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考研难吗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云南中医药大学考研分数线、云南中医药大学报录比、云南中医药大学考研群、云南中医药大学学姐微信、云南中医药大学考研真题、云南中医药大学专业目录、云南中医药大学排名、云南中医药大学保研、云南中医药大学公众号、云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云南中医药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考研真题资料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很多考生在准备云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考研难吗?是考研报考的时候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个专业的研究生好吗?适合我吗?对我以后的人生和职业会有帮助吗?考生在准备云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专业考研的时候产生这样的疑问是十分正常的。【手机访问

但是考生应当明确的一点是,不论是哪一个专业的研究生,都不存在绝对的好与不好的评价标准。别人适合的专业不一定适合自己,需要考生对云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好不好、未来发展方向与考生自己的本科专业、兴趣爱好以及未来发展规划进行结合和分析,理性看待和认真对待考研的专业选择问题,不要因一时冲动或是盲目听取别人的意见而草率决定,往往会在备考期间十分痛苦。

Add 云南中医药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云南中医药大学

考生获取相关有关中医诊断学信息的途径有很多,云南中医药大学怎么样,学校研究生官方网站会列出详细的招生简章、考试内容、参考书目、历年分数线以及报录比等重要数据,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进行选择;可以咨询云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专业的师兄师姐,获得第一手的信息;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例如考研网、考研论坛等信息来源。
另外,需要详细了解中医诊断学的考研情况的同学,可以点击右侧免费资源我们的学姐,帮你解答报考院校的详细问题。

云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好不好,可以从专业排名来判断,其排名的位置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该学科考研难度的大小,包括近几年内该学科全国排名的变化程度。有的专业所在的学校在学校排名系统中并没有靠前的位置也不出名,但是该学科在全国范围内有较高的排名位置;有的专业所在的学校属于全国知名学府,但是该专业在全国范围内并不出名。如果学科与学校在全国均有较高的排名位置,那么该学科属于热门学科,考研的竞争力会相对较大。考生在选择报考中医诊断学之前应当对其全国排名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将学科与学校的排名都纳入考虑的范围之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每年会颁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对除军事学门类外的全部81个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专业排名,专业排名可以从中检索到。 相对来说,中医诊断学的排名还是相当乐观,是一个具有潜力和发展前途的学科。云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中提供了有关云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好不好的全面而详细的资料,欢迎考生前往查阅。

云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考研难吗
(一)绪论                                             
1.中医诊断学主要内容:包括诊法、诊病、辨证、病案书写。
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因发知受的含义及应用。 
3.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整体审察、四诊合参、病证结合、动静统一的含义及应用。 
4.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二)望诊
      1.望诊的概念、原理、意义、注意事项。2.全身望诊   
(1)望神:得神、少神、失神、假神及神乱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2)望色:色、泽的意义与关系;常色和病色的概念、特征及临床意义;五色主病;望色十法的具体内容。
(3)望形:强弱、胖瘦、体质形态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4)望态:望动静姿态、异常动作、衰惫姿态的特征及临床意义。3.局部望诊   
(1)望头面:头形、囟门、头发的常见异常特征及临床意义;面形异常、特殊面容的临床意义。
(2)望五官:目部五轮学说,目之色形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望鼻、望耳、望口与唇、望齿龈及望咽喉的基本内容,常见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3)望颈项:瘿瘤、瘰疬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4)望躯体:胸胁、腹部、腰背部的常见异常特征及临床意义。

