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针灸推拿学考研QQ群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厦门大学考研分数线、厦门大学报录比、厦门大学考研群、厦门大学学姐微信、厦门大学考研真题、厦门大学专业目录、厦门大学排名、厦门大学保研、厦门大学公众号、厦门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厦门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考研真题资料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报考厦门大学针灸推拿学研究生考试的同学在复习阶段会意识到自己的基础薄弱,时间不够用,寄期望于可以通过参加厦门大学针灸推拿学考研QQ群的方式帮自己快速的掌握考试的重点。点击查看微信QQ群 http://m.okaoyan.com/qun.html手机访问

Add 厦门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厦门大学

但是,让很多同学都比较纠结的是,要不要在备考过程中报一个辅导班?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辅导机构呢?针对这些问题,考研派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两条建议:

1. 考研是一项几百万人长跑,最终只有少部分可以到达终点的运动,我们不能选择本科院校、不能选择好的导师授课、不能让自己聪明到看一遍就会,那么,就需要利用一切该利用的资源,在起跑阶段,就超越很多人。

2. 考研辅导班和考研培训班也并非救世主,同学们在选择辅导班的时候,授课导师一定要是报考院校对应专业比较优秀的研究生,或者名师。自己也要足够努力,才能考上理想的学校。

关于厦门大学针灸推拿学考研辅培训班,目前包括考研机构开设的辅导班以及考研学校自行开设的辅导班。2007年前有很多学校的研究生录取考试,学校会开办一些考研专业课的辅导班,并有辅导班,这些辅导辅导非常好,因为都是参与出题或改卷老师们开的课,但后来国家不在允许研究生招生单位做任何相关的培训辅导,所以专业课考研辅导基本不在会更新,当然一些全国统考的科目还是会有些考研辅导机构会开设一些考研辅导班的培训课程,比如西医综合等等。 目前我国的厦门大学针灸推拿学考研培训以考研机构为主,时间上包括长期和短期,形式上有大班授课、小班授课以及一对一授课等不同形式,公共课和专业课均有课程(专业课限于热门专业),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进行选择上不上辅导班以及选择辅导班的何种方式。

厦门大学针灸推拿学考研QQ群
针灸推拿学 [100512]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厦门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医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5]中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艾灸对脏腑功能的调节机制研究
02针灸治未病作用机制研究
03针灸治疗情志病机制研究
招生人数: 2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46中医综合
④--无
备  注: 本专业只接受本科为中医学或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含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
针灸推拿学 [100512]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厦门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医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5]中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艾灸对脏腑功能的调节机制研究
02针灸治未病作用机制研究
招生人数: 2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46中医综合
④--无
备  注: 1.本专业计划仅供参考,我校有权对该计划进行相应调整。2.本专业只接受本科为中医学或中西医结合或康复医学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含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针灸推拿学     专业代码:100512     门类/类别:医学     学科/类别:中医学

