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研究生招生

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北京科技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北京科技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自动化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研究生招生
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自动控制研究所简介
北京科技大学自动控制研究所创建于1982年,是冶金工业部正式批准成立的科研教学单位。1982年开始招收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1987年开始招收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博士研究生。
 
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自动控制研究所建设了一支以孙一康教授为首的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富于创新精神的高水平的学术队伍。目前,该所共有教职工10名,其中教授、博士生导师5名,副教授3名。近五年来,自动控制研究所每年指导毕业的硕士研究生30名,博士研究生6名,指导本科毕业设计数十名。

在科学研究方面,自动控制研究所一直活跃在全国冶金行业的轧钢自动化领域,承接和完成了多项国家级和重大工程科研项目,其中“武钢1700热连轧计算机新系统改造”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太钢1549热连轧三电系统改造”和“鞍钢1700中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工艺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不仅使企业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同时对于促进高新技术转化为先进生产力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国内冶金自动化领域赢得了较高的声誉。在国内外高水平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70多篇被国际三大检索机构检索,专著6本,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所的研究方向有:控制理论在控制过程中的应用、生产过程智能控制、鲁棒控制理论与应用、非线性控制理论与应用、信息技术在控制工程中的应用、电力电子与电力拖动、工业过程控制与模型化研究、流程工业信息技术应用、基于3C技术的计算机集成控制系统等。
 
在孙一康教授的带领下,自动控制研究所先后走出了两大步。其一是1995年完成了武钢1700热连轧计算机新系统改造的工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实行的是“硬件引进,软件自主开发”,获得了10余项创新性科技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轧钢自动化领域的技术改造步伐。其二是2002年完成的鞍钢中薄板坯连铸连轧ASP系统开发,实行的是系统硬件自主集成,软件全部自主开发,工程项目实施也是自主管理。这个项目的成功,极大地提升了我国轧钢自动化系统的国际地位,打破了国外少数几家电气公司的技术垄断,随后又以技术转让与推广方式建设完成了鞍钢2150,济钢1700中薄板坯ASP生产线,并在生产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自动控制研究所即将走出的第三步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布快速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
 
自动控制研究所具有较完善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和管理机制,主要招收硕士生和博士生,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富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人才。本所培养的近百名毕业生已经成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学科带头人和技术中坚。

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电工电子技术系简介
 
电工电子技术系承担全校电工电子系列课程的教学工作和相关的课程建设任务,并负责自动化学院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承担的课程有: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其中数字电子技术(双语)是首批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是首批建成的校级精品课程。
 
电工电子技术系有一批优秀的教学业务骨干,他们秉承学院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善于创新,勇于改革,用心做学生良师益友,深得学生和同行的认可,其中获得“北京科技大学学生心目中最优秀的教师”称号5人次,获得北京科技大学免检课程称号多名。
 
电工电子技术系在教改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逐步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正在建设一支经验丰富、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教学团队。目前全系教师中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占50%,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67%,有出国读书、访问或学习经历的教师占50%,主编教材7部,发表科研和教研论文70余篇,其中多篇被EI检索。
 
主     任:史雪飞       副  主  任: 伍春洪  尤佳
 
支部书记:王新平       支部委员:陈静  王宏
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系简介
 
智能科学与技术系始建于2013年,是建立在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的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三个二级学科上的基础科研单位,为“北京市工业波谱成像工程技术中心”的依托建设单位。
 
智能科学与技术系现有教授、博士生导师4名,副教授5名,讲师3名。于2007年开始招收“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在“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在“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年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26人,本科生60人。智能科学与技术系面向检测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以智能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设计与实现智能技术为目标,融合机械、电子、传感器、计算机软硬件、人工智能、智能系统集成等众多先进技术,在智能机器人、智能化电器、智能化楼宇、智能化社区、智能化物流、智能交通等当代信息学科的先进技术等领域为国家科技发展和国民经济现代化、信息化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本系与俄罗斯航空航天大学、白俄罗斯国家交通大学、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及多家研究机构保持着经常性学术交流和人员合作。
   副主任: 刘冀伟  王粉花  曾慧
 
