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纺织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生考试科目和考研参考书目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武汉纺织大学考研分数线、武汉纺织大学报录比、武汉纺织大学考研群、武汉纺织大学学姐微信、武汉纺织大学考研真题、武汉纺织大学专业目录、武汉纺织大学排名、武汉纺织大学保研、武汉纺织大学公众号、武汉纺织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武汉纺织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考研真题资料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武汉纺织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教材,也叫武汉纺织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参考书、指定书目等等,是考验专业课复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资料。考研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考试项目,参考书目由报考院校的研究生院制定,考试内容基本上围绕着参考书目展开,而绝大多数专业课都是由院校自行出题,因而就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指定性。另外将参考书目与真题结合使用可以分析出出题人的风格和倾向,反复研究之后考生完全可以自行划出重点内容和必考内容。许多考生不重视院系公布的参考书目而把全部精力放在笔记和其他参考资料上,不按照武汉纺织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指定的书目进行复习,那么即使复习的再好,实力再强,也很有可能会在专业课上栽跟头。【手机访问

Add 武汉纺织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武汉纺织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大纲的时候需要对该专业以及该学校进行全方位的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的考研大纲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考研大纲是由各院校的研究生院制定并公布的,包括考试的内容、参考书目、研究方向等等内容,直接决定了考生在复习期间的主要内容和侧重点。通过对武汉纺织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参考书目进行分析可以大致了解该专业的考研试题设置方向,考生应当认真阅读考试大纲中公布的考试科目,选择合适的复习资料,有针对性得进行复习,防止出现事倍功半的无用劳动。考生也可以对开设该专业的不同院校考试大纲进行横向比较,对比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院校和专业。许多考生在备考期间不重视考试大纲的内容,往往会将许多重要的信息遗漏或是导致复习的方向出现偏差,这都是不应该出现的失误以及错误。考研派的小编提醒各位考研的小伙伴们一定要重视考研大纲的内容哦。