专业介绍

安徽中医药大学为例:针灸推拿学硕士学位授权点于199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立,1997年正式招生。所在的针灸推拿学学科 2002年被安徽省教育厅批准为第二批省级重点学科,2008年顺利滚动进入第三批省级重点学科建设行列;2003年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2009年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本学位点拥有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安徽教育基地、世界针联首家临床教学基地、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国际针灸水平考试安徽分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神经生物(针灸)三级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针灸学重点实验室、针灸基础与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学科与实验室建设经费达500余万元。
学科在开展针灸作用机理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过程中,瞄准学科前沿,积极开展探索性研究,注重方法学的改进,注重培养复合型的高级针灸推拿人才。运用现代实验技术与方法,主要围绕腧穴主治规律及作用机理、经脉――脏腑相关、针灸的临床应用及机理、针灸方法与技术、推拿临床应用及机理等开展一系列研究。
本学位点具有针灸教学、科研、医疗三位一体的独特优势,先后承担了国家“八五”、“九五”等重大项目。近年来主持参与了国家“973”计划中“穴位效应规律的研究”、“艾灸的温通效应规律及其原理研究”、“病理状况下面口部与合谷穴区联系的脑功能和突触可塑性研究”等课题,以及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项目“经脉脏腑相关与脑联系的研究―针刺不同经脉干预心脏、下丘脑基因表达谱的研究”、国家科技部项目“心包经、心经与心脏相对特异性联系的躯体交感通路与体液机制研究”等多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先后主编、副主编与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及学术专著40余部,为全国精编教材《经络腧穴学》的主编单位,“十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经络腧穴学》、《针灸学》、《针灸治疗学》、《针灸医籍选》等教材的副主编单位。2005年《经络腧穴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06年《针灸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08年针灸推拿学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第三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获得成果主要有,针灸专业主干课程《经络腧穴学》教学改革与实践”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针推专业外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灸疗抗炎免疫作用机理的研究”、“心经与心脏相对特异性联系的躯体交感通路与体液机制研究”、“点灸特定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调神益肾针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研究”获得天津市科技厅自然科学进步三等奖。“针灸相关井穴治疗中风后遗记忆障碍临床及机理研究”获得中国针灸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针刺心经与小肠经干预心肌和下丘脑基因表达谱比较研究”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针刺对吗啡戒断动物内源性阿片肽及免疫功能影响的机理探讨”,获安徽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三等奖。“针灸单穴主治作用临床评价的系列研究”,获教育部科技成果证书。同时获得省级科研成果多项。“FZ-1仿真推拿仪”、“FZ-2镇痛仪”、“FZ-3中风康复治疗仪”、“JQ-1稿架按摩器”等多种针灸推拿器具,获国家专利授权。
多年来不仅为本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针灸专业人才,也为美国、加拿大、韩国、丹麦、新加坡等国外培养了高级中医针灸人才。本专业培养的研究生连续两年获得安徽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安徽省教育厅联合颁发的安徽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证书。
学位点现拥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5人,导师组成员中有国家中管局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多人在各级学术团体担任顾问、会长、副主任委员、常务理事等职务。是一支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研究方向明确,学风严谨,思维活跃,团结协作的学术队伍。
主要研究方向:1.腧穴主治规律及作用机理研究;2.经脉脏腑相关研究;3.针灸的临床应用及机理研究;4.针灸方法与技术的应用研究;5.推拿临床应用及机理研究。

专业点分布

中国中医科学院 解放军医学院 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 河北中医学院 河北医科大学 山西中医药大学 内蒙古医科大学 辽宁中医药大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浙江中医药大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 福建中医药大学 江西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 河南中医药大学 湖北中医药大学 湖南中医药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西中医药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 西南医科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贵州医科大学 贵阳中医学院 陕西中医药大学 甘肃中医药大学 新疆医科大学

专业学院排名

1005 中医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20 所,本次参评20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37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26 北京中医药大学 A+
2 10268 上海中医药大学 A+
3 10315 南京中医药大学 A-
4 10063 天津中医药大学 B+
5 10228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B+
6 10572 广州中医药大学 B+
7 10633 成都中医药大学 B+
8 10162 辽宁中医药大学 B
9 10344 浙江中医药大学 B
10 10441 山东中医药大学 B
11 10541 湖南中医药大学 B
12 10199 长春中医药大学 B-
13 10369 安徽中医药大学 B-
14 10393 福建中医药大学 B-
15 10025 首都医科大学 C+
16 10412 江西中医药大学 C+
17 10471 河南中医药大学 C+
18 10507 湖北中医药大学 C+
19 10600 广西中医药大学 C+
20 10662 贵阳中医学院 C
21 10716 陕西中医药大学 C
22 10735 甘肃中医药大学 C
23 10384 厦门大学 C-
24 10680 云南中医学院 C-
25 14432 河北中医学院 C-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针灸推拿学     专业代码:105707     门类/类别:医学     学科/类别:中医

