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基础医学考研参考书目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武汉大学考研分数线、武汉大学报录比、武汉大学考研群、武汉大学学姐微信、武汉大学考研真题、武汉大学专业目录、武汉大学排名、武汉大学保研、武汉大学公众号、武汉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武汉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考研真题资料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考研参考书目信息,是考研之前需要获取相应的考研信息,比如考试大纲、招考专业、招考目录等等基本信息,这些内容是进行考研前期工作的必要准备。考生可以从各院校的研招网进行查询,每年的9月左右就会公布下一年度的招生计划。考生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文件的要求和信息,部分专业的名称相近,内容也比较繁杂,容易混淆或遗漏,考生要仔细区分。另外各大考研网站的相应版块也会有历年的招生信息汇总,武汉大学基础医学考研参考书目信息内总结了各大院校的历年招生信息,方便考生查询和选择。最后,考研派的小编预祝各位考研的同学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学校。

Add 武汉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考研参考书目信息网是考生获取考研信息的最基本、最官方的渠道,该网站会提供各种有关考研的资讯和内容,比如历年的考研招生计划、考试计划、考试内容、考试大纲、考试政策、报录比、录取名单、复试名单、复试分数线、推免政策等等内容,武汉大学基础医学招生信息网提供的信息是最为准确和官方的,是考生进行考研的信息主要来源,武汉大学基础医学的小编提醒各位考生要时刻关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一切信息变动要以该网站提供的内容为主。武汉大学基础医学考研参考书目信息网会公布研招办以及各个院系的招生负责人电话,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疑惑时可以打电话进行咨询。最后,武汉大学基础医学的小编预祝各位考研的同学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学校。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考研参考书目
现免疫学系源于原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1988年该教研室分为医学微生物与医学免疫学两个教研小组,分别担任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两门课程。1990年获得医学免疫学硕士点,开始招收医学免疫学硕士研究生。2001年获得医学免疫学博士点。 2001年在合校以前,免疫学大致处于全国省属院校本专业的中上水平。与武大合并后,于2001年从丹麦、美国同时引进两名有很强研究能力的免疫学人才。于2002年正式组建现在免疫学系,现有正教授3人,副教授6人,讲师4名,助教2名。其中已获得博士学位教师占99%。已有博士导师4名,硕士导师5名。现已建立细胞免疫、分子及糖免疫、感染免疫及肿瘤免疫室四个研究室及一个免疫研究室(医学结构生物中心免疫研究室挂靠免疫学系)。已形成细胞免疫、分子及糖免疫、感染免疫及肿瘤免疫四个明确的研究方向。
在科研方面, 2005年至今已有科研课题 100余项,年记帐经费为基础医学院之首。已投入设备费达700余万元(含免疫研究室)。已拥有流式细胞仪等大型仪器设备40余件。近年免疫学系得到超常规发展,人员、设备已达到国际同等学科的中等水平。目前承担国家自然基金20余项,章晓联教授2010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结核诊断分子标识研究获得“十一五”、“十二五”重大传染病专项课题2项,HCV免疫耐受机制等研究获得“973”课题3项、“十五”攻关项目1项,国家基金委项目10余项、教育部基金项目5项,省杰出青年基金1项,省自然基金重大项目1项,市晨光计划1项,省创新基金1项,省重点课题2项,省卫生厅课题6项。近5年已发表SCI文章约100余篇(影响因子2~8)。有关结核、HCV糖免疫学、趋化因子、伤寒杆菌等胞内病原微生物感染免疫方面的研究均在国际权威杂志(如 Mol. Ther., J. Immun., Cancer Res., Blood, Immunity等)上发表,并有文章被NATURE、Nature Immunology等权威刊物引用1000余次。在抗结核感染免疫和糖免疫学研究领域取得较好成绩,先后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会科技二等奖2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二等奖、结核糖脂抗原诊断获得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重大传染病专项,获得授权专利近30项,在结核免疫学开展系列研究近40年,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近年在结核及病毒糖分子免疫、肿瘤免疫等研究方向共培养免疫学专业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00多名。
在教学方面,多年来一直承担着医学免疫学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教学任务,教学效果一直受到好评。2007年获批国家首批教育部“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013年获得国家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2009年获得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探索与实践获得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8年医学免疫学获得湖北省精品课程、2007年获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章晓联教授2011年荣获武汉大学教学名师称号。
 

