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考研难吗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厦门大学考研分数线、厦门大学报录比、厦门大学考研群、厦门大学学姐微信、厦门大学考研真题、厦门大学专业目录、厦门大学排名、厦门大学保研、厦门大学公众号、厦门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厦门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考研真题资料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很多考生在准备厦门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考研难吗?是考研报考的时候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个专业的研究生好吗?适合我吗?对我以后的人生和职业会有帮助吗?考生在准备厦门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考研的时候产生这样的疑问是十分正常的。【手机访问

但是考生应当明确的一点是,不论是哪一个专业的研究生,都不存在绝对的好与不好的评价标准。别人适合的专业不一定适合自己,需要考生对厦门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好不好、未来发展方向与考生自己的本科专业、兴趣爱好以及未来发展规划进行结合和分析,理性看待和认真对待考研的专业选择问题,不要因一时冲动或是盲目听取别人的意见而草率决定,往往会在备考期间十分痛苦。

Add 厦门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厦门大学

考生获取相关有关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信息的途径有很多,厦门大学怎么样,学校研究生官方网站会列出详细的招生简章、考试内容、参考书目、历年分数线以及报录比等重要数据,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进行选择;可以咨询厦门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的师兄师姐,获得第一手的信息;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例如考研网、考研论坛等信息来源。
另外,需要详细了解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的考研情况的同学,可以点击右侧免费资源我们的学姐,帮你解答报考院校的详细问题。

厦门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好不好,可以从专业排名来判断,其排名的位置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该学科考研难度的大小,包括近几年内该学科全国排名的变化程度。有的专业所在的学校在学校排名系统中并没有靠前的位置也不出名,但是该学科在全国范围内有较高的排名位置;有的专业所在的学校属于全国知名学府,但是该专业在全国范围内并不出名。如果学科与学校在全国均有较高的排名位置,那么该学科属于热门学科,考研的竞争力会相对较大。考生在选择报考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之前应当对其全国排名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将学科与学校的排名都纳入考虑的范围之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每年会颁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对除军事学门类外的全部81个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专业排名,专业排名可以从中检索到。 相对来说,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的排名还是相当乐观,是一个具有潜力和发展前途的学科。厦门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中提供了有关厦门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好不好的全面而详细的资料,欢迎考生前往查阅。

厦门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考研难吗
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研究生导师(博导注明)
 1 01实验流行病学 实验医学:包括临床检验、卫生检验和卫生检疫,在注重实际应用的同时,更加侧重自然科学研究与探索能力的培养。实验医学拟整合和充分利用我校各个检测实验技术方向的科研教学师资力量,同时从群体宏观和个体微观的角度发展医学领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检测实验技术,在培养实际应用能力的同时,侧重于自然科学研究与探索能力、产业化能力的培养。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生化/理化检验、免疫检验、核酸/分子遗传学检验、血液细胞分析、分子影像检验和微生物检验等方向,涵盖了医学检验和卫生检验的主要发展方向。研究内容包括建立检测有害因素、遗传致病因素、病理状态下人体生理生化指标及组织细胞学改变的新实验技术方法和诊断设备,探索致病因素的作用机理,以及新型检测靶标的发现与临床应用研究。 *夏宁邵教授(博导)
*张军教授(博导)
史维国教授
牛建军教授
赵西林教授
杜海莲副教授
葛胜祥副教授
王岱副教授
程通助理教授
郑子峥助理教授
俞海助理教授
 2 02传染病流行病学 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重要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规律,研究及评价适宜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技术和方法,研究重要病原体的病原学特征和致病机制。主要特色为实验室研究与现场研究的紧密结合。 *张军教授(博导)
吴婷副教授
陈毅歆助理教授
袁权助理教授
 