专业介绍

安徽中医药大学
针灸推拿学硕士学位授权点于199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立,1997年正式招生。所在的针灸推拿学学科 2002年被安徽省教育厅批准为第二批省级重点学科,2008年顺利滚动进入第三批省级重点学科建设行列;2003年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2009年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本学位点拥有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安徽教育基地、世界针联首家临床教学基地、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国际针灸水平考试安徽分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神经生物(针灸)三级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针灸学重点实验室、针灸基础与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学科与实验室建设经费达500余万元。
学科在开展针灸作用机理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过程中,瞄准学科前沿,积极开展探索性研究,注重方法学的改进,注重培养复合型的高级针灸推拿人才。运用现代实验技术与方法,主要围绕腧穴主治规律及作用机理、经脉――脏腑相关、针灸的临床应用及机理、针灸方法与技术、推拿临床应用及机理等开展一系列研究。
本学位点具有针灸教学、科研、医疗三位一体的独特优势,先后承担了国家“八五”、“九五”等重大项目。近年来主持参与了国家“973”计划中“穴位效应规律的研究”、“艾灸的温通效应规律及其原理研究”、“病理状况下面口部与合谷穴区联系的脑功能和突触可塑性研究”等课题,以及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项目“经脉脏腑相关与脑联系的研究―针刺不同经脉干预心脏、下丘脑基因表达谱的研究”、国家科技部项目“心包经、心经与心脏相对特异性联系的躯体交感通路与体液机制研究”等多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先后主编、副主编与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及学术专著40余部,为全国精编教材《经络腧穴学》的主编单位,“十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经络腧穴学》、《针灸学》、《针灸治疗学》、《针灸医籍选》等教材的副主编单位。2005年《经络腧穴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06年《针灸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08年针灸推拿学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第三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获得成果主要有,针灸专业主干课程《经络腧穴学》教学改革与实践”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针推专业外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灸疗抗炎免疫作用机理的研究”、“心经与心脏相对特异性联系的躯体交感通路与体液机制研究”、“点灸特定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调神益肾针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研究”获得天津市科技厅自然科学进步三等奖。“针灸相关井穴治疗中风后遗记忆障碍临床及机理研究”获得中国针灸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针刺心经与小肠经干预心肌和下丘脑基因表达谱比较研究”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针刺对吗啡戒断动物内源性阿片肽及免疫功能影响的机理探讨”,获安徽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三等奖。“针灸单穴主治作用临床评价的系列研究”,获教育部科技成果证书。同时获得省级科研成果多项。“FZ-1仿真推拿仪”、“FZ-2镇痛仪”、“FZ-3中风康复治疗仪”、“JQ-1稿架按摩器”等多种针灸推拿器具,获国家专利授权。
多年来不仅为本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针灸专业人才,也为美国、加拿大、韩国、丹麦、新加坡等国外培养了高级中医针灸人才。本专业培养的研究生连续两年获得安徽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安徽省教育厅联合颁发的安徽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证书。
学位点现拥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5人,导师组成员中有国家中管局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多人在各级学术团体担任顾问、会长、副主任委员、常务理事等职务。是一支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研究方向明确,学风严谨,思维活跃,团结协作的学术队伍。
主要研究方向:1.腧穴主治规律及作用机理研究;2.经脉脏腑相关研究;3.针灸的临床应用及机理研究;4.针灸方法与技术的应用研究;5.推拿临床应用及机理研究。

