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西安交通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西安交通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机械工程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机械工程学院是交通大学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的学院之一,聚集了众多机械工程领域中的知名专家及教授,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的声誉。学院现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双聘院士2人, 973首席科学家3人,“长江学者”6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中组部“QR”入选者6人,“青年QR”入选者1人,"万人计划"入选者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人,国家“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入选者26人,陕西省教学名师3人,陕西省科技新星5人。学院现有教职工240余人,其中教授76人,副教授57人,高级工程师9人。
 
机械工程学院有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点和7个硕士点),覆盖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设计学等7个专业,并设有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依托机械工程学院建设的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中国西部质量科学与技术研究院,1个国际联合实验室,11个省部级科研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专业系,10个科研研究所。通过“211工程” 、“985工程”和一流学科建设,机械工程学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均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近十年来,获得国家级二等奖以上奖励11项,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23项,承担了国家973、863、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科技部重大专项等重点、重大项目300多项,2008年至今,机械学院已经获批以卢秉恒院士、“QR”入选者王煜教授和机械学院院长陈雪峰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三项“973计划”。同时,在“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重大专项中,获得主持项目8项,作为主要研究单位参加项目60余项,并承担了高速高效加工与工艺创新平台的建设。2014年,由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牵头,联合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以及7家企业共同组建的“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成功获得批准,并在复杂型面高速高效精密加工、精密超精密加工及3D打印等技术领域,取得了初步协同创新成效。
 
经长期建设,学院形成了在摩擦学与转子动力学、机械故障诊断、高速高精加工与装备、3D打印、MEMS传感器、微纳制造及生物制造领域的研究特色与优势,瞄准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目标迈进。多年来,学院为祖国的机械工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是我院最有成就的校友之一。
 
为了促进各高校优秀大学生之间的交流、机械工程院将于2018年6月15-17日举办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通过学术讲座、参观、交流等方式,让入选的学员浓缩体验未来学术生涯的无穷魅力,结交学界挚友、了解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一、夏令营活动内容:
1、学院发展历史介绍:介绍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发展历史,以及在人才培养、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成绩;
2、专业宣讲会:由各系所负责人向学生介绍各专业的研究方向、专业实验室的规模和研究生毕业去向等,使学生对各专业及研究方向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3、知名教授学术前沿讲座:知名教授和学科带头人做专题讲座和学术报告,解答学生疑惑、培养学生对科研工作的兴趣;
4、与拟报考导师见面,对将从事的研究方向进行深入了解。
5、参观国家重点实验室、各专业方向实验室及校园;
6、参加学院接收推免研究生的提前面试。

二、优惠政策:
学院将根据申请材料、面试成绩以及入营期间的表现,选拔合格的营员进入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自主招生名单,提供相应的研究生招生优惠政策。

三、申请资格:
(一)985、211院校机械、测控、工业设计专业或相近专业背景的三年级在校本科生(2019届本科毕业生);一流学科(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院校在校本科生(2019届本科毕业生)。
(二)学习成绩优异,985院校、一流大学本科前五学期总评成绩排名在专业前30%,211院校本科前五学期总评成绩排名在专业前10%,一流学科(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院校本科前五学期总评成绩排名在专业前10%(注:在科研、竞赛等方面有优异表现者,如已在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获得国际级或国家级竞赛奖项、获双学位等,上述排名要求可适当放宽)。
(三)一般应通过英语六级。

四、申请材料:请按以下顺序装订纸制申请材料并邮寄:
(一)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申请表1份;
(二)本科阶段成绩单原件(需教务部门盖章)1份;
(三)英语四六级成绩单复印件1份;
(四)个人陈述(格式不限)1份;
(五)其他证明材料复印件(如已发表论文、各类获奖或资格证书)各1份;
(六)夏令营安全责任协议书2份。

五、申请方式:
(一)申请材料提交:
1.电子版:有意向申请者请填写“夏令营活动申请表”(附件一,无需扫描)、“夏令营个人信息登记表”(附件二)电子版并发送至邮箱:[color=rgb(57, 57, 57) !important]jdjx100@mail.xjtu.edu.cn;邮件名称:姓名XXX- XXXX大学;文件名称:姓名XXX- XXXX大学
2.纸质版:电子版提交后,请将申请表打印盖章(须盖学院公章),与其他材料一同邮寄至: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研究生教学办收(邮编:710049,电话:029-82663802)。截止日期为5月18日(以材料寄出邮戳时间为准),过期不再接受申请。须以EMS方式邮寄,并在快递袋注明“夏令营申请材料”。
(二)只通过邮箱报名而未邮寄书面材料者,报名不予受理。
申请截止时间:2018年5月18日
六、审核录取:
夏令营的材料审核与录取工作将在5月26日结束,录取名单及详细安排将在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网站上公布并以短信、EMAIL、电话等形式直接通知本人,届时未接到录取通知的同学皆为未入选者,不另行通知。
录取人数:外校150名,本校不限。