招生年份2021 招生院系:(021)技术研究院 专业: (077300)材料科学与工程
门类类别 (07)理学 学科类别: (0773)材料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06)智能材料
考试方式 跨专业: 招生人数:专业:7(不含推免)
招生单位 武汉纺织大学 指导老师 :徐卫林、王训该、易长海、王栋、刘轲、李沐芳、刘琼珍、王跃丹、王雯雯、鲁振坦、陈媛丽、刘学、黄菁菁、沈小林、杨丽燕 学习方式 :
政治 外语 业务课一 业务课二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01)高等数学 (803)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院校备注
考试范围
招生年份2021 招生院系:(021)技术研究院 专业: (077300)材料科学与工程
门类类别 (07)理学 学科类别: (0773)材料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06)智能材料
考试方式 跨专业: 招生人数:专业:7(不含推免)
招生单位 武汉纺织大学 指导老师 :徐卫林、王训该、易长海、王栋、刘轲、李沐芳、刘琼珍、王跃丹、王雯雯、鲁振坦、陈媛丽、刘学、黄菁菁、沈小林、杨丽燕 学习方式 :
政治 外语 业务课一 业务课二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31)材料科学基础 (803)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院校备注
考试范围
招生年份2021 招生院系:(017)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 (077300)材料科学与工程
门类类别 (07)理学 学科类别: (0773)材料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02)复合材料
考试方式 跨专业: 招生人数:专业:25(不含推免)
招生单位 武汉纺织大学 指导老师 :王罗新、包海峰、刘晓洪、赵三平、刘欣、殷先泽、杨红军、左丹英、吴静、方正、刘洪涛、杨晨光、张春华、姜明、朱宗民、张斌、邓波、聂坤、陈东志、孙九霄、陈媛丽、谈紫琪、李晨、徐杰 学习方式 :
政治 外语 业务课一 业务课二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01)高等数学 (803)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院校备注
考试范围
招生年份2021 招生院系:(017)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 (077300)材料科学与工程
门类类别 (07)理学 学科类别: (0773)材料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02)复合材料
考试方式 跨专业: 招生人数:专业:25(不含推免)
招生单位 武汉纺织大学 指导老师 :王罗新、包海峰、刘晓洪、赵三平、刘欣、殷先泽、杨红军、左丹英、吴静、方正、刘洪涛、杨晨光、张春华、姜明、朱宗民、张斌、邓波、聂坤、陈东志、孙九霄、陈媛丽、谈紫琪、李晨、徐杰 学习方式 :
政治 外语 业务课一 业务课二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31)材料科学基础 (803)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院校备注
考试范围
招生年份2021 招生院系:(017)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 (077300)材料科学与工程
门类类别 (07)理学 学科类别: (0773)材料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03)功能高分子材料
考试方式 跨专业: 招生人数:专业:25(不含推免)
招生单位 武汉纺织大学 指导老师 :黄乐平、王桦、刘晓洪、周应山、赵三平、陶咏真、许杰、刘轲、顾绍金、李沐芳、殷先泽、王雯雯、左丹英、李秀芳、陈东志、王跃丹、陈少华、姜明、刘琼珍、鲁振坦、柏自奎、叶德展、张宏伟、邓波、谭海英、孙九霄、杨晨光、张春华、严坤、陈亚洲、朱宗民、聂坤、王小俊、 学习方式 :
政治 外语 业务课一 业务课二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01)高等数学 (803)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院校备注
考试范围
招生年份2021 招生院系:(017)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 (077300)材料科学与工程
门类类别 (07)理学 学科类别: (0773)材料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03)功能高分子材料
考试方式 跨专业: 招生人数:专业:25(不含推免)
招生单位 武汉纺织大学 指导老师 :黄乐平、王桦、刘晓洪、周应山、赵三平、陶咏真、许杰、刘轲、顾绍金、李沐芳、殷先泽、王雯雯、左丹英、李秀芳、陈东志、王跃丹、陈少华、姜明、刘琼珍、鲁振坦、柏自奎、叶德展、张宏伟、邓波、谭海英、孙九霄、杨晨光、张春华、严坤、陈亚洲、朱宗民、聂坤、王小俊、 学习方式 :
政治 外语 业务课一 业务课二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31)材料科学基础 (803)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院校备注
考试范围
招生年份2021 招生院系:(021)技术研究院 专业: (077300)材料科学与工程
门类类别 (07)理学 学科类别: (0773)材料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07)生物材料
考试方式 跨专业: 招生人数:专业:7(不含推免)
招生单位 武汉纺织大学 指导老师 :徐卫林、王栋、陈悟、董雄伟、周应山、鲁振坦、王雯雯、崔永明、闫书琴、杨红军、顾绍金 学习方式 :
政治 外语 业务课一 业务课二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01)高等数学 (803)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院校备注
考试范围
招生年份2021 招生院系:(021)技术研究院 专业: (077300)材料科学与工程
门类类别 (07)理学 学科类别: (0773)材料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07)生物材料
考试方式 跨专业: 招生人数:专业:7(不含推免)
招生单位 武汉纺织大学 指导老师 :徐卫林、王栋、陈悟、董雄伟、周应山、鲁振坦、王雯雯、崔永明、闫书琴、杨红军、顾绍金 学习方式 :
政治 外语 业务课一 业务课二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31)材料科学基础 (803)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院校备注
考试范围
招生年份2021 招生院系:(017)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 (077300)材料科学与工程
门类类别 (07)理学 学科类别: (0773)材料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01)高性能纤维
考试方式 跨专业: 招生人数:专业:25(不含推免)
招生单位 武汉纺织大学 指导老师 :王罗新、黄乐平、王桦、杨红军、邓波、刘欣、殷先泽、陈东志、陈少华、蔡子青、许静、孙九霄、刘学、聂坤、谭海英、张斌、王小俊、唐清泉、李娜、徐杰、 学习方式 :
政治 外语 业务课一 业务课二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01)高等数学 (803)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院校备注
考试范围
招生年份2021 招生院系:(017)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 (077300)材料科学与工程
门类类别 (07)理学 学科类别: (0773)材料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01)高性能纤维
考试方式 跨专业: 招生人数:专业:25(不含推免)
招生单位 武汉纺织大学 指导老师 :王罗新、黄乐平、王桦、杨红军、邓波、刘欣、殷先泽、陈东志、陈少华、蔡子青、许静、孙九霄、刘学、聂坤、谭海英、张斌、王小俊、唐清泉、李娜、徐杰、 学习方式 :
政治 外语 业务课一 业务课二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31)材料科学基础 (803)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院校备注
考试范围
招生年份2021 招生院系:(017)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 (077300)材料科学与工程
门类类别 (07)理学 学科类别: (0773)材料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05)生物医用材料
考试方式 跨专业: 招生人数:专业:25(不含推免)
招生单位 武汉纺织大学 指导老师 :陶咏真、周应山、赵三平、刘轲、杨红军、刘洪涛、鲁振坦、陈少华、李秀芳、严坤 学习方式 :
政治 外语 业务课一 业务课二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01)高等数学 (803)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院校备注
考试范围
招生年份2021 招生院系:(017)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 (077300)材料科学与工程
门类类别 (07)理学 学科类别: (0773)材料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05)生物医用材料
考试方式 跨专业: 招生人数:专业:25(不含推免)
招生单位 武汉纺织大学 指导老师 :陶咏真、周应山、赵三平、刘轲、杨红军、刘洪涛、鲁振坦、陈少华、李秀芳、严坤 学习方式 :
政治 外语 业务课一 业务课二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31)材料科学基础 (803)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院校备注
考试范围
招生年份2021 招生院系:(017)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 (077300)材料科学与工程
门类类别 (07)理学 学科类别: (0773)材料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04)新能源材料
考试方式 跨专业: 招生人数:专业:25(不含推免)
招生单位 武汉纺织大学 指导老师 :包海峰、许杰、李沐芳、刘琼珍、柏自奎、叶德展、张宏伟、王星、王欣、刘学、许静、陈亚洲、谈紫琪、李晨、秦艳敏、李娜、徐杰 学习方式 :
政治 外语 业务课一 业务课二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01)高等数学 (803)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院校备注
考试范围
招生年份2021 招生院系:(017)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 (077300)材料科学与工程
门类类别 (07)理学 学科类别: (0773)材料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04)新能源材料
考试方式 跨专业: 招生人数:专业:25(不含推免)
招生单位 武汉纺织大学 指导老师 :包海峰、许杰、李沐芳、刘琼珍、柏自奎、叶德展、张宏伟、王星、王欣、刘学、许静、陈亚洲、谈紫琪、李晨、秦艳敏、李娜、徐杰 学习方式 :
政治 外语 业务课一 业务课二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31)材料科学基础 (803)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院校备注
考试范围
招生年份2021 招生院系:(021)技术研究院 专业: (077300)材料科学与工程
门类类别 (07)理学 学科类别: (0773)材料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08)电子能源材料
考试方式 跨专业: 招生人数:专业:7(不含推免)
招生单位 武汉纺织大学 指导老师 :王栋、刘琼珍、王跃丹、韦炜、刘学、柏自奎、杨丽燕 学习方式 :
政治 外语 业务课一 业务课二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01)高等数学 (803)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院校备注
考试范围
招生年份2021 招生院系:(021)技术研究院 专业: (077300)材料科学与工程
门类类别 (07)理学 学科类别: (0773)材料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08)电子能源材料
考试方式 跨专业: 招生人数:专业:7(不含推免)
招生单位 武汉纺织大学 指导老师 :王栋、刘琼珍、王跃丹、韦炜、刘学、柏自奎、杨丽燕 学习方式 :
政治 外语 业务课一 业务课二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31)材料科学基础 (803)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院校备注
考试范围
招生年份2021 招生院系:(021)技术研究院 专业: (077300)材料科学与工程
门类类别 (07)理学 学科类别: (0773)材料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09)生态环境材料
考试方式 跨专业: 招生人数:专业:7(不含推免)
招生单位 武汉纺织大学 指导老师 :徐卫林、易长海、王栋、王强、唐彬、左丹英、刘轲、李沐芳、王雯雯、赵然、叶徳展、刘洪涛 学习方式 :
政治 外语 业务课一 业务课二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01)高等数学 (803)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院校备注
考试范围
招生年份2021 招生院系:(021)技术研究院 专业: (077300)材料科学与工程
门类类别 (07)理学 学科类别: (0773)材料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09)生态环境材料
考试方式 跨专业: 招生人数:专业:7(不含推免)
招生单位 武汉纺织大学 指导老师 :徐卫林、易长海、王栋、王强、唐彬、左丹英、刘轲、李沐芳、王雯雯、赵然、叶徳展、刘洪涛 学习方式 :
政治 外语 业务课一 业务课二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31)材料科学基础 (803)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院校备注
考试范围
武汉纺织大学