(5)望四肢:手足、掌腕、指趾的常见异常特征及临床意义。
(6)望皮肤:全身皮肤色泽、形态变化及皮肤病症的基本内容、常见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7)望二阴:前阴、后阴的常见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4.舌诊
(1)舌的形态结构:望舌部位、舌之结构与舌象形成的关系。
(2)舌诊的原理:舌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联系;舌面脏腑分候。
(3)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望舌的体位、伸舌姿势,诊舌方法;光线、饮食、药品、口腔、伸舌姿势对舌象的影响。
(4)舌诊的内容和正常舌象:舌诊的内容;正常舌象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舌象的生理变异。
(5)望舌质
① 舌神:荣舌、枯舌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② 舌色:淡红舌、淡白舌、红舌、绛舌、青紫舌的舌象特征及临床意义。
③ 舌形:老嫩舌、胖瘦舌、点刺舌、裂纹舌、齿痕舌的舌象特征及临床意义。
④ 舌态:痿软舌、强硬舌、歪斜舌、颤动舌、吐弄舌、短缩舌的舌象特征及临床意义。
⑤ 舌下络脉的诊察要点及临床意义。
(6)望舌苔
① 苔质:薄厚苔、润燥苔、腻腐苔、剥落苔、偏全苔、真假苔的舌象特征及临床意义。
② 苔色:白苔、黄苔、灰黑苔的舌象特征及临床意义。
(7)舌象分析要点与舌诊临床意义
5.望小儿指纹
望小儿指纹的方法;正常指纹的特征、意义及影响因素;常见异常指纹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6.望排出物
望痰、涕、涎唾、呕吐物、大小便等排出物的量、色、质变化及临床意义。

(三)闻诊1. 听声音
(1)正常声音:正常声音的特点、生理变异;
(2)病变声音
① 发声:语声变化的临床意义;音哑与失音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② 语言:谵语、郑声、独语、错语、狂言、语謇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③ 呼吸:喘、哮等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④ 咳嗽:各种咳嗽声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⑤ 呕吐、呃逆、嗳气、太息等声音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⑥ 声重、惊呼、短气、少气、鼻鼾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⑦ 喷嚏、肠鸣异常等声音的特征及临床意义。2. 嗅气味
   病体与病室异常气味的临床意义。


(四)问诊
1.问诊的一般内容: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等。 
2.问现在症
(1)问寒热:寒热的概念、产生机理、询问要点、分类;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的概念、表现类型及临床意义。
(2)问汗:汗产生的机理、意义、询问要点;有汗无汗、特殊汗出、局部汗出的表现特点、机理及临床意义。
(3)问疼痛:疼痛产生的机理,询问要点;问疼痛的性质:胀痛、刺痛、走窜痛、固定痛、冷痛、灼痛、绞痛、隐痛、重痛、痠痛、掣痛和空痛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问疼痛的部位:头痛、胸痛、胁痛、胃脘痛、腹痛、背痛、腰痛、四肢痛和周身疼痛的类型及其表现。
(4)问头身胸腹不适:头晕、胸闷、心悸、胁胀、脘痞、腹胀、身重、身痒、麻木、拘挛、乏力等症状的表现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5)问耳目:问耳目的原理及意义;重听、耳聋、耳鸣、耳目:目痛、目痒、目眩、目昏、雀盲、歧视的表现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6)问睡眠:睡眠的产生原理及意义;失眠、嗜睡的概念及常见原因。
(7)问饮食口味:
口渴与饮水:口不渴饮、口渴多饮、渴不多饮等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食欲与食量:食欲减退、厌食、多食易饥、饥不欲食、偏嗜食物等异常表现
及其临床意义。
口味:口淡、口苦、口甜、口酸、口咸、口涩和口黏腻等的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8)问二便:
大便:便次、便质、排便感异常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小便:尿量、尿次、排尿感异常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9)问经带:月经、带下异常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10)问小儿:问小儿出生前后情况、预防接种、传染病史和发病原因的意义。

(五)切诊
1. 脉诊的概述:
(1)脉诊的概念、原理。
(2)诊脉的部位:遍诊法、三部诊法、寸口诊法;寸口分候脏腑。
(3)诊脉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4)脉象要素:脉位、脉次、脉形、脉势。2. 正常脉象
(1)正常脉象的形态、特点,胃、神、根的概念及其表现特征。
(2)正常脉象的生理变异。3. 病理脉象
(1)常见病理脉象:浮、沉、迟、数、虚、实、洪、大、细、濡、弱、微、缓、滑、涩、弦、紧、结、促、代、长、短、芤、革、伏、牢、散、动、疾等脉的脉象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2)相似脉象鉴别。

