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技大学化学考研参考书目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武汉科技大学考研分数线、武汉科技大学报录比、武汉科技大学考研群、武汉科技大学学姐微信、武汉科技大学考研真题、武汉科技大学专业目录、武汉科技大学排名、武汉科技大学保研、武汉科技大学公众号、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武汉科技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考研真题资料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武汉科技大学化学考研参考书目信息,是考研之前需要获取相应的考研信息,比如考试大纲、招考专业、招考目录等等基本信息,这些内容是进行考研前期工作的必要准备。考生可以从各院校的研招网进行查询,每年的9月左右就会公布下一年度的招生计划。考生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文件的要求和信息,部分专业的名称相近,内容也比较繁杂,容易混淆或遗漏,考生要仔细区分。另外各大考研网站的相应版块也会有历年的招生信息汇总,武汉科技大学化学考研参考书目信息内总结了各大院校的历年招生信息,方便考生查询和选择。最后,考研派的小编预祝各位考研的同学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学校。

Add 武汉科技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化学考研参考书目信息网是考生获取考研信息的最基本、最官方的渠道,该网站会提供各种有关考研的资讯和内容,比如历年的考研招生计划、考试计划、考试内容、考试大纲、考试政策、报录比、录取名单、复试名单、复试分数线、推免政策等等内容,武汉科技大学化学招生信息网提供的信息是最为准确和官方的,是考生进行考研的信息主要来源,武汉科技大学化学的小编提醒各位考生要时刻关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一切信息变动要以该网站提供的内容为主。武汉科技大学化学考研参考书目信息网会公布研招办以及各个院系的招生负责人电话,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疑惑时可以打电话进行咨询。最后,武汉科技大学化学的小编预祝各位考研的同学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学校。

武汉科技大学化学考研参考书目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较好自然科学基础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扎实的材料化学方面专业知识,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并期望毕业五年后能达成下列目标:
1、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与社会道德水准;
2、能够进行材料化学相关的新型材料技术与新产品研发、工艺与设备设计和生产技术管理;
3、能够具有一定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领导能力,在一个科研技术开发团队中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4、具备设计、研究和开发新材料、新工艺的能力,在新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材料性能分析、材料应用等领域具有就业竞争力,并有能力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
5、能够通过终身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6、有意愿创新实践,并有能力服务社会。
化学工程与技术 [0817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武汉科技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7]化学工程与技术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 化学工程
02 化学工艺
03 生物化工
04 应用化学
05 工业催化
招生人数: 50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2 数学二
④831 化工原理
复试科目:
1.物理化学
2.微生物学
3.生物化学(选一)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1.分析化学
2.无机化学
3.有机化学
4.普通生物学(选二)
备  注:
338《生物化学》(第四版),朱圣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年。
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考研学校排名 学校名称
1 北京科技大学
2 武汉理工大学
3 清华大学
4 浙江大学
5 西安交通大学
6 上海交通大学
7 山东大学
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9 西北工业大学
10 华南理工大学
11 天津大学
12 哈尔滨工业大学
13 中南大学
14 华中科技大学
15 四川大学
16 东北大学
17 南京大学
18 中山大学
19 复旦大学
20 武汉大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方面的知识,能在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食品、医药、能源、环保等领域从事生物产品的研制、生产,同时可到高等院校、设计和研究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武汉科技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现有“机械工程”一级博士点和硕士点(包含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工程测控技术及仪器、工业工程等五个二级学科)和“机械工程”、“工业工程”两个专业学位领域。为引导和激发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拟定于2017年7月在机械自动化学院举办学术夏令营,诚邀全国高校机械工程、工业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力学、仪器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有志攻读硕士学位的2018届优秀本科毕业生参加。相关安排及注意事项通知如下:

