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国际关系考研参考书目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郑州大学考研分数线、郑州大学报录比、郑州大学考研群、郑州大学学姐微信、郑州大学考研真题、郑州大学专业目录、郑州大学排名、郑州大学保研、郑州大学公众号、郑州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郑州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考研真题资料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郑州大学国际关系考研参考书目信息,是考研之前需要获取相应的考研信息,比如考试大纲、招考专业、招考目录等等基本信息,这些内容是进行考研前期工作的必要准备。考生可以从各院校的研招网进行查询,每年的9月左右就会公布下一年度的招生计划。考生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文件的要求和信息,部分专业的名称相近,内容也比较繁杂,容易混淆或遗漏,考生要仔细区分。另外各大考研网站的相应版块也会有历年的招生信息汇总,郑州大学国际关系考研参考书目信息内总结了各大院校的历年招生信息,方便考生查询和选择。最后,考研派的小编预祝各位考研的同学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学校。

Add 郑州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国际关系考研参考书目信息网是考生获取考研信息的最基本、最官方的渠道,该网站会提供各种有关考研的资讯和内容,比如历年的考研招生计划、考试计划、考试内容、考试大纲、考试政策、报录比、录取名单、复试名单、复试分数线、推免政策等等内容,郑州大学国际关系招生信息网提供的信息是最为准确和官方的,是考生进行考研的信息主要来源,郑州大学国际关系的小编提醒各位考生要时刻关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一切信息变动要以该网站提供的内容为主。郑州大学国际关系考研参考书目信息网会公布研招办以及各个院系的招生负责人电话,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疑惑时可以打电话进行咨询。最后,郑州大学国际关系的小编预祝各位考研的同学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学校。

郑州大学国际关系考研参考书目
国际关系 [030207]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郑州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3]法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2]政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亚太国际关系
02(全日制)东南亚国际关系
招生人数: 5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40政治学概论
④823国际关系史
备  注: 复试科目:
专业综合考试:国际关系综合知识
加试科目: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
1、世界历史
2、中国历史
国际关系 [030207]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郑州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3]法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2]政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 )亚太国际关系
02(全日制 )东南亚国际关系