支部书记:余瑶      支部委员:胡艳艳  曾慧
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仪器科学与技术系简介
仪器科学与技术系始建于1975年。1986年开始招收“工业自动化仪表”硕士研究生,目前招收“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仪器仪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和“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生。在王绍纯教授、赵家贵教授等老一代教师的带领下,该系建立起一支教学严谨、工作务实、科研创新的师资队伍。本系有教授和博导6人,副教授11人,讲师5人。年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50人,本科生90人。在科学研究方面,该系着重于工业、国防和生物医学等领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并形成了鲜明特色。“先进传感技术”、“检测信息处理”、“嵌入式测量系统”等三个学术梯队承担着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国防预研项目、中外合作项目和企业协作项目。在磁场传感器AMR/GMR、MEMS传感器、超声传感器优化理论研究中取得突出成果。基于检测理论和统计、时序、时频域信号分析及数据融合理论,研发了多项特殊场合下的参数测量技术。在冶金工业领域中的大口径煤粉多相流测量、火焰分析与转炉吹炼终点监测、涡流钢包液位测量技术已经研制成功;高炉料位、高温热轧应力、烧结终点在线分析技术正在研发中;在石油工业领域,开发了焊接点温度监测、管网监测、机械设备振幅遥测、井深在线测试等技术;国防领域中的涉密信息处理研究得到了多项基金的支持;成功开发的西藏风火山隧道制氧设备测控系统并被评为全国高校十大科技成果之一。该系研发了多种基于FPGA、DSP、ARM和CAN总线的现代嵌入式测量仪器,如数字寻北仪、高压测试仪、医用移液器等。近年累计出版专著18余部,发明专利8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20余篇。 该系与东京工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及多家国际著名测控仪器公司保持着经常性学术交流、人员交流和技术合作。该系承担的本科生课程包括检测技术、信号处理、自动控制仪器和系统、工程光学基础、光学测试技术、光电子技术、EDA可编程逻辑器件、单片机、DSP/ARM、智能仪器、总线技术、组态软件等。现建有先进传感器、过程控制、虚拟仪器软测量等3个专业实验室,为学生开展自主创新实践(如CCTV杯机器人大赛、电子设计大赛等)提供了平台。研究生课程包括传感器理论、调理电路、现代信号处理、检测理论、微弱信号处理、仪器通信技术、机电测试系统等并211工程支持下先进的测控技术实验室。
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系简介
 
控制科学与工程系始建于1959年, 1978年开始招收“工业自动化”专业研究生,1986年获得“工业自动化”博士学位授权点,分别于1994年和2002年被评为冶金部和北京市重点学科,并于2003年获批了“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经过近五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建设了一支层次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学风严谨、崇尚实践、富于创新精神的高水平学术队伍;在“大型工业过程综合自动化”、“非线性系统理论与应用”、“近代交流传动系统理论与应用高精度伺服控制系统理论及应用”、“自适应控制理论与应用” 和“知识发现与智能系统”等方向开展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技术研发,形成了鲜明的特色;近五年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十几项,为我国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技术进步和装备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国内外控制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近年来,在“211工程”和北京市重点学科的资助下,又新建了一批拥有先进仪器设备的高水平专业实验室。本学科具有较完善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培养机制和管理体制,培养毕业的近百名博士已经成为高校、科研a院所和企业的学科带头人和技术中坚。
 
1.建设了一支层次结构合理、富于创新精神的高水平学术队伍
 
在涂序彦、孙一康、舒迪前等老一辈控制领域著名教授的带领下,学术队伍成功地完成了新老交替。本学科现有教授9人、副教授9人、讲师9人,45岁以下的教师占70%。聘请了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戴汝为院士等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作为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拓宽了研究领域,合作指导博士研究生。
 
近年来建立了由首席教授领衔的15个重要的学科梯队,采取按梯队考核的机制,使梯队成为指导和培养研究生的基本单位。这些梯队拥有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高水平研究方向,目前承担着纵向课题近20项、横向课题30余项,科研经费达3500多万元,研究生的培养经费充足。
 
