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邮电大学理学院研究生招生

西安邮电大学理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西安邮电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西安邮电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西安邮电大学理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理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西安邮电大学理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西安邮电大学理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西安邮电大学理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西安邮电大学理学院研究生招生 根据校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安排,理学院成立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领导小组,指导理学院研究生招生复试和录取的相关工作,制定本院研究生复试工作具体方案。
一、复试原则
1.坚持科学选拔。
2.坚持公平公正。
3.坚持全面考察,突出重点。
4.坚持客观评价。
5.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意识,强化服务理念、提高管理水平。
二、复试分数线
物理学:总分≥280分,单科(满分100分)≥37分,单科(满分150分)≥56分。
三、复试时间、形式和内容
理学院一志愿考生复试时间为3月22日。复试采取网络远程面试方式,包括专业知识考核和综合素质面试(含外语听力及口语测试)。
四、复试材料
1.《西安邮电大学诚信复试承诺书》。
2.应届考生提交身份证、学生证(每学期均注册)、准考证、《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
3.往届考生提交身份证、毕业证书、准考证、《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或《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
4.考生本人档案或工作所在单位的人事、政工部门加盖印章的《思想道德考核表》1份(可在研究生院主页下载栏下载)。
5.大学学习成绩单、毕业论文、科研成果等体现综合能力的材料。
6.符合教育部加分政策的考生,须提交相关支撑材料。
7.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考生须提交《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
8.个人简历一份。
上述材料须按照规定时间上传到指定邮箱,经审查以上证件及材料合格后方可参加复试。审查不合格的考生不得参加复试,未经资格审查擅自参加复试者,其复试成绩无效。资格审查材料弄虚作假一经发现,取消录取资格。
五、复试前期准备
理学院网络远程复试主平台使用腾讯会议(备份平台:钉钉),考生需按照要求准备复试所需设施和安装客户端,提前做好网络设备测试工作,以保证复试顺利完成。
如考生未进行测试,导致复试时出现网络设备问题,由考生承担此造成的一切后果。
六、网络复试基本流程
1.复试前准备工作
(1)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了解相关违规作弊处理规定。
(2)认真阅读《西安邮电大学网络远程复试考场规则》,并按学院要求签订《西安邮电大学诚信复试承诺书》。
(3)认真阅读招生学院复试工作方案(安排),复试流程等,保证清楚知道学校复试相关要求,按要求提交材料,按时参加复试。
2.做好软硬件环境准备
(1)良好的网络环境。应确保网络信号良好能满足复试要求,应具有线宽带、WIFI、4G/5G网络等两种以上网络条件;当一种方式若出现问题可及时切换另一种连接继续开展复试。
(2)可以支撑“双机位”运行的硬件设备。两部带摄像头的设备以及可进行通话的麦克风、音响、支架等设备,电脑(Windows系统)、手机均可。第一机位为主机位(最好为笔记本电脑),面向考生,用于远程网络复试考核。原则上,放置主机位的桌子应紧贴墙面;第二机位为副机位(监考机位),放于考生后侧,用于远程网络复试观测考核环境。务必提前为设备充电。
(3)相对独立的复试空间。安静,光线充足,复试期间严禁他人出入,同时应避免被移动设备通话、音视频通话邀请、外放音乐、闹钟等打扰。
(4)按学院要求提前下载并安装调试复试平台软件。
(5)除复试要求的设备和物品外,复试场所考生座位1.5米范围内不得存放任何书刊、报纸、资料、电子设备等。
3.复试流程(满分300分,每位考生一般不少于30分钟)
第一阶段:专业知识考核(满分90分)
招生简章中规定的复试笔试科目及内容将通过网络面试进行考察。
第二阶段:综合素质面试(满分210分)
1)外语能力测试。