免疫学系

2013-06-17
 
主持的科研项目:
1.  国家“十二五“重大传染病专项,爱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防治,结核分枝杆菌糖脂分子标识筛选、鉴定  2012-2015,课题负责人:章晓联
2.  国家“十一五“重大传染病专项,爱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防治,结核病诊断的分子标识研究 2008.10-2010.12, 课题负责人 :章晓联
3.  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重要传染病基础研究专项:HCV导致APC和T/B细胞免疫耐受的机制研究,2009-2013, 课题负责人 :章晓联
4.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医学微生物与感染2011-2014,主持人:章晓联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项目:HCV包膜糖蛋白和糖苷对APC的调控和T细胞免疫耐受的影响2008,主持人:章晓联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项目,丙型肝炎病毒包膜糖蛋白糖基化的免疫功能研究2007-2009;主持人:章晓联
7.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感染与免疫的基础研究, 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免疫耐受和免疫逃逸机制 2006-2011;主持人:章晓联
8.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重大项目:艾滋病毒模型的建立以及抗艾滋病毒药物的筛选2006-2008,主持人:章晓联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重点项目:糖肽的合成及其免疫功能研究2005-2008;主持人:章晓联
10.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糖肽的免疫学功能的研究,2004,主持人:章晓联
11.. 结核特异性转移因子临床前研究.省科技厅重大课题. 1997-1999,主持人:刘君炎
12. 结核特异性转移因子临床前研究(去病毒灭活病毒工艺).省科技厅重大课题,2001-2002,主持人:刘君炎
13. 单位中药六月红抗结核的实验研究. 省卫生厅重点项目.2001-2003,主持人:刘君炎
14. 结核特异性转移因子临床前研究.市科技局攻关课题.2004,主持人:刘君炎
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CCR9介导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耐药分子机制的研究,2010-2012,主持人:张秋萍
16.教育部博士点基金:ERM蛋白在CCR9介导的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作用研究,2009-2011, 主持人:张秋萍
17.省科技厅:IL-2和IL-4抗白血病转移作用的研究,2006-2008,主持人:张秋萍
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CCR9介导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转移机制的研究,2006-2009,主持人:张秋萍
19.省卫生厅:熊果酸促白血病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2004-2006,主持人:张秋萍
20.武汉大学优秀博士生论文培育基金:急性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CR9内置机制的研究,2012-2016,主持人:张秋萍
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结核分枝杆菌毒性脂糖LM/LAM与Ficolin作用的机制研究,2011-2013,主持人:罗凤玲
2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与新型补体凝集素Ficolin的相关性研究,主持人:罗凤玲
23.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新教师):结核分枝杆菌毒性脂糖LM/LAM与Ficolin作用的机制研究,2011-2013,主持人:罗凤玲
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结核分枝杆菌表面毒性脂糖的ssDNA配基结构与功能研究,2009-2011,主持人:潘勤
2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结核杆菌脂糖对调节B细胞的诱导及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2013-2016,主持人:潘勤
口腔基础医学 [100301]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武汉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口腔医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3]口腔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 (全日制)口腔解剖生理学
02 (全日制)口腔组织病理学
03 (全日制)口腔材料学
04 (全日制)口腔生物学
招生人数: 4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52口腔综合
④--无
备  注: 01(全日制)口腔解剖生理学(招1人)
02(全日制)口腔组织病理学(招1人)
03(全日制)口腔材料学(招1人)
04(全日制)口腔生物学(招1人)
复试科目:
①1.口腔生物学;2.英语听力测试和口语面试;3.本专业综合知识面试
生化系科室简介
历史与现状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现有师资18人,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8名。拥有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8人, 是一支高素质、朝气蓬勃、团结协作的教学研究集体。
    上世纪八十年代,张华征教授带领建立了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予点,并在洪嘉玲教授及老一辈教师的共同努力,尤其近年新一代博士们的团结协作下,我系教研相辅见长、学科建设逐步发展。
    教学上:承担着基础医学院本科生、硕博生及留学生等不同层次的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理论与实验教学任务,基于多年在教学中的探索性改革,现主持两门校级精品课程及一门优秀研究生通开课程,   实现了各层面系统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及全英教学。获省、校级各类教学研究课题十余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0余篇,主编教材4部,参编教材8部。
    近年来结合生物学与医学领域生化系发展了稳定的科研方向:动脉粥样硬化分子机制及防治;糖尿病肾病分子机制;干细胞基础与临床;生物技术多肽的研发等。近五年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及教育部出国留学项目、省杰出青年人才项目等课题,到帐科研经费达300余万元,发表SCI/EI/ISTP论文10余篇,申请获得专利3项,相关研究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近年我系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与法国Nancy大学,加拿大McMaster大学、美国Vanderbilt大学、美国South Carolina大学相关实验室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及友好合作关系。
虽然疾病伴随着人类一同来到地球,人类同疾病斗争的历史也和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但是病理生理学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19世纪法国生理学家Claude Bernard(1813~1878)倡导以研究活体疾病为主要对象的实验病理学,这就是病理生理学的前身—实验病理学。病理生理学一旦诞生,她就以旺盛的生命力揭示着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为人类健康做出重大贡献。