2.理论与应用研究并重,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
 
秉承我校“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传统,以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为己任,承担和完成了大量工业自动化和控制领域的国家重大课题。童朝南教授的学科梯队将现代控制理论和智能控制方法应用于武钢、鞍钢等大型热连轧计算机控制系统,取得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余达太教授的学科梯队研究高精度伺服技术和电源技术在电动汽车上的应用,获得国家重大课题支持。杨炳儒、闵乐泉、尹怡欣、刘贺平等教授的学科梯队追踪最新理论研究,重点研究新型智能控制系统、混沌与非线性系统和自适应控制系统的理论与方法,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课题。近五年来,本学科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国家发明专利6项、科技成果采用和被转让94项,直接经济效益达1.5亿元以上。在国内外高水平刊物发表近500篇论文,其中200多篇被国际三大检索机构检索。
 
3.不断采用创新教育模式,营造了优良的育人环境
 
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开设“控制科学与工程专题”、“控制理论特论”、“知识工程”、“细胞神经网络”等博士课程和“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非线性系统理论”等二十几门硕士课程,体现了本学科的主要特点和发展最新动向,构成了内容完整的教学体系。
 
在课程阶段,采用了专题研究导向式、学术沙龙式、研究报告式等多种新的教学模式;在课题研究阶段,构建师生学习型创新团队,培养研究生终生学习的习惯和探索新知的精神。我们在鞍钢、武钢、济钢和莱钢等企业建立了十几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近年来,在“211工程”和北京市重点学科等项目的支持下,购置了大批先进的仪器设备,现有设备原值近4000万元。在新建成的信息大楼里,控制学科的实验/研究室占有近3000平方米的面积。培养研究生的软硬件环境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主       任:丁大伟         副  主 任:董洁  邵立珍  郭金  袁立   
 
支部书记:邵立珍        支部委员:董冀媛  李琳琳  
 

  一、招生计划

  根据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和学校根据上国家复试线考生情况,我院各专业实际招生计划(不含少民骨干、退役士兵等专项计划)调整如下:
 

招生专业

简章拟招计划

现拟招生计划

已录取推免生

统考拟招计划

081100   控制科学与工程

52

57

22

35

080400   仪器科学与技术

14

14

1

13

085210   控制工程

72

96

17

79

085203   仪器仪表工程

16

16

3

13

  各专业招生计划后期如有调整,将在学院网站上另行通知。

  二、复试资格

  1.第一志愿全日制学术型专业考生初试成绩要求
 

序号

招生专业

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拟招生人数

(不含专项计划)

推免生人数

复试比例

复试人数

是否接受调剂

1

控制科学与工程

314(39,59)

57

22

150%

53

2

仪器科学与技术

282(39,59)

14

1

150%

20

  2.第一志愿全日制专业学位专业考生初试成绩要求

序号

招生专业

初试成绩
基本要求

拟招生人数

(不含专项计划)

推免生人数

复试比例

复试人数

是否接受调剂

1

控制工程

296(39,59)

96

17

152%

120

2

仪器仪表工程

271(39,59)

16

3

150%

20

  3.第一志愿非全日制专业学位考生初试成绩要求

序号

招生专业

初试成绩
基本要求

拟招生人数

(不含专项计划)

复试比例

复试人数

是否接受调剂

1

控制工程

296(39,59)

8

150%

12



  4.专项计划考生初试成绩要求

  (1)少数民资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初试成绩要求总分不低于248分;

  (2)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考生初试成绩要求

序号

招生专业

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是否接受调剂

1

控制工程(少民骨干)

248(无单科要求)

2

控制科学与工程(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

294(39、59)

3

仪器仪表工程(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

251(39、59)

4

控制工程(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

276(39、59)

  考研派快讯,据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7年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已发布,详情如下: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全日制
拟招人数
非全日制
拟招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050 自动化学院
(01062334123)
146 20   本学院不招收单独考试考生
  10 0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50 自动检测技术 或 853 电路分析基础
按一级学科招生,下设一个二级学科:080402测试测量技术及仪器