注意事项:
1、夏令营具体活动内容及详细时间安排另行通知;
2、学院将提供外校学员在夏令营期间的伙食费用,并为外地营员提供住宿(西安高校或家在西安的营员不安排住宿);
3、请提前到达与推迟离开的营员自行解决在西安的各项事宜;学员报到后要求全程参加夏令营活动;
4、未在规定时间内报到者视为自动放弃参加夏令营资格;
5、未能参加夏令营的同学可关注我院后期的推免生招生活动。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029-82663802;      EMAIL:jdjx100@mail.xjtu.edu.cn
更多相关内容请留意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网站相关招生信息。
热忱欢迎各高校优秀大学生申请参加机械学院2018夏令营活动!
仪器科学与技术(0804)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高层次专门技术人才,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道德品质好,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论文有自己的新见解。
3.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4.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外文资料,并能撰写论文摘要,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
二、研究方向
本学科主要按以下研究方向培养硕士研究生:
1.微型机械电子系统与纳米技术;
2.监测诊断技术与系统;
3.传感器理论及技术;
4.光电检测理论及技术;
5.测控技术与智能仪器;
6.精密测试技术与仪器。
三、学习年限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2-3年。
四、培养方式
1.结合硕士研究生的特点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党的方针政策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道德的教育,进行社会主义与法制教育。
2.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并重的方式,分为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两个阶段,二者在时间上应有一定交叉,其有效时间均不得少于一年。
3.在指导上采取以指导教师为主、导师负责和基层单位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也可和其他研究单位或工厂企业联合培养,吸收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参加指导。
4.导师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对研究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导师应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并结合研究生个人的特点,认真制定培养计划,检查并督促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指导研究生论文选题、文献查阅、调研、科研工作、学位论文撰写和答辩。导师应注意在各个环节上培养研究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5.导师所在基层单位在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制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科研工作及论文撰写、预答辩和答辩等各个环节上应积极发挥集体培养的优势并起到监控的作用,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6.导师要在培养过程中注意培养研究生在课程学习中的自学能力、在学位论文工作中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7.为了培养研究生的表达能力,活跃学术气氛,硕士生应积极参加由硕士生组织、硕士生自己做报告的学术报告会。
五、课程学习
1.课程设置中的学位课主要应是学科基础课及学科专业课,注重基础性、宽广性和实用性。非学位课程应强调扩大知识面,具有先进性。
2.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在校期间至少修满56学分。其中课程学习必须修满26学分(学位课程18学分;选修课至少选8学分);学术活动(讲座)1学分;社会实践1学分;中期考核3学分;学位论文25学分。
在课程学习的26学分中,学位课程学习必须修满18学分。学位课分两类,第一类为公共课共7学分,第二类为本一级学科学位课,选11学分。其余8学分为专业选修课,可在全校研究生课程目录中选修(6-7级课程);交叉学科研究生可在(3-5级课程)选修,但不能超过2门,并最多计2学分课程学习必须在入学后3学期内全部完成。
设计艺术学(050404)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设计艺术学高层次专门技术人才,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道德品质好,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符合人文素质标准。
2.在设计艺术学领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够从事有关的产品设计、图文设计和人机界面设计等,论文有自己的新见解。
3.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4.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外文资料,并能撰写论文摘要,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
二、研究方向
1.物人关系研究:以人为本,研究人际交流,设计物与知觉(含审美)、认知、操作使用、情绪的关系,包含物人界面(人机界面)研究与设计,新概念产品设计,设计过程研究,设计管理和设计理论。
2.文化与设计的关系研究,企业文化设计研究。
3.以自然为本的设计研究:以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发展创造新生活概念、新生产概念、新工作概念、新能源概念、新交通概念等。此方向属于工业设计生态社会学方向。
4.设计史论:此方向属于传统艺术学方向。
5.符号学研究:包含信息设计、媒体设计、图文设计(环境艺术,室内设计,广告,宣传册等)。
三、学习年限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2-3年。
四、培养方式
1.结合硕士研究生特点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党的方针政策教育,进行社会主义与法制教育。人文素质标准为人格(自尊他尊、心理健康、意志坚定)、价值观(诚信、善良、吃苦简朴、理性、开拓、效率、质量)、道德(自我责任感、家庭责任感、职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行为方式(性格外向和群体性),能力(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题,自主学习,自主设计,自主管理,自主进行研究)。这些方面都将作为各门课程考核成绩内容。人文素质教育针对以下问题:心理问题、道德缺失、能力低下等问题。人格重于能力,人文素质重于专业素质、能力与书本知识。
2.本学科的特点是实践性强。研究生必须参加各种有关的教学、设计、调查、研究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够独立完成产品、图文、人机界面设计项目。缺乏专业实践经验者,无法完成本专业的科学研究。本学科另一特点是要求创新性,强调研究型学习,探索未来,尝试解决未知问题。
3.研究生的选题、设计、研究、实践应当结合我国社会需要和(或)教学需要,主要面向我国当前急需解决的普遍性问题和难点问题。