(3)相兼脉的概念及主病规律。
(4)真脏脉的概念、特征和临床意义。
(5)诊妇人脉与小儿脉的基本内容;脉症顺逆与从舍;脉诊的临床意义。5.按胸胁、按脘腹、按肌肤、按手足、按腧穴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六)八纲辨证
八纲、八纲辨证的概念、内容、意义。1. 八纲基本证
(1)表里辨证: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的证候表现、证候分析;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
(2)寒热辨证:寒证、热证的概念、证候表现、证候分析;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的概念、临床表现、病理机制及其鉴别。
(3)虚实辨证:实证、虚证的概念、证候表现、证候分析;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要点;真实假虚、真虚假实的概念、临床表现、病理机制及其鉴别。。
(4)阴阳辨证: 阴证和阳证的证候表现和证候分析。2. 八纲之间的关系
(1)证的相兼:基本概念、常见类型、证候特点及临床意义。
(2)证的错杂:基本概念、常见类型、证候特点及临床意义。
(3)证的转化:基本概念、常见类型、证候特点、转化条件及临床意义。
  
(七)病性辨证
   病性辨证的概念、内容。
  1.六淫辨证
(1)六淫辨证的概念、特点、分类。
(2)风淫证、寒淫证、暑淫证、湿淫证、燥淫证、火淫证的概念、证候表现、证候分析、辨证要点。
(3)相关证鉴别:风淫证与内风证、伤寒证与中寒证、伤暑证与中暑证、外湿与内湿、燥淫证与内燥证、火淫证与阴虚证的证候鉴别。
  2. 阴阳虚损辨证
(1)阳虚证、阴虚证、亡阳证、亡阴证的概念、证候表现、证候分析、辨证要点。
(2)阳虚证与寒淫证,阴虚证与火淫证,亡阴证与亡阳证的证候鉴别。
3. 气血辨证
(1)气病辨证(气虚证、气陷证、气不固证、气脱证、气滞证、气逆证、气闭证)、血病辨证(血虚证、血脱证、血瘀证、血热证、血寒证)的概念、证候表现、证候分析、辨证要点。
(2)气虚证与阳虚证,气虚证与气陷证,气脱证与血脱证、亡阳证的证候鉴别。
(3)气血同病证类各证的临床特点。4. 津液辨证
(1)津液亏虚证、痰证、饮证、水停证的概念、证候表现、证候分析、辨证要点。
(2)津液亏虚证与燥淫证的证候鉴别;阳水与阴水的鉴别。


