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导师:刘希伟

发布时间:2021-11-20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教育学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导师:刘希伟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导师:刘希伟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导师:刘希伟 正文

[导师姓名]
刘希伟

[所属院校]
宁波大学

[基本信息]
导师姓名:刘希伟
性别:男
人气指数:3013
所属院校:宁波大学
所属院系:教师教育学院
职称:教授
导师类型:硕导
招生专业:高等教育学
研究领域:教育历史与理论、考试制度与科举学



[通讯方式]
电子邮件:liuxiwei@nbu.edu.cn
通讯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教室教育学院信箱

[个人简述]
刘希伟,男,1981年11月生,山东栖霞人。教育学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教育历史与理论、考试制度与科举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历史上的“高考移民”:清代科举冒籍研究》,获2013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学术专著《清代科举冒籍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获《中华读书报》2012年度“百佳图书”。在《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比较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社会科学战线》、《清史研究》、《厦门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中小学教育》、《教育学文摘》全文转载或转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新高考招生制度试点改革跟踪与评价研究”、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后期资助项目“中国科举考试及其现实观照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明清时期流动人口异地科举考试政策研究”、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浙江省高考改革研究”、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浙江省新高考模式研究”、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高考户籍制’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等多项课题;入选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

[科研工作]
主要著作和论文:(一)学术专著1.刘希伟,《试点省市高考改革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2017年12月。2.刘希伟,《清代科举冒籍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二)学术论文1. 刘希伟,中国近代博士学位制度探索历程及失败原因考论,《教育研究》,2018年2期。2. 刘希伟,异地高考的历史参照:清代异地科举考试政策探论,《教育研究》,CSSCI,2015年2期。3. 刘希伟、刘海峰,清代科举考试中的冒籍问题及其现代启示,《教育研究》,CSSCI,2012年1期。4. 刘希伟,巴西高等教育肯定性行动探析,《比较教育研究》,CSSCI,2013年9期本文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全文收录。5. 刘希伟、韩娟、翁灵丽,浙江新高考等级赋分制:学生认可度的实证研究,《教育发展研究》,2017年24期。6. 刘希伟,新试点高考招生制度:价值、问题及政策建议,《教育发展研究》,CSSCI,2016年10期。7. 刘希伟,“高考移民”的新动向与治理策略,《教育发展研究》,CSSCI,2015年Z2期。8. 刘希伟,新时期高考移民身份判定的三重困境,《教育发展研究》,CSSCI,2013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文摘》2013年1期转摘。9. 刘希伟,中国近代高中会考制度及其现实观照价值,《课程·教材·教法》,CSSCI,2017年7期。10. 刘希伟,中国本土大学先修课程:三个关键问题,《课程·教材·教法》,CSSCI,2014年2期。11. 刘希伟,高考科目改革轨迹与反思:基于选择性的视角,《全球教育展望》,2017年12期。12. 刘希伟,2006-2009“985工程”高校招生区域公平问题的研究,《中国高教研究》,CSSCI,2010年3期。13. 刘希伟,文化自觉与科举学研究,《社会科学战线》,CSSCI,2010年1期。14. 刘希伟,清代人口流动背景下的教育机会冲突——关于土客学额纷争的考察,《社会科学战线》,CSSCI,2013年3期。15. 刘希伟,高考40年:科目改革探索历程及反思,《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7年6期。16. 刘希伟,清代科举考试中的“贱民”冒考问题,《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CSSCI,2011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11年11期全文转载。17. 刘希伟,清代科举考试中的“异地借考”问题——兼论当今高考借考政策,《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年7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13年1期全文转载。18. 刘希伟,“高考户籍制”的历史镜像、现实困境与反思,《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CSSCI,2011年11期。19. 刘希伟,高考文理分合的历史与反思,《大学教育科学》,CSSCI,2010年4期。20. 刘希伟,清代科举考试中的“商籍”考论——一种制度史的视野,《清史研究》,CSSCI,2010年3期。21. 刘希伟,科举制的历史合理性与合法性,《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09年4期。22. 刘希伟,辽金元科举制比较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08年3期。23. 