  一、夏令营活动基本信息

  1、活动时间:2017年7月8日~7月9日

  2、活动地点:武汉市青山区建设一路武汉科技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

  3、参营人数:40~50人

  4、报名时间:2017年5月20日~6月20日

  二、申请者应满足的条件

  1、政治思想品德合格、身心健康;无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

  2、本科院校相关专业的2018年应届本科毕业生,拟获推免资格的学生优先。

  3、本科阶段学习成绩优良;有志于从事学术和工程技术研究工作,有较强的科研潜力。

  4、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一般不得低于425分。

  三、应提交的申请材料

  1、《2017年“机械工程”学科学术夏令营申请表》(下载网址http://202.114.242.231:8038//type/0390010301.html);

  2、所在学校教务部门(或院系)加盖公章的大学本科前三年所修课程成绩单;

  3、国家英语四、六级及其他英语等级考试证书复印件;

  4、大学期间的获奖证书复印件;

  5、学生证、身份证复印件;

  6、其他能体现申请者素质能力的材料。

  申请者提供的材料必须真实、准确;所有申请材料恕不退还。

  四、申请程序

  1、提交电子版材料:申请表、汇总表(见通知附件1和2)以及其他支撑材料电子版打包发送至wangxiaoyuan@wust.edu.cn,压缩包以及邮件请以“2017暑期夏令营—本科学校—姓名”命名。

  2、提交纸质申请材料:申请者收到参营通知后,报到入营时提交,支撑材料需加盖公章。

  3、资格审核:学院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筛选,通过资格审核的学员名单将于2017年6月30日前直接(邮件和电话)通知本人,届时未接到通知的同学皆为未入选者,不再另行通知。

  五、活动内容

  夏令营活动的内容包括开营典礼,学校招生政策及就业等情况介绍,学科介绍,学术讲座与交流,综合素质测试,参观专业实验室、专业博物馆等,闭营仪式。具体活动内容另行通知。

  六、优惠政策

  根据选拔考核综合成绩排名情况,确定优秀营员名单,并颁发“优秀营员荣誉证书”。凡获得优秀营员荣誉证书的学生享受以下政策优惠:

  1、若获得所在院校免试推荐研究生资格,可直接录取为武汉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含工业工程)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并享受学校推免生奖助政策。

  2、若未获得所在院校免试推荐研究生资格,第一志愿报考武汉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含工业工程)专业2018年硕士研究生,只要达到国家公布的学科门类复试基本分数线(含总分、单科分数)要求,即可免复试直接录取。

  3、参加夏令营的营员录取总成绩按照机械学院2018年复试工作方案成绩核算办法核算,纳入统考生中参评学业奖学金。

  优秀营员的录取、奖助学金的评定等工作按照国家和学校的相关规定执行。

  七、注意事项

  1、参加夏令营的学生必须遵守主办单位的相关规定,按照统一的安排进行活动。集体活动期间(含就餐)须佩戴夏令营胸牌。

  2、食宿将由主办单位统一安排;学生往返交通费用凭票报销(不含火车软卧、飞机票、高铁一等座)。

  3、综合测试时请携带身份证、学生证原件。

  4、营期请保持手机畅通,以便联系。

  八、联系方式

  联系人:汪筱渊、刘洋;电话:027-68862212;邮箱:wangxiaoyuan@wust.edu.cn。

  附件1  机械自动化学院2017年“机械工程”学科学术夏令营申请表

  附件2  2017年“机械工程”学科学术夏令营汇总表

  武汉科技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

  二〇一七年五月十八日
化学 [0703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武汉科技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3]化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 无机化学
02 有机化学
03 物理化学
04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05 化学生物学
招生人数: 15
考试科目: 1101 思想政治理论 2201 英语一
3617 有机化学
618 无机化学 621 高分子化学
(选一) 100%7 物理化学
862 发酵工程(选一)复试科目:
1.有机化学
2.无机化学
3.分析化学
4.生物化学
5.发酵工程(选一)
同等学力
加试科目:
1.分析化学
2.综合化学
3.普通生物学(选二)
备  注:
806《物理化学》(第六版),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年。
003化学与化工学院 
027-68862338
余老师
hgxyyz@wust.edu.cn
http://202.114.242.231:8022/default.html

