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师资

发布时间:2020-04-29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聊城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师资

聊城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师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聊城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师资 正文

教师简介
发布时间:2018-08-12   作者: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教  授
 
包春江:男、1968年10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后、教授、院长,曾公派赴日本研修。在教学方面,1991年至今,讲授《汽车构造》《汽车可靠性工程》《汽车维修工程》《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机械故障诊断与维修》等课程;负责的《汽车构造》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汽车构造》教学团队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主编《汽车拆装实习教程》《机械故障诊断与维修》教材;主持省教改研究项目、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各1项,获省级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在科研方面,主要从事机械摩擦学与表面技术、汽车检测诊断与维修工程、新能源汽车工程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项目子课题各1项、省级科研项目4项;获省级科学技术成果鉴定项目4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曾获聊城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师德标兵、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入选聊城大学“百人计划” 第二层次人才。现兼任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机维修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汽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聊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惠鸿忠:男、1968年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教授、教务处副处长,美国欧道明大学(Old Dominion University)访问学者。教学方面,讲授的课程主要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VB程序设计》《测试技术》《电工学》《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等,负责的《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主持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校级教研项目1项;作为第二主编编写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电气信息类规划教材《单片机原理与C51基础》1部、普通高等教育机械类“十二五”规划系列教材《C51单片机模块焊接实验实践教程》1部。科研方面,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5项,获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聊城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论文。曾获聊城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十一五”本科教学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孙 群:男、1979年4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副院长,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主要讲授《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等课程。研究方向为机器人技术、智能农机装备技术、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6项,企业委托课题8项,发表科研论文26篇,SCI/EI收录23篇,获得聊城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12项。2011年、2013年、2015、201 6年获得山东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称号,2015年指导学生获得聊城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曾获聊城大学第四届教学新星等荣誉称号。
 
赵 颖:女、1979年1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主要讲授《C语言程序设计》、《汽车使用技术》、《汽车制造工艺学》、《机械设计》等课程。研究方向为机器视觉技术、图像处理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目前主要致力于机器人视觉系统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项目1项,聊城大学校基金1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相关方向论文22篇,其中EI收录8篇,授权职务发明专利5项,获得聊城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副教授
 
郭宏亮:男、1970年4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学历、副教授、院长助理,美国匹兹堡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主讲本科生课程《机械原理》、《机械创新设计》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研究生课程《高等机构学》等。主持或负责山东省名校工程建设项目(车辆工程专业)、车辆工程专业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立项建设专业(群)——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教研项目。主编出版《机械原理》、《机械基础实验》和《汽车使用与管理》等3部教材。主持完成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1项、参与省级科研项目3项,主持横向课题3项,主持校级项目5项,主持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1项。发表论文30余篇,SCI收录1篇,EI收录4篇,获得国家专利2项、国内领先科技鉴定1项。2010年获得山东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称号。获得第十三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山东省技术市场科技金桥奖二等奖1项,聊城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吴海荣:女、1969年9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副教授、交通系主任,曾公派到美国北乔治亚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Georgia)培训学习。教学方面,讲授本科生《汽车构造》、《液压与气压传动》、《汽车服务工程导论》、《汽车概论》、《汽车发动机原理》、《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研究生《汽车节能与环保》等课程。负责的《汽车发动机原理》和第二位主讲的《汽车构造》均为省级精品课程、负责的《液压与气压传动》为校级精品课程。承担校级重点教改项目、校级实验技术研究项目等教改课题多项,参编教材1部。科研方面,主要从事车辆工程、液压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作为主研人参加省、厅级课题3项,其中山东省教育厅项目“筑路机械电液混合驱动智能冷却系统研究”鉴定水平为国际先进;承担校级课题3项,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获聊城大学科学技术进步奖论文三等奖2项。曾获山东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聊城大学“十一五”本科教学工作先进个人、实验教学能手、课堂教学竞赛二等奖、优秀辅导员、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校级优秀教案等荣誉称号。
 
赵 岭:男、1980年1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学历、副教授、机械系主任。讲授本科生《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三维软件设计》、《先进制造技术》,研究生《试验优化设计》等课程。研究方向为机械结构设计、CAD/CAE、拓扑优化及结构仿生技术等。科研方面,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横向项目一项,并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多项省厅级项目,获得聊城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2篇,EI收录3篇。教学方面,曾获得2016年山东省最美教师聊城大学候选人、2015年山东省第二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2014年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二等奖、聊城大学第六届教学新星、聊城大学第二届大学生良师益友、2013年度聊城大学优秀实验教师、聊城大学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入选聊城大学“百人计划”第三层次人才。
 
