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研究生考试科目和考研参考书目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重庆交通大学考研分数线、重庆交通大学报录比、重庆交通大学考研群、重庆交通大学学姐微信、重庆交通大学考研真题、重庆交通大学专业目录、重庆交通大学排名、重庆交通大学保研、重庆交通大学公众号、重庆交通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重庆交通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考研真题资料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重庆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教材,也叫重庆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考研参考书、指定书目等等,是考验专业课复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资料。考研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考试项目,参考书目由报考院校的研究生院制定,考试内容基本上围绕着参考书目展开,而绝大多数专业课都是由院校自行出题,因而就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指定性。另外将参考书目与真题结合使用可以分析出出题人的风格和倾向,反复研究之后考生完全可以自行划出重点内容和必考内容。许多考生不重视院系公布的参考书目而把全部精力放在笔记和其他参考资料上,不按照重庆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考研指定的书目进行复习,那么即使复习的再好,实力再强,也很有可能会在专业课上栽跟头。【手机访问

Add 重庆交通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重庆交通大学

在购买参考书时应当注意公布的参考书的年份和版本,如果版本过旧找不到原书,使用新版本也是可以的,但是应当注意将旧版本与新版本不同的内容进行补充。考研派的考研频道内含有大量优质的课堂讲义资源,欢迎考生前去查询和购买。
需要了解船舶与海洋工程考研参考书目详细信息的同学,可以点击右侧的联系学姐,考研派的学姐回为你做最专业的解答

重庆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研究生分数线

重庆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考研大纲的时候需要对该专业以及该学校进行全方位的了解,船舶与海洋工程的考研大纲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考研大纲是由各院校的研究生院制定并公布的,包括考试的内容、参考书目、研究方向等等内容,直接决定了考生在复习期间的主要内容和侧重点。通过对重庆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考研参考书目进行分析可以大致了解该专业的考研试题设置方向,考生应当认真阅读考试大纲中公布的考试科目,选择合适的复习资料,有针对性得进行复习,防止出现事倍功半的无用劳动。考生也可以对开设该专业的不同院校考试大纲进行横向比较,对比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院校和专业。许多考生在备考期间不重视考试大纲的内容,往往会将许多重要的信息遗漏或是导致复习的方向出现偏差,这都是不应该出现的失误以及错误。考研派的小编提醒各位考研的小伙伴们一定要重视考研大纲的内容哦。

船舶与海洋工程 [0824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重庆交通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航运与船舶工程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24]船舶与海洋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船舶与海洋结构物水动力性能
02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结构力学性能
03轮机工程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4材料力学Ⅱ
备  注: 复试科目:
船舶原理 或 机械设计Ⅱ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船舶结构力学
流体力学
(本专业接收推免生)
船舶与海洋工程 [0824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重庆交通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航运与船舶工程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24]船舶与海洋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船舶与海洋结构物水动力性能
02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结构力学性能
03轮机工程
招生人数: 10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4材料力学II
备  注: 复试科目:
船舶原理或机械设计Ⅱ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船舶与海洋工程     专业代码:082400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船舶与海洋工程