    病理生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在1879年俄国的喀山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卫生部于1954年聘请前苏联专家伊.伊.费奥德洛夫教授开办全国病理生理学师资培训班,培训了中国第一代病理生理学专家。我室创始人凌宏教授有幸入选,并于1956年在国内率先成立原湖北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半个世纪来,病理生理学教研室见证了半个世纪来我们伟大祖国的发展历史,伴随着我们的国家一起发展壮大。在这块老一代学者用毕生心血耕耘的沃土上,一批朝气蓬勃的青年学者纷纷从国外留学归来,担起了科室大梁,继承了老一代学者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
口腔基础医学 [100301]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武汉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口腔医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3]口腔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口腔解剖生理学(02)口腔组织病理学
(03)口腔材料学
(04)口腔生物学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52)口腔综合
④(--)无
备  注:
为深入贯彻武汉大学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着力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根据武汉大学《关于举办2021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的通知》精神,武汉大学医学部决定举办“武汉大学医学部2021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以下简称“夏令营”)活动。基础医学院作为举办学院之一,现就有关细则安排如下:
一、组织领导及活动形式
夏令营活动由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武汉大学医学部负责夏令营活动的组织和统筹协调,基础医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夏令营活动的组织领导,并成立夏令营活动工作小组具体实施。统筹考虑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本次夏令营活动将通过网络会议线上形式开展。
二、活动组织
1.参营人数:100人左右
2.活动时间:7月8-9日(具体活动日程安排另行通知)
三、活动内容
1.举办专业介绍、学术讲座、招生政策宣讲及与导师交流;
2.开展优秀生源的选拔工作。
四、申请条件及办法
(一)申请条件
1.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全国重点大学,或所学学科为国家双一流学科、双万计划学科、重点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水平评估结果B以上学校2022届本科毕业生;个别有突出成果或特殊专业特长的其他高校2022届本科毕业生(占参营人数比例不超过5%);
2.学习成绩优异,本科学习成绩在所在专业年级排名居前列;
3.对所报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有浓厚的兴趣,有较强的科研潜力;英语水平良好;身心健康。
(二)申请材料
1.“武汉大学2021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申请表1份(附件1),申请表须有本人所在学校院系推荐意见和教务部门盖章;
2.个人陈述1份(附件2);
3.其他证明材料(包括:前两年半学习成绩单;获奖证书复印件;各类证书复印件;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或TOEFL/GRE/GMAT/雅思成绩等体现自身英语水平的证明复印件;体现自身学术水平的代表性学术论文、出版物或原创性成果复印件等)。
(三)申请方式
即日起至6月22日24:00前,申请人登录“武汉大学研究生招生服务平台(http://yz.whu.edu.cn)”(以下简称“夏令营系统”,请使用Google Chrome浏览器),选择“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申请选拔”报名项目,根据系统要求在线填写申请表和个人陈述,并上传照片和其他证明材料。如提供虚假信息或材料,将取消申请人由此获得的一切利益。
(四)材料审核及营员选拔
学院根据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对照申请条件和参营规模,择优确定夏令营入围名单并报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审核。审核通过的申请人(申请人通过“夏令营系统”可查询),可下载打印申请表和个人陈述。
审核于6月25日12:00前结束,选拔入围的营员要在6月28日17:00前通过“夏令营系统”确认是否参加,逾期未确认视为放弃此资格。入围并通过“夏令营系统”确认参加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2021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的人员名单将于6月30日在学院网站公布。
五、选拔考核
优秀营员选拔考核分背景评估、综合面试两个部分进行。
1、背景评估:根据营员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评估,包括:营员的学习经历、学习成绩、科研能力、外语水平等情况。
2、综合面试:包括心理素质测试、专业英语测试及专业面试,主要测试营员心理素质、专业英语能力、掌握本专业系统知识情况、攻读硕士学位的目的与科研计划等。重在考查营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专业能力倾向)以及对本学科前沿领域及最新研究动态的掌握情况等。凡心理素质测试不符合要求者,不能选为优秀营员。
(一)考核综合成绩计算
选拔考核综合成绩、背景评估成绩、综合面试成绩均为百分制。计算公式为:选拔考核综合成绩=背景评估×40%+综合面试×60%。
(二)考核综合成绩运用
根据选拔考核综合成绩排名情况,确定优秀营员名单,并在“夏令营报名系统”中记载、留存。“优秀营员”所占比例为前70%左右。获得优秀营员者,可自行在系统中下载、打印《武汉大学2021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优秀营员证书》。
六、优秀营员所享受优惠政策及相关规定
取得所在学校“推免资格”的优秀营员,在规定时间内进入教育部推免系统报名我院的推免生,且服从专业调剂,可优先接收为我院2022年推免生(以学院推免工作细则为准)。
七、研究生新生奖励措施
详见《武汉大学研究生优秀新生奖学金评选办法》,以学校批准发布为准。
八、信息公开及公示
(一)审核入围并确认参加夏令营的营员名单在医学部和基础医学院网站上公布。
(二)选拔考核之日起1周内,在基础医学院网站上公布参加选拔考核营员的各项考试成绩,并接受成绩复查申请。
(三)成绩复查结束后,在基础医学院网站上公示优秀营员名单,公示期不少于10个工作日。
联系人:谭老师 咨询电话:027-68759310
邮 箱:wbmky@163.com 监督电话:027-68759222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85号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11号楼209办公室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
2021年6月16日
根据《武汉大学关于做好202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的通知》及《基础医学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实施细则》等文件精神,我院各专业复试小组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完成了2021年硕士研究生一志愿考生复试录取工作。经我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同意,现将一志愿考生拟录取名单予以公示(见附件)。
考生如对上述公示结果有异议,请在10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实名向武汉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工作处或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科研与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反映,渠道如下:

