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武汉理工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武汉理工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1、专业介绍环境科学专业是以有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中的技术经验,研究和解决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环境问题的理论与环境生态风险的学科,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环境污染机理研究、现代环境分析技术及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的高层次研究人才,主要涉及的领域包括: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噪声控制,以及光、热、放射性和电磁辐射污染与防治等问题。
2、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环境科学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环境污染及其控制机理研究、环境污染控制新技术、现代环境分析技术和环境监测、环境规划及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的高层次研究人才,要求学生具备环境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环境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掌握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以及进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技能。
核心课程:环境生态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监测、环境化学、环境工程原理、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物理污染控制、环境规划学、环境质量评价、现代环境测试技术、环境管理与环境法规、环境信息系统等。
3、专业特色与优势
专业实力:环境科学专业所依托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是湖北省重点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B学科(全国排20%-30%),2019软科中国环境科学与工程全国排名29,全球排名151-200。
环境科学专业依托“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矿物资源加工与环境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和湖北省资源与环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武汉市水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理工大学分中心)等基地作为人才培养的支撑。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师队伍中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学科首席教授、校“精品课程名师”、校“青年教学名师”等人才与荣誉称号获得者7人次。
培养特色:环境科学专业以科学研究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团队合作能力,专业实行“一对一”导师制的培养模式,每名学生可双向选择一名指导老师,参加由导师指导其进行学业、科学研究、专业大赛等方面,也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前参与到导师的科研课题中,锻炼与提升科研能力。