在购买参考书时应当注意公布的参考书的年份和版本,如果版本过旧找不到原书,使用新版本也是可以的,但是应当注意将旧版本与新版本不同的内容进行补充。考研派的考研频道内含有大量优质的课堂讲义资源,欢迎考生前去查询和购买。
需要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参考书目详细信息的同学,可以点击右侧的联系学姐,考研派的学姐回为你做最专业的解答

武汉纺织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分数线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建有一支由知名教授领衔,老、中、青结合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86名,其中教授42人,副教授25人,博士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60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2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6人,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湖北省优秀青年骨干人才1人,湖北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3人,“湖北名师工作室”1个,武汉市“黄鹤英才”1人,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获得者8人,武汉市学科带头人1人。
材料科学与工程 [0773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武汉纺织大学
招生年份:2018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技术研究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73]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8(全日制)金属材料成型与加工新技术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01高等数学
④841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备  注:
一级学科/领域代码:0703 一级学科/领域名称:化学
二级学科代码:070305 二级学科名称: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是化学下设的二级学科。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科的研究主要涉及高分子材料的合成、结构、性能及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武汉工程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二级学科硕士点创建于2006年,为湖北省重点学科,现有硕士生指导教师20人,其中教授12名,副教授8名。2010年以来,本学科点共招收硕士研究生260人。本学科点拥有独立的实验室面积600余平米,拥有总价值5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近3年已完成和正承担的各类科研项目62项,研究经费1000万元。发表SCI检索收录论文123篇。
本学科研究领域涉及生物医用高分子、光电功能高分子、聚合物的功能化与高性能化、天然与绿色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制备与性能。
材料物理
学制:四年,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广博的材料学基本知识、系统扎实的材料物理理论及实践技能,同时兼备材料制备、加工、分析测试等基本能力,可适应功能薄膜材料、电子器件和新能源等工业领域需要,能从事光电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IC芯片、功能薄膜材料的设计与应用的专业技术人才。本专业设置功能薄膜材料等离子体技术及电子器件两个专业方向。学生毕业后适宜继续攻读材料学及相关的高新技术学科、交叉学科等学科领域的研究生,也可到大中型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及实验单位从事科研、开发、教学与管理工作。
专业特色:首批“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入选专业,面向光电材料与新能源行业。本专业所属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和首批省级特色学科,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师资力量雄厚,设有“有关人才计划”特聘教授岗位,教授、副教授占教师总数80%。本专业以湖北省“等离子体化学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和“湖北省微波等离子体应用技术研究工程中心”为依托,培养学生在光电子材料、功能薄膜材料的设计与制造及等离子体技术(注:等离子体技术为各类芯片和微电子、光电子器件制备以及新型功能薄膜材料制备所必须使用的核心技术)的应用研究、开发方面的能力。
核心课程(主干学科):主要课程有:大学物理、高等数学、固体物理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纳米材料与技术、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工业等离子体原理、电子材料与器件、表面加工技术、薄膜制备技术光学薄膜原理与设计、功能材料、半导体器件等。通过课程的学习及基本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接受科学思维与科学实验两方面的基本训练,能够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与相关领域从事研究、管理、科技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详细:http://mse.wit.edu.cn/bksjy/zyjs1/clwl.htm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10年从原纺织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分立,其前身是成立于2000年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由始建于1993年的化学纤维等专业组成。学院所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为湖北省特色学科,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设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复合材料与工程系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和本科教学实验中心共4个系部。
学院拥有一批治学严谨、科研成果丰硕的专家教授和具有国际视野、业务能力突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学院现有全职专任教师55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4人、讲师17人,具有国外学习和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超过70%。
学院教风学风严谨,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750余名,硕士研究生70余名。开设了“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其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于2019年通过了教育部工程专业认证并获批湖北省一流专业建设项目。近年来,学院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4项,国家精品课程1门。学生一次就业率已经连续多年超过95%,本科毕业读研和出国深造的比例近40%。
学院科研实力雄厚,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为依托,近年来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项目、973前期预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纵向科研项目8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超6000万元;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项;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SCI收录论文450余篇;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0余项。
 