专业点分布

河北中医学院 华北理工大学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蒙古医科大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浙江中医药大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 福建中医药大学 湖北中医药大学 广西中医药大学 云南中医学院 甘肃中医药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20 所,本次参评20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37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26 北京中医药大学 A+
2 10268 上海中医药大学 A+
3 10315 南京中医药大学 A-
4 10063 天津中医药大学 B+
5 10228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B+
6 10572 广州中医药大学 B+
7 10633 成都中医药大学 B+
8 10162 辽宁中医药大学 B
9 10344 浙江中医药大学 B
10 10441 山东中医药大学 B
11 10541 湖南中医药大学 B
12 10199 长春中医药大学 B-
13 10369 安徽中医药大学 B-
14 10393 福建中医药大学 B-
15 10025 首都医科大学 C+
16 10412 江西中医药大学 C+
17 10471 河南中医药大学 C+
18 10507 湖北中医药大学 C+
19 10600 广西中医药大学 C+
20 10662 贵阳中医学院 C
21 10716 陕西中医药大学 C
22 10735 甘肃中医药大学 C
23 10384 厦门大学 C-
24 10680 云南中医学院 C-
25 14432 河北中医学院 C-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2017年)1005 中医学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20 所,本次参评20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37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26 北京中医药大学 A+
2 10268 上海中医药大学 A+
3 10315 南京中医药大学 A-
4 10063 天津中医药大学 B+
5 10228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B+
6 10572 广州中医药大学 B+
7 10633 成都中医药大学 B+
8 10162 辽宁中医药大学 B
9 10344 浙江中医药大学 B
10 10441 山东中医药大学 B
11 10541 湖南中医药大学 B
12 10199 长春中医药大学 B-
13 10369 安徽中医药大学 B-
14 10393 福建中医药大学 B-
15 10025 首都医科大学 C+
16 10412 江西中医药大学 C+
17 10471 河南中医药大学 C+
18 10507 湖北中医药大学 C+
19 10600 广西中医药大学 C+
20 10662 贵阳中医学院 C
21 10716 陕西中医药大学 C
22 10735 甘肃中医药大学 C
23 10384 厦门大学 C-
24 10680 云南中医学院 C-
25 14432 河北中医学院 C-

数据来源: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2007年针灸推拿学专业学校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1 天津中医药大学 A+ 3 北京中医药大学 A 5 上海中医药大学 A
2 成都中医药大学 A 4 广州中医药大学 A      
 
B+等(9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
 
 
B等(9个):贵阳中医学院、新疆医科大学、福建中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广西中医学院、辽宁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学院、河北医科大学、甘肃中医学院
 
C等(6个):名单略
    2015-2016年针灸推拿学专业学校排名
排 名
学校名称
星 级
开此专业学校数
1 北京中医药大学 5★ 35
2 广州中医药大学 4★ 35
3 成都中医药大学 4★ 35
4 上海中医药大学 4★ 35
5 天津中医药大学 4★ 35
6 湖南中医药大学 4★ 35
7 湖北中医药大学 4★ 35
8 浙江中医药大学 3★ 35
9 辽宁中医药大学 3★ 35
10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3★ 35
11 南京中医药大学 3★ 35
12 长春中医药大学 3★ 35
13 山东中医药大学 3★ 35
14 甘肃中医学院 3★ 35
15 安徽中医药大学 3★ 35
16 福建中医药大学 3★ 35
17 江西中医药大学 3★ 35
18 首都医科大学 2★ 35
19 河南中医学院 2★ 35
20 陕西中医学院 2★ 35
 
针灸推拿学研究生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
01.02.04-09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7中医综合
03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7中医综合复试科目:针灸学(任选一门)
 
针灸推拿学考研参考书:
针灸考研用的是国家出题的中医综合试题,满分300。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六门课程。
 
针灸推拿学专业就业方向:
针灸推拿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所从事的工作还是医学相关专业。
从近几年毕业生的动向看,选择毕业后继续深造的学生所占比例最高,也就是毕业生没有找工作,直接读了研究生。这与近年来各种职业对学历的要求提高有一定关系。其次,有一部分学生选择了回到中小城市或者大城市里小一点的医院去做医生。本科毕业很难在大城市里,尤其是大医院里站住脚。再次,有部分学生选择了出国劳务。因为所学专业的优势,使得针灸学专业的学生在国外找到一个从事推拿职业的工作不是很困难。还有一部分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比如开办个人针灸推拿诊所。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可能会留到医学院校从事行政管理工作。
 升学率及就业流向
 升学:考取研究生比例为43. 48%。
 就业流向:医疗卫生单位23. 91%;其他企业21. 74%;其他事业单位6.52%。
 就业率:95.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