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武汉理工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武汉理工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信息工程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根据《武汉理工大学招收优秀研究生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精神,信息工程学院2017年优秀学生暑期网络学术夏令营活动安排如下:
一、活动目的
提升学院专业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免试推荐考生来我院攻读研究生,进一步改善我院研究生生源结构。
二、活动时间
1、 2017年7月2日 网络营员报到
2、 2017年7月3—5日 网络夏令营活动
3、 2017年7月6日 网络营员离营
三、申请资格
暑期网络学术夏令营的申请者需满足以下条件:
1、2018年具有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的高水平生源学校应届全日制本科毕业生;
2、无不及格课程;外语通过CET4;
3、达到下列学术条件之一:
(1)在全国、省部级学术科技竞赛、发明创造竞赛荣获省部级三等奖以上(含三等奖)奖励;
(2)获得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且排序在前3名;
(3)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高水平学术期刊论文(本学科B类及以上学术期刊论文)1篇以上;
(4)必修课成绩为所在专业前40%。
四、申请方式
1、网上申请
6月22日—6月27日,申请人登录“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信息网——夏令营专栏(http://gd.whut.edu.cn/)”(以下简称“夏令营报名系统”),根据系统要求在线填写申请表。
2、将以下材料扫描成电子版,命名为学校_姓名_手机号,并发送至邮箱:xxgcxyyjs@163.com。
①《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17年优秀大学生暑期学术夏令营申请表》;
②成绩单与总评成绩排名证明(由主管部门或院系盖章,排名须注明本专业总人数);
③外语水平证明复印件(如: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托福成绩或 GRE/GMAT 成绩等);
④其他材料(如:发表论文、专利,各类获奖或资格证书等复印件)。
⑤身份证、学生证复印件,本人QQ号、微信号、联系方式。
3、网络报到
请营员收到网络报到邀请后,按要求提交网络群申请。
五、主要活动安排
时间 活动内容 活动地点
7月3日 09:00-11:00 学校、学院情况介绍(视频介绍) 网络群
7月3日 14:30-17:30 营员PPT展示 网络群
7月4日 09:00-11:00 优秀研究生交流活动 网络群
7月4日 14:30-17:30 导师情况介绍、实验室情况介绍、师生一对一交流 网络群
7月5日 09:00-10:00 闭营仪式 网络群
六、营员考核与选拔
1、营员考核
营员选拔考核:个人申请综合材料、PPT内容展示、导师网络面试
2、“优秀营员”选拔
(1)参加夏令营的营员,根据选拔考核综合成绩排名,择优授予“优秀营员”称号。
选拔考核综合成绩=大学前6个学期的必修课平均学分绩*60%+PPT展示成绩*20%+导师网络面试成绩*20%。
(2)选拔考核综合成绩运用:选拔考核综合成绩作为推免生接收复试成绩留存;根据选拔考核综合成绩排名情况,确定优秀营员名单,“优秀营员”所占比例不超过营员总数的50%。
七、优秀营员优惠政策
1、获得“优秀营员”称号的学生,在取得所在高校推免资格后,若申请攻读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将免予复试直接录取。入学当年优先评予一等学业奖学金,其中特别优秀者将评予卓越奖学金。
2、武汉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奖学金标准为:
(1)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一等奖:1.2万元/生?年;
(2)硕士研究生卓越奖学金:2.2万元/生?年。
八、联系方式
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工作办公室:苏老师(027)87651806
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崔老师郭老师(027)87290216
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2017年6月15日
一、专业简介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它既是信息技术的基础学科,又是信息技术的前沿学科。它的研究内容为:微电子学与集成电路、光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它是基础知识面宽、应用领域广泛的综合性专业。 
  通过多年建设,专业特色如下:(1)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按研究方向分为三个课群:微电子课群、光电子课群、电路与系统课群;(2)本专业注重坚实的集成电路设计基础教学,多环节PCB设计制版和硬件调试能力训练,加强MCU和FPGA课程教学和训练,学生具有较强的软硬件开发能力;(3)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开放性实验室”和“武汉理工大学-ALTERA公司EDA/SOPC联合实验室”,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一支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团队,每年带领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训练,获得多项奖励。(4)以科研成果推动教学,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和横向项目成果开设5门的“科学探究类课程”,带领本科生初尝科学研究。 
  2003年获得“电路与系统”二级学科硕士点,2004年开始招生;2006年获得“物理电子学”二级学科硕士点,2007年开始招生;2011年获得“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2012年开始招生。也是“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博士后流动站的支撑专业。参与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光纤传感与信息处理”和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宽带无线通信与传感器网络”建设。 
  本专业具有的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其中90%以上教师具有博士学位,70%以上的教师具有国际化背景。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承担了包括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和面上项目)、湖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及众多横向合作项目等共40余项;本专业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创新实践能力。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主要课程