教授
陈红祥 陈荣生 程正载 丛野 董志军 范宝安 郭光辉 何选明 柯昌美 李轩科 梁峰 梁文懂 刘义 刘建忠 刘思敏 吕早生 毛磊 欧阳曙光 强敏 史世庄 王光华 王光辉 吴晓琴 伍林 许斌 颜家保 杨忠华 叶龙 余高奇 周瑜 邹涛 曾丹林 张春桃 刘思敏 梁峰
副教授
陈俊 程杨 丁玲 付磊 黄皓 龚志伟 李凌凌 李文兵 李艳军 梁玉河 鲁礼林 彭娜 彭子琼 秦晓蓉 邱江华 屈小英 石从云 孙昱 唐艳 王世杰 许想姣 俞丹青 袁观明 赵智勇 左振宇 雷杨 吴魁
讲师
蔡群 陈佳玲 陈艳 陈阳 郭立 郭芬 高晓芳 胡雅 韩勰 黄艳芬 王晴东 吴玲 王雯静 王晓强 田永胜 谢静 杨勉 徐珍 张海清 张江 张雄志 张琴 周卫 周文婷 曾艳 朱辉 许唤
实验技术人员
教授级高工:周尽晖
高级实验师(工程师):方红明 侯亚利
实验师(工程师):崔正威 高芳 李莉 刘秀然 孙少学 王海蓉 王艳芬
001机械自动化学院
027-68862252
朱老师
jxxyyz@wust.edu.cn
http://202.114.242.231:8038/default.html

学校:武汉科大
专业:工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
年级:2019
招生人数:5
招生状态:正在招生中
2019调剂生接收
武汉科技大学高温磁电材料研究所
一、研究所简介
高温磁电材料研究所隶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涉及:1)电介质和磁性材料;2)电磁场与电磁波;3)高温涂层;4)高温陶瓷。研究所近年来承担国防项目、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及省攻关项目十余项,发表sci文章6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毕业学生大部分已成为大中型企业及科研单位的技术总监、经营总监、科研骨干等。
高温磁电材料研究所与英国利兹大学化工学院、奥地利莱奥本大学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进行联合研究生培养、博士生csc联培等。
网址:http://gsg.wust.edu.cn/gmis/xkjsb/yjsdsfc.aspx?id=80838
二、硕士生招生对象
1)对科研工作有浓厚兴趣;
2)具有材料学、电磁学或化学背景;
3)一本生源优先。
三、生活待遇
1)生活费不低于800元/月;
2)sci文章奖励二区以上不低于8000元;
3)条件合格可申请国家奖学金(3万元)、校奖学金(2-0.5万元)及研究所科研奖励等。
四、联系方式
武汉科技大学高温磁电材料研究所
027-68862616李老师
email:lixiangcheng@wust.edu.cn
 