1. 基础医学院科研与研究生工作办公室
电话:027-68759310 Email:1601005@ whu.edu.cn
2. 武汉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工作处
电话:027-68754125   Email:wdyz@whu.edu.cn

反映情况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便调查核实。
特此公示
 

本室始建于1953年,师资队伍由成立之初的4人壮大至目前的12人,其中教授、博导4人,副教授5人,实验技术人员3人。六十多年来,经数代人的共同努力,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与对外交流等方面硕果累累。目前开设本科生课程8门、研究生课程6门,其中《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分别于2007年与2009年被评为武汉大学与湖北省精品课程;主编、副主编与参编国家级教材8部,其中主编的卫生部“十五”国家重点音像出版规划教材《日本血吸虫》,2004年获第五届“全国优秀教育音像制品奖”一等奖(国家级)与第三届“国家音像制品奖”(音像制品国家最高级奖)提名奖;注重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主持教学研究项目多项,开展血吸虫病现场教学、指导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研究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发表教学论文10余篇,教学研究成果“人体寄生虫学实践教学立体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于2004年和2005年分获武汉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1988年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本室联同附属医院传染科成立血吸虫病研究室,为我国的血吸虫病防治做出重要贡献;目前本室已形成寄生虫的生长发育及与宿主的相互关系、寄生虫的感染免疫学、寄生虫的种群遗传学以及媒介的生物控制与城市有害生物管理等多个研究方向,先后获得国家级项目18项、省部级其它科研项目数十项;发表论文近400篇,其中SCI收录50余篇;获科研成果近二十项,本科室的特色研究——日本血吸虫童虫体外培养方面的成果获卫生部科技一等奖及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日本血吸虫细胞培养方面的成果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此,本学科于1998年、2003年两次被授予湖北省重点学科;科室教师多次出国进行访问和博士后研究,已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挪威等国家以及香港等地区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9名教师中8名具有国外学习与交流的经历。
  本室是我国首批(1978年)被批准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单位之一,1998年又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迄今已培养博士后出站人员2人,计划内招生的研究生中已获得博士学位18人、硕士学位71人,其中部分出国深造,有的已成为知名学者;国内工作的毕业生中,众多已成为大专院校与科研院所的学术带头人与骨干。此外,还举办寄生虫学中师班、血防骨干与血防站站长及医师进修班,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专业人员,具有良好的声誉。今天,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全体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团结一致,为基础医学院、武汉大学的建设和跨越式发展,为努力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创造、创业的“三创”人才做出新贡献!
基础医学 [1001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武汉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医学研究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1]基础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 (全日制)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02 (全日制)免疫学
03 (全日制)病原生物学
04 (全日制)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05 (全日制)药物毒理学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88基础医学综合
④--无
备  注: 笔试科目:生物医学综合(医学研究院自主命题)
面试:1.英语听力、口语面试;2.就个人在科研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成果(如课程论文)或研究计划进行陈述与答辩;3.本专业综合知识面试。
复试科目:
①生物医学综合
②综合面试
想要了解更多武汉大学考研信息,请多关注越考考研吧
序号 考号 姓名 政治 英语 专业1 成绩 专业2 成绩 总成绩
1 104865301010842 刘瑞 63 45 生物化学 115 生理学 118 341
2 104865301010844 杨兴亮 60 66 生物化学 121 生理学 136 383
3 104865301010847 滕燕 64 56 免疫学 136 微生物学 99 355
4 104865301010848 熊秋爽 55 51 免疫学 121 微生物学 90 317
5 104865301010849 李艺琳 53 53 免疫学 120 微生物学 101 327
6 104865301010850 周煜 55 45 免疫学 114 微生物学 92 306
7 104865301010855 夏林剑 64 50 遗传学 94 细胞生物学 134 342
8 104865301010859 左睿琪 54 54 生物化学 120 细胞生物学 137 365
9 104865301010860 周瑞 62 51 生物化学 122 细胞生物学 106 341
10 104865301010862 陈燕 63 59 生物化学 135 细胞生物学 136 393
11 104865301010867 柯尊辉 62 50 生物化学 130 细胞生物学 125 367
12 104865301010871 董婉婷 57 48 生物化学 91 药理学 116 312
13 104865301010872 向娥 58 66 生物化学 112 药理学 126 362
14 104865301010875 张晚霞 54 52 生物化学 91 药理学 140 337
15 104865301021895 赵欣 68 58 生物化学 90 生理学 117 333
16 104865301021897 吴晓霞 69 56 免疫学 121 微生物学 103 349
17 104865301021899 周平 66 56 免疫学 131 微生物学 90 343
18 104865301021904 张浪 61 46 遗传学 139 细胞生物学 143 389
19 104865301021906 周运迪 70 57 遗传学 107 细胞生物学 126 360
20 104865301021908 谢明红 62 49 遗传学 116 细胞生物学 125 352
21 104865301021910 周晓珊 53 50 遗传学 96 细胞生物学 124 323
22 104865301021912 柯海强 69 54 遗传学 134 细胞生物学 118 375
23 104865301021914 袁森 59 50 生物化学 110 细胞生物学 128 347
24 104865301021915 王贵玲 67 49 生物化学 127 细胞生物学 134 377
25 104865301021916 张羚 69 52 生物化学 113 细胞生物学 112 346
26 104865301021922 赵丹旸 60 47 生物化学 90 药理学 119 316
27 104865301021923 王桂花 63 54 生物化学 131 药理学 129 377
28 104865301021924 魏慈照 68 58 生物化学 100 药理学 124 350
29 104865301021925 毛夷冬 63 56 生物化学 90 药理学 108 317
30 104865301021929 李越然 59 50 生物化学 103 药理学 134 346
31 104865301021930 李双君 55 57 生物化学 96 药理学 127 335
32 104865301021931 徐亚廷 64 50 西医综合 192 0 306
33 104865301021940 刘帅 67 56 西医综合 225 0 348
34 104865301021945 刘骏晨 65 45 西医综合 206 0 316
35 104865301021949 马彦彬 67 51 西医综合 190 0 308
36 104865301021954 罗斌 64 48 西医综合 206 0 318
37 104865301021955 汤红林 61 53 西医综合 228 0 342