(八)病位辨证
病位辨证的概念、内容;脏腑辨证的概念、基本方法、意义及应用范围。1. 心与小肠病辨证
(1)心与小肠病的病变范围,常见病因、症状、体征、证型。
(2)心血虚证、心阴虚证、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心阳虚脱证、心火亢盛证、心脉痹阻证、痰蒙心神证、痰火扰神证、瘀阻脑络证、小肠实热证的概念、证候表现、证候分析及辨证要点。
(3)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的鉴别;心气虚证、心阳虚证与心阳虚脱证的鉴别;痰蒙心神证与痰火扰[闭]神证的鉴别;引起心脉痹阻证的常见原因及其各自的证候特点。
2. 肺与大肠病辨证
(1)肺与大肠病的病变范围,常见病因、常见症状、体征、证型。
(2)肺气虚证、肺阴虚证、风寒犯肺证、风热犯肺证、燥邪犯肺证、肺热炽盛证、痰热蕴肺证、寒痰阻肺证、饮停胸胁证、风水搏肺证、大肠湿热证、肠热腑实证、肠燥津亏证、肠虚滑泻证、虫积肠道证的概念、证候表现、证候分析及辨证要点。
  (3)风寒犯肺证与风寒束表证的鉴别;风热犯肺证、肺热炽盛证、痰热壅肺证及燥邪犯肺证的鉴别;燥邪犯肺证与肺阴虚证的鉴别;肺热炽盛证与痰热蕴肺证的鉴别;寒痰阻肺证与饮停胸胁证的鉴别。
   3. 脾与胃病辨证
(1)脾与胃病的病变范围,常见病因、常见症状、体征、证型。
(2)脾气虚证、脾虚气陷证、脾阳虚证、脾不统血证、湿热蕴脾证、寒湿困脾证、胃气虚证、胃阳虚证、寒滞胃脘证、胃阴虚证、胃热炽盛证、食滞胃脘证的概念、证候表现、证候分析及辨证要点。
(3)脾气虚证、脾虚气陷证、脾阳虚证与脾不统血证的鉴别;寒湿困脾证与湿热蕴脾证的鉴别;胃阴虚证与胃热炽盛证的鉴别;胃气虚证与脾气虚证的鉴别;胃阳虚证与寒滞胃脘证的鉴别。
4.肝与胆病辨证
(1)肝与胆病的病变范围,常见病因、常见症状、体征、证型。
(2)肝血虚证、肝阴虚证、肝郁气滞证、肝火炽盛证、肝阳上亢证、肝风内动证、肝胆湿热证、寒滞肝脉证、胆郁痰扰证的概念、证候表现、证候分析及辨证要点。
(3)肝血虚证与肝阴虚证的鉴别;肝郁气滞证、肝火炽盛证与肝阳上亢证的鉴别;肝风内动四证的鉴别。
5.肾与膀胱病辨证
(1)肾与膀胱病的病变范围,常见病因、常见症状、体征、证型。
(2)肾阳虚证、肾虚水泛证、肾阴虚证、肾精不足证、肾气不固证、肾不纳气证、膀胱湿热证的概念、证候表现、证候分析及辨证要点。
(3)肾阳虚证与肾虚水泛证的鉴别;肾阴虚证与肾精不足证的鉴别;小肠实热证与膀胱湿热证的鉴别。
6.脏腑兼病辨证
(1)脏腑兼病的概念、规律及内容。
(2)心肾不交证、心肾阳虚证、心肺气虚证、心脾两虚证、心肝血虚证、肺肾阴虚证、肝火犯肺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脾肺气

虚证、肝胃不和证的概念、证候表现、证候分析及辨证要点。
(3)心肾不交证、肺肾阴虚证、肝肾阴虚证的鉴别;心脾两虚证与心肝血虚证的鉴别;肝胆湿热与湿热蕴脾证的鉴别;脾肾阳虚证与心肾阳虛证的鉴别。
7.六经辨证
(1)六经辨证的概念、病变特点、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2)太阳病证(太阳经证、太阳腑证)、阳明病证(阳明经证、阳明腑证)、少阳病证、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少阴寒化证、少阴热化证)、厥阴病证的概念及其临床表现。
(3)六经病证的传变形式。8. 卫气营血辨证
(1)卫气营血辨证的概念。
(2)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
(3)卫气营血证的传变形式。9. 三焦辨证
(1)三焦辨证的概念。
(2)上焦病证、中焦病证、下焦病证的概念及其临床表现。
(3)三焦病证的传变形式。
10.经络辨证的概念,十二经脉病证和奇经八脉病证的基本特点。
中医诊断学 [100505]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云南中医药大学
招生年份:2018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基础医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5]中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常见疾病的中医证治规律研究
02云南民族民间医学诊疗方法及学术思想研究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
一③707中医综合④--无
备  注:
中医诊断学 [100505]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云南中医药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基础医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5]中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常见疾病的中医证治规律研究(02)云南民族民间医学诊疗方法及学术思想研究
招生人数: 2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07)中医综合
④(--)无
备  注: 面向全日制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傣医学本科毕业生(具有本科毕业证和学位证)招生。
中医诊断学 [100505]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云南中医药大学
招生年份:2018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基础医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5]中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常见疾病的中医证治规律研究
02云南民族民间医学诊疗方法及学术思想研究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
一③707中医综合④--无
备  注:
中医诊断学 [100505]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云南中医药大学
招生年份:2018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基础医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5]中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常见疾病的中医证治规律研究
02云南民族民间医学诊疗方法及学术思想研究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
一③707中医综合④--无
备  注:
中医诊断学 [100505]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云南中医药大学
招生年份:2018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基础医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5]中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常见疾病的中医证治规律研究
02云南民族民间医学诊疗方法及学术思想研究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
一③707中医综合④--无
备  注: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中医诊断学     专业代码:100505     门类/类别:医学     学科/类别:中医学