郭安福:男、1978年3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学历、副教授、汽车系主任,山东大学博士后,美国得州大学泛美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Pan America)访问学者。讲授《机械原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再制造、生物质材料综合利用等。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子课题1项,主持完成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项目4项,参与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等省级项目6项。2010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2年获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在《机械工程学报》、《功能材料》、《农业工程学报》、《包装工程》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篇,其中15篇被SCI/EI收录。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指导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中取得多项成绩。
 
陈峥峰:男、1973年10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副教授,曾赴荷兰博发客车公司、北汽研究总院进修学习。曾就职于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任主任设计师、项目经理,主要从事客车产品设计和优化。2004年就职于聊城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主要讲授《汽车设计》、《汽车构造》、《汽车人机工程学》等课程,主持省级精品课程《汽车设计》。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制动系统理论、设计与优化、性能分析与评价;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研究。参与交通部主持的“低地板城市客车底盘与整车”项目、参加的“LCK6881型客车设计”获山东省交通厅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项目1项,参加省部级项目2项,发表论文10余篇,获得聊城大学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外观专利3项。
 
穆以东:男、1968年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高级实验师。主要讲授的课程有:《数控技术》、《先进制造技术》、《三维软件及其应用》、《冲压模具制造技术》等专业核心课与方向课。此外,还承担了部分实践课的教学工作。主持了校级课题1项。在核心期刊及其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参与的《机械原理》课程被评为2009年度校级精品课程。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2016年荣获聊城大学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以副主编的身份参编教材两部。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指导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大赛获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并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2013年受聘为山东省工程训练教学学会副秘书长。2015年,受聘为聊城大学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督导巡视员。
 
穆 健:男,1971年8月生,硕士研究生学历、副教授,美国田纳西大学访问学者主要讲授《机电传动控制》、《机床电气控制技术》、《微机原理》、《微机接口技术》等课程。研究方向为机电一体化。近年来,主持完成聊城市科技发展计划一项,参与完成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两项,授权发明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两项,一项成果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山东省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
 
高 洁:女、1979年3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后、副教授。讲授《交通规划》,《交通运输组织学》、《管理信息系统》、《交通运输法规》、《智能运输系统概论》等课程。研究方向为交通运输网络可靠性、车辆路径优化、运输经济运行分析等。目前,承担聊城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一项,发表科研论文十余篇。
 
朱 颜:女、1975年3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讲《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等课程。主编《机械制图》等教材4部,副主编《机械设计基础》等教材6部,参编《机械原理》等教材2部。曾荣获“聊城大学第九届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二等奖,荣获聊城大学第二届“教学新星”称号,荣获聊城大学“十一五本科教学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荣获聊城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荣获首届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荣获首届全国高等学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优秀奖,荣获聊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荣获聊城大学教学观摩竞赛二等奖。科研主要研究方向是车辆结构分析与优化、车辆液力传动,主持省级课题1项,主持完成校级课题4项,主持完成横向课题1项,获聊城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1项,公开发表教学科研学术论文共30余篇、专利2项,指导“聊城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3项。曾获聊城大学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赵栋杰:男、1977年10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学历、副教授。讲授《材料成形技术基础》、《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三维软件设计及应用》等课程。研究方向为机器人技术、机械结构分析与优化技术等。主持厅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1项,参与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4项,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曾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尹成强:男、1977年2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学历、副教授。讲授《C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测试技术》等课程。研究方向为过程控制与计算机控制,机械电子和汽车电子。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企业委托课题2项,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SCI、EI收录11篇,获得聊城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
 
武 健:男、1982年2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学历、副教授,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博士后。主要讲授《汽车理论》、《自动控制原理》等本科生课程;讲授《汽车系统动力学》研究生课程。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汽车智能驾驶关键技术、捷联式GPS/INS融合技术、基于ROS系统的激光雷达数据处理、基于PMSM电机的转向系统/智能制动系统、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硬件在环技术。主持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一项,山东省青年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参与国家重点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等课题。担任国外SCI学术期刊《Journal 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ehicle design》、《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y Electronics》、《IEEE Transactions on Human Machine System》等杂志评审人。担任《机械工程学报》、《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等国内期刊的审稿专家。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高水平SCI论文1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
 