招生人数: 5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40-政治学概论
④823-国际关系史
复试科目: 专业综合考试 :国际关系综合知识
加试科目: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
1、世界历史
2、中国历史
备  注: 本专业拟接收政治学、 历史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推免生
1
郑州大学 2020 年硕士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学院名称 科目代码 科目名称 考试单元 说明
马克思主义学院 823 国际关系史 4 个
说明栏:各单位自命题考试科目如需带计算器、绘图工具等特殊要求的,请在说明栏里加备
注。
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国际关系史》考试大纲
一、考试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
本《国际关系史》考试大纲适用于郑州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国际关系
史是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习和研究的最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四个单元的内容:欧
洲国际关系体系的形成和演变(三十年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国际关系体系向全球
国际关系体系的曲折转移(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苏两极体系的形成、演
变和终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到苏联解体);全球国际关系的多极化发展(冷战结束至今)掌
握国际关系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国际关系体系演变过程及其动因,对国际关系问
题进行初步的分析。
二、考试形式
硕士研究生入学科学技术概论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本试卷满分
为 150 分。
试卷结构(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英译汉
三、考试内容
绪论
考试内容:
伯罗奔尼撒战争;布匿战争;“合纵”“连横”;宗藩体系;马基雅维利; 《君主论》;
让·博丹与主权理论;雨果·格劳秀斯与国际法;恩格斯“合力论”。
考试要求:
掌握国际关系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一章 威斯特法利亚体系和欧洲五强的崛起
考试内容:
命题学院(盖章):马克思主义学院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823 国际关系史
2
民族国家;无敌舰队;黎塞留;《比利牛斯条约》(1659年);路易十四;法国“天然疆界”;
三十年战争;北方大战,俄奥普三次瓜分波兰;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乌得勒支和约》;均
势;1756年外交革命;七年战争;肖蒙条约;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在国际关系和国际法发展中
的意义
考试要求:
掌握近代西方国际关系体系的形成、基本特征及其与东方宗藩体系的异同
第二章 19 世纪欧洲国际关系
考试内容:
塔列兰;梅特涅;卡斯尔雷;正统原则;补偿原则;欧洲协调;神圣同盟(1815年);门罗
主义;克里米亚战争;拿破仑三世;加富尔;普法战争;俾斯麦;《法兰克福和约》(1871
年);东方问题;柏林会议(1878年);德奥同盟;再保险条约;法俄同盟;维也纳体系的形
成、特点和结束;普法战争的背景和历史影响;俾斯麦外交体系的形成和解体。
考试要求:掌握维也纳体系的基本内容、特征,以及该体系向俾斯麦体系和战前欧洲两
级体系的演变过程
第三章 19 世纪后期至 20 世纪初的帝国主义列强和世界
考试内容:狄斯累里;马嘉里事件;曾纪泽;“海防”与“塞防”之争;《马关条约》;三国
干涉还辽;“门户开放”;柏林会议(1884至1885年);法绍达事件;“天定命运”;马汉;美
西战争;英布战争;日俄战争;《朴资茅斯条约》;英日同盟;“光辉孤立”;“致克鲁格电报”;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三次战争及其后果;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背
景,内容和历史影响;
考试要求:掌握世纪之交帝国主义战争的根源和结果
掌握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背景,内容和历史影响
第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时外交
考试内容:德国“世界政策”;英德谈判(1898-1901);英法协约;英俄协约;英俄协约关
于西藏的规定;西姆拉会议(1913年);麦克马洪线; 海牙和平会议(1899,1907);萨拉热
窝事件;“二十一条”;苏俄《和平法令》;伍德罗·威尔逊;美国参加“一战”;列宁;欧洲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后果
考试要求: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和后果
掌握美国和苏俄关于战后世界的设想
第五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考试内容:克里孟梭;劳合·乔治;“十四点”;国际联盟;《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中
3
日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热那亚会议(1922年);《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凯末尔;《洛
桑条约》(1923年);《贝尔福宣言》;鲁尔危机;《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罗迦诺公约》;
斯特莱斯曼;《非战公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和主要内容
考试要求:掌握凡尔赛体系主要内容
理解凡尔赛体系是一个不稳定的体系的原因
第六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解体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考试内容:绥靖政策;《中立法案》(1935年);九一八事变;李顿报告书;日本退出国联;
《反共产国际协定》;《慕尼黑协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内维尔·张伯伦; 1929年大危
机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20世纪上半期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
考试要求:掌握20世纪上半期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
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第七章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考试内容:租借法案;日中关系三原则(1938年12月);日本“南进战略”;《大西洋宪章》;
《苏日中立条约》;珍珠港事变;阿卡迪亚会议;《联合国家宣言》;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
雅尔塔会议;波兹坦会议;《布雷顿森林协定》;敦巴顿橡树园会议;《联合国宪章》;二战期
间同盟国家领导人在一系列国际会议上对战后秩序的安排。
考试要求:掌握同盟国家领导人对战后秩序的安排
掌握《开罗宣言》的内容及当前的现实意义
第八章 两大阵营的形成和激烈对抗
考试内容:乔治·凯南; 八千字电报; 富尔顿演说;克利福德报告(1946 年 9 月);杜
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华沙条约组织;柏林
危机(1948 年);印度独立;朝鲜战争;《朝鲜停战协定》;奠边府战役;日内瓦会议(1954
年);万隆会议;迪安·艾奇逊;约翰·杜勒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万隆会议;舒曼计划;杜鲁门主义出笼的背景和影响。美苏从战时合作走向战后对抗
的原因。
考试要求:掌握美苏从战时合作走向战后对抗的原因。
第九章 两大阵营的分化和第三世界的崛起
考试内容:1956 年苏共二十大;戴维营会谈;波兰事件;匈牙利事件;中苏关系恶化(1950
年代);“非洲年”;苏伊士运河危机;艾森豪威尔主义;“欧佩克”;柏林危机(1961 年);
古巴导弹危机;不结盟运动;尼赫鲁;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防止核武器扩散条约》;中苏
4
分裂的原因;中苏分裂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考试要求:掌握中苏分裂的原因和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掌握殖民地国家走向独立的原因
第十章 两级体系的瓦解和走向多极化的世界
考试内容:亨利·基辛格;尼克松;美国在越南的“体面和平”;基辛格访华(1971 年);
尼克松访华(1972 年);《上海公报》;中美建交;中日建交;勃兰特“新东方政策”;七十
年代美苏缓和;欧共体;第四次中东战争;戴维营协议;欧佩克;《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里
根当选美国总统;苏联侵略阿富汗;马岛战争;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欧洲联盟;柏林墙;东欧剧变;海湾战争; “911 事件”; 伊拉克战争;欧洲难民问题;
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朝鲜核问题;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外交政策的调整的
背景、内容及其影响;美苏两极格局结束的原因;冷战结束后国际恐怖主义盛行的原因;世
界走向多极化的动力、表现和前景
考试要求:掌握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外交政策的调整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掌握美苏两极格局结束的原因;
掌握冷战结束后国际恐怖主义盛行的原因
掌握世界走向多极化的动力、表现和前景
五、主要参考教材(参考书目)
《国际关系史》(2005年5月第二版),袁明主编、朱明权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2014 年第二版) ,熊志勇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编制单位:郑州大学
编制日期:2020年9月15日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国际关系     专业代码:030207     门类/类别:法学     学科/类别:政治学