4.独立选题是提高独立工作能力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除了需要具备一定专业经验和大量调查研究外,还需要进行科学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训练,主要方式是结合具体选题问题,各种有关人员在一起进行讨论。
5.设计艺术学学科存在大量学派,每年会出现大量的新观念新思想,因此固定课程固定教材并不完全适合本学科的学习。研究生必须不断阅读大量新资料,进行大量思考和讨论,写出自己的学术报告。
6.导师的主要责任是按照上述标准严格要求研究生,给研究生提供认知、研究、设计、讨论交流条件及环境,指导讨论、设计和研究工作,评价研究生的人文素质和职业行为方式、工作能力、以及选题、成果的水平。在指导上采取以指导教师为主、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鼓励和其他研究单位或工厂企业联合培养,吸收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参加指导。
五、课程设置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在校期间至少修满56学分。其中课程学习必须修满26学分(学位课程18学分;选修课至少选8学分);学术活动(讲座)1学分;社会实践1学分;中期考核3学分;学位论文25学分。
在课程学习的26学分中,学位课程学习必须修满18学分。学位课分两类,第一类为公共课共7学分,第二类为本一级学科学位课,选11学分。其余8学分为专业选修课,可在全校研究生课程目录中选修(6-7级课程);交叉学科研究生可在(3-5级课程)选修,但不能超过2门,并最多计2学分课程学习必须在入学后3学期内全部完成。
机械工程(0802)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机械工程学科高层次专门技术人才,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道德品质好,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机械工程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论文有自己的新见解。
3.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4.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机械工程学科的外文资料,并能撰写论文摘要,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
二、研究方向
本学科主要按以下研究方向培养硕士研究生:
1.快速成型与制造;
2.智能化、集成化、可视化、网络化CAD/CAM系统;
3.复杂型面的制造及控制技术;
4.开放式快速重组数控技术;
5.微型机械和精密、超精密加工与检测技术;
6.机械运行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7.智能光电检测技术;
8.计算机集成制造与敏捷制造;
9.机电产品振动与噪声的分析及控制;
10.电磁悬浮技术;
11.摩擦学系统的系统工程;
12.润滑理论及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
13.机电控制工程-机、电、液、气系统与工业过程的智能监测与控制;
14.现代设计及知识获取。
三、学习年限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2-3年。
四、培养方式
1.结合硕士研究生的特点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党的方针政策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道德的教育,进行社会主义与法制教育。
2.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并重的方式,分为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两个阶段,二者在时间上应有一定交叉,其有效时间均不得少于一年。
3.在指导上采取以指导教师为主、导师负责和专业系、教研室或研究所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也可和其他研究单位或工厂企业联合培养,吸收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参加指导。
4.导师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对研究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导师应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并结合研究生个人的特点,认真制定培养计划,检查并督促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指导研究生论文选题、文献查阅、调研、科研工作、学位论文撰写和答辩。导师应注意在各个环节上培养研究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5.导师所在基层单位在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制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科研工作及论文撰写、预答辩和答辩等各个环节上应积极发挥集体培养的优势并起到监控的作用,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6.导师要在培养过程中注意培养研究生在课程学习中的自学能力、在学位论文工作中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7.为了活跃学术气氛,培养研究生的表达能力,硕士生应积极参加由硕士生组织、硕士生自己做报告的学术报告会。
五、课程学习
1.课程设置中的学位课主要应是学科基础课及学科专业课,注重基础性、宽广性和实用性。非学位课程应强调扩大知识面,具有先进性。
2.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在校期间至少修满56学分。其中课程学习必须修满26学分(学位课程18学分;选修课至少选8学分);学术活动(讲座)1学分;社会实践1学分;中期考核3学分;学位论文25学分。
在课程学习的26学分中,学位课程学习必须修满18学分。学位课分两类,第一类为公共课共7学分,第二类为本一级学科学位课,选11学分。其余8学分为专业选修课,可在全校研究生课程目录中选修(6-7级课程);交叉学科研究生可在(3-5级课程)选修,但不能超过2门,并最多计2学分课程学习必须在入学后3学期内全部完成。(课程见附表)
3.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讲座)分为必听讲座和选听讲座。必听讲座包括“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1次、“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导论”1次;选听讲座包括与学科紧密相关的“学科前沿系列专题讲座”(由各二级学科组织若干教授对本学科前沿知识进行讲座,每个讲座由5个以上讲座组成)一个系列和在全校范围内选听“学术讲座”1次,完成全部8个讲座后记1学分。
4.硕士生的开题报告、科研(教学)实践合并到中期考核中进行,中期考核在入学后第三学期结束前,以学院或系、所为单位进行中期考核。具体内容为:论文研究内容简介、研究进展情况、下一步的工作计划等。考核合格者将获得3学分。
5.硕士生期间超修的研究生课程且满足本学科博士生培养方案者,博士生期间承认其学分。
六、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指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除完成本学科规定的业务实践外,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
可以通过组织和参与社会调查、支教、扶贫及其他志愿者服务等方式进行,提倡以小组或团队形式开展活动,累计不少于10个工作日。