4、学生毕业发展情况
就业情况:
2019届本科毕业生中,就业率为100%,这其中,近70%从事与专业相关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且多为环保等新兴产业。
单位性质:民营及股份制企业就业比例最高,占比近70%。另有一部分学生进入政府环保部门和事业单位。 
地域流向:就业地域主要在湖北省、江苏省、广东省、上海市和重庆市,其中湖北省就业人数最多,占比45.5%。
行业分布: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建工、建材和环保行业,所占比例分别为27.3%、18.2%和27.3%。
知名企业: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自来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金堆城钼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省城建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襄阳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绿园科技有限公司、武汉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
升学与出国(境)情况:
近3年在读本科生国际化交流比例10%,毕业后攻读境内外学位项目比例15%。2019届毕业生升学与出国(境)共10人,其中国内升学7人,出国(境)3人,分别占比35%、15%。免试推荐研究生比例为10%。
国内升学去向:主要进入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以及武汉理工大学等“双一流计划”建设高校深造,共计6人,占升学总人数的85.7%。
出国(境)去向:首选国家(地区)为英国,其次是美国、中国香港等。国际化交流和境内外深造高校包括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美国史蒂文斯大学等高等学府。
优秀学生与杰出校友:
优秀学生代表:
鲍世东,环境科学专业1601班学生,中共预备党员,本科课程平均成绩90分,曾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社会奖学金,以及“校优秀共青团员”、“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在校期间,累计志愿服务231小时,作为项目负责人开展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并且以第一作者发表了1篇高水平学术论文。现已保送至南京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陈楚泽,环境科学专业1601班学生,中共预备党员。在校期间综合测评和专业成绩位列专业第一,曾获得过国家奖学金,卓越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社会奖学金以及 “校三好学生标兵”等荣誉。在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交流学习一年。在校期间,辅修华中科技大学二学位的学习; 参与的国家大学生创新项目顺利结题,并且发表论文1篇; 曾担任环科1601班班长,所在班级也获得校标兵班集体的荣誉称号。现已保送至南京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杰出校友代表:
王军,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导,担任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高浓有机废水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水处理技术杂志编委、中国海水淡化与水资源利用学会理事、北京市膜协会理事等职务。近5年来发表论文34篇,申请发明专利8项。
陈新才,浙江海拓环境技术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总经理,杭州市“131”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第二层次人选(2013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杭州市重大创新项目等课题,发表高水平论文12篇。主要研究领域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
李俊,郑州大学河南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郑州大学青年拔尖人才。主要从事纳米催化剂的研究,包括材料结构设计、可控构筑、原位表征及其在光、电催化领域的应用研究等。设计并构筑了一系列新型纳米催化剂用于环境污染净化和碳基资源转化。已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先后8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2篇入选热点论文。
1、专业简介环境工程专业是以有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中的技术经验,研究和解决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环境问题的技术开发、设计、运行、监测、管理等全部理论与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科,主要涉及的领域包括: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噪声控制,以及光、热、放射性和电磁辐射污染与防治等问题。
2、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环境工程专业围绕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噪声控制,以及光、热、放射性和电磁辐射污染与防治等问题,主要培养从事环境污染控制、现代环境分析、环境管理、环境监测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要求学生具备环境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环境规划、工程设计、工程管理、环境检测和工艺研究的相关技术,并了解经济、法律、管理等相应知识。