2)基本素质和能力考核。
3)专业素质和能力考核。
七、复试总成绩计算办法
复试总成绩的计算公式为:总成绩=专业知识考核+综合素质成绩。复试总成绩满分为300分。
复试总成绩低于180分、或专业知识考核成绩低于54、或综合素质面试成绩低于126分的考生,即为复试不合格。
八、注意事项
1.考生在参加复试前,应再次检查复试设备、网络,确保正常畅通,关闭任何有可能影响复试全过程的应用程序。保持手机通话畅通。如报考时填报的手机号码已更换,应提前向报考学院报备。
2.考生应按照报考学院通知的复试时间准时参加远程在线复试的备考,无特殊原因未按照考务人员通知时间到场备考的,经工作人员短信或电话提醒后,仍然未进场的或复试过程中未经考务工作人员同意擅自操作复试终端设备退出复试考场的视为放弃复试资格,后果由考生个人承担。
3.考生复试过程中音频视频必须全程开启,应着装整齐,坐姿端正,全程正面免冠朝向摄像头,视线不能离开屏幕,保证头肩部及双手出现在视频画面正中间。不得佩戴口罩保证面部清晰可见,头发不可遮挡耳朵,不得戴耳饰,面试不得使用耳机。
4.复试过程中若发生考生方断网情况,面试小组工作人员将在第一时间电话联络考生,继续复试问答,请在电话铃响第一时间接听。
5.按照所报考学院安排,按时提交相关材料,并积极配合参加网上模拟演练。
6.按照教育部关于研究生考试的相关规定,复试环节按国家机密级事项管理。考生不得录屏录像录音,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向他人及网络传播复试题目及照片、音视频等复试信息,违者按国家关于教育考试的相关法规严肃处理。
7.因环境、条件所限网络复试确有困难的考生,应在复试开始前3天向所报考学院提交情况说明材料。
九、违规处理办法
远程复试过程中考生不遵守考场纪律,不服从考试工作人员的安排与要求,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取消复试资格:
(一)携带规定以外的材料或者电子设备参加复试的;
(二)未按远程网络复试相关要求摆放视频机位,提醒后仍不改正的;
(三)视频监控范围内有其他无关人员的;
(四)未经面试导师同意在考试过程中擅自离开座位或脱离视频监控范围的;
(五)伪造证件、证明、档案及其他材料获得考试资格、加分资格和考试成绩的;
(六)由他人冒名代替参加考试的;
(七)其他以不正当手段获得或者试图获得试题答案、考试成绩的行为;
(八)拒绝、妨碍考试工作人员履行管理职责的。
其他形式违纪、作弊行为,一经查实,即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等规定严肃处理,取消录取资格,记入《考生考试诚信档案》。入学后3个月内,学校将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有关要求,对所有考生进行全面复查。复查不合格的,取消学籍;情节严重的,移交有关部门调查处理。
十、其他说明
1.我校及理学院通过研招网信息平台、网站、电话、电子邮件、短信等方式公开或发送给考生的相关信息、文件和消息,均视为送达,考生应密切关注研究生院和学院相关通知,因考生个人疏忽等原因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便于考生与招生单位交流与沟通而建立的复试考生QQ群/微信群,请复试考生及时入群。入群后要服从管理,严禁利用QQ、微信等网络平台交流、发送、传播任何与复试内容有关信息,违反规定者将被取消复试或拟录取资格,并根据具体情况依法依规移交相关部门追究相关责任。
3.对于因条件限制不具备网络远程复试条件的考生,经考生申请,请于5月11日前将申请书及相关证明材料的扫描件或照片发送至372975475@qq.com并电话联系029-88166093(李老师),学院将根据实际情况为考生提供合理便利。逾期未收到申请将视为具备参加网络远程复试条件。
十一、咨询与申诉
1.信息发布
请考生留意西安邮电大学研招网及理学院的网站通知。西安邮电大学研究生院主页:http://gr.xupt.edu.cn;理学院主页:http://slx.xupt.edu.cn/。
2.申诉
申请人对硕士生招生复试环节有异议的,向学院以书面形式进行实名申诉,学院将受理并予以答复。申诉人对答复有异议的,可向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提起申诉。
3.联系方式
理学院联系电话:029-88166093(李老师)
研招办联系电话:029-88166179;电子邮箱:yzb@xupt.edu.cn
通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长安街666号西安邮电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邮政编码:710121
各位考生:
       根据教育部关于研究生招生复试相关要求及陕西省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和学校复试录取工作方案,我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采取“网络远程复试”的方式进行,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复试的要求