研究生完成“社会实践”活动后,需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社会实践总结报告,内容包括实践过程概述及体会、感想等,并附必要的佐证材料。社会实践服务对象(单位或个人)应在报告上填写评语。研究生提交由实践单位和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的书面实践报告,学院审核通过后记1学分。
七、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工作是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必不可少的环节。硕士生在完成学位论文的过程中,运用所学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科研中的问题,既巩固和深化了理论知识,扩大了知识面,又培养了独立进行科研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了较为全面的基本训练。另一方面,科研项目和学位论文的完成也是硕士生为机械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所作的贡献。
2.硕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应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有自己的新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为保证论文质量,论文工作必须有一定工作量。
3.硕士论文选题应是从一级学科的某一研究方向提出的对机械工程学科技术的发展或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的课题。
4.论文选题的准备工作在第二学期课程学习的同时就应着手进行。最迟在第三学期应正式做选题报告并提交论文工作计划。硕士生所在系、所、室应组织选题报告会并对选题进行审查和把关。
5.硕士生论文基本完成后,应由系、所、室组织预答辩,对论文进行监督并提出修改意见。预答辩通过后,修改并正式提交论文,方可报学院批准进行论文评阅和学位论文答辩。
6.有关硕士学位论文和答辩具体要求按照西安交通大学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使用数字化技术进行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和使用自动化技术运作制造系统的能力,强化学生的人文素质、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求知精神。培养学生具有宽厚的基础理论和坚实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专门知识,能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生产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
相关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力学,材料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三、专业主干课程
基础知识类: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基础,热工基础,工程材料基础,工程经济学,工程职业概论。
基本技能类:工程制图与设计软件应用,计算机程序设计,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工电子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实验。
专业知识类:机械设计基础,机械精度设计,测试技术,装备与制造技术基础,机械控制工程理论基础,材料成形技术基础,数控技术,先进制造技术,企业管理与生产管理。
资料下载: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相关链接:http://202.117.26.248:8080/JxxyJpkc/index.action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在仪器科学与技术领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面向先进制造领域中的精密测量、设备监测等测试技术与仪器研发能力,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领军素养和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以满足该领域科学研究、工程应用、技术开发及组织管理等方面的需求。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
1、工程知识: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及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将相关知识结合实际需求,分析解决仪器科学与技术领域中的设计、开发和应用工作所面临的问题。
2、问题分析:具有运用相关知识对先进制造领域中的精密测量、设备监测等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和分析的能力,并能利用文献资料加以研究分析。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综合运用光、机、电的专业知识进行面向先进制造领域中的精密测量、设备监测等测控技术及仪器的设计与开发,并体现创新思想。
4、研究:能够采用科学方法对测控技术与仪器研发中的问题进行研究,综合应用不同研究手段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应用恰当有效的技术、方法和专用工具,解决仪器科学及技术领域工程问题。
6、工程与社会:能够理解工程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关系,能合理分析和评价测控技术及仪器的设计、制造和应用 对社会的影响。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按照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来研究测控技术及仪器。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具备引领型人才素养。
10、沟通:能够与专业领域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沟通,并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本专业相关技术系统开发所涉及的学科领域中应用上述知识。
12、终身学习: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能及时了解本专业的最新理论、前沿技术及国际发展动态。
三、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
主干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
相关学科: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
四、学制、学位授予与毕业条件
学制4年,工学学士学位。
毕业条件:最低完成课内156学分,及课外实践8学分,军事训练考核合格,通过全国英语四级考试(CET-4),通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方可获得学位证和毕业证。
五、专业分流方案
1、分流时间:第一学年小学期内完成分流。
2、分流方案:统一执行机械工程学院针对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分流方案。
(1)学生填报专业分流意向。主要在机械类四个专业中进行分流,同时也可跨专业 大类分流;
(2)对于志愿分流到本专业且满足接受基本条件的学生(包括来自其他专业大类的申报学生),按照综合成绩排序择优录取。未被录取者在专业大类内进行调剂;
(3)志愿跨专业大类分流,但未被所报专业录取的学生,重新在机械专业大类内进行调剂分流。
六、专业大类基础课程
光学基础:工程光学I、工程光学II
机械基础:机械工程导论、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几何量公差与检测、精密机械与仪器设计基础