机械自动化学院办学历史悠久,是我校最早开办本科教育的学院之一。1952年我国著名冶金机械专家朱海教授在原华中工学院创办了冶金机械专业,195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60年原华中工学院冶金机械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整体划归到武汉钢铁学院,此为学院办学起点。学院于1981年成为我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单位,1998年获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13年5月被湖北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16所本科高校试点改革学院之一。
学院拥有机械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在机械类(含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工业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招收本科生,设有机械工程(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机械电子工程(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试点班、机械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试点班、工业工程(精益班)等特色班级。目前在校就读的本科生2200余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00余人,博士研究生60余人。
学院拥有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工业工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机械和工业工程与管理2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领域。机械工程学科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作为牵头学科获批“绿色钢铁智能装备与系统”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在2017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B档,入选“2019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榜单”并进入国内机械工程学科排名前20%,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前1%。
学院现有教职工15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2人,教授43人,副教授45人。“双聘”院士2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9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入选各类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24人。
学院拥有“机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冶金装备及其控制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机械传动与制造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智能制造装备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绿色制造工程研究院”、“精密制造研究院”等高水平科研和教学平台;拥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基础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机械原理”和“液压传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液压元件与系统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学院建有宝武(集团)公司国家实践教育中心、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国家实践教育中心、武汉船用机械责任有限公司湖北省实习实训示范中心、韶关液压件厂有限公司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襄阳博亚精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等多层次实习实训基地。近年来,荣获国家教学成果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
学院面向“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重大产业政策和国家中部崛起的重大战略,以及湖北省钢铁、汽车等领域的重大需求,与宝武集团、东风汽车和中冶南方等30多家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展协同创新和校企合作研究,有效促进了钢铁工业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尤其是在先进冶金装备设计理论与方法、高速重载液压伺服元件与控制、绿色制造系统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创新性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3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14项。近5年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湖北省重大专项等国家级和省部级以上项目160余项,发表论文1300余篇,其中SCI索引300余篇,出版教材和著作30余部。
学院重视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普林斯顿大学、休斯敦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等建立了密切的合作,与国际学院合作开展“2.5+2”中澳机械工程本科项目,每年选派教师、优秀研究生、本科生通过出国学习、短期访学、海外游学计划等方式出国深造,同时鼓励境外学生来校学习,建立了校际、院际学生交流培养协议,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
学院强化素质教育,以“创新工场”为依托,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近三年,学院获机构学和机器科学学生国际奥林匹克大赛、“挑战杯”创业大赛、“互联网+”创业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国际国内各级别大赛获得奖励300余项,创立创业公司10家,申请专利200余项。学院积极创新校企、校地合作模式,设立了“冶机77”奖学金、创科奖学金、筑梦奖学金、武汉上饶商会助学金等奖助学金。
六十多年来,学院为国家输送了近万名毕业生,其中,2人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多校友成为教授、专家、大型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学院秉承“厚德博学、崇实去浮”的校训,发扬“团结协作,求实创新”的学院文化精神,努力使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再上新台阶,为我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而努力奋斗。
617《有机化学》(第五版),天津大学有机化学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年。
武汉科技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现有“机械工程”一级博士点和硕士点(包含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工程测控技术及仪器、工业工程等五个二级学科)和“机械工程”、“工业工程”两个专业学位领域。为引导和激发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拟定于2019年7月在机械自动化学院举办暑期学术夏令营,诚邀全国高校机械工程、工业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力学、仪器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有志攻读硕士学位的2020届优秀本科毕业生参加。相关安排及注意事项通知如下:

  一、夏令营活动基本信息

  1、活动时间:2019年7月6日~7月7日

  2、活动地点:武汉科技大学(青山校区)机械自动化学院

  3、参营人数:50~60人

  4、报名时间:2019年6月1日~6月29日

  二、申请者应满足的条件

  1、政治思想品德合格、身心健康;无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

  2、本科院校相关专业的2020年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拟获推免资格的学生优先。

  3、本科阶段学习成绩优良;有志于从事学术和工程技术研究工作,有较强的科研潜力。

  4、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一般不得低于425分。

  三、应提交的申请材料

  1、《2019年“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学术夏令营申请表》(见附件1)和《2019年“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学术夏令营汇总表》(见附件2);

  2、所在学校教务部门(或院系)加盖公章的大学本科前三年所修课程成绩单;

  3、国家英语四、六级及其他英语等级考试证书复印件;

  4、大学期间的获奖证书复印件;

  5、学生证、身份证复印件;

  6、其他能体现申请者素质能力的材料。

  申请者提供的材料必须真实、准确;所有申请材料恕不退还。

  四、申请程序

  1、提交电子版材料:申请表、汇总表(见通知附件1和2)以及第三项中其他支撑材料扫描件打包发送至liyufei@wust.edu.cn,压缩包以及邮件请以“2019暑期夏令营—本科学校—姓名”命名。应提交的电子版申请材料须按照要求一次性提交,不按要求提交或材料提交不全者视为主动放弃本次夏令营申请资格。

  2、提交纸质申请材料:申请者收到参营通知后,报到入营时提交,支撑材料需加盖公章。

  3、资格审核:学院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筛选,通过资格审核的学员名单将于2019年7月4日前直接(邮件或电话)通知本人,届时未接到通知的同学皆为未入选者,不再另行通知。