       根据2021年报考考生的初试成绩和生源情况,报考我院各专业的202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为:

院系所代码 院系所名称 学科(领域)代码 学科(领域)名称 学习方式 专业分数线
单科 单科 总分
满分=100分 满分>100分
005 经济与管理学院 087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全日制 37 56 300
020200 应用经济学 全日制 49 74 348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全日制 48 72 341
120200 工商管理 全日制 48 72 341


二、复试内容和时间

       复试内容包括复试科目考核、综合素质面试。其中复试科目考核按照招生简章中规定的复试科目及内容,考生抽取专业知识题库中的试题作答。综合素质面试包括思想政治及综合能力、外语能力、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考核。
       经济与管理学院的研究生招生复试时间安排如下:

时 间 事 项 具 体 要 求
3月22日
(星期一)
提交复试资格审查材料 见文中“四、复试资格审核”要求,提交至工作人员指定的邮箱。
3月23日
(星期二)
模拟演练 按照工作人员指定时间模拟演练,熟悉软件操作,并测试网络。
3月24日
(星期三)
复试科目考核 见文中“五、网络复试基本流程”,请务必保持手机畅通,按照研究生复试小组秘书安排,有序参加复试
3月24日
(星期三)
综合素质面试 见文中“五、网络复试基本流程”,请务必保持手机畅通,按照研究生复试小组秘书安排,有序参加复试

三、复试平台及要求

       1.复试网络平台选择“腾讯会议”,考生提前下载安装熟悉。
       2.确保网络环境畅通,电量充足。考生同时使用宽带网络和4G/5G移动网络两种连接方式,如果一种方式出现问题及时调整为另一种方式继续复试。
       3.可以支撑“双机位”运行的硬件设备。两部带摄像头的设备以及可进行通话的麦克风等设备,建议一部电脑、一部手机。第一机位为主机位(建议为笔记本电脑),面向考生,用于远程网络复试考核。原则上,放置主机位的桌子应紧贴墙面;第二机位为副机位(监考机位),放于考生侧后方,用于观测考核环境。务必提前为设备充电。
 

       4.相对独立、无杂音、封闭的复试空间。安静,光线充足,复试期间严禁他人出入,同时应避免被移动设备通话、音视频通话、邀请、外放音乐、闹钟等打扰。
       5.除复试要求的设备和物品(复试桌面可放黑色签字笔和空白A4纸若干)外,复试场所考生座位1.5米范围内不得存放任何书刊、报纸、资料、电子设备等。
       6.遵守《西安邮电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网络远程复试考场规则》(附件1)的其他要求。

四、资格审核

       考生应按照以下材料目录提交扫描电子版(提交方式由相关工作人员通知),进行网络复试资格审查,未进行资格审查或资格审查未通过的考生一律不予录取,资格审查材料弄虚作假一经发现,取消录取资格。
       1.《2021年考生诚信复试承诺书》(见附件2)。
       2.应届考生提交身份证、学生证、准考证、《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
       3.往届考生提交身份证、毕业证书、准考证、《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或《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
       4.考生本人档案或工作所在单位的人事、政工部门加盖印章的《西安邮电大学思想道德考核表》(附件3)。
       5.个人简介、大学期间成绩单、科研成果等体现综合能力的材料。

五、网络复试基本流程

(一)复试前期准备工作
       1.提前熟悉复试要求
       考生参加复试前务必提前学习《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与《西安邮电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网络远程复试考场规则》,签订《2021年考生诚信复试承诺书》,保证对复试相关政策法规充分知情了解。
       2.软硬件安装与测试
       网络远程复试考生应按学院要求准备好软硬件条件和网络环境,提前熟悉软件,并按要求时间配合完成模拟演练。
(二)开考前准备
       1.开考前对复试设备和复试环境按要求再次进行检查,调试音频和视频(第一、二机位),并确保手机、笔记本电量充足。
       2.清理桌面,只允许摆放面试设备、签字笔和A4空白纸。
       3.按照随机确定复试顺序进场。
(三)考核过程
       1.2021年3月24日,复试笔试考核,满分150分。
       (1)身份核验。
       (2)手持摄像头,环绕360°展示应试环境。
       (3)宣读《诚信承诺书》。
       (4)根据招生简章中规定的复试科目及内容,考生抽取专业知识题库中的试题作答。
       (5)结束,按照指令离开考场,主动退出复试界面,退出后不得再进入考场。
       2.2021年3月24日,综合素质面试,满分150分,面试时间原则上不少于20分钟。
       (1)身份核验。
       (2)手持摄像头,环绕360°展示应试环境。
       (3)宣读《诚信承诺书》。
       (4)自我介绍。考生2分钟自我介绍,介绍本人学习、科研、社会实践和思想政治表现等。
       (5)综合素质面试。①外语能力。通过考官与考生外语交流、考生外语自我介绍、考官外语提问等多种形式考查。②思想政治素质及综合能力考核。③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考核。考官结合个人简历、大学学习成绩单、毕业论文(设计)(摘要)、科研成果、专家推荐信等补充材料,提出专业相关问题对考生进行考查。
       (6)结束,按照指令离开考场,主动退出复试界面,退出后不得再进入考场。

