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招生

武汉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武汉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武汉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文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武汉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武汉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武汉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武汉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招生
文学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结果及拟录取名单
序号 考生编号 报考专业 初试成绩70% 复试综合成绩30% 总评成绩 录取状态 备注
专业笔试成绩10% 外语测试成绩5% 综合面试成绩15%
1 104861111005744 文艺学 371 83 91.83 91.67 78.58  拟录取  
2 104861111005745 文艺学 396 90 88.33 89.33 82.26  拟录取  
3 104861111005755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419 91 94 91.8 86.23  拟录取  
4 104861111005763 汉语言文字学 392 86 86.83 88.17 81.05  拟录取  
5 104861111005775 中国古代文学 376 87 85.4 70.2 76.14     
6 104861111005777 中国古代文学 371 86 90 95 79.29  拟录取  
7 104861111005787 中国古代文学 382 87 86.8 82 78.82  拟录取  
8 104861111005797 中国古代文学 372 89 88 94 79.48  拟录取  
9 104861111005798 中国古代文学 378 88 90 84.2 78.85  拟录取  
10 104861111005804 中国现当代文学 387 85 91.6 85 80.01  拟录取  
11 104861111005812 中国现当代文学 401 89 94.4 94.4 83.92  拟录取  
12 104861111005821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384 90 93.2 92.6 81.31  拟录取  
13 104861111005832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372 71 81 76 74.63     
14 104861111005844 汉语国际教育 349 60 91.8 90.6 73.04     
15 104861111005852 汉语国际教育 388 89 90.8 89 81.11  拟录取  
16 104861111005853 汉语国际教育 349 95 86.4 87.8 75.85  拟录取  
17 104861111005857 汉语国际教育 384 82 92.2 92 80.37  拟录取  
18 104861111005863 汉语国际教育 377 91 92.6 95.8 80.88  拟录取  
19 104861111016068 文艺学 400 86 83.67 85.33 81.58  拟录取  
20 104861111016085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432 86 92.6 95.4 88.02  拟录取  
21 104861111016086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402 90 80.6 88 82.51     
22 104861111016097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401 82 85.8 80.4 80.69     
23 104861111016100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409 85 84.6 86 82.89  拟录取  
24 104861111016115 汉语言文字学 404 90 89.5 91 83.69  拟录取  
25 104861111016130 汉语言文字学 390 86 86.17 86 80.41     
26 104861111016137 中国古典文献学 393 92 91.6 93.4 82.81  拟录取  