专业介绍

以深圳大学为例
专业代码:030207 专业名称:国际关系 学制:3 所授学位:法学硕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要求系统掌握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分析国际问题,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毕业后能胜任教学、科研、外事及其他工作。
 研究方向:
 1、海权与国际关系:主要研究地缘政治与海权理论,探讨战后地缘政治变迁与大国崛起的关系,重点关注东北亚海洋安全格局及中国海洋安全战略。
 2、当代中国外交研究:主要研究建国以来中国国际战略环境、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以及中国对国际关系理论的贡献,评介国外关于中国外交政策的研究状况。
 3、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主要研究政府与国家形象塑造问题、国际舆论分析方法、政府危机公关研究、政府与非政府组织(NGO)关系,以及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问题、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如商人与中西文化交流、留学生群体研究、传教士与近代中国等。
 4、亚太政治与外交关系:主要研究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经济、安全关系,探讨中国的和平崛起战略与周边大国的关系,分析美国亚太战略及其对东亚国际格局的影响。5、中美关系研究:主要研究当代中国和美国各自的对外战略及其对两国关系的影响以及涉及到两国的亚太热点问题,如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等。
 导师队伍:
 本专业拥有一支高学历、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并形成了一个专业相互渗透、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本专业共有导师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1人。在这7位教师中,有博士4人,大多数教师都具有在国外工作和学习的经历,具备研究国际问题的良好基础。
 学术带头人简介:姜安,教授,深圳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东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获教育部全国高校霍英东基金优秀青年教师奖、广东省高校省级教学名师。曾主持、参加并完成多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和省教育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在《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有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CSSCI转载或收录,出版及主编著作四部。学术骨干简介:徐建华,副教授,在《世界历史》、《武汉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校级科研项目1项;曾获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
 娄亚萍,讲师,出版著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援助研究》;在《国际论坛》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国侨办青年课题1项,参与省部级课题多项。
 课程设置:
 国际政治学、当代中国外交专题研究、政治学方法研究、政治学理论专题研究。
 教学资源:
 本专业与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深圳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保持了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为我院研究生培养的高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培养特色:
 国际关系专业按照培养国际化复合型高端人才的总体要求,坚持“厚基础、宽口径、精专业”的原则,要求学生具备坚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能够分析解读国内外各类相关问题,成为具备独立科研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的应用型高端人才。
 就业方向:
 目前该专业还没有毕业生。
 对报考者要求:欢迎本科政治学专业、外语专业以及相关专业背景、具有科研兴趣的同学报考本专业研究生