六、复试总成绩的计算办法
       
       复试总成绩的计算公式为:总成绩=复试科目考核+综合素质成绩。复试总成绩满分为300分。复试科目考核成绩低于90分或综合面试成绩低于90分,即为复试不合格。参加我院2020年“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的考生按照学校相关政策执行。

七、注意事项
   
       1.考生在参加复试前,应再次检查复试设备、网络,确保正常畅通,关闭任何有可能影响复试的应用程序。保持手机通话畅通。如登记的手机号码已更换,应提前向学院报备。
       2.考生应按照学院通知的复试时间准时参加远程在线复试的备考,无特殊原因未按照考务人员通知时间到场备考的,经工作人员短信或电话提醒后,仍然未进场的或复试过程中未经考务工作人员同意擅自操作复试终端设备退出复试考场的视为放弃复试资格,后果由考生个人承担。
       3.考生复试过程中音频、视频必须全程开启,应着装整齐,坐姿端正,全程正面免冠朝向摄像头,视线不能离开屏幕,保证头肩部及双手出现在视频画面正中间。不得佩戴口罩保证面部清晰可见,头发不可遮挡耳朵,不得戴耳饰,面试不得使用耳机。
       4.按照工作人员安排,按时提交相关材料,并积极配合参加网上模拟演练。
       5.按照教育部关于研究生考试的相关规定,复试环节按国家机密级事项管理。考生不得录屏、录像、录音,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向他人及网络传播复试题目及照片、音视频等复试信息,违者按国家关于教育考试的相关法规严肃处理。

八、违规处理办法

       远程复试过程中考生不遵守考场纪律,不服从考试工作人员的安排与要求,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取消复试资格:
       (一)携带规定以外的材料或者电子设备参加复试的;
       (二)未按远程网络复试相关要求摆放视频机位,提醒后仍不改正的;
       (三)视频监控范围内有其他无关人员的;
       (四)未经复试小组同意在考试过程中擅自离开座位或脱离视频监控范围的;
       (五)伪造证件、证明、档案及其他材料获得考试资格、加分资格和考试成绩的;
       (六)由他人冒名代替参加考试的;
       (七)其他以不正当手段获得或者试图获得试题答案、考试成绩的行为;
       (八)拒绝、妨碍考试工作人员履行管理职责的。
       其他形式违纪、作弊行为,一经查实,即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等规定严肃处理,取消录取资格,记入《考生考试诚信档案》。入学后3个月内,学校将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有关要求,对所有考生进行全面复查。复查不合格的,取消学籍;情节严重的,移交有关部门调查处理。

九、其他说明

       1.学院通过研招网信息平台、网站、电话、电子邮件、短信等方式公开或发送给考生的相关信息、文件和消息,均视为送达,考生应密切关注研究生院和学院相关通知,因考生个人疏忽等原因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要求,按照《教育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规定。根据疫情防控情况,由各考生按照规定的体检要求,在二级甲等医院自行体检(体检时间须为近3个月,体检内容要求见附件4),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电子扫描版。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若体检有舞弊行为,经核实不予录取。

十、咨询与投诉

       学院电话:029-85383165   邮箱:shanxiju@126.com
       学校研招办电话:029-88166179 
       学校研招办邮箱:yzb@xupt.edu.cn

(0702)物理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Postgraduate training program for Physics
 