 3 03生物制品 生物制品学方向是一门研究一系列影响人类健康的产品的学科,这些产品包括血液制品、疫苗、生物技术药物尤其是治疗性单抗、免疫调节剂和诊断试剂。 *赵勤俭教授(博导)
*李少伟教授(博导)
罗文新副教授
顾颖助理教授
4 04环境流行病学 环境流行病学,是环境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应用流行病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环境中自然因素和污染因素危害人群健康的流行研究规律,尤其是研究环境因素和人体健康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即阐明暴露-效应关系,又称接触-效应关系,以便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和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本研究方向,重点关注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外暴露、人体内暴露与人群健康效应的关系,为防制重点污染物对人群健康的不良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范春教授
牛建军教授
赵本华副教授
赵苒助理教授
苏艳华助理教授
 
5 05慢性病流行病学 慢性病流行病学:建立队列研究血清库,开展慢性病的分布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慢性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研究及慢性病应对的策略与措施研究等。结合慢性病前沿问题,在实用性研究基础上,将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技术与其本学科有机的结合,探索新的研究方法,以解决当前慢性病研究的关键问题。 柯遐义教授
赵本华副教授
 
6 06统计方法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统计学方法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重点开展分子生物学、生物制剂、重要疾病(流行病、传染病、慢性病)规律与探索、数量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等研究中的统计方法与应用,充分挖掘和分析信息,建立疾病动态预测模型,将生物学、统计学、数学与计算机学有机结合,从而促进现代生物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方亚教授(博导)
俞海助理教授
韩耀风助理教授
周鼒助理教授
7 07转化医学 转化医学:主要研究内容为分子影像探针的设计、制备、体内外评价以及转化研究。包括核素标记探针、光学/光声探针、磁共振探针等。研发高温超导磁共振成像线圈、成像系列设计、图像处理及数据分析。光学系统设计、光纤应用技术、光电仪器与系统、智能化传感器、信号检测及重建成像处理等研究。纳米生物材料的生物成像、药物传输和治疗研究;纳米材料的生物学效应与生物安全性评价研究;纳米医学转化研究;纳米微型检测系统研发。
分子影像转化医学研究主要特色为多学科交叉,融合分子生物学、化学、材料学、纳米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通过生物靶标筛选、构建分子影像探针,建立实时动态、在体无创、灵敏特异、直观定量的成像方法,解决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和精准诊疗等关键科学问题。分子影像转化医学重要意义在于通过转化医学研究,分子影像探针开发,为肿瘤等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精准治疗及疗效实时监测提供新方法及新技术。
陈小元教授
*张现忠教授(博导)
刘刚副教授
朱雷副教授
林胤藏助理教授
 
注:本表不够可加页。
注:博导请用*标注。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专业代码:100401     门类/类别:医学     学科/类别: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专业介绍