核心课程:流体力学、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水处理管网工程、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物理污染控制、环境工程设计基础、环境质量评价、现代环境测试技术、环境工程施工及概预算、水处理新工艺、环境管理与环境法规等。
3、专业特色与优势
专业实力:环境工程专业依托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湖北省重点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B学科(全国排前20%-30%),2019软科中国环境科学与工程全国排名29,全球排名151-200。
环境工程专业依托“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矿物资源加工与环境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和湖北省资源与环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武汉市水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理工大学分中心)等基地作为人才培养的支撑。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师队伍中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学科首席教授、校“精品课程名师”、校“青年教学名师”等人才与荣誉称号获得者7人次。
培养特色:环境工程专业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注重与行业企业合作,面向专业、学院以及全校开展各类创新比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团队合作能力。在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重要大赛中表现突出,创新成效显著。
4、学生毕业发展情况
就业情况:
2019届本科毕业生中,就业率为98.7%,这其中,近75%从事与专业相关的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且多为500强企业。
单位性质:民营及股份制企业就业比例最高,占比近60%,其次为国企和央企就业比例较高,占比达33.3%,另有1名同学自主创业。
地域流向:就业地域主要在湖北省、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其中湖北省就业人数最多,占比47.2%。
行业分布: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建工和环保行业,其中建工行业就业比例为36.8% ,环保企业就业比例为31.1%。
知名企业: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中建一局集团、中建三局集团、中建五局集团、中建八局集团、中铁四局集团、南方泵业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国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排水有限公司、崇阳县环境保护局等。
升学与出国(境)情况:
近3年在读本科生国际化交流比例8.25%,毕业后攻读境内外学位项目比例6%。2019届毕业生升学与出国(境)共41人,其中国内升学35人,出国(境)6人,分别占比42.7%、7.32%。免试推荐研究生比例为13.41%。
国内升学去向:2019届毕业生升学主要进入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大学以及武汉理工大学等“双一流计划”建设高校深造。
出国(境)去向:首选国家(地区)为英国,其次是美国、日本、中国香港等。国际化交流和境内外深造高校包括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美国史蒂文斯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日本筑波大学等高等学府。
优秀学生或杰出校友:
优秀学生:
杨毓珏,环境工程专业1602班学生,中共党员,在校期间综合测评和专业成绩位居专业前列,曾多次获得校奖学金及社会奖学金,连续四年担任团支部书记,获得“校三好学生”、共青团“社会工作先进个人”、“校优秀团干”等荣誉称号。参与武汉理工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篇。另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湖北赛区一等奖、“兖州中材杯”第十一届环保创意大赛一等奖、“资环之光”第十一届专业技能大赛一等奖等。现已保送至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攻读硕士研究生。
徐恒蒲,环境工程专业1602班学生,中共党员,在校期间共获卓越奖学金1次,国家奖学金2次,校三好学生标兵3次,校优秀共青团员3次,连续三年学业水平排名和综合测评排名专业第一,曾担任院学生科学技术协会会长、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部部长等学生干部职务,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篇,先后获得2019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以及第九届全国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三等奖等奖项,现已保研至北京师范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张凌博,环境工程专业1601班学生,共青团员,本科期间积极参与科研竞赛活动,参与国创1项;主持校级自创课题1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6项,其中获得2018“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网络信息经济专项赛创意组国家银奖、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铜奖(湖北省金奖)、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国家三等奖、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一等奖、第九届全国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二等奖。