27 104861111016240 中国现当代文学 393 84 90.6 90.4 81.51  拟录取  
28 104861111016292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386 90 88.2 90.6 81.04  拟录取  
29 104861111016294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373 77 82.2 78 75.73     
30 104861111016305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368 81 82.8 85.2 76.54  拟录取  
31 104861111016336 写作学 399 85 88.8 88 82.00  拟录取  
32 104861111016343 汉语国际教育 365 60 89 90 75.05  拟录取  
33 104861111016347 汉语国际教育 381 81 87 86.8 78.81  拟录取  
34 104861111016348 汉语国际教育 387 67 83.8 85 77.82  拟录取  
35 104861111016351 汉语国际教育 349 70 86.2 82.4 72.53     
36 104861111016360 汉语国际教育 400 88 92 89.8 82.87  拟录取  
37 104861111016362 汉语国际教育 360 84 86.8 89.2 76.52  拟录取  
38 104861111016363 汉语国际教育 386 78 91.6 88 79.62  拟录取  
39 104861111016366 汉语国际教育 365 80 89.6 89 76.93  拟录取  
40 104861111016370 汉语国际教育 378 55 89 85.8 75.74    “赴外汉语教师志愿者”初试加10分
41 104861111016371 汉语国际教育 351 87 88.8 78.6 74.07  拟录取  
42 104861111016382 汉语国际教育 379 67 88.4 90.4 77.74  拟录取  
43 104861111016384 汉语国际教育 357 84 86.8 68.8 73.04     
44 104861111016385 汉语国际教育 348 63 93.6 88.2 72.93     
45 104861111016386 汉语国际教育 373 85 85.6 87.6 78.14  拟录取  
46 104861111016391 汉语国际教育 378 85 85.6 81.2 77.88  拟录取  
47 104861111016395 汉语国际教育 373 74 87.4 86 76.89  拟录取  
48 104861111016396 汉语国际教育 365 84 88.2 82.2 76.24  拟录取  
49 104861111016406 汉语国际教育 369 73 89.6 84 76.04  拟录取 “赴外汉语教师志愿者”初试加10分
50 104861111016412 汉语国际教育 388 81 88.6 91.6 80.59  拟录取  
51 104861111016417 汉语国际教育 345 33 81.4 80.4 67.73     
52 104861111016420 汉语国际教育 380 66 89.8 75.2 75.57  拟录取  
53 104861111016425 汉语国际教育 350 82 86.8 86.2 74.47  拟录取  
54 104861111016431 汉语国际教育 394 88 87 88.8 81.63  拟录取  
55 104861111016433 汉语国际教育 386 91 78 84.6 79.73  拟录取  
56 104861111016436 汉语国际教育 371 82 86 81 76.59  拟录取  
57 104861111016442 汉语国际教育 365 82 83.4 76 74.87  拟录取  
58 104861111016449 汉语国际教育 346 71 87 78.8 71.71     
59 104861111016452 汉语国际教育 355 67 83.6 83.4 73.09  拟录取  
60 104861111016456 汉语国际教育 387 73 83.6 82.6 78.05  拟录取  
61 104861111016459 汉语国际教育 365 82 91.8 89.4 77.30  拟录取  
62 104861111016462 汉语国际教育 348 67 87.4 78.6 71.58     
63 104861111016466 汉语国际教育 357 73 82.5 68.6 71.70     
64 104861111016473 汉语国际教育 371 73 80.8 75.2 74.56  拟录取  
65 104861111016475 汉语国际教育 372 81 87.8 85.6 77.41  拟录取  
66 104861111016477 汉语国际教育 355 80 86.5 88.8 75.35  拟录取  
67 104861111016482 汉语国际教育 381 79 88.4 91.4 79.37  拟录取  