一、学科简介及研究方向

(一)学科简介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及其实际应用的科学。它不仅是自然科学的基础,而且是近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源泉,也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以及光学工程等相关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础。
物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主要依托理学院。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紧跟物理学发展前沿,注重物理学与信息技术的交叉融合,重点研究量子信息、冷原子量子模拟、光电信息功能材料、原子分子结构与性质等基础理论、实验和技术问题。本学科现有硕士生导师 15 人,其中教授 5 人,副教授 10 人。教师中有中组部国家QR新疆项目
入选者 1 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 2 人,陕西省优秀教师 1 人,“西邮学者”1 人,“西邮新星”创新团队 1 个。该学科教师近年来共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 SCI 检索论文200 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2 项,省部级科研项目 6 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
奖 4 项。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量子物理、计算物理、材料物理。本学科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近年来主办国内学术会议多次,与美国、德国、加拿大、新加坡以及国内多所大学和研究所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二)研究方向
1. 量子物理
主要研究量子关联、量子态调控、量子退相干与量子同步理论,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量子相干动力学,机器学习在量子物理中的应用,广义相对论、热力学与统计物理交叉学科问题,量子安全通信、量子签名和认证等量子信息学问题。
2. 计算物理
主要计算原子分子体系基态和激发态的能量、光谱常数及跃迁等性质;通过计算机模拟材料的组份和结构,研究其力学、电学和光学等性质,从而设计得到特定功能的新材料;研究复杂环境中电磁波的传输和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的数值模拟。
3. 材料物理
主要研究新型光电功能材料的制备工艺,性能优化及表征技术,重点开展低维热敏材料合成和表征技术,新型二维材料及绿色能源材料的设计及可控制备,微波介质材料、压电材料和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的制备技术,材料结构及其电、光磁等性能研究等。

二、培养目标

1.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严谨的治学态度、强烈的事业精神、坚

定的责任意识,勇于创新,身心健康,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在物理学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特别在量子物理、计算物理、材料物理等专业方向掌握系统的专门知识和现代实验方法与技能,了解学科领域发展方向和国内外学术研究前沿,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学术创新能力。
3. 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学制及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制为 3 年,一般最长学习年限为 4 年。
 

四、培养方式

1. 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鼓励学科采用导师个别指导与导师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培养研究生。导师要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 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方式,提倡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有机结合,研究生入校即进入课题,课程学习与课题研究同步进行,二者在时间上应有一定交叉,其有效时间均不得少于一年。
 

五、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学分分为课程学分和必修环节学分两部分,总学分要求在 30~35
学分之间。
课程学分不少于 27,其中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 18 学分。
必修环节的科研与学术活动 2 学分、教学实践与社会实践 1 学分。具体课程信息见《物理学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
 

六、科研与学术活动

1. 参加科研活动要求
研究生必须至少参加 1 项科研课题研究,完成相应工作量,由课题负责人对其科研
工作进行考核并写出评语。考核通过者,取得 1 个学分。
2. 参加学术活动要求如下
①应参加 8 次学术报告或学术沙龙(其中必听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 1 次),结合学
位论文选题,撰写 1 篇文献综述;
②应参加 1 次校外学术会议或校内学术论坛活动并提交论文、或参加学科竞赛 1 次;
③应在一定范围内主讲 1 次学术报告。
研究生达到上述要求,考核通过者,取得 1 个学分。

七、教学实践与社会实践

研究生应参加教学或社会实践活动,要求 1 个学分。主要形式有:
1. 讲课、辅导、协助指导本科生的实验或毕业论文等;
2. 深入社会基层从事于所学专业相关的技术指导、社会服务、调查研究等;
3. 参与研究生各类社团活动、文体活动的组织、学科竞赛活动的组织等。
研究生至少完成以上内容的 1 项,并提交由实践单位和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的书面实
践报告,审核通过后,取得 1 个学分。
 

八、科研成果及其他要求

依据《西安邮电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申请的若干规定》,认定研究生申请硕士学位需取得的学术成果内容。
 

九、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报告、论文评阅、组织答辩等)都要按《西安邮电大学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和《西安邮电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的有关条款执行。
表 1 学位论文相关环节时间节点要求
 
序号 内容 时 间 安 排
1 开题报告 第三学期末前
2 中期检查 第四学期末前
3 论文评阅 第六学期
4 论文答辩 距离开题至少 10 个月

(0702)物理学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开课单位 备注
 
 
 
 
 
 
 
 
 
 
 
 
 
 
 
 
 
 
 
 
学位课
 
 
 
 
 
公共必修课
S19990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
践研究
36 2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必修
S19990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S19990004 综合英语(学术) 32  
2
1 外国语学院
S19990005 综合英语(学术) 32 2 外国语学院
S19990035 研究生英语口语 32 1 1 外国语学院  
 

1
学分
S19990036 英语国家国情与文化 32 1 2 外国语学院
S19990037 英语文学影视赏析 32 1 2 外国语学院
S19990038 研究生英语翻译 32 1 2 外国语学院
S19990039 英语名篇赏读 32 1 1 外国语学院
 
 
 
 
 
 
 
 
 