  五、活动内容

  夏令营活动的内容包括开营典礼,学校招生政策及就业等情况介绍,学科介绍,学术讲座与交流,综合素质测试,参观专业实验室、专业博物馆等,闭营仪式。具体活动内容另行通知。

  六、优惠政策

  根据选拔考核综合成绩排名情况,确定优秀营员名单,并颁发“武汉科技大学2019年暑期学术夏令营优秀营员荣誉证书”。凡获得优秀营员荣誉证书的学生享受以下政策优惠:

  1、若获得所在院校推免资格,可拟录取为武汉科技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并享受学校推免生奖助政策。

  2、若未获得所在院校推免资格,第一志愿报考武汉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含工业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2020年硕士研究生,只要达到我校公布的学科门类复试基本分数线(含总分、单科分数)要求,即可免复试直接录取。

  3、参加夏令营的营员录取总成绩按照机械学院2020年复试工作方案成绩核算办法核算,纳入统考生中参评第一学年学业奖学金。

  优秀营员的录取、奖助学金的评定等工作按照国家和学校的相关规定执行。

  七、注意事项

  1、参加夏令营的学生必须遵守主办单位的相关规定,按照统一的安排进行活动。集体活动期间(含就餐)须佩戴夏令营胸牌。

  2、食宿将由主办单位统一安排;第一志愿报考我院学生往返交通费用凭票报销(不含火车软卧、飞机票、高铁一等座)。

  3、综合测试时请携带身份证、学生证原件。

  4、营期请保持手机畅通,以便联系。

  八、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玉飞、古文涛;电话:027-68862212;邮箱:liyufei@wust.edu.cn。

  武汉科技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

  二〇一九年五月二十一日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适应新世纪社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适应国际国内人才市场需求,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具有高素质人才所具备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人文修养;具备生命科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扎实的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开发研究与工程设计的理论和技能,能够在各领域(如医药、食品、轻工、环保等)生物产品的生产、开发和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生物工程技术人员。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工原理、生物反应工程、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生物分离工程、生物催化与转化、酶工程等。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武汉科技大学
  • 招生年份:2019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材料与冶金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5]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
耐火材料服役物理化学 
02
新型无机材料合成与制备 
03
高温材料微结构设计与性能 
04
功能高分子材料 
05
纳米材料化学 
06
光电功能材料 
07
材料表面修饰及改性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2
数学二 
④807
物理化学 

810
金属材料科学基础 

811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 

812
材料加工科学基础 

815
材料物理与化学 

819
机械原理 

842
大学物理(选一)
备  注: 复试科目: 
1.金属材料学 
2.耐火材料学 
3.材料合成与制备 
4.材料分析测试技术 
(选一)