  1.培养目标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具备微电子、光电子、集成电路等领域宽厚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在电子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从事各种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电子系统、光电子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以及科学研究、教学和生产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根据国家教委制定的《2012年版新专业目录》;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制定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社会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反馈意见;结合本校特色和条件。以学生产出能力为导向,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教育人才;以专业认证为契机,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如下: 
  (1)具有良好的品德与人文素养,了解当代全球的社会问题和道德问题; 
  (2)具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能运用数学和科学工具解决工程问题; 
  (3)能胜任微电子或光电子或电路与系统专业领域的研究、开发、制造及管理工作; 
  (4)具备对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趋势的敏感性,具有创新意识以及跟踪掌握本专业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5)具有口头和书面的沟通技能、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具有自我管理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从事职业能力。 
  2.课程设置 
  该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采用厚基础、宽口径、重实用的原则,重视相关基础课程数学系列课程、物理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外语等基础教学。系统学习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量子力学、固体物理课程后,按照专业方向分为三个课群,具体如下: 
  微电子学方向主要课程有:半导体物理基础、微电子器件与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工艺原理、集成电路设计与仿真、集成电路测试技术、电子封装与表面组装技术、半导体器件。 
  光电子学方向主要课程为:物理光学、光电子技术、光纤通信、光电测试技术、激光原理与技术。 
  电路与系统方向主要课程为:微机原理与通信接口、硬件描述语言与数字系统设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高频电子线路、嵌入式微处理器系统、现代电子系统设计与制作、机器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虚拟仪器技术、通信原理、无线传感网技术。 
  另外为了增强学生的软件实践能力,设置了计算机相关课程: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数据库应用、安卓应用程序设计。 
  3.专业特色实验室 
  该专业具有良好的教学条件,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开放实验室以及具有专业特色的超净实验室。能完成本科实验和实践教学活动,并提供开放性实验室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社会竞争能力。 

三、学生获奖及就业情况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重视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对校、系级优秀生的学习都配备教师进行具体指导。协助本科生在课外实践活动积极参加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创新杯”、“挑战杯”、“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节能减排大赛”、“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大学生智能车大赛”、“大学生英语竞赛”等专业大赛。本专业先后荣获学科竞赛省级及以上奖励30余项。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行本科—研究生分阶段有统筹培养计划,本科学制4年,成绩优秀的本科生可推荐免试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为提高教学质量,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以指导性教学计划为基本要求,以取得的学分数为衡量学生学业结束的标准。 
  毕业生适应能力强、就业面宽,随着我国加入WTO,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大量增加,人才供不应求,自专业1999年创办以来,每年就业率达到94%以上。学生可在相关微电子、光电子行业、通信行业、计算机技术行业、信息技术行业、电路与系统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管理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电子科学与技术等相应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或者留学海外。
信息工程专业是信息领域的一个宽口径专,是建立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和现代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研究信息处理理论、技术和工程实现的专门学科。该专业以研究信息系统的应用技术为核心,在面向21世纪信息化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信息工程专业对数学、物理、电路理论、信号处理理论、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有很高的要求,并紧跟当今发展最迅速的信息与通信工程以及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的最新技术,形成了风格独特的课程体系。 
  通过多年发展,形成如下专业特色:(1)注重软件能力培养。信息工程专业由网络感测、网络通信、信息处理等三个课群组成,其核心是信号的获取、传输、处理与应用,即一个软件实现过程。(2)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信息工程专业在信号的检测与采集、信息的处理与监测,特别是在图像、汽车、传感、射频、机器人、电源等领域取得一批优秀科研成果,引入到课堂、实验及实践教学以及竞赛活动中,极大促进了教学效果,同时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培养了人才。(3)就业广泛:由于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到信号获取、传输、处理与应用的全过程,毕业生可以胜任其中任何一项工作,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 
  2003年获得“电路与系统”硕士授予权,是“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博士后流动站的支撑专业。现有在职教师2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9人,具有硕士学位的11人,1人博士在读。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11名,讲师4名。培养本科生约140人/年,硕士研究生约 80人/年。 
  该专业教师参与《数字信号处理》、《信号与系统》等国家级精品课程,以及《通信原理》、《信息理论与编码》、《电子技术》等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主要课程