材料科学与工程 [0773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武汉纺织大学
招生年份:2018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73]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8(全日制)金属材料成型与加工新技术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01高等数学
④841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备  注: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通过教育部工程专业认证,获批湖北省一流专业建设)
专业简介:
本专业培养具备“知识、能力、品格”协调发展,具备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方面知识的,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成型加工及设计应用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预期毕业五年以上的毕业生:
目标1: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愿意并有能力服务社会;
目标2:具有工程知识、高分子材料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方法,能够分析和解决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成型加工和设计应用等领域中的技术难题;
目标3:面向高分子材料领域,具有工程设计与管理能力,可从事高分子材料的产品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等工作,能成为单位的技术与管理骨干;
目标4: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善于与国内外同行进行广泛交流,具有创新意识;
目标5:通过自主学习、工作实践,实现能力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主干课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高分子材料加工原理、材料导论、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高聚物合成工艺学、高分子流变学、高分子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改性、高分子材料加工设备
就业前景:
毕业生能在科研院所、企业从事塑料、橡胶、化纤、涂料、粘合剂、复合材料的合成、加工、应用、生产技术管理和市场开发等工作,并具有产业用纤维加工方面的优势与特色。
专业咨询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左丹英:13207136768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本科,学制四年,具有工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
专业简介:
复合材料与工程是一门极具发展潜力的多学科交叉型专业,培养具有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备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知识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具备相互协作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在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成型、加工和服役等领域从事产品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本专业结合我校纺织特色专业,开展高性能纤维研发、测试、应用,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编织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成型加工及性能检测。既重视学生数学、力学和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培养,又重视学生的工程能力训练。
预期毕业五年以上的毕业生:
目标1: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有意愿并有能力服务社会;
目标2:具有工程知识、复合材料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应用方法,能够分析和解决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成型、加工及服役等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目标3:面向复合材料领域,具有工程设计与管理能力,可从事复合材料的产品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等工作,能成为单位的技术与管理骨干;
目标4: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国际视野,能与国内外同行进行沟通和交流;
目标5:能自主学习和适应发展,实现能力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主要课程:
复合材料力学、复合材料聚合物基体、材料复合原理、复合材料研究方法、复合材料工艺与设备、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近代材料研究方法实验等。
就业前景:
学生毕业后可就业于与复合材料相关的汽车、建筑、电力、电机、电子、航空航天、国防军工、信息通讯、轻工、化工等有关企业和公司,担任工程研究 人员、工程师和营销管理人员,从事设计、研发、分析、生产、测试、评价、营销、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在高等院校、研究设计院所从事科研教学工作。

专业咨询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孙九霄:17771876665
材料科学与工程 [0773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武汉纺织大学
招生年份:2018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73]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8(全日制)金属材料成型与加工新技术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01高等数学
④841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备  注:
材料科学与工程 [0773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武汉纺织大学
招生年份:2018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73]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新型纤维材料
02(全日制)功能高分子材料
03(全日制)新能源材料
04(全日制)生物医用材料
05(全日制)复合材料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01高等数学或631材料科学基础           
④803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备  注: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始建于2010年,是湖北省重点一级学科,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通过5年的发展,学院拥有“纺织新材料及其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纺织纤维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省“纺织新材料及其应用”重点实验室等三个国家省部级研究平台,一个材料测试中心。现有专任教师39人,其中教授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20人、讲师1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8人(留学归国博士20余人);学院有国家杰青、_特聘教授1 人,“阳光学者”特聘教授1人,“阳光学者”讲座教授9人,”阳光学子”1人;1人获得第六届“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近几年来,承担了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项目、973前期预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40余项,科研经费累计超1000余万元。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3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对外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同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以及国内众多兄弟院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单位建立了广泛的学术合作关系。现培养研究生32人,毕业7人,就业签约率100%。    
   学院共分五个学科方向:基于纤维材料的交叉学科研究、高性能纤维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功能材料和3D打印材料与技术研究等五个学科方向,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新型功能纤维材料提出了熔融共混相分离宏量制备热塑性聚合物纳米纤维的新方法;形成了自主创新的在线反应共聚制备具有抗菌功能高分子材料及纺织品的新技术;发展了纤维材料的功能化技术及其在生物、能源、电子等交叉学科领域的应用研究;开辟了干法纺丝纤维功能化的新途径。
   (2)高性能纤维材料:聚苯硫醚超细纤维的产业化开发及其在高温过滤、锂电池隔膜、重金属吸附、催化剂负载等领域的应用;导电纤维用纳米填料开发及应用;高性能纤维混凝土的制备及应用;高强高模液晶聚芳酯纤维开发;对位芳纶纳米纤维的宏量制备与产业化开发。
   (3)生物医用材料:基于天然蛋白质、多糖的骨组织生物材料;织物与非织物医用材料与制品;天然与合成高聚物复合载药缓释纤维;生物医用金属化合物。
   (4)纤维储能/换能材料:以纤维/织物为基材,制备可编织超级电容器材料及器件;开发性能稳定的全织物纳米晶太阳能电池和柔性锂离子电池;负载相变储能材料作柔性蓄能保温织物。
   (5)3D立体成型:高性能3D打印光固化树脂;3D打印纤维/树脂复合材料;3D编织纤维光敏树脂预浸料;3D打印纺织品。
学院办公室:
马老师    027-59367580   mxl@wtu.edu.cn
李老师    027-59367580   957606463@qq.com
黄老师      027-59367580  hq@wtu.edu.cn
通信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武汉纺织大学8号教学楼F座501室   430200