复试科目参考书目:
《物理化学》(第六版),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年。
《微生物学》(第八版),沈萍、陈向东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年。
《生物化学》(第三版),王镜岩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
《无机化学》(第四版),天津大学无机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年。
《分析化学》(第五版),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年。
《高分子化学》(第五版),潘祖仁,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年。
《发酵工程原理与实践》,葛绍荣,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年。
化学 [0703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武汉科技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3]化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 无机化学
02 有机化学
03 物理化学
04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05 化学生物学
招生人数: 15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617 有机化学
④806 物理化学
复试科目:
1.无机化学
2.分析化学
3.高分子化学
4.生物化学
5.微生物学
6.发酵工程(选一)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1.分析化学
2.综合化学
3.普通生物学(选二)
备  注: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和机械工程基础理论,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国际视野,能够适应我国机械工业转型升级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能在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测控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工艺创新、工程组织管理等工作,并期待毕业生毕业5年左右达成以下目标:
目标1: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作中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目标2:能够合理选择理论方法、实验方案和现代工具等分析和解决机械工程产品研发、工艺设计、产品制造和工程管理等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复杂工程问题;
目标3:熟悉机械工程领域行业规范和法律法规,能在工程实践中充分考虑工程与社会、环境、法律、安全、健康及文化的关系,促进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目标4:能够持续关注国内外现代机械设计、智能制造与先进制造、互联网+环境下的机械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
目标5:具有创新创业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通过自主学习有意识地构建和完善工作所需的机械工程知识体系和先进分析手段,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目标6: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和领导能力及外语应用能力,具有良好的国际视野,能在多学科、多文化背景下的工程项目管理团队和工程研发团队中担任负责人。
I.Training objectives
The major aims at developing multi-skill technology talented person with good humanity accomplishment, stronger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good professional ethics, all around development of moral, intellectual, physical,aesthetics and labor education. Who has solid theoretic foundation in natural science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has strong computer and foreign language application ability,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and lifelong learning ability. With the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spirit and international vision, he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China's machinery industry, and engage in design, manufacturing, control and measurement and other aspect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its related field, like scientific researc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innovation, engineering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and other work. Graduates of this major are supposed to achieve the following aims:
Aims 1: (Personality cultivation)  Having a good humanities sciences and social sciences quality and have a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can abide by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norms in the work and perform duties and fulfil obligations consciously.
Aims 2: (Professionalism)  Can make appropriate choices in theoretical methods, experimental programs, and modern tools to analyze and solve complex engineering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work practices, such as mechanical engineering product development, process design, product manufactu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Aims 3: (Society and the environment)  Familiar with industry norms and laws and regulations in the field of engineering, can fully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gineering and society, environment, law, safety, health and culture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ims 4: (Knowledge acquirement)  Staying focus on the latest development in the field of modern mechanical desig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advanced manufacturing and maintenance for complex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under the Internet+ environment at home and abroad.
Aims 5: (renewal of knowledge) Having the spirit of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and lifelong learning, can consciously construct and improve the mechanical engineering knowledge system and advanced analysis methods needed in the work by self-learning to develop their knowledge and skills.
Aims 6: (team communication)  Having a good communication skill, coordination skill, leadership skill and advanced ability of foreign language application. Equipped with good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he can serve as leader in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team and engineering R&D team in multi-disciplinary and multi-cultural background.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化学     专业代码:070300     门类/类别:理学     学科/类别:化学

专业介绍

北京化工大学为例
理学院化学一级学科下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二级学科,于2006年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2012年成为北京市化学一级重点学科。在教育部评估中心组织的科学评估中,我校化学一级学科位居前列。2018年3月份,化学学科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
本学科经长期发展已形成一支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思想活跃、勇于创新的教学科研队伍,包括中科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1人、中组部“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13人。现有教授44人、副教授44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3人,45岁以下教师已成为学术带头人的主体。
本学科依托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近代化学研究所、物理化学系、无机化学系、有机化学系、分析化学系、化学生物系及分析测试中心进行建设。在注重基础和理论研究的同时,将研究工作向下游延伸,形成了“基于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实际需求凝炼科学问题-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工程化及产业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特色发展模式。经多年发展,逐渐形成了超分子插层组装化学、纳米结构与限域催化化学、资源与环境分析化学及安全分析、清洁能源材料与电化学、功能有机化学、纳微尺度的计算化学、化学生物学以及纳米化学与功能器件等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通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近三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项目170余项。纵向科研经费到款10294万元,与企业合作项目横向科研经费到款4421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248余篇,其中SCI收录972篇,EI收录15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75件,授权专利224件。
  在为研究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科研环境的同时,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法国、英国等多所著名大学建立了实质性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了研究骨干定期互访、联合承担科研项目及联合培养双学位博士研究生等。