刘希伟,融汇古今 经世致用——第三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学术研讨会综述,《探索与争鸣》,CSSCI,2007年9期。24. 刘希伟,清代前期山东乡试竞争之研究,《东方人文学志》(台湾),2008年2期。25. 刘希伟,抗战背景下的公立高校生源省籍分布特征研究——基于1938-1943年相关数据的分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北大核心,2014年4期。26. 刘希伟,联合招考还是统一招考:博弈脉络与现实思考,《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年7期。27. 吴根洲、刘希伟,民国时期高中文理分科问题研究,《教育评论》,北大核心,2009年6期。28. 刘希伟,高校招生考试文理分合的百年演进与反思,《考试研究》,2011年3期。29. 刘希伟,论近代留学教育的兴起对科举制的冲击,《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11期。30. 刘希伟,中国高等教育“依附发展论”的再审视,《教育与考试》,2010年4期。31. 刘希伟,里昂中法大学究竟为谁而设,《煤炭高等教育》,2006年5期。32. 刘希伟,高校信息公开:教代会制度的重要保障,《杭州市教育工会第八届调研成果和论文选编》,2011年12月。33. 刘希伟,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就地高考”问题的挑战与对策,《招生考试研究》,2012年2期。34. 刘希伟,明代山东进士的区域分布研究,《教育与考试》,2007年6期。35. 刘希伟,试论清代科举制的分区定额原则,《教育与考试》,2012年3期。36. 刘希伟,科举时代的流动人口如何“就地应试”——关于寄籍应试政策的探讨,《中国考试》,2013年6期。37. 刘希伟,科举废止后江南贡院处置过程钩沉,《教育与考试》,2014年6期。38. 刘希伟,关于浙江新高考改革的若干思考,《教育与考试》,2016年3期。39. 刘希伟,明代流动人口异地科举考试政策探论,《教育与考试》,2015年4期。40. 刘希伟,清代山东文教地理格局:举人的区域分布,《山东高等教育》,2015年5期。41. 韩娟、刘希伟,“高考户籍制”:彻底终结还是有限松绑? 《山东高等教育》,2014年11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文摘》2015年1期转摘。42. 翁灵丽、刘希伟,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地方师范类院校招生对策研究——以浙江省为例,《中国考试》,2016年7期。43. 刘希伟,清代顺天科举考试中的冒籍问题—— 一种关于“考试移民”的历史追溯,《中国考试》,2012年11期。44. 刘希伟,清代后期山东乡试竞争之研究,《教育与考试》,2011年5期。45. 刘希伟,清代山东乡试经费研究,收入刘海峰主编《科举学的形成与发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6. 刘希伟,第四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学术研讨会综述,《教育与考试》,2008年6期。47. 刘希伟,高等教育如何推进国家与民族的“文化自觉”,《对外经贸教育研究》,2010年1期。48. 刘希伟,科举、高考与户籍制度,《中国教育报》,2013年1月14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教育文摘周报》及《凤凰网》等媒体转载。49. 刘希伟,被排斥在科举制之外的人们,《东方教育时报·高招周刊》,2013年6月22日第16版。50. 刘希伟,“天壤之间,当置臣何所?”,《东方教育时报·高招周刊》,2012年5月25日第16版。51. 刘希伟,状元也冒籍,《东方教育时报·高招周刊》,2013年3月30日第16版。52. 刘希伟,张謇的科举生涯,《东方教育时报·高招周刊》,2012年3月23日第24版。
其他成果:1.2017年6月,《浙江新高考综合改革:问题与建议》(内参),获副省长肯定性批示。2.2013年,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历史上的“高考移民:清代科举冒籍研究》,荣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3.2014,学术专著《清代科举冒籍研究》,获“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第八届青年优秀成果奖一等奖”。4.2016年,入选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5.2012年,学术专著《清代科举冒籍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获“《中华读书报》2012年度百佳图书”。6.2013年,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历史上的“高考移民:清代科举冒籍研究》获福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一等奖。
科研项目:1.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学青年项目“我国新高考招生制度试点改革的系统跟踪与评价研究”。2.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后期资助“中国科举考试及其现实观照研究”。3.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明清时期流动人口异地科举考试政策研究”。4.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支持项目。5.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浙江省高考改革研究”。6.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浙江省新高考模式研究”。

[教育背景]
以上老师的信息来源于学校网站,如有更新或错误,请联系我们进行更新或删除,联系方式

添加宁波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宁波大学考研分数线、宁波大学报录比、宁波大学考研群、宁波大学学姐微信、宁波大学考研真题、宁波大学专业目录、宁波大学排名、宁波大学保研、宁波大学公众号、宁波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宁波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宁波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宁波大学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ningbodaxue/yanjiushengdaoshi_530345.html