专业介绍

安徽中医药大学
中医诊断学科1986年被授予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98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安徽省B类重点学科。是我校较早获准的硕士学位授权点之一。为安徽省重中之重学科(中医学学科)、国家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建设学科(中医学学科)的主干二级学科之一。学科所在的中医学专业2004年被评为安徽省教改示范专业,2008年成为第一批国家教育部特色专业,中医学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中医诊断学课程1999年被评为安徽省重点课程,2006年被遴选为省级精品课程。现已培养出50余名硕士研究生,10余名硕士研究生在读。
学科先后承担国家级教学研究项目1项,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5项,主编、副主编与参编各级各类教材及学术专著20余部,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中华中医学会学术著作一等奖1项、安徽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参与国家“973”计划项目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项目2项;承担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6项,科研经费30余万元。上个世纪80年代,与解放军105医院合作研制成功慢性胃炎新药:“益胃舒”、“养胃舒”获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先后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中医药科技进步四等奖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明专利1项。
本学科积极探索中医诊察和辨证规律,在已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新的研究方向。在中医证候学研究及舌诊、脉诊的基础研究方面形成自身特色。在病证相关性及证候是指研究方面,以中医学基本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以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及慢性肾病综合征等为切入点,通过制造证候动物模型及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从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的揭示相关疾病的证候在整体、器官、组织、细胞、分子等不同层次的演变规律,探索中医证候本质科学内涵。在四诊客观化及规范化研究方面,对舌象、脉象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变化的规律及其内在机理进行研究,探讨中医舌诊、脉诊等特色诊法在现代疾病诊断中临床意义及客观化和规范化。在病证辨治规律研究方面,立足中医基本理论和特色,以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为切入点,结合相关文献整理及新安医家的相关诊疗特色的总结,探索相关疾病的诊治规律,指导临床的辨证治疗。针对中医护理的特点,以辨证施护及其规律研究为切入点,应用中医基本理论研究中医护理机制。
学科还拥有安徽省优秀教师1名、省级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名、安徽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目前有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1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已经形成了合理的教学与科研梯队。
主要研究方向:1.四诊及其客观化的研究;2.证候实质及辨证微观化的研究;3.证候规范化的研究;4.常见病的辨证规律的研究;5.虚证的免疫学机制研究;6.中医护理辨证施护与规律研究;7.新安医家诊断方法及其学术思想研究。

专业点分布

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 河北中医学院 山西中医药大学 内蒙古医科大学 辽宁中医药大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浙江中医药大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 福建中医药大学 江西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 河南中医药大学 湖北中医药大学 湖南中医药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广西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贵阳中医学院 云南中医学院 陕西中医药大学 甘肃中医药大学