学生工作办公室:
张老师    027-59367583   723709588@qq.com
黄老师    027-59367583   61001218@qq.com
祝老师    027-59367583   496015761@qq.com
通信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武汉纺织大学8号教学楼F座517室   430200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学制4年,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掌握系统、扎实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良好的人文素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健康的身心素质,认可并遵守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国际化视野和一定的创新意识,能够分析和解决高分子材料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在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改性、加工成型及应用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型人才。本专业结合学科特点及社会需求设置高分子合成与加工、包装材料与技术、塑料成型与模具设计3个专业方向。
专业特色:本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湖北省品牌专业、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9年6月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本专业设置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拔尖人才班-创新班,近3年专业平均考研上线率为48.06%,其中绝大部分进入985、211高校深造。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高教传播与舆情监测研究中心发布“2018本科专业社会影响力排行榜”,本专业位列全国14位。
核心课程(主干学科):基础类: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基础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专业基础类:材料科学基础、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加工原理、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材料科技英语、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实验、高分子材料专业实验。专业方向类:工程设计CAD,聚合反应工程,包装工艺学,模具材料与制造等。
详细:http://mse.wit.edu.cn/bksjy/zyjs1/gfzclygc.htm
材料科学与工程 [0773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武汉纺织大学
招生年份:2018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技术研究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73]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6(全日制)新型功能纤维材料及新型能源材料研究
07(全日制)功能纺织与新型生物医用纺织材料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01高等数学或631材料科学基础           
④803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备  注:
材料科学与工程 [0773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武汉纺织大学
招生年份:2018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73]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新型纤维材料
02(全日制)功能高分子材料
03(全日制)新能源材料
04(全日制)生物医用材料
05(全日制)复合材料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01高等数学或631材料科学基础           
④803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备  注: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武汉纺织大学
  • 招生年份:2018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73]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新型纤维材料 
02(全日制)功能高分子材料 
03(全日制)新能源材料 
04(全日制)生物医用材料 
05(全日制)复合材料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01高等数学或631材料科学基础            
④803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备  注: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学制:四年,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材料科学及扎实的物理、化学、电子、机械等相关学科基础,具有能够从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相关的生产与设计、测试与评价、系统与工程等方面工作的基础理论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满足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以及电力、航天航空、信息、交通等工程领域的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对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进行生产制造、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器件设计等的人才需求。
专业特色:人才培养以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为导向,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毕业生供不应求;课程设置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以材料科学相关课程为基础,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主干,以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相关课程为支撑,有效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条件以我校ESI全球排名前1%的材料学科、湖北省一级重点特色学科为依托,拥有湖北省光电与新能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
核心课程(主干学科):基础类: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基础化学、物理化学、机械设计基础等;专业基础类: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化学性能、半导体物理基础、半导体光电化学、材料分析测试技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制备技术等;专业方向类:新能源结构材料、储能材料与器件、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 [0773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武汉纺织大学
招生年份:2018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技术研究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73]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新型纤维材料
02(全日制)功能高分子材料
03(全日制)新能源材料
04(全日制)生物医用材料
05(全日制)复合材料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01高等数学或631材料科学基础           
④803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备  注:
材料科学与工程 [0773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武汉纺织大学
招生年份:2018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73]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6(全日制)新型功能纤维材料及新型能源材料研究
07(全日制)功能纺织与新型生物医用纺织材料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01高等数学或631材料科学基础           
④803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备  注:
材料科学与工程 [0773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武汉纺织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73]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高性能纤维
02(全日制)复合材料
03(全日制)功能高分子材料
04(全日制)新能源材料
05(全日制)生物医用材料
招生人数: 40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01高等数学或631材料科学基础
④803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备  注: 复试科目
材料结构与性能
或功能高分子
同等学力/跨专业考研加试科目
①有机化学
②现代材料研究方法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代码:077300     门类/类别:理学     学科/类别: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介绍