复试科目:538 模拟电子技术
080400 仪器科学与技术
01 光电传感器
02 激光测试技术
03 高精度磁场测量
04 MEMS传感器应用
05 图像信息处理
06 嵌入式系统
07 总线仪表及通信
08 无线传感器网络
  53 0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51 自动控制原理 或 853 电路分析基础
按一级学科招生,下设七个二级学科:08110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08110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081103系统工程;08110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生物信息学;建模仿真理论与技术


复试科目:539 数字电子技术 
081100 控制科学与工程
01 冶金过程先进控制
02 先进控制理论
03 数据驱动建模
04 先进检测技术
05 无线传感器网络
06 红外图像信息处理
07 生物特征识别
08 智能系统与飞行器控制
09 电气系统自动化
10 智能交通系统
11 机器人控制技术
12 故障诊断
  11 0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50 自动检测技术 或 853 电路分析基础
复试科目:538 模拟电子技术 
085203 仪器仪表工程
01 光电传感器
02 激光测试技术
03 高精度磁场测量
04 MEMS传感器应用
05 图像信息处理
06 嵌入式系统
07 总线仪表及通信
08 无线传感器网络
  72 20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51 自动控制原理 或 853 电路分析基础
复试科目:539 数字电子技术
085210 控制工程
01 冶金过程先进控制
02 先进控制理论
03 数据驱动建模
04 先进检测技术
05 无线传感器网络
06 红外图像信息处理
07 生物特征识别
08 智能系统与飞行器控制
09 电气系统自动化
10 智能交通系统
11 机器人控制技术
12 故障诊断

 

  点击【】查看更多专业目录。

  据北京科技大学研招办消息,2018年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已经发布,由于内容过多,请点击附件下载: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及《北京科技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与录取工作规定》要求,我单位将在坚持按需招生、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原则基础上,开展2018年度复试录取工作。为严明招生纪律,保障复试工作的顺利进行及录取工作公平公正,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管理

  1. 招生领导小组

  学院成立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监督落实复试各环节工作,确保所有参与复试工作的教师秉承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严格按照工作规范落实各项工作。

  组  长: 张朝晖

  副组长: 贺威

  成  员: 李擎、彭开香、李希胜、陈旭、景鹏、丁大伟、蓝金辉、陈先中、余瑶、史雪飞

  秘  书: 冯竹娟

  职  责: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学院的复试工作方案和复试细则;遴选各学科(专业)的复试小组成员,并进行培训;组织复试考试、面试、评卷以及试题安全保密工作;落实复试考核的具体内容、评分标准及复试程序;组织协调各复试小组复试录音工作;协调本培养单位复试工作中出现的争议;负责解释本培养单位复试录取工作结果。

  2. 招生复试小组

  (1)专业课笔试命题小组

  按考试科目组成专业课笔试命题小组,负责考试的命题和阅卷工作。小组由具有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职称人员组成。

  小组成员承担的工作及身份对外保密。小组成员不得对考生进行补习、辅导,不得透漏考试内容、阅卷情况及考试结果等内容。

  (2)综合面试小组

  按招生学科(专业)组成复试综合面试小组,对考生的专业素质、外语口语及听力、综合能力、诚信及思想品格等进行考核。小组由不少于3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相当水平的人员组成。外语考核可以在综合面试中进行,也可以单独进行。单独进行时,考核小组由不少于2名经验丰富、外语水平较高的人员组成。

  坚持回避原则,有亲属报考的人员不得参加相关的复试工作,命题、面试小组成员组成由领导小组审批。

  二、复试资格

  单独考试、少民骨干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见《北京科技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与录取工作办法》。

  3.调剂说明

  部分学科(专业)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的调剂申请(见下表)。

  所有申请调剂的考生均要通过教育部“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进行调剂。3月23日,调剂服务系统正式开通后,有调剂意愿的考生尽快在“调剂服务系统上”填报志愿,我院将择优在24小时之内网上通知考生参加复试,24小时内未收到我院复试通知的,系统自行解锁,考生可继续填报其他志愿。