专业学院排名

1005 中医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20 所,本次参评20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37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26 北京中医药大学 A+
2 10268 上海中医药大学 A+
3 10315 南京中医药大学 A-
4 10063 天津中医药大学 B+
5 10228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B+
6 10572 广州中医药大学 B+
7 10633 成都中医药大学 B+
8 10162 辽宁中医药大学 B
9 10344 浙江中医药大学 B
10 10441 山东中医药大学 B
11 10541 湖南中医药大学 B
12 10199 长春中医药大学 B-
13 10369 安徽中医药大学 B-
14 10393 福建中医药大学 B-
15 10025 首都医科大学 C+
16 10412 江西中医药大学 C+
17 10471 河南中医药大学 C+
18 10507 湖北中医药大学 C+
19 10600 广西中医药大学 C+
20 10662 贵阳中医学院 C
21 10716 陕西中医药大学 C
22 10735 甘肃中医药大学 C
23 10384 厦门大学 C-
24 10680 云南中医学院 C-
25 14432 河北中医学院 C-

中医诊断学专业考研科目:
研究方向:
中医诊断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有:
01中医证候研究
02中医四诊规范化客观化研究
03亚健康状态与中医诊断技术研究
04中医脉诊与临床病证的关系研究
05中医诊断技术信息化研究与应用
06中医诊法与证候研究
(注:各大院校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以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为例)
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01.03.04.06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7中医综合
02.05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7中医综合
 
中医诊断学考研参考书:
2015中医综合考研参考书目
《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方剂学》的第5版教材(必备):
根本不用看其他的版本,出题人出题的依据只是第5版教材,所以也不要指望出题者会兼顾到学校使用不同的教材而出5.6.7版教材公有的知识点。
《中医方剂学》的第5版教材(必备):
 根本不用看其他的版本,出题人出题的依据只是第5版教材,所以也不要指望出题者会兼顾到学校使用不同的教材而出5.6.7版教材公有的知识点。方剂的配伍记忆方法因人而异,不要轻易变换。如果采用方歌推荐教材上的方歌,如果采用趣味歌决记忆推荐上海中医药出版社的《趣味方剂手册》。
《中医针灸学》以第7版教材(必备)
这个版本的教材完美涵盖了新大纲所有内容。特殊腧穴的记忆一定要用歌决系统记忆,事半功倍!针灸缺乏模拟题,手头能用的模拟题不是太难(针灸专业)就是严重超纲,或者不是按照7版教材编写。
推荐大家使用那本北中医编写的、天价的《复习全书》中的针灸模拟题部分。特别是后面将近250道模拟题非常有价值。(个人感觉)
《中医诊断学》的第5版或者第6版教材:考纲总体上以第5版为主,但最近几年也涉及到第6版的内容。
《中医中药学》:以第7版教材为主(必备)。归经这一部分主要参看以前版本。
还有就是第5版教材是绿色封面,1983年左右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为什么1983年版的书到现在还在不断印刷?(1995年是6版,2001年是7版)其中缘由得靠自己琢磨。
必备真题。其实这种书哪本都一样,只要题目收得全就可以。所有题目的答案建议都去教材上找,找不到就是教材版本问题。一定要看《大纲》上的试题解答,并核对答案,因为现在的真题书的答案错误真的很多!
可选参考书(可选)。
《中医120分》跨越篇,形式不错,可惜和教材比系统性、全面性相差太远,而且错误也太多了。
《讲义》赵百孝,虽然错误稍微少了一点,但是形式不如前者,更是没办法和教材比啊。
《复习全书》怎么说也还是根据新大纲编写,不过还是推荐看教材。
 
中医诊断学研究生就业方向: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专业下设的二级学科,它是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此专业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中医诊断学就业方向
  就业前景:
  中医学就业范围比较窄,可选择的机会不多,尤其是在大城市就业更加困难。毕业生可以考虑到社区及中小城市就业。目前我国渐渐兴起的养生师、营养师、健康管理师等职业可以运用到此专业的知识,可以作为择业考虑范围。
  就业去向:
  毕业生主要到高等院校、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中医药教学、医务行政管理、中医临床医疗工作、科学研究及对外交流等中医相关事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