沈阳大学为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以材料学、化学、物理学为基础,系统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并将其应用于材料的合成、制备、结构、性能、应用等方面研究的学科。重点研究材料组成、结构、工艺、性质和使用性能之间关系,以及各种材料制备和控制等应用技术,为材料设计、制造、工艺优化和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范围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
本学科现有教授12人,副教授2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8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辽宁省人才工程百人层次3人,千层次人选3人,辽宁省高校人才支持计划3人,辽宁省高校杰出青年学者3人,宝钢优秀教师奖2人,辽宁省优秀教师3人。经过十余年的建设,该学科已经形成各具特色、队伍稳定,涵盖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化学等二级学科的研究方向。可招收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工学与理学研究生。
近年来,该学科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省市科技计划等一大批国家、省、市各层次科研课题102项;获得多项有重要价值的科研成果,申请发明专利65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332篇,发表论文被SCI、 EI检索收录16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7部;研究与开发经费2294余万元。

专业点分布

沈阳大学 江苏大学 齐鲁工业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93 所,本次参评89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72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3 清华大学 A+
2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3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A+
4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A
5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6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7 10335 浙江大学 A
8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A
9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A-
10 10010 北京化工大学 A-
11 10056 天津大学 A-
12 10145 东北大学 A-
13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14 10533 中南大学 A-
15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A-
16 10610 四川大学 A-
17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A-
18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B+
19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B+
20 10183 吉林大学 B+
21 10216 燕山大学 B+
22 10246 复旦大学 B+
23 10247 同济大学 B+
24 10251 华东理工大学 B+
25 10255 东华大学 B+
26 10280 上海大学 B+
27 10284 南京大学 B+
28 10285 苏州大学 B+
29 10291 南京工业大学 B+
30 10422 山东大学 B+
31 10459 郑州大学 B+
32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33 10611 重庆大学 B+
34 90002 国防科技大学 B+
35 10055 南开大学 B
36 10080 河北工业大学 B
37 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B
38 10286 东南大学 B
39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B
40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B
41 10299 江苏大学 B
42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B
43 10384 厦门大学 B
44 10488 武汉科技大学 B
45 10530 湘潭大学 B
46 10532 湖南大学 B
47 10558 中山大学 B
48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B
49 10614 电子科技大学 B
50 10674 昆明理工大学 B
51 10700 西安理工大学 B
52 1070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B
53 10058 天津工业大学 B-
54 10060 天津理工大学 B-
55 10110 中北大学 B-
56 10112 太原理工大学 B-
57 10142 沈阳工业大学 B-
58 10289 江苏科技大学 B-
59 10403 南昌大学 B-
60 10426 青岛科技大学 B-
61 10427 济南大学 B-
62 10464 河南科技大学 B-
63 10486 武汉大学 B-
64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B-
65 10708 陕西科技大学 B-
66 10731 兰州理工大学 B-
67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B-
68 11845 广东工业大学 B-
69 10109 太原科技大学 C+
70 10150 大连交通大学 C+
71 10186 长春理工大学 C+
72 10190 长春工业大学 C+
73 10214 哈尔滨理工大学 C+
74 10337 浙江工业大学 C+
75 10360 安徽工业大学 C+
76 10385 华侨大学 C+
77 10386 福州大学 C+
78 10408 景德镇陶瓷大学 C+
79 10490 武汉工程大学 C+
80 10512 湖北大学 C+
81 10619 西南科技大学 C+
82 10657 贵州大学 C+
83 107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C+
84 10702 西安工业大学 C+
85 10730 兰州大学 C+
86 11065 青岛大学 C+
87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C
88 10079 华北电力大学 C
89 10128 内蒙古工业大学 C
90 10222 佳木斯大学 C
91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C
92 10292 常州大学 C
93 10294 河海大学 C
94 10295 江南大学 C
95 10338 浙江理工大学 C
96 10356 中国计量大学 C
97 10357 安徽大学 C
98 10406 南昌航空大学 C
99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C
100 10589 海南大学 C
101 10590 深圳大学 C
102 10595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C
103 10596 桂林理工大学 C
104 10615 西南石油大学 C
105 10015 北京印刷学院 C-
106 10081 华北理工大学 C-
107 10144 沈阳理工大学 C-
108 10146 辽宁科技大学 C-
109 10149 沈阳化工大学 C-
110 10153 沈阳建筑大学 C-
111 10407 江西理工大学 C-
112 10424 山东科技大学 C-
113 10460 河南理工大学 C-
114 10500 湖北工业大学 C-
115 10559 暨南大学 C-
116 10593 广西大学 C-
117 10710 长安大学 C-
118 10856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C-
119 10878 安徽建筑大学 C-
120 11035 沈阳大学 C-
121 11660 重庆理工大学 C-
122 90038 海军工程大学 C-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代码:080500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介绍