专业点分布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北京化工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天津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中北大学 内蒙古大学 大连大学 沈阳化工大学 延边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吉林化工学院 黑龙江省科学院 东北石油大学 齐齐哈尔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江苏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温州大学 绍兴文理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 华侨大学 东华理工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烟台大学 济南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鲁东大学 齐鲁工业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河南师范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 三峡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湘潭大学 湖南理工学院 南方科技大学 中山大学 深圳大学 海南师范大学 重庆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理工学院 贵州大学 青海民族大学 喀什大学 新疆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703 化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69 所,本次参评66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50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1 北京大学 A+
2 10003 清华大学 A+
3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4 10055 南开大学 A
5 10183 吉林大学 A
6 10246 复旦大学 A
7 10384 厦门大学 A
8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9 10284 南京大学 A-
10 10335 浙江大学 A-
11 10386 福州大学 A-
12 10486 武汉大学 A-
13 10532 湖南大学 A-
14 10558 中山大学 A-
15 10610 四川大学 A-
16 10010 北京化工大学 B+
17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B+
18 10200 东北师范大学 B+
19 10247 同济大学 B+
20 10251 华东理工大学 B+
21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B+
22 10285 苏州大学 B+
23 10422 山东大学 B+
24 10459 郑州大学 B+
25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26 10511 华中师范大学 B+
27 10635 西南大学 B+
28 10697 西北大学 B+
29 10718 陕西师范大学 B+
30 10730 兰州大学 B+
31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B
32 10108 山西大学 B
33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B
34 10145 东北大学 B
35 10319 南京师范大学 B
36 10370 安徽师范大学 B
37 10426 青岛科技大学 B
38 10445 山东师范大学 B
39 10476 河南师范大学 B
40 10533 中南大学 B
41 10542 湖南师范大学 B
42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B
43 10574 华南师范大学 B
44 10673 云南大学 B
45 11117 扬州大学 B
46 10075 河北大学 B-
47 10118 山西师范大学 B-
48 10126 内蒙古大学 B-
49 10212 黑龙江大学 B-
50 10255 东华大学 B-
51 10270 上海师范大学 B-
52 10357 安徽大学 B-
53 10403 南昌大学 B-
54 10414 江西师范大学 B-
55 10475 河南大学 B-
56 10530 湘潭大学 B-
57 10602 广西师范大学 B-
58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B-
59 10736 西北师范大学 B-
60 10755 新疆大学 B-
61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B-
62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C+
63 10019 中国农业大学 C+
64 10028 首都师范大学 C+
65 10140 辽宁大学 C+
66 10165 辽宁师范大学 C+
67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C+
68 10280 上海大学 C+
69 10345 浙江师范大学 C+
70 10346 杭州师范大学 C+
71 10351 温州大学 C+
72 10394 福建师范大学 C+
73 10524 中南民族大学 C+
74 10559 暨南大学 C+
75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C+
76 11658 海南师范大学 C+
77 10065 天津师范大学 C
78 10094 河北师范大学 C
79 10184 延边大学 C
80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C
81 10291 南京工业大学 C
82 10299 江苏大学 C
83 10338 浙江理工大学 C
84 10373 淮北师范大学 C
85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C
86 10427 济南大学 C
87 10446 曲阜师范大学 C
88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C
89 10512 湖北大学 C
90 10534 湖南科技大学 C
91 10560 汕头大学 C
92 10611 重庆大学 C
93 10186 长春理工大学 C-
94 10203 吉林师范大学 C-
95 10231 哈尔滨师范大学 C-
96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C-
97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C-
98 10320 江苏师范大学 C-
99 10385 华侨大学 C-
100 10490 武汉工程大学 C-
101 10513 湖北师范大学 C-
102 10657 贵州大学 C-
103 10691 云南民族大学 C-
104 11258 大连大学 C-
105 11646 宁波大学 C-

应用化学专业考研科目:
院、系所 专业代码及名称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2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021-64253230)(商老师) 081704应用化学   01精细化学品化学与技术 54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02物理化学或803有机化学 ▲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国家重点学科;△省(区、市)或部委重点学科 研究方向(01)限考803有机化学 
02有机、无机功能材料化学及其应用
03光催化和应用光化学
 