近日,2021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已出。考研的同学们有没有关注?今天考研派小编就整理了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拟录取名单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古典文献学是文学院的一个优势学科。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至七八十年代,武汉大学中文系(文学院)黄侃、刘赜、黄焯等前辈学者对十三经、《说文解字》、《经典释文》、《广韵》、《文选》等要籍的文献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八十年代以后,周大璞、李格非、夏禄、宗福邦等前辈对传统小学和传统小学典籍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和踏实学风,为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在教师有宗福邦教授、骆瑞鹤教授、罗积勇教授、于亭教授、邓福禄教授、肖毅教授、熊桂芬教授、李会玲副教授、李宽广讲师和李寒光特聘副研究员等十位。本学科先后承担了《汉语大字典》、《故训汇纂》、《古音汇纂》、《中华大典•音韵分典》等多个部级、国家级古籍整理大项目,还合作承担并完成了教育部、国家语委 “古今全汉字计算机自动信息处理系统”(简称“三•二五工程”)项目。通过这些科研项目,锻炼出一支功底深厚、知识全面、目光敏锐、方法独到的导师梯队,也形成了今天武汉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的研究特色和研究方向。
中国古典文献学继承和发扬武大“传统语言学研究”的悠久历史传统,注重将文字、音韵、训诂等传统小学方法运用于古籍整理实践,并从具体的古籍整理实践中发现文字、音韵、训诂方面的研究课题,从而推进和革新传统语言学的研究,使之与现代化接轨并更好地为现代社会服务。骆瑞鹤教授的《荀子补正》富有小学功底。罗积勇教授的《〈容斋随笔〉选译》将传统小学方法运用于古籍整理实践,《唐代试律试策校注》获得高校古委会立项,《用典研究》和有关字词疑义考释、词义演变规律的系列论文则属从具体的古籍整理实践中发现文字、音韵、训诂方面的研究课题。万献初教授的《〈经典释文〉音切类目研究》和《汉语构词论》等论著围绕传统小学中的重要课题——音义关系和音变构词——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重要成绩。于亭教授的佛典音义研究,在版本校勘和源流疏理的基础上,展开文字音韵训诂的研究。肖毅教授的古文字研究是在小学功底上进行的,且十分注重与文献整理相结合。陈海波副教授的《史记》词汇研究和音韵学研究富于传统性,而其利用电脑程序设计和数据库方法来处理古籍材料则富有特色。邓福禄教授从事文字学研究,出版了《字典考正》,《佛经音义文字整理与楷书汉字形体流变研究》获得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熊桂芬教授的《广韵》系韵书的文献和语言研究颇有成绩。李会玲副教授的《诗经》研究在学界有一定影响。
本专业设置六个博士研究方向:1、古文献学史——探索古籍整理研究的历史、方法及经验教训;2、经籍训诂——研究古代经典训沽。3、古汉语词汇、修辞——研究疑难字词、汉语词汇史、汉语修辞史及汉语修辞学史;4、文史典籍整理与研究——整理研究古代文学、史学和语言文字学方面的典籍。 5、音韵训诂——研究古代音系演变及其与训诂的内在联系;6、汉语音义学——系统整理注音释义的传统音义文献并研究汉语音义之学的内容、性质、规律及其发展史。两个硕士研究方向:“传统语言学典籍整理研究”和“古籍整理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对外汉语学科是文学院新兴交叉学科,旨在培养思想品德优良,热爱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以及良好的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胜任多种教学科研任务或外事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目前已拥有学士、硕士和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2002年在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设立对外汉语教学方向是学科的起步,2006年正式设立对外汉语教学硕士点,2007年正式招生。2007年获得全国首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正式申报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并试招生(2008年教育部正式批准)。2007年10月与美国匹兹堡大学合作建立孔子学院(2008年底即被评为全国优秀),同年成立武汉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与研究中心。2008年3月开始筹建汉语国际推广教学资源研究与开发基地,2009年4月获得批准,成为国家汉办十大基地之一。2010年3月成立对外汉语教研室,教研室成员都具有一年以上海外工作、教学经验,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多项。
 1982年批准为硕士点,是我国最早从事语言信息处理研究和招收该方向研究生的学科点之一。在老一辈学术带头人郑远汉、张普的带领下,着力言语风格、策略和语言信息处理研究,郑远汉《言语风格学》、《语言“选美”》,冯学锋《言语策略》,张普等面向语言信息处理的《骆驼祥子》等多部现代小说词语索引,是其代表性成果。2003年添列博士学位授予点,招收语言理论、语言信息处理和对外汉语教学博士生。在萧国政的带领下,冯学锋、赫琳、郭婷婷、黄晓春、王宇波、李佳、覃业位等多位颇具学术冲力的中青年学者,承担了多项国内国际课题,进行了网络过滤技术、语义网络理论与工程研究,牵头建立了跨文理工学科的武汉大学语言与信息研究中心,成为武汉大学第一批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这一时期的代表性成果主要有萧国政“两层空间三个世界”理论、“词群-词位变体”理论,及相关的群体和个人性著作教材,如《言语与言语学研究》、《中文计算技术与语言问题研究》、《现代汉语副词语义指向及其计算机识别研究》、《汉语语法研究论》、《汉语语法的事实发掘与理论探索》、《动词句同义句式研究》、《现代语言学名著导读》等。(更新时间:2018.5.12) 汉语言文字学学科是文学院的传统优势学科。