基础医学 [1001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武汉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医学研究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1]基础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02)免疫学
(03)病原生物学
(04)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05)药物毒理学
招生人数: 1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88)基础医学综合
④(--)无
备  注:
学院地址: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85号
邮政编码:430071
Email:        jcyxy@whu.edu.cn

最近武汉大学2016年度研究生招生简章公布了,大家快来围观吧。
301基础医学院(2016年度)

学院、专业、研究方向
代码及名称
计划招
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复试科目 同等学力
加试科目
备注

301医学部(基础医学院)(68759310)

73

 

 

 

 

学术学位

73

 

 

 

 

071003生理学

 

 

 

 

 

01 脑功能与疾病研究
02 心血管生理与病理生理
03  离子通道与神经系统疾病
04 骨发育与胎源性疾病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73生物化学
④959生理学
① 英语
② 生理学
① 高等数学
② 医用基础化学
 

071005微生物学

 

 

 

 

 

01 病原体感染的免疫机制与免疫防治
02 病毒致病的分子机制与抗病毒治疗研究
03 微生物糖生物学
04 病毒感染的疾病模型与抗病毒药物筛选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75免疫学
④962微生物学
① 英语
② 微生物学
① 高等数学
② 医用基础化学
 

071007遗传学

 

 

 

 

 

01 发育与分子遗传学
02 遗传与生殖生物学
03 疾病遗传机理与表观遗传学
04 遗传与生物信息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74遗传学
④960细胞生物学
① 英语
② 医学遗传学
① 高等数学
② 医用基础化学
 

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01 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与防治
02 糖尿病的分子机制与防治
03 生物技术工程与医药研究
04 感染与免疫的结构生物学
05 疾病与蛋白泛素化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73生物化学
④960细胞生物学
① 英语
② 生物化学
① 高等数学
② 医用基础化学
 

077700生物医学工程

 

 

 

 

 

01 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
02 抗衰老与再生医学
03 生物力学与组织工程
04 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03高等数学(理学)
④960细胞生物学或977无机化学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① 英语
② 医学遗传学
① 高等数学
② 医用基础化学
 

078006药理学

 

 

 

 

 

01 药物靶标与新药研究
02 抗肿瘤药物研究与开发
03 药物代谢及安全性评价
04 药物筛选与毒性研究
05 肾病的发育起源及药物防治
06 体细胞重编程和基因治疗药物
07 肥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及药物防治
08 药物代谢与代谢调控
09 神经精神性疾病的发育起源及药物防治
10 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机制和医学应用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73生物化学
④961药理学
① 英语
② 药理学
① 高等数学
② 医用基础化学
 

100101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01 心血管生物学
02 组织干细胞生物学
03 雌激素相关疾病的机制
04 神经生物学
05 生殖生理的基础与临床
06 围产期新生儿脑膜炎发病机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6西医综合
① 英语
② 人体解剖学或组织胚胎学
① 高等数学
② 医用基础化学
 

100102免疫学

 

 

 

 

 

01 分子及糖免疫
02 感染免疫
03 肿瘤免疫
04 神经免疫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6西医综合
① 英语
② 免疫学
① 高等数学
② 医用基础化学
 

100103病原生物学

 

 

 

 

 

01 血吸虫的生物学及血吸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02 寄生虫感染免疫学与分子寄生虫学
03 病毒与肿瘤
04 病毒感染的疾病模型与抗病毒药物筛选
05 重要感染性疾病的系统生物学与转化医学研究
06 病毒致病的分子机制与抗病毒治疗研究
07 病原微生物的糖生物学研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6西医综合
① 英语
② 医学病毒学或医学微生物学或医学寄生虫学
① 高等数学
② 医用基础化学
 

100104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01 神经病理与病理生理
02 肿瘤病理与病理生理
03 法医病理学
04 代谢性疾病的病理与生理
05 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
06 干细胞与免疫调节的病理生理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6西医综合
① 英语
② 病理学或病理生理学
① 高等数学
② 医用基础化学
 

1001Z1药物毒理学

 

 

 

 

 