  三、复试程序

  1.复试信息确认及缴费

  考生于3月22日晚12:00前登录研究生院网站“研究生招生管理信息系统”(http://yjsy1.ustb.edu.cn:8080/ksxt/login.aspx)进行复试信息确认(登录账号为考生身份证号,初始密码为本人出生年月日),选择复试科目和导师,提交复试确认信息。部分专业不同研究方向须选择相应的复试科目,请考生注意查看2018年硕士招生专业目录的专业说明。注意:该复试确认网站只支持IE浏览器或基于IE内核的浏览器。

  考生提交复试确认后,点击复试缴费按钮网上缴纳复试费100元/人;如参加校内统一体检的还须选择“校内体检”,并点击体检缴费按钮网上缴纳体检费120元/人,缴费平台支持支付宝、微信和银联卡在线支付。复试费和体检费缴纳成功后,可下载打印复试通知书和体检表。

  在我校其他学院或培养单位复试过的考生,调剂到我院复试时须另行网上缴纳复试费100元/人,在本学院内调剂复试的考生无须二次缴纳复试费。

  2.复试资格审查

  3月26日上午8:30,集中受理复试考生的复试报到及资格审查工作,考生报到时须提交的材料请登录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看《北京科技大学2018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复试注意事项》。

  3.复试时间及地点安排

  (3)综合素质及外语水平考核

  时间为3月26日-3月28日,具体时间地点将于报到当天公布。

  4.复试内容及形式

  复试总成绩满分为350分,其中专业水平考核满分150分,加试科目均为满分100分,综合素质考核满分150分,外语水平考核满分为50分。

  (1)专业水平考核:考核形式为专业课闭卷笔试(或其他形式),由学院统一组织、集中进行,时间3小时。考生凭二代居民身份证、硕士复试通知书参加考试。考试时不得携带手机等通讯设备和具有文字记录及显示功能的电子产品。考试科目见招生简章。

  (2)综合素质考核:考核形式为面试(或其他形式)。按专业分组进行,重点考察考生综合素质、专业素养、创新能力、心理素质、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思想品德、举止和礼仪等。

  (3)外语水平考核:考核形式为面试(或其他形式)。按专业分组进行,重点考察考生外语的听、说能力以及专业表达能力。

  每位考生综合素质面与外语水平测试的合计时间不少于20分钟。

  5.复试体检

  体检时间:3月29日7:30-9:30

  本校应届生2018年3月30日7:30-9:30

  体检地点:北京科技大学校医院

  参加学校统一集中体检的考生应于体检结束1周后及时登录“研究生招生管理信息系统”(http://yjsy1.ustb.edu.cn:8080/ksxt/login.aspx)查看体检结果,如体检结果异常,请按提示进行体检复查并在规定时间内将复查结果报告送交校医院保健科,逾期未提供复查结果报告的,视为体检不合格,取消录取资格。

  特殊情况不参加校内统一体检的考生,须在3月31日前向校医院保健科提供二级甲等(含)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体格检查报告(表),体格检查报告(表)的有效日期为复试前2周内,且检查项目应涵盖我校要求的体检项目。体检标准由校医院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体检结论由校医院确定,体检异议由校医院负责解释。校医院保健科联系电话:62332793

  6.思想品德考核和政审

  复试结束后,我院将对拟录取考生开展政审工作,通过调取考生档案,综合考察考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

  四、录取工作

  1.各学科(专业)按照考生总成绩(总成绩=初试成绩+复试成绩)排序,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总成绩分数相同时,按照初试总成绩排序;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都相同时,按照复试专业笔试成绩排序。

  2.接收调剂考生的专业,优先录取本专业第一志愿复试合格考生。

  3.专业水平考核成绩低于90分、综合素质考核成绩低于90分、外语水平测试缺考、复试总成绩低于210分、同等学力加试低于60分、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及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4.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提出拟录取名单,报学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经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按照教育部、北京教育考试院相关要求在学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和本学院官网上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

  五、复试监督与复议

  1.信息公开与监督管理

  复试工作办法、招生人数、参加复试考生的成绩(初试、复试)等重要信息,均在学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站及本院网站上公布;