国学大师黄侃在武汉大学文学院任教多年,是本学科的奠基人。他在文字、音韵、训诂、经学、哲学、文学诸领域都有卓越建树,与章太炎一起创立了蜚声海内外的“章黄学派”。一级教授刘博平、本学科首任博士生导师黄焯师从黄侃,发扬“章黄学派”的优良传统,成就斐然。后来的周大璞、李格非、夏渌等先生也为学科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1年,本学科成为全国首批博士点之一。
本学科现有卢烈红、赵世举、萧红、韩小荆四位博士生导师和张延成、萧圣中、阮桂君、王玥雯、陈练文、王统尚等中青年学者。近几十年来,学科一方面注重学术传承,一方面致力于开拓创新,在学术研究方面形成了以下特点:1.重视断代语法研究和专书语法研究;2.重视汉译佛经和禅宗语录语言研究;3.研究时段覆盖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近古汉语、现代汉语,每一时段都有专攻者。成果在学术界有较大影响,多项成果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代表性学术著作有:《< 古尊宿语要>代词助词研究》、《训诂与语法丛谈》、《〈孟子〉定中结构三平面研究》、《汉语研究管见录》、《〈洛阳伽蓝记〉句法研究》、《汉语历史语法词汇研究》、《宁波方言语法研究》、《曾侯乙墓竹简释文补正暨车马制度研究》等。
本学科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2004年主办了“汉语词汇学首届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研讨会”和“第七届全国古代汉语学术研讨会暨简帛文献语言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2008年主办了“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暨黄侃国际学术研讨会”,均取得很大成功;近年来不断有人应邀赴国外和港台参加学术活动。(更新时间:2018.5.16)
本学科于2006年批准为硕士点,是全国第一个写作学硕士专业。
文学院在写作学研究方面具有实力,中国写作学会常设机构及会刊《写作》设立于此,自新时期以来不仅取得了可观的研究成果,而且为国家培养了各类写作人才。1985年开办的全国首届写作助教班和作家班,涌现了一批著名作家和优秀的写作教师,而今他们都已成为中国写作界的栋梁之才。
新设立的写作学硕士专业拟将自己的培养目标确定在两个方面:一是培养能够从事写作学教学及科研工作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写作教师,二是培养能够从事各类实际工作部门所需要的高级实用写作的专门人才,充分发挥写作学科服务社会的独特功能。
根据培养目标,新设立的写作学硕士专业确定了两个研究方向:一是写作学基础理论方向,其研究内容包括总结中国古代、现代写作学研究的历史成果,探讨科学的写作学研究方法,深入揭示写作活动的本质特征以及写作活动各个环节的一般规律,深入研究基础写作学的教学规律和方法。二是文体写作方向,其研究内容包括研究文体写作的发展历史,深入探讨各种具体文体类型(尤其是社会急需的实用文体)写作的特殊规律,对各种新兴文体写作现象进行研究,深入探讨文体写作学的教学规律和方法。
本学科目前的成员有萧映教授、陈建军教授、戴红贤教授、张登雄副教授、孙疏影副教授、胡春润副教授、余蔷薇副教授等,学科带头人为萧映教授。
新世纪以来,本学科出版的著作有张杰的《大学写作概论》、《基础写作》、《心灵之约》、张杰、唐铁惠的《写作》、《文论专题》、刘礼堂的《问径集》、《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探索集》、《爱默生超验主义思想》(译)等,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人民日报》等国内重要报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承担并完成过多项校级科研及教学项目,获得多项省级和校级科研和教学成果奖。(更新时间:2018.5.12)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历史较为悠久。它的发展历史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与时俱进、交叉融合的历史。从建校开始,著名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家朱光潜、袁昌英等先生都在此留下过辛勤耕耘的足迹。朱光潜先生是中国现代比较美学和比较文学的主要开拓者,他在西方美学思想和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方面的建树颇丰。袁昌英教授是当时与苏雪林、凌叔华齐名的“珞珈山三女杰”之一,是中国著名的“莎学家”。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至20世纪50年代,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已经成为文学院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科之一。近年来,本学科结合国内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的发展,紧跟国际前沿,及时吸纳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最新成果,使本学科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本学科的结构布局合理,特色突出。在岗教师中现有教授4名,副教授2名,讲师1名,师资博士后1名,均具有博士学位。