 
专业必修课
S19990014 工程设计中的最优化数学方
32 2 全年 理学院  
至少选6
学分
S19990013 矩阵论 48 3 1 理学院
S19990010 数值分析 48 3 全年 理学院
S19990012 随机过程 48 3 全年 理学院
S19990015 数学物理方法 48 3 1 理学院
S19060001 高等量子力学 48 3 1 理学院  
 
 
 
至少选6
学分
S19060002 量子信息论基础 48 3 2 理学院
S19060027 量子光学 48 3 2 理学院
S19060003 计算物理 48 3 1 理学院
S19060004 材料计算与设计 48 3 2 理学院
S19060005 纳米材料 48 3 2 理学院
S19060019 材料学概论 48 3 1 理学院
S19060021 原子结构与原子光谱理论 32 2 2 理学院
S19060022 太阳能电池原理、特性及制造
工艺
48 3 2 理学院
非学位 专业选 S19061006 物理学前沿实验 32 2 2 理学院
2
学分
S19061023 热敏薄膜材料与器件的制备
和表征
32 2 2 理学院

修课  
S19061007
Introduction to the Principle and fabrication of temperature sensors(温度传感器原理与
制造工艺)*
 
32
 
2
 
2
 
理学院
 
 
 
 
 
 
 
 

4
学分
S19061012 物理学进展 32 2 2 理学院
S19061010 凝聚态物理导论 32 2 2 理学院
S19061011 非线性动力学 32 2 2 理学院
S19061024 量子统计力学 48 3 2 理学院
S19061008 材料力学基础 32 2 2 理学院
S19061009 光电功能材料 32 2 2 理学院
S19061013 分子结构与分子光谱 32 2 2 理学院
S19061025 物理学中的群论基础 48 3 2 理学院
S19061026 二维材料 32 2 2 理学院
 
 
 
 
 
 
 
 
 
 
非学位课
 
 
 
 
 
 
 
 
 
公共选修课
S19991049 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 32 1 1 学堂在线  
至少选1
学分
S19991050 如何写好科研论文 32 1 2 学堂在线
S19991051 英文科技论文写作与学术
报告
32 1 2 学堂在线
S19991052 信息素养——学术研究的
必修课
32 1 1 学堂在线
S19991029 体育 16  
1
1 体育部  
 
 
 
至少选2
学分
S19991030 体育 16 2 体育部
S19991027 法律素养教育概论 16 1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S19991025 经济管理热点 16 1 1 经济与管理学院
S19991024 控制科学发展专题 16 1 1 自动化学院
S19991019 电子信息新技术讲座 16 1 1 电子工程学院
S19991020 光电信息技术进展 16 1 2 电子工程学院
S19991021 计算机新技术讲座 16 1 2 计算机学院
S19991018 通信新技术讲座 16 1 2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必修环节
  科研与学术活动   2 1-5   选 2
学分
  教学实践与社会实践   1 3、4   选 1
学分
备注:标注星号的为必选课。

附件:

(0702)物理学学科主要文献阅读目录


 
 
一、主要经典著作:
1. M.A. Nielsen, I.L. Chuang. Quantum Computation and Quantum Informa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2000.
2. V. Vedral. Introduction to Quantum Information Scien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2006
3. G.M. Nikolopoulos, I. Jex. Quantum state transfer and network engineering. Spring Verlag, 2013
4. Z. Ficek, S. Swain. Quantum Interference and Coherence: Theory and Experiments, Springer Series in Optical Sciences, 2005
5. M.O. Scully, M.S. Zubairy. Quantum Op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2001
6. H.P. Breuer, F. Petruccione. The Theory of Open Quantum System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2001
7. M.F. Levy. Parabolic Equation Methods for Electromagnetic Wave Propagation. London: IEE Press, 2000
8. M.N.O. Sadiku. Numerical Techniques in Electromagnetics with MATLAB, third edition. Boca Raton, FL: CRC Press, 2009
9. J.G. Proakis.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Principles, Algorithms and Applications. Pearson, 2013
10. S.S. Haykin. Adaptive Filter Theory. Prentice Hall, 2001
11. N.J. Giordano, H. Nakanishi. 计算物理(影印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12. 李承祖等. 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  国防科技大学, 2000
13. 喀兴林. 高等量子力学(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14. 张永德. 量子信息物理原理.  科学出版社, 2006
15. 尹浩、韩阳等. 量子通信原理与技术.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
16. 殷之文. 电介质物理学.  科学出版社, 2015
 