01 药物发育毒性及防治靶标
02 新药研究与评价
03 神经毒理与药物安全性评价
04 内分泌毒理与药物靶标
05 基因治疗药物的安全性评价
06 肾脏发育毒理
07 神经发育毒理与药物靶标
08 免疫毒理
09 药物和毒物代谢研究
10 纳米材料的毒理研究和安全性评价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6西医综合
① 英语
② 人体解剖学或组织胚胎学
① 高等数学
② 医用基础化学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源于湖北省立医学院基础部,创始人为知名医学专家、留德医学博士朱裕璧教授。经过七十年的历程,学院已发展成为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国家基础医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学院共有9个系(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生理学系、病原生物学系、药理学系、免疫学系、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医学遗传学系、生物医学工程系),1个研究所(武汉大学医学病毒学研究所),3个中心(武汉大学医学结构生物学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武汉大学食品与药品安全评价研究中心)。现有教职工210余人,其中教授39人、副教授59人、博士生导师48人,现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国家高水平人才9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4人、湖北省高端人才计划重点培养对象1人、湖北省“医学领军人才”1人、湖北省其他高水平人才6人、湖北省创新团队3个、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珞珈杰出学者1人、珞珈学者特聘教授3人、珞珈青年学者7人。
       学院拥有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基础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2个省级重点学科(基础医学一级、药理学二级),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医学免疫学),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医学机能实验学教学团队),2门国家级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局部解剖学、医学免疫学),5门省级精品课程(药理学、人体解剖学、病理生理学、人体寄生虫学和医学免疫学),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过敏及免疫相关疾病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发育源性疾病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学院病原生物学系和免疫学系为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获卫生部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主编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
        经教育部审批,学院获批增设基础医学新专业。学院承担着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学和预防医学5个专业的四、五年制本科生、七年制本硕连读生和八年制本硕博连读生(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以及硕士生、博士生的医学基础课教学任务。几十年来,已培养了医学本科生20000余名,博士、硕士生3000余名,为国家医疗卫生、教育、科学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现有本科生1500余人,硕士生120余人,博士生110余人,留学生300余人。我院学生曾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金奖、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湖北省大学生演讲比赛特等奖、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武汉大学英语演讲比赛第一名等表彰,学生参与的“青春红丝带”活动获团中央“优秀社会实践队”称号。
       近5年学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6项,其中杰出青年基金2项、重点项目2项、重大国际合作1项、国家重大专项2项、“973”项目1项、课题2项,发表SCI论文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7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中华医学奖二等奖2项。
       学院积极实施开放办学的战略思想,与美国、英国、日本、芬兰等2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一些院校建立了院(校)际交流关系。开设了与法国南锡大学联合培养的临床医学七年制、八年制中法实验班,与美国芝加哥大学合作的临床医学五年制实验班。
       学院已成为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意识的优秀医学专业人才的摇篮。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南医院和口腔医院三所国家三级甲等医院为学院所有医学生的早期接触临床教育基地。
        学院曾多次被评为湖北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基层单位。
 原湖北省医学院创建于1943年5月,同年由王典羲教授、伍安顺教授组建了湖北省医学院病理解剖学教研室。建室之初,王典羲教授同时兼任原湖北省医学院教务处负责人。五十年代早期病理解剖学教研室除承担教学任务以外,还长期承担原附属第一、第二临床学院,附属口腔医学院,武汉市三医院、七医院的临床病检和武昌区的尸检工作,并定期组织临床病理讨论会。2000年8月,四校合并,原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及法医学教研室成立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本教研室更名为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病理学教研室。
    目前,本教研室现有教职工10人,其中教师7人,技术人员3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高级实验师2人,中级实验师1人。所有教师都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6人获得博士学位。教师中45岁以上3人,35~45岁4人,35岁以下3人,以中青年为主。自本教研室建立以来, 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教学和科研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教学任务:承担了5年制、7年制和8年制临床医学专业,5年制医学检验、预防医学专业,护理学专业,7年制口腔医学专业以及东湖分校、成人继续教育等的本科生病理学教学工作,并对全院硕士研究生开展了临床肿瘤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两门课程。