本学科教师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天津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战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国内权威、核心刊物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三联书店、译林出版社等国内颇具影响的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译著20余部,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等国内颇具影响的出版社出版教材10余本。其中,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外国文学史》、《比较文学教程》等在国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主持项目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教育部留学生基金项目、博士后课题项目、教育部“985”项目、教育部“211”项目、湖北省教改项目等。独撰和合撰的论文、著作等成果先后获全国高等院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等。
本学科于1995年开始在“外国文学与文论”的方向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0年正式建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点,分设“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两个方向,并于2001年招生。目前已毕业硕士生13届,有在读硕士生16人。2002年武汉大学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中增设“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点,并于2003年招生。现有在读博士生22人。目前在以下六个方向招收博士生:世界文学的跨学科比较研究、近现代西方小说、二十世纪中西文学比较、二十世纪中西诗学比较、文学与艺术、文学与翻译。涂险峰教授的跨学科研究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研究,赵小琪教授的20世纪中西诗学比较与世界华文诗歌的异国想象研究,张箭飞教授的风景诗学翻译与研究、鲁迅研究,汪树东教授的西方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外文学关系研究都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年轻教师张晶、陈溪也显示了强劲的发展潜力。
武汉大学文艺学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积淀的学科,其历史可一直追溯到20世纪二十年代,当年正是黄侃、刘永济、朱东润等老一辈学者的开拓与发展,奠定武汉大学古代文论研究国内重镇的地位。20世纪五十年代后,王文生、程亚林、刘良明等学者在继承老一辈学者学术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夯实了古代文论研究在国内学术界的地位,特别是王文生先生副主编(郭绍虞主编)的《中国古代文论选》,为当代古代文论研究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成为当代古代文论研究的奠基之作,在学术界影响至深。这一时期,本学科关于文艺基础理论的研究也开始蓬勃发展,何国瑞先生的《艺术生产原理》,李希贤先生的《文艺典型系统引论》,曾庆元先生的《文艺学原理》等,都是这方面研究的力作,正是由于他们的努力,而奠定了本学科文艺基础理论研究在国内学术界的重要地位。进入新世纪后,以李建中、张荣翼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在中国文论研究和西方文论研究等方面又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本学科于2003年正式批准设立博士点。
近年来,本学科全体成员团结一致,奋发图强,取得了一系列有较大影响的学术成果,如李建中《中国古代文论诗性特征研究》、《批评文体论纲》,张荣翼和李松《文学研究的知识论依据》、《文学史哲学》,冯黎明《走向全球化——论西方现代文论在当代中国文学理论界的传播与影响》、《学科互涉与文学研究方法论革命》,高文强《佛教与永明文学批评》、《东晋南朝文人接受佛教研究》等,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本学科在新世纪的发展。目前本学科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有重大项目“中国文化元典关键词研究”、重点项目“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评价机制研究”等五项,其他省部级项目多项。本学科除了重视理论研究外,还非常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正是基于这一宗旨,本学科成立了“文艺生产与消费调查评估研究中心”,希望将文艺理论研究与文艺活动现实紧密联系起来。我们的中心将从文艺活动的基本规律出发,依照文艺生产和消费各项指标的变动规律,通过完整系统的调查统计,建立起文艺生产消费状况的数据库和评估体系,来科学地阐述文艺生产消费的发展规律,从而以准确的数据和资料去服务现实,以期为当代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生活建设做出贡献。
目前,本学科共有教师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人,讲师1人,师资博士后1人,特聘副研究员1人。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文艺美学研究、中国文论研究、西方文论研究和大众文化研究。本学科基本结构具体如下:
(1)研究方向:
中国文论:李建中教授、高文强教授、李立讲师
西方文论:冯黎明教授、李松教授
文艺美学:刘春阳副教授
文化研究:李松教授
(2)组织结构
学科带头人:李建中教授
教研室主任:高文强教授