电子基础:自动控制理论、电工电子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七、主要实践环节
1、基本技能训练:主要内容为金工实习、电工实习。学生通过在工程坊的工程训练,获得机械与电子方面的感性认识以及实际操作技能。
2、专业实习:学生通过专业实习了解与专业相关的生产实际情况,实习方式采取以集中实习为主,分散实习为辅的方法。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提交实习报告,按照学院规定考核。
3、课程设计:包括了集中实践中的课程设计和课内课程设计,其中集中实践课程设计包括精密机械与仪器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和光电技术课程设计,重点进行查阅资料、文献综述、科技论文写作等技能的基本训练、以及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设计与实践,而课内设计将按照课程设置进行。
4、项目设计及综合性实验:以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为目标,进行仪器系统设计应用及精密测量综合实验,包括智能仪器设计、虚拟仪器设计、监测诊断系统应用和几何量精密测量模块的设计与实践。
5、毕业设计:为期1年,第7学期开始选题,重点查阅资料、确定研究内容,开展基础设计或实验;第8学期,开展设计或实验,撰写论文,参加院、系组织的论文答辩。
培养方案原文:http://cmsm.xjtu.edu.cn/uploadfile/2016/1108/20161108104929897.doc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车辆工程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及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在车辆设计、制造、电子控制等领域进行创新设计与工程研发能力,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领军素养和竞争力,以满足该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应用与组织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需求。
二、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牢固而系统地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车辆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能够综合应用上述知识解决车辆设计、制造、电子控制等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对现代车辆设计、制造及电子控制等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和表达,并能通过文献资料对上述复杂工程问题加以分析研究。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在综合考虑工程及法律、文化、环境等社会制约因素的前提下,针对车辆设计、制造及其电子控制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设计/开发相应的能够体现创新意识的解决方案。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车辆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车辆复杂工程问题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信息和网络技术工具,了解学科的发展前沿,具备较为宽广的学科视野。
6、工程与社会:能够理解工程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关系,评价车辆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在车辆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实践中,能够理解和评价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能够将大工程观及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贯穿于车辆设计、制造及其电子控制过程的工程实践中。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与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具备引领型人才素养。
10、沟通:能够熟练运用工程技术语言与车辆工程专业领域的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并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具备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车辆研制所涉及的多学科环境中应用上述知识。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车辆工程及相关领域技术和观念发展、变化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
相关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力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四、学制、学位授予与毕业条件
学制四年,工学学士学位。
毕业条件:最低完成课内156学分,及课外实践8学分,军事训练考核合格,通过全国英语四级考试(CET-4),通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方可获得学位证和毕业证。
五、专业分流方案
1、分流时间:第一学年小学期内完成分流。
2、分流方案:统一执行机械工程学院针对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分流方案。
(1)学生填报专业分流意向。主要在机械类四个专业中进行分流,同时也可跨专业大类分流;
(2)对于志愿分流到本专业且满足接受基本条件的学生(包括来自其他专业大类的申报学生),按照综合成绩排序择优录取。未被录取者在专业大类内进行调剂;
(3)志愿跨专业大类分流,但未被所报专业录取的学生,重新在机械专业大类内进行调剂分流。
六、专业大类基础课程
1、基础知识类: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基础、热工基础、工程材料基础、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工电子技术
2、基本技能类:
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实验
3、专业核心知识类:
专业导论:机械工程导论
设计类:机械设计基础、汽车理论与构造、机械精度设计基础
制造类:车辆机械加工制造技术、车辆成形技术与制造系统
控制类:机械控制工程基础、发动机原理、汽车电子与控制
工程素养类:工业社会学、科技写作与表达
七、主要实践环节
1、基本技能训练及课程(项目)设计:
金工实习,汽车实验学,汽车人机学实验,模具设计。
2、专业实习:
在大三小学期以集中实践方式进行。在广汽丰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实习(实践)基地开展不少于3周的生产实习。采用现场参观、讲座培训、交流讨论、课题攻关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在生产线上学习知识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训练:
(1)车辆创新实践:通过参观及动手实践的方法,提升对车辆结构的认识。课程将采用授课教师出研究课题,学生小组选题的形式,对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团队精神进行训练。
(2)课内综合试验
按照课程设置进行。