    教学成果:
    自1978年成为本院第一批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以来,共培养硕士生100余名。
    2010年,薛敬玲老师获得基础医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
    2012年,刁路明主任获得基础医学院园丁奖。
微生物学教研室,于1997年同医学病毒学研究所、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共同合并成为病原生物学系。并于1998年获病原生物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湖北省重点学科,为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的重要组成单位。
  学科建设的“认知与神经信息平台”、“人类重大病毒性疾病研究平台”、“重大感染性疾病的基础与防治研究”和“肿瘤与免疫”项目,分别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二期、三期建设项目。
  目前,本教研室共有教职工11人(其中高级实验师1人),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培养博士研究生十余名,硕士研究生数十名。教研室承担了武汉大学医学部临床五年制、七、八年制、预防、检验、护理、口腔医学、药学、以及留学生等各层次医学微生物学的理论与实验教学,具体课程包括:《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生物学》中文教学和留学生的全英文教学,《微生物学》,《生物制药工程》,《基因工程》,公选课《人类与微生物》,《科学研究中的伦理与道德》等。
  在科研方面,本教研室主要开展了3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在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一项美国Stanley基金的资助下,开展了“HERV激活引发精神分裂症,多发性硬化等相关疾病的分子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这些研究及发现在国内外尚未见到报道,具有原创性。这些成果获得国际相关同行的好评,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与关注,已产生一定的国际影响。相关研究成果相继发表在 schizophrenia bulletin(影响因子8.8),Oncogene(影响因子8.559),schizophrenia research 等SCI刊物上。被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影响因子24.52),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影响因子15.976),Molecular Psychiatry(影响因子10.900),Nucleic Acids Research(影响因子7.479)等高影响因子的杂志引用; 2、在Stanford大学C.J. & Ha Lin Yip Huang Graduate Biomedical Scholars Fund、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卫生厅的资助下,开展了“HBV导致肝癌(HCC)机制以及Si RNA治疗HCC的研究”。在该研究领域,在Hepatology(影响因子12.003),Cancer Letters,Int J Cancer,Cell & Tissue Research等国外SCI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3、“支原体学的免疫性、临床诊断、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研究”。在湖北省科委、省教委、省卫生厅等省部委的资助下,开展了肺炎支原体的感染与分子生物学、解脲脲原体的MD基因检测、生殖道支原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及武汉地区感染情况调查、猪鼻支原体抗原与人恶性肿瘤的关系的研究,初步探讨了支原体的发病机制,发表论文70多篇。
科研方向主要有:药物靶标与新药研发、外源物发育毒理、抗肿瘤药物研究与开发、新药研究与评价、药物代谢及安全性评价、药物筛选与毒性研究等。2005年以来,药理学系教师共获批科研项目9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合作项目1项,教育部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青年项目27项。获批项目到账经费2200余万元。共发表SCI收录论文110余篇,其中二区收录论文40余篇。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5项。科研成果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武汉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已培养博士生45名,硕士生122名。
       教学方面,药理学系承担了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学四个专业的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本科生,成人教育专升本学生,医学硕士生的教学任务,在历年来的评教评学活动中受到广大学生和教学管理部门的一致好评。近五年来,获国家、省部级等各类教学研究课题10项,主编或参编的专著和教材达10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0余篇。基于多年对本科生探索性实验的教学改革和实施,所取得的教学成果“基础医学本科探索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2006年获武汉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2009年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同年获“医学机能实验学”国家级教学团队。一批青年教师茁壮成长,荣获全国首届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三等奖。
       平台建设方面,药理学实验室在1999年通过原国家教委组织的专家组评估,成为“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合格实验室”,2000年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审评为“国家中药二级实验室”,2002年荣升为“国家中药三级实验室”,2008年顺利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药三级实验室”的换证评估。2003年成为武汉大学药物非临床研究中心挂靠单位,2009年更名为“武汉大学食品与药品评价研究中心”。目前,平台部分研究方向已逐步迈向国际先进水平。
        药理学系2011年成功申报教育部“药物毒理学”博士点授权单位,2012年所属“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2012年成功进入了世界排名前1%(432名),跻身药理学与毒理学研究领域“世界500强”行列。
 