在校期间,发表论文1篇,现已保送至武汉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张焕,环境工程专业1602班学生,中共预备党员。现任班长、校团委办公室副主任,曾任院学生会副主席、院易班站长、驻班学长、资环学院社会实践总负责人、传媒中心新媒体部部长。曾获全国百强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队长、第八届全国高等学校采矿大赛三等奖、校青年五四奖章、校易班站长、校优秀学生会干部、“顺丰杯”模拟招聘大赛三等奖、社会实践“校级先进个人”、暄洁环保励志奖学金、“求实杯”二等奖、宣传先进个人等荣誉奖项。在校期间,担任国家级和省级科技竞赛、自创、班级项目负责人,已结题并发表科技论文2篇。现已保送至武汉理工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杰出校友代表:
李思悦,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导。在河流-水库生命要素运移、机制以及水-气界面温室气体释放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原创性进展。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33篇,他引530多次。
宋国强,荣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表年专家”“全国环境监测一流专家”等称号。现任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技术总负责人,教授级高工。主持了湖北省土壤污染调查工作,国家重大水专项等多项重大环境项目。
 1、专业简介采矿工程专业是以有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中的技术经验,研究和解决在矿物资源开发、工程设计、企业生产与经营、技术与行政管理、安全技术及监督、科学研究与技术革新中的全部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科。
采矿业是国家工业体系的龙头行业,承担为国民经济提供物质基础的重任,当今我国95%以上的能源和80%以上的工业原料都取自矿产资源。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矿产资源被人类利用,而只要涉及到资源开发,都需要采矿工程专业人才。一大批科研成果的问世在具体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采矿工程向自动化、安全化、高效化的方向迈进。
2、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采矿工程专业在秉承60余年专业建设的深厚积淀基础上,以培养基础宽、能力强、素质高、适应国内外现代矿山技术发展需要,“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创新意识强”,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具备在固体矿床开采(含金属和非金属开采)、岩土工程、安全工程、爆破工程领域从事生产、管理、设计及科研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可以在冶金、有色、化工、核工业、非金属等行业企业工作,也可以在水利、铁道、地下工程和环保领域工作。
核心课程:地质学、测量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体力学、爆破工程、矿床露天开采、矿床地下开采、井巷与隧道工程、矿山提升与运输、工矿通风与空调。
特色课程:爆破工程、资源开发创新创业、矿业系统工程、井巷与隧道工程、工矿通风与空调、控制爆破、矿山企业管理、资源数字化技术、矿山工程测试技术、石材工程、边坡工程、资源数字化技术、地下空间工程。
3、专业特色与优势
专业实力:采矿工程是武汉理工大学重点建设和发展的优势学科之一,是教育部“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B学科(全国排第9,湖北省第1)。采矿工程专业是我校最早创办的四个本科专业之一,现为湖北省品牌专业,自1958年开始招生,师资力量雄厚,形成了涵盖留学生的从本科到博士阶段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建材、建工行业培养了近3000名高级人才,建材行业龙头企业中国建材集团,60%以上中高层领导及技术骨干均为我院培养的毕业生。我校采矿工程专业经过多年的积淀和发展,先后衍生和孵化了道桥工程、岩土工程、安全工程等专业。
教师队伍中有“湖北教学名师”“湖北产业教授”、校“精品课程名师”、校“青年拔尖人才”、校“青年教学名师”等人才与荣誉称号获得者7人次;省级教学团队1个、主干课程《爆破工程》是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级资源共享课、《Blasting engineering》为教育部来华留学英文授课品牌课程,《Surface mining》为湖北省来华留学英文授课品牌课程。
培养特色:采矿工程专业适应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需要,围绕矿产资源“绿色开采”“智能开采“无人开采”等方向,主要培养适应国内外现代矿山技术发展需要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要求学生具备矿物资源开发、工程设计、企业生产与经营、技术与行政管理、安全技术及监督、科学研究与技术革新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和创新意识,并接受规划设计、科学研究、工程实践、文献检索及计算机应用等基本训练。通过“老中青”教师的传帮带,使传统的“严谨治学、吃苦耐劳、求真务实、勇于担当”的工程师精神在学生中得以传承。
(1)注重国际化视野的培养
采矿工程专业响应国家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和“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开展国际化教育和相关活动。课程教育过程中,采用全英文授课和双语授课形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在课外组织留学生与国内学生共同开展交流学习、文体活动等,以提升学生的国际交际能力。