4、毕业设计:
为期一学年。其中第7学期主要任务是调研和资料收集,开展基础实验;第8学期开展主体设计或研究工作,撰写毕业论文。
培养方案原文:http://cmsm.xjtu.edu.cn//uploadfile/2016/1108/20161108105513489.doc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工业设计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融合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学科知识进行工业产品、人机界面、用户体验以及服务的跨领域创新性设计能力,并具有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创新精神等领军素养,能够把握行业未来发展方向,从事设计相关领域科学研究、系统规划以及产品设计、技术管理等方面引领性工作的拔尖创新人才。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围绕培养面向未来的拔尖创新人才,毕业生将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能力与素养:
1、专业知识:具备扎实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与设计科学基础知识,能够将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用于系统规划和解决复杂人机关系问题;了解设计学专业及相关行业领域的发展和趋势,能够对本专业的理论和前沿技术进行创新性研究与开发。
2、分析能力:能够应用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设计学的基本原理,对复杂系统人机关系问题进行科学分析。
3、设计/开发能力:能够针对复杂系统人机关系问题提出相应的设计解决方案,并能够在设计/开发中体现创新意识。
4、研究能力:能够基于设计学原理和相关学科知识对复杂系统人机关系问题进行研究,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系统人机关系问题,能够合理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和工具完成相应的设计项目。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多学科相关知识对工程与社会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合理解释各种社会现象,在提出创新设计方案时能充分考虑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在解决复杂系统人机关系问题的设计实践中,能够正确理解和把握设计思想对人、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具有“以自然为本”的设计理念。
8、职业规范:树立正确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形成“知行合一”的道德观,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伦理、道德和规范,履行社会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胜任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为团队发展起到中坚或引领作用。
10、沟通与交流:能够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设计管理理论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熟练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积极进取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自主学习、开拓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
主干学科:工业设计。
相关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设计艺术学、机械工程、环境工程、哲学、心理学。
四、学制、学位授予与毕业条件
学制四年,工学学士学位。
毕业条件:最低完成课内156学分,及课外实践8学分,军事训练考核合格,通过全国英语四级考试(CET-4)),通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方可获得学位证和毕业证。
五、专业分流方案
1、分流时间:第一学年小学期内完成分流。
2、分流方案:统一执行机械工程学院针对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分流方案。
(1)学生填报专业分流意向。主要在机械类四个专业中进行分流,同时也可跨专业大类分流;
(2)对于志愿分流到本专业且满足接受基本条件的学生(包括来自其他专业大类的申报学生),按照综合成绩排序择优录取。未被录取者在专业大类内进行调剂;
(3)志愿跨专业大类分流,但未被所报专业录取的学生,重新在机械专业大类内进行调剂分流。
六、专业大类基础课程
机械工程概论、机械工程制图、工程材料及制造工艺、工程力学、电工电子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Web编程技术、Java程序设计。
七、主要实践环节
军事训练;
大学物理实验、电工电子课程设计;专业课程综合实验;
基本技能训练:包括金工实习和工程综合训练;
工业设计实践:包括寒暑假企业实习、项目设计、科研训练、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学科竞赛等;
专业实习;
毕业设计(论文);
社会实践。
培养方案原文:http://cmsm.xjtu.edu.cn/uploadfile/2016/1108/20161108105819123.doc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方向旨在培养具有“一等品行”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宽厚科学基础理论和扎实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知识与技能,能在机械工程的增材制造方面及相关领域从事产品开发、技术研发、科学研究、生产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应树立以“精勤、敦笃、果毅、忠恕”为核心的人格价值观,具备使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复杂产品开发的能力和使用自动化技术运作生产系统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人文素养、沟通能力、国际视野和终身求知精神,能在企业和科研机构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上发挥骨干作用,并表现出一定的工程领军人才潜质。
上述培养目标可具体分解如下:
目标1:具备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工程基础,掌握系统的机械工程专业知识,能将知识应用于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工作实践;
目标2:具备解决机械产品及生产系统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工程项目的运作管理能力;
目标3: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表达交流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目标4: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了解工程职业/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与标准,具有现代工业社会的价值观念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职业责任感;
目标5:具备批判性思维、终身求知精神和持续自我完善的能力。
 