文艺生产与消费调查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李建中教授
文艺生产与消费调查评估研究中心副主任:冯黎明教授
武汉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学术传统深厚,20世纪30-40年代,黄侃、闻一多、苏雪林、王葆心等前辈学者均在此执教。黄侃的《文心雕龙札记》、闻一多的《唐诗杂论》等都是久负盛名的力作;王葆心的《古文辞通义》,集文话之大成,被林琴南誉为“百年未有之作”,在海外被奉为圭臬。50-60年代,则拥有一级教授刘永济和程千帆、沈祖棻、胡国瑞等著名学者。刘永济的《屈赋通笺》、《十四朝文学史要略》、《文心雕龙校释》和《词论》、《宋元歌舞剧曲录要》等,都是相关领域的扛鼎之作。胡国瑞的《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沈祖棻的《宋词赏析》也影响深远。前辈学者为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形成了文献考订与理论诠释并重的求实求新的学术传统。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吴志达、唐富龄、王启兴、苏者聪、刘良明、余传鹏、李中华、熊礼汇等一批学者在珞珈山辛勤耕耘。
进入新世纪以来,本学科发奋图强。全体成员团结向上,以学科建设为中心,不断进取,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2000年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被批准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06被评为省特色学科,200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一个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与历史学院和哲学学院合作建设)、一个校级重点研究基地——汉语言文学典籍整理与研究中心和三个校级研究所——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中心﹑明清文学研究所﹑中国宗教文学与宗教文献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
学科现任学术带头人为尚永亮教授。学科团队共有13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3人,博导9人。学科现设四个研究方向:诗赋研究,成员有陈顺智、曹建国、钟书林;词曲研究,成员有王兆鹏、陈水云、谭新红、程芸;小说研究,成员有陈文新、吴光正、鲁小俊;文学与文化研究,成员有尚永亮、葛刚岩。四个方向,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各个断代的主要文体,既有文学史的研究,也有文学理论批评的探讨。学科各种文体研究的力量比较均衡,各方向都有比较厚重的学术成果和强有力的学术骨干。本学科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则按照先秦两汉文学、六朝隋唐五代文学、宋元文学、明清文学分段招生。
近5年来,学科成员主持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7项和1个重大项目,获得省级以上科研奖励20项,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等权威刊物发表论文34篇,出版专著44种,先后召开了“纪念沈祖棻教授逝世30周年暨学术研讨会”、“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研讨会”、“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国际学术研讨会”、“2010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国际学术研讨会”、“文学传播接受研究高端论坛”、“第八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明代文学与科举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刘永济著述整理与研究学术研讨会”等大型国际会议,在相关领域产生了较大反响。
近些年来,学科不断进行团队整合和团队攻关,在中国古代诗学、文学流派、文学传播与文学接受、文学经典、文学编年史、文学与科举等领域作出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出版有《中华大典·明清文学分典》、《中国诗学丛书》7种、《中国文学流派研究丛书》7种、《中国文学编年史》、《历代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丛刊》等大型论著。

添加武汉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武汉大学考研分数线、武汉大学报录比、武汉大学考研群、武汉大学学姐微信、武汉大学考研真题、武汉大学专业目录、武汉大学排名、武汉大学保研、武汉大学公众号、武汉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武汉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武汉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武汉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

    购买流程

    找到要考的专业或资料

    方法一:选择学校->学院->专业

    方法二:查找功能

    点击浏览招生简章+资料详情

    通过招生简章了解本专业需要的资料

    查看资料详情了解资料要点

    点击购买或加入购物车

    支付方式:支付宝

    填写付款信息并付款

    请确认联系人、联系方式和收货地址

    付款后3-5天可到货,可查询快递信息

    若有疑问,可联系在线学姐

    学姐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