(2)注重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科技创新活动,如国家创新训练计划、全国节能减排大赛、全国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实践作品大赛、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的专业技能科技竞赛等,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兴趣,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近五年来,学生在全国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大学生实践作品大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12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11项,获奖总数名列全国参赛高校前列。
4、学生毕业发展情况
就业情况:
2019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7.56%,90%以上学生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专业技术和或管理工作,且多为500强企业。
单位性质:国企和央企就业比例最高,占比达66.7%,另有1名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
地域流向:就业地域主要在湖北省、广东省和浙江省,其中湖北省就业人数最多,占比55.6%。
行业分布: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建工、建材行业,占比83.3%。另有一部分学生在事业单位、设计院等。
知名企业: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建一局集团、中建三局集团、中建四局集团、中铁四局集团、兖州中材建设有限公司、华新水泥有限公司、北方爆破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建筑材料研究设计院、武汉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等。
升学情况:
2019届毕业生升学与出国(境)共23人,占比56.09%,其中免试推荐研究生比例为8.33%。
国内升学情况:2019届毕业生升学主要进入中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重庆大学、湖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以及武汉理工大学等“双一流计划”建设高校深造。
优秀学生与杰出校友:
优秀学生代表:
 吴文博,采矿工程专业1601班学生,中共预备党员,本科期间综合测评成绩专业第一,必修课成绩专业第二。曾获得校一等奖学金和“校三好学生”荣誉称号,分别获得第八届全国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二等奖、武汉市都市环保杯三等奖、多次参加院级专业技能大赛并获得奖项。并于2018年作为项目负责人带领团队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篇,现已保送武汉理工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刘志明,采矿工程专业1601班学生,在校期间综合测评和专业成绩均位列专业前三名,曾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及校级奖学金,“校三好学生”,全国采矿工程专业大学生实践作品大赛三等奖等荣誉。本科期间参担任过图书馆读者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就业指导中心学生助理,现已保送武汉理工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杰出校友代表:
肖家祥,男,汉族,教授级高工,历任贵州水城水泥厂车间主任,湖北华新水泥集团(股份)公司矿长、总经理助理、董事、副总经理、党委常委,湖北省大冶市市长、市委书记,天瑞集团公司总裁,天瑞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现任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任南方水泥总裁。
赵强,男,汉族,就职于中国兵器集团旗下北方爆破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矿产资源开发与爆破技术服务工作。现任北方爆破科技公司市场部总经理、蒙古国ERKHET TUNSH LLC 执行董事、蒙古国TTJVCO 执行董事。负责多个大型项目,科研成果曾获得中国爆破行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赵明生,男,汉族,保利新联爆破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著作3部;获发明专利12项;主编省部级标准4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先后获贵州省第十四届青年科技奖、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有突出贡献爆破专家、贵州省省管专家等荣誉。兼任贵州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爆破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全国爆炸物品公共安全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多次被中央电视台、贵州电视台等媒体报道。
1、专业简介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是以矿业有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中的技术经验,研究和解决在矿物(非金属、金属)分选加工、矿物材料制备、资源循环利用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全部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科。
矿物加工工程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学科,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支柱学科,为国家重要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原材料,任何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只要有人类存在,就需要资源,就需要矿物加工专业的人才。
2、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立足于学校特色行业,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围绕社会适应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培养具备从事矿物加工与材料工程方面的科学研究、工艺过程设计、产品开发、性能检测、生产过程管理以及应用技术开发等工作,成为富有进取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创新型卓越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核心课程:矿石学,粉碎工程,矿物加工工艺学,矿物材料工艺学,矿物加工试验研究方法,矿物加工厂工艺设计。
特色课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概论,矿物加工测试技术,二次资源开发利用,非金属矿新型建筑材料,选矿药剂,湿法冶金,矿山企业管理与技术经济。
3、专业特色与优势
专业实力:矿物加工工程是武汉理工大学重点建设和发展的优势学科之一,是教育部“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全国排前30%,湖北省第2,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5人,所在工程学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2.1‰。
矿物加工工程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国家特色专业、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并获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专业认证,是湖北省重点学科、湖北省特色专业、湖北省品牌建设专业。自1958年开始招生,经过6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现有“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矿物资源加工与环境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资源与环境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武汉理工大学院士创新基地”等省部级平台作为人才培养的支撑。
培养特色:
(1)依托“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和“卓越工程师班”,探索形成了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矿物加工卓越计划专业,采用“3+1”培养模式,以培养工程能力和国际化视野为目标,建设了“自然资源——二次资源——尾矿资源”全链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实习基地体系,分别在第2、第6、第7和第8学期前往知名行业企业开展卓越实践,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培养过程,着重实践能力锻炼,构建多学科交叉知识体系,旨在培养引领行业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对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进行国际工程教育认证
(2)突出行业特色,注重科研创新,实施国际化战略,全面实施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以非金属矿研究为特色,依托建材、环境、矿业等行业资源,落实校企协同育人,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专项、重大企业委托项目为优势,建设科研成果转化工程训练系统,实施科教协同育人,推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以海外归国博士、国际科研项目等为媒介,加大教师学生国际文化交流,拓展海外实习基地,提升学生国际竞争能力。
4、学生毕业发展情况
就业情况:
2019届本科毕业生中,就业率为100%,其中,90%以上学生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
单位性质:民营及股份制企业就业比例最高,占比近80%,另有5%的本科毕业生入职事业单位。