二、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系统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机械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能运用上述知识解决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1.1掌握数学知识并能将其用于解决机械工程问题;
1.2掌握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并能将其用于解决机械工程问题;
1.3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相关的工程基础知识,并能将其用于解决机械工程问题;
1.4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专业知识,能将其与数理基础和工程基础等知识相结合,综合应用于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力:能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机械产品及生产系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 能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系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和描述;
2.2 能通过文献查阅、分析或实验、实践,理解已有解决方案的多样性与局限性。能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原理进行深刻理解,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对不同方案进行比较、评价;
2.3能通过文献查阅、分析或实验、实践,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影响因素和关键环节(要素)等进行分析鉴别。能证实解决方案的合理性,并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在综合考虑工程及法律、文化、环境等社会制约因素的前提下,针对机械产品及生产系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设计/开发相应的能体现创新意识的解决方案。
3.1 能针对特定需求进行工程技术问题的提炼和描述,确定相应的工程设计目标与任务;
3.2 能在安全、环境、法律等现实约束条件下,通过原理、结构等方面的类比、改进或集成等方式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并对方案进行分析、论证、确定合理的解决方案;
3.3能根据解决方案进行技术参数的设计计算与优化,完成零部件设计、单元产品设计及系统总体设计或开发;
3.4能用工程图纸、设计报告、软件、模型等形式,呈现方案设计/开发结果。
4.研究能力:能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恰当方法,对现代机械产品/系统开发和运行管理过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试验、分析和解释数据,并能综合应用不同研究手段,或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能基于科学原理、方法并通过文献检索与分析,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拟定研究路线,制定研究方案;
4.2 能对复杂工程问题中所涉及到的物理现象、材料特性以及系统性能进行理论分析或实验测试、验证;
4.3 能针对复杂工程问题设计整体实验方案、搭建实验系统,开展有效的实验研究;
4.4 能正确采集、处理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通过综合评价,给出关于描述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有效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力:能针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选择、应用及开发恰当的技术、资源与工具,并在理解其局限性的基础上,将现代工程工具及信息技术工具应用于机械产品与系统设计、制造及运行的全过程。
5.1 能根据现代工程技术发展的需求及趋势,了解和掌握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所需的工具及方法,并理解各自的局限性;
5.2 能在机械产品或系统的设计开发的过程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工具,获取或开发所需设计资源,并能选用恰当的设计/分析方法及软件工具,建立产品对象的模拟及预测模型,进行设计方案的验证与评价;
5.3能利用制造及信息资源,恰当选用工程材料、加工装备、测试工具等,用于机械产品或系统的制造过程。
5.4 能应用乃至开发先进测试技术及工具/装置,对机械零部件/产品进行性能测试与评价。
6.工程与社会素养:能理解工程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机械工程专业科技工作者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能将相关理念应用于机械产品设计开发及运行的全过程,并能从技术和社会等多个角度,对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进行合理性评价。
6.1理解工业社会发展基本规律,了解与机械工程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等;
6.2 能分析并正确评价针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尤其是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能理解和承担工程科技人员的社会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素养:能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能将大工程观及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贯穿于针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中。
7.1了解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
7.2能分析并正确评价针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能就工程实践可能产生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提出解决或改进方案。
8.职业规范:具有较强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富有社会责任感,能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 “敦笃励志”: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正确理解个人在社会、历史以及自然环境中的地位,具有推动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的责任感。具备积极进取和实干创新的素质;
8.2“忠恕任事”:了解工程科技人员的职业性质和责任,能在机械工程实践中理解并恪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具有应对繁重社会与专业工作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以及乐观、包容的品格;
8.3 “果毅力行”:具有快速适应环境和工作变化的基本素质,以及勤奋务实、身体力行、敢于担当、处事果敢的品格。
