与国内外重要学术研讨会,并于2008年主办了“老年人建筑环境国际交流研讨会”、“建筑构造技术教学研讨会”等学术会议。
建筑系为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评估分会理事单位,积极参与中国建筑学会活动,积极务实,配合学会工作,在参会学生的组织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建筑系与国外十余所大学的建筑院系建立了合作关系及合作意向,每年向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坡莫纳分校、美国南方州立理工大学、劳伦斯理工大学、德国达姆施塔特大学等对应院校派出交换生多人,并按计划学成毕业。近年来,先后有十余名教师去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对应院校作3-6个月的访问学者,并多次派老师去美国、欧洲、日本、香港和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进行短期学术交流,同时也接收了多批国外院校的学生来我系进行暑期实践教学。2013年,与美国劳伦斯理工大学等国外院校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工作正式启动。
2011年,建筑工程学院与美国加州州立理工大学坡莫纳分校合作的暑期联合项目获得了美国规划师协会(AICP)杰出学术奖。
科研与教学环境
建筑学学科教学及辅助教学仪器设备主要包括建筑系实验中心实验设备和建筑系办公及辅助教学设备,能够满足建筑学学科教学需要。此外,学校、学院相关实验室也为建筑学专业教学提供了相应的场地和设备器材。
建筑学学科图书、期刊等资料,实行学校建筑阅览室、学院建筑资料室两级管理。建筑学类专业图书总量为37818册,中文期刊48种,外文期刊56种。专业期刊和图书资料共有10种语言文字。此外,学校图书馆还设有艺术图书阅览室,现有美术、工业设计等相关中外文图书33621册,相关中外文期刊67种。

专业点分布

清华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方工业大学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天津城建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吉林建筑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建筑大学 华侨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湖南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深圳大学 陆军勤务学院

专业院校排名

0813 建筑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16 所,本次参评16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54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3 清华大学 A+
2 10286 东南大学 A+
3 10056 天津大学 A-
4 10247 同济大学 A-
5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A-
6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B+
7 10335 浙江大学 B+
8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9 10611 重庆大学 B+
10 1070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B+
11 10016 北京建筑大学 B
12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B
13 10153 沈阳建筑大学 B
14 10284 南京大学 B
15 10486 武汉大学 B
16 10532 湖南大学 B
17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B-
18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B-
19 10430 山东建筑大学 B-
20 10590 深圳大学 B-
21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B-
22 10047 中央美术学院 C+
23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C+
24 10384 厦门大学 C+
25 10385 华侨大学 C+
26 10429 青岛理工大学 C+
27 10674 昆明理工大学 C+
28 10878 安徽建筑大学 C+
29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C
30 10191 吉林建筑大学 C
31 10291 南京工业大学 C
32 10386 福州大学 C
33 10128 内蒙古工业大学 C-
34 10332 苏州科技大学 C-
35 10459 郑州大学 C-
36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C-
37 10710 长安大学 C-

建筑学专业考研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
③355 建筑学基础
④501 建筑设计与表达(6 小时)
(以沈阳建筑大学建筑学专业为例,不同院校略有不同,仅供参考)
 
建筑学专业基本信息:
生在报考专业前一定要非常了解自己报考的专业以及学校,越考考研网在这边搜集了专业的相关信息,仅供参考。
专业名称:建筑学  专业代码:081300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建筑学
 
建筑学考研参考书:
(以沈阳建筑大学建筑学专业为例,不同院校略有不同,仅供参考)
355 建筑学基础:
(一)建筑学通识基础知识部分
(1).《建筑设计原理》、周波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8;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3).《建筑构造》(上册),裴刚主编,2008,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4).《城市规划原理》同济大学 李德华主编,2001年6月第三版,建筑工业出版社;
(5).《中国建筑史》,潘谷西主编,2009(第六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侯幼彬编著,2002(第一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刘先觉,汪晓茜主编. 外国建筑简史[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二)专业知识部分
1.建筑历史
(1).《中国建筑史》,潘谷西主编,2009(第六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外国建筑史(十九世纪末叶以前)》,陈志华著,2004(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罗小未主编,2004(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侯幼彬编著,2002(第一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外国建筑历史图说》罗小未、蔡琬英著,1986(第一版),同济大学出版社。
2.建筑构造
(1)《建筑构造》(上),裴刚等主编,2008(第一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建筑构造》(上),李必瑜等主编,2013(第五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建筑构造》(下),安艳华等主编,2010(第一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4)《建筑构造》(下),刘建荣等主编,2013(第五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01 建筑设计与表达:
1.《快速建筑设计》,黎志涛,2001年1月1日,第1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建筑设计规范大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年11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建筑设计资料集》,《建筑设计资料集》编委会, 2006年4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学专业研究生就业:
建筑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主要有四个方向:建筑设计研究院和建筑设计事务所等建筑行业的设计单位,主要从事建筑物的设计和有关建筑的研究工作;当然还有一部分同学(硕士生和博士生居多)留在高校研究和任教;一部分同学考取公务员在城建部门从事管理规划工作也是不错的;另有相当一部分进入了房地产行业从事房地产开发。
建筑学专业学生在毕业参加工作后可以参加国家建设部的一级和二级的注册建筑师的考试。若考试合格后,可以到相关部门去注册、备案,获得注册建筑师的职业资格。这样,就可以在相应等级的建筑设计书上具有签字的权力了,这也就相当于手中掌握了建筑设计的“生杀大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