地域流向:就业地域主要在湖北省、广东省、浙江省和北京市,其中武汉市就业人数最多,占比44.4%。
行业分布: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建工、建材行业,就业比例为44.4%,面向世界500和战略性新兴企业就业比例为22.2%。
知名企业: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山东省冶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晶大矿业科技有限公司、兖州中材建设有限公司、北京建工集团、四川西南冶金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冶金建设公司等。
升学情况:
2019届毕业生升学与出国(境)共14人,占比43.75%,其中免试推荐研究生比例为7.14%。
国内升学情况:2019届毕业生升学学生主要有西安交通大学、中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以及武汉理工大学等“双一流计划”建设高校深造。
优秀学生与杰出校友:
优秀学生代表:
范瑞华,矿物加工工程专业1601班学生,中共党员,本科四年课程成绩位列专业第二,曾获“校三好学生”、“社会工作奖”等荣誉。在校期间担任院心协会长、班长等学生干部职务,组织开展过多场院级活动。作为项目负责人参加2018年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结题验收合格,并发表核心期刊论文一篇。以志愿者身份参与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开展志愿服务。现已保送至中南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黄慕洋,矿物加工工程专业1601班,中共党员,本科四年专业排名第一,担任副班长一职,在校期间参加了各项志愿者服务,并在2018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湖北营活动志愿者服务中,表现突出,被评为“优秀志愿者”。还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和“校三好学生“荣誉称号,分别获得全国选矿大赛一等奖、校节能减排大赛三等奖、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技能竞赛大赛一等奖等。现已保送至武汉理工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杰出校友代表:
李守江,男,汉族,中共党员,1966年5月出生,山东济南人。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兼国投青海柴达木钾肥有限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国投罗钾哈密物业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法定代表人)、国投哈密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矿业联合会选矿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化学矿山协会副会长;国家非金属矿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研究会委员;新疆节能减排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第十五届人大代表;中国化工学会化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2016年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刘涛,男,1978年10月出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中国钢铁工业优秀科技工作者,获第十一届湖北省青年科技奖和第三届武汉青年科技奖。兼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钒资源清洁利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先后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项,湖北省技术创新重大项目2项。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已获授权美国发明专利1件,南非发明专利1件,国家发明专利27件;编写著作5部;发表高水平论文115篇。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建设让人民满意,让世人仰慕的优秀大学”为理想,秉承“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引领,努力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教学型学院。为我国建工建材、资源环境、地理信息、城乡规划等行业及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958年建立的北京建筑工业学院非金属矿系。经过60余年的发展壮大,目前学院拥有3个一级学科,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和地理学,其中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二级学科矿物加工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及院士岗位设岗学科。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拥有一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地理学拥有一级学科硕士点。主办核心学术期刊《爆破》。
学院下设矿物加工与材料系、资源开发工程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空间信息与规划系、矿物资源加工与环境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和湖北省资源与环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国工程院院士余永富教授,任武汉理工大学战略科学家、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名誉院长。
学院目前有教职工110余人。教学科研和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共100余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42人。拥有一批高层次人才,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省级教学名师、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学科首席教授等20余人。
学院设本科专业6个:矿物加工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国家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及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专业)、采矿工程(湖北省品牌专业)、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地理信息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开设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获湖北省教学成果奖4项,湖北省教学团队1个,出版教材10余部。学院每年招收普通本科生400余名、硕士研究生160余名、博士研究生10余名、留学生40余人(本科、硕士、博士)。学院积极贯彻《武汉理工大学章程》,大力开展“教书育人”、特色党建、“责任、诚信、成才”教育,通过学风建设“三部曲”、创新培养“三重奏”、素质教育“五平台”等特色学生工作,助力学生“卓越教育、卓越人才、卓越人生”目标的实现,累计毕业博士研究生100余名、硕士研究生1100余名、本科生8000余名。近年来历届学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
学院面向国家的重大需求,积极开展应用基础和技术开发研究,取得了一大批学术和技术成果。近5年,获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9项;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7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等6部。主要科研方向有:矿床安全高效开采与数字化技术、工程爆破技术、矿山与岩土工程安全技术、铁精矿提铁降硅的理论研究及工业实践、低品级含钒资源高效提取的理论与工艺、矿物胶体化学理论与应用、非金属矿物加工和提纯工艺及设计、环境污染控制材料与环境催化化学、水处理新技术、工业固体废物的资源化技术研究及应用、环境GIS与动态模拟、信息挖掘与资源优化等。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来自世界5大洲的20多个国家的大学和学者建立了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包括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国际合作科研项目、教师短期学术访问、研究生国际交换、学术讲座等。
武汉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学校进入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2013年亚洲大学前100名排行榜,名列第58位。各学院师资资源丰富,值得报考。
学院名称 电话(027) 网址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87885647 http://public.whut.edu.cn/zhxy/ 

添加武汉理工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武汉理工大学考研分数线、武汉理工大学报录比、武汉理工大学考研群、武汉理工大学学姐微信、武汉理工大学考研真题、武汉理工大学专业目录、武汉理工大学排名、武汉理工大学保研、武汉理工大学公众号、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武汉理工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武汉理工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

    购买流程

    找到要考的专业或资料

    方法一:选择学校->学院->专业

    方法二:查找功能

    点击浏览招生简章+资料详情

    通过招生简章了解本专业需要的资料

    查看资料详情了解资料要点

    点击购买或加入购物车

    支付方式:支付宝

    填写付款信息并付款

    请确认联系人、联系方式和收货地址

    付款后3-5天可到货,可查询快递信息

    若有疑问,可联系在线学姐

    学姐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