合肥学院为例
利用德国合作优势,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从企业和行业实践中提炼共性问题,进行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紧盯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前沿问题,强调多学科交叉融合,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建设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国际化视野、批判性思维、扎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基本理论基础、创新创业与终身学习及学科交叉融合能力,掌握本学科必备的专业技能与研究方法,能够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产品研发、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人才。
本学科现有专任教师22人,其中教授10人(硕导7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安徽省教学名师2人,15名教师前往德国访学,与德国罗斯托克大学、雅德大学及英、美等国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近年承担横、纵向项目共4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安徽省杰出青年基金1项。在J. Power Sources、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Chem. Eng. J.等期刊上发表文章3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安徽省科学技术奖3项,安徽青年科技奖1人,学生获国家级竞赛奖项12人次。实验室面积11 000 m2,拥有先进的分析测试中心,仪器总值4650万,建有中科院过程所张锁江院士领衔“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暨合肥学院安徽省院士工作站”等平台。
根据《中国制造2025》路线图、安徽省战略性新型产业政策与合肥市重点发展产业规划,新材料与新能源将是重点发展领域,国家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大量高层次专门人才。目前,本学科在膜材料、减摩耐磨材料、电池材料与阻燃高分子材料等新材料和新能源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选择三个特色方向:“化工新材料”“材料学”和“功能高分子材料”。化工新材料方向涉及“膜材料与膜过程”与“化学传感材料与器件”;材料学方向涉及“新能源材料”与“减摩耐磨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方向涉及阻燃高分子材料及功能高分子的合成与改性。

专业点分布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北京化工研究院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陆军装甲兵学院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北京化工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服装学院 北京印刷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天津城建大学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 中国民航大学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中北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大学 沈阳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 沈阳化工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 吉林建筑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齐齐哈尔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淮海工学院 中国计量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温州大学 合肥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 华侨大学 福建工程学院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烟台大学 济南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山东大学 齐鲁工业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 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 海军工程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湘潭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中山大学 深圳大学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桂林理工大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贵州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新疆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93 所,本次参评89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72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3 清华大学 A+
2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3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A+
4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A
5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6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7 10335 浙江大学 A
8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A
9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A-
10 10010 北京化工大学 A-
11 10056 天津大学 A-
12 10145 东北大学 A-
13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14 10533 中南大学 A-
15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A-
16 10610 四川大学 A-
17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A-
18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B+
19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B+
20 10183 吉林大学 B+
21 10216 燕山大学 B+
22 10246 复旦大学 B+
23 10247 同济大学 B+
24 10251 华东理工大学 B+
25 10255 东华大学 B+
26 10280 上海大学 B+
27 10284 南京大学 B+
28 10285 苏州大学 B+
29 10291 南京工业大学 B+
30 10422 山东大学 B+
31 10459 郑州大学 B+
32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33 10611 重庆大学 B+
34 90002 国防科技大学 B+
35 10055 南开大学 B
36 10080 河北工业大学 B
37 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B
38 10286 东南大学 B
39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B
40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B
41 10299 江苏大学 B
42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B
43 10384 厦门大学 B
44 10488 武汉科技大学 B
45 10530 湘潭大学 B
46 10532 湖南大学 B
47 10558 中山大学 B
48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B
49 10614 电子科技大学 B
50 10674 昆明理工大学 B
51 10700 西安理工大学 B
52 1070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B
53 10058 天津工业大学 B-
54 10060 天津理工大学 B-
55 10110 中北大学 B-
56 10112 太原理工大学 B-
57 10142 沈阳工业大学 B-
58 10289 江苏科技大学 B-
59 10403 南昌大学 B-
60 10426 青岛科技大学 B-
61 10427 济南大学 B-
62 10464 河南科技大学 B-
63 10486 武汉大学 B-
64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B-
65 10708 陕西科技大学 B-
66 10731 兰州理工大学 B-
67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B-
68 11845 广东工业大学 B-
69 10109 太原科技大学 C+
70 10150 大连交通大学 C+
71 10186 长春理工大学 C+
72 10190 长春工业大学 C+
73 10214 哈尔滨理工大学 C+
74 10337 浙江工业大学 C+
75 10360 安徽工业大学 C+
76 10385 华侨大学 C+
77 10386 福州大学 C+
78 10408 景德镇陶瓷大学 C+
79 10490 武汉工程大学 C+
80 10512 湖北大学 C+
81 10619 西南科技大学 C+
82 10657 贵州大学 C+
83 107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C+
84 10702 西安工业大学 C+
85 10730 兰州大学 C+
86 11065 青岛大学 C+
87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C
88 10079 华北电力大学 C
89 10128 内蒙古工业大学 C
90 10222 佳木斯大学 C
91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C
92 10292 常州大学 C
93 10294 河海大学 C
94 10295 江南大学 C
95 10338 浙江理工大学 C
96 10356 中国计量大学 C
97 10357 安徽大学 C
98 10406 南昌航空大学 C
99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C
100 10589 海南大学 C
101 10590 深圳大学 C
102 10595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C
103 10596 桂林理工大学 C
104 10615 西南石油大学 C
105 10015 北京印刷学院 C-
106 10081 华北理工大学 C-
107 10144 沈阳理工大学 C-
108 10146 辽宁科技大学 C-
109 10149 沈阳化工大学 C-
110 10153 沈阳建筑大学 C-
111 10407 江西理工大学 C-
112 10424 山东科技大学 C-
113 10460 河南理工大学 C-
114 10500 湖北工业大学 C-
115 10559 暨南大学 C-
116 10593 广西大学 C-
117 10710 长安大学 C-
118 10856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C-
119 10878 安徽建筑大学 C-
120 11035 沈阳大学 C-
121 11660 重庆理工大学 C-
122 90038 海军工程大学 C-