教授:汪晖、杨静、乐江、陈效
副教授:敖英、杨哲琼、鄢友娥、平洁、郭喻、徐丹、谢先飞
讲师/博士:李颖
想要了解更多武汉大学考研信息,请多关注越考考研吧
一、复试报到须知:
  报到时间:2015年4月9日8:30-11:00
  报到地点:武汉大学医学部一号楼三楼科研与研究生工作办公室
  所需材料:本人身份证、学位证书原件、毕业证书原件(应届本科毕业生须持学生证)及复印件和准考证、四六级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大学期间的成绩单原件或档案中成绩单复印件(加盖档案单位公章),一寸照片2张。
  复试时间:4月10日-4月12日(各专业复试时间请到现场查看)
  复试费用:100元

  二、心理测评:
  测评时间:4月10日13:00–13:30
  测评地点:基础医学院1号楼楼下集合前往。

  三、参加调剂复试考生人员:
  1、已在中国研究生招生网收到我院复试通知的考生。
  2、符合我院接收校内调剂生政策,并已在武汉大学研究生招生服务系统填报,但未到我院现场登记的考生。
  3、已在我院现场登记的考生。
  注意:如考生不按时报到或不参加复试则视为自动弃权。
  咨询电话:02768759310
2016年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调剂信息
  基础医学院各专业由即日起开始接受2016年校内、外硕士调剂生报名登记,欢迎广大考生来电报名、咨询,电话:027-68759310。
  接受调剂生原则:
  1、校内调剂
  我院按照考试科目相同(或相近)或学科专业相近的原则接收校内培养单位调剂生,初试成绩须达到我院和调出学院的分数线方可申请调剂(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建设大学全日制毕业生只需达到我院分数线即可申请调剂)。
  2、校外调剂
  我院按照考试科目相同(或相近)或学科专业相近的原则接收校外调剂生,调剂考生的毕业与原报考单位须均为高水平大学,且初试成绩须达到国家及我院相关专业复试分数线(“双上线”)。
武汉大学医学院法医司法鉴定所是以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法医学系为基础,结合武汉大学各学院、系的相关专业人员和仪器设备组建而成。于2002年按照司法部的规定向湖北省司法厅申请合法登记(许可证号:420007013),鉴定业务范围包括法医临床学、法医病理学、法医物证学和法医毒物分析。本所现有具有法医鉴定执业资格证的人员13名,其他辅助人员10名。其中,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人),副教授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鉴定人6人,聘请中国法医学会临床法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秦启生教授(已退休)为技术顾问。
     武汉大学法医学系从事法医鉴定工作已经有二十余年历史,共鉴定案件达到3万余件。案件涉及武汉市、湖北省、全国、甚至国际案件的鉴定(曾受法国司法部委托进行鉴定)。近三年来,年均鉴定案件在二千件左右。根据司法部的要求,我所通过了法医病理学死亡原因鉴定、法医临床学伤残程度鉴定、法医临床学损伤程度鉴定、血液乙醇含量测定、亲权鉴定、个体识别等能力认证。
    现有解剖室、检验室、切片室、科研实验室、办公室、门诊接待室、打印室、档案室等三十余间。有切片机、自动脱水机、气相色谱仪、DNA测序仪、PCR扩增仪及依托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共享大型专用仪器100余台。与此同时,武汉大学三所附属医院的所有医疗设备均可以为司法鉴定提供科技服务。本所具有机动车辆三台,可以保障出现场、调查、出诊和出庭的需要。
    本所鉴定人员中,主编或参编法医学专著、教材20余部,发表论文一百余篇(SCI收录论文10篇),承担国家、省级科研课题20余项,获得国家级、教育部、湖北省科技进步奖、教学成果奖等奖项10余项。
法医病理学方面,本鉴定所是湖北省卫生厅和武汉市卫生局指定医疗纠纷尸体解剖机构。为公安、检察和法院等部门提供鉴定服务5千余件,尤其在交通事故死亡和冠心病猝死等方面具有全国领先水平。参与编写全国统编教材“机械性损伤”一章的编写,‘机械性损伤’是法医病理学的核心内容。举办全国性的法医病理培训班5期。
     临床法医学方面,本鉴定所已经鉴定的案件达到2万余件,涉及损伤程度鉴定、伤残等级鉴定、后期医疗费鉴定、新旧损伤的鉴别鉴定、损伤方式鉴定等所有临床法医学的内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武汉大学附属湖北省人民医院、中南医院和口腔医学为司法鉴定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在医疗事故鉴定方面,我所所有副高职称以上的鉴定人员都是湖北省医学会和武汉市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的成员,年参加鉴定案件达一百余人次。受湖北省司法厅委托,曾举办过二期临床法医学基础知识培训班,培养学员一百余人。
法医物证方面,本鉴定所已经鉴定的案件五百余件,主要涉及亲子鉴定和血型鉴定等内容。武汉大学附属湖北省人民医院和中南医院均能从事亲子鉴定工作。
    法医毒物化验主要鉴定酒精浓度、常见毒物的定性和定量测定。
自《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颁布以来,我鉴定所充分发挥知名高校中高素质人才聚集、精密仪器多的优势,为湖北省乃至全国各界提供法医学司法鉴定服务。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所在全省的龙头作用。不仅做好自身的鉴定工作,还积极组织鉴定程序、鉴定标准的全省规范化工作,指导基层法医司法鉴定所的鉴定工作。主要承担技术难度比较大,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案件的鉴定工作。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本所现已在全省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被公认为湖北省内最高权威鉴定机构。
在湖北省司法厅的关怀下,在武汉大学的全力支持下,我们决心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补充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加强管理,为我国的法制建设做成更大的贡献。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基础医学     专业代码:077800     门类/类别:理学     学科/类别:基础医学

专业介绍

中山大学为例
请查阅中山大学相关招生院系的网页。

专业点分布

江苏大学 中山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43 所,本次参评38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78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1 北京大学 A+
2 10023 北京协和医学院 A+
3 10246 复旦大学 A
4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5 10335 浙江大学 A-
6 10558 中山大学 A-
7 90030 第二军医大学 A-
8 10062 天津医科大学 B+
9 10285 苏州大学 B+
10 10312 南京医科大学 B+
11 10422 山东大学 B+
12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13 10533 中南大学 B+
14 10610 四川大学 B+
15 12121 南方医科大学 B+
16 10025 首都医科大学 B
17 10159 中国医科大学 B
18 10161 大连医科大学 B
19 10183 吉林大学 B
20 10247 同济大学 B
21 10486 武汉大学 B
22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B
23 90032 第四军医大学 B
24 10055 南开大学 B-
25 10089 河北医科大学 B-
26 10226 哈尔滨医科大学 B-
27 10304 南通大学 B-
28 10459 郑州大学 B-
29 10559 暨南大学 B-
30 10631 重庆医科大学 B-
31 10730 兰州大学 B-
32 10313 徐州医科大学 C+
33 10366 安徽医科大学 C+
34 10384 厦门大学 C+
35 10403 南昌大学 C+
36 10555 南华大学 C+
37 10598 广西医科大学 C+
38 10660 贵州医科大学 C+
39 11065 青岛大学 C+
40 10114 山西医科大学 C
41 10472 新乡医学院 C
42 10560 汕头大学 C
43 10570 广州医科大学 C
44 10678 昆明医科大学 C
45 10752 宁夏医科大学 C
46 10759 石河子大学 C
47 10081 华北理工大学 C-
48 10160 锦州医科大学 C-
49 10299 江苏大学 C-
50 10343 温州医科大学 C-
51 10367 蚌埠医学院 C-
52 10542 湖南师范大学 C-
53 10601 桂林医学院 C-
54 10760 新疆医科大学 C-

基础医学专业基本信息:
考生在报考专业前一定要非常了解自己报考的专业以及学校,越考考研网在这边搜集了专业的相关信息,仅供参考。
专业名称:基础医学    专业代码:077800    门类/类别:理学    学科/类别:基础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