陈林林:男,1974年9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学历、副教授。讲授《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工电子技术》等课程。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发动机电子控制、电动汽车电机控制、无人机飞行控制、充电机控制及立体车库控制等。参加总装某国防预研项目1项,主持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1项,并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多项省厅级项目。公开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其中EI收录8篇,ISTP收录1篇。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聊城大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聊城大学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副主编出版教材一项。以第1完成人受理发明专利3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
 
 
 
讲  师
 
王 翀:男,1977年11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学历、讲师,英国萨里大学归国人员。讲授《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工程专业英语》《车辆工程专业英语》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电子与机器人技术。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其中SCI、EI收录4篇,主持横向课题两项,参与工业机器人技术等应用课题3项。
 
唐 娟:女、1982年2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学历、讲师、英国萨里大学访问学者。讲授《理论力学》、《工程力学》、《材料力学》及《机械振动》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内燃机工作过程及测试技术及内燃机振动分析。科研方面,曾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参与清华大学开放基金项目一项,现主持山东省自然基金项目一项,发表科研论文多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8篇。教学方面,2016年获得聊城大学青年教师比赛二等奖。
 
张来刚:男、1983年7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学历、讲师。主要讲授《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机器视觉,包括:视觉测量、立体成像、传感器信息融合、互联网技术等。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横向课题3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授权专利2项,发表学术论文5篇。
 
冯德瀛:男、1982年12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学历、讲师。主要讲授《电工及电子学》、《信号与系统》、《电路》。主要研究方向为模式识别和智能信息处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聊城市科技攻关项目各1项。
 
屈 鹏:男、1982年7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学历、实验师、日本东京大学博士后。主要讲授《材料成形技术》、《工程材料》、《现代设计方法》、《机械基础实验》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损伤力学。主要从事车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多尺度结构—力学性能相关性数值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发表SCI论文5篇,EI论文2篇。
 
郭洪强:男、1980年11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学历、讲师。主要讲授《电动汽车电驱动理论与设计》、《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MATLAB语言》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电动汽车系统设计及综合控制,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第一作者发表SCI学术论文4篇,EI学术论文3篇。
 
袁修华:男、1983年3月出生、博士、讲师。2011年至今,讲授过《机械原理》、《数控技术与数控机床》和《机械专业外语》等课程,主要从事高速铣削加工、数控系统可靠性等方面的研究。参与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项,发表SCI论文2篇,EI论文2篇。
 
丁  玲:女、1987年7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学历、讲师。讲授《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三维软件设计及应用》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结构优化设计及工程分析。参与国家02专项课题以及某国防创新工程项目,承担校级科研项目一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EI收录2篇。
 
于翰文:男、1987年7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学历、讲师。讲授《工程力学》、《Auto CAD》、《机械制图》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机电产品开发、结构优化设计、系统建模与仿真、动力学研究等。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参与山东省科技厅项目、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等省级项目2项,参与横向课题2项。授权发明专利1项,公开发表多篇科研论文,SCI收录3篇。
 
张兰江:男、1980年1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学历、讲师。讲授《工程材料》、《交通工程学》、《机械设计基础》、《交通运输系统工程》、《汽车理论》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机械CAD/CAM/CAE一体化技术、金属材料金相检验及显微组织分析、交通规划及仿真技术、能源装备新技术、清洁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参加聊城大学校级课题两项,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EI检索3篇,CPCI-S检索1篇,参编教材1部。
 
程兴群:男、1975年6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后、讲师。在教学方面,讲授《机械创新设计》等课程。在科研方面,主要从事电动汽车分布式驱动技术和电机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发表SCI一区、二区论文各1篇,EI收录论文4篇。曾就职于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华创电动车技术有限公司,从事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化。
 
赵艳荣:女、1979年2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讲师。主要讲授《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力学》、《科技论文写作》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结构有限元分析与优化设计、汽车车身轻量化设计与轻质材料。参与省厅级科研项目2项,横向课题1项,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2部,公开发表论文多篇。
 