  综合面试过程采取全程录像录音;学校纪检监察部门及研究生院对我院复试录取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考生复议

  复试录取期间,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受理实名的书面复议申请,反应问题经调查属实的,由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责成有关培养单位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进行复议,复议结果在7个工作日内答复考生。

  3.监督举报

  在学校纪委的指导下,由学院党委具体监督复试工作:接受投诉和举报,发现并处理问题,监督有异议结果的复议并通知异议提出人。

  学院监督投诉电话(学院党委办公室):010-62332905。

  六、联系咨询:

  地点:北京科技大学机电楼504A

  电话:010-62334123

  传真:010-62332905

  网址:http://saee.ustb.edu.cn

  联系人:冯老师

  邮箱:zdhyjs@ustb.edu.cn

  本办法经研究生院审核批准后在研究生院和学院网页公布。若与上级文件、规定冲突,以上级的文件、规定为准。本方案由学院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018年3月18日

  北京科技大学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政治思想品德鉴定表.doc

  2018年自动化学院复试名单.pdf

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介绍
  拥有53年历史的自动化学院师资队伍优秀、实验设备先进、科研成果卓著、学生工作扎实。学院设有控制科学与工程系、仪器科学与技术系、电工电子基础系3个系和教学实验中心、自动控制研究所、机器人研究所等教学、实验和研究机构;拥有教职工92人,其中教授、博士生导师18人,副教授27人;在校生人数1600余人,其中本科生1000余人。经过“211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建设,学院拥有价值5000多万元的国内一流的设备、装置和实验室;拥有15000平米的现代化信息大楼;学院拥有“钢铁流程先进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实验示范中心”;拥有一大批国家和省部级的奖励并承担着近亿元经费的国家和企业的重要研究课题,从而成为我国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和智能科学与技术等领域的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这些都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成为遨游科学海洋、练就真才实学、培养创新能力的舞台。这里有学术大师、有浓厚的科学研究氛围、有“敛华求实、创新惟存”的优良传统,师生团结友爱、和谐奋进。这里大学生科技活动蓬勃开展,在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电子大赛、建模大赛、程序大赛上屡获殊荣。我们的毕业生有半数以上进入国内外大学研究生院深造,在大学、科研机关、国内外著名企业深受欢迎,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地专家、领导和企业家。
  学院所设学科和专业从基础理论研究到工程应用技术,全面对应自动化和信息领域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高级人才需求。其中,本科专业3个: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智能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含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系统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宽口径培养人才的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控制工程、仪器仪表工程。自动化专业是教育部CDIO特色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北京市重点学科,还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为适应快速发展的自动化和信息技术以及人才市场的需求,提高毕业生的深造和就业竞争力,本着厚基础、强专业、重创新的原则,对大学一、二年级的同学设置公共基础课平台,强化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程序设计、电路与电子技术等课程教育,在专业课中设置了追踪最新技术的先进控制理论与应用、现代检测技术、智能控制、嵌入式系统、机器人控制等课程,并加强了科技创新活动实践教学环节。
  学院本着“育人为本,教学卓越,研究创新,和谐向上”的建院宗旨,坚持育人为本的崇高理念,以卓越的师资队伍和教育环境培养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强烈社会责任感、扎实的专业基础、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自动化学科领域人才,以创新的高水平科学研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民主、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学院人文环境,共同创造美好的社会与人生。我们热忱地欢迎有志于在自动化领域建功立业的莘莘学子加盟我们的大军,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为人民的幸福生活、为国家的富强共同努力,做出更大贡献。

添加北京科技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北京科技大学考研分数线、北京科技大学报录比、北京科技大学考研群、北京科技大学学姐微信、北京科技大学考研真题、北京科技大学专业目录、北京科技大学排名、北京科技大学保研、北京科技大学公众号、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北京科技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北京科技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学姐微信


加学姐微信,获免费答疑,进考研群
北京科技大学考研网由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维护,发布最新的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还提供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1对1辅导和考研真题等服务,有问题请加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