山西医科大学为例: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学科简介(山西医科大学)  
一、学科名称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代码100401)
二、学科带头人简介
曲成毅,男,1943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66年毕业于山西医学院本科,1984~1985年赴澳大利亚麦克里大学行为学院学习,回国后致力于碘缺乏与儿童精神发育的相关研究,在国际首次提出“亚临床型克汀病”概念,21世纪初又首次在国内提出“社会心理流行病学”,对促进我国流行病学科发展有一定意义。牵头研制的 “希内学习能力测验全国常模”,经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组织专家论证成为我国聋儿康复评估指定工具,获卫生部科技成果三等奖。2000年以来先后主持了一次国际会议,三次全国会议,三次在国际会议大会报告。目前任中华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分会常委,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副主编,山西省预防医学会副会长,流行病分会主任委员。
三、学科研究方向简介
1、慢性流行病学研究:针对山西省地处内陆山区,地下矿产丰富,环境污染严重的特点,本研究方向主要对山西省大骨节病、克山病、地方性甲状腺肿进行系统研究,发表了大量有重要价值的调研报告。研究发现碘缺乏病、儿童精神发育迟滞到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等均与山西地域特点有关。这方面的研究结果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发言。目前主要从事的出生缺陷流行病学研究是国家和山西省政府的重点项目。
2、统计方法及其医学应用:本研究方向是我国较早将统计学基本方法应用到医学领域的学科之一。本方向一直致力于回归分析的理论与医学科研的应用研究,先后参加卫生部规划教材《卫生统计学》1~ 4版“相关与回归”章节与《医学统计百科全书》“直线相关”条目的编写,发表多篇系列研究论文,取得科研成果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占有一定优势。目前本学科主要从事多元共线性诊断及回归应用、重复测量资料线性与非线性混合模型、、稳健回归、似乎不相关回归估计方法及应用研究等研究。
3、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本研究方向于1960年成立,主要从事重大传染病、常见传染病、新发传染病及生物病原体相关肿瘤的研究。曾致力于病毒性肝炎及军团菌病的研究,组织协作组对山西省军团菌病的流行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其系列研究报告多次在国内外著名杂志发表。近几年来主要集中于病毒性肝炎、军团菌病、SARS、肝癌和宫颈癌等疾病的研究。目前承担多项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其中包括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本研究方向目前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四、学科近几年取得的成绩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1978年由国务院批准为卫生统计学硕士点授予学科, 2000年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同年成为山西省教育厅重点建设学科。目前学科点有博士生导师4名,培养硕士研究生60人,其中在读39人;培养博士研究生13名,毕业博士生5名,博士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19篇。目前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9项,完成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4项,获省级以上奖励12项(包括2项教学成果奖)。学科点5年来共发表论文246篇,主编或参编教材24部。

专业点分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解放军医学院 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河北医科大学 山西医科大学 内蒙古医科大学 大连医科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 锦州医科大学 沈阳医学院 吉林大学 哈尔滨医科大学 佳木斯大学 海军军医大学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苏州大学 东南大学 徐州医科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 宁波大学 浙江大学 安徽医科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 济南大学 山东大学 潍坊医学院 泰山医学院 郑州大学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中山大学 暨南大学 广州医科大学 广东药科大学 汕头大学 广西医科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 陆军军医大学 四川大学 贵州医科大学 大理大学 昆明医科大学 空军军医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兰州大学 宁夏医科大学 石河子大学 新疆医科大学

专业学院排名

1004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34 所,本次参评32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54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312 南京医科大学 A+
2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A+
3 10001 北京大学 A-
4 10226 哈尔滨医科大学 A-
5 10246 复旦大学 A-
6 10025 首都医科大学 B+
7 10558 中山大学 B+
8 12121 南方医科大学 B+
9 90030 第二军医大学 B+
10 90032 第四军医大学 B+
11 10023 北京协和医学院 B
12 10159 中国医科大学 B
13 10335 浙江大学 B
14 10366 安徽医科大学 B
15 10422 山东大学 B
16 10610 四川大学 B
17 10062 天津医科大学 B-
18 10183 吉林大学 B-
19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B-
20 10384 厦门大学 B-
21 10533 中南大学 B-
22 10114 山西医科大学 C+
23 10285 苏州大学 C+
24 10459 郑州大学 C+
25 10486 武汉大学 C+
26 10598 广西医科大学 C+
27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C+
28 10081 华北理工大学 C
29 10631 重庆医科大学 C
30 10660 贵州医科大学 C
31 10678 昆明医科大学 C
32 10760 新疆医科大学 C
33 10089 河北医科大学 C-
34 10247 同济大学 C-
35 10488 武汉科技大学 C-
36 10570 广州医科大学 C-
37 11065 青岛大学 C-
 
研究方向
(01)临床试验与医学统计
(02)传染病流行病学
(03)药物流行病学
(04)心血管病流行病学
(05)妇女儿童健康
(06)生殖流行病学
(07)慢性病流行病学
(08)药物依赖流行病学
(09)遗传流行病学
(10)健康指标综合评价
(各个招生单位研究方向略有不同,以上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为例)
 
考试科目
01-05方向限推荐免试。
06-10方向:
(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 201英语一
(3) 762卫生综合(一)
(各个招生单位考试科目略有不同,以上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