  1、培养目标 
  据教育部制定的《2012年版新专业目录》、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制定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社会对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反馈意见,同时结合本校特色和条件,于2014年制定了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利用以及进行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信息产业及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集成、制造和运行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科研人才。具体来说,分为五条: 
  (1)  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 
  (2)具备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基础,较好地掌握信息工程专业的核心知识。 
  (3)具备在专业相关技术领域从事软硬件开发的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工程素养。 
  (4)了解信息工程专业的技术发展趋势,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5)具备基本的沟通能力和较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2、主要课程 
  核心课程: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微机原理与通信接口、信息理论与编码、感测技术、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等。 
  特色课程:单片机及嵌入式系统原理、虚拟仪器、电子线路设计与制作、无线传感网技术、数字图像处理。 
   

三、学生获奖及就业情况

  1、学生获奖情况 
  该专业重点围绕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国家或省级“大学生电子竞赛”等,以科研产业基地和创新研究引导和支撑大学生创新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五年,该专业共35人次在国家及省级学科竞赛获奖,包括:(1)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国家二等奖2人次,省级特等奖1人次,省级二等奖3人次,省级三等奖7人次;(2)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国家二等奖1人次,省级特等奖2人次;(3)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获国家二等奖1人次,三等奖6人次;(4)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国际数学建模二等奖2人次,国际数学建模F奖1人次;(5)“三菱电机自动化杯”全国高校自动化创新大赛获国家一等奖3人次,二等奖6人次。 
  2、学生就业情况 
  该专业多年来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生专业和基础知识扎实、社会适应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近五年一次就业率都在90%以上。 
  该专业培养的学生适合在信息产业、电信部门、广播电视部门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各类电子信息的检测、获取、传递及处理、计算机通信等领域的工程技术工作,亦能从事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在2013年《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中,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平均收入位列全校第1,也是全校唯一一个平均收入超过5000元的专业,校友满意度也以92%位列电类专业前茅。在2014年该报告对武汉理工大学75个专业的毕业生薪金、用人单位满意度、学生对母校评价等各项指标调查中,信息工程专业再次以月收入4459元/月排第7位,用人单位对该专业毕业生的满意度近三年平均达95%以上,学生对母校满意度高达93%。在2016年该报告中,毕业生对核心课程满意度为79%,列全校第5名。 