9.个人与团队合作能力:能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具备较强的协作与组织管理能力。
9.1具有团队合作意识,能在专业领域独立承担团队分配的工作任务;
9.2能与团队成员有效协作,并能配合团队项目的实施,调整和完成进度计划和个人任务;
9.3能合理进行项目的任务分解和计划实施,并具备团队组织管理能力。
10.沟通能力:能与机械工程专业领域的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交流,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能熟练掌握工程语言并能对工程问题进行准确的书面及口头描述;
10.2能利用工程图纸、设计报告、软件、模型等载体,或通过讲座、报告等形式,面向国内外同行及社会公众,就技术或工程问题进行有效沟通;
10.3能理解跨文化背景下的工程问题,包含文化习惯、工程标准及语言等,并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机械产品开发所涉及的多学科环境中应用上述知识。
11.1具备工程经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能进行产品成本的核算;
11.2能在具有多学科环境属性的复杂机械产品开发中开展工程进度管理、任务管理等。
12.自主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技术和观念发展、变化的能力;
12.1“精勤求学”:具有勤奋求学、精于探索的素养,对问题的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意识,以及不断求知和终身学习的素养;
12.2能适应职业发展要求,及时关注并跟踪、把握机械工程及相关专业领域前沿理论、技术的发展动态,具备不断获取新的知识、技能,持续自我提升的能力。
 交通大学机械工程教育源于1913年的电气机械科,历经百年的变迁和发展,堪称为中国机械工程教育发展的缩影。机械工程学院的前身为机械工程系及机械学系。1956年机械工程系(当时名为机械制造系)随校迁至西安;1985年成立了机械学系,19946月两系合并成立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是交通大学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的学院之一,聚集了众多机械工程领域的知名专家及教授,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的声誉。作为机械工程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机械工程学院多年来为祖国的机械工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是我院最有成就的校友之一。
    机械工程学院建设目标是:瞄准创建世界一流机械学科,为国家培养优秀的机械工程领域高级科学技术人才;面向机械工程领域开展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促进我国机械工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机械工程学院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双聘院士3人, 973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学院现有教职工270余人,其中教授80人,副教授81人,研究员4人,高级工程师11人。目前在校本科生1200余人,全日制博、硕士研究生1800余人,非全日制攻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300余人,非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50余人
机械工程学院有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点和7个硕士点),覆盖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设计学等7个专业,并设有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
依托机械工程学院建设的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中国西部质量科学与技术研究院,1个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引智基地10个省部级科研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专业系,8个科研研究所。通过“211工程” 、“985工程”、一流学科建设和“双一流”建设,机械工程学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均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近十年来,获得国家级二等奖以上奖励8项,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28承担了国家973863、科技支撑、重点研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点及重大、国防预研等重大项目300多项。2008年至今,机械学院已经获批以卢秉恒院士、王煜教授和机械学院院长陈雪峰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三项“973计划”项目。同时,在“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重大专项中,获得主持项目8项,作为主要研究单位参加项目60余项,并承担了高速高效加工与工艺创新平台的建设。2014年,由西安交通大学牵头,联合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以及7家企业共同组建的“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成功获得批准,围绕高速高效精密加工、基础零部件、3D打印等技术领域,取得了初步协同创新成效。2016年至今,梅雪松教授等十位教师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年,陈雪峰教授等三位教授牵头国家首批“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重大专项基础研究项目,并进入“两机”配套条件建设序列,在国民经济主战场领域发挥了西安交大机械学人的作用。
经长期建设,学院形成了在摩擦学与转子动力学、机械故障诊断、高速高精加工与装备、3D打印、MEMS传感器、微纳制造及生物制造领域的研究特色与优势,瞄准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目标迈进。

添加西安交通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西安交通大学考研分数线、西安交通大学报录比、西安交通大学考研群、西安交通大学学姐微信、西安交通大学考研真题、西安交通大学专业目录、西安交通大学排名、西安交通大学保研、西安交通大学公众号、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西安交通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西安交通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

    购买流程

    找到要考的专业或资料

    方法一:选择学校->学院->专业

    方法二:查找功能

    点击浏览招生简章+资料详情

    通过招生简章了解本专业需要的资料

    查看资料详情了解资料要点

    点击购买或加入购物车

    支付方式:支付宝

    填写付款信息并付款

    请确认联系人、联系方式和收货地址

    付款后3-5天可到货,可查询快递信息

    若有疑问,可联系在线学姐

    学姐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