专业介绍

浙江海洋大学为例
本学科自2017年开始以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方式招收硕士研究生,其中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最长培养年限为5年。
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主要围绕船舶与海工产业发展需要,在水动力学、结构力学、建造工艺力学等基础理论上对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轮机工程、水声工程、海洋工程、海洋油气工程等应用领域开展系统研究,解决数字化设计与建造、船舶综合节能、海洋工程设计与建造、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以及海洋油气开发等工程技术难题。
本学科为浙江省重点学科,支撑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与省特色优势专业建设点;建有浙江省近海海洋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船舶先进制造技术研发中心、江海通达新船型研发中心;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工程教育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学科现有教授17名、博士20名,兼职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36名;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省教学名师2名,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名,省151人才工程人才7名;获省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6项。近5年来,承担了国家、省部级及其他项目30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近亿万元;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3项;出版著作30余部,发表论文500余篇,SCI、EI等收录300余篇。
1)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本学科方向主要从事船舶设计、建造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开发新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船型与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法、船舶性能与结构的评估方法以及船舶先进制造工艺技术。主要研究方向及内容如下:
①船舶现代设计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解决各类船舶的总体论证、环境荷载、动力响应、结构强度、振动与噪声、可靠性理论以及工程系统分析等设计过程中存在的科学技术问题,重点开展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的环境载荷与流固耦合、可靠性全寿命风险评估与决策、疲劳极限强度、船舶碰撞以及船舶振动与噪声等研究。
②船舶先进制造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解决各类船舶的数字化生产设计、水火弯板、冷弯加工、切割加工、船舶涂装、焊接工艺、精度安装以及船舶下水等生产制造中存在的科学技术问题,重点开展数字化生产设计、成型工艺、腐蚀余量控制、涂层控制、工艺焊接以及精度安装等生产技术问题研究。
③船型开发技术研究
主要开展新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研发、船舶水动力性能研究以及船舶节能设计技术研究,重点开展基于粘性流数值模拟技术和实验方法的船舶阻力与船舶推进器水动力学研究、基于船舶的操纵运动水动力性能与倾覆机理的高性能船舶航行性能研究。
2)轮机工程
本学科方向主要从事现代船舶动力工程及配套设备、船舶电气及其自动化、船舶安全与污染控制等领域的研究,开发液货船、江海联运船、LNG动力船等特种船舶的安全营运、节能减排、风险评估以及污染控制技术。主要研究方向及内容如下:
①船舶动力工程及配套设备
主要以船舶动力装置与系统以及辅助设备为研究对象,科学研究主要涉及船舶柴油机性能优化与匹配技术、动力设备与系统优化设计、船舶机电配套设备开发、船舶节能减排与新能源应用技术、船舶动力系统的远程机务管理模式、船舶动力系统监测与诊断方法和多对象的信息融合技术研究等。
②船舶电气及其自动化
主要以船舶机械设备与系统为研究对象,科学研究主要涉及动力设备与系统参数检测与运行优化、船舶推进系统控制、船舶通信与导航系统建模仿真及控制研究、船舶集成软件开发和测量系统等技术环节。
③船舶安全与污染控制
主要以船舶航行过程为研究对象,以“绿色船舶、安全航海、清洁海洋”为目标,科学研究主要涉及船舶柴油机排气后处理SCR技术、船舶设备安全防护、溢油污染控制、压载水处理及港口大气排放控制等技术环节。
3)水声工程
本学科方向主要从事船舶及海洋结构物的水下噪声检测与控制技术研究和海洋声学仪器装备的研发,探索嵌入式技术在海洋声学仪器中的应用。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如下:
①海洋声学仪器装备
基于水下探测的实际需求,利用电工电子、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水声换能器、多波束声呐的最新成果,同时结合水下定位、通信、遥测的具体要求,从事水听器、水声通信网络等海洋声学仪器装备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
②水下噪声检测与控制
主要研究船舶及海洋结构物水下噪声的检测理论和评估,包括机械噪声、螺旋桨噪声、水动力噪声的产生机理和测量方法以及船舶及海洋结构物水下噪声对航道测量、水文观测、海洋生物的影响和控制技术。
4)海洋工程
本学科方向主要开展海洋工程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海洋工程结构建造技术与安装工艺、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等领域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如下:
①海洋工程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主要开展海洋环境载荷及对海洋工程结构的作用、海底地基基础分析及其与近海建筑物的相互作用、海洋平台结构强度计算与结构优化分析、海洋平台水动力响应,以及海洋平台结构损伤检测与安全评估,海底管道及海洋立管分析与研究。重点研究风、浪、流作用下海洋工程装备的结构设计、强度分析以及动力特性等。
②海洋工程结构建造技术与安装工艺:主要研究海洋平台及海底管道等海洋工程结构物的建造、安装与海上施工工艺与技术。研究海工构筑物的结构可靠性和工程防护措施。
③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主要进行波浪能、潮流能和海上风能等海洋能源利用技术与开发工程的研究。基于海洋流体动力学和能源转换的基础理论研究,研制恶劣海况条件下经济、安全可靠的海洋能电站新型工程结构和高转换效率的发电系统,进行水动力参数附加质量、阻尼、环境荷载等的耦合匹配优化设计。

专业点分布

天津理工大学 浙江海洋大学 海军工程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824 船舶与海洋工程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13 所,本次参评12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8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A+
2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3 90038 海军工程大学 B+
4 10056 天津大学 B
5 10151 大连海事大学 B
6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B-
7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B-
8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C+
9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C+
10 10289 江苏科技大学 C
11 10254 上海海事大学 C-
12 10335 浙江大学 C-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船舶与海洋工程     专业代码:085223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工程