应用化学考研参考书: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人数 考试科目 参考书目 备注
024 化学化工学院(电话:83686232)  145      
081704应用化学         
01 化学混合物的精细分离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2 数学二④807 化工原理 复试科目:2401 化学实验理论;2402 化学实验技术操作;2405 英语听力 《化工原理》姚玉英主编,天津科技出版社。复试参考书目:初试参考书目及《大学化学实验》南京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相关无机、有机化学实验书。 全院学术型研究生招生规模共计105名。不接受单独考试。录取方法:严格执行差额复试;按照1:1.2比例由高分到低分确定复试名单;复试后,按复试成绩加初试的两门专业课成绩在应用化学专业考生范围内重新排序,最后确定录取名单(复试不及格者不参加录取排序)。 应用化学专业录取人数由学院当年制定的硕士生招生政策确定。
02 化学废气废水的资源化
03 绿色反应与分离过程一体化
04 膜分离与绿色吸收过程
05 绿色催化反应过程

应用化学研究生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由于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备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就业前景美好。 化学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
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化学参考书目
01-04方向:
《无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曹锡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化学》(上、下册)傅献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仪器分析》南京大学方惠群等编著,科学出版社。
《有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胡宏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上、下册)(第五版)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学习指导》孙德坤、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习题集》侯文华、淳远、姚天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结构化学》江元生,高等教育出版社。
05方向:
《无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曹锡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化学》(上、下册)傅献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仪器分析》南京大学方惠群等编著,科学出版社。
《高分子化学》余学海、陆云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高分子化学》(第二版)潘祖仁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1方向:
《普通物理》(第一、二、三册)程守洙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上、下册)(第五版)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学习指导》孙德坤、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习题集》侯文华、淳远、姚天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
《结构化学》江元生,高等教育出版社。

化学研究方向
以复旦大学为例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学习方式 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022 化学系   57   本系拟招收学术学位推免生40人。实际招生数视生源情况调整。
070301 无机化学(学术学位)   11   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7人。
01固态材料化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2丰产元素化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3配位化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4金属有机化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5生物无机化学与蛋白质化学 全日制   0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0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7生物化学(理);④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6有机光电功能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70302 分析化学(学术学位)   6   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5人。
01色谱方法和高效分离分析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2化学生物分析和蛋白质组分析 全日制   0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0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7生物化学(理);④872细胞生物学
03现代电分析化学及传感技术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4天然药物分离分析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70303 有机化学(学术学位)   13   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9人。
01物理有机化学
02有机合成化学
03超分子材料化学
04药物合成化学
05有机大分子化学
06天然产物化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70304 物理化学(学术学位)   21   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16人。
01表面化学与催化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2复相催化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3电极过程和高能化学电源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4量子化学与分子模拟 全日制   0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0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0量子力学;④836普通物理
05化学反应动力学和激光化学 全日制   0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0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0量子力学;④836普通物理
06结构化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7光化学和反应动力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8分子筛催化和功能材料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9固态材料化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10工业催化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11新型化学电源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703Z1 ★化学生物学(学术学位)   4   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3人。
01功能生物分子的化学基础
02生物分子的分离和鉴定
03药物和医用材料的分子设计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7生物化学(理);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85216 化学工程(专业学位)   2   本专业拟招收全日制2人,学制2年。本专业不招收推免生。
01精细有机化学
02分析仪器技术与仪器分析
03功能材料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959基础化学

化学就业前景
化学专业的就业形势良好。在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等因素的拉动下,石化化工产品市场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随着能源、建材、家电、食品、服装、车辆及日用品的需求增加,化学专业人才需求也逐渐增加。
化学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居民人均收入将比2010年翻一番,社会整体消费能力将增长120%以上,居民消费习惯也将从“温饱型”向“发展型”转变,对绿色、安全、高性价比的高端石化化工产品的需求增速将超过传统产业。

社会消费能力的增长将带动相关能源、建材、家电、食品、服装、车辆等行业的发展,以上行业都是化学专业毕业生可进入的行业。

化学专业就业方向

化学专业的就业范围还是比较广的。化学系的毕业生主要在化学及其相关领域,如化工、生物、医药、材料、环境、农业、食品、检验检疫、环境、国防、能源、信息等行业从事生产与科研工作,从事教师职业、报考政府机关公务员也是不错的选择。此外,有一些毕业生立志当科学家、搞研究,他们就选择在国内外深造,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