0773J1光电信息材料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光电信息材料     专业代码:0773J1     门类/类别:理学     学科/类别: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介绍

齐鲁工业大学为例
2016理学院
专业名称 0773J1 光电信息材料
研究方向 (01)激光物理技术与非线性光学(02)激光功能材料的应用(03)半导体材料的合成与应用(04)分子反应动力学
初试考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01)数学基础(921)光学(922)普通物理(电磁学、光学)

专业院校排名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93 所,本次参评89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72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3 清华大学 A+
2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3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A+
4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A
5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6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7 10335 浙江大学 A
8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A
9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A-
10 10010 北京化工大学 A-
11 10056 天津大学 A-
12 10145 东北大学 A-
13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14 10533 中南大学 A-
15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A-
16 10610 四川大学 A-
17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A-
18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B+
19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B+
20 10183 吉林大学 B+
21 10216 燕山大学 B+
22 10246 复旦大学 B+
23 10247 同济大学 B+
24 10251 华东理工大学 B+
25 10255 东华大学 B+
26 10280 上海大学 B+
27 10284 南京大学 B+
28 10285 苏州大学 B+
29 10291 南京工业大学 B+
30 10422 山东大学 B+
31 10459 郑州大学 B+
32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33 10611 重庆大学 B+
34 90002 国防科技大学 B+
35 10055 南开大学 B
36 10080 河北工业大学 B
37 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B
38 10286 东南大学 B
39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B
40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B
41 10299 江苏大学 B
42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B
43 10384 厦门大学 B
44 10488 武汉科技大学 B
45 10530 湘潭大学 B
46 10532 湖南大学 B
47 10558 中山大学 B
48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B
49 10614 电子科技大学 B
50 10674 昆明理工大学 B
51 10700 西安理工大学 B
52 1070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B
53 10058 天津工业大学 B-
54 10060 天津理工大学 B-
55 10110 中北大学 B-
56 10112 太原理工大学 B-
57 10142 沈阳工业大学 B-
58 10289 江苏科技大学 B-
59 10403 南昌大学 B-
60 10426 青岛科技大学 B-
61 10427 济南大学 B-
62 10464 河南科技大学 B-
63 10486 武汉大学 B-
64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B-
65 10708 陕西科技大学 B-
66 10731 兰州理工大学 B-
67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B-
68 11845 广东工业大学 B-
69 10109 太原科技大学 C+
70 10150 大连交通大学 C+
71 10186 长春理工大学 C+
72 10190 长春工业大学 C+
73 10214 哈尔滨理工大学 C+
74 10337 浙江工业大学 C+
75 10360 安徽工业大学 C+
76 10385 华侨大学 C+
77 10386 福州大学 C+
78 10408 景德镇陶瓷大学 C+
79 10490 武汉工程大学 C+
80 10512 湖北大学 C+
81 10619 西南科技大学 C+
82 10657 贵州大学 C+
83 107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C+
84 10702 西安工业大学 C+
85 10730 兰州大学 C+
86 11065 青岛大学 C+
87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C
88 10079 华北电力大学 C
89 10128 内蒙古工业大学 C
90 10222 佳木斯大学 C
91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C
92 10292 常州大学 C
93 10294 河海大学 C
94 10295 江南大学 C
95 10338 浙江理工大学 C
96 10356 中国计量大学 C
97 10357 安徽大学 C
98 10406 南昌航空大学 C
99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C
100 10589 海南大学 C
101 10590 深圳大学 C
102 10595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C
103 10596 桂林理工大学 C
104 10615 西南石油大学 C
105 10015 北京印刷学院 C-
106 10081 华北理工大学 C-
107 10144 沈阳理工大学 C-
108 10146 辽宁科技大学 C-
109 10149 沈阳化工大学 C-
110 10153 沈阳建筑大学 C-
111 10407 江西理工大学 C-
112 10424 山东科技大学 C-
113 10460 河南理工大学 C-
114 10500 湖北工业大学 C-
115 10559 暨南大学 C-
116 10593 广西大学 C-
117 10710 长安大学 C-
118 10856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C-
119 10878 安徽建筑大学 C-
120 11035 沈阳大学 C-
121 11660 重庆理工大学 C-
122 90038 海军工程大学 C-

系所代码 系所名称 学位类别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方向码 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备注
050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招生规模177(学术型120、专业学位57),拟接收推免生115(以最终确认录取人数为准)
050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学术型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01 材料物理与化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26材料加工基础或827材料科学基础或837高分子化学与高分子物理 理工科各专业均可以报考。
050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学术型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02 材料学
050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学术型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03 材料加工工程
050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学术型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04 材料加工工程(塑性成形)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4材料力学或826材料加工基础或871塑性成形原理
050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专业学位 085204 材料工程 01 不分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26材料加工基础或827材料科学基础
050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专业学位 085204 材料工程 02 塑性成形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26材料加工基础或871塑性成形原理
 
 (参考上海交通大学

考试科目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01腐蚀与防护
02高性能金属材料及其在新能中的应用
03石油新型合金
04功能及特种高分子材料
05 材料失效分析与安全评价
06新能源材料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60 材料科学基础或862 物理化学(工)或861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I.同等学力加试科目:热处理原理与工艺、材料的腐蚀与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