四、专业发展目标

  构建宽口径、高素质、基础扎实、能力突出的专业人才培养平台,优化课程设置,体现素质教育,注重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加强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标准,整体优化并系统构建出具有时代特征、跨学科综合优势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发挥信息学科和学校在材料、交通、汽车这三大领域的学科和行业特色,建立具有学科交*优势的、处于国内先进行列的教学与研究基地。
一、专业简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2009年湖北省品牌专业、2011年空军卓越工程师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研究信息获取、传输、处理与应用等方面的理论、技术和工程实现问题,包括信息的传感与获取、信息的表达与度量、信息的存储、信号通过系统的响应、信息的传输、信息的识别与分离、信息的人机界面等。该专业培养从事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的工程技术人才。 
  在学科发展方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已形成了本、硕、博三位一体的教学、科研培养链结构。学院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点、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点、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 
  我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从1996年开始招生,办学已二十年,目前每届招收6个班。经过多年努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办学水平稳步提升,已成为一个发展迅速,影响力日益增大的专业。本专业有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实验示范中心1个。本专业在学校和本行业都已形成良好的社会影响和声誉,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 
  目前该专业共有教职工29人,分别来自11所高校,其中专职教师29人,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毕业院校分别来自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大连海事大学、巴黎十一大学、波尔多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等。已经形成一支以教授为首、中青年教师为主、学历高、科研教研成果丰富、总体基础优良、肯钻研、朝气蓬勃的教学团队。 
  该专业教师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合作交流项目、面上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多项横向项目的研究,已形成了完整和优秀的教学和科研团队。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主要课程

  该专业立足当前IT行业发展背景,以提高办学质量和突出专业特色为宗旨,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标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该专业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开发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该专业是宽口径专业。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础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有:电路理论系列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高频电子线路等);计算机系列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微机原理与通信接口、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信息传输与处理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信息理论与编码、电磁场与电磁波、现代检测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数字语音处理、自动控制原理等)。 
  特色课程包括:DSP原理及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数字语音处理、信息安全技术、FPGA技术应用、嵌入式微处理器系统、监测控制系统应用等。 

三、学生获奖及就业情况

  近三年来,该专业学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英语竞赛、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类学科竞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国家三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大赛国家一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一等奖5项、二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1项、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国家二等奖2项,共获得国家级奖励35项(人次)。获得湖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二、三等奖28项(人次),挑战杯省级奖12项(人次)等,省级奖励共计48项(人次)。 
  该专业学生还获得多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实用新型专利等。 
  近年来该专业学生一次性就业率均超过95%,研究生录取率超过40%,在学校和学院组织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以及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中,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素质评价好的比例为92%。该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单位为国家机关单位、学校科研单位、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中外合资IT企业、民营IT企业等。 

四、专业发展目标

  以工程教育认证工作为契机,以学生为中心,以毕业目标为导向,以持续改进为工作重点,提升专业建设和改革的理念,深化教学教学改革,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将创新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建设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和完善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构建以专业知识教学、创新创业能力训练、综合素质养成为核心的卓越人才培养体系。 
一、专业简介
  武汉理工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开办于1996年。1998年,获得“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授予权;2003年,获得“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授予权;同年,“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被批准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04年,通信工程专业成为武汉理工大学第一批建设的品牌专业;2005年,获得“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2007年,建成“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同年,通信工程专业成为湖北省品牌专业;2008年,通信工程教学团队成为教育部批准建设的国家级教学团队;同年,通信工程专业成为教育部批准建设的国家级特色专业;2011年,通信工程专业成为教育部批准建设的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同年,通信工程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2年,通信工程专业与中原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国家级实践教育中心获得教育部批准;2013年,通信工程专业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获得湖北省教育厅批准;同年,通信工程专业申报的“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获得湖北省教育厅批准。 
  经过20年的建设,通信工程专业已具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形成了本、硕、博三位一体的教学、科研与培养体系。目前,通信工程专业中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达94.6%,其中教授的比例为40.5%;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为100%,其中博士的比例为78.4%,博士加在读博士的比例为83.8%;从学缘关系看,本专业的37名教师分别来自国内外11所高校。 
  目前,通信工程专业有国家名师1名,特色专业责任教授1名,校级名师1名,精品课名师3名。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主要课程

  通信工程专业立足地方、融入行业、面向世界,以服务于信息、材料、交通、汽车等行业为重点,培养基础扎实、专业素质高、实干精神强、学术钻研能力突出、工程实践能力突出的通信领域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如下: 
  掌握电子技术、通信系统、通信网、信息处理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国际、国内的社会问题,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伦理道德问题以及信息与通信行业的相关政策、法律和法规;具有在通信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的能力;具有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工具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从事职业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通信工程以“发展特色、提升质量、创建精品、立足创新、成果导向”为理念开展专业建设;确立了“宽基础、重素质、到前沿”的专业建设目标,围绕“专业平台、课程体系、实践环节”,形成了以骨干教师为核心、以专业方向为目标、以发展特色为重点、以课程体系为线条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以“网络与计算机通信方向”、“无线与移动通信方向”、“数据传输与光纤通信方向”和“图像与多媒体通信方向”为课群的教学科研团队,构建了结合课群并按照“学科基础—专业基础—专业特色”三个层次构建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三、学生获奖及就业情况