专业介绍

宁波大学为例
船舶与海洋工程是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专业学位授予点。
本学位点有正高职称14人,其中兼职博导4人,博士28人,交通部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名,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员1名、第三层次培养人员5名,浙江省重点学科带头人2名,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专家组成员2人,浙江省块状经济转型升级服务组首席专家1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员1名,浙江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名,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第一层次人选1名、第二层次人选1名、第三层次人选1名,宁波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员1名,宁波市高校名师1名、培养对象1名。近5年来,本学位点以宁波市重点学科为平台,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宁波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等100余项,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宁波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厅市奖项5项;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获发明专利授权13项,国家财政部和省财政厅专项实验室各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拥有较好的科研条件。
本学位点主要培养以下四个领域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1)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主要研究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节能减排理论与技术,包括船舶动力装置能量综合利用、新能源、节能技术、海洋能源利用、柴油机性能优化与排放控制、船舶柴油机高效低排放燃烧、废气净化、船舶压载水和舱底油污水处理等。
(2)船舶工程安全技术与机电控制:主要研究船舶与机电设备安全运行的理论与技术,研究船舶动力装置、船舶柴油机、船舶辅机、船舶电站等主要关键设备的运行参数状态自动监测和过程控制,研究大型机械结构物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理论和工程应用等。
(3)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与制造:主要研究船舶设计新理论与新方法;船舶制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船机制造新技术;船舶阻力、推进、操纵性、耐波性等方面理论、方法及应用技术;多体挠性结构系统的水弹性响应、海洋管线结构多体系统几何非线性动力响应、海洋浮体系泊系统的流体非线性机理等。
(4)港航技术与管理工程:主要研究港口与航道安全、船舶航行安全、航海通信与信息化技术、航海智能技术与系统、海上应急相关的管理和处置理论技术;港口经营和管理技术与方法、国际航运管理理论与方法等。
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方向负责人杨国华教授,博士,哈工大兼职博士生导师, 2013-2017年教育部海洋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151”第二层次人才,国家863计划评审专家、教育部科技奖励评审专家、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环保专项)专家组成员,中国能源学会理事。主持完成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1项,国家九五攻关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5项。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2010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09年度宁波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3项,获发明专利授权12项。出版著作4部,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SCI、EI收录17篇。
船舶工程安全技术与机电控制方向负责人冯志敏教授,担任中国航海学会船舶机电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业自动化分会常务委员、浙江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等,主要从事船舶机电设备、海洋工程结构的状态监测与过程控制等研究。近年来承担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7项,获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2项。国家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获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5项。在国家核心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70余篇。
船舶和海洋结构物设计与制造方向负责人朱克强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评审专家、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咨询专家、省块状经济转型升级服务组首席专家。主要从事船舶与海洋结构动态性能与环境影响、船舶操纵与系泊、海洋工程多体系统的运动与强度分析、海洋管线结构系统动态响应、船舶修造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近五年承担国家八五、九五、十五国防预研基金项目8项。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发表核心刊物论文100余篇。
港航技术与管理工程方向负责人郑彭军研究员为高层次回国人员,博士,博士生导师,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客座教授。为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第一层次培养对象,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专家组成员。主要从事智能交通、智慧物流和港航技术研究,研究方向包括智慧港航技术、智能交通系统、交通环保节能技术、海事和交通系统评价等。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863子课题1项,国家海事局、浙江海事局、政府等横向课题50余项。回国前曾主研和参与完成英国工程物理科学研究委员会(EPSRC)等基金项目三项:欧盟(EC)项目五项,英国交通部(DfT)和工业界资助项目九项。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发表研究论文近100篇,大多被SCI、EI或ISTP收录,包括在交通领域顶尖期刊《交通研究》发表论文。担任包括“IEEE Transaction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Transportation Research”、“Transport Policy” 在内的九种国际权威交通学术刊物论文评审人。担任欧洲工业模拟国际会议的组委会成员,是“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ehicle Structures & Systems”编委。
本学位点的硕士毕业生可以在船舶、航运、海事、海洋工程、机电、能源、环保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设计、制造、管理等工作。

专业点分布

大连海事大学 大连海洋大学 上海海事大学 宁波大学 山东交通学院 钦州学院 重庆交通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13 所,本次参评12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8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A+
2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3 90038 海军工程大学 B+
4 10056 天津大学 B
5 10151 大连海事大学 B
6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B-
7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B-
8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C+
9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C+
10 10289 江苏科技大学 C
11 10254 上海海事大学 C-
12 10335 浙江大学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