楚晓华:男、1972年12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讲师。讲授《电工学》、《微机原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汽车电器》、《汽车电控》、《无损检测技术》等课程,从事电气技术应用研究。近十年多次组织并指导大学生参加多项比赛,如智能汽车比赛,山东省大学生机器人比赛,齐鲁大学生比赛,单片机设计比赛,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山东省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指导的学生多次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多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公开发表多篇论文。
 
王锋波:男,1979年5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讲师、办公室副主任。讲授《汽车检测与诊断》、《汽车维修与保养》、《汽车检测技术》等课程。从事汽车智能控制技术研究。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参与获批2门省级精品课程,主持校级科研项目1项,发表论文10余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编写教材2部,获聊城大学科技进步奖等教学科研奖励4项。
 
黄贤广:男、1981年5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讲师。讲授《汽车运用工程》、《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汽车新技术》、《汽车营销》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清洁车辆电传动技术,主持校级项目2项,参与省级项目2项,发表专业论文9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副主编出版教材1部,获聊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三等奖各1次,聊城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先进个人2次,聊城大学科技进步论文三等奖1次。指导大学生创新项目多项、获省级奖励9项。
 
张翠华:女、1979年7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讲师。主讲《机械制图》、《机械设计》、《AutoCAD》、《机械制造装备设计》、《交通运输设备》、《交通港站与枢纽》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研究,参加省级课题4项,校级课题4项,主编、副主编、参编教材各1部,发表论文10余篇,授权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3项。指导学生参加“第九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第八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齐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胡云萍:女、1980年8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讲师。讲授《汽车节能技术》、《汽车排放控制》、《汽车发动机原理》、《汽车环境保护技术》、《机械基础实验》等课程。主讲的《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内燃机工作过程及排放控制,参与省级项目2项,获2015年度聊城大学优秀实验教师,发表论文多篇。
 
李秋霞:女、1981年7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讲师。讲授《交通工程学》、《运筹学》、《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管理学》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交通运输规划与系统优化,公开发表论文多篇。
 
刘文婷:女、1982年7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讲师。2007年来校至今,讲授过《汽车维修工程》、《液压与气压传动》、《汽车服务工程》、《现代汽车安全技术》、《汽车试验学》、《汽车制造工艺学》、《汽车专业英语》等课程,参加的《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动力学仿真与控制、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参加省部级课题2项,发表论文10余篇。
 
杜 娟:女、1984年11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实验师。讲授《汽车结构与性能试验》和其他汽车专业实验课。主要研究方向:有限元车分析,大客车车身结构优化。发表论文多篇,授权使用新型专利2项。
 
魏衍侠:男、1980年2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实验师。主要讲授机械基础实验课程,课程内容涵盖:《工程材料》、《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材料力学》、《液压与气压传动》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与理论,图像处理、目标识别与跟踪。副主编《机械基础实验》,发表科技论文4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授权实用新型3项,多次指导并带队参加大学生科技竞赛,均取得优异成绩。
 
李恒帅:男、1980年10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学历、讲师。讲授《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大学物理》等课程。发表科研论文13篇,其中12篇被SCI、EI收录,1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代表性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Scientific Reports》、《Phys. Chem. Chem. Phys.》和《Diamond and Related Materials》。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材料的机械性质、力学性质,新能源材料(光催化、新能源电池)等。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7项,主持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1项,主持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1项,主持聊城大学高层次人才、博士科研启动基金1项。荣获山东省省级优秀博士毕业生、山东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山东大学研究生优秀学术成果奖、山东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2011年4月被评为山东省省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同时还获得学校演讲比赛一等奖等荣誉近40项。
 
 
 
助  教
 
汤传国:男、1988年2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助教。曾就职于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任职期间曾参与XMQ6706(考斯特)、XMQ6806纯电动、XMQ6110纯电动、XMQ6110混合动力、XMQ6127纯电动等一系列新能源车型的高压电气系统以及常规动力客车低压电气系统的开发。讲授《汽车人机工程学》、《汽车运行材料》、《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汽车鉴定与评估》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新能源汽车技术、车辆电子控制技术。
聊城大学

添加聊城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聊城大学考研分数线、聊城大学报录比、聊城大学考研群、聊城大学学姐微信、聊城大学考研真题、聊城大学专业目录、聊城大学排名、聊城大学保研、聊城大学公众号、聊城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聊城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聊城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lcdx/yjsy_263442.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