二、主要专业学术期刊
1. Science
2. Nature
3. Nature Physics
4. Nature Photonics
5. Natural Communications

6.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7. Physical Review X
8. Scientific Reports
9. New Journal of Physics
10. Physical Review A
11. Physical Review B
12. Physical Review E
13. Annals of Physics
14. Annalen der Physik
15. Physics Letters A
16. Physics Letters B
17. Physica A
18. Physica B
19. Physica C
20. Physica Scripta
21. Quantu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22. Quantum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
23. Optics Express
24. Optics Letters
25. Optics Communications
26. Europhysics Letters
27.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D
28. Journal of the Physical Society of Japan
29. Journal of Physics A: Mathematical and Theoretical
30. Journal of Physics B: Atomic, Molecular and Optical Physics
31.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32.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33. Journal of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
34. 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
35. Molecular Physics
36. Chemical Physics
37. Chemical Physics Letters
38. Th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39.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A
40. 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
41. Scripta Materialia

42.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43.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44. 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45. 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
46.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47. 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 Devices
48. 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
49. IEEE Photonics Journal
50. 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
51. 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Letters
52. Waves in Random and Complex Media
53.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54.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55. Progress in Electromagnetics Research
56. Journal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and Applications
57. Radioengineering
58. Radio Science
59. 物理学报
60. 科学通报
61. 光学学报
62. 中国激光
63. 激光技术
64. 激光与红外
65.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66. 计算力学学报
67. 力学进展
68. 力学学报
69. 计算物理
智能计算与决策分析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开设的一个交叉融合型研究方向。该方向以数学、管理科学、统计学及计算机科学等为理论基础,结合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热点,借助计算数学、运筹学、数值计算和数据挖掘等主要工具,着力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智能计算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尤其是智能计算在决策分析、数据挖掘和商务智能等领域中的应用。本学科现有硕士生导师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教师中有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1人,西邮学者1人。学科教师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100余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5项。毕业生可以继续攻读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数学、计算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向的博士学位,或在信息技术、金融、经济管理和教育等行业从事技术研发和组织管理等相关工作。
物理学(授理学硕士学位)
物理学一级学科注重物理学在信息和光电技术中的应用,重点研究量子信息、冷原子量子模拟、光电信息功能材料、原子分子结构与性质等。学科有信息功能材料、激光量子调控、惠普计算机工作站等先进的实验平台,以及“量子态调控与量子信息”校级科研创新团队。本学科现有硕士生导师1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0人;教师中有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2人,陕西省优秀教师1人。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500篇,其中SCI收录200余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6项、厅局级科学技术奖8项。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量子物理、计算物理、材料物理。
材料物理系隶属于理学院。现有专任教师9人,包括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4人,其中国家级人才1人,省部级人才1人,所有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有3人具有国外留学经历。  
材料物理系在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材料计算与设计等方向有稳定的教学及科研团队。团队成员近年来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3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在Angew Chem., Nano Energy,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A, Nanomaterials,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eramic Society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SCI检索论文120余篇。  
材料物理系设有材料物理专业,为理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其依托电子信息及器件实验室、低维光电材料与器件实验室、材料计算与设计平台、材料科学基础实验室、材料制备与合成综合实验室、材料测试与性能分析实验室完成专业学生的培养任务。专任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采取多种方式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保证授课质量。每周组织一次教研活动,该活动保证了系教学工作能够保质保量完成。  
材料物理系为本科生建立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通过科研融入教学、强化大学生科研训练、加入教师科研团队等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以及利用搭建信息功能材料实践平台、注重实践实习课程训练、指导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材料物理系师生比高,教学和科研活动中可以做到近“一对一”的单独指导,特执行本科生导师制(按照研究生培养模式),通过思想引领、专业学习指导、学术引领、职业规划与考研就业指导服务学生,切实提高本科生的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提升本科生的考研率和就业质量。  
应用物理系成立于2009年,其前身是始建于2004年的应用物理教研室,2009年随着学校学科和院系结构调整成立应用物理系,现有“应用物理学”本科专业和“物理学(理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有一个校级研究机构—量子信息技术研究所。      
应用物理系教师近年来先后承担省级教改项目2项,学校教改和课程建设项目多项,出版教材3部,获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1项。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14项,厅局级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4项,厅局级奖励7项。近五年共在Physical Review A、Scientific Reports、New Journal of Physics和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检索论文200余篇,其中二区及以上期刊论文30余篇。(2019年10月9日更新)  
理学院应用数学系成立于2009年,下设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硕士生导师8人,专任教师中14人具有博士学位,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1人,陕西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2人,西安邮电大学教学名师1人,西安邮电大学“四有好老师”1人,西邮学者1人。    
应用数学系以“立德树人”为宗旨,着力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不断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在教学方面,我系教师近年来承担省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2项,校级教学和课程建设项目10余项,在人民邮电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教材3部,获校级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获全国微课大赛(西北赛区)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教育部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1项,获省级和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各1项,建有校级优秀课程和陕西省精品课程各1门。在科研方面,我系教师在不确定数学与软计算理论、最优化理论与算法、金融数学、模式识别、决策分析、数据挖掘、知识发现、计算智能等领域开展深入研究,在《IEEE Transaction on Fuzzy Systems》、《Fuzzy Sets and Systems》、《Pattern Recognition》、《Information Sciences》、《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Complexity》、《Quantitative Finance》和《Knowledge-Based Systems》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30余篇(其中一区1篇,二区9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10余项,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陕西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青年优秀论文奖等重要科研奖项5项。    