专业点分布

北京师范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清华大学 外交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南开大学 山西大学 辽宁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黑龙江大学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上海社会科学院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苏州大学 南京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厦门大学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郑州大学 河南大学 武汉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湘潭大学 中山大学 暨南大学 深圳大学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四川大学 云南大学 西北大学 兰州大学 青海民族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302 政治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30 所,本次参评28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76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1 北京大学 A+
2 10246 复旦大学 A+
3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A
4 10003 清华大学 A-
5 10055 南开大学 A-
6 10183 吉林大学 A-
7 10511 华中师范大学 A-
8 10053 中国政法大学 B+
9 10065 天津师范大学 B+
10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B+
11 10271 上海外国语大学 B+
12 10284 南京大学 B+
13 10384 厦门大学 B+
14 10422 山东大学 B+
15 10673 云南大学 B+
16 1003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B
17 10200 东北师范大学 B
18 10276 华东政法大学 B
19 10285 苏州大学 B
20 10486 武汉大学 B
21 10558 中山大学 B
22 10559 暨南大学 B
23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B-
24 10030 北京外国语大学 B-
25 10108 山西大学 B-
26 10247 同济大学 B-
27 10319 南京师范大学 B-
28 10542 湖南师范大学 B-
29 10574 华南师范大学 B-
30 10610 四川大学 B-
31 10638 西华师范大学 B-
32 10028 首都师范大学 C+
33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C+
34 10270 上海师范大学 C+
35 10385 华侨大学 C+
36 10530 湘潭大学 C+
37 10590 深圳大学 C+
38 10652 西南政法大学 C+
39 10140 辽宁大学 C
40 10212 黑龙江大学 C
41 10345 浙江师范大学 C
42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C
43 10459 郑州大学 C
44 10476 河南师范大学 C
45 11846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C
46 10165 辽宁师范大学 C-
47 10447 聊城大学 C-
48 10608 广西民族大学 C-
49 10663 贵州师范大学 C-
50 10718 陕西师范大学 C-
51 10719 延安大学 C-
52 10755 新疆大学 C-
53 11065 青岛大学 C-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2017年)0302 政治学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30 所,本次参评28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76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1 北京大学 A+
2 10246 复旦大学 A+
3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A
4 10003 清华大学 A-
5 10055 南开大学 A-
6 10183 吉林大学 A-
7 10511 华中师范大学 A-
8 10053 中国政法大学 B+
9 10065 天津师范大学 B+
10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B+
11 10271 上海外国语大学 B+
12 10284 南京大学 B+
13 10384 厦门大学 B+
14 10422 山东大学 B+
15 10673 云南大学 B+
16 1003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B
17 10200 东北师范大学 B
18 10276 华东政法大学 B
19 10285 苏州大学 B
20 10486 武汉大学 B
21 10558 中山大学 B
22 10559 暨南大学 B
23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B-
24 10030 北京外国语大学 B-
25 10108 山西大学 B-
26 10247 同济大学 B-
27 10319 南京师范大学 B-
28 10542 湖南师范大学 B-
29 10574 华南师范大学 B-
30 10610 四川大学 B-
31 10638 西华师范大学 B-
32 10028 首都师范大学 C+
33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C+
34 10270 上海师范大学 C+
35 10385 华侨大学 C+
36 10530 湘潭大学 C+
37 10590 深圳大学 C+
38 10652 西南政法大学 C+
39 10140 辽宁大学 C
40 10212 黑龙江大学 C
41 10345 浙江师范大学 C
42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C
43 10459 郑州大学 C
44 10476 河南师范大学 C
45 11846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C
46 10165 辽宁师范大学 C-
47 10447 聊城大学 C-
48 10608 广西民族大学 C-
49 10663 贵州师范大学 C-
50 10718 陕西师范大学 C-
51 10719 延安大学 C-
52 10755 新疆大学 C-
53 11065 青岛大学 C-

数据来源: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2007年国际关系专业全国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1 中国人民大学 A+ 3 复旦大学 A 5 外交学院 A
2 北京大学 A 4 暨南大学 A 6 云南大学 A
 
B+等(10个):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B等(9个):辽宁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湘潭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政法大学
 
C等(7个):名单略
 
     2015-2016年国际关系专业全国排名
排 名
学校名称
星 级
开此专业学校数
1 北京大学 5★ 58
2 复旦大学 5★ 58
3 外交学院 5★ 58
4 暨南大学 4★ 58
5 上海外国语大学 4★ 58
6 清华大学 4★ 58
7 中国人民大学 4★ 58
8 华东师范大学 4★ 58
9 南京大学 4★ 58
10 厦门大学 4★ 58
11 华中师范大学 4★ 58
12 云南大学 3★ 58
13 南开大学 3★ 58
14 武汉大学 3★ 58
15 四川大学 3★ 58
16 吉林大学 3★ 58
17 中山大学 3★ 58
18 国际关系学院 3★ 58
19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3★ 58
20 北京外国语大学 3★ 58

国际关系专业考研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1法语或242德语
③718政治学原理
④833国际关系(含现代、当代和中国外交)
 
国际关系考研参考书:
《政治学导论》 杨光斌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
《国际政治学概论》 宋新宁、陈岳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
《国际关系史》(17世纪中叶――1945年) 王绳祖主编 法律出版社,1986年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李景治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当代中国外交概论》 李宝俊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
 
国际关系研究生就业方向:
从传统培养模式来看,国际政治的就业前景其实并不像一些传统的学科那样宽,因为它毕竟是一种精英教育,也不是每一个毕业生都能够毕业以后就直接进入外交部或者进入外事机构,从事高级的外交活动,这个就业面还是比较窄的。单纯从就业来说,学习国际关系是一个选择,但是就当前形势而言,就业前景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