  数年来,通信工程专业的就业率一直稳定地保持在95%左右,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就业于国内通信行业的知名企业,如华为、大唐电信、烽火通信等。2013~2015届的三届毕业生中,有117名同学考上了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或科研院所的研究生。 
  近三年来,通信工程专业申报、指导并完成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14项,参加学生约130人;指导并完成各类大学生学科竞赛215项,获得全国奖102项、省级奖113项;指导的毕业设计获得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等奖17篇。 
   
  四、专业发展目标 
  通信工程专业将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面向国际、面向前沿、面向行业”为指导思想,以强化优势、突出特色、创建品牌为重点,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善创新、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思路,认真贯彻“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紧紧抓住专业的发展强势,发挥信息学科的特色优势和学校在材料、交通、汽车这三大领域的学科和行业优势,在着力培养“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创新意识强”的三强人才的同时,力争把通信工程专业建设成为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在国内同专业中具有鲜明的示范性和辐射作用,处于国内先进行列的教学与研究基地。 
信息工程学院涵盖了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现有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4个本科专业;设有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
通过多年的建设,信息工程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万人计划”1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教授、副教授89人,博士生导师26人,省部级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4人,在校本科生3000余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790余人,留学生18人。
学院依托“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拥有“宽带无线通信与传感器网络”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和湖北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同时还有国家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研究中心华中实验室、通信技术研究所和嵌入式系统与技术研究所等10余个研究所(室)。在光信息处理与光纤传感技术、非线性系统理论与智能检测技术、现代通信理论与宽带接入技术、信号处理与信息传输技术、系统监控和诊断理论与技术、智能机器人及其控制理论与技术等研究方向上已形成显著的特色与优势。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包括国家“973”、“863”计划、国家重大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和面上项目)、国防预研项目、教育部、交通部及湖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共计69项,年均科研经费2000多万元;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奖励10余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73项(获授权228项);学院教师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的学术论文被SCI、EI收录达1000余篇。
学院有一批长期从事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和研究的优秀教师,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成果显著,拥有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程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电工电子实验中心为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通信工程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湖北省级品牌专业、首批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湖北省品牌专业;通信工程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近年来,出版统编教材40余部,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学院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比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励482人次,省级奖励533人次,历年学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
学院与国内外著名大学和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关系,先后有20多名中青年教师赴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德国、新西兰、俄罗斯、瑞典、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研究机构进行深造、讲学、访问及合作研究,与英国利兹大学和伯明翰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建立了“2+2”、“2+3”、“1+1+1”等人才联合培养模式,有效促进了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武汉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学校进入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2013年亚洲大学前100名排行榜,名列第58位。各学院师资资源丰富,值得报考。
学院名称 电话(027) 网址
信息工程学院 87651806 http://wutinfo.whut.edu.cn/ 

添加武汉理工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武汉理工大学考研分数线、武汉理工大学报录比、武汉理工大学考研群、武汉理工大学学姐微信、武汉理工大学考研真题、武汉理工大学专业目录、武汉理工大学排名、武汉理工大学保研、武汉理工大学公众号、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武汉理工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武汉理工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

    购买流程

    找到要考的专业或资料

    方法一:选择学校->学院->专业

    方法二:查找功能

    点击浏览招生简章+资料详情

    通过招生简章了解本专业需要的资料

    查看资料详情了解资料要点

    点击购买或加入购物车

    支付方式:支付宝

    填写付款信息并付款

    请确认联系人、联系方式和收货地址

    付款后3-5天可到货,可查询快递信息

    若有疑问,可联系在线学姐

    学姐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