学院现有教师113人,其中教授15人、副高39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3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58.4%。有国家级人才2人,省部级人才4人,陕西省优秀教师1人,西邮学者2人。
教 授
查新未 徐建刚 毛永毅 仝秋娟 李昌兴 谢淑翠 王香柯 姬兴民 林椹尠 李雪峰 贾艳敏 胡明亮 冯锋 姚国光
张素梅
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副研究员
杨爽 杨超 张炜 雷小丽 石国芳 张黄莉 邱海波 侯素霞 王利强 田静 张云光 任卫 李小军 
邹志纯  马红 徐军华 连汉丽 祁建霞 支晓斌 马晓珏 张建科 张素梅 李立峰 丛伟杰 
柴军锋 高军安 苟素  雷敏茹 潘芳芳 赵美霞 高玉芬 雷飞燕 张汉姜 王丽 周畅 张芳娟 
杨文彬 刘晓君 车俊岭 李璐
西安邮电大学理学院成立于2009年,其前身是始建于2003年的应用数学与应用物理系。学院先后被评为陕西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陕西省高等学校师德建设先进集体,两次荣获陕西省教育系统“创佳评差”工作“最佳单位”称号,多次被学校评为先进集体、优秀分工会。
学院设有应用数学系、应用物理系、材料物理系、大学数学教学部、大学物理教学部、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数学实验教学中心等7个系部、中心,有信息与计算科学研究所、量子信息技术研究所2个校级研究机构。现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和“智能计算与决策分析”二级学科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材料物理3个本科专业。
学院现有教师113人,其中教授15人、副高39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3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58.4%。有国家级人才2人,省部级人才4人,陕西省优秀教师1人,西邮学者2人。
近年来,学院秉承“强基础、重特色、求创新”的办院思路,坚持以人才队伍建设为突破口,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坚持教学和科研并重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省部级项目40余项,教育厅项目60余项,获得省部级及厅局级各类奖励30余项,在国际期刊发表SCI检索论文300余篇,其中SCI一区5篇,二区60余篇。
学院承办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数模竞赛中,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11项、二等奖25项、三等奖20项;获得国家一等奖6项、二等奖18项;陕西赛区一等奖55项、二等奖169项的优异成绩,2018、2019年连续被评为陕西赛区优秀组织奖。数学竞赛中,获得全国预赛一等奖211人、二等奖321人、三等奖424人,决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学院坚持理学本色,突出信息特色,致力于培养理工融合,厚基础、宽口径,具有信息特色的高素质人才。毕业生就业面广,主要去向为电子信息类行业,连续多年本科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硕士生就业率100%。

添加西安邮电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西安邮电大学考研分数线、西安邮电大学报录比、西安邮电大学考研群、西安邮电大学学姐微信、西安邮电大学考研真题、西安邮电大学专业目录、西安邮电大学排名、西安邮电大学保研、西安邮电大学公众号、西安邮电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西安邮电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西安邮电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西安邮电大学研究生学姐微信


加学姐微信,获免费答疑,进考研群
西安邮电大学考研网由西安邮电大学研究生维护,发布最新的西安邮电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还提供西安邮电大学研究生1对1辅导和考研真题等服务,有问题请加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